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 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 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 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 14 个台风影 响我国, 9 个 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 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 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 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 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 灾 害死亡人数较 2000 年以来均值减少 5 成,完成抗旱浇地 3.7 亿亩 次,解决了 2007 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 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 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 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10 个 部 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 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 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 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 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 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 局、教育部 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

水许可管理、 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 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 印发《水利部 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 46 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善处置 浊漳河等 19 起突发水污染事件。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经国务 院批复实施, 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完成, 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深圳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3 年, 全国平均降水量 661.9mm, 折合降水总量 62674.4 亿 m3, 比常年值偏多 3.0%。 从水资源分区看,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淮河、西北诸河 6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 6 区)平均 降水量为 362.4mm,比常年值偏多 10.4%;长江(含太湖)、东南诸 河、珠江、西南诸河 4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 4 区)平均降 水量为 1193.3mm,与常年值接近。从行政分区看,东部 11 个省级 行政区( 以下简称东

部地区) 平均降水量 1178.4mm,比常年值偏 多 6.6%;中部 8 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中部地区)平均降水量 913.7mm,与常年值接近;西部 12 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西部地 区)平均降水量 517.8mm,比常年值偏多 3.2%。 地表水资源量 2013 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 26839.5 亿 m3,折合年 径流深 283.4mm,比常年值偏多 0.5%。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 6 区 地表水资源量为 5538.2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91.4mm, 比常年值偏多 26.4%;南方 4 区为 21301.3 亿 m3,折合年径流深 624.1mm,比常年 值偏少 4.6%。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 5751.7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539.6mm,比常年值偏多 10.9%;中部地区地表水资源

量 6254.4 亿 m3,折合年径流深 374.9mm,比常年值偏少 0.8%;西部 地区地表水资源量 14833.4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220.2mm, 比常年值 偏少 2.5%。 2013 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 214.9 亿 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 5282.2 亿 m3,流入界河的水量 2299.1 亿 m3;全国入 海水量 15606.4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 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8081.1 亿 m3,与常年值接近。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1782.1 亿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6610.7 亿 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 水资源重复计算量 311.7 亿 m3。北方 6 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 1539.7 亿 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 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 别占 51.8%、35.4%、7.8%和 5.0%。 水资源总量 2013 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 27957.9 亿 m3,比常年值 偏多 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 1118.4 亿 m3,占地下水 资源量的 13.8%(地下水资源量的 86.2%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从 水资源分区看,北方 6 区水资源总量 6508.0 亿 m3,比常年值偏多 23.6%,占全国的 23.3%;南方 4 区水资源总量为 21449.9 亿 m3,比 常年值偏少 4.5%,占全国的 76.7%。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水资 源总量 6130.3 亿 m3,比常年值偏多 10.9%,占全国的 21.9%;中部 地区水资源总量 6748.3 亿 m3,与常年值接近,占全国的 24.2%;西 部地区水资源总量 15079.3 亿 m3, 比常年值偏少 2.4%, 占全国的 53.9%。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 44.6%,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29.5 万 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3 年对全国 588 座大型水库和 3271 座中 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 3400.7 亿 m3,比年初蓄水总量 减少 240.0 亿 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005.4 亿 m3,比年 初减少 232.9 亿 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 395.3 亿 m3,比年初减少 7.1 亿 m3。北方 6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 99.7 亿 m3,其中

