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1)

跟骨骨刺

【概述】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见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足跟等关节。

【临床表现】

1、 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至X线检查也不能发现。

2、 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因此X线上可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

3、 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偶尔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并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 4、 疼痛性质为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5、 体格检查时用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时,手指用力按压整个筋膜内缘,有压痛则证明存在筋膜炎。X线上发现有骨刺可作出诊断。

6、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可以此进行鉴别。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比较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慢性劳损,局部炎症,营养饮食等因素有关。 1、 慢性劳损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颈、腰、膝关节、足跟、损伤的关节软骨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就很难修复,这时在关节软骨的周围血液循环比较旺盛,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此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这就是骨质增生。

2、 局部炎症 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等。

3、 营养饮食 足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腰膝下肢关节的负担,关节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故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4、 骨折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或跟部脂肪垫破裂,失去对足跟的保护功能,骨质直接负重引起,骨突部分骨折在任何部位均可形成痛性骨痂,而引起疼痛。 中医病因病理:

跟骨骨刺为骨退行性病变,中医称之为骨痹,认为肾虚是跟骨骨刺的发病之本,风寒湿侵袭是病之标,中老年人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等,易患此症。

1、 外感 多因起居不慎,或饮酒当风,或水湿侵渍,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感受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

2、 内伤 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衰,气血有所不足,人的活动量减少,气血有所不足,加之外受寒邪湿气,客于骨髓,发而为痹。

3、 劳损 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跌扑损伤,可致瘀血内停,瘀血阻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中医特效疗法】

跟骨骨刺,是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之一,虽然不至于要人命,但是患者必需长期忍受各种麻痛的感觉,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种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西医可用消炎镇痛药或封闭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中医治疗方法也很多,且采用综合疗法,一般疗效都佳。

1、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放稳,常规消毒铺巾,在压痛点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度角,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然后以确炎舒松A2.5ml、利多卡因2.5ml、生理盐水5ml混匀,在原针孔处封闭约2ml左右。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削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一般1次即痊愈,如未治愈,有余痛,5天后再作1次,最多不超过3次。

2、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有很好的镇痛作用。“针”即针刺,“灸”即艾灸,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常规取穴为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本病以近部选穴为主,多选用压痛点、昆仑、太溪、仆参、水泉、然谷为主,毫针针刺,中等

刺激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温针灸,用2cm艾条一段,插在针柄上施灸。查阅大量文献,治疗跟骨骨刺,用针灸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的病例不少,且都疗效不错。有加刺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补肾固本治疗,有结合水泉穴,申脉穴放血疗法治疗(1),有合用外敷膏药治疗的,均获得很好效果。

3、中医中药治疗(2) 1)治以补肾活血、祛风通络法。基本方:熟地黄20g、当归20g、续断12g、独活12g、苍术8g、威灵仙15g、牛膝15g、木瓜24g、制没药各5g。根据病情加减,兼风寒加防风10g;夹寒湿加秦艽15g、制附子10g;兼湿热加薏苡仁20g、黄柏15g。每天1剂,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取汁150毫升;2煎加水至400毫升,煎30分钟后取汁150毫升,2煎汁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

2)青滕汤加减:基本方:青风滕30g~45g 秦艽15g 寻骨风15g 首乌30g 老弱幼年患者酌减用量,每日一剂。一般用基本方即可,亦可随症加减:风盛:疼痛上下左右走窜,痛无定处,无红肿现象。可选加灵仙、羌活、独活、防风。 寒盛:疼痛苦楚,手足拘挛,遇寒则盛,得热则解。可选加制附片、桂枝、制二乌、当归、细辛。湿盛:肢体沉重,肌肤麻木,痛有定处,变天增剧。可选加苡仁、苍术、稀莶草。热化:局部红肿疼痛,唇口干燥,甚则口渴喜冷,多见于急性期,活动期。可选用丹皮、虎杖、生地。虚弱:身体瘦弱,疼痛麻木,感觉迟饨,自汗,浮肿。可选加桑寄生、黄芪、杜仲、拘杞、鸡血滕、当归、刺五加。.病愈后,当以调补气血之剂巩固疗效。

4、中药足浴法

(1)治以祛风通络。处方:五加皮35g、牛大力30g、千年健30g、艾叶30g、牛膝20g、泽兰20g、川芎20g、独活15g、薄荷15g、丹参15g、羌活10g。每天1剂,将药物放入陶锅内,加水1000毫升,醋1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药汁倒出后先熏蒸患足,待温度降至50℃左右,将患足跟放在药水中浸泡至水凉为止。熏洗过程中控制好水温,防止烫伤。可加用手法理筋,使足部通经活络、粘连松解。药每次用之前加热,每天洗2~3次,水减少时再加水即可,不必更换已洗过药水,每剂可连用3天。皮肤破损者或患有足癣者忌用。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2)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一月一疗程。

5、按摩

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主要是通过手法和穴位的作用,以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提高了对因骨刺刺激而形成的炎性产物的吸收能力。同时改善了患部的营养状况,加快了受损组织的修

