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I 61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王文

摘要从近年来互联网新趋势与世界政治新变化看,基于互联网

2.0时代技术与观念的社交媒体,正在再造个体行为能力、重塑政治议程、

拓展外交路径。在2011年许多国家的社会混乱中,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都得

到印证, 但这种新变化并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对此,本文简

要描述了社交媒体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总结互联网2. 0技术引发的

‘‘世界政治2. 0‛现象及其特征,并针对世界政治2. 0时代对中国的影响,尝

试提出应对挑战和适应新形势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2. 0社交媒体世界政治中国外交

2011年,包括中东、北非、欧美在内的不少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社会骚乱、 革命甚至战争。多国的社会混乱与各自的发展困境有关,中外学者在大众媒体、研 究报告、学术期刊中曾做了大量国别式分析。①然而,诸多国家的社会混乱中隐藏着 共有的新互联网技术变量,即基于Web 2. 0技术之上社交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及

* 王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

① 关于‚阿拉伯之春‛的学术研究,可参见:RashidKhalidi“TheArabSpring”,TheNation , March 3, 2011; KennethM . Pollack , TheArabAwakening : AmericaandtheTransformationoftheMiddleEast , SabanCenteratthe BrookingsInstitution , November 10, 2011; 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ForeignAffairs, TheNewArabRevolt What Happened , WhatItMeans , andWhatComesNext , April 2011/ RobinWright , RocktheCasbah RageandRebellion acrosstheIslamicWorld , Simon &Schuster , July 19, 2011 / BruceFeiler , GenerationFreedom TheMiddleEastUpris - ingsandtheRemakingoftheModernWorld , WilliamMorrow , June 28, 2011 / SarahvanGelderandtheStaffofYES ! Magazine , eds . , ThisChangesEveryThing ! OccupyWallStreetandthe 99% Movement , Berrett-KoehlerPublishers , Inc , 2011。国内学者的研究可参见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战略与管理》,2011 年第7/8期,合编本;黄民兴:《世纪震荡: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前景》,《回族研究》,2011年第3期。 关于2011年西方骚乱的研究,主要可参见杨雪冬《西方骚乱中的青年救赎>〉,《人民论坛》,2011年9月(上); 伍芳《解读‚占领华尔街’》,《时代金融》,2011年第31期; 樊鵬《英国骚乱与国家暴力:新自由主义的诅咒》, 《开放时代》,2011年第11期。 :::

62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其对整个世界政治的潜在影响力,开始引起一些西方思想者的注意,但中国学术界 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种影响世界政治的新变量进行系统 疏理与学术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新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政治变迁,对中国的 互联网新战略及未来发展, 也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I

―、社交媒体:影响世界政治的新变量

Web 2. 0 (互联网2. 0)的思想和技术为基础

的互联网应用,用户可以借此进行内容创作、情感交流与信息分享。②所谓Web 2.0 技术是相对于Web 1.0而言的。Web 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只能通过互联网浏 览、获取信息,而Web 2. 0则更注重用户交流与互动,用户既是互联网内容的浏览 社交媒体又译为社会化媒体,是以者,也是互联网内容的制造者、服务的提供者、信息的传播者、行为的创新者。换句 话说,前

成为互联网世界的真正核心。在互联网界,Web 2. 0时代,公司或其他机构是互联网世界的主体,而Web 2. 0则使个Web 2.0已被公认是‚真正的网络革 命‛代表着未来。2001年互联网公司大泡沫崩溃之后,人们重新反思互联网技术的 创新机制,进而催生了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以开放平台为推动力的技术思想,比如 即时通讯、维基百科、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社交网络(

其是2004年以后,以

新一代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壮大。近年来,人们公认互联网已进入全面进入 SNS ) 、内容分享网站等。尤 Facebook (脸谱)、Twitter (推特)、YouTube 、MySpace 为代表Web 2. 0时代。Facebook 、Twitter 虽未进入中国,但在2007年以来,与两者特点相似 的互联网技术替代如开心网、微博等相继在中国本土孕育,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纵览全球,2010年被视为社交媒体发展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量最大的网站。在12岁以上的美国人中,Facebook 在世

,界品牌500强排名中首次超过微软,居世界第一,访问量首次超越谷歌成为美国访问 , Facebook 、Twitter Facebook 、Twitter 的认知度分别达到88%、

关于社交媒体的政治影响力研究,可参见:JenniferAakerandAndySmith , TheDragonfyEffect : Quick , EffectiveandPowerfulWaystoUseSocialMediatoDriveSocialChange , SanFrancisco : Jossey-Bass , 2010 / Malcolm GladwelJ ‚AnalysisandInnovation : SmallChange ‛,TheNewYorker , October 4, 2010 / AlexanderHoward ‚InSo - cialMediaandPolitics , EngagementandInfluenceTrumpsFollowerCount ‛, TheHuffingtonPost , March 11, 2011 / ClayShirky ‚ThePoliticalPowerofSocialMedia : Technology , thePublicSphere , andPoliticalChange ‛, ForeignAf - fairs , January / February , 2011。

② 殷乐:《2010年美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 载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 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32页。

③ 关于Web 2.0技术的发展史,百度百科中有比较全面的解释, http : //baike . baidu . com /view /8240. htm 。 ④ 殷乐:《2010年美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第333—334页。 ①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3

用户,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①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 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使用者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 208.9%。在其他国家,社交媒体同样高歌猛进。以埃及为例,在‘‘阿拉伯之春‛之前, Facebook 在埃及的使用人数就超过500万, Twitter 约200万,使用Facebook 、Twitter 用手机时的最爱。‛② 相互分享与传播信息,而不是依赖官方媒体及传播新闻机构,成了年轻人上网及使

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壮大,成为社会舆论集散、新闻信息传播、企业 品牌推广、商业营销拓展、社会交往加速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交媒体向纵深处渗透 与推进,其社会再造、网络外交、政治重塑的功能也日益凸显。

1. 社交媒体再造个体行动能力

据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2010年互联网在中国出现了历史性跨跃,互联网 个体用户产生的内容流量超过了网站专业制作的内容流量,前者页面浏览占互联网 总流量的50.7%。这表明互联网在中国正式进入2.0时代,与世界互联网前沿趋势 基本同步。③在Web 2.0时代,个人通过社交媒体,在信息制造、发布、传播上打破了 先前由国家及其机构垄断的传统局面。人与人之间分享、合作、协调_致行动的能 力,突破了过去交易成本的限制,个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主动权被大大加强了。 从目前的状态看,各国社会的无组织群体正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再组织化‛,甚至 呈现出_种超越组织的力量。④侧蝶效应》一书的作者认为,个人在社交媒体中所 起的组织力量,只要时机合适就能发挥巨大的‚蝴蝶效应‛。在传统社会或

寻找失物、寻人启事等行为,在Web 1.0 时代,只能通过国家或组织力量才能实现大规模的慈善募捐、传播爱心、打击犯罪、 Web 2. 0时代通过个人的行动也能够实现,因为‚各 种社交网络在增强交互方面起到了特别有效的作用。‛⑤近年来, 在中国,包括微博在 内的大量社交媒体产生的再造行动时时发生。比如,2011年初的‚随手拍照解救乞 讨儿童‛运动,解救了不少走失儿童; 微博中屡屡曝光各类社会丑闻,多名地方领导 干部因为微博引发的不良事件受处分、调任、停职甚至下台,等等。在‚9 “ 11‛事件 十周年纪念曰前,由多名美国社会知名人士共同起草的题为《美利坚合众‘‘推特‛国》 的倡议书在互联网广为流传,文章倡议通过社交媒体建立‚美国社交网络‛,目的是 让美国‚获得全球慰问,哀恸和祈祷; 寻求问责、正义、威慑和安全;向英雄表达敬意;

① 尹韵公、刘瑞生《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与社会化》, 载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22页。

② 李来房:《社交媒体在埃及扮演重要政治角色》, 新华网,2011年8月16日,http://finance.qq.eom/a/ 20110816/004507. htm 。

③ 《DCCI :中国互联网2.0正式超越1.0》,《凤凰网科技》,2010年7月22日。

④ 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8页。

⑤ JenniferAakerandAndySmith , TheDragonflyEffect Quick , EffectiveandPowerfulWaystoUseSocialMedia toDriveSocialChange , Preface . :

64I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传达我们的愤慨; 展示创造意义; 通过慈善等行为对受害者进行补偿……‛。①总之, 人们运用社会媒体, 重新构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价值、营销路径、组织 框架。社会与政治环境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僵化与老旧,而是‚出现了有生命力、黏性 的、湿乎乎的工具存在‛。②中国《新周刊》还把这种由微博等社交媒体产生的‚微动 力‛称为‚微革命‛,认为这是‘‘人类的大势所趋‛。

2. 社交媒体重塑国家政治议程

在前Web 2.0时代,世界各国的政治都以代议政制为主轴,无论是否经过程序 正义的选举,民意总是被某些特定的人群所代表,参与制度与政策规划的议程是由 少数人完成的。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年青_代及社会活跃分子获得了直接表达观点 与政治参与的新技术,主流的传统政治生态随之悄然变迁。最早通过社交媒体的交 互特征重塑政治议程的事件发生在2001年1月17日。当天菲律宾人用手机短信号 召民众抗议, 一条短短16个字符‚Go 2 EDSA . Wearblk ‛的短信被疯狂转发,吸引了

