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3.能力方面
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
2.教学难点
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 1
五、教学过程
〖板书〗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案例】
1.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这个案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㈡【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案例】
分析甘肃省陇南县的“九子登科”模式,在说明“九子”措施含义的基础上,谈谈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理解。
〖讲授〗“九子登科”措施的具体意义
①山顶戴帽子:山头实行封禁管理、营造水土保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
②山腰系带子:半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发挥林草拦蓄作用,减少径流;
③坡地修台子:坡耕地以坡改梯田为突破口,建设基本农田,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条件; ④地埂锁边子:充分利用地埂种植经济作物,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地埂;
⑤荒地荒沟栽苗子:在荒山、荒沟、荒坡地建设薪炭林;
⑥山脚种果子:山脚发展经济林果园,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⑦沟底穿靴子:在干、支、毛沟沟底修建谷坊、拦挡坝,建设沟坝地,拦蓄泥沙,防止沟壑被水冲蚀而导致其不断扩张;
⑧见缝插针钉扣子: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栽植林果,发挥零星作用,提高治理程度;
⑨秋田盖罩子:在缓坡耕地改顺坡种植为横坡等高种植、实行地膜覆盖等保土耕作措施。
1.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综合”表现在它一改以前的单纯造林和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考虑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注重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还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例如,不但种植农作物,还同时种植经济作物来提高人们的收入;考虑到了种植薪柴林解决人们的燃料来源问题。各种措施的结果是建立一个稳定、持久、高效的生态系统。
2.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⑴山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恶劣,不宜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适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复力来恢复植被;
⑵山腰、荒地等土壤,虽然水分条件较好,但是仍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对于这样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复,也可以人为种植适宜的林木、草或果树等,加快植被恢复速度,这样既能降低土壤侵蚀,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⑶对沟底而言,应建设堤坝系统,它可以蓄水和淤积土地,还能够减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⑷对坡地和山脚农田来说,土壤、水分条件良好,交通也较方便,土地生产力高,适宜种植农作物来解决人们的粮食和收入等问题,但是在坡地上要水平梯田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虑到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和收入问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协调与平衡、因地制宜的原理和思想。
3.从这一案例看,当地是怎么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这一模式在其他小流域能够照搬吗?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上题分析中已解答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问题。这种模式在其他小流域不能照搬,还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生态工程的模式应各具特色。
㈢【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三北”防护林案例】
1.国家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工程为什么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三北防护林跨越中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这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导致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危害巨大的沙尘暴的发生也与这一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关系密切;同时这里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一地区区域广阔,气候、自然条件复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情况也决定了这个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非一朝一夕之功。
2.这一工程横跨多个省区,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不同地区在造林设计上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首先应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其次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条件恶劣的地区应该结合自然恢复力,而农区的防护林中农田防护林网可能占较大比重。
㈣【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讲述〗、什么叫湿地?湿地的作用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做出的,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湿地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劣、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
1.当初人们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主要原因:我国历来人多地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以生产更多的粮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湖泊的巨大生态调节功能也是重要原因。
2.为什么说“退耕还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退耕还湖不仅包括退耕地为湖区,还包括退耕后湖区上游以及湖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原耕地上居民的迁移,要解决迁出居民的生活和就业等问题,这是退耕还湖工程的主要困难。
3.地处湖区上游的人们对湿地恢复生态工程负有什么责任?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例如,减少工厂、生活污水往水体中的排放,农田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等。
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1.在这一案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代之以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2.怎样合理地筹划养殖肉牛的数量?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首先要考虑到牧草的产量,以草定畜;从外地调运饲料要考虑饲养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土地对粪肥的承载力,以及对粪肥的加工或利用情况,要保持在承载力范围以内,以免养殖规模过大,粪肥数量巨大而造成新的污染。
3.除煤矿外,你知道还有哪些矿区吗?这些矿区的恢复工程与煤矿是否有不同之处?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除煤矿外,还有金矿、铁矿等。这些生态恢复工程最重要的是改良表土,恢复植被,但要因地制宜。
㈥【城市生态工程】
1.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噪声又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你认为应当限制城市居民购买汽车吗?为什么?如果不限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由汽车造成的污染?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减少污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规,禁止市区内鸣笛,禁止使用含铅汽油,鼓励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无污染能源的新型汽车,以及对其的研究和应用等。
2.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每一个城市居民应当在这方面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减少或禁止工厂的污水排放;进行污水净化回收利用;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
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应该树立节水意识、宣传节水的意义,家庭生活中应该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洗涤剂,制止或减少生活中的水污染行为。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讲授〗诺亚方舟的故事:
大慨在6000年前人类因犯了太多罪恶,于是上帝决定用他的泪水(即大洪水)把人类灭绝,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
〖讲述〗1.“生物圈2号”生物群落分区的情况是怎样的?
