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风险结构收益分析
2010级金融工程 张嘉宁 2010103149
摘要
我国银行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我国国有银行的代表,已成为了世界十大银行之一。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国有银行因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资产数额巨大,以工商银行为例可以分析出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银行的收益结构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许多银行仍以技术单一的贷款业务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收益结构单一、风险抵抗能力低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所在。通过对我国银行的分析,可以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寻找适合的道路。
关键字 国有银行 收益结构 风险管理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此是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收益结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在收益结构方面,股份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对比分析两者之间收益结构的差异就比较容易把握我国当前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商银行截止2009年总资产为11785053万元,客户贷款总额5728626万元,客户存款总额9771277万元,权益总额678934万元,资本充足率为12.36%,流动性比率为30.70%,存贷比为57.14%,资本收益率19.05%,不良贷款总额8846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54%。工商银行长期受银行业分业经营限制,因此大部分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即使涉足其他金融领域也基本上是采取通过代理的方式来进行。业务种类相比于招商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要少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少,即使在有限的范围内,管理也不够精细缺乏效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一些操作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业务。比如代发工资、存取现金等一系列代收代付业务,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柜面资源,而那些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的业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资金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投资银行业务及理财业务等。
中国工商银行属于上市公司,使它从原本单纯的国有制银行变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格局,在现代治理结构中已经达到了“形似”。但如果深入分析这家股份制国有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国工商银行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71%,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 25%左右, 中间业务收入则占5%左右。可见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中国工商银行收入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工商银行非利息结构方面,由于所占收入比例不大,因此结构也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和汇兑损益。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工商银行这部分在6~7%左右;二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只有不到3%。三是未列入上述两项核算的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由工商银行平均非利息分布水平可知,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比较初级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0%以上,与其他非利息收入一起,成为非利息收入来源的重点领域。
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众多发达国家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造就了其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特征,使得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非利息收入存在诸多优势。首先,外资银行非利息收入地位重要,资产规模效应明显。从静态视角分析,外资银行总体上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比较均衡。
这种收入结构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发展程度还相对落后,政府对金融业管制严格缺少自主性,再加上企业结构优化意识不足,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所以这种收入结构上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大型的国有银行自然首当其冲,长期以来工商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没有给予中间业务以足够的重视,在业务经营上缺乏总体规划,在管理上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使其业务品种难以有效整合, 业务流程也不合理, 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工商银行和其他国有银行的财务报表以及上图可以发现,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平均比例最高。这体现了国有银行粗犷的管理模式,对贷款的审核程序不够科学,因而国有银行的资产风险比较高。国有银行资产雄厚是其先天优势,因此在向企业和个人贷款量更大,所以截止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8846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54%。由于国有银行原本就对于贷款业务依存度较高,加上较高的不良贷款比例,国有银行的资本风险是比较高的。深入分析起来,国有银行偏爱于向国有大型企业贷款,但许多大型企业项目周期长,虽然资金安全但容易降低资本的流动性。而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常年亏损,一旦申请破产银行
的贷款就只能变成坏账了。其次国有银行在个人贷款方面,喜欢接受住房抵押贷款,而对于创业型贷款很少支持。这主要是从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但当前我国政府大力调控房价,各地城市的房价都有所下跌,这无疑对于银行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倘若房价大幅度跳水,使得贷款人的压力增大而放弃还款,银行虽然有房子作为补偿,也无法收回贷款本金。因此,目前国有银行的贷款政策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发展形势,贷款模式的转型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从风险角度分析各类银行的收益结构可以发现,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量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几年才对部分外资银行开放部分地区建立分行,因此许多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大多的储户来说,由于对外资银行不够了解,加上对国有大型银行的信任传统,大量的资金依然存放在大型国有银行的账户内。这对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有一定阻碍,通过图表可以发现外资银行资金量较小,所以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外资银行的资产风险控制得尤为出色,这得益于外资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将不良贷款的比例控制的最好。他们对贷款项目会进行科学评估和详细的审核。通过他们内部独有的审核模式,有效的降低不良贷款率,使得他们拥有大量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优质贷款。同时,外资银行对于拥有的少量次级贷款作为资产池,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包装,使这些非优质的资产证券化。这样可以转嫁风险,对于国外发达的金融行业来说,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银行的风险抵抗度。
从信贷风险角度考虑,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分为两大类。西安银行、杭州银行、宁夏银行等,在各自城市长期发展,地理的优势给了它们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地储户的情感因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当地的资金量占有一定的份额,因而它们拥有资金可以进行投资发展,这类城市商业银行收益率比较高。但它们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类银行规模较小、技术支持不足,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能力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这类城商行的特点是收益率和风险都比较高。而像兰州银行这类城商行,成立时间较晚,从建立开