黄河区和淮河区分别减少 50.0 亿 m3 和 23.8 亿 m3;南方 4 区水库年 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 140.3 亿 m3,其中长江区减少 117.2 亿 m3。 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广东、海南和云南等 10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水库蓄水量增加, 共增加蓄水量 58.8 亿 m3; 湖北、浙江、青海和吉林等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 减少,共减少蓄水量 298.8 亿 m3;西藏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13 年,北方 17 个省级行政区对 69 万 km2 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 量比年初减少 16.8 亿 m3。6 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淮河区、黄河区、 西北诸河区和海河区地下水储存量分别减少 36.7 亿 m3、5.3 亿 m3、 1.3 亿 m3 和 0.9 亿 m3,松花江区和辽河区分别增加 26.4 亿 m3 和 0.9 亿 m3。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 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 7 个省 (自治区) , 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分别增加 18.4 亿 m3 和 9.6 亿 m3;储存量减少的有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和江苏分别减少 25.1 亿 m3 和 9.4 亿 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3 年全国总供水量 6183.4 亿 m3, 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 22.1%。其中, 地表水源供水量占 81.0%;地下水源供水量占 18.2%; 其他水源供水量占 0.8%。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 蓄水工程占 31.6%, 引水工程占 32.6%, 提水工程占 32.2%, 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 3.6%。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 84.8%,深层承压水占 14.9%,微 咸水占 0.3%。 北方 6 区供水量 2822.0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45.6%,南方 4 区供水量 3361.4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54.4%。南方省份地表 水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均在 88%以上, 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 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和内蒙古 5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 692.7 亿 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 冷却用水。 其中广东、 浙江、 福建和山东利用海水较多, 分别为 270.4 亿 m3、204.0 亿 m3、58.4 亿 m3 和 55.9 亿 m3。 用水量 2013 年全国总用水量 6183.4 亿 m3。其中,生活用水占 12.1%;工业用水占 22.8%;农业用水占 63.4%;生态环境补水(仅 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 湿地补水) 占 1.7%。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北方 6 区用水量 2822.0 亿 m3,占全国总用 水量的 45.6%,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 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 33.9%、24.0%、55.1%、65.6%;南方 4 区用 水量 3361.4 亿 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54.4%,其中生活用水、工业 用水、 农业用水、 生态环

境补水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 66.1%、 76.0%、 44.9%、34.4%。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用水量分别为 2200.9 亿 m3、1993.2 亿 m3、 1989.3 亿 m3, 相应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35.6%、 32.2%、 32.2%。 生活用水比重东部高、中部及西部低,工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高、 西部低,农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低、西部高,生态环境补水比重基 本一致。 用水消耗量 2013 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 3263.4 亿 m3, 耗水率 (消 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53%。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业 为 65%;工业为 23%;生活为 43%;生态环境补水为 80%。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 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 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013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775 亿 t。 用水指标 2013 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 456m3,万元国内生产 总值(当年价)用水量 109m3。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 418m3,农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23, 万元工业增加值 (当年价) 用水量 67m3,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12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 量 80L/d。 按东、 中、 西部地区统计分析, 人均用水量分别为 393m3、 468m3、 545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差别较大,分别为 63m3、129m3、 158m3,西部比东部高近 1.5 倍;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分别为 379m3、378m3、512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 44m3、70m3、 54m3。

四、水体水质

河流水质 2013 年,对全国 20.8 万 km 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 价。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 4.8%,Ⅱ类水河长占 42.5%,Ⅲ 类水河长占 21.3%,Ⅳ类水河长占 10.8%,Ⅴ类水河长占 5.7%,劣Ⅴ 类水河长占 14.9%。全国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 68.6%。从水资源分 区看,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珠江区、东南诸河区水质 为良,长江区、松花江区水质为中,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 差,海河区水质为劣。 湖泊水质 2013 年,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 119 个主要湖泊共 2.9 万 km2 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 Ⅲ类的湖泊有 38 个,Ⅳ〜Ⅴ类湖泊 50 个,劣Ⅴ类湖泊 31 个,分别 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31.9%、42.0%和 26.1%。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 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大部分湖泊 处于富营养状态。贫营养湖泊 1 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0.8%;中营 养湖泊 35 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29.4%;富营养湖泊 83 个,占评价 湖泊总数的 69.8%。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 (1)太湖:若总氮不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Ⅳ类。其中,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Ⅲ类, 占评价水面面积的 18.