复,由于在手法的作用力下,也逐渐提高了患部软组织对骨刺的适应力。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6、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最常见但是效果也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选择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中又以膏药贴剂治疗最佳。将由穿山甲、透骨草、麝香、土鳖虫、续断等多味地道苗岭珍奇药材熬制而成的“龙氏苗方跟痛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安全、经济、彻底解除足跟骨刺。

7、物理治疗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足跟垫,物理疗法同样也是起到缓解疼痛却不能根治的作用,因为足部的着力点不一样,所以足跟垫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起作用。

8、腓肠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1)治疗足跟痛症,跟骨骨刺,跟下滑囊炎及跟骨高压症引起的疼痛。

(2)跟部创伤后镇痛。(3)跟部手术后镇痛。

[操作方法](1)体位:取仰卧位或俯卧位。(2)体表定位:于患肢外踝后缘外踝旁沟确定跟腱前外缘为穿刺点。(3)常规消毒皮肤,7号注射针头垂直皮肤进针,在未触及骨质之前可出现异感。(4)回吸无血液,注入局麻药液/混合液5~7ml,无菌处置穿刺部位。

9、动磁场疗法(3)

[操作方法]仪器设备

(1).旋转磁场治疗仪,带有两个磁头,每一磁头内有一个可水平旋转的圆盘,盘上安装2~4片磁感应强度为0.1~0.2T的永磁体。治疗仪内电动机启动后可带动磁头内磁片旋转,而产生旋转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0.06~0.15T。因磁片表面磁极性的异同而产生交变磁场或脉动磁场。

(2).电磁治疗仪,因治疗仪所利用电流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磁场,如低频交变磁场、脉动直流电磁场、脉冲磁场。治疗仪多带两个或多个电磁头,其磁感应强度为0.1~0.4~0.5T不等。

(3).其他用品有沙袋、棉垫等。

操作程序

(1).检查治疗仪能否正常工作。

(2).患者取下手表与治疗部位邻近的金属物品。

(3).患者取舒适体位,电磁疗时可不裸露治疗部位,旋磁疗时需暴露治疗

部位。

(4).将磁头放在治疗部位,以沙袋固定之。旋磁治疗时可由操作者或患者手持磁头进行治疗。

(5).旋磁治疗时,接通治疗仪电源后磁头下出现震动感,即开始治疗。电磁治疗前,先调节治疗所需的磁场波形、脉冲频率、磁感应强度,接通电源后磁头出现温热感,即开始治疗。

(6).每次治疗15~20min,治疗完毕,关闭电源,从患者身上取下磁头。

(7).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磁头不得撞击或掉落地上,以免磁头破碎、损坏。

(2).旋磁头表面用75%乙醇擦拭消毒,电磁头外套以布套,定期清洗布套。

(3).注意勿使手表、收录机、移动电话等靠近磁头。

(4).眼部、头面部、胸腹部治疗或老人、幼儿、体弱者治疗均宜用弱磁场,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5).旋磁治疗过程中如治疗仪或磁头内出现异常响声,应立即中止治疗,关闭电源,检查处理故障。

(6).电磁场治疗过程中,如患者感觉过热发烫,应在磁头与治疗部位间加垫或加大间距,以防烧伤。

(7).极少数人磁疗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不适反应,轻者不需处理,可继续治疗;重者可减弱磁感应强度、缩短治疗时间或停止磁疗。以上反应可逐渐自行消失,不留后遗症。

【其他疗法】

运动疗法,热疗,熏洗,痛点封闭,手术等均可用于跟骨骨刺的治疗。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主诉右足跟痛4年,曾服中西药及封闭,效果不显。经检查,右跟骨下方有明显压痛,并可扪及结节样硬块,经X线诊断为右跟骨骨刺。寻找压痛点,经过小针刀治疗,对骨刺进行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病情明显好转。(摘自:田朝阳,李雪霜.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2例.中国民间疗法,2010.1.18:13-13)

【按语】

跟骨骨刺是临床诊疗时的常见病,发生率较高。现代医学对骨刺的研究也很详细,治疗手段也有很多进展,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骨质疏松,抗骨质增生,手术治疗等,但多为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也进展很快,方法很多,在跟骨骨刺的治疗中,有很大优势,其中以小针刀,针灸,中药疗效尤佳。

针刀治疗以局部松解和剥离为主;针灸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辩证选用加减穴位;中药通过辩证分型,分寒,风,湿,热邪和肝肾虚论治,理论也比较完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将会越来越清楚,治疗方法也将越来越完善。将来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明确跟骨骨刺的病理生理机制;完善和统一诊断标准;进一步探索跟骨刺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侯卫民. 针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跟骨骨刺4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7.3 .28-28

(2) 林茵 汪锦飘. 中药内外结合治跟骨骨刺423例.新中医.2008.6.90-90 |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跟骨骨刺

【概述】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常见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足跟等关节。

【临床表现】

1、 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至X线检查也不能发现。

2、 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因此X线上可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

3、 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偶尔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并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 4、 疼痛性质为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5、 体格检查时用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时,手指用力按压整个筋膜内缘,有压痛则证明存在筋膜炎。X线上发现有骨刺可作出诊断。

