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诗歌的心灵故乡
(夕}一题)
◆申林
因为曲折,所以坚定。因为艰难,所以坚守。因为苦涩,所以珍惜。因为感恩,所以有诗。
年轻的心长着翅膀,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漂泊。扎着马尾的脑袋,恩是颠簸着太多的蓝天梦想,挥发着无尽的青春活力。唯一缺少的,是对生之俱来的马尾根部的留意和关爱。就像曾经的少不更事,肆意挥霍着青春,而很少认真审视她叶脉上那一线经络,一道流痕,一丝绿意,以及那一份薄愁。来不及喁喁私语,淡淡回忆,就在行色匆匆中把她夹进可能此生再也不会翻看的旧书里,以珍藏的名义,永远尘封于书楼一隅。然后,以生命的名义出发,寻找下一个出口。
然而。悲伤还是从长满裂痕的青花瓷里悄然溢
出。
恼,在孩子们恣意、无邪的爽朗笑声中,在情侣携手尘缘的甜蜜星,在喷泉的迭宕起伏间,烟消云散!心底陡生一份柔软,随这喷泉,化作千道秋水一弯新月……呵,多美的一首诗……
朋友也常约我去这座城市的大夫山森林公园漫步。这里不收门票,不分贵贱,任何人都可随意进出,自在流连。自由徜徉在数百种植物和花草之间,与120多种鸟类闲庭碎步。就着碧绿如玉的千亩水面,飘荡思绪;任随飘渺千仞的风筝,放飞心情;与静水深流的水草,低吟浅唱。不知不觉中,仿佛闯进静养灵魂的牧场。“随意挥写,得大自在。”是的,让生命像河水一样,随风雨波澜起伏娴静自在地流淌成一种静美、一种舒展。你会发现,生活狭小的暗流在自然的疏通中逐渐敞亮开阔,以致因悟而通,美之鱼就是这样慢慢在并不清澈的河水里,畅游……
俨然回到故乡写就的诗篇。
所谓故乡,是否就是无论你与她的距离多远,而心从未偏离?抑或是茫茫大海中那若隐若现的精神桅杆?而事实上,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驿站,而现实中的故乡,应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栖居情感的地方吧。就像你心甘情愿地跟着相恋很久的人,一起走入的那个家,无论是豪宅还是蜗居,都是你最依恋的地方。
于是,常常在假日的黄昏里,让飘逸的秀发飞扬,和着音乐的节拍,用眼角的细纹弹奏起平凡日
幸而这片异乡土地,多次不经意问洗涤着我的灵魂。
那个夏夜,晚风凉爽。在友人的陪同下,驻足这座城市广场的音乐喷泉。喷泉并非没看过,依然是万千姿态,和乐起舞。不同的是喷泉边驻足的人们,三五为群,对影成双,或注目仰望,或惊喜雀跃。那水幕之下的流连,那流连下的放松,放松下的笑语,笑语里的放浪,在久违的感动中顿生出闱中取静、静中有闹的冥冥向往。那种闱,是一种市井的真实。是心跳和脉搏的回响,是人生之俱来的焦虑的释放;那种静,或许别人没有在意,而我听到了。
突然间,多年拼搏和劳碌郁积于胸的憋屈和烦
爱毽夭圈曩散文随笔
子的琴弦。在“回家”的萨克斯声中,抚平心灵的疲惫;在熟悉的水乐舞中,唤醒麻木的神经。我知道,这是一道家常的晚餐,一杯清淡的茶水,但,让心有了回家的温暖。纵无拈花一笑的观音圣水的神秘和神奇,却能医治来自浮华世界的暗疾。
哪个乡呢?“此心安处是吾乡”。番禺,或许就是这样的地方。
南国番禺,改革的前沿,火热的土地。走在路上,惊鸿一瞥,日新月异。我不排斥这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与时代融合的接口。没有了这些,我们或许根本没有资格和底气谈论形而上的精神和灵魂的故乡。
置身其间,可以体验分秒必争的现代感,感受着时代的发展,聆听着心跳的频率,领悟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可贵,以及必须前行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无疑是一种隐喻,一种启迪,更是一个座标。它仿佛在用自身的方式真实地告诉你,人生如登山,童年的你是从山脚开始爬山,成年后的你是在向山脊跋涉。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必须兼备足够的勇敢、坚毅、小心、敏捷,否则,你就不可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人生需要这样的智慧,活在路上。就必须在山路上前行。只是有一点,我们应当时时观照心灵,叩问自我,适时适当放飞心灵,活出自我。
去过许多以赌名世的城市。那里灯红酒绿,挥金如土;而当地的百姓熟视无睹,安分守己,安居乐业。许多人正因为深受嗜赌而倾家荡产的前车之鉴,透悟“不赌即赢”的朴素道理,因而主动远离赌场,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可贵的“随遇而安”,是超脱现实的“心安理得”,是相安无事的“安步当车”。是的,生活在都市,无法远离水泥、工地、倾轧、算计、虚假、冷暖。但是。“君子不器”,我们同样可以在喧嚣与芜杂中找到静谧的