8%; 五里湖、 梅梁湖、 贡湖、 湖心区、 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Ⅳ类, 占 78.3%; 竺山湖为Ⅴ类,占 2.9%。若总氮参评,全湖总体水质为Ⅴ类。其中, 五里湖、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 占评价水面面积的 19.1%; 贡湖为Ⅴ类,占 7.0%;其余湖区均为劣Ⅴ类,占 73.9%。太湖流域 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各湖区中,五里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处于 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2)滇池:耗氧有机物及总磷、总氮污染均十分严重。无论总 氮是否参加评价,水质均为劣Ⅴ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3)巢湖:总磷、总氮污染十分严重,西半湖污染程度重于东 半湖。无论总氮是否参加评价,总体水质均为Ⅴ类。东半湖水质为Ⅳ 类、西半湖为劣Ⅴ类。湖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 2013 年,对全国 262 座大型水库、381 座中型水库及 24 座小型水库,共 667 座主要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水质为Ⅰ 类的水库有 31 座, 占评价水库总数的 4.7%; Ⅱ类水库 301 座, 占 45.1%; Ⅲ类水库 211 座,占 31.6%;Ⅳ类水库 66 座,占 9.9%;Ⅴ类水库 25 座,占 3.7%;劣Ⅴ类水库 33 座,占 5.0%。对 646 座水库的营养状 态进行评价,中营养状态的水库有 375 座,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水库有 214 座,中度富营养水库 55 座,重度富营养水库 2 座。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13 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 5134 个, 满足 水域功能目标的 2538 个,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 49.4%。其中,满 足水域功能目标的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占 57.7%;二 级水功能区占 44.5%。 评价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 2999 个,符合水功能区限制纳 污红线主要控制指标要求的 1890 个,达标率为 63.0%。其中,一级 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 64.2%,二级水功能区达标 率为 62.1%。 省界水体水质 2013 年对全国 512 个重要省界断面进行了监测评 价,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62.3%、18.2% 和 19.5%。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区、东南诸河区省界断面水

质为优,长江区、珠江区省界断面水质为良,松花江区省界断面水质 为中,黄河区、淮河区省界断面水质为差,海河区、辽河区省界断面 水质为劣。 地下水水质 2013 年,依据 1229 眼水质监测井的资料,北京、辽 宁、吉林、黑龙江、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海南、广东 10 省(自 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用于各种用途 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 2.4%;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 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 20.5%;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 的Ⅳ~

Ⅴ类监测井占 77.1%。

说明:《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和台湾省。

表1

2013 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 m

3

水资源 降水总量 一级区 全 国 北方 6 区 南方 4 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62674.4 21944.9 40729.5 6300.4 1807.6 1750.9 3828.6 2339.8 18354.0 402.4 3355.0 10080.7 8939.7 5917.7

地表水 资源量 26839.5 5538.2 21301.3 2459.1 539.4 176.2 578.3 451.6 8674.6 139.9 1902.1 5287.0 5437.6 1333.7

地下水 资源量 8081.1 2693.3 5387.8 618.7 222.0 259.8 381.2 345.6 2336.2 41.5 498.8 1257.1 1295.7 866.1

地下水与地表水 资源不重复量 1118.4 969.8 148.6 266.2 93.4 180.1 104.7 219.7 122.6 20.6 9.9 16.1 0.0 105.7

水资源 总 量 27957.9 6508.0 21449.9 2725.2 632.7 356.3 683.0 671.2 8797.1 160.5 1912.0 5303.2 5437.6 1439.4

表2

2013 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

供 水 量 其 他

49.9 37.1 12.8 0.9 3.9 16.4 8.9 5.7 8.3 0.4 1.4

单位:亿 m 水 量 生 态 农业 环 境

3921.5 2161.3 1760.2 407.1 134.9 242.3 282.2 445.2 1019.7 90.8 152.0 105.4 69.1 36.3 13.8 6.0 15.0 10.5 10.2 19.9 3.0 7.1

3

用 总供 水量

6183.4 2822.0 3361.4 509.9 203.9 370.9 397.2 640.3 2057.3 364.3 339.1

水资源 一级区 全 国 北方 6 区 南方 4 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地表 水