Facebook 、

,100多万民众聚集,集会一直持续到1月20日埃斯特拉达总统离职,人们把总统下 台归因于‚短信一代‛。③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团队成功利用Twitter 等社交媒体,激发了青年人的小额捐款与投票,成为社交媒体的最大受益者, 奥巴马也被称为第一位‚互联网总统‛或‚Web 2.0总统‛④2009年4月摩尔多瓦 。

发生未遂‚颜色革命‛,因有‚推特‛参与,这次事件第_次被西方媒体称为‚推特革 命‛。2009年6月伊朗大选后,落选方利用手机短信和

绪并煽动反抗, 导致了长达两周的‚伊朗的推特革命‛。⑤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高 达22%的美国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参与并影响中期选举。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 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巴林等中东北非国家先后爆发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骚乱甚 至战争冲突,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政权先后被推翻,其他多国社会仍然处在政 治动荡之中。骚乱参与者多数是社交媒体的用户,他们用互联网新技术相互鼓动、 号召、联络、沟通,加强群体价值认同,统一运动步骤,聚合政治目标。2011年夏季, 伦敦、巴黎、柏林、费城、旧金山等不少欧美大城市,相继出现了大范围的民众游行、 集会及打砸抢烧事件。秋季在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了两个多月,_度 蔓延到西方多个城市。鉴于社交媒体在骚乱中的巨大作用,美、英等国政府不得不 宣布必须通过关网、切断手机信号等方式维持社会稳定。由此可见, 在社交媒体的 推动下, 个人对公共事务的信息创造与消费,聚合了空前强大的‚微力量‛,摆脱了当 前交易代价相对高昂的公共参与,而可以快捷方便地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力、活动 Facebook 、Twitter ,传播不满ofEarth ”,http „ //knowledge . wharton . upenn . edu /article . cfm ? articleid = 2844. ② 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胡泳、沈满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页。 ③ ClayShirky ‚ThePoliticalPowerofSocialMedia : Technology , thePublicSphere ,andPoliticalChange ‛. ④ 李忠斌《新媒体与奥巴马政府的公共外交》《美国研究》,2011年第1期。 ⑤ Editorial ‚Iran'sTwitterRevolution ‛,TheWashingtonPost ,June 16,2009. ,,,① DavidN . Lawrence ,etal . ,TheUnitedTweetsofAmerica : BuildingaSocialNetworkfor “TheLastBestHope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5

号召力、政治运作力,各国的政治议程正在一点点被

3. 社交媒体拓展国家外交路径

由于社交媒体对本国及他国强大的渗透力与传播力,很容易成为某种外交力 量,各国尤其是大国纷纷展开外交创新,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新一轮外交工作‚Web 2.0力量改写。① E 外 交’、‚数字外交‘2.0外交‛概念开始在各国外交界流行。②以美国外交为例,2003 年,美国国务院成立‚外交办公室‛。近几年来,每次转型国家的社会动荡,都会出 现美国官员或前政要频繁在社交媒体中呼吁乃至煽动的声音。美国前国家安全顾 问马克“普菲勒曾说:‚没有推特, 伊朗人民就不会有被赋权的感觉和有信心站出来 去争取自由和民主。‛2009年5月1日,‚白宫博客‛宣布将在脸谱、推特等几大社 交网站开设主页,正式进入‘‘白宫2.0时代‛。2010年,有不少人呼吁应当把E Twitter 提名为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者。2011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关于 ‘‘互联网自由‛的演讲中表示,美国国务院将使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发送推特信息, 推出中文、俄文的推特账户。美国还将花费2500万美元,帮助互联网用户突破网络 限制。④对此《纽约时报》将社交媒体称为‘‘美国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⑤在美 国对华外交上,社交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2010年1月7日,希拉里在宴请10 名美国IT 界高层时提出,美国21世纪的重要策略就是利用谷歌、Facebook Twitter 等 、

网络新技术力量推动外交。⑥5天后,谷歌突然提出可能退出中国市场,引起世界舆 论的轩然大波。2011年5月16日,美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公开宣布: ‚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数字媒体……组织社会和政治运动‛。2011年10月1 日,‚美国之音‛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全面取消粵语广播,普 通话广播裁员超过二分之其普通话节目将转入互联网中的社交媒体。近年来, 美国驻华大使馆频繁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都旨在加深美国政治价值观与标准在中 国国内的影响。11月12日,在CBS 辩论节目中,美国2012年总统参选人、前驻中国 大使洪博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联合互联网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扳倒中 国。……这就是我(如果)当上总统所要做的。‛⑦从目前的趋势看,欧美强国等正在 将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展开所谓的‚双屏战略‛,即同时在两个屏幕开展外 交工作。⑧

总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的‚趋政治化‛日益明显。社交媒体鼓励人 们政治参与,通过互联网问政、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推动政治透明与社会进步。笔

① 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有所作为》,《求是“红旗文稿》,2011年第12期。

② JesseLichtenstein“DigitalDiplomacy‛, TheNewYorkTimes , July 16, 2010.

③ MalcolmGladwel , “AnalysisandInnovationSmallChange ‛ .

④ 殷乐:《2010年美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第338页。

⑤ MarkLandlerandBrianStelte , “WashingtonTapsintoaPotentNewForceinDiplomacy‛, TheNew York Times , June 16, 2009.

⑥ 闵大洪《美国政府的对华网络外交》, 载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 第25—39页。 ⑦ 社评:《‚扳倒中国‛,来自美国的危险鼓吹》《环球时报》,2011年11月19日。

⑧ 方世肜《社交媒体与政治》,《商业价值》,2011年5月11日。 :

66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I

者曾研究了近年来210起中国重大舆论事件,结果发现,网络舆论在67%的事件中 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71%的微博使用者认为,微博提高了他们对 政治的关注度。但同时,社交媒体的冲击又与国际博弈相连, 造成世界各国政治的 不确定性是值得警惕的。

二、世界政治进入2.0时代

过去10年来,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不断普及的Web 2.0技术, 借助传播加速

self - 的信息扩散效应,以及个人信息创造与交互功能,正在重新组织与排列当今世界的 社会行动、政治议程与外交博弈方式。对于世界政治而言,这种‚自媒体‛(

义。对此,笔者认为,世界政治已进入2.0时代,其特征大体有三点:

第_,以信息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将逐渐扩充进过去以资源、地位、金钱等物化 特征为核心的传统权力结构,有时这种扩充具有颠覆作用,因为旧有的、自上而下的 信息传播秩序,在media ) 式的冲击不亚于爱因斯坦‚相对论 ‛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具有范式改变的意 Web 2.0技术的冲击下将渐渐瓦解,各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再失 衡将慢慢显现,在信息开放国度,自下而上的呼吁、批判、抗争甚至冲击的频率将大 大增加,世界政治也因各国的社会失衡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把权力定义为‚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那么,即时通讯、维 基百科、微博等社交媒体无疑成了重新建构、积聚与整合个人影响他人的权力的有 效工具。在Web 2.0时代,富人、精英、权贵影响政治的权力,与平民影响政治的权 力正在呈现扁平化的趋势。这种扁平化推动了社会选择权与黏性,加强了民主表达 与监督,加速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 但也潜藏着各类以民粹主义为特征的舆论审判、 群体非理性、网络对抗及政治动员。例如,2011年11月30日,约200万英国人走上 街头举行‚世纪大罢工‛。在此之前的数月间,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都有过大规模 的群众抗议示威活动。这些大游行与欧洲债务危机密切相关, 但在其特有的权力空 间内,社交媒体对推动民众上街起到了情绪串联、群体协商、网络鼓动、政治发起等 助推甚至源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权力结构从控制型、垂直型向分散型、交互型 转变, 个人表达与政治参与力加强,使旧有技术官僚的缺陷不断暴露,社会抱怨与不 满在互联网世界聚合、统筹与释放,再转化为街头政治、广场政治或舆论政治,最终 形成冲击旧有治理秩序的巨大力量。

2.0时代的互联网成为威胁社会正常运作的‘‘互联网恐怖主义‛、‚微恐怖主 义‚数字恐怖主义‛力量的可能性也在大大增加。2010年5月,美国国土安全部报

① 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有所作为》。

② 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③ 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46 — 247、330 —331页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

告称‚过去9个月,企图针对美国发动攻击的数量与步伐超过了此前任何一年的全 年总和‛。2010年针对俄罗斯领土的恐怖袭击也增加了一倍。①对于传统权力结构 而言,在Web 2.0时代,非国家行为体所能制造的力量更富有潜伏性、威胁性、瞬间 性、多样性,国家内部的等级化、秩序化、中心化特征受到根本的动摇,民族国家的政 府权威受到非政府力量的实质性怀疑与指责,旧有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权力受到了 削弱、再配置甚至异化。一方面,这是以互联网为重心的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的重 新制衡与再挑战,②而从另一方面看,互联网所起到的消极甚至破坏性作用也因为 Web 2.0技术的普及而被空前放大。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变得更加动荡, 政权变 更的发生率、世界格局的变化率都比传统时代