记得有一则故事,一位国王在巡视国家粮仓时,将最宠爱的王妃送的结婚钻石金表丢失了。国王下令随从必须在自己的结婚周年纪念日酒会的凌晨之前找到。找到者受到重赏,并将他心爱而美丽的小女儿相嫁。否则全部处以极刑。悬于头上的利剑和巨大的诱惑,让国王身边的随从们疯狂地找寻,他们找遍了角角落落,甚至连粮食都翻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粮仓主管的儿子得知这个消息,偷偷溜进粮仓。他静心谛听,忽然听见细微而清脆的滴答滴答声,原来那只金表就藏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小男孩不仅救了父亲和大家,还成为国王未来的新驸马。
人心就像气球,被不断吹入的欲望与名利充斥扩张着,让我们忘了可以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和故事里这个孩子相比,我们的心灵,缺少的正是这种单一和宁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前,我们会因找不到成功的出口,而盘旋于欲望的碾盘周而复始地转圈,像热锅上的蚂蚁。日复一日,最后不但失去方向、趣味,甚至连自我也不复存在。此时,我们多
么需要重新找回曾经丢失的“天眼”——简单的心、
平常的心……
曾深深感动于欧洲旅行时,“蓝天的蓝/多像母亲凝望的眼神……”是的。当蓝回归于蓝天,当云朵舒展成云朵,简单回归到简单,幸福回归到幸福,当心回归到爱,那是多么单纯的美好,多么醉人的快乐!而我们,总是脚踩两只船,一只载着欲望,随波逐流;一只驶向内心,于矛盾和彷徨中挣扎,终难破茧化蝶。
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简单的回归,才能心底无私,了无羁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生命其实就是一而再的轮回,像北美落矶山脉粉红色的三文鱼。无论如何,都要历经大江大河,搏命向家的方向回游.出发的目的,是为了无憾地归来!为了这一回归,我曾经舍弃了华丽的光环和丰厚的待遇,而毅然转身。
空间——“不赌即赢”。喧嚣名利之上,还有属于自
己的一亩三分田。
詹姆斯・希尔顿在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
“香格里拉”:入与大自然和谐相
生,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民族共处;那里的寺庙金碧辉煌,寺内园林典雅,中外藏书丰富,早晚乐声悠扬……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景观,也是一种意境,更是一亩心田,西方行者心中的桃花源。
我无疑也是一个幸运者。在我所选择的这座城
市,深闺里藏着这样的静地——远离工作场,这里
一座又一座花园般的小区居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他们早出晚归,但珍惜生活;这里的花草并不归整,但生长自由;这里的楼房并不高耸,但是环行跑道人车分离;这里的车辆并不高档,但是人们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的脸上挂满微笑。忘记打伞,邻居会主动借给你;钥
鼎夭El散文随笔
匙忘带了,隔壁人家会请你到家小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我所理解的“香格里拉”,更多的或许是寻找一片安心立命的“道场”。我选择了异乡都市,首先接受了这里的纷繁,而在纷繁背后,
也努力和这座城市一起
经营着“一个景观,也是一种意境,一亩心田”,“迷时师渡,悟时自渡”,无师自通,这大概也是我多年偏居番禺的彻悟吧。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日: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是的,我问佛,佛说:人生就是一种修炼。很多的很多,不需要明白。修炼也似乎就是静静的微绽,听风,看雨,醉月,寻诗。槛外心情槛内家。绝望之为虚妄,勾勒一线希望。这就是诗,是完成了物质之外的诗,或许,也是一种力量。
感谢生命。感谢过程。
感谢这个诞生诗歌的异地故乡。
满雾气跑到单位时,看到的是上司乌云密布的脸。有次乘机返乡,因雾误机,真是一处迷茫,两地闲愁。心急如焚,满腔乡思,就这样被锁在苍茫的雾中。雾,此时便成了“误”。于是乎,在我眼中,雾便是距离,便是隔阂,便是法海,便是无形的利剑、陆地和海洋的杀手,便是天空阻碍飞翔的仇敌。雾,更是人在旅途的灾星,命运中看不见的魔掌。
是故,当接到任务赴雾都重庆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时,我的思绪也不禁“一头雾水”。多少年来,行走江湖,屐痕处处,就是没到过重庆,似乎也从没动过这个念头。莫非真的是怕“雾”?
