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之否定性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之否定性的辩证法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所谓: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姑且不论其中所含之禅意,单是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式就足见其高明。

在哲学史上,康德明确地把否定之否定思想引进思维领域,认为“每类的范畴都是三个,而且每一类的第三个范畴又都是由第二个范畴与第一个范畴联结而生”。透过康德的范畴表可以看出,康德把否定之否定作为构成先验范畴结构的形式,已经具有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而在黑格尔那里,否定之否定是在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中展开的。在正题中,矛盾处于同一状态,其对立是潜在的;在反题中,矛盾的对立得到了展开,这是对正题的否定;在合题中,矛盾的对立得到解决,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因而是否定的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肯定的“自身中就具有否定性,所以它可以超越自身之外,并引起自己的变化”。同时,“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所谓“规定了的否定”,是指否定本身有着肯定的意义。换言之,否定的结果不是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因此,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过程描述为矛盾从潜在到展开再到解决的过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恩格斯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一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这里所说的矛盾的“共存”、“斗争”、“对抗”、“向反面的转化”、“融合成一个新范畴”、“整个过程的核心”,就是矛盾从潜在到展开再到解决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之否定这一不变规律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通过“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非被动的存在,一切对象被人赋予目的而表现在人的视野中,所以人不会如动物般消极适应自然、肯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而是以自身的活动否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并赋予它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形式。统一这个目的与对象的介质即劳动工具。所以,工具的产生与运用也正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作为人的肢体的延伸,工具合乎人的目的,与目的具有同一性,而其本身又是物质客体,与实践对象具有同一性。因此,工具能够完成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自然对人生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进一步的,当人对自然的否定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时,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的活动本身发生异化,人受异己的支配、奴役。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换言之,在异化被推向极端的同时,又为扬弃异化准备了条件,异化只是短暂的必然。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信息的、技术的、市场的、资本的...... 身处这样一个混乱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处在一种异化中呢?我们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束缚于经济关系的牢笼,迷失于文化的荒原,在时代的潮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我;我们被带入各种关系的角色位置,人依靠对与他人、他物的校对中找寻自身的所在,成为一个个抽象

的符号;我们变得工具化,为了追求高效率, 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忘却了自己的精神提升与灵魂拯救时, 被异化为一个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对于今天的人们,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由于异化劳动的作用,使这种人的类本质贬低为仅仅是一种手段,把人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人丧失了自我的本质,人与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 而当我们在异化中超越了人的尺度,成为在某种意义上说非人的存在时,我们是否已失去了某些对于我们原本非常重要的东西?

如何走出这种异化,或者说最大程度上克服这种异化(异化现象的客观性显示出对异化的克服与扬弃只能是相对的, 而完全的、没有任何异化现象的社会只是乌托邦)?在当下现代社会中, 一方面表征着现代性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社会生产、生活、交往、娱乐到情感体验、个体心理都被商品化了,“物的世界”把“人的世界”包裹得严严实实; 但另一方面, 它也紧迫地呼唤着新的现代性, 通过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加普遍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生产、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 人类现代化活动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所衍生的各种现代性问题是可以克服和扬弃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的根本途径。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包含有多维度的内涵, 既包括社会制度、产权归属等宏观问题, 也包括劳动分工、产品分配等微观问题, 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过程,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与社会建设不断相结合的过程。转换到当前社会, 私有财产的产权归属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公正、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 实现社会和谐。当前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维护社会分配领域的公平和正义, 在很大程度和意义上, 就是要逐步消除当前比较突出的各种社会“异化”现象,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他人以及社会的全面和解,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最后,从异化的产生到异化的扬弃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是一种现实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和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运动过程,内在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人类世界的基础,而人类历史就是由否定性的辩证法所推动的。

以上是我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否定的辩证法的一些论述,但是因为水平实在有限,难以发现什么有新意的观点,其中错误还请老师指正。

马克思主义之否定性的辩证法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所谓: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姑且不论其中所含之禅意,单是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式就足见其高明。