(1)人类居住区
这是首批“生态航行者”曾居住过的房间,现以博物馆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在第一层准备了一个有关地球发生气候变化的展览。通过电脑演示,参观者可以发现,当温室效应增强时,地球上将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并且可以参与设想各种拯救地球的方案。
(2)“肺”(大气扩张室)
在“生物圈2号”中,“肺”的作用是贮存缓冲空气,并推动空气在“生物圈2号”中的运动,以适应“生物圈2号”内的压力变化,这样可以避免温室发生爆炸。
(3)农业区
温室的农业区称为精细农业生态区,在那里生产科学家所需要的食物,还要进行恶劣条件下可持续农业的实验。
(4)沙漠
在“生物圈2号”内模拟的沙漠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沙漠的生态系统为样板(冬季靠雨水灌溉)。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是为了确定生物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这种土壤条件,尤其是适应湿度的重大变化。移植的植物大部分是所谓的“多汁”植物(肉质植物),其中包括各种仙人掌。
(5)热带雨林
模拟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区占地约2 000 m2,最高处达28 m。这个区域包括了绝大部分热带植物,其中以亚马孙河流域的物种占多数。该生态区内部为各个物种提供了8个不同的生态环境,其中有山脉、河流、瀑布和芦苇丛生的湖泊等。
(6)热带草原
这个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种植着不同植物。一部分由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岛上的水生植物和各种
金合欢属植物(经过挑选,以便进行生产橡胶的试验)组成,另一部分则长满果树,主要是芒果树。
(7)海洋
海洋以加勒比海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为样板,由一个3 500 m2的大水池构成海洋。选择的物种较齐全,从浮游生物到大型捕食动物都有。目前的研究涉及珊瑚礁的营养循环,以及过量的二氧化碳对珊瑚生长的负面影响。
2.“生物圈2号”用了多长时间建成?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生物圈2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问〗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为什么?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土地、水等资源占有量较多,所以这些国家的生态工程往往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注重经济效益。而我国人口较多,人均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一定要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思考与探究〗
1.分析朝鲜三八线的资料(具体资料见教材),说明它所蕴涵的意义。
提示: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污染,后治理。人类迄今尚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每平方公里每年的无形服务价值高达6.4万美元,而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用人工制造和模拟的办法,人类至少要花费10亿美元还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的自我恢复能力,我们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以节省投资。
2.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很低,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家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而农民要解决蔬菜的不间断生产问题。很显然,大量使用造价昂贵、并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你能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种生态工程,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吗?请在画出其物质和能量结构图的基础上,说明你所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为参考答案,可让同学们进行其他设
教材中“四位一体”的图所示
来出现在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生态(以下计) 为近年工程类
型,它较好地解决了习题中所述问题。“四位”指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日光温室四部分,是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运行原理为: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可使蔬菜等作物在冬天也能正常生长;同时也使猪禽免受严寒而快速生长;温室内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人、猪、禽的粪尿及蔬菜废弃物和秸秆等物质投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温室的高温也提高了沼气在冬天的产气稳定性;沼液和沼渣又是蔬菜的良好肥料,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四位一体”充分应用了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原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物质循环示意图
〖问〗什么叫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或称精细农业、精准农业,是大约20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境保护型农业的通称。作为基于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农业,PA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土壤养分动态等农学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电脑控制喷洒施肥装置等农业机械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进行因地(土地空间分布)制宜地精确施肥和用药,做到增产、节肥(药)、节水和减少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
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
、过度放牧、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策: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等
80%的湿地资源遭破坏
对策: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 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
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程等,关键是 及其所必需的 的重建
对策:进行城市 ;推广“ 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
艺,减少污染产出;治理污染, 利用;建立监督法制
净
化污水;垃圾分类处理;树立 典范 系统,验证人类离开地球,仅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2但经过4年试验,以失败告终
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 。
的结合
不足:缺乏 的指导,缺乏高科技含量
答案:1农村综合发展型 2小流域综合治理 3 协调与平衡 4土壤侵蚀 5过度樵采 6 盲目开垦 7 退耕还林还草 8防沙治沙 9“三北”防护林 10 湿地生态恢复 11 点源和非点源 12 矿区废弃地13 植被恢复14 土壤微生物群落 15生态分区16 环境友好 17废弃物资源化18 浮床生态工艺法 19城市环境建设 20人工模拟生命支持 21无价之宝 22经济、社会效益 23定量化模型
『复习策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能列举生态工程的实例,并能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在分析生态工程案例时既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又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不能片面的只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此外还要多结合身边实际进行学习。