第二,在Web 2.0、Web 1.0时代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时代,国际博弈的时空概念将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地缘与物 理意义上的框架,国与国之间权力竞争的频度加速,竞争范畴正在从现实立体的三 维世界泛化至第四维的互联网世界,现实世界中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资源竞 争,逐渐数字化为以信息为中心的实力竞争。互联网战场化的特征愈发明显,各国 互联网战略将升级为囊括现实世界所有安全元素的顶层设计战略。较之前互联网 时代、Web 1.0时代,Web 2.0时代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安全的脆弱度更大,不仅完全 超越了传统地理边界的限制,一个国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弱势所造成的被威慑感、 恐慌感、屈辱感也将大大强于过去,防范互联网世界中难以确定的‚侵略者‛一其 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个人, 可能是一两个,也可能是无穷多一将成为各国安全的 重大任务。在这种安全战略范式的转化过程中,网络战争从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走 向现实,无形场域内隐形的、不流血的、非对称的、匿名式的防范、威慑、战争与冲突, 远比有形世界频繁。自1999年科索沃战场上的‚全球第一次网络战争‛以来,④网络 战频度越来越高。如2008年8月俄格冲突、2009年‘‘肉鸡电脑‛对美韩政府的攻击 都是近年来网络战的典型。Web 2.0时代,个人直接加入国际冲突的概率大大提升, 以至于网络战争已成为国家间防御与演练的重要方式。为此,2009年8月上海合作 组织六国将网络战上升为议事日程,2010年英国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 将互联 网安全视为与恐怖主义、战争、自然灾难并列的‘‘头等威胁’。《2020年前俄罗斯国 家安全战略》则明确表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力量和资源将集中‚用于科学教育、国 际、精神、信息、军事、生态领域和社会安全‛。2010年11月4日,欧盟27国与冰岛、 挪威、瑞士首次举行全欧范围内的网络战演练。⑤2010年奥巴马政府筹建了美国网 络战司令部,任命被称为‚网络沙皇‛的网络安全协调员。2011年2月美国《国家军 事战略》首次将‚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单列为一项军事战略,并明确表示要有‚攻击性 能力‛。2011年5月16日,美国白宫、国防部、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商务部、司法部

① 法里德“扎卡里亚:《微恐怖主义的一年》,《时代》,010年12月27日。

② 郭道辉:《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年。

③ 王文;《国际网系理论:互联网冲击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1日。 ④ 耿海军《二十世纪的第一次网络大战》《国际展望》,1999年第16期,第25页。

⑤ TomGjelten ‚ShadowWars - DebatingCyber ‘Disarmament " ,WorldAffairs ,Nov /Dec . ,2010.

68 I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联合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阐释美国在互联网空间进行 的国际安全战略调适。在此报告中,美国力推在互联网领域有利于美国利益的‘‘互 联网自由‛,使‚网络主权‛和‚信息边疆‛的概念成为各国舆论与学界热议的话题。

在Web 2.0时代, 新型国际博弈关系正在形成,除了博弈时空概念的延伸之外, 博弈主体也扩大至社会及其组成个体,国家不再是唯一具有强大跨境攻击能力的国 际行为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恐怖组织和犯罪集团,甚至个人越来越频繁地成 为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抗衡的力量,像‚维基解密‛那样冲击世界政治的个人的 战争‛在未来不再是罕见事件。国家地理屏障在Web 2.0时代完全消失,安全概念 发生了各种变形与异化。另一方面,融合国家特殊观念、意志、情感的对外行为,正 在四维世界内重新演绎为共享、协商、妥协或对抗形态。信息技术强国有能力通过 巨大的‚信息流‛、富有经验的外交人员、极具渗透力的形象秀、更隐匿的图文浸透等 方式,巧妙地传播本国的政策主张、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分裂与瓦解竞争对象国的 社会凝聚力,进而达到传统时代难度更大、成功率更低的战略目标。

第三,Web 2.0时代的媒介重构将重组以国家为认同对象的忠诚度市场,外来信 息的加速浸入与边界内国民将产生情感共振与信息循环,造成国家治理危机并威胁 原有政权的统治。‚言息帝国主义’、‚数字封建主义‛将成为冲击与桎梏新型国民忠 诚的非人格化力量,文化疏离与分裂行为将以交互性的方式,浸透进入更广大的重 寻身份认同的人群之中,国际政治的边界愈发变得模糊。社交媒体的用户通常会以 情绪共享、批判转述、抱怨积蓄等各种形式,质疑政府的治理合法性与合理性。根据 联合国委托的盖洛普全球民意调查,2/3被调查者认为本国政府并不是按照人民的 意愿在管理国家。①这种质疑情结在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中会产生传染效应, 进而有可能动摇一些人的国家忠诚度,并以对外移民、跨国工作、批判本国政府、美 化他国制度甚至社会报复、恐怖主义等行为表露出来。

在《退出、呼声与忠诚》一书中,经济学家赫希曼反复论证,影响集体发展惯性、 鼓励逃离与反抗的‚退出呼声‛不断加强,势必瓦解群体的稳定。②这种‚呼声‛可以 通过歌曲、布道、走私录像带等有效发出,也能够通过报刊广播等传播渠道影响受众 的判断力。在Web 2.0技术的支持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备发布信息、表达观点、 批判时局的能力与条件,政权颠覆式的信息与建设性的批判、社会情绪化的抱怨混 杂在一起,加之现实中出现的移民、地区逃离、社会报复等信息的间歇性放大‚退出 呼声‛在一些转型国家将出现空前的刺激效应。这种刺激效应在国家内部被‘‘带路 党‛③煽动化、群体化,在外部被相关势力意识形态化、武装化之后,国家稳定就会受 到巨大冲击,甚至出现分裂危机与政权衰退。

①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

283 页。

② 阿尔伯特“赫希曼:《退出、呼声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卢昌崇译,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年。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9

2011年初中东北非不少地区的社会动荡,就与内部争议技术化、扩大化有关。 而在欧美国家个别城市的混乱中,也出现了不少向往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这些都 是忠诚度市场微妙变化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广大转型国家与互联网技术弱国来说, Web 2.0时代将进一步加剧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社交媒体的开放特征,将助长这 些国家部分公民的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拥有互联网霸权 优势的‚信息帝国主义‛很有可能会发动‚人海战术‛与‚隐形入侵‛冲击发展中国 家的政治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最终加剧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① 更为危险的是,互联网经过激烈竞争后,很容易产生新型资本私有化与垄断化,像谷 歌、Facebook 、Twitter 等互联网巨头都是私有化公司。它们与美国政府的权力相互协 调、配合与联姻,构筑着新场域的霸权,也延续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正如新美国 基金会2011年报告所言‚美国正在步入一个数字封建主义世界,这是一个由少数 巨型公司统治的私有帝国‛,资本、政治、强权、垄断在一起的‚邪恶联姻‛对世界各国

的冲击效应,目前还只看到了苗头。②

三、Web 2.0时代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

目前,互联网已深深根植于中国民众内心与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政治、经 济、社会、军事、外交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超过政策规划的预设范畴。尤其是近 年来,互联网在中国正式进入2.0时代后,其所涵盖的冲击效应与现实意义是当前中 国的治理体系与学术研究所难以预防与预料的。由于特殊的国情所限,互联网在中 国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远高于一般性沟通工具与信息途径。包括信息传播、情感宣 泄、思想碰撞、社会批判、利益表达、民主监督、法律审判、政府治理、国际博弈等各种

功能,很有可能在Web 2.0时代的中国形成超负荷承载与新制度依赖,看似虚拟的 空间却助推突发性的社会分裂、政治对抗、对外冲突的局面,进而成为中国崛起‚不 可承受之轻‛。对此,中国学术界需要审慎剖析世界政治2.0时代的变化,从观念、 政治和外交层面评估

在观念上,Web 2.0Web 2.0时代所呈现的现实含义。 时代的互联网世界不能被视为纯粹的虚拟世界。由于Web 2.0所引发的社会交互与权力转移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社交媒体创造的新互联网 领域应当被看成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延伸。随着Web 2.0技术越来越多地赋予个人 信息传播权、政治诉求欲、行为动员力等权力,中国传统社会的纵向、等级权力结构

10, 田作高:《信息革命与世界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61—263页。 JohnBellarmy ,etal . ,“TheInternetsUnholyMarriagetoCapitalism‛,MonthlyReview ,Vol . 62, Issue March 2011.

