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仁杰的起落看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历代统治阶层的官员,都对自己识人用人之道信心十足,也就是对人的看法很难发生改变。如果有人不幸被领导看贬,恐怕一辈子也难翻身了。但是中国历史上,确有一些人能够在政坛数落数起,屡建功勋,他们中有一位杰出的人才就是狄仁杰。据史书记载:狄仁杰,青年入仕,耄耋而逝,效命唐室数十载。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他忠于皇室,为朝廷竭心尽命,鞠躬尽瘁;他勤于吏职,重视人民,造福地方,政绩卓著;他刚正不阿,敢于抗颜,有胆有识,不向邪恶势力屈从,受世人拥戴,他具有远见卓识,佐助武则天立下垂青历史之功勋,也书写了个人传奇的经历。

狄仁杰公元630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的一个官僚家庭。他身上具备现代官二代的一些典型特征,那就是胆子大不畏惧权贵。他的爷爷狄孝绪,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朝任尚书左丞(副部级)。他老爸狄知逊官至州长史。仁杰自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一俟长成便以明经举第,出任汴州参军。初步仕途不久,即被污吏诬诉羁管,由黜陟使阎立本受理传讯。召讯期间,仁杰直言据理,申诉冤情。阎立本亦发现事属诬告,仁杰确实才学出众,实为“沧海遗珠”,遂举荐他为并州法曹参军,阎立本是狄仁杰遇到的第一个伯乐。狄仁杰30岁那年,出任都御史。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出游汾阳宫,途经并州太原。并州长吏李冲玄,因去汾阳官路经境内妒女祠,深恐皇后遭妒女之嫉,发生不测,使征发吏民数万新筑御道,取悦皇帝与皇后。狄仁杰先去探路时发现后竭力反对,不以为然地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俱令作罢,免去了一场劳民伤财的繁重劳役。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称赞仁杰“真丈夫矣”。狄仁杰的这一举动引起武皇后注意。她看到狄仁杰一个小都御史,竟然敢否决山西省领导为奉迎皇后的美意之举,起初应该是有些恼火,后来,听到老公赞美,方觉此人不简单,以民为本且胆识过人,今后可以加以重用。武皇后的容人之处和识才慧眼为狄仁杰后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公元688年。李贞、李冲两人在豫州等地起兵发难,讨伐武氏,图谋匡复中宗。武则天派宰相张光弼统帅30万大兵前去剿杀。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李贞、李冲起兵数日后相继战死和自杀,其旧部便作鸟兽散,豫州吏民听说唐军到达,纷纷出城降迎。而张光弼所率的30万唐军,却不论青红皂白,贪功抢掠,屠杀无辜百姓。一时间冤狱甚起,受害者无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狄仁杰巡视江南归朝,卸去江南道巡抚大使的职务,武则天正发愁豫州民情,就命狄仁杰赴豫州任刺史之职,一来让他发挥特长安抚地方百姓,稳定地方局势。二来有意让他受些挫折、碰碰钉子,在基层锻炼摔打,钝其锋芒,韬光养晦。到了豫州,狄仁杰看到哀鸿遍野,无辜受累者甚众,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一面命令部下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原案的“诖误”,请求武氏“仁恤”。武后深知仁杰刚正,相信所奏属实,遂下诏改杀为流,全部流放丰州。然而狄仁杰密奏豫州冤案,得准武后宽赦的磊落行为,奉命讨伐李贞的统帅、当朝宰相张光弼,大为不满。他指责仁杰以州官轻视元帅,恶言中伤。仁杰可不吃这一套,他指着张光弼的鼻子说:“乱汝南者本越王李贞,今李贞死,豫州民闻唐军至,踰城出降者四面而至,可你却纵兵杀掠,血流遍野,岂不是比李贞更可恶!我如果有尚方宝剑在手便杀了你!”作为一个新到任的州刺史,竟敢为民申冤、怒斥宰相,这是何等不畏强梁,敢于抗上的品德。张光弼虽然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但心中却怀恨仁杰不已。他还朝之后,连连奏本,妄告仁杰傲慢不逊,妄自尊大,以下抗上,甚至辱骂朝廷。武则天一听,“这还了得!好狂妄的狄仁杰,把你马放南山,你竟然桀骜不驯,藐视朝廷了?”张光弼看到武则天发怒,便火上浇油怂恿武皇后杀了狄仁杰,武则天却说:“不急。先贬为复州刺史,再降为洛州司马,以观后效,如果还不思悔改,再杀不迟。”这次算作第二次被贬。狄仁杰的处境比较危险,因为武则天已经轻信他人之言,有了杀他的念头了。直到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终于发现,自己偏信张光弼妄告,使仁杰蒙含不白之冤。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历代统治阶层的官员,都对自己识人用人之道信心十足,也就是对人的看法很难发生改变。如果有人不幸被领导看贬,恐怕一辈子也难翻身了。但是中国历史上,确有一些人能够在政坛数落数起,屡建功勋,他们中有一位杰出的人才就是狄仁杰。据史书记载:狄仁杰,青年入仕,耄耋而逝,效命唐室数十载。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他忠于皇室,为朝廷竭心尽命,鞠躬尽瘁;他勤于吏职,重视人民,造福地方,政绩卓著;他刚正不阿,敢于抗颜,有胆有识,不向邪恶势力屈从,受世人拥戴,他具有远见卓识,佐助武则天立下垂青历史之功勋,也书写了个人传奇的经历。