『限时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2、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 )
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3、西部生态问题中最本质、最突出的矛盾是( )
A.植被减少 B.地力减退
C.水土流失 D.光、热等资源缺乏
4、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局目前计划在西部地区实施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以下不属于这三大工程的是( )
A.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B.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风沙干旱地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
C.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D.在沿海实施植树造林工程
5、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 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
6、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 )
A.“鸟类天堂” B.地球的“肾脏”
C.地球的“心脏” D.“污水净化器”
7、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
C.以高投人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9、下列不属于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实例的是( )
A. 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防沙治沙工程 D. 焚烧城市生活垃圾
10、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应用原理,不正确的是( )
A.整体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工程学原理 D. 少消耗高产出原理
1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 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
C.为迁飞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D.大量种植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物问题
12、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建造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选项中与城市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A.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B.过度开发利用土地造成植被减少
C.土木工程建设带来噪音污染 D.产生大量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14、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长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池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B.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
C.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果园内以猪粪、鸡粪为饵料养殖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5、全国化肥网点262个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最佳经济配比为1 :0.28:0.32。目前太湖地区氮、磷、钾肥使用配比为1 : 0.25:0.05,由此造成太湖地区土壤肥力失调,污染物流失严重,对水体污染也较严重。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湖地区的污染物流失,主要是指( )
A. 氮 B. 磷 C.钾 D. ABC都是
(2)太湖地区污染物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其现象主要是( )
A.赤潮 B.水华 C. 生物富集作用 D. 重金属污染
16、“生物圈2号”是模拟地球生态系统、全封闭的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其建造目的( )
A.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工生态系统,能否生存。
B.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系统,仅依靠太阳,能否生存。
C.验证人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存活能力
D.验证密闭立体钢架结构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物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17、(多选)“生物圈2号”经过4年的试验,工程最终失败了,分析其原因是( )
A.二氧化碳含量猛增,氧气量减少
B.食物不足,导致全部动物死亡
C.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
D.人为操作失误
18、(多选)“生物圈2号”的失败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 )
A.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B.自然界给人来提供的声明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C.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还是可以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D.人类没用能力去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19、(多选)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是( )
A.经济效益
B.依靠介于生态工程和自然恢复力的中间途径
C.大面积的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D.集中对开矿后的废弃地和湿地进行生态恢复
20、(多选)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B.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
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21、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原因为二,一是上游水土流失,使蓄水保水能力降低;二是中下游湖泊淤积,使湖泊调节能力下降。这两方面原因都是与________活动有直接关系,说明了只有遵循生态学原理,才能谋求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相处,实现_____和______可持续发展。
22、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理论。
二、能力提高: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用科学的发展观,获取生物群体共生,生态和谐,质量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增效。面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生产与加工并重,销售与市场对接;循环是投人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利用;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增效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理论为依据,以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生态工程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化工区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化废水工程,实现区内污水零排放。从侧算时的
