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复习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两大政策

答: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2.简述中央银行的特点

答: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对存款不支付利息;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3.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类型):一元中央银行体制,二元中央银行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体制,准中央银行体制,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公司股份混合所有,全部股份私人所有,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答:垄断货币发行权,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6.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涵义。

答: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具体制定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为根本目标,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7.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答:(1)金融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服从国家根本利益。(2)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一部分,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合。(3)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天灾人祸需要服从政府领导和指挥。

8.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答:(1)法律地位(2)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4)决策机构的组成(5)中央银行的检查(6)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9.负债业务包括哪些业务?

答: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资本业务。

10.货币发行的原则及理由。

答: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原则。理由是(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可以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度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调节流通中的货币。(2)通过建立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使货币的发行与贵金属或某些资产保持一定的联系,既对货币发行产生一定制约作用,也有利于提高货币的信誉,维护货币的稳定。(3)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11.简述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答:(1)经济发行的原则,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发行货币;(2)计划发行的原则,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发行货币;(3)集中发行的原则,即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在中央银行,禁止其他单位擅自发行货币

1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什么?

答:再贴现贷款,贷款,证券,黄金外汇等

13.简述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重要性。

答:支付清算系统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对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与金融稳定有密切关系;在跨国支付清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14.中央银行主办清算机构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为什么?

答:中央银行不存在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并接受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因为中央银行的非营利性质和垄断货币发行。

15.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对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答:(1)掌握全社会的金融状况和资金运作趋势,有助于正确制定货币政策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2)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灵活高效的清算体系(3)有助于增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更快速地将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操作的信息传递至市场参与者,并快速反馈至中央银行,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操作的效果(4)减少在途资金(5)中央银行在提供清算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临时性信贷,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的清算系统瘫痪的发生

16.简述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重要意义

答:(1)国库资金是国家行使各项权力及管理职能的物质保障,国库工作效率事关国家预算执行、财政收支平衡、国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大局。(2)中央银行代理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在政府资金和银行资金之间形成协调机制,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通过代理国库,中央银行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财政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更好地把握社会资金的流动趋向,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依据。并可及时全面向政府提供库款缴拨和预算执行情况,便于财政部门掌握金融信息,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与货币政策的协调。(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助于扩大其信贷资金来源,对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具有直接影响。(4)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可有效发挥其专业组织体系的长处和信息传输网络,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5)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国库日常收付和预算资金转移的监督,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

17.什么叫货币政策。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18.简述货币政策的特点。

答:是宏观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期政策。

19.为什么说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

答:其目标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作用对象是与此有关的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的有关指标,不直接涉及单个银行或企业的金融行为。

20.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2)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和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采用逆向的货币政策,对各种经济干扰因素发挥抵消作用,降低经济波动的程度(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21.货币供应量等于并决定于社会总需求,对不对?为什么?

答:货币供应量决定社会需求量,因为社会总需求是有购买力的需求,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将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减。但是,货币供应量并不等于社会总需求。货币供应量是存量,等于货币流通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因此,所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者是由于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两种原因共同引起的。而社会总需求则是流量,是某一时点的社会需求量。货币供应量可能大于社会需求量,引起社会供求失衡,物价上升;货币供应量也可能小于社会需求量,引起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经济萎缩。

22.简述币值稳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答:统一性: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品增加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矛盾性:通货膨胀剌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在非充分就业均衡中运行,存在货币幻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伴随适度的通货膨胀;为了稳定币值,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反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剌激总需求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23.简述选取作为中间指标和操作指标的金融指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除了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和抗干扰性以外,还需要考虑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以及不同时期客观条件变化的因素。

24.简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答: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

2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答:一般性政策工具: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

26.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答: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间接信用控制政策;消费信贷控制政策;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

