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总答案

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P3想一想 议一议 海葵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当海葵的触手碰到猎物时,触手上的刺细胞释放出刺丝和毒液,将猎物麻醉或杀死,然后通过触手将猎物移入口中。

P4观察与思考1.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也不能分出左侧和右侧,只能分出有口的一面与口相对的一面。这样的体形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猎物。

2.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得比平时长很多,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水螅身体内的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用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P7练习 2.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

3.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P8想一想 议一议 1.蛔虫病指的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器官内。由于儿童卫生习惯往往较差,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咬不清洁的手指等,粘附在手上和蔬菜上的蛔虫卵会进入儿童体内,使得儿童感染蛔虫病。

P10实验 1.是 。蚯蚓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以分出前后(前端有环带)、背腹(背面颜色比腹部深)、左右。区分左右的方法:将蚯蚓放在桌上,让蚯蚓的前端朝前、背面朝上,观察者的左和右,就是蚯蚓的左和右。

2.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自如。蚯蚓运动时,一部分体节的刚毛固定在糙纸上,在体壁肌肉的作用下将其他体节拉过来,完成运动 。

3.蚯蚓没有肺等专门的呼吸器官,环境中的氧气需要先溶于体表的黏液中,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血管由体表排出。如果蚯蚓体表干燥,蚯蚓将窒息死亡。

P11练习 3.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

出判断。

4.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P12想一想 议一议 具有这些贝壳的是一些螺类,它们背着这些贝壳缓慢爬行。

P12观察与思考 1.贝壳具有保护作用

2.依靠足运动,用鳃呼吸。

3.通过入水管将水吸入体内,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食物残渣,然后再通过出水管将水排出体外。

P15观察与思考

2.蝗虫和七星瓢虫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特征: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具有触角、翅,三对足,触角和足都分节。

3.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具有分节的足。

P16 附肢分节的意义? 附肢分节,出现了关节,使昆虫的运动更加灵活。 P17练习4.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第四节 鱼

P19想一想 议一议 有脊柱:鱼、两栖、爬行、鸟、哺乳动物(鱼、青蛙、蜥蜴、鸟、虎) 无脊柱: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昆虫等)。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P22观察与思考 1.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不全面。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鱼主要靠躯体的摆动进行运动,鱼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水流入鱼口后,经过腮,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腮丝中的二氧化碳则排放到水中,所以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流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高。

4.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水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P23在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都是用腮呼吸的吗?有些是用鳃呼吸——如:河蚌、虾,有些是用肺呼吸——如:海豚、鲸,有些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水螅 P24练习1.体形:流线型;体表特点: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呼吸器官:鳃;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答:“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答: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答: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入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

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P25想一想 议一议-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青蛙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既可以生活在离水不远的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可辅助呼吸。龟用肺呼吸,皮肤上覆盖有角质的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龟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属于爬行动物。

P25观察与思考 1.青蛙身体一般呈绿色, 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的生活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利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2.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

3.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便于跳跃也能划水。 P29课后答案3.答: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第六节鸟

P30想一想 议一议 鸟具有飞行能力,不仅因为鸟有翅膀,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与飞行相适应。如鸟的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因此,如果人仅仅是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不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话,是无法实现飞行的。

P30观察与思考 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相适应。例如,金雕的喙强大且末端有弯钩,适于捕食时撕咬猎物。啄木鸟的喙强直、尖锐,适于啄食树干中的昆虫。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例如,大山雀的足纤

细,适于抓握在林间的树枝上;丹顶鹤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觅食;野鸭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3.这些鸟都有翅、喙等结构,体表有羽毛覆盖,等等。

P34练习 3.答:不会。家鸽、麻雀等鸟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是因为鸟类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吃进大量食物才能保证能量供应。虽然吃进去很多食物,但是由于鸟的消化能力强,代谢快,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后能很快吸收,残渣形成的粪便可通过短短的直肠迅速排出,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体重而影响飞行。

4.答:“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上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翅高飞;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等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P36想一想 议一议 1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哺乳动物的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发育,同时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地保护幼仔,因而哺乳相对于其他抚育后代的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P36 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胎生的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营养、保护以及.稳定的发育条件;减少了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哺乳使得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和发育,同时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地保护幼仔 ,因而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较高,但与此同时,哺乳动物产仔的数量也显著减少。

P38观察与思考 1.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

2.狼有犬齿,而兔没有犬齿,这是与狼和兔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狼是肉食动物,犬齿尖锐锋利,可攻击、撕咬猎物。兔是草食动物,门齿形状像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3.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犬齿适于撕咬食物 , 臼齿适于咀嚼食物。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P39为什么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你认为是否应该将鼠类彻底消灭?