始就与许多进驻的大型银行竞争发展,它们本身没有资金优势,技术支持能力又弱,它们不但不能有效控制风险,资金来源也不多,所以这类城商行收益率低的同时风险也比较大,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近年风险收益数据
我国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风险结构收益方面比较相似,这些银行是我国目前银行业的绝对主力,这些银行控制着银行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资金,这样的先天优势来源却不尽相同。国有银行有国家的绝对支持,因为国有银行是国家政策的最先执行者,国家需要这些有影响力的大型银行,为国家推行相关政策。而股份制银行可以从证券市场筹集大量自有资本,形成资金优势。现在我国的金融不完全开放,使得资金量决定了各银行利润额。这些银行握有大量的资金,即使只有最基础的贷款业务,也能赚取很高的收益。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往往可以吸引大量人才,这为他们的风险规避技术提高,奠定了坚实的保障。虽然与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国内银行业里,这些银行的风险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了。之所以国有银行的坏账比率较高,主要是国企的大量长期无保障的贷款使得国有银行资金风险被拉高。总体来说,在现阶段的的中国银行业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资本收益最为合理。
这一分析结果,是基于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得出的。虽然通过散点图可以明显看出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优势,但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银行虽然风险控制技术较强,但毕竟与国外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一些国有企业的拖累,所以未来这些中国银行业的巨头发展前景尚不明朗,把握时机进行转型是必须要完成的。将原有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为标准化管理,细化风险评估,进一步降低风险程度。
首先,制定标准化的贷款审查系统。开发针对借款人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其次是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指征体系。建立企业的承
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可以有效抑制借款人投资膨胀欲望,减少信贷资金被其直接或间接移位现象的发生,降低贷款风险度。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企业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是决定贷款安全性的根本。最后是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审查部门对每个风险资产关键潜在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因此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标准的审批流程以提高风险的识别。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信贷人员的风险识别、测量的一般技能有限的实际情况,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实现信贷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硬控制。这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银行内部最好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国有银行虽然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无论是收益结构还是风险控制,还与国外银行市场存在差距。这主要是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和技术支持相对不足所造成的。当前我国金融行业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国有银行应该把握住这个发展的好时机,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经受住经济全球化的考验,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国际型银行。
中国银行风险结构收益分析
2010级金融工程 张嘉宁 2010103149
摘要
我国银行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我国国有银行的代表,已成为了世界十大银行之一。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国有银行因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资产数额巨大,以工商银行为例可以分析出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银行的收益结构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许多银行仍以技术单一的贷款业务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收益结构单一、风险抵抗能力低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所在。通过对我国银行的分析,可以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寻找适合的道路。
关键字 国有银行 收益结构 风险管理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此是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收益结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在收益结构方面,股份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对比分析两者之间收益结构的差异就比较容易把握我国当前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商银行截止2009年总资产为11785053万元,客户贷款总额5728626万元,客户存款总额9771277万元,权益总额678934万元,资本充足率为12.36%,流动性比率为30.70%,存贷比为57.14%,资本收益率19.05%,不良贷款总额8846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54%。工商银行长期受银行业分业经营限制,因此大部分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即使涉足其他金融领域也基本上是采取通过代理的方式来进行。业务种类相比于招商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要少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少,即使在有限的范围内,管理也不够精细缺乏效率。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一些操作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业务。比如代发工资、存取现金等一系列代收代付业务,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柜面资源,而那些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的业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资金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投资银行业务及理财业务等。
中国工商银行属于上市公司,使它从原本单纯的国有制银行变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格局,在现代治理结构中已经达到了“形似”。但如果深入分析这家股份制国有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国工商银行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71%,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 25%左右, 中间业务收入则占5%左右。可见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中国工商银行收入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工商银行非利息结构方面,由于所占收入比例不大,因此结构也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和汇兑损益。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工商银行这部分在6~7%左右;二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只有不到3%。三是未列入上述两项核算的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由工商银行平均非利息分布水平可知,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比较初级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0%以上,与其他非利息收入一起,成为非利息收入来源的重点领域。
