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五大运动

建国初期五大运动

1. 土地改革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2. 镇压反革命

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

镇压方式:采取“杀、关、管”三管齐下的方式。

不同观点

现在来看,所谓“镇反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打着“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旗号、进行的一场阶级报复运动。这个阶级报复的过程持续了至少两年时间,范围涉及全国,是中国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这场运动的支持、授意、发动者,应该归功于毛泽东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是他们直接指示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实施镇反条令,毛泽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镇反运动”的全过程。从具体实施来看,采取的是“先镇压、后进行法律补充”的倒置式办法,补充法律依据也只是为了更快、更多、更严厉的镇压这种阶级异己分子,而不是为了宽宥这些人。以“革命”的名义革掉了“反革命”的命,具体有多少条,我们有办法却至今没办法去考证(我在兰州隍庙的地摊上发现了许多基层市县镇压反革命的一些审判资料,这些发生时间并不算长久的原始档案,已经开始公开地、人为的处理、消毁掉了,有人不想也不愿意将这段历史追究清楚),应该是创了历史记录的。我想,即使是当年有幸没有被从肉体消灭掉的那些漏网之鱼,在今后慢长的阶级斗争中,仍然逃脱不了被迫接受非正常死亡的悲惨命运。“镇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历史当中,贯穿于执政始终

3.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原因

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抗美援朝】战争特点

(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是世界工业强国,美军具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国经济落后,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队作战。后虽有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

(3)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西濒海、地幅狭长、山高林密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便于实施登陆作战和利用山地隐蔽军队、组织防御,但不便于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效能和大兵团实施广泛机动。

(4)志愿军出国作战,就地补给或取之于敌都较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军”依赖其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这些特点,都制约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指导,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抗美援朝】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4. 三反五反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5. 思想改造

1951年秋~1952年秋在中国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大约有200多万知识分子。广大知识分子爱国热情很高,大多数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留在大陆迎接解放,参加祖国建设。知识分子学习热情也很高,他们要求了解新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是,他们大多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长期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教育,在思想上难免留下旧社会的烙印。为帮助他们摆脱剥削阶级世界观的束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党在知识分子中广泛组织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比较集中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则是从1951年9月下旬在北京、天津的高等学校教师中首先开始的。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受中央委托,向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同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的指示》,要求在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开展学习运动,号召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并指出这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分清革命和反革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此后运动由教育界逐步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1952年秋基本结束。

二,党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反“胡风集团”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从文艺争论到政治审判的事件,因主要人物胡风而得名。在民间和学界被广泛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文字狱。由於胡风文艺理论被认为偏离毛泽东红色文艺理论,胡风及其支

持者和以周扬等人的文艺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随著事件的发展,中共高层介入文艺争论并给予胡风「反革命」的政治定性,胡风等人也因此遭到审判,政治定性後的整个批判运动共清查了2100多人,逮捕92人,隔离62人,停职反省73人,到1956年,共正式认定78人为「胡风分子」,其中骨干23人,另外「假设一个正式涉及此案的人的家庭以每家3人计算,则共触及6,300人」。该事件也与此後中国大陆发生的历次文艺批判运动息息相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後一场文艺界的大规模政治整肃和清洗运动。

历史遗留及影响

胡风案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也被视为文革的「热身」:凭空捏造、舆论动员、全国声讨,从行动到大批判语言都惊人的类似。由舒芜「献私信构筑『反革命材料』,卖友求荣的道德败坏倡导,导致此後打小报告、作窃听机器者群起,知识分子和全民道德崩溃,假大空盛行。同时,当时的大陆媒体,尤以《人民日报》为首,受到政治干预,完全成为政治宣传机器,用政治斗争代替学术讨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新闻界自身的形象也受到损害。」

高岗,饶漱石事件

三.拓展外交新局面

1953年,中印谈判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与印度政府就举行了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此间周总理亲自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谋求解决业已成熟、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取消了外国在西藏的特权,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在西藏地方拥有完全的主权

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意义:1历时7天的万隆会议,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它指出了亚非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前景,成为日后第三世界经济合作和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先导。3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

相接触。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4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四.庐山会议的逆转

庐山会议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打断了历时八个月的纠“左”进程,在会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右倾”运动,并掀起了新的“大跃进”。这样,就不但使本来可以早些结束的“大跃进”又持续了一年多,使本来可以早些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发展,加剧了随后到来的严重困难

其次,使反右派斗争以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升级,不仅把阶级斗争引入了党内,而且引到了高级领导层中。