“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穗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鼠类,但鼠类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或者残余的剧毒鼠药未被及时回收,毒性物质会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若剧毒鼠药被其他动物误食,会杀死其他动物,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因此,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

虽然鼠类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但是鼠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若将鼠类彻底消灭,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于鼠类应该进行合理防控,即将薯类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P39技能训练:从微观层面来说,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等细胞器,这是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必须靠吃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的主要原因;动物体内的器官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P39练习 3.答:虽然鲸生活在水中,形态上也与鱼有些相似,但是鲸是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4.答:鼠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若适宜鼠类生存的空间扩大,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鼬、蛇的数量锐减,鼠类会大量繁殖,不注意防治的话,就有可能造成鼠害。

控制有害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就鼠害防治而言,一方面可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控制鼠类数量。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P42想一想,议一议

答:昆虫的运动器官是翅和足,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鱼鳍,鸟的运动器官是翼和足,哺乳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

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是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是没有肌肉的,但是也能进行运动。

P42观察与思考 1.答: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肌肉附着在骨上。肌肉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答: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3.答: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

因。

4.答: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适宜等。

P45练习4. 答:不是。如果鸟的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5. 答: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学生说的话完全一样)。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P47想一想,议一议 答: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点,逐渐学会的。

P48资料分析 1.答: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资料1、4、6是学习行为。

2.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刚出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3.答: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如果一种动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无法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具有学习行为的。

4.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简单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小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

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P50探究1.答:如果用不同的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答: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

因为有些小鼠天性会偏向一边转弯(向左或向右),设计迷宫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点的位置既有必须向左走又有必须向右走才能走出迷宫的设计,等等。

P52练习 2. 答: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

3. 答: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4.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就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上交流。)

第三节 社会行为

P54一想,议一议答:这是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是不利的,对群体乃至物种却是有利的。

P56探究1.答: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2..答: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信,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P58旁栏思考题 答:.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P459练习 2.答:马、羊、鸡、狮等动物的群体中都有最占优势者。

3.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

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

4.答: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猕猴、黑猩猩等。通讯行为在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在生殖期间也会进行信息交流,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5.答:提示:相似之处是,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有信息交流;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等。

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群体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受道德约束,由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等。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P61想一想,议一议答: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是羊、马等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放牧过度将会导致羊草被大量消耗,引起羊草枯竭,反过来又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欠缺,以致因没有食物而终究死亡,导致羊草生态系统崩溃,整个生态平衡被破坏。

然而适度放牧对牧草羊草的生长有好处。动物啃食某些植物后,会促进植物的分蘖生长,动物派出的粪便也用作植物生长的肥料。

P62资料分析1.答: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2.答:不能。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了野兔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3.答:没有害。 因为实验数据显示党当有蚂蚁“侵食”时,金合欢幼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均高于没有被蚂蚁“侵食”的幼苗。

4.答: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

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

P64练习 2.答: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些植物与蜜蜂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桃、李、苹果等植物就是靠蜜蜂来传粉繁衍后代的。如果没有蜜蜂,这些植物的传粉过程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其他动物,人的生活也必定受到影响。

3. 答: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在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若害虫突然暴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P66想一想,议一议 答:现代养鸡场中,鸡的活动空间很小,鸡群密度大,如果饲养员穿着随意,很可能会把病菌带入,使鸡患病。而且,养鸡场饲养的鸡抵抗力较差,疾病容易在鸡群中传播,导致鸡大量死亡。因此,饲养员要穿干净的工作服,并在进入鸡场时进行消毒,避免将病菌带入。而散养的鸡数量少,活动的空间大,抵抗力相对较强,因此,喂养时不用穿工作服。