论述

1. 央行与政府的关系的内容。

答:央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央行独立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但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的节制。在决定有关货币政策的重大事宜方面,相对于国务院而言,中国人民银行缺乏自主性,完全受制于中央政府,只是在非重大事宜的决策方面享有自主权,而这种重大与非重大事宜的划分也完全取决于国务院的意志。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时,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中国人民银行只服从于国务院,只对国务院负责,国务院对中央银行拥有最高权威。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人的任免方面,国务院居主导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总行对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这便从组织上割断了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国有中央银行,其全部资本由国家所有。由于中央银行资本中没有任何私人份额,故中央银行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并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由此可见,中国人民银行在与政府的资金往来及财务方面,享有较大的独立性。综上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高,它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政府,资金和财务独立。但是,它的独立性在中央政府面前,便几乎消失得干干净净。因此,这种独立性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视为商业银行及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皮尔条例:1844年7月29日,英国国会通过由当时的首相皮尔主持的《皮尔条例》。此条例不仅确立了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银行的地位,也为其他国家以后建立中央银行提供了模式。 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又称最终贷款人,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1)央行的业务对象是不是一帮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2)央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还”业务的特征(3)央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特工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其管理 政府的银行:指(1)央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使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2)央行代表国家政府咱家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3)央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二元中央银行: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中央银行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力。 准中央银行制: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货币回笼:个人和非金融企业归还银行的贷款或增加存款以及通过银行划账的形式纳税,形成从银行业务库到中央银行发行库与货币发行相反的过程。 再贴现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已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是中央银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独立国库制: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和出纳工作。 代理国库制:国家不设立专门机构,专门经营国家财政预算收支而是委托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货币政策目标: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指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行等货币存款机构从央行获得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政策:中央银行从内部结构和数量两方面,根据有关法律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业务加以直接干预的总称。 间接信用控制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央行对商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的要求商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交存款准备金,央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减少商行的超额储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指央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指央行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内部时滞: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包括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认识时滞:从确有实施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要的时间。 决策时滞: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指定一种新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操作时滞: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市场(作业)时滞: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带起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要求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央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法律准则和程序对金融体系中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债权的利益,约束债务人的行为,确保金融主体和金融业务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业有序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

填空题

1.主要发行准备制度是现金准备发行制、证券准备发行制、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和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

2.以黄金外汇以及短期商业票据、政府债券等作为准备发行货币,并规定最高限额,当超过限额时,征收超额发行税的货币发行制度,称之为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

3.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是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和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4.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在超额准备金过多和公开市场规模有限难以吞吐大量货币两种情况下进行,目的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

5.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票据交换和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和提供跨国清算服务

6. 现金结算的优点是强制性和现金转移与结算同时完成,缺点是运输保险既花费时间和费用,还面临遭受损失、偷盗等损失风险。

7. 支付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其职能是实现债务债权清偿及资金转移。

8.支付清算制度是关于结算活动的规章政策、操作程序、实施范围。

9.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间指标、政策传递机制、政策效果。

10.货币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形式货币的总量。

11.货币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其资产的总量。

12.因为货币政策是管理需求的政策,因此,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是防止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13.衡量币值稳定的指标,通常有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14.充分就业的定义是任何愿意接受现有工作条件、并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

15.摩擦失业是指短期内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失衡造成的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16. 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失业问题,能够发挥作用的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包括周期性失业,即经济波动引起的失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失业。

17.通常经济增长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的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或资源或知识密集型转变,经济增长不仅不能带来就业率的上升,甚至引起就业率下降。

18. 选择中间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原则)是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

19. 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是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非介入准备

20. 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是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量、汇率。

21.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22. 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是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金、调节货币供应量。

23. 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货币供应量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银行的影响是均等的。

24. 所谓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25. 再贴现政策的特点是再贴现率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和再贴现率的调节方向缺乏弹性。

26. 所谓公开市场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7.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特殊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取的信用调节工具。

28.直接信用控制政策包括信用分配政策、利率管制政策、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直接干预政策、特别准备金政策。

29. 信用控制政策主要有消费信贷、不动产信用、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

30.多元金融监管体制就是根据金融业内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最典型的是将金融业务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由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分别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实行监督。

31.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控制系统风险原则、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原则、母国和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两大政策

答: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2.简述中央银行的特点

答: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对存款不支付利息;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3.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式(类型):一元中央银行体制,二元中央银行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体制,准中央银行体制,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公司股份混合所有,全部股份私人所有,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答:垄断货币发行权,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6.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涵义。

答: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具体制定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为根本目标,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7.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答:(1)金融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服从国家根本利益。(2)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一部分,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合。(3)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天灾人祸需要服从政府领导和指挥。

8.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答:(1)法律地位(2)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4)决策机构的组成(5)中央银行的检查(6)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9.负债业务包括哪些业务?

答: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资本业务。

10.货币发行的原则及理由。

答: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原则。理由是(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可以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度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调节流通中的货币。(2)通过建立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使货币的发行与贵金属或某些资产保持一定的联系,既对货币发行产生一定制约作用,也有利于提高货币的信誉,维护货币的稳定。(3)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11.简述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答:(1)经济发行的原则,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发行货币;(2)计划发行的原则,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发行货币;(3)集中发行的原则,即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在中央银行,禁止其他单位擅自发行货币

1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什么?