在哲学史上,康德明确地把否定之否定思想引进思维领域,认为“每类的范畴都是三个,而且每一类的第三个范畴又都是由第二个范畴与第一个范畴联结而生”。透过康德的范畴表可以看出,康德把否定之否定作为构成先验范畴结构的形式,已经具有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而在黑格尔那里,否定之否定是在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中展开的。在正题中,矛盾处于同一状态,其对立是潜在的;在反题中,矛盾的对立得到了展开,这是对正题的否定;在合题中,矛盾的对立得到解决,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因而是否定的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肯定的“自身中就具有否定性,所以它可以超越自身之外,并引起自己的变化”。同时,“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所谓“规定了的否定”,是指否定本身有着肯定的意义。换言之,否定的结果不是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因此,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过程描述为矛盾从潜在到展开再到解决的过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恩格斯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一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这里所说的矛盾的“共存”、“斗争”、“对抗”、“向反面的转化”、“融合成一个新范畴”、“整个过程的核心”,就是矛盾从潜在到展开再到解决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之否定这一不变规律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通过“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非被动的存在,一切对象被人赋予目的而表现在人的视野中,所以人不会如动物般消极适应自然、肯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而是以自身的活动否定自然的直接存在状态,并赋予它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形式。统一这个目的与对象的介质即劳动工具。所以,工具的产生与运用也正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作为人的肢体的延伸,工具合乎人的目的,与目的具有同一性,而其本身又是物质客体,与实践对象具有同一性。因此,工具能够完成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自然对人生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进一步的,当人对自然的否定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时,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的活动本身发生异化,人受异己的支配、奴役。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换言之,在异化被推向极端的同时,又为扬弃异化准备了条件,异化只是短暂的必然。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信息的、技术的、市场的、资本的...... 身处这样一个混乱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处在一种异化中呢?我们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束缚于经济关系的牢笼,迷失于文化的荒原,在时代的潮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我;我们被带入各种关系的角色位置,人依靠对与他人、他物的校对中找寻自身的所在,成为一个个抽象

的符号;我们变得工具化,为了追求高效率, 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忘却了自己的精神提升与灵魂拯救时, 被异化为一个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对于今天的人们,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由于异化劳动的作用,使这种人的类本质贬低为仅仅是一种手段,把人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人丧失了自我的本质,人与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 而当我们在异化中超越了人的尺度,成为在某种意义上说非人的存在时,我们是否已失去了某些对于我们原本非常重要的东西?

如何走出这种异化,或者说最大程度上克服这种异化(异化现象的客观性显示出对异化的克服与扬弃只能是相对的, 而完全的、没有任何异化现象的社会只是乌托邦)?在当下现代社会中, 一方面表征着现代性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社会生产、生活、交往、娱乐到情感体验、个体心理都被商品化了,“物的世界”把“人的世界”包裹得严严实实; 但另一方面, 它也紧迫地呼唤着新的现代性, 通过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加普遍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生产、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 人类现代化活动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所衍生的各种现代性问题是可以克服和扬弃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的根本途径。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包含有多维度的内涵, 既包括社会制度、产权归属等宏观问题, 也包括劳动分工、产品分配等微观问题, 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过程,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与社会建设不断相结合的过程。转换到当前社会, 私有财产的产权归属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公正、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 实现社会和谐。当前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维护社会分配领域的公平和正义, 在很大程度和意义上, 就是要逐步消除当前比较突出的各种社会“异化”现象,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他人以及社会的全面和解,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最后,从异化的产生到异化的扬弃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是一种现实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和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运动过程,内在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人类世界的基础,而人类历史就是由否定性的辩证法所推动的。

以上是我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否定的辩证法的一些论述,但是因为水平实在有限,难以发现什么有新意的观点,其中错误还请老师指正。


相关文章

  •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
  •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2)辩证否定法的本质: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理解目标 (1)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书本知识和权威思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资本论>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院 .所.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实践发展过程研究 ...查看


  • 政治怎么背得快背得牢--马哲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使哲 ...查看


  • 辩证否定观 1
  •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实验中学政治组 何志攀 [教材与学情分析] 马克思主义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 ...查看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恩格斯在给威·桑巴特的信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看法 ...查看


  • 辩证法滑向诡辩论的深层认识论根源解读
  • 第13卷第5期 2003年 济南大学学报 JOURNALOFJINANUNIVERSITY Vol.13No.5 2003 辩证法滑向诡辩论的深层认识论根源解读 姬长军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 ...查看


  • 马克思答案
  •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 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 ...查看


  •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 第二部分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一章 恩格斯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尝试 第一节 <反杜林论> 一.<反杜林论>的由来 杜林(1833-1921)是一个大学教授,试图建立庞杂的学说体系,向马克思主义挑战,马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五大范畴和三大基本观点内涵属性.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共 2 页)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 贯通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