其三,使本来已经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不正常,个人迷信更加严重,助长了那种讲假话、明哲保身的不正之风,甚至给那些投机取巧、阿谀奉迎的人造成打击别人和向上爬的可乘之机。各地传达庐山会议的做法都很不好,不是直接传达会议的决议,而是采取钓鱼政策,先印发彭德怀的信,让大家发表意见,结果揪出一大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庐山会议教训

第一, 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以法治国,不能搞家长制,

一言堂,独断专行。

第二,应该坚决防止和杜绝个人崇拜、个人迷信。个人崇拜、个人迷信,是小生产的产物,封建思想的反映,与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不相容的。

第三, 应该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地分析形势。毛泽东和彭德怀发生分歧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形势的看法不同。而这种不同的看法,与他们对实际情况的了解

是有密切关系第四, 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对待不

同意见的分歧和斗争。认识上、工作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来解决,不能乱加怀疑,扑风捉影,更不能无限上纲,新帐老帐一起算,非彻底打倒不可。

的。

第五, 应该不怕压制,不怕打击,敢讲真话,坚持原则,维护真理,不能

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曲意逢迎,更不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原因:庐山会议所以转向,

其一般原因主要的是这样三条

第一,对 “三面红旗”必须肯定 、维护、不动摇,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批判。如果怀疑或动摇 “三面红旗” ,甚至要否定或反对,那就不管是谁都要受到抵制、批判和斗争。彭德怀身为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竟然也要否定“三面红旗” ,自然也就加入批判之列。

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一种 “左比右好”的错误观点,因此只准反右反保守,不准反左、反冒进。

第三 盛行个人崇拜 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全党认可毛主席拥有 “最后决定之权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丰功伟绩,晚年他难以听取不同意见,甚至认为 “正确的个人崇拜必须坚持”

红卫兵:红卫兵是通称,每个学校里都有几支或十几支分别取不同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如:“全无敌”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名称多来自毛泽东诗词或当地当时的重大事件的日期。许多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因观点一致而联合,又称兵团。红卫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资产阶级保皇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等。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他们的造反行动冲垮了各级党政机关现成的运行体系,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政治目标的工具之一。

红卫兵运动的特征:崇拜性:红卫兵对偶像的崇拜,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迷信是维系千百万红卫兵的精神纽带,一切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思想、准则以及一班的社会习俗,都以毛泽东教导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破坏性:红卫兵运动最流行的语言是:不破坏一个旧世界,就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空幻性:红卫兵运动具体表现在缺乏理性精神,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过于情绪化、观念化和绝对化,阶级感情、思想道德被看成是第一位的。红卫兵的幻想一般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可惜的是,他们的观念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被畸形的政治宣传所困惑。

文革为什么能持续十年

文革初期的无序确实存在,大字报,红卫兵,大串联,步行串联,没有一个是预期的,是上边指示安排的。2,文革发展不平衡,中心地带的北京的文革运动与各省会城市就有先有后,北京运动发动早,成立革命委员会并不早(六七年四月)。3、有一些因素也在变:文革的一个直接目标是清理上层,调整中央领导机构,让刘少奇的路线及影响在党内不能发挥作用。4、毛主席的年龄因素。毛主席作为开创、缔造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总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一点新社会的新景象;5、毛主席并不是不想收束,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收束。

包产到户:内容: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包用工、包费用、包产量)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而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境象。

清理阶级运动

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各地采用军管会和进驻工宣队的方式,对在文化大革命进程中,以各种名义,各种方式揪出来的地主、富农、反革命、特务、叛徒、走资派、漏网右派、国民党“残渣余孽”,进行了一次大清查。尽管在运动开始,中共中央已强调“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区别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尽管在运动中仍不断指示“注意政策,打击面要斜,但这场运动仍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清理阶级队伍的坏影响:这场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各个领域的社会精华都多多少少受到摧残,人们在生命安全和行动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的环境中精神受到极大压抑,而且,在机构滥用非法刑讯手段和特务手段的情况下,人人自危,诬告、假供盛行,人格被扭曲,,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其消极影响祸及几代人。这场运动的打击面太大,误伤了很多人。但是纵观历史,这次运动的成绩还是大过其造成的坏影响。

