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动物生物学思考题0

动物生物学

绪 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理解生命的八大特征

1.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 严整有序的结构3. 新陈代谢4. 应激性与运动5. 内稳态6. 生长发育7. 繁殖和遗传8. 适应 二:了解生物的分界 1二界分类 植物界、 动物界

2三界分类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3五界分类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三:掌握动物生物学的概念

动物生物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篇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思考题

1. 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 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过程。 5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有几种?

1桥粒2 紧密连接3. 间隙连接

6动物有哪几类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7.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思路?

第二篇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一章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本章复习题

1什么是自然分类法?

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生理、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和类缘关系来确定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地位。

2生物的五界、六界系统是什么?

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六界系统

1.病毒界2.细菌界 3.蓝藻界4.真菌界 5.植物界 6.动物界 3. 物种、中生动物、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亚种、品种的概念是什么?

4. 什么是双名法?哪位学者提出?

5. 什么是学名?如何书写?举例。 6. 动物界主要分为哪些门? 1. 原生动物门 ---中生动物

2. 多孔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 3. 腔肠动物门 ---后生动物 4. 扁形动物门 5. 线形动物门 6. 软体动物门 7. 环节动物门 8. 节肢动物门 9. 棘皮动物门

10. 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又分为半索亚门、尾索亚门、头索亚门和脊椎亚门)

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本章复习题

1. 分类的各种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

在分类的各种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动物体的结构机制) 2. 动物体的结构机制主要有哪几部分?

包括对称类型、体腔类型、身体是否分节、头部是否形成以及骨骼化程度等

第三章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 本节要点

1原生动物门的定义

原生动物的定义: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2.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 2. 运动方式:鞭毛、纤毛或伪足

3. 营养方式 4. 分布 5. 包囊的形成 6. 生殖方式 7. 分类

3. 原生动物分为哪几个纲,各有什么代表动物? 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痢疾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4. 大变形虫和草履虫的构造各是什么? 5. 草履虫是怎样繁殖的?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两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通过接合生殖,2 个母细胞交换了部分核物质,经过一系列分裂变化后,形成8个子细胞 6.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7. 赤潮的形成与危害。

形成: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快速繁殖,形成赤潮

危害:造成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8. 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一、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 思考题

1. 什么是完全卵裂? 什么是不完全卵裂? 各包括几种形式? 2.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3. 动物中胚层的形成及意义? 4. 何为假体腔? 何为真体腔? 5.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差别?

6.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受精卵---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建成后的胚胎---胚层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7.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差别?

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包括: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

第四章无脊椎动物类群

第一节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 本节复习题

1. 海绵动物的特点。

1. 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2. 身体有皮层和胃层2层细胞组成,中间为中胶层3. 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4. 体形大多不对称5. 没有消化腔,与原生动物一样只有细胞内消化6. 没有神经系统,外界刺激只能由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2. 海绵动物的进化地位。 第二节 辐射对称动物

思 考 题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 腔肠动物门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3. 腔肠动物门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4. 水螅两层体壁各由哪些细胞组成?各种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5. 水螅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6. 名词解释: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 7.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躯体辐射对称

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

出现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 有原始的组织分化

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水螅型和水母型

生殖和世代交替

第五章 扁形动物们

第三节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

1. 复习题

1名词解释:扁形动物、皮肤肌肉囊、原肾管、。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是一群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具三胚层而无体腔的蠕虫状动物 皮肤肌肉囊: 肌肉组织(环肌、纵肌、斜肌) 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原肾管: 原肾管是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的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二) 中胚层的形成 (三)皮肤肌肉囊

(四)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五)原肾管排泄

(六)梯形神经系统

3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是什么?中胚层形成哪两种组织?其功能是什么?

意义: a.动物的许多重要器官、系统都由中胚层细胞分化而成,这促进了动物身体结构的发展和机能的完善,是动物体形向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b. 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形成哪两种组织: 1.实质组织2. 肌肉组织

4吸虫纲有哪些主要的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布氏姜片虫、肝片吸虫) 5简述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终寄主为人和牲畜;中间寄主是钉螺 6简述绦虫的构造和生活史。

7举例说明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1. 复习题

线虫动物门的有何主要特征和常见的线虫动物有哪些? 试述蛔虫、蛲虫的生活史。 蛔虫的危害有哪些?