日排废水15万吨,到目前实际日排废水1.5万吨,再到几年后的零排放。这是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的一个实例。
(1)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其重要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湿地处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对于水的运动和滞留等变化非常敏感,水的流入能给湿地注入________,水的流出又经常从湿地带走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的组成成分包括土壤、各类水生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水等。
(4)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综合效应实现的。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闻材料一:“黄龙”再降西安。据新华社讯:3月27日,西安市区黄尘弥漫,这是继3月22日西安一场泥雨后,“黄龙”再次降临西安。
(1)从生态因素分析,导致“黄龙”再降西安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植被_______________;引起“黄龙”再降的人为因素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材料二:专家调查表明:黑土地土壤严重恶化。据《华北信息报》1月27日报道,黑龙江省一些专家、学者日前根据新近的调查结果发出警告:黑土地已严重恶化。分布在松嫩平原的10.8万km的东北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土壤。然而,这片黑土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土壤生产能力正呈下降趋势。黑土层已由50年前平均厚度40-100 cm,下降到如今的20-40 cm,有的地方已经裸露出有机质含量极低的泛黄母质层。专家们的调查显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以上,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黑土地土壤流失严重,说明森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新闻材料三:我国西部174个县在2000年先行退耕34.33万公顷。
(3)科学家研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新闻材料四:我国将实施6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的建设,③退耕还林、还草,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⑥速生丰产材林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4)从根本上说,我国实施六大林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________,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2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C 2.B 3.C 4.D 5.B 6.B 7.C 8.C 9.D 10.D 11.D 12.A 13.C 14.B 15.D、C 16.A
17.AC 18.ABD 19.BD 20.AB 21.人类;人类与大自然;社会和经济。22.人口、环境、自然资源、能源和粮食
二、能力提高
1.(1)生态学、环境与经济、生态平衡 (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2.(1)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物质、生物和无机物质 (2)地球的“肾脏”
物、沉水植物 (4)湿地环境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三、创新设计
1.(1)覆盖率低,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等 不合理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土 (3)防风 固沙 (4)森林覆盖率
3)浮水植物、挺水植2)涵养水源,保持水((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3.能力方面
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
2.教学难点
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 1
五、教学过程
〖板书〗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案例】
1.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这个案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㈡【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案例】
分析甘肃省陇南县的“九子登科”模式,在说明“九子”措施含义的基础上,谈谈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理解。
〖讲授〗“九子登科”措施的具体意义
①山顶戴帽子:山头实行封禁管理、营造水土保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
②山腰系带子:半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发挥林草拦蓄作用,减少径流;
③坡地修台子:坡耕地以坡改梯田为突破口,建设基本农田,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条件; ④地埂锁边子:充分利用地埂种植经济作物,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地埂;
⑤荒地荒沟栽苗子:在荒山、荒沟、荒坡地建设薪炭林;
⑥山脚种果子:山脚发展经济林果园,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⑦沟底穿靴子:在干、支、毛沟沟底修建谷坊、拦挡坝,建设沟坝地,拦蓄泥沙,防止沟壑被水冲蚀而导致其不断扩张;
⑧见缝插针钉扣子: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栽植林果,发挥零星作用,提高治理程度;
⑨秋田盖罩子:在缓坡耕地改顺坡种植为横坡等高种植、实行地膜覆盖等保土耕作措施。
1.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综合”表现在它一改以前的单纯造林和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考虑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注重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还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例如,不但种植农作物,还同时种植经济作物来提高人们的收入;考虑到了种植薪柴林解决人们的燃料来源问题。各种措施的结果是建立一个稳定、持久、高效的生态系统。
2.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⑴山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恶劣,不宜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适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复力来恢复植被;
⑵山腰、荒地等土壤,虽然水分条件较好,但是仍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对于这样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复,也可以人为种植适宜的林木、草或果树等,加快植被恢复速度,这样既能降低土壤侵蚀,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⑶对沟底而言,应建设堤坝系统,它可以蓄水和淤积土地,还能够减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⑷对坡地和山脚农田来说,土壤、水分条件良好,交通也较方便,土地生产力高,适宜种植农作物来解决人们的粮食和收入等问题,但是在坡地上要水平梯田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虑到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和收入问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协调与平衡、因地制宜的原理和思想。
