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雪梅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211816)
摘要:解放前,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今,农民依旧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而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便决定了我们社会发展的高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总的来说,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消极方面,这多少会影响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析当前农民思想政治观念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农民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社会风气转变很大,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的精神建设正融入物质建设当中;另外,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不断成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框架不断完善;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受教育者的农民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思想政治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相关性。这些都为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进一步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人们思想观念不断的发生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一、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思想政治意识淡薄
首先,农民集体主义价值观淡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了剧大的变化,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一样受到影响。虽然多数农民肯定市场经济带来了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部分农民也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农民更加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置集体利益于不顾。其次,农民民主意识不强。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选举权,当然也赋予农民这项基本政治权利。然而在农村,往往很小的利益就可以使农民放弃这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即使有些农民行使了这项权利,也是怀有很随意的心态。再次,农民法律意识不高。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守法意识、用法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依法监督意识比较差。在乡土社会中,道德、习俗、礼俗、宗法族规成了社会控制中最重要的手段,人们对习惯、礼俗的推崇超越了对法律的重视。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
首先,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在农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被忽视。新形势下,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只有数字才能体现个人的政绩。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其次,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够灵活。有些农村干部虽然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方式方法上却出了问题。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与时俱进,不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针对性不强,从而没有达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高。
新时期农民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是受其经济收入、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等差别也较明显。有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不能深入地了解农民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做到语言的通俗化,相关知识、信息和技能的更新比较缓慢,调查研究、学习文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宣传普及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对政策作了片面理解大招牌能够传媒等教育载体的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能有效团结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帮助农民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农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2、农民思想政治素质低下,制约农民自身发展。
在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趋势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在当前的农村转型中发挥作用,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较低的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制约了农民自身的发展,改变农民身上的错误思想和落后观念。基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守法,凡是凭自己主观判断,缺乏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现状,这将不利于村民自治和农村民主法律建设。
3、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及其社会心理的复杂化
农村在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也日渐成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再加之农民所处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农民的社会心理也日渐复杂化,导致社会心态的失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监督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考核评比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将背离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衡量标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程进行调整,由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创新方法以体现时代特点。为保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农民的自觉理性的认识。
三、针对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作为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通过的基本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依据
应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农民已经变化了的新思想,积极研究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几个方面,是新时期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考虑的:
1.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搞好各种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思路:首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农民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农民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的,而是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就必需承认农民的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避免行政化、命令化等僵硬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群众当作简单被动的“接受器”,要着眼于挖掘群众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让他们在交流中接受信息,在讨论中接受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其次,搞好各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人口素质是搞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2、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同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突出科学知识的教育。邓小平说过:“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其次,注重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用精神的、科技的、文化的力量去武装、造就现代化的新农民。最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相结合,引导农民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建立新型高效的现代农业。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要做。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业务精、政治性强、作风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级党组织必须要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其次,要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将那些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的骨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最后,为了充实队伍的力量,注意吸收一部分返回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打工返乡者,复退军人等,他们从外面带来了较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新的信息,思想活跃,有开拓进取精神,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这支力量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4、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把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可以帮助农民确立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农村中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才会迎刃而解。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制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同意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和责任机制。
参考文献:
1、罗一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
2、邱秋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勉励的困境与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12
3、张艳莉。新农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论析,曲埠师范大学,2008
浅析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雪梅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211816)
摘要:解放前,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今,农民依旧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而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便决定了我们社会发展的高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总的来说,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消极方面,这多少会影响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析当前农民思想政治观念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农民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社会风气转变很大,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的精神建设正融入物质建设当中;另外,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不断成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框架不断完善;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受教育者的农民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思想政治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相关性。这些都为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进一步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人们思想观念不断的发生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一、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思想政治意识淡薄
首先,农民集体主义价值观淡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了剧大的变化,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一样受到影响。虽然多数农民肯定市场经济带来了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部分农民也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农民更加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置集体利益于不顾。其次,农民民主意识不强。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选举权,当然也赋予农民这项基本政治权利。然而在农村,往往很小的利益就可以使农民放弃这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即使有些农民行使了这项权利,也是怀有很随意的心态。再次,农民法律意识不高。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守法意识、用法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依法监督意识比较差。在乡土社会中,道德、习俗、礼俗、宗法族规成了社会控制中最重要的手段,人们对习惯、礼俗的推崇超越了对法律的重视。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
首先,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在农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被忽视。新形势下,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只有数字才能体现个人的政绩。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其次,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够灵活。有些农村干部虽然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方式方法上却出了问题。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与时俱进,不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针对性不强,从而没有达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高。
新时期农民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是受其经济收入、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等差别也较明显。有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不能深入地了解农民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做到语言的通俗化,相关知识、信息和技能的更新比较缓慢,调查研究、学习文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宣传普及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对政策作了片面理解大招牌能够传媒等教育载体的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能有效团结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帮助农民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农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2、农民思想政治素质低下,制约农民自身发展。
在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趋势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在当前的农村转型中发挥作用,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较低的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制约了农民自身的发展,改变农民身上的错误思想和落后观念。基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守法,凡是凭自己主观判断,缺乏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现状,这将不利于村民自治和农村民主法律建设。
3、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及其社会心理的复杂化
农村在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也日渐成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再加之农民所处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农民的社会心理也日渐复杂化,导致社会心态的失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监督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考核评比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将背离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衡量标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程进行调整,由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创新方法以体现时代特点。为保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农民的自觉理性的认识。
三、针对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作为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通过的基本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依据
应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农民已经变化了的新思想,积极研究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几个方面,是新时期进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考虑的:
1.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搞好各种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思路:首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农民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农民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的,而是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就必需承认农民的主体地位,走群众路线,避免行政化、命令化等僵硬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群众当作简单被动的“接受器”,要着眼于挖掘群众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让他们在交流中接受信息,在讨论中接受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其次,搞好各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人口素质是搞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2、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同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突出科学知识的教育。邓小平说过:“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其次,注重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用精神的、科技的、文化的力量去武装、造就现代化的新农民。最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相结合,引导农民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建立新型高效的现代农业。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要做。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业务精、政治性强、作风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级党组织必须要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其次,要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将那些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的骨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最后,为了充实队伍的力量,注意吸收一部分返回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打工返乡者,复退军人等,他们从外面带来了较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新的信息,思想活跃,有开拓进取精神,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这支力量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4、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把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可以帮助农民确立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农村中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才会迎刃而解。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制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同意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和责任机制。
参考文献:
1、罗一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
2、邱秋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勉励的困境与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12
3、张艳莉。新农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论析,曲埠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