狄仁杰公元630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的一个官僚家庭。他身上具备现代官二代的一些典型特征,那就是胆子大不畏惧权贵。他的爷爷狄孝绪,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朝任尚书左丞(副部级)。他老爸狄知逊官至州长史。仁杰自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一俟长成便以明经举第,出任汴州参军。初步仕途不久,即被污吏诬诉羁管,由黜陟使阎立本受理传讯。召讯期间,仁杰直言据理,申诉冤情。阎立本亦发现事属诬告,仁杰确实才学出众,实为“沧海遗珠”,遂举荐他为并州法曹参军,阎立本是狄仁杰遇到的第一个伯乐。狄仁杰30岁那年,出任都御史。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出游汾阳宫,途经并州太原。并州长吏李冲玄,因去汾阳官路经境内妒女祠,深恐皇后遭妒女之嫉,发生不测,使征发吏民数万新筑御道,取悦皇帝与皇后。狄仁杰先去探路时发现后竭力反对,不以为然地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俱令作罢,免去了一场劳民伤财的繁重劳役。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称赞仁杰“真丈夫矣”。狄仁杰的这一举动引起武皇后注意。她看到狄仁杰一个小都御史,竟然敢否决山西省领导为奉迎皇后的美意之举,起初应该是有些恼火,后来,听到老公赞美,方觉此人不简单,以民为本且胆识过人,今后可以加以重用。武皇后的容人之处和识才慧眼为狄仁杰后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公元688年。李贞、李冲两人在豫州等地起兵发难,讨伐武氏,图谋匡复中宗。武则天派宰相张光弼统帅30万大兵前去剿杀。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李贞、李冲起兵数日后相继战死和自杀,其旧部便作鸟兽散,豫州吏民听说唐军到达,纷纷出城降迎。而张光弼所率的30万唐军,却不论青红皂白,贪功抢掠,屠杀无辜百姓。一时间冤狱甚起,受害者无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狄仁杰巡视江南归朝,卸去江南道巡抚大使的职务,武则天正发愁豫州民情,就命狄仁杰赴豫州任刺史之职,一来让他发挥特长安抚地方百姓,稳定地方局势。二来有意让他受些挫折、碰碰钉子,在基层锻炼摔打,钝其锋芒,韬光养晦。到了豫州,狄仁杰看到哀鸿遍野,无辜受累者甚众,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一面命令部下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原案的“诖误”,请求武氏“仁恤”。武后深知仁杰刚正,相信所奏属实,遂下诏改杀为流,全部流放丰州。然而狄仁杰密奏豫州冤案,得准武后宽赦的磊落行为,奉命讨伐李贞的统帅、当朝宰相张光弼,大为不满。他指责仁杰以州官轻视元帅,恶言中伤。仁杰可不吃这一套,他指着张光弼的鼻子说:“乱汝南者本越王李贞,今李贞死,豫州民闻唐军至,踰城出降者四面而至,可你却纵兵杀掠,血流遍野,岂不是比李贞更可恶!我如果有尚方宝剑在手便杀了你!”作为一个新到任的州刺史,竟敢为民申冤、怒斥宰相,这是何等不畏强梁,敢于抗上的品德。张光弼虽然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但心中却怀恨仁杰不已。他还朝之后,连连奏本,妄告仁杰傲慢不逊,妄自尊大,以下抗上,甚至辱骂朝廷。武则天一听,“这还了得!好狂妄的狄仁杰,把你马放南山,你竟然桀骜不驯,藐视朝廷了?”张光弼看到武则天发怒,便火上浇油怂恿武皇后杀了狄仁杰,武则天却说:“不急。先贬为复州刺史,再降为洛州司马,以观后效,如果还不思悔改,再杀不迟。”这次算作第二次被贬。狄仁杰的处境比较危险,因为武则天已经轻信他人之言,有了杀他的念头了。直到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终于发现,自己偏信张光弼妄告,使仁杰蒙含不白之冤。


相关文章

  • 神探狄仁杰读后感
  • <神探狄仁杰>读后感 从我小的时候就爱看课外书,尤其是侦探推理方面的,直到我已为人父,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变.近来由于电视的热播,让我又认真的把小说<神探狄仁杰>拜读了一遍,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案情环环相扣,悬念从 ...查看


  • 论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 浅析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吴玲莉 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就其在用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人唯贤.不拘门第.资历:二是广揽英才,不避仇怨:三是信赖人才,爱惜人才:四是思贤若渴, ...查看


  •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 古代对于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政治,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 ...查看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 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辅佐君主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历史很少作为具体官职的名称.宰有主持之意,相有辅佐之意. 宰相连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 ...查看


  • 狄仁杰的糊涂一时
  • 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被电影电视剧渲染得活灵活现神出鬼没,而历史上的狄仁杰也确实颇具传奇色彩,其文韬武略为中唐立下不朽功勋,其不畏权势刚直不阿更是为后代所赞颂,时人称其为"唐室砥柱",但狄仁杰有两件不可饶恕之错,我评 ...查看


  • 狄仁杰[大唐新语]阅读答案翻译
  •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 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 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 ...查看


  • 狄仁杰推荐人才
  •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我想物色一个能当宰相的人,你看谁行?""张柬之是荆州的一个地方官员,办事干练,是宰相的合适人选."狄仁杰回道. 可武则天只提拔张柬之担任洛州司马一职,离宰相甚远,狄仁杰利用上朝 ...查看


  •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
  • 狄 仁 杰 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 ...查看


  • 读武则天有感
  • 读<武则天传·红颜至尊>有感 唐朝是一个盛大而迷人的时代,其中出了一位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后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颂,有人批驳,也有人崇拜.但不管是喜欢她,还是讨厌她,人们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唐高祖武德 七年(62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