5007.3 1784.1 3223.2 290.2 97.3 129.9 259.8 458.4 1970.4 363.7 329.1

地下 水

1126.2 1000.8 125.4 218.8 102.7 224.6 128.5 176.2 78.6 0.2 8.6

生 活

750.1 253.9 496.2 28.6 29.3 58.1 42.1 80.6 275.0 53.1 62.7

其中:

总用 水量

6183.4 2822.0 3361.4 509.9 203.9 370.9 397.2 640.3 2057.3 364.3 339.1

工业

1406.4 337.7 1068.7 60.4 33.6 55.5 62.4 104.2 742.7 217.3 117.3

直流火 (核) 电

495.2 30.9 464.3 15.5 0.0 0.7 0.1 14.3 384.6 172.8 17.3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822.8 100.9 548.4

33.6 4.6 150.0

2.9 0.2 1.5

859.3 105.7 699.9

149.1 9.4 15.2

3

198.9 9.8 21.5

62.5 0.3

502.6 86.0 649.5

3

8.8 0.4 13.6

859.3 105.7 699.9

注:生态环境用水不包括太湖的引江济太调水 11.4 亿 m 、浙江的环境配水 26.4 亿 m 和新疆的塔里木河向 大西海子以下河道输送生态水、向塔里木河沿线胡杨林生态供水、阿勒泰地区向乌伦古湖及科克苏湿地补 水共 18.9 亿 m 。

3

2013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 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 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 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 14 个台风影 响我国, 9 个 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 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 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 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 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 灾 害死亡人数较 2000 年以来均值减少 5 成,完成抗旱浇地 3.7 亿亩 次,解决了 2007 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 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 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 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10 个 部 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 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 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 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 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 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 局、教育部 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

水许可管理、 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 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 印发《水利部 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 46 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善处置 浊漳河等 19 起突发水污染事件。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经国务 院批复实施, 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完成, 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深圳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3 年, 全国平均降水量 661.9mm, 折合降水总量 62674.4 亿 m3, 比常年值偏多 3.0%。 从水资源分区看,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淮河、西北诸河 6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 6 区)平均 降水量为 362.4mm,比常年值偏多 10.4%;长江(含太湖)、东南诸 河、珠江、西南诸河 4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 4 区)平均降 水量为 1193.3mm,与常年值接近。从行政分区看,东部 11 个省级 行政区( 以下简称东

部地区) 平均降水量 1178.4mm,比常年值偏 多 6.6%;中部 8 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中部地区)平均降水量 913.7mm,与常年值接近;西部 12 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西部地 区)平均降水量 517.8mm,比常年值偏多 3.2%。 地表水资源量 2013 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 26839.5 亿 m3,折合年 径流深 283.4mm,比常年值偏多 0.5%。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 6 区 地表水资源量为 5538.2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91.4mm, 比常年值偏多 26.4%;南方 4 区为 21301.3 亿 m3,折合年径流深 624.1mm,比常年 值偏少 4.6%。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 5751.7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539.6mm,比常年值偏多 10.9%;中部地区地表水资源

量 6254.4 亿 m3,折合年径流深 374.9mm,比常年值偏少 0.8%;西部 地区地表水资源量 14833.4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220.2mm, 比常年值 偏少 2.5%。 2013 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 214.9 亿 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 5282.2 亿 m3,流入界河的水量 2299.1 亿 m3;全国入 海水量 15606.4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 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8081.1 亿 m3,与常年值接近。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1782.1 亿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6610.7 亿 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 水资源重复计算量 311.7 亿 m3。北方 6 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 1539.7 亿 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 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 别占 51.8%、35.4%、7.8%和 5.0%。 水资源总量 2013 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 27957.9 亿 m3,比常年值 偏多 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 1118.4 亿 m3,占地下水 资源量的 13.8%(地下水资源量的 86.2%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从 水资源分区看,北方 6 区水资源总量 6508.0 亿 m3,比常年值偏多 23.6%,占全国的 23.3%;南方 4 区水资源总量为 21449.9 亿 m3,比 常年值偏少 4.5%,占全国的 76.7%。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水资 源总量 6130.3 亿 m3,比常年值偏多 10.9%,占全国的 21.9%;中部 地区水资源总量 6748.3 亿 m3,与常年值接近,占全国的 24.2%;西 部地区水资源总量 15079.3 亿 m3, 比常年值偏少 2.4%, 占全国的 53.9%。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 44.6%,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29.5 万 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3 年对全国 588 座大型水库和 3271 座中 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 3400.7 亿 m3,比年初蓄水总量 减少 240.0 亿 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005.4 亿 m3,比年 初减少 232.9 亿 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 395.3 亿 m3,比年初减少 7.1 亿 m3。北方 6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 99.7 亿 m3,其中