2. 线虫动物门的有何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

2. 体表有角质膜。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用。 3. 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

4. 三胚层,具假体腔

5. 完全的消化系统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H 型):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8. 神经系统: 筒形 9. 生殖: 雌雄异体、异型

第五节 真体腔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门 思考题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试述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 列举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习见动物各4种。

第六节 分节的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 思考题

1.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真体腔的形成,促进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器官的形成和发展,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进一步完善。 2.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常见的环节动物。

答:1.有分节现象2. 形成真体腔3. 刚毛和疣足4. 闭管式循环系统5. 后肾管排泄系统6. 链状神经系统

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沙蚕 3. 简述蚯蚓体壁的构造。

4. 简述后肾管的构造。

⏹ 肾口---开口于前一节的体腔内(体内),具有许多纤毛。 ⏹ 肾孔(排泄孔)---开口于本节的腹面,直通体表(体外)。

⏹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5. 名词解释:同律分节、异律分节、次生体腔。

同律分节: 除前2节和最后1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上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

次生体腔: 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间,即为真体腔或称次生体腔 第七节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 思 考 题

2. 试述节肢动物呼吸系统的多样性。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的薄膜状结构,充满毛细血管,便于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虾、蟹等。

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hou)的呼吸器官。 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气管分支,布满全身,微气管伸入组织间,直接与

细胞交换。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3.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答: 有翅,运动能力强;

个体小,外骨骼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口器类型分化,食性多样; 有惊人的繁殖率;

形态和颜色上的各种适应;

4. 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的代表动物。 甲壳纲: 如虾、蟹

蛛形纲: 如红蜘蛛、蜘蛛、蝎子等 多足纲: 如蜈蚣

昆虫纲: 如飞蝗、苍蝇、臭虫、蚊、蚜虫

5.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

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 6. 昆虫变态的类型各是什么? (1)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

7. 试述马氏管的构造,其功能是什么?

答:马氏管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为细长之管状物,由一层细胞组成;其基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盲端封闭游离于血腔内的血淋巴中, 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8. 名词解释:混合体腔(P12) 混合体腔

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因此被称为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血液和体腔液也是混合在一起的, 也称 作血腔。 9.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身体分部 附肢分节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体壁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呼吸系统多样性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后肾管型、马氏管型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状神经系统 部分具变态现象: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第六章 脊椎动物亚门

第 一 节 鱼 类 思考题

2. 简述鱼纲的主要特征。

答: 1. 有上、下颌

2. 有成对的附肢(胸、腹鳍) 和发达的尾部 3. 以脊柱代替脊索 4. 终生以鳃呼吸

5. 循环系统为单循环

6. 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侧线器官 7. 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大多数种类有鳞片 3. 鱼类适应水栖的特征有哪些?

⏹ 多呈纺锤形,体表常覆盖鳞片,身体有粘液腺,减少了在水中的阻力。

⏹ 有侧线,是位于头和躯干两侧皮肤中的管状构造,可感受水流方向和水的压力。 ⏹ 以鳃呼吸,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 有鳔,鱼体比重的调节器官,通过鳔的收缩或膨胀,使鱼沉浮或保持静止状态。 4. 什么叫洄游?洄游的类型有哪些?

答: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的迁徒运动。 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季节洄游

5. 鱼类的循环有什么特点?

◆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入鳃动脉→鳃微血管网气体交换。 ◆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血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 6. 试述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答:1. 口为吸附型,无上下颌。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

3. 没有偶鳍,只有奇鳍, 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附肢的一个纲。 4. 只有一个鼻孔。

5. 独特的鳃呼吸器官——鳃囊;

第三节 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两栖纲

小 结

1是具有典型五指(趾)型四肢的、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是低等四足类动物。 2大多以肺作为呼吸器官,但同时辅以皮肤呼吸,有的终生水生的种类终生具有鳃。 3发展了陆生动物所具有的骨骼结构,包括在脊柱、四肢、肩带、腰带方面的改造。 4嗅、视、听器官的变化和脑的相应的发达有利于在复杂的陆生环境中生活。 5由于结构的不完善,至少在繁殖期要走向水中,因而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