广州到重庆,或许也是怕因飞机“雾误”。主办方选择了火车。火车旅行对于独行侠来说,或许漫长而冷清。但对结团而行的我们来说,则是一场心情的预热与彩排。火车上,作家们肆无忌惮的嬉笑怒骂,派生出久违的狂喜,而心情,也从大都市紧锣密鼓的生活节奏中放缓、拉回到遥远的学生时代。第一站是酉阳。刚下火车,重庆的招牌雾便扑面而来,但给人的感觉却与以往不同。雾,裹挟着主人的热情和,Jll味的麻辣,逼退了寒风,清洗着满面风尘,湿润着旅途劳乏的心。或因卸下压力,或许雾里看
重庆雾疗
花才是臻高境界。放眼望去,110从睡梦中醒来的龙潭古镇,笼罩在氤氲的雾气中,仿佛还泡在晋时的茶香里,慢慢地,睁开眼睫。而湿气像是雾落入人间的音符,若有若无地沁入五官,直入体肤,弹唱着无
雨雪霜雾,独不喜雾,盖因曾经患过“恐雾症”。少时,怕雾就像怕黑。因为它总阻隔我的视线,让我无端产生被围困的压抑,被隔绝的孤独。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清晨,在漫天浓雾中爸爸送我上学。我在顽皮的蹦跳中不知怎地一个闪失,松开了爸爸的手,跌入漫无边际的白纱帐里。弥天的迷雾,欲拨无影,欲推无形,无可依托的我不禁惶然恸哭。结果还是爸爸伸出大手穿过雾,安抚了我的惊慌和迷惶。由此落下“恐雾症”。因此,在我的脑海里,雾就像传说中的巫师,法力无边,却又无形无影,令人不可捉摸,更是不可相交。一句话:“不是好朋友”。是啊,雪,飞花扬玉,纯美娇柔,仿佛一则童话;雨,淅渐沥沥,如歌似线,鸣奏一曲乐章;霜,洁白如练,莹晶剔透,凝结一帘幽梦。惟有雾,撕不烂,扯不开,若隐若现,似有还无,让人茫然中陡生出一种绝望。
在广州工作那段日子,每天早上都要从住处乘轮渡到对岸上班。可每逢大雾,轮渡停开,只能望江兴叹,濒水而恼,转车再转车,兜上几个圈,脸上充
曲无韵的歌谣。又仿佛是一张巨大的弹力锁水营养膜,慢慢地包裹着略感疲惫的身、心、灵。涨满水的雾,还调皮地把缭绕的炊烟也浸湿得步履蹒跚,然后,在胡同里绕来绕去,打湿你仰望的目光,静气地去打量小镇里的背篓,红彤彤的孩儿面,泛着时光的青石板……脚步也便不由自主跟着柔软而缓慢起来。古镇老汉淡定云闲的神情,给人莫名的抚慰,就像回到梦中家园。尤其是雾气里蒸腾起的目光,凝聚着一种满足与安详,令人慨叹。我第一次觉得云掩雾绕中的山城小镇,是如此地亲切和贴心。如果抛去闭塞与贫穷,这里真可谓人间天堂。尤其当一个人历闯江湖,阅尽风云之后,这里便是人生归隐之妙处。可是,这里的壮年人,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弱幼妇守巢,守着与相思缠结的雾,呢喃着梦里雾乡的小曲……
龚滩古镇,“犹抱琵琶半遮面”中褪去湿重的雾衣,却把它们抛在对面的山腰,飘浮成游人别样的翩跹思绪。这个曾经见证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彳色天国囊散文随笔
当年曾是川、责乌江流域最重要的商埠,几年前还在悠闲中聆听着乌江纤夫低吼的号子。而今,古镇已深沉于乌江之下,成为鱼虾蟹鳖栖身之所了。我暗自庆幸,碧江与浓雾如此通灵地遮盖了历史和现实的伤痕,让我们看到一个“涅策重生”的小镇。可以枕吊脚悬楼,吃农家土菜,品古戏民乐,听木叶情歌,体验“新龚滩、新古镇”的另一番情趣。“暗香盈袖”,总让人觉得“薄雾浓云愁永昼”。而雾,朦胧了些许的伤感和失落,也让衣裙靓丽的木楼,多了些许旖旎妖娆的风情。
在素有“船在画中行,人在图画中”的乌江画廊,又适逢大雾。索性闭上眼睛,忘记山水,忘记忧乐,用雾装饰我的梦。即使是白天,雾气依然飘渺如絮。在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期盼的雪花没有如约降落,雾却不期而至。同行的画家和摄影家,似乎更钟情于“山朦天灰”的意境与格调,他们很快就消失在雾色里,找寻属于各自的灵感。面对惟余茫茫的雾气,作家们则有些审美疲劳。不过也好,没有心灵的激赏,没有诗情的勃发,没有劳累神经的琐碎,被“误”去良辰美景后,便有了空隙在风趣、风雅中打发这无聊时光。大家都乐在“雾”里,醉在“雾”里,雾里看花花不语,惟有笑浪翻。那些平时深藏不露的灵性,此刻也因“雾”而释放出“风花雪月”,“山朦海诗”,以及无尽的奇思妙想。仿佛心里封藏着一块压缩的神奇海绵,在湿气和雾气中肆无忌惮地慢慢膨胀,无边无际中伸手摸天,低头入地。