③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梅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第201—202页。

70 I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民主化、社会公民化、权利回归化将成为难以阻挡的发展方向。对于世界政治2.0时 代的这种趋势,中国既需要有远大胸怀顺应时代潮流, 也需要有宏伟战略进行平稳 有序的体制改革与过渡,包括培育社会理性、创造政务透明、主动接受监督、疏导公 众情绪、彰显体制宽容等等。在Web 2.0时代,转型国家如中东北非的一些国家权 力保守化带来的民众‚革命‛以及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的权力资本化引发的社会骚 乱,都应当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前车之鉴。Web 2.0技术是中国民 众权力觉醒、政治意识与民主需求的传播工具,这与中国政府力图追求的国家转型 与观念突破是相互吻合的。尽管目前中国网民在互联网空间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 还有不少稚嫩、暴戾与茫然的表现,Web 2. 0技术都应当被视为中国发展的技术机 遇, 至少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参与到

完善新互联网空间的法制建设,抓住Web 2. 0的新空间中去, Web 2. 0时代的沟通便捷性,提升主流意识形 态在互联网空间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Web 2.0之便了解各地民众对政策的即时 反馈,提升中国政府的内部监督与民主功能,化解部分民众的不满与抱怨情绪,鼓励 民众了解国情, 激励人们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积极鼓励各个方面运用微博客服务 社会’,‚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国家的顺利转型与崛起。①

在战略上,中国必须提升与强化互联网主权意识。②当前,中国已成为互联网第 —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与最多的宽带接入数,但中国互联网技术起步 较晚,观念落后,尤其是操作系统与核心硬件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厂商手里,世界上共 有13个根域名服务器,10个在美国,这种先天劣势决定了中国必须积极立足于防御 战略。从硬件上看,小到个人隐私, 再到企业及机构的内部资料、商业秘密、沟通信 息,大到涉及国家安全机密, 只要被数字化、电子化后,其泄露的几率就比原本纸质、 固态时要高得多,出现类似‚维基解密‛式的“Web 2. 0战略危机‛的可能性也更高。 从软件上看,中国社会观念已完全嵌入在思想全球化、互联网化的大潮中,而Web 2.

时 0时代所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对意识形态浸透而言更具有迷惑性、说服力,其背后所 充斥的美国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得到中国所有互联网使用者的重视。对此,中国不仅 需要继承与强化在Web 1.0时代所确立的互联网既定战略,更需要重视Web 2.0

代所引发的社会分化、矛盾突发、集聚快速、内部分裂等消极效应,尤其是要警惕来 自于外部世界的恶意中伤、造谣、挑拨等。处于社会转型敏感期的中国,在Web 2.0 时代的平衡过渡更加需要小心翼翼。对于政府而言,需要有更为主动、全面、严谨、 长远的互联网国家安全战略, 分层次、分级别地构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提高互联网 世界中的风险辨析力、危机预警力、挑战控制力,并分等级设立相关防线。④对于民 众而言,也需要提升互联网的安全意识, 端正理性的价值观念,须知‚网络无国界,网

④ 王罵《积极开展微博客舆论引导工作》,《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8日,第6版。 陈剑:《要强化国民的网络主权意识》《环球时报》,2011年6月10日,第14版。 东鸟《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49 — 252页。 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第247 — 249页。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71

民有国家‛的基本逻辑, 不要受国外不良信息的蛊惑,更不必迷信充斥于社交媒体中 个人发布的形形色色的信息。

在外交上,社交媒体理应成为中国‚全民外交‛的新工具。①随着Web 2.0时代 的深化,中国对外交往也必须有‘‘外交2.0‛意识, 即外交权力出现从政府到民众的下 降时,‚民众对民众‛的互联网公共外交也应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选项之一。尤其是 欧美国家在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对华‘‘公共外交2. 0‛时,中国相关外事部门更 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紧学习与借鉴,与时俱进,巧用新媒体工具,鼓励 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于‘‘公共外交2.0‛事业中,邀请更多国际知名的中国精英利用社 交媒体服务于国家, 成为对外交往、提升本国公共外交力量的新使者。目前在新浪 微博上,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粉丝数已超过百万,深得大众喜爱。中国应 当把这种成功的经验向外推广。多国驻华大使馆、小布什前总统胞弟尼尔“布什、 曰本行政刷新大臣兼公务员改革大臣莲舫等西方政要与在华机构都在中国开设微 博,受到中国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相关外事部门也需要拓宽思路,在双边互访、外交 谈判、国际盛会上,巧用

步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MySpace 等国际社交媒体, 逐深 化外交对象国对中国的理解与认知,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政策主张。在未来,能否利 用好社交媒体服务于外交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巧实力应用的重要 标志。中国人一向‚善假于物’、‚刚柔相济‛,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体现中国对外交往 灵活性与创造力的重要契机。中国需要充分融合Web 2.0时代的媒介资源,在对外 传播与交往领域主动出击,在国际博弈中更多地把握话语权,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

四、余论

在‚9 “ 11‛事件十周年前夕,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将‘‘社交媒体的发明‛与世界

金融危机、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的崛起等,_并评为‚9 “ 11事件以来的十大事件‛, 还认为社交媒体的意义超过,“ 11‛事件本身。②这足以说明Web 2.0技术对世界政 治的重大意义与现实影响,因为正如近年来的现实所显示的‘社会媒体以无所不在 的方便和可扩展性的通信技术,本质性地改变了组织、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沟通方 式‛。这种巨大的改变对世界政治的冲击与影响会呈现怎样的变化,目前来看这种 不确定性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巨变还很难把握。

① HelleC . Dale“PublicDiplomacy 2.0! WheretheU . SGovernmentMeets‘NewMedia ‛,Backgrounder No . 2346,December 8,2009,pp .1 —11.

② DavidJ . Rothkopf“TheBlackHoleof 9/11 ”ForeignPolicy ,August 29,2011.

③ JanH . Kietzmann ,etal . , “SocialMedia? GetSerious ! UnderstandingtheFunctionalBuildingBlocksofSo - cialMedia ‛,BusinessHorizons Vol .54,No . 3,2011,pp .241 —251. 5,,,

72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研究的细节,比如,社交媒体与各国乱局的关系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①社交 媒体只是作为世界政治的工具, 还是自变量?社交媒体引起的群体行为与查尔斯“ 蒂利所讲传统社会中的‚集体暴力的政治‛有什么区别?社交媒体影响世界变迁的 政治动员与传播进程有多少细节方面的案例分析?社交媒体拓展国际博弈空间,先 前的政治逻辑是否仍然适用?社交媒体引起权力下沉的路径是怎样的?社交媒体 在民主国家是否同样有着监督作用,如何冲击与影响民主政体?对中国下一步改革 开放会有怎样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与不同看法, 需要更多的实践论证或定量分析,但是,世界政治2. 0的特性已经出现,网络传播革 命形成的全新社会场域与空间已相当明显。对于这个新领域,中国决策层与学术界 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随着民族国家在全球与国家两个层面的‚去中心化‛趋势与I Web 2. 0 技术的崛起几乎同步,世界政治的范式会不会出现像量子力学的发现之于物理学那 样的变化,笔者对此持乐观态度。从个人层面看,在Web 2. 0技术塑造下,普通个人 升级成国际行为体的概率大大增加,世界政治领袖的‚秀场‛拥有了新平台。从社会 层面看,民众与机器、群体与国家、信息与权力、数字流与世界政治等诸多关系之间 的对抗或共谋,出现了新的博弈空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商业、军事信息的交汇 与转移,形成更广维度中的新权力结构。竞争、斗争、对抗、冲突、摩擦,或者合作、协 调、沟通、对话和融合,在新空间中的逻辑顺序与演化路径会更微妙与不确定,就像 热兵器之于农业时代、新大陆之于资本主义、核武器之于大国竞争一样,Web 2. 0技 术对世界的影响目前只是在初始状态。从国家层面看,发达国家捷足先登,凭借自 身的信息与创新优势再次获得对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地位,信息继政治、经 济、军事及话语霸权之后,再次成为强国与弱国之间实力差距的附加杠杆。如何缩 小与发达国家及其社会的数字鸿沟, 会成为世界政治博弈的前沿课题。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互联网与世界政治的研究还相当滞后,多数国际关系学者 没有意识到空间延伸对国际博弈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拓展研究 边界,塑造前沿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尤其是互联网越来越嵌入世界变局,加 强互联网尤其是Web 2.0技术的政治化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将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对中国崛起困境的突围与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吴文成)

① EvgenyMorozov“ThinkAgain! TheInternet ‛,ForeignPolicy May /June ,2010.

② 查尔斯“蒂利:《集体暴力的政治》, 谢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 这些问题大多来自笔者以‚社交媒体网络与国际关系理论‛为主题,在2011年12月10日由清华大学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会发言后的参会者提问。在 此对阎学通、谢文、达巍、陈琪、宋念申、孙学峰、周方银、高程、李巍、曲博等师友的帮助表示感谢。 ,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I 61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王文

摘要从近年来互联网新趋势与世界政治新变化看,基于互联网

2.0时代技术与观念的社交媒体,正在再造个体行为能力、重塑政治议程、

拓展外交路径。在2011年许多国家的社会混乱中,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都得

到印证, 但这种新变化并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对此,本文简

要描述了社交媒体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总结互联网2. 0技术引发的

‘‘世界政治2. 0‛现象及其特征,并针对世界政治2. 0时代对中国的影响,尝

试提出应对挑战和适应新形势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2. 0社交媒体世界政治中国外交

2011年,包括中东、北非、欧美在内的不少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社会骚乱、 革命甚至战争。多国的社会混乱与各自的发展困境有关,中外学者在大众媒体、研 究报告、学术期刊中曾做了大量国别式分析。①然而,诸多国家的社会混乱中隐藏着 共有的新互联网技术变量,即基于Web 2. 0技术之上社交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及