6现代两栖类包括3个主要类群,在体型、行为、栖息地及适应性方面具有多样性。 7大多数在其生活史中具有变态阶段,幼体以鳃呼吸,经变态后产生陆生的以肺呼吸的成体。 8雌雄两性有抱对现象,体外受精。 思考题

1简述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 1. 发育中有变态现象

2. 皮肤裸露无鳞片,表皮内有丰富的皮肤腺,分泌粘液,使皮肤保持湿润,所以其皮肤有 辅助呼吸的重要功能。

3. 具1节颈椎:头部可以活动。

4. 排泄器官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5. 大脑分化个两半球,具原脑皮(为大脑皮层的雏形) ,有10对脑神经。 6. 开始出现中耳,能将声音传入内耳发生听觉。 7. 卵生,体外受精,不具钙质的卵壳。

2两栖纲动物血液循环有什么特点?

◆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两栖类虽然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在心室中多氧血和缺氧血有混合现象,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 ◆由于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在回静脉窦的静脉血中含有来自肺静脉的多氧血。

3两栖纲动物分为哪几个目?各有什么特点?

答:1. 无尾目种类最多的一类。成体无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四肢发达,善跳跃,如蛙等

2. 有尾目具长尾,终生存在、发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如中国大鲵 3. 无足目原始,地下穴居,四肢退化,尾极短,有肋骨,无胸骨。如双带鱼螈。 4名词解释: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且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的循环方式。

第四节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思考题

1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答:●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体内受精,受精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

能,使陆生脊椎动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 2爬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 体形多样化2. 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3. 骨骼: 骨化程度

较高,硬骨比重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4. 消化系统具齿:出现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无咀嚼功能。5. 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有气管、支气管\口咽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6. 循环系统为不完全的双循环7. 排泄系统有单独的输尿管 8. 神经系统

大脑比较发达,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 延脑发达

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9. 感觉器官

内耳发达,鼓膜形成雏形的外耳道,\具犁鼻器,\某些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 10. 生殖

体内受精,\大多数为卵生,少数胎生

3脊椎动物的牙齿根椐其着生部位可分哪几种类型?

端生齿\ 侧生齿 \槽生齿

4爬行纲动物分为几个目?各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喙(hui) 头目(楔(xie)齿蜥) 特征: ●体型蜥蜴型 ●体背中线有一列棘状鳞片

●雄性无交配器 ●泄殖腔横裂

2. 龟鳖目(代表动物乌龟、甲鱼等) 特征:

体型蜥型

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 单个雄性器

泄殖孔纵裂

3. 有鳞目(如蟒、蛇、壁虎)

特征: ●体型:蛇亚目为蛇型,蜥亚目为蜥蜴型 ●体表密披骨质鳞片

●具端生齿或侧生齿 ●具成对雄性交配器

●泄殖孔横裂 4. 鳄目如扬子鳄 ●体型蜥蜴型

●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 ●具横膈、槽生齿 ●泄殖腔纵裂

特征:

第五节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思 考 题

1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有哪些?(P3)

皮肤干燥且缺乏皮肤腺。

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均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椎相关节。

都是盘状卵裂,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2鸟类在系统演化中有哪些进步性特征?(P5-8)

答: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约37.5-44.6℃) 。

2. 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助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3. 心脏分为2心房2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4.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5. 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 3简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P9) 答: 体形流线型,体表被羽。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四趾(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如胸骨具龙骨突, 锁骨呈“V ”字型等)。 肺呼吸,具气囊。呼吸方式为典型的双重呼吸。 含氮废物解毒为尿酸,不必携带大量水作为溶剂。 4鸟类的羽毛有哪几种类型?(P11) 正羽\ 绒羽\ 毛羽

5鸟类气囊的功能是什么?(P25) 气囊的功能:

参入双重呼吸

减轻体重,增加浮力

增加体内压力,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

调节体温

6名词解释:双重呼吸(P26) 、留鸟、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迷鸟(P7)。

双重呼吸: 鸟类无论吸气和呼气都有新鲜气体进入肺呼吸单位进行气体交换. 而且吸入的新鲜空气需经两个呼吸周期才排出体外,

留鸟:终年栖居在一地而不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喜雀。 候鸟:随季节不同、气候的冷暖而改变栖息地的鸟类。

①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如大雁、野鸭等。 ②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如家燕、杜鹃等。

旅鸟:在南北迁徙过程中旅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的种类,如灰鹤等。 迷鸟:遇狂风或受气候影响偶而出现在某地的鸟类,如埃及雁等

7现代鸟类三个总目的主要特征: 平胸总目(P43);企鹅总目(48);突胸总目(P52) 平胸总目①翅退化 ②不具龙骨突 ③无裸区 ④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 趾

⑤足仅有2-3个

企鹅总目①前肢鳍状,不能飞翔

②身披鳞片状羽毛 ③趾间具蹼 ④具龙骨突 ⑤骨沉重,不充气 ⑥无裸区

⑦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

突胸总目①翼发达,善于飞翔

②具龙骨突 ③骨骼充气

④有裸区、羽区之分 ⑤羽毛发育良好,构成羽片

动物生物学

绪 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理解生命的八大特征

1.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 严整有序的结构3. 新陈代谢4. 应激性与运动5. 内稳态6. 生长发育7. 繁殖和遗传8. 适应 二:了解生物的分界 1二界分类 植物界、 动物界

2三界分类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3五界分类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三:掌握动物生物学的概念

动物生物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篇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思考题

1. 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 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过程。 5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有几种?

1桥粒2 紧密连接3. 间隙连接

6动物有哪几类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7.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思路?

第二篇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一章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本章复习题

1什么是自然分类法?

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生理、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和类缘关系来确定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地位。

2生物的五界、六界系统是什么?

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六界系统

1.病毒界2.细菌界 3.蓝藻界4.真菌界 5.植物界 6.动物界 3. 物种、中生动物、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亚种、品种的概念是什么?

4. 什么是双名法?哪位学者提出?

5. 什么是学名?如何书写?举例。 6. 动物界主要分为哪些门? 1. 原生动物门 ---中生动物

2. 多孔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 3. 腔肠动物门 ---后生动物 4. 扁形动物门 5. 线形动物门 6. 软体动物门 7. 环节动物门 8. 节肢动物门 9. 棘皮动物门

10. 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又分为半索亚门、尾索亚门、头索亚门和脊椎亚门)

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本章复习题

1. 分类的各种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

在分类的各种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动物体的结构机制) 2. 动物体的结构机制主要有哪几部分?

包括对称类型、体腔类型、身体是否分节、头部是否形成以及骨骼化程度等

第三章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 本节要点

1原生动物门的定义

原生动物的定义: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2.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 2. 运动方式:鞭毛、纤毛或伪足

3. 营养方式 4. 分布 5. 包囊的形成 6. 生殖方式 7. 分类

3. 原生动物分为哪几个纲,各有什么代表动物? 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痢疾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4. 大变形虫和草履虫的构造各是什么? 5. 草履虫是怎样繁殖的?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两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通过接合生殖,2 个母细胞交换了部分核物质,经过一系列分裂变化后,形成8个子细胞 6.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7. 赤潮的形成与危害。

形成: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快速繁殖,形成赤潮

危害:造成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8. 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一、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 思考题

1. 什么是完全卵裂? 什么是不完全卵裂? 各包括几种形式? 2.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3. 动物中胚层的形成及意义? 4. 何为假体腔? 何为真体腔? 5.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差别?

6.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受精卵---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建成后的胚胎---胚层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7.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差别?