雾,原来如此奇妙!多年来对“雾”的误解,也悄然而消。由“雾”及“无”,我倒有了新的认识。
无念,无漏,无住用心,是佛家的人生感悟。认
为人们无论做什么,心中不可存丝毫功德相,心中不留丝毫痕迹,无一点执著,把你的一切妄想执著与一切功德相都漏光,一切放下。直到无善、无恶、无喜、无烦恼;“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问的矛盾应当以无为而自化,以好静而自正,以无事而自富,以无欲而自朴为原则,从而理乱求治,达到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儒家把无为也作为一个最高境界……儒、道、法三家的思维模式与政治主张有诸多不同,但在“无为而治”上却是惊人的一致。
雾,不亦“无为而治”么?它既不像雨霜那样具有侵占性,像雪花那样趾高气扬,也不像云朵那样独恋青天。它似无形,亦有形,若有若无,出没于群山之中,飘渺于天地之间,在来无影去无踪中,一任天意安排。虽无情无义无色无味无花无果,但却以无为之姿,弥合天地人。被雾“误”去的,是匆忙的脚步;留下来的,是那份与世无争的从容与淡定……
“人生如梦,我总失眠;人生如戏,我总笑场;人生如歌,我总跑调。”这是一个好友在我00里的一段留言。归来后,我回复了她:我It4从重庆雾疗回来,效果很好。几天雾行让我对“雾”有全新的感悟,也找到了让我不失眠、不笑场、不跑调的好处方。
返穗后,突然发现,干燥的面部,仿佛做足了补水护理,这又是“雾疗”送给女人的意外之喜。
责任编辑子矜
更逸夭囫散文随笔
诞生诗歌的心灵故乡(外一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申林
飞天FEITIAN
20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t201013009.aspx
授权使用:宁夏大学(nxdxsy),授权号:2084ca53-8e9e-41ee-bfd4-9e0300c6febe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日
诞生诗歌的心灵故乡
(夕}一题)
◆申林
因为曲折,所以坚定。因为艰难,所以坚守。因为苦涩,所以珍惜。因为感恩,所以有诗。
年轻的心长着翅膀,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漂泊。扎着马尾的脑袋,恩是颠簸着太多的蓝天梦想,挥发着无尽的青春活力。唯一缺少的,是对生之俱来的马尾根部的留意和关爱。就像曾经的少不更事,肆意挥霍着青春,而很少认真审视她叶脉上那一线经络,一道流痕,一丝绿意,以及那一份薄愁。来不及喁喁私语,淡淡回忆,就在行色匆匆中把她夹进可能此生再也不会翻看的旧书里,以珍藏的名义,永远尘封于书楼一隅。然后,以生命的名义出发,寻找下一个出口。
然而。悲伤还是从长满裂痕的青花瓷里悄然溢
出。
恼,在孩子们恣意、无邪的爽朗笑声中,在情侣携手尘缘的甜蜜星,在喷泉的迭宕起伏间,烟消云散!心底陡生一份柔软,随这喷泉,化作千道秋水一弯新月……呵,多美的一首诗……
朋友也常约我去这座城市的大夫山森林公园漫步。这里不收门票,不分贵贱,任何人都可随意进出,自在流连。自由徜徉在数百种植物和花草之间,与120多种鸟类闲庭碎步。就着碧绿如玉的千亩水面,飘荡思绪;任随飘渺千仞的风筝,放飞心情;与静水深流的水草,低吟浅唱。不知不觉中,仿佛闯进静养灵魂的牧场。“随意挥写,得大自在。”是的,让生命像河水一样,随风雨波澜起伏娴静自在地流淌成一种静美、一种舒展。你会发现,生活狭小的暗流在自然的疏通中逐渐敞亮开阔,以致因悟而通,美之鱼就是这样慢慢在并不清澈的河水里,畅游……
俨然回到故乡写就的诗篇。