* 王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

① 关于‚阿拉伯之春‛的学术研究,可参见:RashidKhalidi“TheArabSpring”,TheNation , March 3, 2011; KennethM . Pollack , TheArabAwakening : AmericaandtheTransformationoftheMiddleEast , SabanCenteratthe BrookingsInstitution , November 10, 2011; 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ForeignAffairs, TheNewArabRevolt What Happened , WhatItMeans , andWhatComesNext , April 2011/ RobinWright , RocktheCasbah RageandRebellion acrosstheIslamicWorld , Simon &Schuster , July 19, 2011 / BruceFeiler , GenerationFreedom TheMiddleEastUpris - ingsandtheRemakingoftheModernWorld , WilliamMorrow , June 28, 2011 / SarahvanGelderandtheStaffofYES ! Magazine , eds . , ThisChangesEveryThing ! OccupyWallStreetandthe 99% Movement , Berrett-KoehlerPublishers , Inc , 2011。国内学者的研究可参见安惠侯《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战略与管理》,2011 年第7/8期,合编本;黄民兴:《世纪震荡: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前景》,《回族研究》,2011年第3期。 关于2011年西方骚乱的研究,主要可参见杨雪冬《西方骚乱中的青年救赎>〉,《人民论坛》,2011年9月(上); 伍芳《解读‚占领华尔街’》,《时代金融》,2011年第31期; 樊鵬《英国骚乱与国家暴力:新自由主义的诅咒》, 《开放时代》,2011年第11期。 :::

62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其对整个世界政治的潜在影响力,开始引起一些西方思想者的注意,但中国学术界 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种影响世界政治的新变量进行系统 疏理与学术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新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政治变迁,对中国的 互联网新战略及未来发展, 也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I

―、社交媒体:影响世界政治的新变量

Web 2. 0 (互联网2. 0)的思想和技术为基础

的互联网应用,用户可以借此进行内容创作、情感交流与信息分享。②所谓Web 2.0 技术是相对于Web 1.0而言的。Web 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只能通过互联网浏 览、获取信息,而Web 2. 0则更注重用户交流与互动,用户既是互联网内容的浏览 社交媒体又译为社会化媒体,是以者,也是互联网内容的制造者、服务的提供者、信息的传播者、行为的创新者。换句 话说,前

成为互联网世界的真正核心。在互联网界,Web 2. 0时代,公司或其他机构是互联网世界的主体,而Web 2. 0则使个Web 2.0已被公认是‚真正的网络革 命‛代表着未来。2001年互联网公司大泡沫崩溃之后,人们重新反思互联网技术的 创新机制,进而催生了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以开放平台为推动力的技术思想,比如 即时通讯、维基百科、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社交网络(

其是2004年以后,以

新一代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壮大。近年来,人们公认互联网已进入全面进入 SNS ) 、内容分享网站等。尤 Facebook (脸谱)、Twitter (推特)、YouTube 、MySpace 为代表Web 2. 0时代。Facebook 、Twitter 虽未进入中国,但在2007年以来,与两者特点相似 的互联网技术替代如开心网、微博等相继在中国本土孕育,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纵览全球,2010年被视为社交媒体发展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量最大的网站。在12岁以上的美国人中,Facebook 在世

,界品牌500强排名中首次超过微软,居世界第一,访问量首次超越谷歌成为美国访问 , Facebook 、Twitter Facebook 、Twitter 的认知度分别达到88%、

关于社交媒体的政治影响力研究,可参见:JenniferAakerandAndySmith , TheDragonfyEffect : Quick , EffectiveandPowerfulWaystoUseSocialMediatoDriveSocialChange , SanFrancisco : Jossey-Bass , 2010 / Malcolm GladwelJ ‚AnalysisandInnovation : SmallChange ‛,TheNewYorker , October 4, 2010 / AlexanderHoward ‚InSo - cialMediaandPolitics , EngagementandInfluenceTrumpsFollowerCount ‛, TheHuffingtonPost , March 11, 2011 / ClayShirky ‚ThePoliticalPowerofSocialMedia : Technology , thePublicSphere , andPoliticalChange ‛, ForeignAf - fairs , January / February , 2011。

② 殷乐:《2010年美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 载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 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32页。

③ 关于Web 2.0技术的发展史,百度百科中有比较全面的解释, http : //baike . baidu . com /view /8240. htm 。 ④ 殷乐:《2010年美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第333—334页。 ①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3

用户,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①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 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使用者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 208.9%。在其他国家,社交媒体同样高歌猛进。以埃及为例,在‘‘阿拉伯之春‛之前, Facebook 在埃及的使用人数就超过500万, Twitter 约200万,使用Facebook 、Twitter 用手机时的最爱。‛② 相互分享与传播信息,而不是依赖官方媒体及传播新闻机构,成了年轻人上网及使

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壮大,成为社会舆论集散、新闻信息传播、企业 品牌推广、商业营销拓展、社会交往加速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交媒体向纵深处渗透 与推进,其社会再造、网络外交、政治重塑的功能也日益凸显。

1. 社交媒体再造个体行动能力

据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2010年互联网在中国出现了历史性跨跃,互联网 个体用户产生的内容流量超过了网站专业制作的内容流量,前者页面浏览占互联网 总流量的50.7%。这表明互联网在中国正式进入2.0时代,与世界互联网前沿趋势 基本同步。③在Web 2.0时代,个人通过社交媒体,在信息制造、发布、传播上打破了 先前由国家及其机构垄断的传统局面。人与人之间分享、合作、协调_致行动的能 力,突破了过去交易成本的限制,个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主动权被大大加强了。 从目前的状态看,各国社会的无组织群体正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再组织化‛,甚至 呈现出_种超越组织的力量。④侧蝶效应》一书的作者认为,个人在社交媒体中所 起的组织力量,只要时机合适就能发挥巨大的‚蝴蝶效应‛。在传统社会或

寻找失物、寻人启事等行为,在Web 1.0 时代,只能通过国家或组织力量才能实现大规模的慈善募捐、传播爱心、打击犯罪、 Web 2. 0时代通过个人的行动也能够实现,因为‚各 种社交网络在增强交互方面起到了特别有效的作用。‛⑤近年来, 在中国,包括微博在 内的大量社交媒体产生的再造行动时时发生。比如,2011年初的‚随手拍照解救乞 讨儿童‛运动,解救了不少走失儿童; 微博中屡屡曝光各类社会丑闻,多名地方领导 干部因为微博引发的不良事件受处分、调任、停职甚至下台,等等。在‚9 “ 11‛事件 十周年纪念曰前,由多名美国社会知名人士共同起草的题为《美利坚合众‘‘推特‛国》 的倡议书在互联网广为流传,文章倡议通过社交媒体建立‚美国社交网络‛,目的是 让美国‚获得全球慰问,哀恸和祈祷; 寻求问责、正义、威慑和安全;向英雄表达敬意;

① 尹韵公、刘瑞生《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与社会化》, 载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22页。

② 李来房:《社交媒体在埃及扮演重要政治角色》, 新华网,2011年8月16日,http://finance.qq.eom/a/ 20110816/004507. htm 。

③ 《DCCI :中国互联网2.0正式超越1.0》,《凤凰网科技》,2010年7月22日。

④ 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8页。

⑤ JenniferAakerandAndySmith , TheDragonflyEffect Quick , EffectiveandPowerfulWaystoUseSocialMedia toDriveSocialChange , Preface . :

64I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传达我们的愤慨; 展示创造意义; 通过慈善等行为对受害者进行补偿……‛。①总之, 人们运用社会媒体, 重新构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价值、营销路径、组织 框架。社会与政治环境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僵化与老旧,而是‚出现了有生命力、黏性 的、湿乎乎的工具存在‛。②中国《新周刊》还把这种由微博等社交媒体产生的‚微动 力‛称为‚微革命‛,认为这是‘‘人类的大势所趋‛。

2. 社交媒体重塑国家政治议程

在前Web 2.0时代,世界各国的政治都以代议政制为主轴,无论是否经过程序 正义的选举,民意总是被某些特定的人群所代表,参与制度与政策规划的议程是由 少数人完成的。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年青_代及社会活跃分子获得了直接表达观点 与政治参与的新技术,主流的传统政治生态随之悄然变迁。最早通过社交媒体的交 互特征重塑政治议程的事件发生在2001年1月17日。当天菲律宾人用手机短信号 召民众抗议, 一条短短16个字符‚Go 2 EDSA . Wearblk ‛的短信被疯狂转发,吸引了

Facebook 、

,100多万民众聚集,集会一直持续到1月20日埃斯特拉达总统离职,人们把总统下 台归因于‚短信一代‛。③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团队成功利用Twitter 等社交媒体,激发了青年人的小额捐款与投票,成为社交媒体的最大受益者, 奥巴马也被称为第一位‚互联网总统‛或‚Web 2.0总统‛④2009年4月摩尔多瓦 。