3.从这一案例看,当地是怎么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这一模式在其他小流域能够照搬吗?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上题分析中已解答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问题。这种模式在其他小流域不能照搬,还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生态工程的模式应各具特色。
㈢【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三北”防护林案例】
1.国家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工程为什么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三北防护林跨越中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这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导致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危害巨大的沙尘暴的发生也与这一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关系密切;同时这里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一地区区域广阔,气候、自然条件复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情况也决定了这个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非一朝一夕之功。
2.这一工程横跨多个省区,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不同地区在造林设计上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首先应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其次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条件恶劣的地区应该结合自然恢复力,而农区的防护林中农田防护林网可能占较大比重。
㈣【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讲述〗、什么叫湿地?湿地的作用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做出的,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湿地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劣、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
1.当初人们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主要原因:我国历来人多地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以生产更多的粮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湖泊的巨大生态调节功能也是重要原因。
2.为什么说“退耕还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退耕还湖不仅包括退耕地为湖区,还包括退耕后湖区上游以及湖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原耕地上居民的迁移,要解决迁出居民的生活和就业等问题,这是退耕还湖工程的主要困难。
3.地处湖区上游的人们对湿地恢复生态工程负有什么责任?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例如,减少工厂、生活污水往水体中的排放,农田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等。
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1.在这一案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代之以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2.怎样合理地筹划养殖肉牛的数量?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首先要考虑到牧草的产量,以草定畜;从外地调运饲料要考虑饲养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土地对粪肥的承载力,以及对粪肥的加工或利用情况,要保持在承载力范围以内,以免养殖规模过大,粪肥数量巨大而造成新的污染。
3.除煤矿外,你知道还有哪些矿区吗?这些矿区的恢复工程与煤矿是否有不同之处?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除煤矿外,还有金矿、铁矿等。这些生态恢复工程最重要的是改良表土,恢复植被,但要因地制宜。
㈥【城市生态工程】
1.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噪声又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你认为应当限制城市居民购买汽车吗?为什么?如果不限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由汽车造成的污染?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减少污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规,禁止市区内鸣笛,禁止使用含铅汽油,鼓励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无污染能源的新型汽车,以及对其的研究和应用等。
2.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每一个城市居民应当在这方面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减少或禁止工厂的污水排放;进行污水净化回收利用;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
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应该树立节水意识、宣传节水的意义,家庭生活中应该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洗涤剂,制止或减少生活中的水污染行为。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讲授〗诺亚方舟的故事:
大慨在6000年前人类因犯了太多罪恶,于是上帝决定用他的泪水(即大洪水)把人类灭绝,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
〖讲述〗1.“生物圈2号”生物群落分区的情况是怎样的?
(1)人类居住区
这是首批“生态航行者”曾居住过的房间,现以博物馆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在第一层准备了一个有关地球发生气候变化的展览。通过电脑演示,参观者可以发现,当温室效应增强时,地球上将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并且可以参与设想各种拯救地球的方案。
(2)“肺”(大气扩张室)
在“生物圈2号”中,“肺”的作用是贮存缓冲空气,并推动空气在“生物圈2号”中的运动,以适应“生物圈2号”内的压力变化,这样可以避免温室发生爆炸。
(3)农业区
温室的农业区称为精细农业生态区,在那里生产科学家所需要的食物,还要进行恶劣条件下可持续农业的实验。
(4)沙漠
在“生物圈2号”内模拟的沙漠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沙漠的生态系统为样板(冬季靠雨水灌溉)。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是为了确定生物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这种土壤条件,尤其是适应湿度的重大变化。移植的植物大部分是所谓的“多汁”植物(肉质植物),其中包括各种仙人掌。
(5)热带雨林
模拟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区占地约2 000 m2,最高处达28 m。这个区域包括了绝大部分热带植物,其中以亚马孙河流域的物种占多数。该生态区内部为各个物种提供了8个不同的生态环境,其中有山脉、河流、瀑布和芦苇丛生的湖泊等。
(6)热带草原
这个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种植着不同植物。一部分由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岛上的水生植物和各种
金合欢属植物(经过挑选,以便进行生产橡胶的试验)组成,另一部分则长满果树,主要是芒果树。
(7)海洋
海洋以加勒比海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为样板,由一个3 500 m2的大水池构成海洋。选择的物种较齐全,从浮游生物到大型捕食动物都有。目前的研究涉及珊瑚礁的营养循环,以及过量的二氧化碳对珊瑚生长的负面影响。
2.“生物圈2号”用了多长时间建成?