所谓故乡,是否就是无论你与她的距离多远,而心从未偏离?抑或是茫茫大海中那若隐若现的精神桅杆?而事实上,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驿站,而现实中的故乡,应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栖居情感的地方吧。就像你心甘情愿地跟着相恋很久的人,一起走入的那个家,无论是豪宅还是蜗居,都是你最依恋的地方。
于是,常常在假日的黄昏里,让飘逸的秀发飞扬,和着音乐的节拍,用眼角的细纹弹奏起平凡日
幸而这片异乡土地,多次不经意问洗涤着我的灵魂。
那个夏夜,晚风凉爽。在友人的陪同下,驻足这座城市广场的音乐喷泉。喷泉并非没看过,依然是万千姿态,和乐起舞。不同的是喷泉边驻足的人们,三五为群,对影成双,或注目仰望,或惊喜雀跃。那水幕之下的流连,那流连下的放松,放松下的笑语,笑语里的放浪,在久违的感动中顿生出闱中取静、静中有闹的冥冥向往。那种闱,是一种市井的真实。是心跳和脉搏的回响,是人生之俱来的焦虑的释放;那种静,或许别人没有在意,而我听到了。
突然间,多年拼搏和劳碌郁积于胸的憋屈和烦
爱毽夭圈曩散文随笔
子的琴弦。在“回家”的萨克斯声中,抚平心灵的疲惫;在熟悉的水乐舞中,唤醒麻木的神经。我知道,这是一道家常的晚餐,一杯清淡的茶水,但,让心有了回家的温暖。纵无拈花一笑的观音圣水的神秘和神奇,却能医治来自浮华世界的暗疾。
哪个乡呢?“此心安处是吾乡”。番禺,或许就是这样的地方。
南国番禺,改革的前沿,火热的土地。走在路上,惊鸿一瞥,日新月异。我不排斥这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与时代融合的接口。没有了这些,我们或许根本没有资格和底气谈论形而上的精神和灵魂的故乡。
置身其间,可以体验分秒必争的现代感,感受着时代的发展,聆听着心跳的频率,领悟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可贵,以及必须前行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无疑是一种隐喻,一种启迪,更是一个座标。它仿佛在用自身的方式真实地告诉你,人生如登山,童年的你是从山脚开始爬山,成年后的你是在向山脊跋涉。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必须兼备足够的勇敢、坚毅、小心、敏捷,否则,你就不可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人生需要这样的智慧,活在路上。就必须在山路上前行。只是有一点,我们应当时时观照心灵,叩问自我,适时适当放飞心灵,活出自我。
去过许多以赌名世的城市。那里灯红酒绿,挥金如土;而当地的百姓熟视无睹,安分守己,安居乐业。许多人正因为深受嗜赌而倾家荡产的前车之鉴,透悟“不赌即赢”的朴素道理,因而主动远离赌场,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可贵的“随遇而安”,是超脱现实的“心安理得”,是相安无事的“安步当车”。是的,生活在都市,无法远离水泥、工地、倾轧、算计、虚假、冷暖。但是。“君子不器”,我们同样可以在喧嚣与芜杂中找到静谧的
记得有一则故事,一位国王在巡视国家粮仓时,将最宠爱的王妃送的结婚钻石金表丢失了。国王下令随从必须在自己的结婚周年纪念日酒会的凌晨之前找到。找到者受到重赏,并将他心爱而美丽的小女儿相嫁。否则全部处以极刑。悬于头上的利剑和巨大的诱惑,让国王身边的随从们疯狂地找寻,他们找遍了角角落落,甚至连粮食都翻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粮仓主管的儿子得知这个消息,偷偷溜进粮仓。他静心谛听,忽然听见细微而清脆的滴答滴答声,原来那只金表就藏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小男孩不仅救了父亲和大家,还成为国王未来的新驸马。
