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范仲淹应友人之邀,在岳阳楼共勉一篇《岳阳楼记》,名动天下。人们称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向往古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千载时光随着江水流走了,古阁上的真迹不知遗落了几何,但这种思想却是流传了下来,在课本中,生活中,现代文人的文章中常常被提起,但且问当世,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是以前作为标准答案背过的翻译。背的朗朗上口,但是实际上在我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无非三种人。 其一,行尸走肉之人。他们早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独特的个性,一味地跟风,毫无意义的虚度时光,于是没有什么能够使得他们内心震动,与其说是没有什么可以动摇,倒不如说是无可救药了。这些人,往往是社会的毒瘤,社会的寄生虫。 其二,便是范仲淹那般心怀天下之人。他们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中,时刻挂念着的是国家的利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抗战期间那些从容面对敌人刺刀的烈士,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那些为国家革命解放付出生命所不能承受的代价的人。这些人,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但是现状令人担忧,我们能够看见的却是一些贪官腐吏。 其三,便是得道高僧。他们精研佛法,往往有大智慧,但其一生大多是坎坷的,如同影视剧中所说的,往往是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然后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玄奥,行走时间,不惹尘埃,只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然后放下了虚妄,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自然看得透彻。 当然,我不相信有那么多行尸走肉之人,目前也不需要你抛头颅洒热血,更不是要你剃了头发立地成佛。在多数时候来说,我们谁都无法真正忘记自我,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以物喜而以己悲”。有人不屑于这种想法,甚至是嗤之以鼻,更有甚者觉得这是一种可耻的做法。但事实上,这是人之常情。 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任何人都难以免俗。 诗仙李白在面对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不由高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若不是见了一幅真正的震撼心灵的画面,又怎能豪情万丈地写下这样气壮山河的诗句?诗圣杜甫,就没有这么潇洒,看他的诗,总是有一种难以散去的忧国忧民之情,但当他登临泰山之时,面对着匍匐在脚下的群山,也不禁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伟人毛泽东,正值青年,也能够在橘子洲头,看见漫山遍野的红叶,看见水光接天的河面,而大问“问天下谁主沉浮?”回答“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些都是触景生情而写,难道不是以物喜? 柳宗元在被贬的途中,写下了永州八记,期间《小石潭记》我们曾经学过,本来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可奈何坐着心中惆怅,而后便觉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还是李白,在思想只是看一地的月色,便觉得“疑是地上霜”,寂寞之时,看月亮,又觉得“对影成三人”,本来只是一轮月亮,好好地行走在空中,本是无情之物,但是赏月的人却有着自己的情感,于是乎它也不得不沾惹上各种各样的思绪了;杜甫更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连花鸟都陪着他一起哭泣悲鸣了。 这样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什么样的感情,写出来的便是什么样的景色,其实风景还是那样的风景,只是个人“以己悲”罢了。 回到现实中来,放到自己的身上也是一样的,有时你高深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倒会遭人诟病。 比如,你掉钱了,你还一脸笑容,别人即使是不当着你的面,在背后也不由会说一句“傻子”,这不是缺心眼儿吗?再比如说,不幸有家人去世了,你更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一定会被人骂作是狼心狗肺的。 当你遭遇了不幸,说不伤心,不难过,肯定是假的;当你获得了成功,有了好运,不开心,更是违心之语。倒不如开心的时候,便笑口常的,不开心,就大声地哭出来来得潇洒自在。 以物喜,以己悲,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你“以物喜,以己悲”的程度,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中,自然无伤大雅,但是超过了这个范围,那可大大不妙,甚至会造成悲剧。这便是常说的“心理素质”。 且不说古来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代英雄,却乌江自刎,不肯过江东,自己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红楼梦》中的美人儿,天仙一般的林黛玉,没事葬葬花,吐一两口血,最终郁郁寡欢。就是最近也常听说有人受不了失恋的打击,跳楼了,受不了高考失败的打击,自杀了。还有前一段时间闹得纷纷扬扬的“药家鑫”时间,都是心理素质不过关,酿成的悲剧。自己来挥霍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真的是太奢侈了,想一想,我们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死不起,既然有勇气面对死亡,怎么会没有勇气活下去? 而能够撑住压力,涅槃重生的人也不少,成就了一番传奇。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了吴;也有贝多芬耳聋之后,用牙齿咬着木棍,写出了摁住命运咽喉的命运之曲;前一段去世的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也曾经被赶出了自己的公司,最终仍旧改变了世界。对于一国之君被俘,作为牵马的仆人,这么大的耻辱;对于一个音乐家,却丧失了听力,无异于灭顶之灾。这样的伤痛,常人难以想象,而他们挺过来了,注定成为传奇。坚强的心便是一种最宝贵的财富,无论身体怎么被跌倒摧残,只要相信并选择了成功,便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把你打倒。 而我自知,一定是没有遭遇过这些的,只记得在很久之前,会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而大哭一场,甚至是一周一个月没有笑脸,闷闷不乐。想想真是觉得太不成熟了。而现在,这些东西就是小打小闹,顶多撇一会儿嘴,然后便是总结失败的经验,自嘲地说是“脸皮厚了”,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成长了。 以物喜,以己悲。但不过分沉溺于悲伤,也不会得意而忘形。在阴天可以伤感一下人生,又立马能够笑着等待阳光。