黄河区和淮河区分别减少 50.0 亿 m3 和 23.8 亿 m3;南方 4 区水库年 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 140.3 亿 m3,其中长江区减少 117.2 亿 m3。 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广东、海南和云南等 10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水库蓄水量增加, 共增加蓄水量 58.8 亿 m3; 湖北、浙江、青海和吉林等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 减少,共减少蓄水量 298.8 亿 m3;西藏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13 年,北方 17 个省级行政区对 69 万 km2 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 量比年初减少 16.8 亿 m3。6 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淮河区、黄河区、 西北诸河区和海河区地下水储存量分别减少 36.7 亿 m3、5.3 亿 m3、 1.3 亿 m3 和 0.9 亿 m3,松花江区和辽河区分别增加 26.4 亿 m3 和 0.9 亿 m3。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 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 7 个省 (自治区) , 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分别增加 18.4 亿 m3 和 9.6 亿 m3;储存量减少的有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和江苏分别减少 25.1 亿 m3 和 9.4 亿 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3 年全国总供水量 6183.4 亿 m3, 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 22.1%。其中, 地表水源供水量占 81.0%;地下水源供水量占 18.2%; 其他水源供水量占 0.8%。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 蓄水工程占 31.6%, 引水工程占 32.6%, 提水工程占 32.2%, 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 3.6%。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 84.8%,深层承压水占 14.9%,微 咸水占 0.3%。 北方 6 区供水量 2822.0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45.6%,南方 4 区供水量 3361.4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54.4%。南方省份地表 水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均在 88%以上, 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 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和内蒙古 5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 692.7 亿 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 冷却用水。 其中广东、 浙江、 福建和山东利用海水较多, 分别为 270.4 亿 m3、204.0 亿 m3、58.4 亿 m3 和 55.9 亿 m3。 用水量 2013 年全国总用水量 6183.4 亿 m3。其中,生活用水占 12.1%;工业用水占 22.8%;农业用水占 63.4%;生态环境补水(仅 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 湿地补水) 占 1.7%。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北方 6 区用水量 2822.0 亿 m3,占全国总用 水量的 45.6%,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 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 33.9%、24.0%、55.1%、65.6%;南方 4 区用 水量 3361.4 亿 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54.4%,其中生活用水、工业 用水、 农业用水、 生态环

境补水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 66.1%、 76.0%、 44.9%、34.4%。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用水量分别为 2200.9 亿 m3、1993.2 亿 m3、 1989.3 亿 m3, 相应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35.6%、 32.2%、 32.2%。 生活用水比重东部高、中部及西部低,工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高、 西部低,农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低、西部高,生态环境补水比重基 本一致。 用水消耗量 2013 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 3263.4 亿 m3, 耗水率 (消 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53%。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业 为 65%;工业为 23%;生活为 43%;生态环境补水为 80%。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 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 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013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775 亿 t。 用水指标 2013 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 456m3,万元国内生产 总值(当年价)用水量 109m3。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 418m3,农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23, 万元工业增加值 (当年价) 用水量 67m3,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12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 量 80L/d。 按东、 中、 西部地区统计分析, 人均用水量分别为 393m3、 468m3、 545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差别较大,分别为 63m3、129m3、 158m3,西部比东部高近 1.5 倍;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分别为 379m3、378m3、512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 44m3、70m3、 54m3。