答:再贴现贷款,贷款,证券,黄金外汇等

13.简述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重要性。

答:支付清算系统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对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与金融稳定有密切关系;在跨国支付清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14.中央银行主办清算机构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为什么?

答:中央银行不存在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并接受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因为中央银行的非营利性质和垄断货币发行。

15.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对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答:(1)掌握全社会的金融状况和资金运作趋势,有助于正确制定货币政策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2)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灵活高效的清算体系(3)有助于增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更快速地将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操作的信息传递至市场参与者,并快速反馈至中央银行,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操作的效果(4)减少在途资金(5)中央银行在提供清算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临时性信贷,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的清算系统瘫痪的发生

16.简述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重要意义

答:(1)国库资金是国家行使各项权力及管理职能的物质保障,国库工作效率事关国家预算执行、财政收支平衡、国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大局。(2)中央银行代理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在政府资金和银行资金之间形成协调机制,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通过代理国库,中央银行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财政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更好地把握社会资金的流动趋向,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依据。并可及时全面向政府提供库款缴拨和预算执行情况,便于财政部门掌握金融信息,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与货币政策的协调。(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助于扩大其信贷资金来源,对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具有直接影响。(4)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可有效发挥其专业组织体系的长处和信息传输网络,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5)有利于中央银行对国库日常收付和预算资金转移的监督,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

17.什么叫货币政策。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18.简述货币政策的特点。

答:是宏观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期政策。

19.为什么说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

答:其目标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作用对象是与此有关的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的有关指标,不直接涉及单个银行或企业的金融行为。

20.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2)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和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采用逆向的货币政策,对各种经济干扰因素发挥抵消作用,降低经济波动的程度(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21.货币供应量等于并决定于社会总需求,对不对?为什么?

答:货币供应量决定社会需求量,因为社会总需求是有购买力的需求,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将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减。但是,货币供应量并不等于社会总需求。货币供应量是存量,等于货币流通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因此,所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者是由于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两种原因共同引起的。而社会总需求则是流量,是某一时点的社会需求量。货币供应量可能大于社会需求量,引起社会供求失衡,物价上升;货币供应量也可能小于社会需求量,引起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经济萎缩。

22.简述币值稳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答:统一性: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品增加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矛盾性:通货膨胀剌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在非充分就业均衡中运行,存在货币幻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伴随适度的通货膨胀;为了稳定币值,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反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剌激总需求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23.简述选取作为中间指标和操作指标的金融指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除了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和抗干扰性以外,还需要考虑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以及不同时期客观条件变化的因素。

24.简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答: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

2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答:一般性政策工具: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

26.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答: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政策;间接信用控制政策;消费信贷控制政策;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

论述

1. 央行与政府的关系的内容。

答:央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央行独立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但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的节制。在决定有关货币政策的重大事宜方面,相对于国务院而言,中国人民银行缺乏自主性,完全受制于中央政府,只是在非重大事宜的决策方面享有自主权,而这种重大与非重大事宜的划分也完全取决于国务院的意志。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时,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中国人民银行只服从于国务院,只对国务院负责,国务院对中央银行拥有最高权威。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人的任免方面,国务院居主导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总行对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这便从组织上割断了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国有中央银行,其全部资本由国家所有。由于中央银行资本中没有任何私人份额,故中央银行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并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由此可见,中国人民银行在与政府的资金往来及财务方面,享有较大的独立性。综上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高,它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政府,资金和财务独立。但是,它的独立性在中央政府面前,便几乎消失得干干净净。因此,这种独立性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视为商业银行及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皮尔条例:1844年7月29日,英国国会通过由当时的首相皮尔主持的《皮尔条例》。此条例不仅确立了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银行的地位,也为其他国家以后建立中央银行提供了模式。 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又称最终贷款人,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1)央行的业务对象是不是一帮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2)央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还”业务的特征(3)央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特工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其管理 政府的银行:指(1)央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使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2)央行代表国家政府咱家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3)央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二元中央银行: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中央银行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力。 准中央银行制: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货币回笼:个人和非金融企业归还银行的贷款或增加存款以及通过银行划账的形式纳税,形成从银行业务库到中央银行发行库与货币发行相反的过程。 再贴现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已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是中央银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独立国库制: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和出纳工作。 代理国库制:国家不设立专门机构,专门经营国家财政预算收支而是委托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影响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收支的变化等,进而实现币值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公共政策。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货币政策目标: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指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行等货币存款机构从央行获得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政策:中央银行从内部结构和数量两方面,根据有关法律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业务加以直接干预的总称。 间接信用控制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央行对商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的要求商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交存款准备金,央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减少商行的超额储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指央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指央行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内部时滞: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包括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认识时滞:从确有实施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要的时间。 决策时滞: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指定一种新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操作时滞: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市场(作业)时滞: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带起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要求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央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法律准则和程序对金融体系中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债权的利益,约束债务人的行为,确保金融主体和金融业务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业有序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