人心就像气球,被不断吹入的欲望与名利充斥扩张着,让我们忘了可以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和故事里这个孩子相比,我们的心灵,缺少的正是这种单一和宁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前,我们会因找不到成功的出口,而盘旋于欲望的碾盘周而复始地转圈,像热锅上的蚂蚁。日复一日,最后不但失去方向、趣味,甚至连自我也不复存在。此时,我们多
么需要重新找回曾经丢失的“天眼”——简单的心、
平常的心……
曾深深感动于欧洲旅行时,“蓝天的蓝/多像母亲凝望的眼神……”是的。当蓝回归于蓝天,当云朵舒展成云朵,简单回归到简单,幸福回归到幸福,当心回归到爱,那是多么单纯的美好,多么醉人的快乐!而我们,总是脚踩两只船,一只载着欲望,随波逐流;一只驶向内心,于矛盾和彷徨中挣扎,终难破茧化蝶。
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简单的回归,才能心底无私,了无羁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生命其实就是一而再的轮回,像北美落矶山脉粉红色的三文鱼。无论如何,都要历经大江大河,搏命向家的方向回游.出发的目的,是为了无憾地归来!为了这一回归,我曾经舍弃了华丽的光环和丰厚的待遇,而毅然转身。
空间——“不赌即赢”。喧嚣名利之上,还有属于自
己的一亩三分田。
詹姆斯・希尔顿在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
“香格里拉”:入与大自然和谐相
生,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民族共处;那里的寺庙金碧辉煌,寺内园林典雅,中外藏书丰富,早晚乐声悠扬……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景观,也是一种意境,更是一亩心田,西方行者心中的桃花源。
我无疑也是一个幸运者。在我所选择的这座城
市,深闺里藏着这样的静地——远离工作场,这里
一座又一座花园般的小区居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他们早出晚归,但珍惜生活;这里的花草并不归整,但生长自由;这里的楼房并不高耸,但是环行跑道人车分离;这里的车辆并不高档,但是人们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的脸上挂满微笑。忘记打伞,邻居会主动借给你;钥
鼎夭El散文随笔
匙忘带了,隔壁人家会请你到家小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我所理解的“香格里拉”,更多的或许是寻找一片安心立命的“道场”。我选择了异乡都市,首先接受了这里的纷繁,而在纷繁背后,
也努力和这座城市一起
经营着“一个景观,也是一种意境,一亩心田”,“迷时师渡,悟时自渡”,无师自通,这大概也是我多年偏居番禺的彻悟吧。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日: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是的,我问佛,佛说:人生就是一种修炼。很多的很多,不需要明白。修炼也似乎就是静静的微绽,听风,看雨,醉月,寻诗。槛外心情槛内家。绝望之为虚妄,勾勒一线希望。这就是诗,是完成了物质之外的诗,或许,也是一种力量。
感谢生命。感谢过程。
感谢这个诞生诗歌的异地故乡。
满雾气跑到单位时,看到的是上司乌云密布的脸。有次乘机返乡,因雾误机,真是一处迷茫,两地闲愁。心急如焚,满腔乡思,就这样被锁在苍茫的雾中。雾,此时便成了“误”。于是乎,在我眼中,雾便是距离,便是隔阂,便是法海,便是无形的利剑、陆地和海洋的杀手,便是天空阻碍飞翔的仇敌。雾,更是人在旅途的灾星,命运中看不见的魔掌。
是故,当接到任务赴雾都重庆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时,我的思绪也不禁“一头雾水”。多少年来,行走江湖,屐痕处处,就是没到过重庆,似乎也从没动过这个念头。莫非真的是怕“雾”?