四、水体水质

河流水质 2013 年,对全国 20.8 万 km 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 价。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 4.8%,Ⅱ类水河长占 42.5%,Ⅲ 类水河长占 21.3%,Ⅳ类水河长占 10.8%,Ⅴ类水河长占 5.7%,劣Ⅴ 类水河长占 14.9%。全国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 68.6%。从水资源分 区看,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珠江区、东南诸河区水质 为良,长江区、松花江区水质为中,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 差,海河区水质为劣。 湖泊水质 2013 年,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 119 个主要湖泊共 2.9 万 km2 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 Ⅲ类的湖泊有 38 个,Ⅳ〜Ⅴ类湖泊 50 个,劣Ⅴ类湖泊 31 个,分别 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31.9%、42.0%和 26.1%。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 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大部分湖泊 处于富营养状态。贫营养湖泊 1 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0.8%;中营 养湖泊 35 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29.4%;富营养湖泊 83 个,占评价 湖泊总数的 69.8%。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 (1)太湖:若总氮不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Ⅳ类。其中,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Ⅲ类, 占评价水面面积的 18.

8%; 五里湖、 梅梁湖、 贡湖、 湖心区、 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Ⅳ类, 占 78.3%; 竺山湖为Ⅴ类,占 2.9%。若总氮参评,全湖总体水质为Ⅴ类。其中, 五里湖、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 占评价水面面积的 19.1%; 贡湖为Ⅴ类,占 7.0%;其余湖区均为劣Ⅴ类,占 73.9%。太湖流域 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各湖区中,五里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处于 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2)滇池:耗氧有机物及总磷、总氮污染均十分严重。无论总 氮是否参加评价,水质均为劣Ⅴ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3)巢湖:总磷、总氮污染十分严重,西半湖污染程度重于东 半湖。无论总氮是否参加评价,总体水质均为Ⅴ类。东半湖水质为Ⅳ 类、西半湖为劣Ⅴ类。湖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 2013 年,对全国 262 座大型水库、381 座中型水库及 24 座小型水库,共 667 座主要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水质为Ⅰ 类的水库有 31 座, 占评价水库总数的 4.7%; Ⅱ类水库 301 座, 占 45.1%; Ⅲ类水库 211 座,占 31.6%;Ⅳ类水库 66 座,占 9.9%;Ⅴ类水库 25 座,占 3.7%;劣Ⅴ类水库 33 座,占 5.0%。对 646 座水库的营养状 态进行评价,中营养状态的水库有 375 座,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水库有 214 座,中度富营养水库 55 座,重度富营养水库 2 座。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13 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 5134 个, 满足 水域功能目标的 2538 个,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 49.4%。其中,满 足水域功能目标的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占 57.7%;二 级水功能区占 44.5%。 评价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 2999 个,符合水功能区限制纳 污红线主要控制指标要求的 1890 个,达标率为 63.0%。其中,一级 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 64.2%,二级水功能区达标 率为 62.1%。 省界水体水质 2013 年对全国 512 个重要省界断面进行了监测评 价,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62.3%、18.2% 和 19.5%。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区、东南诸河区省界断面水

质为优,长江区、珠江区省界断面水质为良,松花江区省界断面水质 为中,黄河区、淮河区省界断面水质为差,海河区、辽河区省界断面 水质为劣。 地下水水质 2013 年,依据 1229 眼水质监测井的资料,北京、辽 宁、吉林、黑龙江、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海南、广东 10 省(自 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用于各种用途 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 2.4%;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 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 20.5%;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 的Ⅳ~

Ⅴ类监测井占 77.1%。

说明:《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和台湾省。

表1

2013 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 m

3

水资源 降水总量 一级区 全 国 北方 6 区 南方 4 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62674.4 21944.9 40729.5 6300.4 1807.6 1750.9 3828.6 2339.8 18354.0 402.4 3355.0 10080.7 8939.7 5917.7

地表水 资源量 26839.5 5538.2 21301.3 2459.1 539.4 176.2 578.3 451.6 8674.6 139.9 1902.1 5287.0 5437.6 1333.7

地下水 资源量 8081.1 2693.3 5387.8 618.7 222.0 259.8 381.2 345.6 2336.2 41.5 498.8 1257.1 1295.7 866.1