答:防止细菌感染,传播疾病.散养的鸡抵抗力强。

P68探究

提示: 1.答: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使它们保持密封状态的目的是防止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一组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在选择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4.实验中使用的培养皿要放在恒温箱中培养,或者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两套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因为此次进行的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变量,除了检测环境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要保持一致。

讨论题答案: 、 1.答:对培养皿以及其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答:提示3中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的步骤。

3.答:细菌和真菌几乎是无处不在。

4.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并密封的环境以及真空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若灭菌彻底且灭菌后保持密封状态,是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5.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P70练习 3.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

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

4.答: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泡菜发酵所需的乳酸菌能够在缺少氧的环境下生存,把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乳酸。

第二节 细 菌

P71想一想,议一议 答:

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除了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外,还需要有氧气,但是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破伤风杆菌就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细菌。当人体受伤伤口较深时,破伤风杆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繁殖,导致人患破伤风。如果只是表皮划伤,伤口浅,破伤风杆菌无法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生存,就不会导致人患破伤风。

预防破伤风,一是减少或避免受伤;二是受伤后及时清理伤口,伤口较深时,如被生锈的钉子扎伤后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P73观察与思考 1答:.从细胞结构看,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细胞核、叶绿体。细菌的结构特点是虽然有DNA,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答: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P74技能训练 答:因为细菌是进行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为两个,这样100个细菌分裂一次成为200个,以30min分裂一次计算,4 h之后手上的细菌数目应为25 600个。看来经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目,防止自己感染细菌而生病,因此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P74练习 3.答: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分裂生殖有关;二是与某些细菌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在环境干燥、温度较低时,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当芽孢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为细菌,这样细菌就可以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了。细菌不但繁殖快,而且不少细菌又能适应不良环境,因此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

4. 答:我们每时每刻进行着呼吸,鼻腔黏膜上的黏液会将空气中的细菌或

细菌芽孢粘住,口腔黏液内也会残留有细菌等微小生物。当人们咳嗽或打喷嚏时,气流会把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带出很远,黏液中的水分很快蒸发,细菌等微小生物随着气流四处散布。如果这些细菌或其他微小生物有可能引起疾病,就会威胁到其他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每个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都要使用手帕或纸巾阻挡液滴扩散,而且避免冲人咳嗽或打喷嚏。

第三节 真 菌

P75想一想,议一议答:蘑菇没有根、茎、叶,它的生长有光无光都可以。蘑菇和植物不同,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蘑菇不是植物。

P76实验1.答: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2.答:青霉的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P78练习3. 答: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提供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霉菌容易生长。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P79想一想,议一议 答:不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会分解落叶。 P79观察与思考 1.答:面包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生长在面包上,他们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答: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到了分解有机物的作用,使复杂的有

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

P81旁栏思考题 答:过量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原本在正常情况不能致病的菌变为致病菌,并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将会引起肠道疾病。

P81技能训练1.答:因为这个实验方案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因此进行单因素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因此,除了设置有无细菌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答: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要保持树叶湿润。

3.答: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先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将甲

组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这样做就保证了甲乙两组的实验条件除了有无细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更接近事实。

P82练习3. 答: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固氮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元素,当植物得到大量氮元素时一般生长得就好。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使土壤中氮元素增多,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4.答: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不利,但是细菌和真菌或寄生生活或与动植物共生,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P84想一想,议一议 答:沼气池中的甲烷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禽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甲烷,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P84演示实验答: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们能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培养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挤瘪的气球会胀大。

P86观察与思考

1.答:图中有5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2.答:蘑菇——脱水法;咸菜、咸蛋——腌制法;这些方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牛奶——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短时间加热法,采用加热杀灭细菌的原理; 肉肠——真空包装法,采用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抑制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原理;水果、玉米罐头等——罐藏法,采用高温消毒和防止外界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答: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渗透保存法、烟熏法、冻干法等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低温冷藏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使用防腐剂如二氧化硫杀灭细菌的方法等。

P87练习3. 答: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从而延长保存期。

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为了保存较长时间,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国家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P96想一想,议一议答: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可以选择查阅《蝴蝶》这一本;想了解蛾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昆虫学》和《无脊椎动物学》;想了解青蛙可以查阅《动物学》。