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包括: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

第四章无脊椎动物类群

第一节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 本节复习题

1. 海绵动物的特点。

1. 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2. 身体有皮层和胃层2层细胞组成,中间为中胶层3. 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4. 体形大多不对称5. 没有消化腔,与原生动物一样只有细胞内消化6. 没有神经系统,外界刺激只能由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2. 海绵动物的进化地位。 第二节 辐射对称动物

思 考 题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 腔肠动物门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3. 腔肠动物门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4. 水螅两层体壁各由哪些细胞组成?各种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5. 水螅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6. 名词解释:辐射对称,消化循环腔 7.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躯体辐射对称

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

出现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 有原始的组织分化

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水螅型和水母型

生殖和世代交替

第五章 扁形动物们

第三节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

1. 复习题

1名词解释:扁形动物、皮肤肌肉囊、原肾管、。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是一群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具三胚层而无体腔的蠕虫状动物 皮肤肌肉囊: 肌肉组织(环肌、纵肌、斜肌) 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原肾管: 原肾管是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的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二) 中胚层的形成 (三)皮肤肌肉囊

(四)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五)原肾管排泄

(六)梯形神经系统

3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是什么?中胚层形成哪两种组织?其功能是什么?

意义: a.动物的许多重要器官、系统都由中胚层细胞分化而成,这促进了动物身体结构的发展和机能的完善,是动物体形向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b. 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形成哪两种组织: 1.实质组织2. 肌肉组织

4吸虫纲有哪些主要的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布氏姜片虫、肝片吸虫) 5简述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终寄主为人和牲畜;中间寄主是钉螺 6简述绦虫的构造和生活史。

7举例说明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1. 复习题

线虫动物门的有何主要特征和常见的线虫动物有哪些? 试述蛔虫、蛲虫的生活史。 蛔虫的危害有哪些?

2. 线虫动物门的有何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

2. 体表有角质膜。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用。 3. 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

4. 三胚层,具假体腔

5. 完全的消化系统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H 型):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8. 神经系统: 筒形 9. 生殖: 雌雄异体、异型

第五节 真体腔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门 思考题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试述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 列举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习见动物各4种。

第六节 分节的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 思考题

1.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真体腔的形成,促进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器官的形成和发展,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进一步完善。 2.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常见的环节动物。

答:1.有分节现象2. 形成真体腔3. 刚毛和疣足4. 闭管式循环系统5. 后肾管排泄系统6. 链状神经系统

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沙蚕 3. 简述蚯蚓体壁的构造。

4. 简述后肾管的构造。

⏹ 肾口---开口于前一节的体腔内(体内),具有许多纤毛。 ⏹ 肾孔(排泄孔)---开口于本节的腹面,直通体表(体外)。

⏹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5. 名词解释:同律分节、异律分节、次生体腔。

同律分节: 除前2节和最后1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上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

次生体腔: 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间,即为真体腔或称次生体腔 第七节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 思 考 题

2. 试述节肢动物呼吸系统的多样性。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的薄膜状结构,充满毛细血管,便于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虾、蟹等。

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hou)的呼吸器官。 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气管分支,布满全身,微气管伸入组织间,直接与

细胞交换。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3.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答: 有翅,运动能力强;

个体小,外骨骼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口器类型分化,食性多样; 有惊人的繁殖率;

形态和颜色上的各种适应;

4. 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的代表动物。 甲壳纲: 如虾、蟹

蛛形纲: 如红蜘蛛、蜘蛛、蝎子等 多足纲: 如蜈蚣

昆虫纲: 如飞蝗、苍蝇、臭虫、蚊、蚜虫

5.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

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 6. 昆虫变态的类型各是什么? (1)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

7. 试述马氏管的构造,其功能是什么?

答:马氏管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为细长之管状物,由一层细胞组成;其基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盲端封闭游离于血腔内的血淋巴中, 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8. 名词解释:混合体腔(P12) 混合体腔

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因此被称为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血液和体腔液也是混合在一起的, 也称 作血腔。 9.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身体分部 附肢分节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体壁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呼吸系统多样性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后肾管型、马氏管型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状神经系统 部分具变态现象: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第六章 脊椎动物亚门

第 一 节 鱼 类 思考题

2. 简述鱼纲的主要特征。

答: 1. 有上、下颌

2. 有成对的附肢(胸、腹鳍) 和发达的尾部 3. 以脊柱代替脊索 4. 终生以鳃呼吸

5. 循环系统为单循环

6. 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侧线器官 7. 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大多数种类有鳞片 3. 鱼类适应水栖的特征有哪些?

