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登望楚山最高顶

  《登望楚山最高顶》原文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梦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鉴赏

  诗以议论发端。开始两句说,要论山水的优美,我认为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以山水秀丽著称。孟浩然刚从越地而归,拿襄阳山水与会稽比较,是很自然的。首联传达出山是故乡美的热爱故乡之情。笔锋一转,诗人的笔落在望楚山上。孟浩然喜爱游览,一生踏遍了襄阳的山山水水,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写未登望楚山,是为了下文写登望楚山。这样写是突出望楚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写远望望楚山。望楚山的石崖象刀劈那样陡峭,周围的山都伏在望楚山脚下。诗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较,表现望楚山的陡和高。

  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远眺,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从看得远写望楚山的高,这是从虚处落笔,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后两句再从实处写。极目南望,巨大的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

  襄阳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而且沧桑变换,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名存实亡。诗利用视觉的近大远小,把千里大的云梦缩成巴掌大小,把本来不可见的桃花源写得隐约可见,正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渲染望楚山之高。一般诗写山高都是尽力夸张山如何高耸入云,而这里将云梦武陵缩小,作为望楚山的陪衬,不落窠臼,别有意趣。这样,诗在表现望楚山高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高远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入夜,诗人才下山回家,足见诗人游兴之高,足见望楚山之令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又由下山宕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溪图:骏马踏着银色的月光,从山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薛萝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登望楚山最高顶》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登望楚山最高顶》原文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梦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鉴赏

  诗以议论发端。开始两句说,要论山水的优美,我认为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以山水秀丽著称。孟浩然刚从越地而归,拿襄阳山水与会稽比较,是很自然的。首联传达出山是故乡美的热爱故乡之情。笔锋一转,诗人的笔落在望楚山上。孟浩然喜爱游览,一生踏遍了襄阳的山山水水,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写未登望楚山,是为了下文写登望楚山。这样写是突出望楚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写远望望楚山。望楚山的石崖象刀劈那样陡峭,周围的山都伏在望楚山脚下。诗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较,表现望楚山的陡和高。

  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远眺,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从看得远写望楚山的高,这是从虚处落笔,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后两句再从实处写。极目南望,巨大的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

  襄阳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而且沧桑变换,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名存实亡。诗利用视觉的近大远小,把千里大的云梦缩成巴掌大小,把本来不可见的桃花源写得隐约可见,正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渲染望楚山之高。一般诗写山高都是尽力夸张山如何高耸入云,而这里将云梦武陵缩小,作为望楚山的陪衬,不落窠臼,别有意趣。这样,诗在表现望楚山高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高远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入夜,诗人才下山回家,足见诗人游兴之高,足见望楚山之令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又由下山宕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溪图:骏马踏着银色的月光,从山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薛萝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登望楚山最高顶》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相关文章

  • 山水诗:登望楚山最高顶
  • <登望楚山最高顶>原文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梦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鉴赏 诗以议论发端 ...查看


  • 写景诗:登望楚山最高顶
  • <登望楚山最高顶>原文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梦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鉴赏 诗以议论发端 ...查看


  • 二年级上学期校本教材
  • 二年级校本教材 东 方 红 学 校 2015. 3 二年级 贾岛(779--843)河北涿县人,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受韩愈劝告还俗.其诗清真僻苦,在字句上锤炼,人称"苦吟诗人". 剑 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 ...查看


  •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诗词理解大全
  • 沪教版五年级 语文(第一学期) 古诗词解析 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参考译文] 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 ...查看


  • 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古诗词解析
  •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五年级 语文(第一学期) 古诗词解析 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参考译文] 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 ...查看


  • 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古诗词解析与训练
  •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五年级 语文(第一学期) 古诗词解析与训练 1.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参考译文] 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查看


  • [小学生必备古诗](已分类)
  • 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已分类)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 ...查看


  •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25.黄 鹤 楼 送 別 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查看


  • 带雨的诗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