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中国最早的情诗

  秦始皇一把火,把《诗经》、《书经》和各个学者著作统统烧毁,此后如果还有几个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暗自谈论这些书本的,就要陈尸于闹市示众。由于皇帝什么也不怕,只怕病与死,活着一天还要吃米谷蔬菜,总算留下医药、卜筮、种树(指农业方面)之书。卜课的书本为什么还要留下呢?因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天子,逢到自己难以判断的吉凶祸福,就得向天神求教。

  既然如此,今天为什么还能看到《诗经》和《书经》?真实的情况现在已经没法说得清楚,说得清楚有这样一点:其中一部分靠口耳相传保存下来,后来又通过文字将它记下。现在民间还在唱《马灯调》、《无锡景》、《孟姜女哭长城》以及“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的儿歌,如果要找书面的底本,图书馆里很难找到,可是却藏在老百姓的口齿之中。《女起解》、《四郎探母》这些戏是有脚本的,爱好京剧的人也会唱,多数却不是从脚本上学来,只是凭着耳朵听来。尽管秦始皇可以倚仗权力把书本烧毁,毕竟无法封闭天下黔首的口耳,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机,无从听到歌唱时的方言和音调。这首《关睢》的原义,后代学者说法纷歧,有的说是写文王想念他的未婚妻姒氏;有的说写姒氏为文王得到妃嫔而高兴,即颂扬姒氏宽容不妒,等于为多妻制强作粉饰。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得好:“夫妇人不妒则亦已矣,岂有以己之坤位甘逊他人而后谓之不妒乎?此迂而不近情理之论也。”随着多妻制的出现,很难使妇女不产生妒忌心理,除非她是个麻木不仁的人,清代俞正燮就说过妒非妇人恶德的名言。晋代谢安想娶妾,他的夫人刘氏不答应,谢安侄子便以《关睢》宣扬妇女不妒忌为理由来说服她,她问《关睢》是谁写的,答道:“周公”。她说:“周公是男子,当然这样宣扬,若使周姥(周公夫人)撰诗,不会有这样话的。”(见《艺文类聚》)谢夫人的话说得很幽默很公道,可算得是维护女权的前辈,真正的幽默也必具有说服的力量。《关睢》决不是周公撰的,但《诗经》的绝大部分是男人所写,历代解释《诗经》的学者也多是男人,因而难免站在男性立场上说话,像上述姚际恒那样已经难得。

  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情诗!《诗经》中的情诗多得很,《关睢》列在第一首,姑且当作最早情诗,也用不着再在文王、姒氏身上钻牛角尖,而且,果真是文王想念未婚妻之诗,还是情诗。

  《诗经》中“君子”的概念弹性很大,因诗而异,不过总是指有人格的上等人,《关睢》中的那个君子,姑且说他是一个少年书生。诗的地点是西北水乡,睢鸠也有以为即鱼鹰,据说雌雄有固定的配偶,也跟鸳鸯相似了。它在水滩上张着翅膀呼唤伴侣,即是求偶。长长短短的荇菜随风飘浮。这样的景物本来很平常,可是一进入这个斯文青年的眼里,感情上就起了不平常的本能性的反应。他已经看中了一个姑娘:“窈窕淑女”。窈窕指姿色漂亮,但色美不等于性善,淑就是指她的性情。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少女,就像长短不齐的荇菜中最悦目的一棵,可是一直没有办法和她接近,因此使他烦闷苦恼:“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自叹没有把握),辗转反侧”。这是说,他在睡意蒙胧中还在想念她,想念无法代替现实,于是而翻来覆去地度着漫长的暗夜。每一个尝受过单恋的相思之苦的青年,读到这里自有深切的体会。

  这种描写手法,我们今天已经看得多了熟了,如果现代诗人的爱情诗也这样写,人们会嫌他落入俗套,可是出于二三千年前的诗人之手,不能不惊佩他的独创性的表现力。“辗转反侧”四个字,包含这个少年男子多少深刻曲折的恋情,真说得上一往情深了。只是前人采摘的果子,不要现成地去拾来吃。

  秦始皇一把火,把《诗经》、《书经》和各个学者著作统统烧毁,此后如果还有几个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暗自谈论这些书本的,就要陈尸于闹市示众。由于皇帝什么也不怕,只怕病与死,活着一天还要吃米谷蔬菜,总算留下医药、卜筮、种树(指农业方面)之书。卜课的书本为什么还要留下呢?因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天子,逢到自己难以判断的吉凶祸福,就得向天神求教。

