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

NANCHANG UNIVERSITY

题 目: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学 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系 工业设计

专业班级: 工业设计(理)101班

学生姓名: 童克锋 学号: 5203110022

日 期: 2012.12.12

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

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吸纳带主义的传统和原

则,完全依照现代主要以的基本词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

征意义。因此,新现代主义风格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

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特征。

高技术风格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

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

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

展起来的电子科技技术。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

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的影响

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高技术风格的关系

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高科技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高科技是新现代主义的支持,同时新现代主义

风格也是高科技的展示。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

格”(High–Tech)。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

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

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盛行。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于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新现代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商业机构和办公室剧增,对工业设计产品需求量很大,如家具、室内装饰和办公用品等。对这些场合来说,有必要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因此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观特征。20世纪50年代当代主义在居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巧、灵活等特点已不适宜于商业办公的要求,从而促成了新现代主义的兴盛。新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与包豪斯有相似之处,它在家具设计中喜欢采用镀铬钢管,在形态上强调机械化与几何化。这一风格最早在英国流行。在家具设计方面,OMK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OMK是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由青年设计师组成的事务所,他们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的设计组织阿基佐姆也积极推进新现代主义。1969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信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维于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俨然是一件科学仪器。20世纪50年代初,罗维又另辟蹊径来表现电子技术,他设计的一台收音机由黑色基座和透明塑料外壳构成,外形为一个规整的长方体,所有内部元件都清晰可见。罗维的这些设计预示着后来“高技术”风格的到来。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面向广场的西立面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廊。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居家环境。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法国设计师伯提耶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则采用粗壮的钢管结构,并装上了拖拉机用的坐垫,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法国设计师莫尔吉为一部著名的科幻电影《2001年,宇宙奥德赛》设计了影片中的布景,他采用金属构架与人造海绵制作了一系列形状古怪的家具和科学实验室场景,影响很大。当时,各种科学幻想连环画和杂志也充满了所谓宇宙时代到处是按钮、仪表的室内设计图片。这些大众传播手段推动了“高技术”风格的普及,连一些厨房也设计成科学实验室的式样,各种橱柜炊具都布满各种开关和指示。

在家用电器,特别是在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1975年,由英国P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SM2000”型直接驱动电唱机就是一件“高技术”风格的家电产品,所有零部件都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机玻璃的盖子还特别强调了唱臂的运动。1980年,德国普法夫公司推出了一种带微处理器的全电动缝纫机,很少有机械构造。为了体现先进的电子技术,机身上装置了大量的控制按钮,很像电子计算机的键盘。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与此同时,另一些设计师正致力于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更有趣味的设计语言来取代纯技术的体现,把“高技术”“高情趣”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最早的讯号是名为“波普”的艺术与设计”。

NANCHANG UNIVERSITY

题 目: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学 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系 工业设计

专业班级: 工业设计(理)101班

学生姓名: 童克锋 学号: 5203110022

日 期: 2012.12.12

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

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吸纳带主义的传统和原

则,完全依照现代主要以的基本词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

征意义。因此,新现代主义风格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

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特征。

高技术风格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

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

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

展起来的电子科技技术。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

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的影响

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高技术风格的关系

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高科技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高科技是新现代主义的支持,同时新现代主义

风格也是高科技的展示。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

格”(High–Tech)。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

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

新现代主义风格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盛行。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于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新现代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商业机构和办公室剧增,对工业设计产品需求量很大,如家具、室内装饰和办公用品等。对这些场合来说,有必要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因此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观特征。20世纪50年代当代主义在居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巧、灵活等特点已不适宜于商业办公的要求,从而促成了新现代主义的兴盛。新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与包豪斯有相似之处,它在家具设计中喜欢采用镀铬钢管,在形态上强调机械化与几何化。这一风格最早在英国流行。在家具设计方面,OMK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OMK是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由青年设计师组成的事务所,他们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的设计组织阿基佐姆也积极推进新现代主义。1969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信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罗维于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俨然是一件科学仪器。20世纪50年代初,罗维又另辟蹊径来表现电子技术,他设计的一台收音机由黑色基座和透明塑料外壳构成,外形为一个规整的长方体,所有内部元件都清晰可见。罗维的这些设计预示着后来“高技术”风格的到来。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面向广场的西立面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廊。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居家环境。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法国设计师伯提耶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则采用粗壮的钢管结构,并装上了拖拉机用的坐垫,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法国设计师莫尔吉为一部著名的科幻电影《2001年,宇宙奥德赛》设计了影片中的布景,他采用金属构架与人造海绵制作了一系列形状古怪的家具和科学实验室场景,影响很大。当时,各种科学幻想连环画和杂志也充满了所谓宇宙时代到处是按钮、仪表的室内设计图片。这些大众传播手段推动了“高技术”风格的普及,连一些厨房也设计成科学实验室的式样,各种橱柜炊具都布满各种开关和指示。

在家用电器,特别是在电子类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1975年,由英国P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SM2000”型直接驱动电唱机就是一件“高技术”风格的家电产品,所有零部件都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机玻璃的盖子还特别强调了唱臂的运动。1980年,德国普法夫公司推出了一种带微处理器的全电动缝纫机,很少有机械构造。为了体现先进的电子技术,机身上装置了大量的控制按钮,很像电子计算机的键盘。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与此同时,另一些设计师正致力于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更有趣味的设计语言来取代纯技术的体现,把“高技术”“高情趣”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最早的讯号是名为“波普”的艺术与设计”。


相关文章

  • 中国的教育技术是什么
  • 作者:黄堂红 中国电化教育 2000年03期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教育技术新定义的提出,再次引起了一场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与定位的大讨论.我国电教界认为"电化教育"是中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指 ...查看


  •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
  • 技术乐观主义产生于人类对技术的社会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其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 ...查看


  •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
  •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到很多科学相关理论的影响.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形成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影响和作用不尽相同,并且这些相关理论的发展变化所引发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会推动教育技术的发 ...查看


  • 近二十年来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研究综述_宋振东
  • 第13卷第4期2011年8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Vol.13No.4Aug.2011 [钱学森与科技哲学研究] 近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有了一定认识,并且意识到: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 ...查看


  • 浅谈现代测控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 浅谈现代测控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现代测控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上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测量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综合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实例 ...查看


  • 自然辩证法概论书本思考题答案
  •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 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 ...查看


  •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旧堡小学 2011年11月 现代信息技术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906人,教师58人,具有小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3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 ...查看


  • [抓贪官,用哪些侦查手段是合法的?]
  • 原按Lawread 缘分:其实,很久以前小编就想写一篇关于"技术侦查措施与现代侦查技术之间区别"的文章.无奈,越想越觉得难以下笔,一则实践经验不足,二来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并不多,且难以获取.凤辉此作,当遂心愿.但因成文于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