P97观察与思考 1.答:玉米属于A类植物;向日葵属于B类植物;油松属于C类植物;肾蕨属于D类植物;葫芦藓属于E类植物;水绵属于F类植物。

2.答: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类植物和B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A、B的分类等级相同,D、E、F三类植物属于同一等级 。

3.答:有种子的植物(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答:无种子的植物(孢子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5.答: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 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6.答: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特征。

P99观察与思考(P98)1.若分为2组,他们分别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

脊椎动物包括螳螂、蜗牛、蚯蚓、蝴蝶和涡虫;脊椎动物包括白尾海雕、岩蜥、鱼、雨蛙和虎。

2.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4组,他们分别是:扁形动物—涡虫;软体动物-蜗牛;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螳螂和蝴蝶。

脊椎动物可以分为5组,他们分别是:鱼—鱼;两栖动物—雨蛙;爬行动物—岩蜥;鸟—白尾海雕;哺乳动物—虎。

3.

P100练习 2. 答:因为与根、茎、叶相比,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植物之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P102想一想,议一议 答: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同时,不同的类群名称也为研究生物提供了便利。

P104练习1.答:同一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一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因为分类时是按照不同生物的共同特征来进行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种是七个等级中最低的,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2.答:蝙蝠尽管会飞,但它与鸟不同:没有羽毛,不产卵,因此,不属于鸟纲。蝙蝠是胎生、哺乳的,与哺乳动物的特征一样,因此属于哺乳纲动物。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P106想一想,议一议 答:这是因为人工林树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不容易形成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缺少制约害虫大量繁殖的一些因素。

P107资料分析1.动物中我们还学过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我们还学过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2.在上表中,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

3.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

在的物种的总数在500万种到一亿中之间(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3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P109旁栏思考题 答:生态系统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类型。

P109练习 2.答: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基因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华南虎的数量少,所以有可能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如果亲代雌雄双方都携带了致病基因,这些基因就很容易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因此,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就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3.答: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或多或少地与其他物种有着联系。例如,某物种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也可能会以其他生物为食。生物圈中的所有动物、植物都会与其他相关动植物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细菌、真菌等也都和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影响到众多与这种生物相关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4. 答:提示:可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回答问题。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P110想一想,议一议 答:白鳍豚面临灭绝的原因有很多,长江的水质污染是主要原因,水利工程、航运、采砂以及有害渔具的使用也对白鳍豚的什村产生重要的影响。

P112资料分析 1.答: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温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动物由于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答: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地捕杀是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3.答: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答: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因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5.答: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P114旁栏思考题 答:国家林业《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一份“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有包括梅花鹿、非洲鸵鸟、红腹锦鸡、野猪、海狸鼠、水貂、狐狸、狍子等在内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这意味着经过人工繁殖驯养的野生动物在卫生部门鉴定许可后可以人工饲养,可合法进入餐馆,然后被摆上餐桌。

人工养殖可以扩大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掌握相关养殖技术,为野生动物的繁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养殖、出售野生动物也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比如养殖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需要国家林业局审批。

P114练习 3.答: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力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控制其发展,将之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从基因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如果人们对这些生物的基因研究清楚了,也可以利用这些基因为人类造福。

4.答:首先是知法、守法,然后是普法,同时,在看到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进行制止。

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P3想一想 议一议 海葵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当海葵的触手碰到猎物时,触手上的刺细胞释放出刺丝和毒液,将猎物麻醉或杀死,然后通过触手将猎物移入口中。

P4观察与思考1.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也不能分出左侧和右侧,只能分出有口的一面与口相对的一面。这样的体形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猎物。

2.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得比平时长很多,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水螅身体内的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用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P7练习 2.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

3.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P8想一想 议一议 1.蛔虫病指的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器官内。由于儿童卫生习惯往往较差,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咬不清洁的手指等,粘附在手上和蔬菜上的蛔虫卵会进入儿童体内,使得儿童感染蛔虫病。

P10实验 1.是 。蚯蚓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以分出前后(前端有环带)、背腹(背面颜色比腹部深)、左右。区分左右的方法:将蚯蚓放在桌上,让蚯蚓的前端朝前、背面朝上,观察者的左和右,就是蚯蚓的左和右。