⏹ 多呈纺锤形,体表常覆盖鳞片,身体有粘液腺,减少了在水中的阻力。

⏹ 有侧线,是位于头和躯干两侧皮肤中的管状构造,可感受水流方向和水的压力。 ⏹ 以鳃呼吸,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 有鳔,鱼体比重的调节器官,通过鳔的收缩或膨胀,使鱼沉浮或保持静止状态。 4. 什么叫洄游?洄游的类型有哪些?

答: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的迁徒运动。 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季节洄游

5. 鱼类的循环有什么特点?

◆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入鳃动脉→鳃微血管网气体交换。 ◆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血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 6. 试述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答:1. 口为吸附型,无上下颌。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

3. 没有偶鳍,只有奇鳍, 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附肢的一个纲。 4. 只有一个鼻孔。

5. 独特的鳃呼吸器官——鳃囊;

第三节 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两栖纲

小 结

1是具有典型五指(趾)型四肢的、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是低等四足类动物。 2大多以肺作为呼吸器官,但同时辅以皮肤呼吸,有的终生水生的种类终生具有鳃。 3发展了陆生动物所具有的骨骼结构,包括在脊柱、四肢、肩带、腰带方面的改造。 4嗅、视、听器官的变化和脑的相应的发达有利于在复杂的陆生环境中生活。 5由于结构的不完善,至少在繁殖期要走向水中,因而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

6现代两栖类包括3个主要类群,在体型、行为、栖息地及适应性方面具有多样性。 7大多数在其生活史中具有变态阶段,幼体以鳃呼吸,经变态后产生陆生的以肺呼吸的成体。 8雌雄两性有抱对现象,体外受精。 思考题

1简述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 1. 发育中有变态现象

2. 皮肤裸露无鳞片,表皮内有丰富的皮肤腺,分泌粘液,使皮肤保持湿润,所以其皮肤有 辅助呼吸的重要功能。

3. 具1节颈椎:头部可以活动。

4. 排泄器官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5. 大脑分化个两半球,具原脑皮(为大脑皮层的雏形) ,有10对脑神经。 6. 开始出现中耳,能将声音传入内耳发生听觉。 7. 卵生,体外受精,不具钙质的卵壳。

2两栖纲动物血液循环有什么特点?

◆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两栖类虽然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在心室中多氧血和缺氧血有混合现象,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 ◆由于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在回静脉窦的静脉血中含有来自肺静脉的多氧血。

3两栖纲动物分为哪几个目?各有什么特点?

答:1. 无尾目种类最多的一类。成体无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四肢发达,善跳跃,如蛙等

2. 有尾目具长尾,终生存在、发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如中国大鲵 3. 无足目原始,地下穴居,四肢退化,尾极短,有肋骨,无胸骨。如双带鱼螈。 4名词解释: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且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的循环方式。

第四节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思考题

1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答:●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体内受精,受精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

能,使陆生脊椎动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 2爬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 体形多样化2. 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3. 骨骼: 骨化程度

较高,硬骨比重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4. 消化系统具齿:出现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无咀嚼功能。5. 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有气管、支气管\口咽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6. 循环系统为不完全的双循环7. 排泄系统有单独的输尿管 8. 神经系统

大脑比较发达,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 延脑发达

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9. 感觉器官

内耳发达,鼓膜形成雏形的外耳道,\具犁鼻器,\某些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 10. 生殖

体内受精,\大多数为卵生,少数胎生

3脊椎动物的牙齿根椐其着生部位可分哪几种类型?

端生齿\ 侧生齿 \槽生齿

4爬行纲动物分为几个目?各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喙(hui) 头目(楔(xie)齿蜥) 特征: ●体型蜥蜴型 ●体背中线有一列棘状鳞片

●雄性无交配器 ●泄殖腔横裂

2. 龟鳖目(代表动物乌龟、甲鱼等) 特征:

体型蜥型

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 单个雄性器

泄殖孔纵裂

3. 有鳞目(如蟒、蛇、壁虎)