建国初期五大运动

1. 土地改革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2. 镇压反革命

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

镇压方式:采取“杀、关、管”三管齐下的方式。

不同观点

现在来看,所谓“镇反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打着“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旗号、进行的一场阶级报复运动。这个阶级报复的过程持续了至少两年时间,范围涉及全国,是中国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这场运动的支持、授意、发动者,应该归功于毛泽东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是他们直接指示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实施镇反条令,毛泽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镇反运动”的全过程。从具体实施来看,采取的是“先镇压、后进行法律补充”的倒置式办法,补充法律依据也只是为了更快、更多、更严厉的镇压这种阶级异己分子,而不是为了宽宥这些人。以“革命”的名义革掉了“反革命”的命,具体有多少条,我们有办法却至今没办法去考证(我在兰州隍庙的地摊上发现了许多基层市县镇压反革命的一些审判资料,这些发生时间并不算长久的原始档案,已经开始公开地、人为的处理、消毁掉了,有人不想也不愿意将这段历史追究清楚),应该是创了历史记录的。我想,即使是当年有幸没有被从肉体消灭掉的那些漏网之鱼,在今后慢长的阶级斗争中,仍然逃脱不了被迫接受非正常死亡的悲惨命运。“镇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历史当中,贯穿于执政始终

3.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原因

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抗美援朝】战争特点

(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是世界工业强国,美军具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国经济落后,志愿军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队作战。后虽有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

(3)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西濒海、地幅狭长、山高林密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便于实施登陆作战和利用山地隐蔽军队、组织防御,但不便于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效能和大兵团实施广泛机动。

(4)志愿军出国作战,就地补给或取之于敌都较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军”依赖其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这些特点,都制约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指导,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抗美援朝】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4. 三反五反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5. 思想改造

1951年秋~1952年秋在中国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大约有200多万知识分子。广大知识分子爱国热情很高,大多数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留在大陆迎接解放,参加祖国建设。知识分子学习热情也很高,他们要求了解新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是,他们大多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长期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教育,在思想上难免留下旧社会的烙印。为帮助他们摆脱剥削阶级世界观的束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党在知识分子中广泛组织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比较集中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则是从1951年9月下旬在北京、天津的高等学校教师中首先开始的。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受中央委托,向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同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的指示》,要求在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开展学习运动,号召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并指出这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分清革命和反革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此后运动由教育界逐步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1952年秋基本结束。

二,党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反“胡风集团”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从文艺争论到政治审判的事件,因主要人物胡风而得名。在民间和学界被广泛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文字狱。由於胡风文艺理论被认为偏离毛泽东红色文艺理论,胡风及其支

持者和以周扬等人的文艺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随著事件的发展,中共高层介入文艺争论并给予胡风「反革命」的政治定性,胡风等人也因此遭到审判,政治定性後的整个批判运动共清查了2100多人,逮捕92人,隔离62人,停职反省73人,到1956年,共正式认定78人为「胡风分子」,其中骨干23人,另外「假设一个正式涉及此案的人的家庭以每家3人计算,则共触及6,300人」。该事件也与此後中国大陆发生的历次文艺批判运动息息相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後一场文艺界的大规模政治整肃和清洗运动。

历史遗留及影响

胡风案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也被视为文革的「热身」:凭空捏造、舆论动员、全国声讨,从行动到大批判语言都惊人的类似。由舒芜「献私信构筑『反革命材料』,卖友求荣的道德败坏倡导,导致此後打小报告、作窃听机器者群起,知识分子和全民道德崩溃,假大空盛行。同时,当时的大陆媒体,尤以《人民日报》为首,受到政治干预,完全成为政治宣传机器,用政治斗争代替学术讨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新闻界自身的形象也受到损害。」

高岗,饶漱石事件

三.拓展外交新局面

1953年,中印谈判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与印度政府就举行了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此间周总理亲自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谋求解决业已成熟、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取消了外国在西藏的特权,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在西藏地方拥有完全的主权

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意义:1历时7天的万隆会议,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它指出了亚非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前景,成为日后第三世界经济合作和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先导。3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

相接触。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4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四.庐山会议的逆转

庐山会议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打断了历时八个月的纠“左”进程,在会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右倾”运动,并掀起了新的“大跃进”。这样,就不但使本来可以早些结束的“大跃进”又持续了一年多,使本来可以早些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发展,加剧了随后到来的严重困难

其次,使反右派斗争以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升级,不仅把阶级斗争引入了党内,而且引到了高级领导层中。

其三,使本来已经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不正常,个人迷信更加严重,助长了那种讲假话、明哲保身的不正之风,甚至给那些投机取巧、阿谀奉迎的人造成打击别人和向上爬的可乘之机。各地传达庐山会议的做法都很不好,不是直接传达会议的决议,而是采取钓鱼政策,先印发彭德怀的信,让大家发表意见,结果揪出一大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庐山会议教训