2.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自如。蚯蚓运动时,一部分体节的刚毛固定在糙纸上,在体壁肌肉的作用下将其他体节拉过来,完成运动 。

3.蚯蚓没有肺等专门的呼吸器官,环境中的氧气需要先溶于体表的黏液中,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血管由体表排出。如果蚯蚓体表干燥,蚯蚓将窒息死亡。

P11练习 3.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

出判断。

4.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P12想一想 议一议 具有这些贝壳的是一些螺类,它们背着这些贝壳缓慢爬行。

P12观察与思考 1.贝壳具有保护作用

2.依靠足运动,用鳃呼吸。

3.通过入水管将水吸入体内,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食物残渣,然后再通过出水管将水排出体外。

P15观察与思考

2.蝗虫和七星瓢虫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特征: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具有触角、翅,三对足,触角和足都分节。

3.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具有分节的足。

P16 附肢分节的意义? 附肢分节,出现了关节,使昆虫的运动更加灵活。 P17练习4.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第四节 鱼

P19想一想 议一议 有脊柱:鱼、两栖、爬行、鸟、哺乳动物(鱼、青蛙、蜥蜴、鸟、虎) 无脊柱: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昆虫等)。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P22观察与思考 1.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不全面。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鱼主要靠躯体的摆动进行运动,鱼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水流入鱼口后,经过腮,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腮丝中的二氧化碳则排放到水中,所以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流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高。

4.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水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P23在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都是用腮呼吸的吗?有些是用鳃呼吸——如:河蚌、虾,有些是用肺呼吸——如:海豚、鲸,有些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水螅 P24练习1.体形:流线型;体表特点: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呼吸器官:鳃;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答:“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答: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答: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入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

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P25想一想 议一议-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青蛙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既可以生活在离水不远的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可辅助呼吸。龟用肺呼吸,皮肤上覆盖有角质的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龟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属于爬行动物。

P25观察与思考 1.青蛙身体一般呈绿色, 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的生活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利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2.把青蛙握在手中,会感到湿滑-。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

3.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便于跳跃也能划水。 P29课后答案3.答: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第六节鸟

P30想一想 议一议 鸟具有飞行能力,不仅因为鸟有翅膀,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与飞行相适应。如鸟的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因此,如果人仅仅是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不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话,是无法实现飞行的。

P30观察与思考 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相适应。例如,金雕的喙强大且末端有弯钩,适于捕食时撕咬猎物。啄木鸟的喙强直、尖锐,适于啄食树干中的昆虫。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例如,大山雀的足纤

细,适于抓握在林间的树枝上;丹顶鹤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觅食;野鸭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3.这些鸟都有翅、喙等结构,体表有羽毛覆盖,等等。

P34练习 3.答:不会。家鸽、麻雀等鸟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是因为鸟类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吃进大量食物才能保证能量供应。虽然吃进去很多食物,但是由于鸟的消化能力强,代谢快,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后能很快吸收,残渣形成的粪便可通过短短的直肠迅速排出,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体重而影响飞行。

4.答:“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上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翅高飞;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等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P36想一想 议一议 1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哺乳动物的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发育,同时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地保护幼仔,因而哺乳相对于其他抚育后代的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P36 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胎生的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营养、保护以及.稳定的发育条件;减少了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哺乳使得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和发育,同时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地保护幼仔 ,因而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较高,但与此同时,哺乳动物产仔的数量也显著减少。

P38观察与思考 1.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

2.狼有犬齿,而兔没有犬齿,这是与狼和兔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狼是肉食动物,犬齿尖锐锋利,可攻击、撕咬猎物。兔是草食动物,门齿形状像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3.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犬齿适于撕咬食物 , 臼齿适于咀嚼食物。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P39为什么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你认为是否应该将鼠类彻底消灭?

