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治疗理念和方法进展

脊柱结核治疗理念和方法进展

张西峰

1779年,Pott 首次描述脊柱后凸畸形合并瘫痪综合症,此后被称为Pott’s畸形,即今天的脊柱结核。在当时没有结核杆菌培养方法,没有放射学诊断的条件下,Pott 医生观察到脊柱结核脓肿引流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00多年来,由于结核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脊柱结核也未形成合理完善的治疗方案。上世纪5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使结核病治疗得到突破,并形成所有脊柱结核治疗方法的基础。国内在方先之等的努力下,开创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一直到今天依然是外科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之一

[方先之1957年中华外科杂志]。

脊柱结核从无法治疗,到药物和开放手术治疗,再到微创手术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不断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学及其引导技术的发展,微创方法在各个学科得到长足的进步,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也不例外。最初是脊柱结核脓肿的引流治疗,比如Dinc 等的CT 引导下结核脓肿引流,Jeanneret 应用灌注冲洗的方法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等。我们从2002年开始将CT 引导下微创治疗的方法与病灶内注射抗结核药物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理念和方法的突破。在此向大家总结汇报。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定义:在医学影像学引导下,借助或者不借助内窥镜的方法,在不增加外科创伤的前提下,取得同样或者更好的临床疗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目前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有两种方法:

1、 影像学引导,局部麻醉下病灶和流注脓肿穿刺、引流、置管、冲洗的方法。常规手术使用的全麻改为局麻,对患者全身要求低、术前准备简单,手术适应症比较宽,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设备要求普通CT 机,手术切口为II 类,手术环境要求降低,在放射介入科可以常规开展。

2、 影像学引导,全麻下使用内窥镜的方法对病灶清除、内固定的方法。后者沿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将其转换为腔镜手术。麻醉条件与开放手术无异,适应症选择比普通开放病灶清除术要求严格,设备基础条件大为提高,手术难度同样大为提高。

本章介绍的是第一类方法,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念、进展等

分要点介绍和讨论如下:

1、 在没有外科病灶清除术介入的情况下,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可以治愈脊柱结核。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时,如果没有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伤口多数要复发。所以抗结核药物是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而病灶清除术只是促进脊柱结核痊愈的手段。手术是手段,治愈是目的。在能够治愈的前提下,不做手术或者手术越小越好。

2、 从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微创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所有外科治疗的患者中有350例患者没有接受病灶清除术接受了单纯微创方法治疗(占全部患者的77%),获得了痊愈。所以病灶清除术不是脊柱结核首选方式。

3、 病灶清除术需要进行术前准备,血沉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调整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能够耐受手术创伤情况下才可施行。从所谓保守一点的观点看,如果没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多数情况下患者继续卧床保守治疗即可痊愈,就已经没有开放手术的适应症了。

4、 影像学的压迫与出现临床症状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影像学显示椎管硬膜囊压迫,而临床没有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因此根据影像学资料就施行病灶清除术不恰当。

5、 脊柱受到破坏导致不稳定产生疼痛症状、腰背僵,不是脊髓神经压迫产生的临床症状。比如脊柱结核腰大肌脓肿会导致下肢屈曲畸形、行动困难、肌力下降,但不是脊髓和神经本身发生了异常。发生脊柱结核炎症导致脊柱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与脊髓神经压迫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是有区别的。不认识和混淆两者的区别是手术扩大的一个原因。

6、 细菌培养试验中耐药菌株的判断结果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讨论。临床工作中发现,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临床继续使用有耐药性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依然有效。微创治疗过程中,局部药物浓度可以达到药物试验的成千上万倍,理论上不存在耐药细菌。所以单纯因为细菌培养耐药而施行开放手术,从微创的角度看手术过大。

7、 脊柱结核病灶产生的病理性改变,可以通过冲洗和引流的方法逐步得到去除。微创的方法可以克服干酪样坏死、坏死物等造成的引流困难等问题,微创处置过程造成的创伤很小,与开放手术相比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也更符合能小不大的外科治疗的原则。

8、 病灶清除术不一定就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因此术后伤口内依然会产生渗出和坏死等病理改变。而微创手术在提高

病灶内药物浓度的时候,可以不断引流病灶内产生出来的脓液和坏死物质,有利于病灶的缩小和愈合。因此看似简单的微创手术,其实意义和作用均大于单纯病灶清除术。

9、 有观点认为死骨是脊柱结核是复发的根源,是开放病灶清除术的主要手术目标。我们的工作中,仅仅见过1例肱骨头破坏形成游离死骨,窦道无法愈合。施行局部麻醉下死骨摘除后,肩关节结核顺利愈合。在脊柱上尚没有见过类似病例,以四肢关节结核的概念和经验推论到脊柱上,尚值得探讨。脊柱结核死骨是自体骨被炎症破坏产生的结果,如果病灶内结核杆菌被杀死,它依然可以被吸收、被纤维组织包裹、机化、骨化成为骨瘢痕而达到病变和病灶的愈合。因此微创手术的观点已经放弃了以清除死骨为目的的传统病灶清除术的观点。

10、 对于退行性疾病来讲,外科手术见效快、病程短、疗效有把握、不易反复发作。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就不一定能够全部体现上述优势。脊柱结核作为感染性病灶,在病灶内放置内固定物,发生了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十分棘手的病例已经不是十分罕见。不要以为退行性变可以施行的手术,脊柱结核也可以。脊柱结核病人手术失败率的耐受能力低,如果没有较多的经验,慎重开展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

11、 自发的和各种手术后产生的窦道,根源是病灶内的结核杆菌没有被杀死。临床上常见反复发作、反复施行病灶清除术,一直到病人无法忍受,大夫不敢再施行同样的手术为止。而微创手术可以借助微小的创伤,达到反复手术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的目的。