广州到重庆,或许也是怕因飞机“雾误”。主办方选择了火车。火车旅行对于独行侠来说,或许漫长而冷清。但对结团而行的我们来说,则是一场心情的预热与彩排。火车上,作家们肆无忌惮的嬉笑怒骂,派生出久违的狂喜,而心情,也从大都市紧锣密鼓的生活节奏中放缓、拉回到遥远的学生时代。第一站是酉阳。刚下火车,重庆的招牌雾便扑面而来,但给人的感觉却与以往不同。雾,裹挟着主人的热情和,Jll味的麻辣,逼退了寒风,清洗着满面风尘,湿润着旅途劳乏的心。或因卸下压力,或许雾里看
重庆雾疗
花才是臻高境界。放眼望去,110从睡梦中醒来的龙潭古镇,笼罩在氤氲的雾气中,仿佛还泡在晋时的茶香里,慢慢地,睁开眼睫。而湿气像是雾落入人间的音符,若有若无地沁入五官,直入体肤,弹唱着无
雨雪霜雾,独不喜雾,盖因曾经患过“恐雾症”。少时,怕雾就像怕黑。因为它总阻隔我的视线,让我无端产生被围困的压抑,被隔绝的孤独。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清晨,在漫天浓雾中爸爸送我上学。我在顽皮的蹦跳中不知怎地一个闪失,松开了爸爸的手,跌入漫无边际的白纱帐里。弥天的迷雾,欲拨无影,欲推无形,无可依托的我不禁惶然恸哭。结果还是爸爸伸出大手穿过雾,安抚了我的惊慌和迷惶。由此落下“恐雾症”。因此,在我的脑海里,雾就像传说中的巫师,法力无边,却又无形无影,令人不可捉摸,更是不可相交。一句话:“不是好朋友”。是啊,雪,飞花扬玉,纯美娇柔,仿佛一则童话;雨,淅渐沥沥,如歌似线,鸣奏一曲乐章;霜,洁白如练,莹晶剔透,凝结一帘幽梦。惟有雾,撕不烂,扯不开,若隐若现,似有还无,让人茫然中陡生出一种绝望。
在广州工作那段日子,每天早上都要从住处乘轮渡到对岸上班。可每逢大雾,轮渡停开,只能望江兴叹,濒水而恼,转车再转车,兜上几个圈,脸上充
曲无韵的歌谣。又仿佛是一张巨大的弹力锁水营养膜,慢慢地包裹着略感疲惫的身、心、灵。涨满水的雾,还调皮地把缭绕的炊烟也浸湿得步履蹒跚,然后,在胡同里绕来绕去,打湿你仰望的目光,静气地去打量小镇里的背篓,红彤彤的孩儿面,泛着时光的青石板……脚步也便不由自主跟着柔软而缓慢起来。古镇老汉淡定云闲的神情,给人莫名的抚慰,就像回到梦中家园。尤其是雾气里蒸腾起的目光,凝聚着一种满足与安详,令人慨叹。我第一次觉得云掩雾绕中的山城小镇,是如此地亲切和贴心。如果抛去闭塞与贫穷,这里真可谓人间天堂。尤其当一个人历闯江湖,阅尽风云之后,这里便是人生归隐之妙处。可是,这里的壮年人,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弱幼妇守巢,守着与相思缠结的雾,呢喃着梦里雾乡的小曲……
龚滩古镇,“犹抱琵琶半遮面”中褪去湿重的雾衣,却把它们抛在对面的山腰,飘浮成游人别样的翩跹思绪。这个曾经见证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彳色天国囊散文随笔
当年曾是川、责乌江流域最重要的商埠,几年前还在悠闲中聆听着乌江纤夫低吼的号子。而今,古镇已深沉于乌江之下,成为鱼虾蟹鳖栖身之所了。我暗自庆幸,碧江与浓雾如此通灵地遮盖了历史和现实的伤痕,让我们看到一个“涅策重生”的小镇。可以枕吊脚悬楼,吃农家土菜,品古戏民乐,听木叶情歌,体验“新龚滩、新古镇”的另一番情趣。“暗香盈袖”,总让人觉得“薄雾浓云愁永昼”。而雾,朦胧了些许的伤感和失落,也让衣裙靓丽的木楼,多了些许旖旎妖娆的风情。