“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穗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鼠类,但鼠类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或者残余的剧毒鼠药未被及时回收,毒性物质会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若剧毒鼠药被其他动物误食,会杀死其他动物,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因此,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

虽然鼠类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但是鼠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若将鼠类彻底消灭,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于鼠类应该进行合理防控,即将薯类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P39技能训练:从微观层面来说,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等细胞器,这是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必须靠吃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的主要原因;动物体内的器官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P39练习 3.答:虽然鲸生活在水中,形态上也与鱼有些相似,但是鲸是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4.答:鼠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若适宜鼠类生存的空间扩大,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鼬、蛇的数量锐减,鼠类会大量繁殖,不注意防治的话,就有可能造成鼠害。

控制有害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就鼠害防治而言,一方面可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控制鼠类数量。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P42想一想,议一议

答:昆虫的运动器官是翅和足,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鱼鳍,鸟的运动器官是翼和足,哺乳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

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是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是没有肌肉的,但是也能进行运动。

P42观察与思考 1.答: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肌肉附着在骨上。肌肉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答: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3.答: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

因。

4.答: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适宜等。

P45练习4. 答:不是。如果鸟的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

5. 答: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学生说的话完全一样)。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P47想一想,议一议 答: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点,逐渐学会的。

P48资料分析 1.答: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资料1、4、6是学习行为。

2.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刚出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3.答: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如果一种动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无法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具有学习行为的。

4.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简单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小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

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P50探究1.答:如果用不同的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答: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

因为有些小鼠天性会偏向一边转弯(向左或向右),设计迷宫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点的位置既有必须向左走又有必须向右走才能走出迷宫的设计,等等。

P52练习 2. 答: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

3. 答: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4.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就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上交流。)

第三节 社会行为

P54一想,议一议答:这是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是不利的,对群体乃至物种却是有利的。

P56探究1.答: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2..答: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信,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P58旁栏思考题 答:.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P459练习 2.答:马、羊、鸡、狮等动物的群体中都有最占优势者。

3.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

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

4.答: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猕猴、黑猩猩等。通讯行为在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在生殖期间也会进行信息交流,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5.答:提示:相似之处是,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有信息交流;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等。

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群体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受道德约束,由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等。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P61想一想,议一议答: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是羊、马等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放牧过度将会导致羊草被大量消耗,引起羊草枯竭,反过来又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欠缺,以致因没有食物而终究死亡,导致羊草生态系统崩溃,整个生态平衡被破坏。

然而适度放牧对牧草羊草的生长有好处。动物啃食某些植物后,会促进植物的分蘖生长,动物派出的粪便也用作植物生长的肥料。

P62资料分析1.答: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2.答:不能。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了野兔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3.答:没有害。 因为实验数据显示党当有蚂蚁“侵食”时,金合欢幼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均高于没有被蚂蚁“侵食”的幼苗。

4.答: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

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

P64练习 2.答: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些植物与蜜蜂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桃、李、苹果等植物就是靠蜜蜂来传粉繁衍后代的。如果没有蜜蜂,这些植物的传粉过程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其他动物,人的生活也必定受到影响。

3. 答: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在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若害虫突然暴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P66想一想,议一议 答:现代养鸡场中,鸡的活动空间很小,鸡群密度大,如果饲养员穿着随意,很可能会把病菌带入,使鸡患病。而且,养鸡场饲养的鸡抵抗力较差,疾病容易在鸡群中传播,导致鸡大量死亡。因此,饲养员要穿干净的工作服,并在进入鸡场时进行消毒,避免将病菌带入。而散养的鸡数量少,活动的空间大,抵抗力相对较强,因此,喂养时不用穿工作服。

答:防止细菌感染,传播疾病.散养的鸡抵抗力强。

P68探究

提示: 1.答: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使它们保持密封状态的目的是防止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一组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在选择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4.实验中使用的培养皿要放在恒温箱中培养,或者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两套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因为此次进行的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变量,除了检测环境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要保持一致。

讨论题答案: 、 1.答:对培养皿以及其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答:提示3中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的步骤。

3.答:细菌和真菌几乎是无处不在。

4.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并密封的环境以及真空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若灭菌彻底且灭菌后保持密封状态,是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5.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P70练习 3.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

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

4.答: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泡菜发酵所需的乳酸菌能够在缺少氧的环境下生存,把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乳酸。

第二节 细 菌

P71想一想,议一议 答:

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除了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外,还需要有氧气,但是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破伤风杆菌就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细菌。当人体受伤伤口较深时,破伤风杆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繁殖,导致人患破伤风。如果只是表皮划伤,伤口浅,破伤风杆菌无法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生存,就不会导致人患破伤风。

预防破伤风,一是减少或避免受伤;二是受伤后及时清理伤口,伤口较深时,如被生锈的钉子扎伤后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P73观察与思考 1答:.从细胞结构看,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细胞核、叶绿体。细菌的结构特点是虽然有DNA,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答: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P74技能训练 答:因为细菌是进行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为两个,这样100个细菌分裂一次成为200个,以30min分裂一次计算,4 h之后手上的细菌数目应为25 600个。看来经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目,防止自己感染细菌而生病,因此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P74练习 3.答: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分裂生殖有关;二是与某些细菌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在环境干燥、温度较低时,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当芽孢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为细菌,这样细菌就可以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了。细菌不但繁殖快,而且不少细菌又能适应不良环境,因此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

4. 答:我们每时每刻进行着呼吸,鼻腔黏膜上的黏液会将空气中的细菌或

细菌芽孢粘住,口腔黏液内也会残留有细菌等微小生物。当人们咳嗽或打喷嚏时,气流会把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带出很远,黏液中的水分很快蒸发,细菌等微小生物随着气流四处散布。如果这些细菌或其他微小生物有可能引起疾病,就会威胁到其他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每个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都要使用手帕或纸巾阻挡液滴扩散,而且避免冲人咳嗽或打喷嚏。

第三节 真 菌

P75想一想,议一议答:蘑菇没有根、茎、叶,它的生长有光无光都可以。蘑菇和植物不同,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蘑菇不是植物。

P76实验1.答: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2.答:青霉的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P78练习3. 答: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提供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霉菌容易生长。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P79想一想,议一议 答:不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会分解落叶。 P79观察与思考 1.答:面包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生长在面包上,他们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答: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到了分解有机物的作用,使复杂的有

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

P81旁栏思考题 答:过量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原本在正常情况不能致病的菌变为致病菌,并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将会引起肠道疾病。

P81技能训练1.答:因为这个实验方案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因此进行单因素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因此,除了设置有无细菌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答: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要保持树叶湿润。

3.答: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先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将甲

组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这样做就保证了甲乙两组的实验条件除了有无细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更接近事实。

P82练习3. 答: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固氮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元素,当植物得到大量氮元素时一般生长得就好。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使土壤中氮元素增多,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4.答: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不利,但是细菌和真菌或寄生生活或与动植物共生,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P84想一想,议一议 答:沼气池中的甲烷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禽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甲烷,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P84演示实验答: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们能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培养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挤瘪的气球会胀大。

P86观察与思考

1.答:图中有5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2.答:蘑菇——脱水法;咸菜、咸蛋——腌制法;这些方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牛奶——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短时间加热法,采用加热杀灭细菌的原理; 肉肠——真空包装法,采用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抑制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原理;水果、玉米罐头等——罐藏法,采用高温消毒和防止外界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答: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渗透保存法、烟熏法、冻干法等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低温冷藏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使用防腐剂如二氧化硫杀灭细菌的方法等。

P87练习3. 答: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从而延长保存期。

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为了保存较长时间,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国家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P96想一想,议一议答: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可以选择查阅《蝴蝶》这一本;想了解蛾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昆虫学》和《无脊椎动物学》;想了解青蛙可以查阅《动物学》。

P97观察与思考 1.答:玉米属于A类植物;向日葵属于B类植物;油松属于C类植物;肾蕨属于D类植物;葫芦藓属于E类植物;水绵属于F类植物。

2.答: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类植物和B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A、B的分类等级相同,D、E、F三类植物属于同一等级 。

3.答:有种子的植物(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答:无种子的植物(孢子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5.答: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 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6.答: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特征。

P99观察与思考(P98)1.若分为2组,他们分别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

脊椎动物包括螳螂、蜗牛、蚯蚓、蝴蝶和涡虫;脊椎动物包括白尾海雕、岩蜥、鱼、雨蛙和虎。

2.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4组,他们分别是:扁形动物—涡虫;软体动物-蜗牛;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螳螂和蝴蝶。

脊椎动物可以分为5组,他们分别是:鱼—鱼;两栖动物—雨蛙;爬行动物—岩蜥;鸟—白尾海雕;哺乳动物—虎。

3.