12、 脊柱结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由于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存在其他合并症,许多情况下脊柱结核无法施行开放手术治疗。而这时正是微创手术发挥特长的时候。因此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大于开放手术的适应症。微创手术可以治愈多节段等等复杂的脊柱结核,对于适应于开放手术的单间隙、双间隙等常规实施开放手术的病例,使用微创方法治疗其实是更加容易。

13、 病灶清除术后复发是脊柱结核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微创治疗中发现,患者如果没有手术病史,微创治疗起效快、疗程短。一旦接受过病灶清除术,造成病灶分隔,微创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如果病灶内放置了钛网钛板病灶复发、内固定物松动,单纯微创治疗治愈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坚持不到万不得已脊柱结核病灶内尽量不要放置内置物,这样的治疗脊柱结核的观点。

14、 开放手术内固定比不施行内固定有多大的好处?对已经施行椎管减压术后脊柱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后凸畸形施行了矫形手术,使用内固定是合适的。临床上常见的是脊髓和神经没有明

显手术,后凸畸形不重,没有施行截骨矫形手术而施行了前路融合术,甚至于前后路融合术。凡是脊柱结核全部或者尽量施行内固定手术的做法,值得商榷。

15、 传统的脊柱结核内固定有助于病灶愈合缩短卧床时间的观点,值得商榷。金属内置物没有负载抗结核药物,没有抗结核的作用。金属内置物仅仅是临时性固定,病灶的痊愈需要病灶达到骨性愈合。为了防止复发和保证放置内置物的位置,必然切除比较多的亚健康骨、甚至健康骨,增加了内置物周围病灶不融合和复发的几率。内固定术后病灶的愈合依赖周围骨的爬行和融合,过早的下地活动容易导致不愈合。临床上常常见到内固定后融合不佳,患者无法早期活动的病例。

16、 单纯为早期下地活动而施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意义值得商榷。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各种植骨内固定可以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无法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早期下地有意义。对于经济负担重,能够耐受4月左右卧床的患者,早期下地几乎没有意义。对于无法长期卧床和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治疗的病人,微创方法可以结合经皮脊柱固定的方法、外固定支具的方法节约了一次或者多次开放手术,达到了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目的。

17、 儿童脊柱结核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对大手术的耐受能力弱,最重要的一点是脊柱还有生长发育的能力,常常继发严重后凸畸形和脊柱结核晚发性截瘫。密切观察,择期施行矫形手术是治疗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儿童康复能力强,微创手术对儿童脊柱结核也有重要作用。老年脊柱结核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并且成为老年人治疗中主要的障碍。而微创手术创伤小,对全身情况要求低,成为老年人脊柱结核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腰椎结构的特点使腰椎结核一般不会发生截瘫症状、体征和严重的后凸畸形,除非40度或以上的后凸畸形,一般不需要一期施行开放手术治疗。下腰椎更是很少发生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前后路手术对正常组织破坏重,微创治疗更是显示了良好的优势。

18、 脊柱内固定,特别是后路的内固定必须跨过病灶2个以上的间隙。患者丢失了病灶以外更多的功能间隙,增加了手术创伤、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费用。前路内固定虽然固定节段少,但是前路手术创伤大,外观差是无法克服的弊病。一旦复发,返修手术必然造成前后路更大的创伤。

19、 细菌粘附试验为脊柱结核病灶内放置金属内置物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病灶清除不彻底等等技术因素常常导致病灶复发,而病灶内放置内固定后复发极大地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该问题应该

成为决定施行脊柱结核内固定医生手术前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

20、 手术的风险与手术的大小成正比,手术越大、风险越大。见过1例腰34结核,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前路钛板固定钉进入椎管内硬膜内,病灶复发后取出钛板发生了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病人死亡的病例。微创手术风险小,即使无法控制病情,它也为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全身状况为开放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常规的病灶清除术不固定脊柱、不矫正畸形,与微创方法相比仅仅存有椎管减压的优势,而一旦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症状,一般很少再单独实施单纯的病灶清除术。因此单纯病灶清除术的优势消失殆尽。

22、 我国实行的是按照成本计价的方法,核收治疗的费用。正是这样的收费方法,导致了一般医院无法开展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不需要麻醉,耗材又非常少。即使治疗效果再好,因为医院和科室无法收回维持正常运转的费用,微创手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起来。改革的方法不复杂,即按照病种进行收费,即可极大的改变医院和医生对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限定没有脊髓神经损伤脊柱结核患者治愈的价格为5万,如果医院按照现在的常规施行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投入成本高、风险大、复发率高,能否维持收支平衡是无法把握的。如果医院实施微创手术,利润将是手术方法的许多倍。

23、 微创手术是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外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切开探查看,然后术中决定各种手术治疗方案;2、术前明确诊断,术前制订各种手术方案,然后切开手术治疗;3、术前明确诊断,然后设计小切口或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与其他外科疾病没有例外,设计微创的治疗方向和方法同样适合,它是外科学发展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体现。

24、 改变和不施行病灶清除术是发展其他术式的基础。对于没有脊髓神经压迫即手术适应症的病例来说,要树立脊柱结核不一定必须开放手术的理念,还要树立脊柱结核不一定施行病灶清除术的理念。据此才能设计不同的微创术式治疗脊柱结核。

25、 明确外科手段和疾病治疗目的关系。脊柱结核疾病治疗的目的是杀死脊柱内的结核杆菌,如果单纯药物可以治愈的病例,即使有各种病理变化都不需要实施外科治疗的手段。不明白和混淆这个关系是导致治疗原则差异和治疗方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脊柱结核治疗的方法是争议最大的疾病之一,如果能够明白许多情况下不需要病灶清除术,也将减低内固定手术的实施率,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

