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22. (2分)本文选自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3. (2分)作者在文中一方面批评了诸子之徒□□□□的错误做法,一方面提出了□□□□的正确做法。(各不得超过4个字)

24. (2分)对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况文章,表述志向才是根本。如果说的话和志向相反,写出的文章还可信吗?

B 、何况文章,叙述理想是根本。如果语言和理想不一致,文章还有什么价值呢?

C 、何况文章,以表达中心为根本。如果叙述的语言和要表达的中相反,文章还有征集的必要吗?

D 、何况文章,以言志抒情为根本。如果文辞和情志相反,文章怎能令人信服?

25. (4分)桃李不言而成蹊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男子树兰而不芳 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自己的话)

26. (3分)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情与文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22、《文心雕龙》; 刘勰(2分)

23、为文而造情 为情而造文 (2分)

24、D (2分)

25、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自会受到读者的青睐;感情虚假的作品没有感染力 (4分)

26、不矛盾。结合具体作品(1分)谈认识(2分)

参考译文:

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中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象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难道值得效法!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22. (2分)本文选自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3. (2分)作者在文中一方面批评了诸子之徒□□□□的错误做法,一方面提出了□□□□的正确做法。(各不得超过4个字)

24. (2分)对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况文章,表述志向才是根本。如果说的话和志向相反,写出的文章还可信吗?

B 、何况文章,叙述理想是根本。如果语言和理想不一致,文章还有什么价值呢?

C 、何况文章,以表达中心为根本。如果叙述的语言和要表达的中相反,文章还有征集的必要吗?

D 、何况文章,以言志抒情为根本。如果文辞和情志相反,文章怎能令人信服?

25. (4分)桃李不言而成蹊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男子树兰而不芳 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自己的话)

26. (3分)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情与文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22、《文心雕龙》; 刘勰(2分)

23、为文而造情 为情而造文 (2分)

24、D (2分)

25、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自会受到读者的青睐;感情虚假的作品没有感染力 (4分)

26、不矛盾。结合具体作品(1分)谈认识(2分)

参考译文:

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中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象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难道值得效法!


相关文章

  • 白居易[暮江吟]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 残阳照射在 ...查看


  •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 2012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点训练四十题 诗歌的形象 1.(2011·青岛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 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查看


  • 饯别王十一南游阅读答案
  • 篇一:饯别王十一南游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训练及答案1.颔联中 没 和 空 两个字点出被送的人远去了,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表达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恨.(或依依惜别之情)3.颔联中 空 ...查看


  •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钱塘湖春行 白居 ...查看


  • 文言文总结2014
  • 文言文总结 来源:文言文趣味练(1-5) 稽费:停留.耽搁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遽:害怕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见待:对待(我) 先公以礼见待 见绳:约束 明公以法见绳 鞠:审理:狱:案件 鞠狱:审理案件 第:家 叟携酒至 ...查看


  • 2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的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角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方向和答题步骤 ...查看


  • 2017诗歌赏析
  • 鉴赏诗歌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 ...查看


  • 浣花草堂阅读答案 1
  • 浣花草堂阅读答案--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浣花草堂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后会有收获. ...查看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1)分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
  • 篇一: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1)分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期宿孤琴候萝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颔联中"生"和"满"两字的妙处篇二: ...查看


  •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4)诗歌鉴赏(含答案)
  • 专题14 诗歌鉴赏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