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24卷第112期2008年4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HunanFinancialandEconomicCollege

Vol.24No.112

Apr.2008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李 博 张安富

1

2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

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借鉴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相关经验,得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应从转变管理理念、组建考评小组、强化在岗教育、加强各个部门沟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等五方面进行改进。

【关 键 词】高校行政管理;职业倦怠;激励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8)02-0141-03

  近些年来,扩招的政策使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及大学生数量猛增,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而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当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逐渐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怎样补齐这块“短板”,如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高效实干的行政管理队伍,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首先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而言的一项辅助性活动。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关系中:一是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即掌握学校行政管理的领导和具体执行人员与从事学术工作的教师、专家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功能与部门的关系,即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三是人员结构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即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结构与行政管理创新的关系。其次高校担负着为

·收稿日期:2008-02-20

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学、科研则是其基本工作,而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职能、内容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转变,从过去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服务站”、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因此只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加强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行政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不仅没有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反而严重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

1、高校行政管理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先后制订了《学位条

作者简介:李 博(1982- ),男,山西太原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安富(1957- ),男,湖北武汉

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

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考试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它们构成了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虽然也有一批涉及高等教育的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如《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学校工作条例》等等,但涉及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法规条例总体较少,而且现有的一些教育法律制度中不少内容空洞无物,实际操作性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判,这样高校难以有效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难以与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规章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痕迹明显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上“官本位”思想严重。由于长期以来规章制度不健全,传统办公方式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和庞大,层级的众多,机构的重复设置从而导致工作重复,职责难以分清。而高校内部的多头管理造成矛盾丛生、内耗不断。另外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传统工作方式下养成了“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办事默守成规,人浮于事,只能是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而不会积极主动考虑如何采用先进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这些都阻碍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3、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高校不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然而从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来看,大多数来自非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少之又少,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一般都没有系统经过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高校管理知识的学习,有部分人员不具备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岗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办事主观臆断,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从高效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目前整个队伍中年富力强且有充分实践经验的中坚力量十分缺乏,导致整个行政管理队伍人才出现断层,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的年龄结构。

4、行政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denbe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用来描述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通常来说职业倦怠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目前我国高校行政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倦怠

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公众把行政管理工作视为一般事务性工作,人们往往认为没有能力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才去做行政工作,“人人都在做、人人都会做”的思想普遍存在,因此学校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缺乏一定的认可与尊重,缺少应有的激励。(2)由于行政工作的繁琐性,年复一年程序化的工作,单调而又琐碎的行政任务超出学校行政人员的能力和范围,产生了过大的工作压力。(3)行政工作的科技含量较低,故行政人员的待遇也比学校其他人员的薪酬低。这种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对正常行政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使工作的创新活动受到了局限。

三、改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1、转变管理理念

目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提倡要向重视主管那样重视员工,因为真正和客户打交道的人是员工,而不是主管,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部门里面,员工表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客户对企业和产品印象的好坏。这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启示:如果把学校管理者比做一个主管,把行政基层人员比做员工,把学生和教师比做客户,那么行政基层人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群体。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高校的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校美誉度。此种观念改变了以前高校管理角色的关系,即由原来更多关注学校管理者的成长转变为对行政基层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下面是一幅角色转变的示意图,说明了由“正三角”到“倒金字塔”之间的转换

:

图 1

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应由原来的对基层人员发号施令式的管理到现在的服务式管理。

2、组建考评小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对每位在岗教师进行了不定期的旁听督导制度,并对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从多方面进行打分评判。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也可以成立类似的考评小组,借鉴360

度考评方法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360度考评法是通过被评价者的上下级、同级和服务的客户对其进行评价,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360度的全方位定位,使其了解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优劣,达到改变行为,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其中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有上级直接领导、周围的同事,以及服务对象———学生和教师等,因此,考评小组可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教师以及被评价者本人共同组成。

考评小组不同成员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项目各有不同目的,目的在于选取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被评价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上级直接领导主要从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考察;同级评价主要从日常工作表现和个人能力方面来考评;下级评价主要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考评。考评小组对考核指标转化为可量化分数制,并且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指标赋以不同的权重进行打分评判,然后将结果进行反馈,不仅对行政人员起到了监管的作用,也为学校管理者在人事选拔中提供了考评依据。

3、强化在岗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我国专门为高校培养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很少,并且现有在岗的行政管理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现代教育管理知识贫乏,因此把传统的管理经验与现代科学的管理知识相结合,是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现在很多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职责定位模糊,因此在上岗培训之前,首先要进行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并分析出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其次要对目前在岗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和考试等手段来了解哪些是在岗人员当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欠缺哪方面知识和能力,从而分别为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人员制订出不同的培训计划。在岗培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学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4、加强部门之间、人与人间的沟通,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经过近几年的扩招和高校合并,高校内部组织和人员骤然增多,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加剧,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技术,使部门之间、个人之间在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沟通的障碍究竟出自哪里,以前的沟通方式需要进行哪些改正。行政管理部门