在素有“船在画中行,人在图画中”的乌江画廊,又适逢大雾。索性闭上眼睛,忘记山水,忘记忧乐,用雾装饰我的梦。即使是白天,雾气依然飘渺如絮。在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期盼的雪花没有如约降落,雾却不期而至。同行的画家和摄影家,似乎更钟情于“山朦天灰”的意境与格调,他们很快就消失在雾色里,找寻属于各自的灵感。面对惟余茫茫的雾气,作家们则有些审美疲劳。不过也好,没有心灵的激赏,没有诗情的勃发,没有劳累神经的琐碎,被“误”去良辰美景后,便有了空隙在风趣、风雅中打发这无聊时光。大家都乐在“雾”里,醉在“雾”里,雾里看花花不语,惟有笑浪翻。那些平时深藏不露的灵性,此刻也因“雾”而释放出“风花雪月”,“山朦海诗”,以及无尽的奇思妙想。仿佛心里封藏着一块压缩的神奇海绵,在湿气和雾气中肆无忌惮地慢慢膨胀,无边无际中伸手摸天,低头入地。
雾,原来如此奇妙!多年来对“雾”的误解,也悄然而消。由“雾”及“无”,我倒有了新的认识。
无念,无漏,无住用心,是佛家的人生感悟。认
为人们无论做什么,心中不可存丝毫功德相,心中不留丝毫痕迹,无一点执著,把你的一切妄想执著与一切功德相都漏光,一切放下。直到无善、无恶、无喜、无烦恼;“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问的矛盾应当以无为而自化,以好静而自正,以无事而自富,以无欲而自朴为原则,从而理乱求治,达到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儒家把无为也作为一个最高境界……儒、道、法三家的思维模式与政治主张有诸多不同,但在“无为而治”上却是惊人的一致。
雾,不亦“无为而治”么?它既不像雨霜那样具有侵占性,像雪花那样趾高气扬,也不像云朵那样独恋青天。它似无形,亦有形,若有若无,出没于群山之中,飘渺于天地之间,在来无影去无踪中,一任天意安排。虽无情无义无色无味无花无果,但却以无为之姿,弥合天地人。被雾“误”去的,是匆忙的脚步;留下来的,是那份与世无争的从容与淡定……
“人生如梦,我总失眠;人生如戏,我总笑场;人生如歌,我总跑调。”这是一个好友在我00里的一段留言。归来后,我回复了她:我It4从重庆雾疗回来,效果很好。几天雾行让我对“雾”有全新的感悟,也找到了让我不失眠、不笑场、不跑调的好处方。
返穗后,突然发现,干燥的面部,仿佛做足了补水护理,这又是“雾疗”送给女人的意外之喜。
责任编辑子矜
更逸夭囫散文随笔
诞生诗歌的心灵故乡(外一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申林
飞天FEITIAN
20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ft201013009.aspx
授权使用:宁夏大学(nxdxsy),授权号:2084ca53-8e9e-41ee-bfd4-9e0300c6febe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