特征: ●体型:蛇亚目为蛇型,蜥亚目为蜥蜴型 ●体表密披骨质鳞片

●具端生齿或侧生齿 ●具成对雄性交配器

●泄殖孔横裂 4. 鳄目如扬子鳄 ●体型蜥蜴型

●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 ●具横膈、槽生齿 ●泄殖腔纵裂

特征:

第五节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思 考 题

1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有哪些?(P3)

皮肤干燥且缺乏皮肤腺。

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均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椎相关节。

都是盘状卵裂,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2鸟类在系统演化中有哪些进步性特征?(P5-8)

答: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约37.5-44.6℃) 。

2. 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助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3. 心脏分为2心房2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4.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5. 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 3简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P9) 答: 体形流线型,体表被羽。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四趾(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如胸骨具龙骨突, 锁骨呈“V ”字型等)。 肺呼吸,具气囊。呼吸方式为典型的双重呼吸。 含氮废物解毒为尿酸,不必携带大量水作为溶剂。 4鸟类的羽毛有哪几种类型?(P11) 正羽\ 绒羽\ 毛羽

5鸟类气囊的功能是什么?(P25) 气囊的功能:

参入双重呼吸

减轻体重,增加浮力

增加体内压力,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

调节体温

6名词解释:双重呼吸(P26) 、留鸟、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迷鸟(P7)。

双重呼吸: 鸟类无论吸气和呼气都有新鲜气体进入肺呼吸单位进行气体交换. 而且吸入的新鲜空气需经两个呼吸周期才排出体外,

留鸟:终年栖居在一地而不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喜雀。 候鸟:随季节不同、气候的冷暖而改变栖息地的鸟类。

①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如大雁、野鸭等。 ②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如家燕、杜鹃等。

旅鸟:在南北迁徙过程中旅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的种类,如灰鹤等。 迷鸟:遇狂风或受气候影响偶而出现在某地的鸟类,如埃及雁等

7现代鸟类三个总目的主要特征: 平胸总目(P43);企鹅总目(48);突胸总目(P52) 平胸总目①翅退化 ②不具龙骨突 ③无裸区 ④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 趾

⑤足仅有2-3个

企鹅总目①前肢鳍状,不能飞翔

②身披鳞片状羽毛 ③趾间具蹼 ④具龙骨突 ⑤骨沉重,不充气 ⑥无裸区

⑦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

突胸总目①翼发达,善于飞翔

②具龙骨突 ③骨骼充气

④有裸区、羽区之分 ⑤羽毛发育良好,构成羽片


相关文章

  • 动物学思考题 1
  • 动物学思考题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1 简述细胞组成和基本结构.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区别? 3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 4 什么是细胞周期? 5 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是如何连接的? 6 什么是动物的组织?动物有哪几 ...查看


  • 动物学思考题
  • 中胚层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中胚层的形成从扁形动物开始, 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中胚层的出现, 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 为 ...查看


  •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总答案
  • 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P3想一想 议一议 海葵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当海葵的触手碰到猎物时,触手上的刺细胞释放出刺丝和毒液,将猎物麻醉或杀死,然后通过触手将猎物移入口中. P4观察与思考1.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也 ...查看


  •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
  •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活动原理]在农村,如果跟在水牛的后面,看水牛慢步前进,可发现它后脚往前踩的地方,总是前脚的脚印.在草原上,你骑在马背上能体验骏马飞奔带来的愉悦和刺激.在城市中,你可以去水族馆欣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欣赏猛兽的 ...查看


  •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5[昼夜与生物]教案
  • 15 昼夜与生物 [教案设计]王志强 [单 位]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 ...查看


  • 分类的阶元1
  • [八年级第四 章第4节] 第1课时:生物分类的阶元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生物分类的原因,了解生物分类依据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变 化的.知道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基本阶元. ...查看


  •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案
  •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及生殖方式.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 ...查看


  • 苏教生物八年级上教案
  • 第十四章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植物的主要类群. 2. 通过观看动画,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课本的插图,能说出植物类 ...查看


  • 八年级上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 生物 八年级上册 课本习题答案 第15章 P8思考与练习: 1. 判断题依次为:(1)错(2)对(3)错 2. 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走和跑的根本区别是是否出现腾空现象. 3. 乌贼(游泳),野鸭(游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