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沟通、相互理解,把部门与个人的目标同高校职能三项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5、形成对行政管理人员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激励机制

人才的激励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行政人员保持良好工作状况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供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促进教职工发展的举措,更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保证。在积极进行激励机制创新过程中,努力实现依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首先,要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努力实现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取得一流报酬。建立重绩效、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要行政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其次,灵活运用精神激励。除了常规的荣誉授予外,高校应注意利用其他非常规的精神激励形式,特别是来源于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因素。比如合理授权激励,授予一定的自我决断的工作权力;参与管理激励,让行政基层人员一定程度地参与某项管理的策划与管理过程实施,充分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但要注意的是,要适当把握激励的水平,激励是为了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但并不是说激励水平越高就越有成效。相反,激励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工作绩效,只有合理的激励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把握恰当的激励水平是教育行政管理者在激励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贯穿于高校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独立办学主体的地位日益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健康持续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一支能够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和维护学校的稳定并且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才能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编辑:王飏;校对:朱恒)【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00-150.

[2]孙志伟,王 亮.高校行政管理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

技,

2005,(3):41-42.

[3]文 达.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

复旦教育论坛,2005,(4):26-30.

[4]杨翠娥,黄祥祥.论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

(9):105-106.

2004,

第24卷第112期2008年4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HunanFinancialandEconomicCollege

Vol.24No.112

Apr.2008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李 博 张安富

1

2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

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借鉴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相关经验,得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应从转变管理理念、组建考评小组、强化在岗教育、加强各个部门沟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等五方面进行改进。

【关 键 词】高校行政管理;职业倦怠;激励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8)02-0141-03

  近些年来,扩招的政策使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及大学生数量猛增,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而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当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逐渐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怎样补齐这块“短板”,如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高效实干的行政管理队伍,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首先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而言的一项辅助性活动。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关系中:一是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即掌握学校行政管理的领导和具体执行人员与从事学术工作的教师、专家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功能与部门的关系,即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三是人员结构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即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结构与行政管理创新的关系。其次高校担负着为

·收稿日期:2008-02-20

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学、科研则是其基本工作,而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职能、内容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转变,从过去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服务站”、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因此只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加强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行政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不仅没有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反而严重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

1、高校行政管理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先后制订了《学位条

作者简介:李 博(1982- ),男,山西太原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安富(1957- ),男,湖北武汉

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

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考试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它们构成了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虽然也有一批涉及高等教育的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如《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学校工作条例》等等,但涉及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法规条例总体较少,而且现有的一些教育法律制度中不少内容空洞无物,实际操作性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判,这样高校难以有效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难以与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规章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痕迹明显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上“官本位”思想严重。由于长期以来规章制度不健全,传统办公方式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和庞大,层级的众多,机构的重复设置从而导致工作重复,职责难以分清。而高校内部的多头管理造成矛盾丛生、内耗不断。另外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传统工作方式下养成了“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办事默守成规,人浮于事,只能是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而不会积极主动考虑如何采用先进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这些都阻碍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3、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高校不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然而从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来看,大多数来自非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少之又少,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一般都没有系统经过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高校管理知识的学习,有部分人员不具备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岗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办事主观臆断,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从高效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目前整个队伍中年富力强且有充分实践经验的中坚力量十分缺乏,导致整个行政管理队伍人才出现断层,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的年龄结构。

4、行政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denbe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用来描述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通常来说职业倦怠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目前我国高校行政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倦怠

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公众把行政管理工作视为一般事务性工作,人们往往认为没有能力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才去做行政工作,“人人都在做、人人都会做”的思想普遍存在,因此学校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缺乏一定的认可与尊重,缺少应有的激励。(2)由于行政工作的繁琐性,年复一年程序化的工作,单调而又琐碎的行政任务超出学校行政人员的能力和范围,产生了过大的工作压力。(3)行政工作的科技含量较低,故行政人员的待遇也比学校其他人员的薪酬低。这种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对正常行政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使工作的创新活动受到了局限。

三、改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1、转变管理理念

目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提倡要向重视主管那样重视员工,因为真正和客户打交道的人是员工,而不是主管,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部门里面,员工表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客户对企业和产品印象的好坏。这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启示:如果把学校管理者比做一个主管,把行政基层人员比做员工,把学生和教师比做客户,那么行政基层人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群体。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高校的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校美誉度。此种观念改变了以前高校管理角色的关系,即由原来更多关注学校管理者的成长转变为对行政基层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下面是一幅角色转变的示意图,说明了由“正三角”到“倒金字塔”之间的转换