填空题

1.主要发行准备制度是现金准备发行制、证券准备发行制、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和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

2.以黄金外汇以及短期商业票据、政府债券等作为准备发行货币,并规定最高限额,当超过限额时,征收超额发行税的货币发行制度,称之为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发行制

3.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是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和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4.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在超额准备金过多和公开市场规模有限难以吞吐大量货币两种情况下进行,目的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

5.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票据交换和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和提供跨国清算服务

6. 现金结算的优点是强制性和现金转移与结算同时完成,缺点是运输保险既花费时间和费用,还面临遭受损失、偷盗等损失风险。

7. 支付系统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其职能是实现债务债权清偿及资金转移。

8.支付清算制度是关于结算活动的规章政策、操作程序、实施范围。

9.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间指标、政策传递机制、政策效果。

10.货币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形式货币的总量。

11.货币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其资产的总量。

12.因为货币政策是管理需求的政策,因此,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是防止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13.衡量币值稳定的指标,通常有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14.充分就业的定义是任何愿意接受现有工作条件、并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工作。

15.摩擦失业是指短期内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失衡造成的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16. 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失业问题,能够发挥作用的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包括周期性失业,即经济波动引起的失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失业。

17.通常经济增长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的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或资源或知识密集型转变,经济增长不仅不能带来就业率的上升,甚至引起就业率下降。

18. 选择中间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原则)是相关性、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

19. 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是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非介入准备

20. 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是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量、汇率。

21.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22. 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是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金、调节货币供应量。

23. 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货币供应量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银行的影响是均等的。

24. 所谓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25. 再贴现政策的特点是再贴现率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和再贴现率的调节方向缺乏弹性。

26. 所谓公开市场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7.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特殊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取的信用调节工具。

28.直接信用控制政策包括信用分配政策、利率管制政策、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直接干预政策、特别准备金政策。

29. 信用控制政策主要有消费信贷、不动产信用、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

30.多元金融监管体制就是根据金融业内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最典型的是将金融业务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由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分别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实行监督。

31.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控制系统风险原则、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原则、母国和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相关文章

  • 中国金融史复习
  • 中国金融史复习 1,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的金融 基本概况: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引起了中国金融业的剧烈震荡,作为金融中心的国统区首当其冲,国民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官僚资本终于占据了中国金融的垄断地位. ㈠ 抗战初期的金融管 ...查看


  • 货币银行学(金融基础知识)复习指导
  • 2014年7月会计等专科选修 <货币银行学>复习指导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内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学习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学时为72,共4个学分.本次开放教 ...查看


  • 5687[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期末复习题(开本)
  • <外国银行制与业务>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即采取总.分行制,分行是总行的下一级组织,总行和分行组成中央银行统一体. 2.存款保险 ...查看


  • 金融企业会计复习资料
  • "先横后直"转汇方式处理程序 乙地(汇入行) 甲地(汇出行) 需汇款项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汇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 款人户) 贷:同业存放--甲地工行 后直 户 先横 或清算资金往来-同城 票据清算 工商银行 借:存 ...查看


  • 中财金融考研涉及公司财务的重难点
  • 中财金融考研涉及公司财务的重难点 首先先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我是14年应届考研学生,本科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考研报考学校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专业硕士.考研总分为407,总分应该是初试第四名,单科成绩如下:英语:73:政治: ...查看


  •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1. 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支机构设置 p23 2. 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 3. 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 4. 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 ...查看


  • 北京银行京行招聘考试题目笔试内容试卷复习真题卷
  • [北京银行]招聘考试笔试面试资料 [北京银行]简介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中外资本融合的新型股份制银行.成立18年来,北京银行依托中国经济腾飞崛起的大好形势,先后实现引资.上市.跨区域.综合化等战略突破.目前,已在北京.天津.上海 ...查看


  • 中国建设银行招聘考试内容笔试复习资料
  • 中国建设银行招聘考试内容笔试复习资料 此次建行的校园招聘取消了往年的英语附加题!考试卷合计分数130分,(答题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前面2个半小时用来答综合试卷题,共170道题,时间一到电脑自动交卷,接下来还有半个小时完成200道性格测试). ...查看


  • 金融学复习提纲
  • 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利率.信贷规模,从而调节货币量的一种活动. 1 外汇 指可自由兑换的.并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的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