26、 微创方法的局限性:对于出现了非脓性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单纯微创方法无能为力。必须施行开放手术椎管减压,然

后再配合微创的方法。同时单纯微创治疗的方法不能完全保证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脊髓神经压迫症状也需要开放手术做后盾。这样的病人大概占所有的病人的15%。

27、 愈合期脊柱结核畸形的矫形也不是微创治疗解决的范畴,而这样的病人大概占所有就诊患者的5%。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为基础的脊柱结核临床治疗分型方法

任何一种新方法的出现,都面临适应症的选择。因此分类、分型就是最基础的工作,现在提出的各种脊柱结核分型方法,明显不适合微创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根据我们大宗病例的临床应用,我们提出脊柱结核301医院分型方法。

一、分型的临床资料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外科方法治疗173例脊柱结核。年龄5-78岁,平均45±17.9岁。男性85例,女性88例。进行实验室ESR 等常规检查,以及X 线片、CT 和MRI 检查。外科治疗的过程中获得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核杆菌培养。首先鉴别诊断1、是否脊柱结核;2、病灶是否处于活动期;3、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作为进一步分型的基础。

(一)、脊柱结核病灶处于活动期的诊断

1、临床表现:低热、盗汗、乏力、倦怠、食欲差、消瘦、贫血等。腰背僵、局部扣痛、拾物试验阳性、寒性脓肿和窦道。无或有脊柱畸形和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2、MRI :病灶部位受累的椎体异常信号、脓肿。

3、血沉:异常或正常。

4、病理检查:除外肿瘤,抗酸染色阳性或阴性

5、细菌培养:结核杆菌阳性或阴性

6、抗结核治疗有效:在抗酸染色和细菌培养阴性的情况下,抗结核有效也是脊柱结核处于活动期的诊断依据之一。

(二)、脊柱结核处于稳定期的诊断

1、临床表现:有脊柱结核药物、手术治疗病史,没有结核病临床表现如:消瘦、低热等,没有局部扣痛、腰背僵,无或有畸形和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2、MRI :病灶部位受累的椎体信号与正常椎体相同。

3、血沉:正常。

4、病理检查:除外肿瘤,抗酸染色阴性。

5、细菌培养:结核杆菌阴性

6、不需要抗结核治疗。

(三)、脊髓神经损伤的诊断

脊髓神经损伤主要针对颈椎、胸椎和胸腰段而言,脊髓受压后导致损伤平面一下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根性刺激症状的重要性低于脊髓压迫症。椎体破环导致的脊柱不稳,下肢保护性功能受限不是脊髓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程度按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 )提出的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判断[张光铂]。 脊柱结核301临床分型的方法

根据病灶是否在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将脊柱结核分为I 型和II 型,再根据有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畸形的程度,再分为4个亚型。137例脊柱结核在各型所占比例见表1.

各型所占比例:表1

分型 I 型 II 型 合计

亚型 IA 型 IB 型 IIA 型 IIB 型

例数 131 35 6 1 173

百分比 75.7% 20.2% 3.5% 0.6% 100%

二、各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1、活动期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IA 型):无或有典型的结核病症状,血沉快,局部疼痛,腰背僵,无或后凸畸形

2、活动期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IB 型):无或有典型的结核病症状,血沉快,局部疼痛,腰背僵,有脊髓神经损伤。另外该型中还包含无脊髓神经损伤,后凸畸形>40度或者畸形进展有出现脊髓神经损伤风险的病例。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部分选择微创治疗,主要选择开放手术治疗。(例2,例3)

3、稳定期无脊髓神经损伤(IIA 型):无结核病症状,血沉正常,局部没有疼痛,无腰背僵,后凸畸形多>40度,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治疗:不需要抗结核治疗,开放手术矫正畸形或者继发症状。(例4)

4、稳定期有脊髓神经损伤(IIB 型):无结核病症状,血沉正常,局部没有疼痛,后凸畸形多>40度,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治疗:不需要抗结核治疗,开放手术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例5)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全面查体、评价病人的全身情况,常规进行X 线片、CT 、MRI 检查,分析病变的脊柱,特别注意远隔部位是否还有存在其它病灶。如胸

椎结核是否有腰大肌流注,腰椎结核是否有髂窝流注等。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析脊柱原发病灶及周围脓肿、腰大肌流注脓肿、椎管压迫的因素是死骨还是脓肿、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所有单纯进行微创治疗的患者不进行类似于传统开放手术前的化疗准备过程。

二、手术方法

治疗前首先进行CT 扫描定位,选择最合适的图片分析原发病灶和继发脓肿的位置,研究原发病灶和继发脓肿进针的角度、深度。穿刺的部位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原发病灶的部位;第二是继发脓肿的部位。

原发病灶穿刺的方法:棘突旁开2~10cm,双侧进针。如果病变间隙小,从双侧各放置1个硬膜外管单纯局部注射药物;如果病变破坏严重,一侧放置硬膜外管,一侧放置双腔管,进行灌注冲洗。 继发脓肿灌注管放置的方法:腰大肌脓肿从背侧垂直穿刺,髂窝脓肿从髂前上棘的位置穿刺。CT 引导下局部麻醉后,穿刺进入脓肿,放置导针。切开5mm 皮肤切口,顺序置入扩张管和多级工作套管。工作套管的内径为5mm 。CT 定位扩张管和工作套管到达脓肿后,拔出导丝和扩张管。从工作套管内置入灌注冲洗管,缝合固定灌注冲洗管。