发生未遂‚颜色革命‛,因有‚推特‛参与,这次事件第_次被西方媒体称为‚推特革 命‛。2009年6月伊朗大选后,落选方利用手机短信和

绪并煽动反抗, 导致了长达两周的‚伊朗的推特革命‛。⑤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高 达22%的美国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参与并影响中期选举。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 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巴林等中东北非国家先后爆发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骚乱甚 至战争冲突,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政权先后被推翻,其他多国社会仍然处在政 治动荡之中。骚乱参与者多数是社交媒体的用户,他们用互联网新技术相互鼓动、 号召、联络、沟通,加强群体价值认同,统一运动步骤,聚合政治目标。2011年夏季, 伦敦、巴黎、柏林、费城、旧金山等不少欧美大城市,相继出现了大范围的民众游行、 集会及打砸抢烧事件。秋季在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了两个多月,_度 蔓延到西方多个城市。鉴于社交媒体在骚乱中的巨大作用,美、英等国政府不得不 宣布必须通过关网、切断手机信号等方式维持社会稳定。由此可见, 在社交媒体的 推动下, 个人对公共事务的信息创造与消费,聚合了空前强大的‚微力量‛,摆脱了当 前交易代价相对高昂的公共参与,而可以快捷方便地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力、活动 Facebook 、Twitter ,传播不满ofEarth ”,http „ //knowledge . wharton . upenn . edu /article . cfm ? articleid = 2844. ② 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胡泳、沈满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页。 ③ ClayShirky ‚ThePoliticalPowerofSocialMedia : Technology , thePublicSphere ,andPoliticalChange ‛. ④ 李忠斌《新媒体与奥巴马政府的公共外交》《美国研究》,2011年第1期。 ⑤ Editorial ‚Iran'sTwitterRevolution ‛,TheWashingtonPost ,June 16,2009. ,,,① DavidN . Lawrence ,etal . ,TheUnitedTweetsofAmerica : BuildingaSocialNetworkfor “TheLastBestHope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5

号召力、政治运作力,各国的政治议程正在一点点被

3. 社交媒体拓展国家外交路径

由于社交媒体对本国及他国强大的渗透力与传播力,很容易成为某种外交力 量,各国尤其是大国纷纷展开外交创新,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新一轮外交工作‚Web 2.0力量改写。① E 外 交’、‚数字外交‘2.0外交‛概念开始在各国外交界流行。②以美国外交为例,2003 年,美国国务院成立‚外交办公室‛。近几年来,每次转型国家的社会动荡,都会出 现美国官员或前政要频繁在社交媒体中呼吁乃至煽动的声音。美国前国家安全顾 问马克“普菲勒曾说:‚没有推特, 伊朗人民就不会有被赋权的感觉和有信心站出来 去争取自由和民主。‛2009年5月1日,‚白宫博客‛宣布将在脸谱、推特等几大社 交网站开设主页,正式进入‘‘白宫2.0时代‛。2010年,有不少人呼吁应当把E Twitter 提名为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者。2011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关于 ‘‘互联网自由‛的演讲中表示,美国国务院将使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发送推特信息, 推出中文、俄文的推特账户。美国还将花费2500万美元,帮助互联网用户突破网络 限制。④对此《纽约时报》将社交媒体称为‘‘美国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⑤在美 国对华外交上,社交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2010年1月7日,希拉里在宴请10 名美国IT 界高层时提出,美国21世纪的重要策略就是利用谷歌、Facebook Twitter 等 、

网络新技术力量推动外交。⑥5天后,谷歌突然提出可能退出中国市场,引起世界舆 论的轩然大波。2011年5月16日,美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公开宣布: ‚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数字媒体……组织社会和政治运动‛。2011年10月1 日,‚美国之音‛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全面取消粵语广播,普 通话广播裁员超过二分之其普通话节目将转入互联网中的社交媒体。近年来, 美国驻华大使馆频繁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都旨在加深美国政治价值观与标准在中 国国内的影响。11月12日,在CBS 辩论节目中,美国2012年总统参选人、前驻中国 大使洪博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联合互联网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扳倒中 国。……这就是我(如果)当上总统所要做的。‛⑦从目前的趋势看,欧美强国等正在 将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展开所谓的‚双屏战略‛,即同时在两个屏幕开展外 交工作。⑧

总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的‚趋政治化‛日益明显。社交媒体鼓励人 们政治参与,通过互联网问政、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推动政治透明与社会进步。笔

① 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有所作为》,《求是“红旗文稿》,2011年第12期。

② JesseLichtenstein“DigitalDiplomacy‛, TheNewYorkTimes , July 16, 2010.

③ MalcolmGladwel , “AnalysisandInnovationSmallChange ‛ .

④ 殷乐:《2010年美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第338页。

⑤ MarkLandlerandBrianStelte , “WashingtonTapsintoaPotentNewForceinDiplomacy‛, TheNew York Times , June 16, 2009.

⑥ 闵大洪《美国政府的对华网络外交》, 载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 第25—39页。 ⑦ 社评:《‚扳倒中国‛,来自美国的危险鼓吹》《环球时报》,2011年11月19日。

⑧ 方世肜《社交媒体与政治》,《商业价值》,2011年5月11日。 :

66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I

者曾研究了近年来210起中国重大舆论事件,结果发现,网络舆论在67%的事件中 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71%的微博使用者认为,微博提高了他们对 政治的关注度。但同时,社交媒体的冲击又与国际博弈相连, 造成世界各国政治的 不确定性是值得警惕的。

二、世界政治进入2.0时代

过去10年来,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不断普及的Web 2.0技术, 借助传播加速

self - 的信息扩散效应,以及个人信息创造与交互功能,正在重新组织与排列当今世界的 社会行动、政治议程与外交博弈方式。对于世界政治而言,这种‚自媒体‛(

义。对此,笔者认为,世界政治已进入2.0时代,其特征大体有三点:

第_,以信息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将逐渐扩充进过去以资源、地位、金钱等物化 特征为核心的传统权力结构,有时这种扩充具有颠覆作用,因为旧有的、自上而下的 信息传播秩序,在media ) 式的冲击不亚于爱因斯坦‚相对论 ‛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具有范式改变的意 Web 2.0技术的冲击下将渐渐瓦解,各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再失 衡将慢慢显现,在信息开放国度,自下而上的呼吁、批判、抗争甚至冲击的频率将大 大增加,世界政治也因各国的社会失衡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把权力定义为‚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那么,即时通讯、维 基百科、微博等社交媒体无疑成了重新建构、积聚与整合个人影响他人的权力的有 效工具。在Web 2.0时代,富人、精英、权贵影响政治的权力,与平民影响政治的权 力正在呈现扁平化的趋势。这种扁平化推动了社会选择权与黏性,加强了民主表达 与监督,加速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 但也潜藏着各类以民粹主义为特征的舆论审判、 群体非理性、网络对抗及政治动员。例如,2011年11月30日,约200万英国人走上 街头举行‚世纪大罢工‛。在此之前的数月间,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都有过大规模 的群众抗议示威活动。这些大游行与欧洲债务危机密切相关, 但在其特有的权力空 间内,社交媒体对推动民众上街起到了情绪串联、群体协商、网络鼓动、政治发起等 助推甚至源起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权力结构从控制型、垂直型向分散型、交互型 转变, 个人表达与政治参与力加强,使旧有技术官僚的缺陷不断暴露,社会抱怨与不 满在互联网世界聚合、统筹与释放,再转化为街头政治、广场政治或舆论政治,最终 形成冲击旧有治理秩序的巨大力量。

2.0时代的互联网成为威胁社会正常运作的‘‘互联网恐怖主义‛、‚微恐怖主 义‚数字恐怖主义‛力量的可能性也在大大增加。2010年5月,美国国土安全部报

① 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有所作为》。

② 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③ 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46 — 247、330 —331页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

告称‚过去9个月,企图针对美国发动攻击的数量与步伐超过了此前任何一年的全 年总和‛。2010年针对俄罗斯领土的恐怖袭击也增加了一倍。①对于传统权力结构 而言,在Web 2.0时代,非国家行为体所能制造的力量更富有潜伏性、威胁性、瞬间 性、多样性,国家内部的等级化、秩序化、中心化特征受到根本的动摇,民族国家的政 府权威受到非政府力量的实质性怀疑与指责,旧有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权力受到了 削弱、再配置甚至异化。一方面,这是以互联网为重心的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的重 新制衡与再挑战,②而从另一方面看,互联网所起到的消极甚至破坏性作用也因为 Web 2.0技术的普及而被空前放大。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变得更加动荡, 政权变 更的发生率、世界格局的变化率都比传统时代

第二,在Web 2.0、Web 1.0时代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时代,国际博弈的时空概念将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地缘与物 理意义上的框架,国与国之间权力竞争的频度加速,竞争范畴正在从现实立体的三 维世界泛化至第四维的互联网世界,现实世界中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资源竞 争,逐渐数字化为以信息为中心的实力竞争。互联网战场化的特征愈发明显,各国 互联网战略将升级为囊括现实世界所有安全元素的顶层设计战略。较之前互联网 时代、Web 1.0时代,Web 2.0时代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安全的脆弱度更大,不仅完全 超越了传统地理边界的限制,一个国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弱势所造成的被威慑感、 恐慌感、屈辱感也将大大强于过去,防范互联网世界中难以确定的‚侵略者‛一其 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个人, 可能是一两个,也可能是无穷多一将成为各国安全的 重大任务。在这种安全战略范式的转化过程中,网络战争从概念正在越来越多地走 向现实,无形场域内隐形的、不流血的、非对称的、匿名式的防范、威慑、战争与冲突, 远比有形世界频繁。自1999年科索沃战场上的‚全球第一次网络战争‛以来,④网络 战频度越来越高。如2008年8月俄格冲突、2009年‘‘肉鸡电脑‛对美韩政府的攻击 都是近年来网络战的典型。Web 2.0时代,个人直接加入国际冲突的概率大大提升, 以至于网络战争已成为国家间防御与演练的重要方式。为此,2009年8月上海合作 组织六国将网络战上升为议事日程,2010年英国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 将互联 网安全视为与恐怖主义、战争、自然灾难并列的‘‘头等威胁’。《2020年前俄罗斯国 家安全战略》则明确表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力量和资源将集中‚用于科学教育、国 际、精神、信息、军事、生态领域和社会安全‛。2010年11月4日,欧盟27国与冰岛、 挪威、瑞士首次举行全欧范围内的网络战演练。⑤2010年奥巴马政府筹建了美国网 络战司令部,任命被称为‚网络沙皇‛的网络安全协调员。2011年2月美国《国家军 事战略》首次将‚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单列为一项军事战略,并明确表示要有‚攻击性 能力‛。2011年5月16日,美国白宫、国防部、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商务部、司法部