第一, 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以法治国,不能搞家长制,

一言堂,独断专行。

第二,应该坚决防止和杜绝个人崇拜、个人迷信。个人崇拜、个人迷信,是小生产的产物,封建思想的反映,与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不相容的。

第三, 应该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地分析形势。毛泽东和彭德怀发生分歧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形势的看法不同。而这种不同的看法,与他们对实际情况的了解

是有密切关系第四, 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对待不

同意见的分歧和斗争。认识上、工作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来解决,不能乱加怀疑,扑风捉影,更不能无限上纲,新帐老帐一起算,非彻底打倒不可。

的。

第五, 应该不怕压制,不怕打击,敢讲真话,坚持原则,维护真理,不能

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曲意逢迎,更不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原因:庐山会议所以转向,

其一般原因主要的是这样三条

第一,对 “三面红旗”必须肯定 、维护、不动摇,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批判。如果怀疑或动摇 “三面红旗” ,甚至要否定或反对,那就不管是谁都要受到抵制、批判和斗争。彭德怀身为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竟然也要否定“三面红旗” ,自然也就加入批判之列。

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一种 “左比右好”的错误观点,因此只准反右反保守,不准反左、反冒进。

第三 盛行个人崇拜 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全党认可毛主席拥有 “最后决定之权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丰功伟绩,晚年他难以听取不同意见,甚至认为 “正确的个人崇拜必须坚持”

红卫兵:红卫兵是通称,每个学校里都有几支或十几支分别取不同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如:“全无敌”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名称多来自毛泽东诗词或当地当时的重大事件的日期。许多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因观点一致而联合,又称兵团。红卫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资产阶级保皇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等。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他们的造反行动冲垮了各级党政机关现成的运行体系,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政治目标的工具之一。

红卫兵运动的特征:崇拜性:红卫兵对偶像的崇拜,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迷信是维系千百万红卫兵的精神纽带,一切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思想、准则以及一班的社会习俗,都以毛泽东教导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破坏性:红卫兵运动最流行的语言是:不破坏一个旧世界,就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空幻性:红卫兵运动具体表现在缺乏理性精神,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过于情绪化、观念化和绝对化,阶级感情、思想道德被看成是第一位的。红卫兵的幻想一般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可惜的是,他们的观念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被畸形的政治宣传所困惑。

文革为什么能持续十年

文革初期的无序确实存在,大字报,红卫兵,大串联,步行串联,没有一个是预期的,是上边指示安排的。2,文革发展不平衡,中心地带的北京的文革运动与各省会城市就有先有后,北京运动发动早,成立革命委员会并不早(六七年四月)。3、有一些因素也在变:文革的一个直接目标是清理上层,调整中央领导机构,让刘少奇的路线及影响在党内不能发挥作用。4、毛主席的年龄因素。毛主席作为开创、缔造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总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一点新社会的新景象;5、毛主席并不是不想收束,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收束。

包产到户:内容: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包用工、包费用、包产量)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而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境象。

清理阶级运动

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各地采用军管会和进驻工宣队的方式,对在文化大革命进程中,以各种名义,各种方式揪出来的地主、富农、反革命、特务、叛徒、走资派、漏网右派、国民党“残渣余孽”,进行了一次大清查。尽管在运动开始,中共中央已强调“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区别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尽管在运动中仍不断指示“注意政策,打击面要斜,但这场运动仍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清理阶级队伍的坏影响:这场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各个领域的社会精华都多多少少受到摧残,人们在生命安全和行动自由得不到法律保护的环境中精神受到极大压抑,而且,在机构滥用非法刑讯手段和特务手段的情况下,人人自危,诬告、假供盛行,人格被扭曲,,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其消极影响祸及几代人。这场运动的打击面太大,误伤了很多人。但是纵观历史,这次运动的成绩还是大过其造成的坏影响。


相关文章

  •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PPT材料,通过教材引言思考新中国建立后怎么开展外交活动,与传统的外交有什么区别? ...查看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 12 第lO期№10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产 惠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角度和方法 ...查看


  • 党章党史判断题
  • 判断题 1.<党章>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或5年. ( ╳ ) 2.党员的党龄,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 ╳ ) 3.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 4.<党内监督 ...查看


  • 2012届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 2011届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 ...查看


  • 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教案 1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 李益成 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查看


  •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教案页
  •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只有 ...查看


  • 高一年级历史下期期中试卷
  • 高一年级历史下期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 历史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注:请把选择题答案正确填涂到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第5.6页和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基础练习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测试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1)平等互利 (2)和平共处 (3)互不干涉内政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A.(1)( ...查看


  •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习题
  • 第四单元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 1.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