“生物圈2号”于1986年11月破土动工。1991年9月,第一批8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并开始实验。1993年2月,向“生物圈2号”输氧,人员撤出。1994年2月第二批7名实验者进入其中,几个月后撤出,实验失败。
〖问〗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为什么?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土地、水等资源占有量较多,所以这些国家的生态工程往往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注重经济效益。而我国人口较多,人均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一定要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思考与探究〗
1.分析朝鲜三八线的资料(具体资料见教材),说明它所蕴涵的意义。
提示:生态工程的恢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污染,后治理。人类迄今尚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每平方公里每年的无形服务价值高达6.4万美元,而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用人工制造和模拟的办法,人类至少要花费10亿美元还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的自我恢复能力,我们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应该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以节省投资。
2.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很低,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家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而农民要解决蔬菜的不间断生产问题。很显然,大量使用造价昂贵、并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你能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种生态工程,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吗?请在画出其物质和能量结构图的基础上,说明你所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为参考答案,可让同学们进行其他设
教材中“四位一体”的图所示
来出现在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生态(以下计) 为近年工程类
型,它较好地解决了习题中所述问题。“四位”指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日光温室四部分,是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运行原理为: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可使蔬菜等作物在冬天也能正常生长;同时也使猪禽免受严寒而快速生长;温室内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人、猪、禽的粪尿及蔬菜废弃物和秸秆等物质投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温室的高温也提高了沼气在冬天的产气稳定性;沼液和沼渣又是蔬菜的良好肥料,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四位一体”充分应用了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原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物质循环示意图
〖问〗什么叫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或称精细农业、精准农业,是大约20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境保护型农业的通称。作为基于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农业,PA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土壤养分动态等农学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电脑控制喷洒施肥装置等农业机械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进行因地(土地空间分布)制宜地精确施肥和用药,做到增产、节肥(药)、节水和减少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
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
、过度放牧、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策: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等
80%的湿地资源遭破坏
对策: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 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
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程等,关键是 及其所必需的 的重建
对策:进行城市 ;推广“ 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
艺,减少污染产出;治理污染, 利用;建立监督法制
净
化污水;垃圾分类处理;树立 典范 系统,验证人类离开地球,仅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2但经过4年试验,以失败告终
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 。
的结合
不足:缺乏 的指导,缺乏高科技含量
答案:1农村综合发展型 2小流域综合治理 3 协调与平衡 4土壤侵蚀 5过度樵采 6 盲目开垦 7 退耕还林还草 8防沙治沙 9“三北”防护林 10 湿地生态恢复 11 点源和非点源 12 矿区废弃地13 植被恢复14 土壤微生物群落 15生态分区16 环境友好 17废弃物资源化18 浮床生态工艺法 19城市环境建设 20人工模拟生命支持 21无价之宝 22经济、社会效益 23定量化模型
『复习策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能列举生态工程的实例,并能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在分析生态工程案例时既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又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不能片面的只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此外还要多结合身边实际进行学习。
『限时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2、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 )
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3、西部生态问题中最本质、最突出的矛盾是( )
A.植被减少 B.地力减退
C.水土流失 D.光、热等资源缺乏
4、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局目前计划在西部地区实施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以下不属于这三大工程的是( )
A.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B.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风沙干旱地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
C.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D.在沿海实施植树造林工程
5、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 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
6、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 )
A.“鸟类天堂” B.地球的“肾脏”
C.地球的“心脏” D.“污水净化器”
7、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
C.以高投人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9、下列不属于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实例的是( )
A. 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防沙治沙工程 D. 焚烧城市生活垃圾
10、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应用原理,不正确的是( )
A.整体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工程学原理 D. 少消耗高产出原理
1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 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
C.为迁飞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D.大量种植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物问题
12、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建造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选项中与城市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A.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B.过度开发利用土地造成植被减少