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众多发达国家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造就了其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特征,使得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非利息收入存在诸多优势。首先,外资银行非利息收入地位重要,资产规模效应明显。从静态视角分析,外资银行总体上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比较均衡。
这种收入结构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发展程度还相对落后,政府对金融业管制严格缺少自主性,再加上企业结构优化意识不足,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所以这种收入结构上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大型的国有银行自然首当其冲,长期以来工商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没有给予中间业务以足够的重视,在业务经营上缺乏总体规划,在管理上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使其业务品种难以有效整合, 业务流程也不合理, 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工商银行和其他国有银行的财务报表以及上图可以发现,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平均比例最高。这体现了国有银行粗犷的管理模式,对贷款的审核程序不够科学,因而国有银行的资产风险比较高。国有银行资产雄厚是其先天优势,因此在向企业和个人贷款量更大,所以截止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8846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54%。由于国有银行原本就对于贷款业务依存度较高,加上较高的不良贷款比例,国有银行的资本风险是比较高的。深入分析起来,国有银行偏爱于向国有大型企业贷款,但许多大型企业项目周期长,虽然资金安全但容易降低资本的流动性。而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常年亏损,一旦申请破产银行
的贷款就只能变成坏账了。其次国有银行在个人贷款方面,喜欢接受住房抵押贷款,而对于创业型贷款很少支持。这主要是从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但当前我国政府大力调控房价,各地城市的房价都有所下跌,这无疑对于银行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倘若房价大幅度跳水,使得贷款人的压力增大而放弃还款,银行虽然有房子作为补偿,也无法收回贷款本金。因此,目前国有银行的贷款政策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发展形势,贷款模式的转型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从风险角度分析各类银行的收益结构可以发现,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量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几年才对部分外资银行开放部分地区建立分行,因此许多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大多的储户来说,由于对外资银行不够了解,加上对国有大型银行的信任传统,大量的资金依然存放在大型国有银行的账户内。这对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有一定阻碍,通过图表可以发现外资银行资金量较小,所以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外资银行的资产风险控制得尤为出色,这得益于外资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将不良贷款的比例控制的最好。他们对贷款项目会进行科学评估和详细的审核。通过他们内部独有的审核模式,有效的降低不良贷款率,使得他们拥有大量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优质贷款。同时,外资银行对于拥有的少量次级贷款作为资产池,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包装,使这些非优质的资产证券化。这样可以转嫁风险,对于国外发达的金融行业来说,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银行的风险抵抗度。
从信贷风险角度考虑,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分为两大类。西安银行、杭州银行、宁夏银行等,在各自城市长期发展,地理的优势给了它们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地储户的情感因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当地的资金量占有一定的份额,因而它们拥有资金可以进行投资发展,这类城市商业银行收益率比较高。但它们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类银行规模较小、技术支持不足,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能力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这类城商行的特点是收益率和风险都比较高。而像兰州银行这类城商行,成立时间较晚,从建立开
始就与许多进驻的大型银行竞争发展,它们本身没有资金优势,技术支持能力又弱,它们不但不能有效控制风险,资金来源也不多,所以这类城商行收益率低的同时风险也比较大,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近年风险收益数据
我国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风险结构收益方面比较相似,这些银行是我国目前银行业的绝对主力,这些银行控制着银行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资金,这样的先天优势来源却不尽相同。国有银行有国家的绝对支持,因为国有银行是国家政策的最先执行者,国家需要这些有影响力的大型银行,为国家推行相关政策。而股份制银行可以从证券市场筹集大量自有资本,形成资金优势。现在我国的金融不完全开放,使得资金量决定了各银行利润额。这些银行握有大量的资金,即使只有最基础的贷款业务,也能赚取很高的收益。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往往可以吸引大量人才,这为他们的风险规避技术提高,奠定了坚实的保障。虽然与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国内银行业里,这些银行的风险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了。之所以国有银行的坏账比率较高,主要是国企的大量长期无保障的贷款使得国有银行资金风险被拉高。总体来说,在现阶段的的中国银行业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资本收益最为合理。
这一分析结果,是基于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得出的。虽然通过散点图可以明显看出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优势,但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有银行虽然风险控制技术较强,但毕竟与国外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一些国有企业的拖累,所以未来这些中国银行业的巨头发展前景尚不明朗,把握时机进行转型是必须要完成的。将原有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为标准化管理,细化风险评估,进一步降低风险程度。
首先,制定标准化的贷款审查系统。开发针对借款人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其次是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指征体系。建立企业的承
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可以有效抑制借款人投资膨胀欲望,减少信贷资金被其直接或间接移位现象的发生,降低贷款风险度。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企业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是决定贷款安全性的根本。最后是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审查部门对每个风险资产关键潜在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因此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标准的审批流程以提高风险的识别。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信贷人员的风险识别、测量的一般技能有限的实际情况,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实现信贷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硬控制。这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银行内部最好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国有银行虽然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无论是收益结构还是风险控制,还与国外银行市场存在差距。这主要是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和技术支持相对不足所造成的。当前我国金融行业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国有银行应该把握住这个发展的好时机,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经受住经济全球化的考验,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国际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