:

图 1

从上面的图示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应由原来的对基层人员发号施令式的管理到现在的服务式管理。

2、组建考评小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对每位在岗教师进行了不定期的旁听督导制度,并对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从多方面进行打分评判。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也可以成立类似的考评小组,借鉴360

度考评方法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360度考评法是通过被评价者的上下级、同级和服务的客户对其进行评价,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360度的全方位定位,使其了解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优劣,达到改变行为,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其中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有上级直接领导、周围的同事,以及服务对象———学生和教师等,因此,考评小组可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教师以及被评价者本人共同组成。

考评小组不同成员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项目各有不同目的,目的在于选取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被评价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上级直接领导主要从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考察;同级评价主要从日常工作表现和个人能力方面来考评;下级评价主要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考评。考评小组对考核指标转化为可量化分数制,并且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指标赋以不同的权重进行打分评判,然后将结果进行反馈,不仅对行政人员起到了监管的作用,也为学校管理者在人事选拔中提供了考评依据。

3、强化在岗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我国专门为高校培养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很少,并且现有在岗的行政管理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现代教育管理知识贫乏,因此把传统的管理经验与现代科学的管理知识相结合,是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现在很多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职责定位模糊,因此在上岗培训之前,首先要进行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并分析出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其次要对目前在岗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和考试等手段来了解哪些是在岗人员当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欠缺哪方面知识和能力,从而分别为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人员制订出不同的培训计划。在岗培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学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4、加强部门之间、人与人间的沟通,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经过近几年的扩招和高校合并,高校内部组织和人员骤然增多,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加剧,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技术,使部门之间、个人之间在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沟通的障碍究竟出自哪里,以前的沟通方式需要进行哪些改正。行政管理部门

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沟通、相互理解,把部门与个人的目标同高校职能三项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5、形成对行政管理人员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激励机制

人才的激励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行政人员保持良好工作状况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供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促进教职工发展的举措,更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保证。在积极进行激励机制创新过程中,努力实现依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首先,要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搞活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上努力实现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取得一流报酬。建立重绩效、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要行政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其次,灵活运用精神激励。除了常规的荣誉授予外,高校应注意利用其他非常规的精神激励形式,特别是来源于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因素。比如合理授权激励,授予一定的自我决断的工作权力;参与管理激励,让行政基层人员一定程度地参与某项管理的策划与管理过程实施,充分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但要注意的是,要适当把握激励的水平,激励是为了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但并不是说激励水平越高就越有成效。相反,激励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工作绩效,只有合理的激励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把握恰当的激励水平是教育行政管理者在激励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贯穿于高校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独立办学主体的地位日益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健康持续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一支能够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和维护学校的稳定并且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才能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编辑:王飏;校对:朱恒)【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00-150.

[2]孙志伟,王 亮.高校行政管理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

技,

2005,(3):41-42.

[3]文 达.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

复旦教育论坛,2005,(4):26-30.

[4]杨翠娥,黄祥祥.论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

(9):105-106.

2004,


相关文章

  • 高校共青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模式探索研究
  •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问题,探索构建高校共青团干联系青年工作模式(简称"干-青"工作模式),以建立多元化.常态化的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群众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群众工作:联系青年 ...查看


  •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与破解途径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急剧的加大,但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监督管理乏力.缺乏审计等问题相当突出.加强审计监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本文就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破解途径入手,期望可以对高校财务管理审计 ...查看


  • 我省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非常鲜明:党务队伍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职能型"倾向日趋明显,同时,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工作 ...查看


  • 推进高校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战略布局,这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工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主动适应这一要求,充分认清推进高校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意义,发现高校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努 ...查看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解析
  • 高教研究MoDER寻赘豁嚣燕lENcE2007年第5期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解析' 曲铁华牛海彬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和实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努力实现教师专 ...查看


  •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
  •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 王刚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相对过剩"和大学生"绝对过剩". 所谓&quo ...查看


  • 西安民办高校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 民办高校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曹馨予 魏小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金融与会计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近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普遍化,民办高校数量增多.生源也随之增多并不断得到优化.民办高校为了追求自身发展,获得更稳定的办学 ...查看


  •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现状及对策
  • 高校后勤研究 全面改革 2011年第2期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现状及对策 郭锋 科教兴国离不开高等教育,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每年都要新进大批青年教师,他们的住房存在较大的缺口,住 ...查看


  • 当代经济形势下就业
  •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的增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解决好大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