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点。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孩子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家长措手不及。

另一种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能够纠正所有的缺点和错误。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顺从家长,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意识办,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做是被动,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二是到了反抗期,开始奋力反抗家长,当出现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事情后,家长也变得不知所措。

尽管上述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必然发生,但也需要尽力避免。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并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区分缺点和错误:

从现象和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两者并没有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生的频率,缺点就是经常犯的相同错误,那么,错误相对于缺点来说,发生频率低,或者刚开始发生。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纠正孩子的缺点,以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但对所犯的错误应该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出了课本的学习外,就是实践的学习。在实践中,孩子会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目标,尝试着各种方法,有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有些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会产生错误。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是不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学习。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但不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因为,在工作当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多靠的是实践当中的摸索。

我们中国人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让孩子不能犯错误,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孩子没有学好。一些孩子为了弄明白一些事理,进行探求时弄坏了东西,比如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有的调皮的孩子会作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家长往往轻则教训一通,重则甚至打骂。受到打击或忽视的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只是按照别人的意

志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用标准化的教育来教育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相同的东西,孩子企图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脑子里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孩子每次做出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时,家长都要强烈反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创造能力的丧失。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错误中不断思考,这比开始就做对事更能有助于脑部运动。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追求100分,即使达不到,那也是目标。当我们惩罚没有获得高分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恐惧失败,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风险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尽管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而得到比较安稳的工作,但很难成就大业。

要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探索的能力,家长除了少数带有危险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需要马上制止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他不会做的事情。不要干涉孩子的内心世界,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和别人有不同想法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因标新立异而兴奋。

其次,我们要区分道德和能力:

人类社会是群居的社会,群居的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不仅是为了社会当中去他人,也是为了个人。因为,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就不能和社会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通过的是灌输方式,因而也不鼓励尝试错误,违反道德和法律就应该纠正。

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学校学习的关心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在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学习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是比接受知识更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由本身思考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必然比由他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得更深,更能得到充分应用。

作为老师和家长甚至要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要允许他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对孩子创造精神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用我们现成的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骨子里就不会因别人的

判断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三,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会做出很多出格事情,从现象来看,是有问题的。但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仅仅是想消除症状,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比如,孩子放学后,跑到网吧上网,根本就没有想着学习的事情。一些家长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不准上网。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相比之下,家长能够尽量压住怒气,认真研究为什么孩子会对上网感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压着他,让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而在玩游戏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用这种同理心去认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而不再是指责孩子。我们把“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而不是“获得好的成绩”作为目标,给孩子选择一个让它可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或者为孩子选择一个职业,能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定成就,那么,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会转移。孩子对家长的要求为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宽容并不是对孩子不能批评,不能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结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考察孩子做事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做事过程是好的,所出的问题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们不仅不要批评孩子,甚至还应鼓励孩子。相反,如果结果是好的,而过程非常有问题,我们照样要批评孩子,这是因为,好个过程可以给一生带来好的结果,而差的过程只能偶尔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好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能力,也就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第四,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家长们往往为此头痛不已,时常会发牢骚。 “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见了生人就躲。”

“这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这么说都不管用。”

“这孩子总是性子很急,稍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

其实,对孩子来说,只有不想克服的缺点,没有克服不了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缺点,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一些事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那么,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缺点听之任之,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让孩子所作的事情比克服孩子的缺点更加重要。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看过多的电视束手无策,但如果孩子爬到阳台上往下看,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强烈,家长一定有办法制止。这说起来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导向。首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培养孩子的优点重要,还是克服孩子的缺点重要?很多名人在总结成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结论:成功是由于某个优点,失败是由于某个缺点。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首先要克服失败,才能最终达到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乏突出的优点,而是因为致命的缺点。这是很多名人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在学校学习成绩突出的人成名的比例并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克服缺点比培养有点更加重要。麦当劳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餐饮企业,不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而是因为人们很难找到它的缺点。一个人也是如此,那些能够呼风唤雨的政治家、企业家往往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长,而是在他们身上有比别人更少的缺点。

为什么会出现家长们忽视对自己的孩子缺点的克服?这和我们对孩子的考核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成果,而不是设法让孩子取得谋生的本领,我们就会忽视对缺点的克服。另外,这也和我们家长的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一个优点可以让孩子为家长争得更多的面子,考试的第一,拿到大奖对会让家长有面子。但克服孩子的缺点,直接的效果小得多。家长可以通过回避的方法,来避免暴露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不爱说话,说错话,就总是帮孩子说话。这样,家长就自然会把重点放在培养优点上,而忽视了

缺点。至于说不知道如何克服缺点,那只是一种借口。当我们意识到,克服孩子的某些缺点和考上重点学校一样重要,我们自然就会有办法。

有一点是值得家长们欣慰的,那就是克服一个缺点要比培养一个优点容易得多,可能所需要的精力是一比十的关系。然而,一个人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一个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会对坏事更加敏感,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一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是一个好学校毕业的,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因为从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上班经常迟到,开会忘带资料,他很快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仅仅是因为不善于主动与别;人交谈,而不知道公司某个重要岗位内部招人的信息,错失了很好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上学时积累的那点优势很快就消耗殆尽。类似的故事不断地在发生着。究其原因,就是当初我们作家长的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叫孩子起床,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起床;孩子不善言谈,我们总是在为孩子打圆场。这些缺点就渐渐地固定下来。而本来克服这些缺点所要花的时间,连比学好一门功课所花时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