C.土木工程建设带来噪音污染 D.产生大量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14、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长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池中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顺序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B.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
C.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果园内以猪粪、鸡粪为饵料养殖的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5、全国化肥网点262个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最佳经济配比为1 :0.28:0.32。目前太湖地区氮、磷、钾肥使用配比为1 : 0.25:0.05,由此造成太湖地区土壤肥力失调,污染物流失严重,对水体污染也较严重。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湖地区的污染物流失,主要是指( )
A. 氮 B. 磷 C.钾 D. ABC都是
(2)太湖地区污染物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其现象主要是( )
A.赤潮 B.水华 C. 生物富集作用 D. 重金属污染
16、“生物圈2号”是模拟地球生态系统、全封闭的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其建造目的( )
A.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工生态系统,能否生存。
B.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系统,仅依靠太阳,能否生存。
C.验证人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存活能力
D.验证密闭立体钢架结构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物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17、(多选)“生物圈2号”经过4年的试验,工程最终失败了,分析其原因是( )
A.二氧化碳含量猛增,氧气量减少
B.食物不足,导致全部动物死亡
C.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
D.人为操作失误
18、(多选)“生物圈2号”的失败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 )
A.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B.自然界给人来提供的声明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C.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还是可以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D.人类没用能力去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19、(多选)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是( )
A.经济效益
B.依靠介于生态工程和自然恢复力的中间途径
C.大面积的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D.集中对开矿后的废弃地和湿地进行生态恢复
20、(多选)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B.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
D.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21、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原因为二,一是上游水土流失,使蓄水保水能力降低;二是中下游湖泊淤积,使湖泊调节能力下降。这两方面原因都是与________活动有直接关系,说明了只有遵循生态学原理,才能谋求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相处,实现_____和______可持续发展。
22、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理论。
二、能力提高: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用科学的发展观,获取生物群体共生,生态和谐,质量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增效。面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生产与加工并重,销售与市场对接;循环是投人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利用;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增效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理论为依据,以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生态工程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化工区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化废水工程,实现区内污水零排放。从侧算时的
日排废水15万吨,到目前实际日排废水1.5万吨,再到几年后的零排放。这是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的一个实例。
(1)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其重要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湿地处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对于水的运动和滞留等变化非常敏感,水的流入能给湿地注入________,水的流出又经常从湿地带走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的组成成分包括土壤、各类水生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水等。
(4)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综合效应实现的。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闻材料一:“黄龙”再降西安。据新华社讯:3月27日,西安市区黄尘弥漫,这是继3月22日西安一场泥雨后,“黄龙”再次降临西安。
(1)从生态因素分析,导致“黄龙”再降西安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植被_______________;引起“黄龙”再降的人为因素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材料二:专家调查表明:黑土地土壤严重恶化。据《华北信息报》1月27日报道,黑龙江省一些专家、学者日前根据新近的调查结果发出警告:黑土地已严重恶化。分布在松嫩平原的10.8万km的东北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土壤。然而,这片黑土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土壤生产能力正呈下降趋势。黑土层已由50年前平均厚度40-100 cm,下降到如今的20-40 cm,有的地方已经裸露出有机质含量极低的泛黄母质层。专家们的调查显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以上,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黑土地土壤流失严重,说明森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新闻材料三:我国西部174个县在2000年先行退耕34.33万公顷。
(3)科学家研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新闻材料四:我国将实施6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的建设,③退耕还林、还草,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⑥速生丰产材林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4)从根本上说,我国实施六大林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________,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2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C 2.B 3.C 4.D 5.B 6.B 7.C 8.C 9.D 10.D 11.D 12.A 13.C 14.B 15.D、C 16.A
17.AC 18.ABD 19.BD 20.AB 21.人类;人类与大自然;社会和经济。22.人口、环境、自然资源、能源和粮食
二、能力提高
1.(1)生态学、环境与经济、生态平衡 (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2.(1)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物质、生物和无机物质 (2)地球的“肾脏”
物、沉水植物 (4)湿地环境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三、创新设计
1.(1)覆盖率低,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等 不合理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土 (3)防风 固沙 (4)森林覆盖率
3)浮水植物、挺水植2)涵养水源,保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