然后,就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昔日,范仲淹应友人之邀,在岳阳楼共勉一篇《岳阳楼记》,名动天下。人们称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向往古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千载时光随着江水流走了,古阁上的真迹不知遗落了几何,但这种思想却是流传了下来,在课本中,生活中,现代文人的文章中常常被提起,但且问当世,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是以前作为标准答案背过的翻译。背的朗朗上口,但是实际上在我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无非三种人。 其一,行尸走肉之人。他们早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独特的个性,一味地跟风,毫无意义的虚度时光,于是没有什么能够使得他们内心震动,与其说是没有什么可以动摇,倒不如说是无可救药了。这些人,往往是社会的毒瘤,社会的寄生虫。 其二,便是范仲淹那般心怀天下之人。他们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中,时刻挂念着的是国家的利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抗战期间那些从容面对敌人刺刀的烈士,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那些为国家革命解放付出生命所不能承受的代价的人。这些人,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但是现状令人担忧,我们能够看见的却是一些贪官腐吏。 其三,便是得道高僧。他们精研佛法,往往有大智慧,但其一生大多是坎坷的,如同影视剧中所说的,往往是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然后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玄奥,行走时间,不惹尘埃,只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然后放下了虚妄,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自然看得透彻。 当然,我不相信有那么多行尸走肉之人,目前也不需要你抛头颅洒热血,更不是要你剃了头发立地成佛。在多数时候来说,我们谁都无法真正忘记自我,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以物喜而以己悲”。有人不屑于这种想法,甚至是嗤之以鼻,更有甚者觉得这是一种可耻的做法。但事实上,这是人之常情。 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任何人都难以免俗。 诗仙李白在面对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不由高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若不是见了一幅真正的震撼心灵的画面,又怎能豪情万丈地写下这样气壮山河的诗句?诗圣杜甫,就没有这么潇洒,看他的诗,总是有一种难以散去的忧国忧民之情,但当他登临泰山之时,面对着匍匐在脚下的群山,也不禁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伟人毛泽东,正值青年,也能够在橘子洲头,看见漫山遍野的红叶,看见水光接天的河面,而大问“问天下谁主沉浮?”回答“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些都是触景生情而写,难道不是以物喜? 柳宗元在被贬的途中,写下了永州八记,期间《小石潭记》我们曾经学过,本来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可奈何坐着心中惆怅,而后便觉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还是李白,在思想只是看一地的月色,便觉得“疑是地上霜”,寂寞之时,看月亮,又觉得“对影成三人”,本来只是一轮月亮,好好地行走在空中,本是无情之物,但是赏月的人却有着自己的情感,于是乎它也不得不沾惹上各种各样的思绪了;杜甫更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连花鸟都陪着他一起哭泣悲鸣了。 这样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什么样的感情,写出来的便是什么样的景色,其实风景还是那样的风景,只是个人“以己悲”罢了。 回到现实中来,放到自己的身上也是一样的,有时你高深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倒会遭人诟病。 比如,你掉钱了,你还一脸笑容,别人即使是不当着你的面,在背后也不由会说一句“傻子”,这不是缺心眼儿吗?再比如说,不幸有家人去世了,你更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一定会被人骂作是狼心狗肺的。 当你遭遇了不幸,说不伤心,不难过,肯定是假的;当你获得了成功,有了好运,不开心,更是违心之语。倒不如开心的时候,便笑口常的,不开心,就大声地哭出来来得潇洒自在。 以物喜,以己悲,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你“以物喜,以己悲”的程度,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中,自然无伤大雅,但是超过了这个范围,那可大大不妙,甚至会造成悲剧。这便是常说的“心理素质”。 且不说古来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代英雄,却乌江自刎,不肯过江东,自己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红楼梦》中的美人儿,天仙一般的林黛玉,没事葬葬花,吐一两口血,最终郁郁寡欢。就是最近也常听说有人受不了失恋的打击,跳楼了,受不了高考失败的打击,自杀了。还有前一段时间闹得纷纷扬扬的“药家鑫”时间,都是心理素质不过关,酿成的悲剧。自己来挥霍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真的是太奢侈了,想一想,我们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死不起,既然有勇气面对死亡,怎么会没有勇气活下去? 而能够撑住压力,涅槃重生的人也不少,成就了一番传奇。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了吴;也有贝多芬耳聋之后,用牙齿咬着木棍,写出了摁住命运咽喉的命运之曲;前一段去世的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也曾经被赶出了自己的公司,最终仍旧改变了世界。对于一国之君被俘,作为牵马的仆人,这么大的耻辱;对于一个音乐家,却丧失了听力,无异于灭顶之灾。这样的伤痛,常人难以想象,而他们挺过来了,注定成为传奇。坚强的心便是一种最宝贵的财富,无论身体怎么被跌倒摧残,只要相信并选择了成功,便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把你打倒。 而我自知,一定是没有遭遇过这些的,只记得在很久之前,会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而大哭一场,甚至是一周一个月没有笑脸,闷闷不乐。想想真是觉得太不成熟了。而现在,这些东西就是小打小闹,顶多撇一会儿嘴,然后便是总结失败的经验,自嘲地说是“脸皮厚了”,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成长了。 以物喜,以己悲。但不过分沉溺于悲伤,也不会得意而忘形。在阴天可以伤感一下人生,又立马能够笑着等待阳光。然后,就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