第五,要结合正确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分成这样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由于态度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学习不积极,喜欢上网等。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应该更多地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不仅是语言和物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其次就是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努力,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为此,孩子不能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社会实践。

二、由于能力不足所引起的问题。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表面上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即使孩子出现玩游戏等现象,我

们也不能就因此断定孩子就是态度的问题。如果孩子非常贪玩,但仅仅和好同学差了10分,我们可以说是态度问题。但如果很贪玩,但学习成绩差了30分以上,我们就不能说是态度问题。很可能不好的学习态度是差距太大的结果,因为孩子对好成绩已经绝望。根本的原因孩子还是能力不足。对于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三、由于习惯难改所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道理非常简单,孩子也完全明白应该怎样做,但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习惯造成的,或者孩子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根本就不想改。对于这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处罚,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体罚是最有效的办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问题一定要用相应不同的方法,错用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我们想用体罚的方法解决能力问题,那将没有任何效果,用体罚解决态度问题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同样,我们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解决习惯问题,基本上也不会有效果,因为孩子很多道理明白得很。用鼓励的方法也不会产生处罚所能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点。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孩子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家长措手不及。

另一种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能够纠正所有的缺点和错误。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顺从家长,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意识办,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做是被动,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二是到了反抗期,开始奋力反抗家长,当出现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事情后,家长也变得不知所措。

尽管上述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必然发生,但也需要尽力避免。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并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区分缺点和错误:

从现象和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两者并没有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生的频率,缺点就是经常犯的相同错误,那么,错误相对于缺点来说,发生频率低,或者刚开始发生。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纠正孩子的缺点,以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但对所犯的错误应该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出了课本的学习外,就是实践的学习。在实践中,孩子会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目标,尝试着各种方法,有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有些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会产生错误。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是不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学习。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但不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因为,在工作当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多靠的是实践当中的摸索。

我们中国人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让孩子不能犯错误,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孩子没有学好。一些孩子为了弄明白一些事理,进行探求时弄坏了东西,比如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有的调皮的孩子会作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家长往往轻则教训一通,重则甚至打骂。受到打击或忽视的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只是按照别人的意

志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用标准化的教育来教育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相同的东西,孩子企图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脑子里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孩子每次做出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时,家长都要强烈反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创造能力的丧失。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错误中不断思考,这比开始就做对事更能有助于脑部运动。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追求100分,即使达不到,那也是目标。当我们惩罚没有获得高分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恐惧失败,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风险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尽管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而得到比较安稳的工作,但很难成就大业。

要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探索的能力,家长除了少数带有危险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需要马上制止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他不会做的事情。不要干涉孩子的内心世界,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和别人有不同想法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因标新立异而兴奋。

其次,我们要区分道德和能力:

人类社会是群居的社会,群居的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不仅是为了社会当中去他人,也是为了个人。因为,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就不能和社会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通过的是灌输方式,因而也不鼓励尝试错误,违反道德和法律就应该纠正。

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学校学习的关心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在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学习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是比接受知识更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由本身思考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必然比由他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得更深,更能得到充分应用。

作为老师和家长甚至要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要允许他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对孩子创造精神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用我们现成的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骨子里就不会因别人的

判断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三,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会做出很多出格事情,从现象来看,是有问题的。但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仅仅是想消除症状,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比如,孩子放学后,跑到网吧上网,根本就没有想着学习的事情。一些家长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不准上网。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相比之下,家长能够尽量压住怒气,认真研究为什么孩子会对上网感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压着他,让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而在玩游戏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用这种同理心去认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而不再是指责孩子。我们把“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而不是“获得好的成绩”作为目标,给孩子选择一个让它可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或者为孩子选择一个职业,能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定成就,那么,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会转移。孩子对家长的要求为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宽容并不是对孩子不能批评,不能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结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考察孩子做事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做事过程是好的,所出的问题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们不仅不要批评孩子,甚至还应鼓励孩子。相反,如果结果是好的,而过程非常有问题,我们照样要批评孩子,这是因为,好个过程可以给一生带来好的结果,而差的过程只能偶尔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好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能力,也就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第四,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家长们往往为此头痛不已,时常会发牢骚。 “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见了生人就躲。”

“这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这么说都不管用。”