① 法里德“扎卡里亚:《微恐怖主义的一年》,《时代》,010年12月27日。

② 郭道辉:《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年。

③ 王文;《国际网系理论:互联网冲击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1日。 ④ 耿海军《二十世纪的第一次网络大战》《国际展望》,1999年第16期,第25页。

⑤ TomGjelten ‚ShadowWars - DebatingCyber ‘Disarmament " ,WorldAffairs ,Nov /Dec . ,2010.

68 I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联合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阐释美国在互联网空间进行 的国际安全战略调适。在此报告中,美国力推在互联网领域有利于美国利益的‘‘互 联网自由‛,使‚网络主权‛和‚信息边疆‛的概念成为各国舆论与学界热议的话题。

在Web 2.0时代, 新型国际博弈关系正在形成,除了博弈时空概念的延伸之外, 博弈主体也扩大至社会及其组成个体,国家不再是唯一具有强大跨境攻击能力的国 际行为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恐怖组织和犯罪集团,甚至个人越来越频繁地成 为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抗衡的力量,像‚维基解密‛那样冲击世界政治的个人的 战争‛在未来不再是罕见事件。国家地理屏障在Web 2.0时代完全消失,安全概念 发生了各种变形与异化。另一方面,融合国家特殊观念、意志、情感的对外行为,正 在四维世界内重新演绎为共享、协商、妥协或对抗形态。信息技术强国有能力通过 巨大的‚信息流‛、富有经验的外交人员、极具渗透力的形象秀、更隐匿的图文浸透等 方式,巧妙地传播本国的政策主张、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分裂与瓦解竞争对象国的 社会凝聚力,进而达到传统时代难度更大、成功率更低的战略目标。

第三,Web 2.0时代的媒介重构将重组以国家为认同对象的忠诚度市场,外来信 息的加速浸入与边界内国民将产生情感共振与信息循环,造成国家治理危机并威胁 原有政权的统治。‚言息帝国主义’、‚数字封建主义‛将成为冲击与桎梏新型国民忠 诚的非人格化力量,文化疏离与分裂行为将以交互性的方式,浸透进入更广大的重 寻身份认同的人群之中,国际政治的边界愈发变得模糊。社交媒体的用户通常会以 情绪共享、批判转述、抱怨积蓄等各种形式,质疑政府的治理合法性与合理性。根据 联合国委托的盖洛普全球民意调查,2/3被调查者认为本国政府并不是按照人民的 意愿在管理国家。①这种质疑情结在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中会产生传染效应, 进而有可能动摇一些人的国家忠诚度,并以对外移民、跨国工作、批判本国政府、美 化他国制度甚至社会报复、恐怖主义等行为表露出来。

在《退出、呼声与忠诚》一书中,经济学家赫希曼反复论证,影响集体发展惯性、 鼓励逃离与反抗的‚退出呼声‛不断加强,势必瓦解群体的稳定。②这种‚呼声‛可以 通过歌曲、布道、走私录像带等有效发出,也能够通过报刊广播等传播渠道影响受众 的判断力。在Web 2.0技术的支持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备发布信息、表达观点、 批判时局的能力与条件,政权颠覆式的信息与建设性的批判、社会情绪化的抱怨混 杂在一起,加之现实中出现的移民、地区逃离、社会报复等信息的间歇性放大‚退出 呼声‛在一些转型国家将出现空前的刺激效应。这种刺激效应在国家内部被‘‘带路 党‛③煽动化、群体化,在外部被相关势力意识形态化、武装化之后,国家稳定就会受 到巨大冲击,甚至出现分裂危机与政权衰退。

①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

283 页。

② 阿尔伯特“赫希曼:《退出、呼声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卢昌崇译,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年。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69

2011年初中东北非不少地区的社会动荡,就与内部争议技术化、扩大化有关。 而在欧美国家个别城市的混乱中,也出现了不少向往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这些都 是忠诚度市场微妙变化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广大转型国家与互联网技术弱国来说, Web 2.0时代将进一步加剧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社交媒体的开放特征,将助长这 些国家部分公民的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拥有互联网霸权 优势的‚信息帝国主义‛很有可能会发动‚人海战术‛与‚隐形入侵‛冲击发展中国 家的政治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最终加剧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① 更为危险的是,互联网经过激烈竞争后,很容易产生新型资本私有化与垄断化,像谷 歌、Facebook 、Twitter 等互联网巨头都是私有化公司。它们与美国政府的权力相互协 调、配合与联姻,构筑着新场域的霸权,也延续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正如新美国 基金会2011年报告所言‚美国正在步入一个数字封建主义世界,这是一个由少数 巨型公司统治的私有帝国‛,资本、政治、强权、垄断在一起的‚邪恶联姻‛对世界各国

的冲击效应,目前还只看到了苗头。②

三、Web 2.0时代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

目前,互联网已深深根植于中国民众内心与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政治、经 济、社会、军事、外交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超过政策规划的预设范畴。尤其是近 年来,互联网在中国正式进入2.0时代后,其所涵盖的冲击效应与现实意义是当前中 国的治理体系与学术研究所难以预防与预料的。由于特殊的国情所限,互联网在中 国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远高于一般性沟通工具与信息途径。包括信息传播、情感宣 泄、思想碰撞、社会批判、利益表达、民主监督、法律审判、政府治理、国际博弈等各种

功能,很有可能在Web 2.0时代的中国形成超负荷承载与新制度依赖,看似虚拟的 空间却助推突发性的社会分裂、政治对抗、对外冲突的局面,进而成为中国崛起‚不 可承受之轻‛。对此,中国学术界需要审慎剖析世界政治2.0时代的变化,从观念、 政治和外交层面评估

在观念上,Web 2.0Web 2.0时代所呈现的现实含义。 时代的互联网世界不能被视为纯粹的虚拟世界。由于Web 2.0所引发的社会交互与权力转移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社交媒体创造的新互联网 领域应当被看成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延伸。随着Web 2.0技术越来越多地赋予个人 信息传播权、政治诉求欲、行为动员力等权力,中国传统社会的纵向、等级权力结构

10, 田作高:《信息革命与世界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61—263页。 JohnBellarmy ,etal . ,“TheInternetsUnholyMarriagetoCapitalism‛,MonthlyReview ,Vol . 62, Issue March 2011.

③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梅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第201—202页。

70 I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民主化、社会公民化、权利回归化将成为难以阻挡的发展方向。对于世界政治2.0时 代的这种趋势,中国既需要有远大胸怀顺应时代潮流, 也需要有宏伟战略进行平稳 有序的体制改革与过渡,包括培育社会理性、创造政务透明、主动接受监督、疏导公 众情绪、彰显体制宽容等等。在Web 2.0时代,转型国家如中东北非的一些国家权 力保守化带来的民众‚革命‛以及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的权力资本化引发的社会骚 乱,都应当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前车之鉴。Web 2.0技术是中国民 众权力觉醒、政治意识与民主需求的传播工具,这与中国政府力图追求的国家转型 与观念突破是相互吻合的。尽管目前中国网民在互联网空间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 还有不少稚嫩、暴戾与茫然的表现,Web 2. 0技术都应当被视为中国发展的技术机 遇, 至少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参与到

完善新互联网空间的法制建设,抓住Web 2. 0的新空间中去, Web 2. 0时代的沟通便捷性,提升主流意识形 态在互联网空间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Web 2.0之便了解各地民众对政策的即时 反馈,提升中国政府的内部监督与民主功能,化解部分民众的不满与抱怨情绪,鼓励 民众了解国情, 激励人们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积极鼓励各个方面运用微博客服务 社会’,‚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国家的顺利转型与崛起。①

在战略上,中国必须提升与强化互联网主权意识。②当前,中国已成为互联网第 —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与最多的宽带接入数,但中国互联网技术起步 较晚,观念落后,尤其是操作系统与核心硬件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厂商手里,世界上共 有13个根域名服务器,10个在美国,这种先天劣势决定了中国必须积极立足于防御 战略。从硬件上看,小到个人隐私, 再到企业及机构的内部资料、商业秘密、沟通信 息,大到涉及国家安全机密, 只要被数字化、电子化后,其泄露的几率就比原本纸质、 固态时要高得多,出现类似‚维基解密‛式的“Web 2. 0战略危机‛的可能性也更高。 从软件上看,中国社会观念已完全嵌入在思想全球化、互联网化的大潮中,而Web 2.