注药管或/和灌注冲洗管的放置:根据双侧腰大肌脓肿的大小和部位决定放置注药管或/和灌注冲洗管的位置。脓肿直径在小于2cm 时,穿刺抽脓液后放置注药管;脓肿大于2cm 时,放置灌注冲洗管。脓液稀薄时放置14号灌注冲洗管,脓液粘稠时放置16号管。 上颈椎置管的方法:患者仰卧头侧倾,扫描后在CT 机上确定进入

C1,2间隙和齿状突的最佳路线,原则上是穿刺路径上没有骨性结构,避开了脊髓和硬膜囊、动静脉。咽喉壁脓肿有两种穿刺方法,如果脓肿直径小于2厘米,患者取仰卧位、头侧倾,从枕部穿刺、抽脓、置注药管。如果脓肿大于2厘米,患者取仰卧位,从下颌三角穿刺、放置灌注冲洗管。

颈椎置管的方法:患者仰卧位,入路与常规的开放手术相同,从内脏鞘和血管鞘之间进入。置入注药管或者灌注冲洗管。

颈胸段、胸椎、胸腰段、腰椎、腰骶椎、骶髂关节:与原发病灶治疗方法相同。

腰椎结核术后窦道形成微创治疗的方法:分两步,第一步CT 引导下在原发病灶内放置一个或两个注药管,第二步沿着窦道向原发病灶的方向放置与窦道数目相同的灌注冲洗管或者注药管。

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不适合长期卧床病例微创及其相关治疗:

1、 如果影像学脊柱破坏不是十分严重,临床症状较轻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微创治疗的同时,佩戴合适的支具,容许患者适当

下地活动。

2、 如果影像学脊柱破坏较重,临床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微创治疗的同时,全麻下施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容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

脊髓神经损伤病例的微创及其相关治疗治疗:如果微创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或者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一般要提高治疗方法的等级。有以下几种手术和微创方法供参考。

1、 后路经椎板间隙进行病灶清除加置管灌注冲洗,主要用于胸椎截瘫和部分腰椎疾患,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全麻手术、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2、 后路病椎切除、置管引流,主要用于后凸畸形40度以上的胸椎、胸腰段,适用于上胸椎后凸畸形的患者。

3、 常规开放前路病灶清除后病灶内放置灌注冲洗、注药管,适用于有脊髓神经损伤,适合于前路手术的病例。

4、 各种内固定术后复发,返修手术后预防复发的病例。

三、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立即连接引流管和进水管,计24小时出入量。冲洗液的配制方法为:500mL 生理盐水加0.3g 异烟肼注射液。初期每日灌注冲洗2500mL 左右,以后可减为1000~1500mL。冲洗时间持续1~3月,最长1例6月。

冲洗引流管拔出的指征:冲洗液清亮,伤口局部无炎性表现。拔灌注冲洗管的时候,单纯拔出粗管(外管),留置灌注冲洗管中央的注药管继续注射药物1~2月,这时体温、血沉和CRP 一般已经正常2~3月。局部化疗的药物为异烟肼0.1g ,每日每根管1~2次。 注药管:单纯注药管留置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拔出灌注冲洗管外管后的注药管留置的时间大约是2个月。内固定术后注药管留置的时间大约是2个月。

所有患者要求严格卧床,在保护好冲洗管的前提下,可以自由体位。对于脊柱稳定好、疼痛轻、椎体破坏程度较轻的患者适当自由活动,或在定制外固定支具保护下,适当下地活动。活动的强度以活动中、活动后不增加脊柱的疼痛为限度。

测量治疗前、后,患者头尾侧的夹角,计算治疗前后后凸角的变化。 测量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患椎头尾侧的椎间角,应用VAS 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bility index,ODI) 对每例患者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分。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局限性

临床医生一般不能用一种方法一种疾病,一种疾病有不同程度和节

段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治疗。微创手术仅仅适用于处于活动期的需要抗结核治疗的脊柱结核,而活动期脊柱结核要占到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95%。单纯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仅仅适用于没有脊髓神经损伤、后凸畸形较小的病例,而没有脊髓神经损伤、后凸畸形较小的病例占活动期脊柱结核的80-85%。其他微创方法的应用,仅仅作为各种开放术式的重要补充。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前景

当初方先之等的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广泛开展,顺应了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医学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的成熟,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脊柱结核开放手术治疗,创伤大、复发率高、风险高。微创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的方法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才使医生能够经皮洞悉病灶内的内部结构和治疗过程。以及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要求创伤小、复发率低、风险低的特点。

微创手术技术的认识和推广不仅仅是技术和理念的推广,微创手术不是理念不先进,不是方法太难,不是疗效不好,主要是受到了医院管理方法和医疗保险支付方法的限制。突破这个限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将有非常好的前景,成为现代脊柱结核治疗的主要理念和方法。

脊柱结核治疗理念和方法进展

张西峰

1779年,Pott 首次描述脊柱后凸畸形合并瘫痪综合症,此后被称为Pott’s畸形,即今天的脊柱结核。在当时没有结核杆菌培养方法,没有放射学诊断的条件下,Pott 医生观察到脊柱结核脓肿引流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00多年来,由于结核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脊柱结核也未形成合理完善的治疗方案。上世纪5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使结核病治疗得到突破,并形成所有脊柱结核治疗方法的基础。国内在方先之等的努力下,开创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一直到今天依然是外科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之一

[方先之1957年中华外科杂志]。

脊柱结核从无法治疗,到药物和开放手术治疗,再到微创手术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不断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学及其引导技术的发展,微创方法在各个学科得到长足的进步,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也不例外。最初是脊柱结核脓肿的引流治疗,比如Dinc 等的CT 引导下结核脓肿引流,Jeanneret 应用灌注冲洗的方法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等。我们从2002年开始将CT 引导下微创治疗的方法与病灶内注射抗结核药物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理念和方法的突破。在此向大家总结汇报。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定义:在医学影像学引导下,借助或者不借助内窥镜的方法,在不增加外科创伤的前提下,取得同样或者更好的临床疗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目前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有两种方法:

1、 影像学引导,局部麻醉下病灶和流注脓肿穿刺、引流、置管、冲洗的方法。常规手术使用的全麻改为局麻,对患者全身要求低、术前准备简单,手术适应症比较宽,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设备要求普通CT 机,手术切口为II 类,手术环境要求降低,在放射介入科可以常规开展。

2、 影像学引导,全麻下使用内窥镜的方法对病灶清除、内固定的方法。后者沿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将其转换为腔镜手术。麻醉条件与开放手术无异,适应症选择比普通开放病灶清除术要求严格,设备基础条件大为提高,手术难度同样大为提高。

本章介绍的是第一类方法,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念、进展等

分要点介绍和讨论如下:

1、 在没有外科病灶清除术介入的情况下,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可以治愈脊柱结核。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时,如果没有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伤口多数要复发。所以抗结核药物是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而病灶清除术只是促进脊柱结核痊愈的手段。手术是手段,治愈是目的。在能够治愈的前提下,不做手术或者手术越小越好。

2、 从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微创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所有外科治疗的患者中有350例患者没有接受病灶清除术接受了单纯微创方法治疗(占全部患者的77%),获得了痊愈。所以病灶清除术不是脊柱结核首选方式。

3、 病灶清除术需要进行术前准备,血沉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调整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能够耐受手术创伤情况下才可施行。从所谓保守一点的观点看,如果没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多数情况下患者继续卧床保守治疗即可痊愈,就已经没有开放手术的适应症了。

4、 影像学的压迫与出现临床症状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影像学显示椎管硬膜囊压迫,而临床没有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因此根据影像学资料就施行病灶清除术不恰当。

5、 脊柱受到破坏导致不稳定产生疼痛症状、腰背僵,不是脊髓神经压迫产生的临床症状。比如脊柱结核腰大肌脓肿会导致下肢屈曲畸形、行动困难、肌力下降,但不是脊髓和神经本身发生了异常。发生脊柱结核炎症导致脊柱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与脊髓神经压迫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是有区别的。不认识和混淆两者的区别是手术扩大的一个原因。

6、 细菌培养试验中耐药菌株的判断结果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讨论。临床工作中发现,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临床继续使用有耐药性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依然有效。微创治疗过程中,局部药物浓度可以达到药物试验的成千上万倍,理论上不存在耐药细菌。所以单纯因为细菌培养耐药而施行开放手术,从微创的角度看手术过大。

7、 脊柱结核病灶产生的病理性改变,可以通过冲洗和引流的方法逐步得到去除。微创的方法可以克服干酪样坏死、坏死物等造成的引流困难等问题,微创处置过程造成的创伤很小,与开放手术相比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也更符合能小不大的外科治疗的原则。

8、 病灶清除术不一定就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因此术后伤口内依然会产生渗出和坏死等病理改变。而微创手术在提高

病灶内药物浓度的时候,可以不断引流病灶内产生出来的脓液和坏死物质,有利于病灶的缩小和愈合。因此看似简单的微创手术,其实意义和作用均大于单纯病灶清除术。

9、 有观点认为死骨是脊柱结核是复发的根源,是开放病灶清除术的主要手术目标。我们的工作中,仅仅见过1例肱骨头破坏形成游离死骨,窦道无法愈合。施行局部麻醉下死骨摘除后,肩关节结核顺利愈合。在脊柱上尚没有见过类似病例,以四肢关节结核的概念和经验推论到脊柱上,尚值得探讨。脊柱结核死骨是自体骨被炎症破坏产生的结果,如果病灶内结核杆菌被杀死,它依然可以被吸收、被纤维组织包裹、机化、骨化成为骨瘢痕而达到病变和病灶的愈合。因此微创手术的观点已经放弃了以清除死骨为目的的传统病灶清除术的观点。

10、 对于退行性疾病来讲,外科手术见效快、病程短、疗效有把握、不易反复发作。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就不一定能够全部体现上述优势。脊柱结核作为感染性病灶,在病灶内放置内固定物,发生了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十分棘手的病例已经不是十分罕见。不要以为退行性变可以施行的手术,脊柱结核也可以。脊柱结核病人手术失败率的耐受能力低,如果没有较多的经验,慎重开展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

11、 自发的和各种手术后产生的窦道,根源是病灶内的结核杆菌没有被杀死。临床上常见反复发作、反复施行病灶清除术,一直到病人无法忍受,大夫不敢再施行同样的手术为止。而微创手术可以借助微小的创伤,达到反复手术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的目的。

12、 脊柱结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由于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存在其他合并症,许多情况下脊柱结核无法施行开放手术治疗。而这时正是微创手术发挥特长的时候。因此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大于开放手术的适应症。微创手术可以治愈多节段等等复杂的脊柱结核,对于适应于开放手术的单间隙、双间隙等常规实施开放手术的病例,使用微创方法治疗其实是更加容易。

13、 病灶清除术后复发是脊柱结核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微创治疗中发现,患者如果没有手术病史,微创治疗起效快、疗程短。一旦接受过病灶清除术,造成病灶分隔,微创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如果病灶内放置了钛网钛板病灶复发、内固定物松动,单纯微创治疗治愈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坚持不到万不得已脊柱结核病灶内尽量不要放置内置物,这样的治疗脊柱结核的观点。

14、 开放手术内固定比不施行内固定有多大的好处?对已经施行椎管减压术后脊柱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后凸畸形施行了矫形手术,使用内固定是合适的。临床上常见的是脊髓和神经没有明