P100练习 2. 答:因为与根、茎、叶相比,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植物之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P102想一想,议一议 答: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同时,不同的类群名称也为研究生物提供了便利。

P104练习1.答:同一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一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因为分类时是按照不同生物的共同特征来进行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种是七个等级中最低的,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2.答:蝙蝠尽管会飞,但它与鸟不同:没有羽毛,不产卵,因此,不属于鸟纲。蝙蝠是胎生、哺乳的,与哺乳动物的特征一样,因此属于哺乳纲动物。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P106想一想,议一议 答:这是因为人工林树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不容易形成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缺少制约害虫大量繁殖的一些因素。

P107资料分析1.动物中我们还学过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我们还学过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2.在上表中,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

3.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

在的物种的总数在500万种到一亿中之间(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3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P109旁栏思考题 答:生态系统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类型。

P109练习 2.答: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基因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华南虎的数量少,所以有可能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如果亲代雌雄双方都携带了致病基因,这些基因就很容易遗传给子代,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因此,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就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3.答: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或多或少地与其他物种有着联系。例如,某物种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也可能会以其他生物为食。生物圈中的所有动物、植物都会与其他相关动植物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细菌、真菌等也都和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影响到众多与这种生物相关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4. 答:提示:可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回答问题。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P110想一想,议一议 答:白鳍豚面临灭绝的原因有很多,长江的水质污染是主要原因,水利工程、航运、采砂以及有害渔具的使用也对白鳍豚的什村产生重要的影响。

P112资料分析 1.答: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温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动物由于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答: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地捕杀是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3.答: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答: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因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5.答: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P114旁栏思考题 答:国家林业《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一份“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有包括梅花鹿、非洲鸵鸟、红腹锦鸡、野猪、海狸鼠、水貂、狐狸、狍子等在内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这意味着经过人工繁殖驯养的野生动物在卫生部门鉴定许可后可以人工饲养,可合法进入餐馆,然后被摆上餐桌。

人工养殖可以扩大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掌握相关养殖技术,为野生动物的繁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养殖、出售野生动物也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比如养殖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需要国家林业局审批。

P114练习 3.答: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力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控制其发展,将之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从基因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如果人们对这些生物的基因研究清楚了,也可以利用这些基因为人类造福。

4.答:首先是知法、守法,然后是普法,同时,在看到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进行制止。


相关文章

  • 浅谈生物中考阅卷心得及复习策略
  • 浅谈株洲中考阅卷及生物复习策略 株洲世纪星实验学校 陈玲娥 第一篇 2014年株洲中考阅卷心得 去年6月份,我受教育局委派参加了株洲市的中考阅卷工作.现结合本次阅卷情况,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生物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阅卷体会 ...查看


  • 生物地理答案4
  • 2016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形式:闭卷.生物.地理两科同堂考试.选择题合卷,非选择题分卷. 二.考试时间:两科共90分钟. 三.题型:生物:选择题.简答题:地理:选择题.综合题. 四.分值:生物.地理各100分.其中,选择题4 ...查看


  •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新版教材)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P8 1.(1)×:(2)√:(3)×:(4)×. 2. 略 3. (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 ...查看


  •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1
  •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 园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当前课堂教改的主要目的."以能力立意"是优化课堂结构,规范课堂教学的主导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探索:能力是在理解掌握规律性知识 ...查看


  • 小学三年级探究性学科学
  • 小学三年级探究性学科学 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唐韵 <小学科学>的前身是以前的<自然>课,而现在更名为<小学科学>.以前经常说到自然科学,<自然>课强调自然界的内容,而<小学科学>应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最终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 兴发乡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内容 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病毒教案
  • 第五章 知识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病毒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 ...查看


  •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论文(
  •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论文 ----------胡玉伯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续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上风的基础上,明确本校"以生为本"的理念, ...查看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 科 学 年 级 五年级 教 者 吉子远 (2012至2013)学年度一学期 学 期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进度表 课标要求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