“这孩子总是性子很急,稍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

其实,对孩子来说,只有不想克服的缺点,没有克服不了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缺点,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一些事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那么,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缺点听之任之,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让孩子所作的事情比克服孩子的缺点更加重要。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看过多的电视束手无策,但如果孩子爬到阳台上往下看,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强烈,家长一定有办法制止。这说起来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导向。首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培养孩子的优点重要,还是克服孩子的缺点重要?很多名人在总结成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结论:成功是由于某个优点,失败是由于某个缺点。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首先要克服失败,才能最终达到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乏突出的优点,而是因为致命的缺点。这是很多名人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在学校学习成绩突出的人成名的比例并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克服缺点比培养有点更加重要。麦当劳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餐饮企业,不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而是因为人们很难找到它的缺点。一个人也是如此,那些能够呼风唤雨的政治家、企业家往往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长,而是在他们身上有比别人更少的缺点。

为什么会出现家长们忽视对自己的孩子缺点的克服?这和我们对孩子的考核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成果,而不是设法让孩子取得谋生的本领,我们就会忽视对缺点的克服。另外,这也和我们家长的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一个优点可以让孩子为家长争得更多的面子,考试的第一,拿到大奖对会让家长有面子。但克服孩子的缺点,直接的效果小得多。家长可以通过回避的方法,来避免暴露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不爱说话,说错话,就总是帮孩子说话。这样,家长就自然会把重点放在培养优点上,而忽视了

缺点。至于说不知道如何克服缺点,那只是一种借口。当我们意识到,克服孩子的某些缺点和考上重点学校一样重要,我们自然就会有办法。

有一点是值得家长们欣慰的,那就是克服一个缺点要比培养一个优点容易得多,可能所需要的精力是一比十的关系。然而,一个人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一个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会对坏事更加敏感,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一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是一个好学校毕业的,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因为从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上班经常迟到,开会忘带资料,他很快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仅仅是因为不善于主动与别;人交谈,而不知道公司某个重要岗位内部招人的信息,错失了很好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上学时积累的那点优势很快就消耗殆尽。类似的故事不断地在发生着。究其原因,就是当初我们作家长的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叫孩子起床,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起床;孩子不善言谈,我们总是在为孩子打圆场。这些缺点就渐渐地固定下来。而本来克服这些缺点所要花的时间,连比学好一门功课所花时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

第五,要结合正确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分成这样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由于态度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学习不积极,喜欢上网等。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应该更多地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不仅是语言和物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其次就是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努力,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为此,孩子不能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社会实践。

二、由于能力不足所引起的问题。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表面上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即使孩子出现玩游戏等现象,我

们也不能就因此断定孩子就是态度的问题。如果孩子非常贪玩,但仅仅和好同学差了10分,我们可以说是态度问题。但如果很贪玩,但学习成绩差了30分以上,我们就不能说是态度问题。很可能不好的学习态度是差距太大的结果,因为孩子对好成绩已经绝望。根本的原因孩子还是能力不足。对于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三、由于习惯难改所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道理非常简单,孩子也完全明白应该怎样做,但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习惯造成的,或者孩子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根本就不想改。对于这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处罚,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体罚是最有效的办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问题一定要用相应不同的方法,错用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我们想用体罚的方法解决能力问题,那将没有任何效果,用体罚解决态度问题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同样,我们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解决习惯问题,基本上也不会有效果,因为孩子很多道理明白得很。用鼓励的方法也不会产生处罚所能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让孩子敢于主动承认错误
  • 让孩子敢于主动承认错误 "我儿子刚上小学,近来我发现当他做错事时,总是推卸责任,找客观原因,回避自己身上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面对错误呢?"这可能是很多年轻父母将要面对和正在面对的问题.可能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不需 ...查看


  •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最新答案(上)
  •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资源与评价>最新答案 第一课 2. 预习自测 (1)核心家庭 (2)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里充满爱 (3)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 ...查看


  •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
  •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态度.小学教师更是如此.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成绩优异,能够成材,但是我们应该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地成长,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查看


  • 接纳别人很重要
  • 接纳别人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10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科 学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从而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通过具体案例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如何化解孩子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学会发现 同 ...查看


  •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 摘 要: 调皮的学生虽然让教师们头疼,但在这些孩子身上却隐藏着很多闪光点,多注意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一步感化他们,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他们. 关键词: 尊重 赞扬 闪光点 我儿子今年五岁,正在当地最有名的幼儿园上小班. ...查看


  • 学会怎样培养孩子宽容的性格
  • 案例分析:教孩子从小学会宽容 育儿专家提示,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应及时帮助孩子摈弃偏见,学会宽容. 案例:妈妈带着未满4岁的丹丹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当老师安排小朋友以两个人一组完成搭积木的活动时,丹丹拒绝与身边穿着旧衣服的男孩合作,她甚 ...查看


  • 老师,你的班上有"问题学生"么?
  • 老师,你的班上有"问题学生"么? "问题学生"一直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一类群体,如何对待"问题学生"也一直是教师群体比较关注的一类问题,如果"问题学生"摆不平,就 ...查看


  • 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 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 当孩子生活中出现挫折的时候该怎么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弱,家长打不得.骂不得,甚至说话语气重一些孩子都会觉得很委屈,让家长们备感苦恼.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查看


  • [母亲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 <母亲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让我们先从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开始吧.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