显手术,后凸畸形不重,没有施行截骨矫形手术而施行了前路融合术,甚至于前后路融合术。凡是脊柱结核全部或者尽量施行内固定手术的做法,值得商榷。

15、 传统的脊柱结核内固定有助于病灶愈合缩短卧床时间的观点,值得商榷。金属内置物没有负载抗结核药物,没有抗结核的作用。金属内置物仅仅是临时性固定,病灶的痊愈需要病灶达到骨性愈合。为了防止复发和保证放置内置物的位置,必然切除比较多的亚健康骨、甚至健康骨,增加了内置物周围病灶不融合和复发的几率。内固定术后病灶的愈合依赖周围骨的爬行和融合,过早的下地活动容易导致不愈合。临床上常常见到内固定后融合不佳,患者无法早期活动的病例。

16、 单纯为早期下地活动而施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意义值得商榷。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各种植骨内固定可以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无法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早期下地有意义。对于经济负担重,能够耐受4月左右卧床的患者,早期下地几乎没有意义。对于无法长期卧床和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治疗的病人,微创方法可以结合经皮脊柱固定的方法、外固定支具的方法节约了一次或者多次开放手术,达到了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目的。

17、 儿童脊柱结核有自己的生理特点,对大手术的耐受能力弱,最重要的一点是脊柱还有生长发育的能力,常常继发严重后凸畸形和脊柱结核晚发性截瘫。密切观察,择期施行矫形手术是治疗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儿童康复能力强,微创手术对儿童脊柱结核也有重要作用。老年脊柱结核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并且成为老年人治疗中主要的障碍。而微创手术创伤小,对全身情况要求低,成为老年人脊柱结核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腰椎结构的特点使腰椎结核一般不会发生截瘫症状、体征和严重的后凸畸形,除非40度或以上的后凸畸形,一般不需要一期施行开放手术治疗。下腰椎更是很少发生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前后路手术对正常组织破坏重,微创治疗更是显示了良好的优势。

18、 脊柱内固定,特别是后路的内固定必须跨过病灶2个以上的间隙。患者丢失了病灶以外更多的功能间隙,增加了手术创伤、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费用。前路内固定虽然固定节段少,但是前路手术创伤大,外观差是无法克服的弊病。一旦复发,返修手术必然造成前后路更大的创伤。

19、 细菌粘附试验为脊柱结核病灶内放置金属内置物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病灶清除不彻底等等技术因素常常导致病灶复发,而病灶内放置内固定后复发极大地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该问题应该

成为决定施行脊柱结核内固定医生手术前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

20、 手术的风险与手术的大小成正比,手术越大、风险越大。见过1例腰34结核,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前路钛板固定钉进入椎管内硬膜内,病灶复发后取出钛板发生了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病人死亡的病例。微创手术风险小,即使无法控制病情,它也为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全身状况为开放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常规的病灶清除术不固定脊柱、不矫正畸形,与微创方法相比仅仅存有椎管减压的优势,而一旦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症状,一般很少再单独实施单纯的病灶清除术。因此单纯病灶清除术的优势消失殆尽。

22、 我国实行的是按照成本计价的方法,核收治疗的费用。正是这样的收费方法,导致了一般医院无法开展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不需要麻醉,耗材又非常少。即使治疗效果再好,因为医院和科室无法收回维持正常运转的费用,微创手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起来。改革的方法不复杂,即按照病种进行收费,即可极大的改变医院和医生对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限定没有脊髓神经损伤脊柱结核患者治愈的价格为5万,如果医院按照现在的常规施行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投入成本高、风险大、复发率高,能否维持收支平衡是无法把握的。如果医院实施微创手术,利润将是手术方法的许多倍。

23、 微创手术是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外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切开探查看,然后术中决定各种手术治疗方案;2、术前明确诊断,术前制订各种手术方案,然后切开手术治疗;3、术前明确诊断,然后设计小切口或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与其他外科疾病没有例外,设计微创的治疗方向和方法同样适合,它是外科学发展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体现。

24、 改变和不施行病灶清除术是发展其他术式的基础。对于没有脊髓神经压迫即手术适应症的病例来说,要树立脊柱结核不一定必须开放手术的理念,还要树立脊柱结核不一定施行病灶清除术的理念。据此才能设计不同的微创术式治疗脊柱结核。

25、 明确外科手段和疾病治疗目的关系。脊柱结核疾病治疗的目的是杀死脊柱内的结核杆菌,如果单纯药物可以治愈的病例,即使有各种病理变化都不需要实施外科治疗的手段。不明白和混淆这个关系是导致治疗原则差异和治疗方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脊柱结核治疗的方法是争议最大的疾病之一,如果能够明白许多情况下不需要病灶清除术,也将减低内固定手术的实施率,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

26、 微创方法的局限性:对于出现了非脓性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单纯微创方法无能为力。必须施行开放手术椎管减压,然

后再配合微创的方法。同时单纯微创治疗的方法不能完全保证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脊髓神经压迫症状也需要开放手术做后盾。这样的病人大概占所有的病人的15%。

27、 愈合期脊柱结核畸形的矫形也不是微创治疗解决的范畴,而这样的病人大概占所有就诊患者的5%。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为基础的脊柱结核临床治疗分型方法

任何一种新方法的出现,都面临适应症的选择。因此分类、分型就是最基础的工作,现在提出的各种脊柱结核分型方法,明显不适合微创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根据我们大宗病例的临床应用,我们提出脊柱结核301医院分型方法。

一、分型的临床资料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外科方法治疗173例脊柱结核。年龄5-78岁,平均45±17.9岁。男性85例,女性88例。进行实验室ESR 等常规检查,以及X 线片、CT 和MRI 检查。外科治疗的过程中获得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核杆菌培养。首先鉴别诊断1、是否脊柱结核;2、病灶是否处于活动期;3、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作为进一步分型的基础。