地下水与地表水 资源不重复量 1118.4 969.8 148.6 266.2 93.4 180.1 104.7 219.7 122.6 20.6 9.9 16.1 0.0 105.7

水资源 总 量 27957.9 6508.0 21449.9 2725.2 632.7 356.3 683.0 671.2 8797.1 160.5 1912.0 5303.2 5437.6 1439.4

表2

2013 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

供 水 量 其 他

49.9 37.1 12.8 0.9 3.9 16.4 8.9 5.7 8.3 0.4 1.4

单位:亿 m 水 量 生 态 农业 环 境

3921.5 2161.3 1760.2 407.1 134.9 242.3 282.2 445.2 1019.7 90.8 152.0 105.4 69.1 36.3 13.8 6.0 15.0 10.5 10.2 19.9 3.0 7.1

3

用 总供 水量

6183.4 2822.0 3361.4 509.9 203.9 370.9 397.2 640.3 2057.3 364.3 339.1

水资源 一级区 全 国 北方 6 区 南方 4 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地表 水

5007.3 1784.1 3223.2 290.2 97.3 129.9 259.8 458.4 1970.4 363.7 329.1

地下 水

1126.2 1000.8 125.4 218.8 102.7 224.6 128.5 176.2 78.6 0.2 8.6

生 活

750.1 253.9 496.2 28.6 29.3 58.1 42.1 80.6 275.0 53.1 62.7

其中:

总用 水量

6183.4 2822.0 3361.4 509.9 203.9 370.9 397.2 640.3 2057.3 364.3 339.1

工业

1406.4 337.7 1068.7 60.4 33.6 55.5 62.4 104.2 742.7 217.3 117.3

直流火 (核) 电

495.2 30.9 464.3 15.5 0.0 0.7 0.1 14.3 384.6 172.8 17.3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822.8 100.9 548.4

33.6 4.6 150.0

2.9 0.2 1.5

859.3 105.7 699.9

149.1 9.4 15.2

3

198.9 9.8 21.5

62.5 0.3

502.6 86.0 649.5

3

8.8 0.4 13.6

859.3 105.7 699.9

注:生态环境用水不包括太湖的引江济太调水 11.4 亿 m 、浙江的环境配水 26.4 亿 m 和新疆的塔里木河向 大西海子以下河道输送生态水、向塔里木河沿线胡杨林生态供水、阿勒泰地区向乌伦古湖及科克苏湿地补 水共 18.9 亿 m 。

3


相关文章

  •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
  • 史上最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标申报书 (2014年最新版) 课题名称 新记<大公报>再研究--以"蒋介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 ...查看


  • 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 2016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亮点解读 今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今日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查看


  • 中国开启"六位一体"改革 1
  • 中国开启"六位一体"改革 2013年11月14日 | 更多 中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国迎来一场改革,笔者认为这将是一场全面和系统性的改革,它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的经济.政治 ...查看


  • 生态文明与中国梦
  • 摘要:通过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的关系问题.分析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必须维护生态安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应当从强化生态道德观.生态和谐观.生态责任感和 ...查看


  •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
  • 总第551期第24期 管理观察 Management Observer 2014年8月下旬出版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 田茂勋,吴贵洪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我国当前人 ...查看


  • 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 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 公报全文共提到市场22次,经济34次.公报指出,经济 ...查看


  • 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报告
  • 第一篇 发展概况篇 本篇全面总结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现状与特点,从全球国际 直接投资发展的视角进行国际比较,并对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展望. 第一章 发展现状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仍 保持了较 ...查看


  • 中美民用航空运输运营情况对比分析
  • 中美民用航空运输情况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美航空运输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有客货周转量. 航线网络.机场和航空公司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得出中国需要向美国航空方面所 借鉴的地方,最后通过南航和美西南的案例分析,得出对中国航空公司的建议 ...查看


  • 2013水资源公报
  • 目 录 综述-----------------------------------(1) 一.水资源量-------------------------------(3) (一)降水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