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王庄中心小学 赵玲芝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兵马俑的图片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书课题]
1、解释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师:真的如他们说的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我们亲自看一看这第八大奇迹吧! (出示课本插图)
师:谁能说说看后的感受呢!
教师总结: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是中国人的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
2、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词语: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鸟瞰 统率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身披铠甲 手执缰绳 战靴 发誓 撒开四蹄 颔首低眉 目光炯炯 殊死拼搏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指名读词语再全班齐读。
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
①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②鸟瞰:从高处往下看;事物的概括描写。
③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④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倾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⑤魁梧:身材高大强壮。
⑥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⒉选择词语说一句话来形容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
预设:①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师:这句话总写了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
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这句话在文章第几自然段。文章哪些自然段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哪些自然段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此处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③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师:“绝无仅有”与哪个词语意思相同?(举世无双)这句话也是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
⒊问;谁能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 ;然后 具体
写 ;最后总结
指导书写
1. 记字形。
2. 师范写生字。如“誓”“乘”
3. 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秦兵马俑,你知道了什么?(主要内容)
2、复习生字词语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鸟瞰 统率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头戴鶡冠 身披铠甲 手执缰绳 战靴 发誓 撒开四蹄 颔首低眉 目光炯炯 殊死拼搏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
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班学生组成的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二. 学习1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2、(出示第二句。)
板书:出土地点
因此这句话同时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同学们请看屏幕。
作者在一开始就总起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接着作者具体的告诉我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他不禁感叹道——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2自然段
1、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3、点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过渡语: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 学习第4—9自然段
(类型众多)
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将军
俑、军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近8000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1、第4自然段: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重点学习将军俑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 人无头不走”, 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 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
(2)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交流)
(3)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
A、(学生自由读) 从这段文字中,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其他同学听读课文, 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 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能抓住将军的特点, 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 师生评价。
F、小采访:(创设情境) 如今这位将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想对他进行采访吗?
G、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 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4)齐读, 加深理解感悟, 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过渡:秦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威风凛凛、指挥若定,大将之风昭然若显。在他的带领之下,军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在这么多的军俑之中除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教师引导,用刚才学习第4自
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自己体会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第5自然段:军士俑(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3、第6自然段: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4、第7自然段:车兵俑(忠心耿耿)
5、第8自然段:弓弩手(箭术高超)
6、第10自然段:马俑(跃跃欲试)
五. 学习第9自然段,感受写法
(个性鲜明)
1、引导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引读第9自然段,兵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2、“_”划出看到的样子,“~”划出想像的句子。
3、读划横线的句子(去掉想像的句子),有什么感受?(更具体形象、生动逼真)
4、看完后老师深情的描述导入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8000种兵马俑就有8000种姿态,看这些神态让作者浮想联翩,而这些神态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议一议,选择你最兴趣兵马俑说一说。)
例:它们有的( )这联想到了什么?(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5、播放视频,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用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学着写写
过渡:难怪当我们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兵马俑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却令它充满了生机。
六、欣赏视频, 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 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 感受其特点。
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 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
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 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此时, 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3、兵马俑, 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 一朝醒来, 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 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 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让我们满怀豪情, 大声朗读:
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
七、课堂小结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 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王庄中心小学 赵玲芝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兵马俑的图片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书课题]
1、解释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师:真的如他们说的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我们亲自看一看这第八大奇迹吧! (出示课本插图)
师:谁能说说看后的感受呢!
教师总结: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是中国人的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
2、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词语: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鸟瞰 统率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身披铠甲 手执缰绳 战靴 发誓 撒开四蹄 颔首低眉 目光炯炯 殊死拼搏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指名读词语再全班齐读。
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
①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②鸟瞰:从高处往下看;事物的概括描写。
③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④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倾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⑤魁梧:身材高大强壮。
⑥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⒉选择词语说一句话来形容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
预设:①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师:这句话总写了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
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这句话在文章第几自然段。文章哪些自然段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哪些自然段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此处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③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师:“绝无仅有”与哪个词语意思相同?(举世无双)这句话也是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
⒊问;谁能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 ;然后 具体
写 ;最后总结
指导书写
1. 记字形。
2. 师范写生字。如“誓”“乘”
3. 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秦兵马俑,你知道了什么?(主要内容)
2、复习生字词语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鸟瞰 统率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头戴鶡冠 身披铠甲 手执缰绳 战靴 发誓 撒开四蹄 颔首低眉 目光炯炯 殊死拼搏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
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班学生组成的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二. 学习1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2、(出示第二句。)
板书:出土地点
因此这句话同时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同学们请看屏幕。
作者在一开始就总起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接着作者具体的告诉我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他不禁感叹道——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2自然段
1、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3、点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过渡语: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 学习第4—9自然段
(类型众多)
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将军
俑、军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近8000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1、第4自然段: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重点学习将军俑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 人无头不走”, 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 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
(2)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交流)
(3)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
A、(学生自由读) 从这段文字中, 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其他同学听读课文, 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 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能抓住将军的特点, 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 师生评价。
F、小采访:(创设情境) 如今这位将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想对他进行采访吗?
G、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 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4)齐读, 加深理解感悟, 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过渡:秦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威风凛凛、指挥若定,大将之风昭然若显。在他的带领之下,军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在这么多的军俑之中除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教师引导,用刚才学习第4自
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自己体会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第5自然段:军士俑(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3、第6自然段: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4、第7自然段:车兵俑(忠心耿耿)
5、第8自然段:弓弩手(箭术高超)
6、第10自然段:马俑(跃跃欲试)
五. 学习第9自然段,感受写法
(个性鲜明)
1、引导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引读第9自然段,兵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2、“_”划出看到的样子,“~”划出想像的句子。
3、读划横线的句子(去掉想像的句子),有什么感受?(更具体形象、生动逼真)
4、看完后老师深情的描述导入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8000种兵马俑就有8000种姿态,看这些神态让作者浮想联翩,而这些神态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议一议,选择你最兴趣兵马俑说一说。)
例:它们有的( )这联想到了什么?(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5、播放视频,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用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学着写写
过渡:难怪当我们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兵马俑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却令它充满了生机。
六、欣赏视频, 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 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 感受其特点。
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 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
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 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此时, 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3、兵马俑, 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 一朝醒来, 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 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 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让我们满怀豪情, 大声朗读:
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
七、课堂小结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 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