(一)、脊柱结核病灶处于活动期的诊断

1、临床表现:低热、盗汗、乏力、倦怠、食欲差、消瘦、贫血等。腰背僵、局部扣痛、拾物试验阳性、寒性脓肿和窦道。无或有脊柱畸形和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2、MRI :病灶部位受累的椎体异常信号、脓肿。

3、血沉:异常或正常。

4、病理检查:除外肿瘤,抗酸染色阳性或阴性

5、细菌培养:结核杆菌阳性或阴性

6、抗结核治疗有效:在抗酸染色和细菌培养阴性的情况下,抗结核有效也是脊柱结核处于活动期的诊断依据之一。

(二)、脊柱结核处于稳定期的诊断

1、临床表现:有脊柱结核药物、手术治疗病史,没有结核病临床表现如:消瘦、低热等,没有局部扣痛、腰背僵,无或有畸形和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2、MRI :病灶部位受累的椎体信号与正常椎体相同。

3、血沉:正常。

4、病理检查:除外肿瘤,抗酸染色阴性。

5、细菌培养:结核杆菌阴性

6、不需要抗结核治疗。

(三)、脊髓神经损伤的诊断

脊髓神经损伤主要针对颈椎、胸椎和胸腰段而言,脊髓受压后导致损伤平面一下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根性刺激症状的重要性低于脊髓压迫症。椎体破环导致的脊柱不稳,下肢保护性功能受限不是脊髓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程度按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 )提出的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判断[张光铂]。 脊柱结核301临床分型的方法

根据病灶是否在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将脊柱结核分为I 型和II 型,再根据有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畸形的程度,再分为4个亚型。137例脊柱结核在各型所占比例见表1.

各型所占比例:表1

分型 I 型 II 型 合计

亚型 IA 型 IB 型 IIA 型 IIB 型

例数 131 35 6 1 173

百分比 75.7% 20.2% 3.5% 0.6% 100%

二、各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1、活动期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IA 型):无或有典型的结核病症状,血沉快,局部疼痛,腰背僵,无或后凸畸形

2、活动期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IB 型):无或有典型的结核病症状,血沉快,局部疼痛,腰背僵,有脊髓神经损伤。另外该型中还包含无脊髓神经损伤,后凸畸形>40度或者畸形进展有出现脊髓神经损伤风险的病例。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部分选择微创治疗,主要选择开放手术治疗。(例2,例3)

3、稳定期无脊髓神经损伤(IIA 型):无结核病症状,血沉正常,局部没有疼痛,无腰背僵,后凸畸形多>40度,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治疗:不需要抗结核治疗,开放手术矫正畸形或者继发症状。(例4)

4、稳定期有脊髓神经损伤(IIB 型):无结核病症状,血沉正常,局部没有疼痛,后凸畸形多>40度,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治疗:不需要抗结核治疗,开放手术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例5)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全面查体、评价病人的全身情况,常规进行X 线片、CT 、MRI 检查,分析病变的脊柱,特别注意远隔部位是否还有存在其它病灶。如胸

椎结核是否有腰大肌流注,腰椎结核是否有髂窝流注等。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析脊柱原发病灶及周围脓肿、腰大肌流注脓肿、椎管压迫的因素是死骨还是脓肿、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所有单纯进行微创治疗的患者不进行类似于传统开放手术前的化疗准备过程。

二、手术方法

治疗前首先进行CT 扫描定位,选择最合适的图片分析原发病灶和继发脓肿的位置,研究原发病灶和继发脓肿进针的角度、深度。穿刺的部位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原发病灶的部位;第二是继发脓肿的部位。

原发病灶穿刺的方法:棘突旁开2~10cm,双侧进针。如果病变间隙小,从双侧各放置1个硬膜外管单纯局部注射药物;如果病变破坏严重,一侧放置硬膜外管,一侧放置双腔管,进行灌注冲洗。 继发脓肿灌注管放置的方法:腰大肌脓肿从背侧垂直穿刺,髂窝脓肿从髂前上棘的位置穿刺。CT 引导下局部麻醉后,穿刺进入脓肿,放置导针。切开5mm 皮肤切口,顺序置入扩张管和多级工作套管。工作套管的内径为5mm 。CT 定位扩张管和工作套管到达脓肿后,拔出导丝和扩张管。从工作套管内置入灌注冲洗管,缝合固定灌注冲洗管。

注药管或/和灌注冲洗管的放置:根据双侧腰大肌脓肿的大小和部位决定放置注药管或/和灌注冲洗管的位置。脓肿直径在小于2cm 时,穿刺抽脓液后放置注药管;脓肿大于2cm 时,放置灌注冲洗管。脓液稀薄时放置14号灌注冲洗管,脓液粘稠时放置16号管。 上颈椎置管的方法:患者仰卧头侧倾,扫描后在CT 机上确定进入

C1,2间隙和齿状突的最佳路线,原则上是穿刺路径上没有骨性结构,避开了脊髓和硬膜囊、动静脉。咽喉壁脓肿有两种穿刺方法,如果脓肿直径小于2厘米,患者取仰卧位、头侧倾,从枕部穿刺、抽脓、置注药管。如果脓肿大于2厘米,患者取仰卧位,从下颌三角穿刺、放置灌注冲洗管。

颈椎置管的方法:患者仰卧位,入路与常规的开放手术相同,从内脏鞘和血管鞘之间进入。置入注药管或者灌注冲洗管。

颈胸段、胸椎、胸腰段、腰椎、腰骶椎、骶髂关节:与原发病灶治疗方法相同。

腰椎结核术后窦道形成微创治疗的方法:分两步,第一步CT 引导下在原发病灶内放置一个或两个注药管,第二步沿着窦道向原发病灶的方向放置与窦道数目相同的灌注冲洗管或者注药管。

