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它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以作者的漫游路线为线索,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重点,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从中也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从而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2.领略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3.感受文章瑰丽绚烂的语言,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威尼斯的美。
4.体会文中赞颂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2.学会采用记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游记,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3.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品味标题的含义
5.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 导读教学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赏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诗情画意(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游览了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二、交流预习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蓝色多瑙河》)
要求:划出生字词(出示幻灯片1)
舷窗(xián ) 眺望(tiào) 瑰宝(guī) 鼎盛( dǐng) 荒芜( wǘ ) 器皿( mǐn )
鳞次栉比(zhì) 召唤( zhào) 搁浅(gē ) 摇橹( lǚ ) 沼泽( zhǎo ) 设计意图:音乐、图片诗情画意,开始营造唯美的氛围。既衔接积累前面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整体感知(出示幻灯2)
1.说说威尼斯给你的总印象。(略)
2.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游踪的句子。(出示幻灯片3)
(明确:从舷窗向外眺望→一到罗马→我们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汽船向前驶去→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
设计意图:初识威尼斯,对“移步换景”的手法有初步的感知。
四、合作探究
通过作者的游踪,我们感受到了威尼斯哪些方面的美?(出示幻灯4) (小组讨论,思考发言)
明确: 水都美:“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118个岛屿„„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建筑美:“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鳞次栉比”
李亚度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
秋色美:“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构成一幅美丽、
和谐、幸福的画卷”
教师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本文作者边走边看,有重点地介绍一个个景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设计意图:理解移步换景手法的运用及好处,领略文中呈现出的威尼斯的美。
五、赏析品味
(一)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景,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具特色。请同学读出精彩的语句,并体会语言魅力。
(幻灯5)示例:“仿佛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学生讨论交流)
(“118个岛屿„„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画卷”)
教师小结:瑰丽绚烂的语言可以使文色浓艳,易于表达作者热烈的感情,而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比喻等修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增添威尼斯的亮处。
(二)作为“文眼”,好的标题常常能吸引眼球,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本文题目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拟成“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的妙处,并有意识地运用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六、质疑讨论
学了本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如:(1)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这两段文字是对“蓝蓝的威尼斯”的内涵的具体展示,“蓝蓝”不仅是一种自然色彩,也是一种人生色彩,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与标题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2)文章的第七段没有描绘威尼斯的美,那它是否多余?(结尾段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回顾了中意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友谊,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在读疑中加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
七、梳理总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八、拓展延伸
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同学们听,注意描写行踪,注意抓住特点去写。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下发材料)
自选题(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导游词,介绍“东方威尼斯——苏州”。要求在介绍景观时,运用优美的语言,穿插有关的人文知识,以丰富解说的内容,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附板书设计
水都美移 自然景观
蓝蓝的威尼斯 建筑美步
秋色美 换 人文景观
景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它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以作者的漫游路线为线索,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重点,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从中也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从而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2.领略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3.感受文章瑰丽绚烂的语言,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威尼斯的美。
4.体会文中赞颂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2.学会采用记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游记,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3.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品味标题的含义
5.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 导读教学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赏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诗情画意(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游览了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二、交流预习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蓝色多瑙河》)
要求:划出生字词(出示幻灯片1)
舷窗(xián ) 眺望(tiào) 瑰宝(guī) 鼎盛( dǐng) 荒芜( wǘ ) 器皿( mǐn )
鳞次栉比(zhì) 召唤( zhào) 搁浅(gē ) 摇橹( lǚ ) 沼泽( zhǎo ) 设计意图:音乐、图片诗情画意,开始营造唯美的氛围。既衔接积累前面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整体感知(出示幻灯2)
1.说说威尼斯给你的总印象。(略)
2.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游踪的句子。(出示幻灯片3)
(明确:从舷窗向外眺望→一到罗马→我们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汽船向前驶去→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
设计意图:初识威尼斯,对“移步换景”的手法有初步的感知。
四、合作探究
通过作者的游踪,我们感受到了威尼斯哪些方面的美?(出示幻灯4) (小组讨论,思考发言)
明确: 水都美:“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118个岛屿„„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建筑美:“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鳞次栉比”
李亚度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
秋色美:“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构成一幅美丽、
和谐、幸福的画卷”
教师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本文作者边走边看,有重点地介绍一个个景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设计意图:理解移步换景手法的运用及好处,领略文中呈现出的威尼斯的美。
五、赏析品味
(一)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景,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具特色。请同学读出精彩的语句,并体会语言魅力。
(幻灯5)示例:“仿佛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学生讨论交流)
(“118个岛屿„„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画卷”)
教师小结:瑰丽绚烂的语言可以使文色浓艳,易于表达作者热烈的感情,而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比喻等修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增添威尼斯的亮处。
(二)作为“文眼”,好的标题常常能吸引眼球,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本文题目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拟成“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的妙处,并有意识地运用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六、质疑讨论
学了本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如:(1)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这两段文字是对“蓝蓝的威尼斯”的内涵的具体展示,“蓝蓝”不仅是一种自然色彩,也是一种人生色彩,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与标题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2)文章的第七段没有描绘威尼斯的美,那它是否多余?(结尾段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回顾了中意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友谊,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在读疑中加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
七、梳理总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八、拓展延伸
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同学们听,注意描写行踪,注意抓住特点去写。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下发材料)
自选题(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导游词,介绍“东方威尼斯——苏州”。要求在介绍景观时,运用优美的语言,穿插有关的人文知识,以丰富解说的内容,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附板书设计
水都美移 自然景观
蓝蓝的威尼斯 建筑美步
秋色美 换 人文景观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