时 0时代所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对意识形态浸透而言更具有迷惑性、说服力,其背后所 充斥的美国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得到中国所有互联网使用者的重视。对此,中国不仅 需要继承与强化在Web 1.0时代所确立的互联网既定战略,更需要重视Web 2.0

代所引发的社会分化、矛盾突发、集聚快速、内部分裂等消极效应,尤其是要警惕来 自于外部世界的恶意中伤、造谣、挑拨等。处于社会转型敏感期的中国,在Web 2.0 时代的平衡过渡更加需要小心翼翼。对于政府而言,需要有更为主动、全面、严谨、 长远的互联网国家安全战略, 分层次、分级别地构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提高互联网 世界中的风险辨析力、危机预警力、挑战控制力,并分等级设立相关防线。④对于民 众而言,也需要提升互联网的安全意识, 端正理性的价值观念,须知‚网络无国界,网

④ 王罵《积极开展微博客舆论引导工作》,《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8日,第6版。 陈剑:《要强化国民的网络主权意识》《环球时报》,2011年6月10日,第14版。 东鸟《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49 — 252页。 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第247 — 249页。

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 71

民有国家‛的基本逻辑, 不要受国外不良信息的蛊惑,更不必迷信充斥于社交媒体中 个人发布的形形色色的信息。

在外交上,社交媒体理应成为中国‚全民外交‛的新工具。①随着Web 2.0时代 的深化,中国对外交往也必须有‘‘外交2.0‛意识, 即外交权力出现从政府到民众的下 降时,‚民众对民众‛的互联网公共外交也应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选项之一。尤其是 欧美国家在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对华‘‘公共外交2. 0‛时,中国相关外事部门更 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紧学习与借鉴,与时俱进,巧用新媒体工具,鼓励 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于‘‘公共外交2.0‛事业中,邀请更多国际知名的中国精英利用社 交媒体服务于国家, 成为对外交往、提升本国公共外交力量的新使者。目前在新浪 微博上,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粉丝数已超过百万,深得大众喜爱。中国应 当把这种成功的经验向外推广。多国驻华大使馆、小布什前总统胞弟尼尔“布什、 曰本行政刷新大臣兼公务员改革大臣莲舫等西方政要与在华机构都在中国开设微 博,受到中国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相关外事部门也需要拓宽思路,在双边互访、外交 谈判、国际盛会上,巧用

步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MySpace 等国际社交媒体, 逐深 化外交对象国对中国的理解与认知,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政策主张。在未来,能否利 用好社交媒体服务于外交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巧实力应用的重要 标志。中国人一向‚善假于物’、‚刚柔相济‛,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体现中国对外交往 灵活性与创造力的重要契机。中国需要充分融合Web 2.0时代的媒介资源,在对外 传播与交往领域主动出击,在国际博弈中更多地把握话语权,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

四、余论

在‚9 “ 11‛事件十周年前夕,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将‘‘社交媒体的发明‛与世界

金融危机、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的崛起等,_并评为‚9 “ 11事件以来的十大事件‛, 还认为社交媒体的意义超过,“ 11‛事件本身。②这足以说明Web 2.0技术对世界政 治的重大意义与现实影响,因为正如近年来的现实所显示的‘社会媒体以无所不在 的方便和可扩展性的通信技术,本质性地改变了组织、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沟通方 式‛。这种巨大的改变对世界政治的冲击与影响会呈现怎样的变化,目前来看这种 不确定性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巨变还很难把握。

① HelleC . Dale“PublicDiplomacy 2.0! WheretheU . SGovernmentMeets‘NewMedia ‛,Backgrounder No . 2346,December 8,2009,pp .1 —11.

② DavidJ . Rothkopf“TheBlackHoleof 9/11 ”ForeignPolicy ,August 29,2011.

③ JanH . Kietzmann ,etal . , “SocialMedia? GetSerious ! UnderstandingtheFunctionalBuildingBlocksofSo - cialMedia ‛,BusinessHorizons Vol .54,No . 3,2011,pp .241 —251. 5,,,

72 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研究的细节,比如,社交媒体与各国乱局的关系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①社交 媒体只是作为世界政治的工具, 还是自变量?社交媒体引起的群体行为与查尔斯“ 蒂利所讲传统社会中的‚集体暴力的政治‛有什么区别?社交媒体影响世界变迁的 政治动员与传播进程有多少细节方面的案例分析?社交媒体拓展国际博弈空间,先 前的政治逻辑是否仍然适用?社交媒体引起权力下沉的路径是怎样的?社交媒体 在民主国家是否同样有着监督作用,如何冲击与影响民主政体?对中国下一步改革 开放会有怎样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与不同看法, 需要更多的实践论证或定量分析,但是,世界政治2. 0的特性已经出现,网络传播革 命形成的全新社会场域与空间已相当明显。对于这个新领域,中国决策层与学术界 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随着民族国家在全球与国家两个层面的‚去中心化‛趋势与I Web 2. 0 技术的崛起几乎同步,世界政治的范式会不会出现像量子力学的发现之于物理学那 样的变化,笔者对此持乐观态度。从个人层面看,在Web 2. 0技术塑造下,普通个人 升级成国际行为体的概率大大增加,世界政治领袖的‚秀场‛拥有了新平台。从社会 层面看,民众与机器、群体与国家、信息与权力、数字流与世界政治等诸多关系之间 的对抗或共谋,出现了新的博弈空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商业、军事信息的交汇 与转移,形成更广维度中的新权力结构。竞争、斗争、对抗、冲突、摩擦,或者合作、协 调、沟通、对话和融合,在新空间中的逻辑顺序与演化路径会更微妙与不确定,就像 热兵器之于农业时代、新大陆之于资本主义、核武器之于大国竞争一样,Web 2. 0技 术对世界的影响目前只是在初始状态。从国家层面看,发达国家捷足先登,凭借自 身的信息与创新优势再次获得对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地位,信息继政治、经 济、军事及话语霸权之后,再次成为强国与弱国之间实力差距的附加杠杆。如何缩 小与发达国家及其社会的数字鸿沟, 会成为世界政治博弈的前沿课题。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互联网与世界政治的研究还相当滞后,多数国际关系学者 没有意识到空间延伸对国际博弈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把握时代脉搏,拓展研究 边界,塑造前沿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尤其是互联网越来越嵌入世界变局,加 强互联网尤其是Web 2.0技术的政治化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将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对中国崛起困境的突围与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吴文成)

① EvgenyMorozov“ThinkAgain! TheInternet ‛,ForeignPolicy May /June ,2010.

② 查尔斯“蒂利:《集体暴力的政治》, 谢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 这些问题大多来自笔者以‚社交媒体网络与国际关系理论‛为主题,在2011年12月10日由清华大学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会发言后的参会者提问。在 此对阎学通、谢文、达巍、陈琪、宋念申、孙学峰、周方银、高程、李巍、曲博等师友的帮助表示感谢。 ,


相关文章

  • 2007年五大科技趋势 Web 2.0挑战传统媒体
  • 知名IT专栏作家约翰?德瑞克(John Dvorak)日前对2007年全球IT发展趋势进行了五大预测. 德瑞克认为,随着Web 2.0逐渐被认可,社交网络站将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同时,一些知名站点还有望于明年上市.以下为德瑞克对明年IT市场 ...查看


  • 如何玩转共享经济
  • 如何玩转共享经济 尽管<福布斯>等专业机构预测,未来共享经济将拥有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但是与优步和Airbnb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享经济的鼻祖.成立于2007年的日用品出租公司Ecomodo已经宣告破产.为什么Airbnb和优 ...查看


  • 这一趋势被称为"Web2.0"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抒发自我.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近几年来,视频共享网站.个人博客及微博.社交网站.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新型网络服务日益发展.它们的出现改变了网民以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网民开始主动参 ...查看


  •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6*5'=30 简答:5*6'=30 论述:2*20'=40 第一节 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与广域网.有线网与无线网.互联网 互联网的结 ...查看


  •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
  • 作为微博的衍生品,组织动漫化热点主题的微漫将克服传统微博生命周期短.趣味性低等问题,帮助企业提升品牌传播度与客户忠诚度. 在微漫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刊:如果你有10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小报:如果你有1万 ...查看


  • 下一代门户?
  • 在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Web 2.0类网站出世后,关于"下一代门户网站"的讨论已经延续了很久.这也说明,人们今后需要的互联网,应该是新的. 5年前,正值博客概念风行之时,<互联网周刊>曾以搜狐和雅虎中国的改版为 ...查看


  • 国防部2.0
  • 2008年底成功助选奥巴马,2009年初轰动助战以色列,基于Web2.0技术的在客.微博.维基.在客.BBS论坛.社交网络和虚拟社区等社会化媒体在政治传播.军事传播领域已初显公关威力.2010年,美军国防部的社会化媒体进路明显加快了步伐,打 ...查看


  • 舆情监测中心
  • 一.媒体与"新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Medium",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关于新媒体,在学术意义上目前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一般意义上,新媒体只 ...查看


  •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