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不适合长期卧床病例微创及其相关治疗:

1、 如果影像学脊柱破坏不是十分严重,临床症状较轻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微创治疗的同时,佩戴合适的支具,容许患者适当

下地活动。

2、 如果影像学脊柱破坏较重,临床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微创治疗的同时,全麻下施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容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

脊髓神经损伤病例的微创及其相关治疗治疗:如果微创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或者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一般要提高治疗方法的等级。有以下几种手术和微创方法供参考。

1、 后路经椎板间隙进行病灶清除加置管灌注冲洗,主要用于胸椎截瘫和部分腰椎疾患,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全麻手术、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2、 后路病椎切除、置管引流,主要用于后凸畸形40度以上的胸椎、胸腰段,适用于上胸椎后凸畸形的患者。

3、 常规开放前路病灶清除后病灶内放置灌注冲洗、注药管,适用于有脊髓神经损伤,适合于前路手术的病例。

4、 各种内固定术后复发,返修手术后预防复发的病例。

三、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立即连接引流管和进水管,计24小时出入量。冲洗液的配制方法为:500mL 生理盐水加0.3g 异烟肼注射液。初期每日灌注冲洗2500mL 左右,以后可减为1000~1500mL。冲洗时间持续1~3月,最长1例6月。

冲洗引流管拔出的指征:冲洗液清亮,伤口局部无炎性表现。拔灌注冲洗管的时候,单纯拔出粗管(外管),留置灌注冲洗管中央的注药管继续注射药物1~2月,这时体温、血沉和CRP 一般已经正常2~3月。局部化疗的药物为异烟肼0.1g ,每日每根管1~2次。 注药管:单纯注药管留置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拔出灌注冲洗管外管后的注药管留置的时间大约是2个月。内固定术后注药管留置的时间大约是2个月。

所有患者要求严格卧床,在保护好冲洗管的前提下,可以自由体位。对于脊柱稳定好、疼痛轻、椎体破坏程度较轻的患者适当自由活动,或在定制外固定支具保护下,适当下地活动。活动的强度以活动中、活动后不增加脊柱的疼痛为限度。

测量治疗前、后,患者头尾侧的夹角,计算治疗前后后凸角的变化。 测量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患椎头尾侧的椎间角,应用VAS 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bility index,ODI) 对每例患者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分。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局限性

临床医生一般不能用一种方法一种疾病,一种疾病有不同程度和节

段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治疗。微创手术仅仅适用于处于活动期的需要抗结核治疗的脊柱结核,而活动期脊柱结核要占到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95%。单纯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仅仅适用于没有脊髓神经损伤、后凸畸形较小的病例,而没有脊髓神经损伤、后凸畸形较小的病例占活动期脊柱结核的80-85%。其他微创方法的应用,仅仅作为各种开放术式的重要补充。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前景

当初方先之等的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广泛开展,顺应了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医学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的成熟,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脊柱结核开放手术治疗,创伤大、复发率高、风险高。微创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的方法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才使医生能够经皮洞悉病灶内的内部结构和治疗过程。以及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要求创伤小、复发率低、风险低的特点。

微创手术技术的认识和推广不仅仅是技术和理念的推广,微创手术不是理念不先进,不是方法太难,不是疗效不好,主要是受到了医院管理方法和医疗保险支付方法的限制。突破这个限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将有非常好的前景,成为现代脊柱结核治疗的主要理念和方法。


相关文章

  • e创的视角解读[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
  • 生堡置叠杂盍垫i!生璺月箍≥!鲞筮垒翅£h啦j盟hQP,△卫d!垫!!,yQ!:≥!.丛Q!璺 ・391・ ・读者-作者・编者・ 用微创的视角解读<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 张西峰 学习了<中华骨科杂志)2010年第30卷第7 ...查看


  • 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CT鉴别诊断
  • 分类号:R529.2:R681.5+1 密级:不保密 UDC : 610 学校代码:11065 硕士学位论文 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CT 鉴别诊断 赵晓丹 指 导 教 师 学科专业名称 论文答辩日期 万方数据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对比脊柱结 ...查看


  • 骨关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骨性关节炎 (一).种类 骨性关节炎,包括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这些名称反映了骨性关节炎的特点,反映了人们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二).特点 中年以后,慢性的变形性关节疾病多累及手的小关节及 ...查看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论著·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蒋凯 潘显明 屈波 廖冬发 刘达 谢庆云 龚凯 (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 观察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结 ...查看


  • 腰椎结核鉴别诊断
  • 腰椎结核鉴别诊断,腰椎结核根据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等方法诊断并不难,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有许多患者出现误诊,因此小编将易与腰椎结核误诊的疾病一一列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腰椎结核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均有骶髂关节炎症, ...查看


  • 腰痛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 腰痛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高晓平安徽医科大学附院康复科 腰痛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的一种常见和共有症状.病人常以此 为士诉就诊.据统计,成人5G%以上曾患过腰痛,是人们经常诉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 它对人体健康.工业生产以 ...查看


  • 成人脊柱结核的X线及CT诊断
  • 成人脊柱结核的X 线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X 线.CT 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脊柱结核患者的X 线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 线发现病灶56例,其检出率94%(56/60).脊柱结核X ...查看


  • 中医痿症治疗 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
  • (医疗健康2012-04-11 08:26:51)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于脊髓内.外的占位性病变而引起的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不同程度受压的一大组疾病,由于病变进行性发展,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性损害和椎管阻塞的症状. 脊髓压迫症 ...查看


  • 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复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论述 1.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治疗进展,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理解. 桡骨远端骨折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根据受伤机制可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伸直型骨折主要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主,部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