  既然如此,今天为什么还能看到《诗经》和《书经》?真实的情况现在已经没法说得清楚,说得清楚有这样一点:其中一部分靠口耳相传保存下来,后来又通过文字将它记下。现在民间还在唱《马灯调》、《无锡景》、《孟姜女哭长城》以及“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的儿歌,如果要找书面的底本,图书馆里很难找到,可是却藏在老百姓的口齿之中。《女起解》、《四郎探母》这些戏是有脚本的,爱好京剧的人也会唱,多数却不是从脚本上学来,只是凭着耳朵听来。尽管秦始皇可以倚仗权力把书本烧毁,毕竟无法封闭天下黔首的口耳,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机,无从听到歌唱时的方言和音调。这首《关睢》的原义,后代学者说法纷歧,有的说是写文王想念他的未婚妻姒氏;有的说写姒氏为文王得到妃嫔而高兴,即颂扬姒氏宽容不妒,等于为多妻制强作粉饰。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得好:“夫妇人不妒则亦已矣,岂有以己之坤位甘逊他人而后谓之不妒乎?此迂而不近情理之论也。”随着多妻制的出现,很难使妇女不产生妒忌心理,除非她是个麻木不仁的人,清代俞正燮就说过妒非妇人恶德的名言。晋代谢安想娶妾,他的夫人刘氏不答应,谢安侄子便以《关睢》宣扬妇女不妒忌为理由来说服她,她问《关睢》是谁写的,答道:“周公”。她说:“周公是男子,当然这样宣扬,若使周姥(周公夫人)撰诗,不会有这样话的。”(见《艺文类聚》)谢夫人的话说得很幽默很公道,可算得是维护女权的前辈,真正的幽默也必具有说服的力量。《关睢》决不是周公撰的,但《诗经》的绝大部分是男人所写,历代解释《诗经》的学者也多是男人,因而难免站在男性立场上说话,像上述姚际恒那样已经难得。

  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情诗!《诗经》中的情诗多得很,《关睢》列在第一首,姑且当作最早情诗,也用不着再在文王、姒氏身上钻牛角尖,而且,果真是文王想念未婚妻之诗,还是情诗。

  《诗经》中“君子”的概念弹性很大,因诗而异,不过总是指有人格的上等人,《关睢》中的那个君子,姑且说他是一个少年书生。诗的地点是西北水乡,睢鸠也有以为即鱼鹰,据说雌雄有固定的配偶,也跟鸳鸯相似了。它在水滩上张着翅膀呼唤伴侣,即是求偶。长长短短的荇菜随风飘浮。这样的景物本来很平常,可是一进入这个斯文青年的眼里,感情上就起了不平常的本能性的反应。他已经看中了一个姑娘:“窈窕淑女”。窈窕指姿色漂亮,但色美不等于性善,淑就是指她的性情。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少女,就像长短不齐的荇菜中最悦目的一棵,可是一直没有办法和她接近,因此使他烦闷苦恼:“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自叹没有把握),辗转反侧”。这是说,他在睡意蒙胧中还在想念她,想念无法代替现实,于是而翻来覆去地度着漫长的暗夜。每一个尝受过单恋的相思之苦的青年,读到这里自有深切的体会。

  这种描写手法,我们今天已经看得多了熟了,如果现代诗人的爱情诗也这样写,人们会嫌他落入俗套,可是出于二三千年前的诗人之手,不能不惊佩他的独创性的表现力。“辗转反侧”四个字,包含这个少年男子多少深刻曲折的恋情,真说得上一往情深了。只是前人采摘的果子,不要现成地去拾来吃。


相关文章

  • 爱情诗歌的写作
  • 爱情诗的定义 爱情诗,抒发男女间爱情的诗,尤指男人对女人的诗,是诗的一种,是爱情表达的一种形式.诗人可以写情诗,一般的人也可以写情诗.情诗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情人之间传达爱意的诗.如果是信件,就会称为情书. 在人类文明史上,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 ...查看


  • 诗歌手抄报内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查看


  • 从爱情观看中西爱情诗歌的差异
  • 第14卷第4期2009年8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CYSoCIALSClENcEEDlTloN v01.14N..4 Aug.2009 从爱情观看中西爱情诗歌的 ...查看


  • 诗经文化资料
  • 1, 如何把握 诗经 的文化含义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答:诗经>是中国诗歌的起点.<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它从多方面 ...查看


  • 情诗:寒闺怨
  • <寒闺怨>原文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寒闺怨>鉴赏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 ...查看


  • 情诗:伟人毛泽东的爱情诗
  • 毛泽东是一位情感细腻的诗人.词人,从后来公布的词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伟人的另一面. 现存毛泽东最早的爱情诗是那首<虞美人·枕上>,此诗写于1921年,在毛泽东与杨开慧婚后不久.因为是职业革命家,经常离家外出,这首词就表达了毛泽东 ...查看


  • 自考[外国文学史]资料
  • 第 一 章 古 代 文 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 第 一 节 概 述 西方古代文学主要指: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 ①.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③.种类繁多, ...查看


  • 情诗:凤求凰 琴歌
  • 凤求凰 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遨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何时见许兮,慰我旁徨,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使我沦亡. 语译: 有位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 ...查看


  • 试论_诗经_的文化精神
  • 第24卷 2006年6月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INSTITUTEOFEDUCATIONVol.24Jun.2006 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 王峰1,孙艳平2 (1.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