6、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可以此进行鉴别。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比较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慢性劳损,局部炎症,营养饮食等因素有关。 1、 慢性劳损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颈、腰、膝关节、足跟、损伤的关节软骨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就很难修复,这时在关节软骨的周围血液循环比较旺盛,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此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这就是骨质增生。

2、 局部炎症 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等。

3、 营养饮食 足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腰膝下肢关节的负担,关节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故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4、 骨折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或跟部脂肪垫破裂,失去对足跟的保护功能,骨质直接负重引起,骨突部分骨折在任何部位均可形成痛性骨痂,而引起疼痛。 中医病因病理:

跟骨骨刺为骨退行性病变,中医称之为骨痹,认为肾虚是跟骨骨刺的发病之本,风寒湿侵袭是病之标,中老年人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等,易患此症。

1、 外感 多因起居不慎,或饮酒当风,或水湿侵渍,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感受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

2、 内伤 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衰,气血有所不足,人的活动量减少,气血有所不足,加之外受寒邪湿气,客于骨髓,发而为痹。

3、 劳损 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跌扑损伤,可致瘀血内停,瘀血阻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中医特效疗法】

跟骨骨刺,是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之一,虽然不至于要人命,但是患者必需长期忍受各种麻痛的感觉,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种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西医可用消炎镇痛药或封闭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中医治疗方法也很多,且采用综合疗法,一般疗效都佳。

1、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放稳,常规消毒铺巾,在压痛点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度角,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然后以确炎舒松A2.5ml、利多卡因2.5ml、生理盐水5ml混匀,在原针孔处封闭约2ml左右。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削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一般1次即痊愈,如未治愈,有余痛,5天后再作1次,最多不超过3次。

2、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有很好的镇痛作用。“针”即针刺,“灸”即艾灸,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常规取穴为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本病以近部选穴为主,多选用压痛点、昆仑、太溪、仆参、水泉、然谷为主,毫针针刺,中等

刺激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温针灸,用2cm艾条一段,插在针柄上施灸。查阅大量文献,治疗跟骨骨刺,用针灸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的病例不少,且都疗效不错。有加刺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补肾固本治疗,有结合水泉穴,申脉穴放血疗法治疗(1),有合用外敷膏药治疗的,均获得很好效果。

3、中医中药治疗(2) 1)治以补肾活血、祛风通络法。基本方:熟地黄20g、当归20g、续断12g、独活12g、苍术8g、威灵仙15g、牛膝15g、木瓜24g、制没药各5g。根据病情加减,兼风寒加防风10g;夹寒湿加秦艽15g、制附子10g;兼湿热加薏苡仁20g、黄柏15g。每天1剂,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取汁150毫升;2煎加水至400毫升,煎30分钟后取汁150毫升,2煎汁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

2)青滕汤加减:基本方:青风滕30g~45g 秦艽15g 寻骨风15g 首乌30g 老弱幼年患者酌减用量,每日一剂。一般用基本方即可,亦可随症加减:风盛:疼痛上下左右走窜,痛无定处,无红肿现象。可选加灵仙、羌活、独活、防风。 寒盛:疼痛苦楚,手足拘挛,遇寒则盛,得热则解。可选加制附片、桂枝、制二乌、当归、细辛。湿盛:肢体沉重,肌肤麻木,痛有定处,变天增剧。可选加苡仁、苍术、稀莶草。热化:局部红肿疼痛,唇口干燥,甚则口渴喜冷,多见于急性期,活动期。可选用丹皮、虎杖、生地。虚弱:身体瘦弱,疼痛麻木,感觉迟饨,自汗,浮肿。可选加桑寄生、黄芪、杜仲、拘杞、鸡血滕、当归、刺五加。.病愈后,当以调补气血之剂巩固疗效。

4、中药足浴法

(1)治以祛风通络。处方:五加皮35g、牛大力30g、千年健30g、艾叶30g、牛膝20g、泽兰20g、川芎20g、独活15g、薄荷15g、丹参15g、羌活10g。每天1剂,将药物放入陶锅内,加水1000毫升,醋1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药汁倒出后先熏蒸患足,待温度降至50℃左右,将患足跟放在药水中浸泡至水凉为止。熏洗过程中控制好水温,防止烫伤。可加用手法理筋,使足部通经活络、粘连松解。药每次用之前加热,每天洗2~3次,水减少时再加水即可,不必更换已洗过药水,每剂可连用3天。皮肤破损者或患有足癣者忌用。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2)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一月一疗程。

5、按摩

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主要是通过手法和穴位的作用,以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提高了对因骨刺刺激而形成的炎性产物的吸收能力。同时改善了患部的营养状况,加快了受损组织的修

复,由于在手法的作用力下,也逐渐提高了患部软组织对骨刺的适应力。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6、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最常见但是效果也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选择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中又以膏药贴剂治疗最佳。将由穿山甲、透骨草、麝香、土鳖虫、续断等多味地道苗岭珍奇药材熬制而成的“龙氏苗方跟痛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安全、经济、彻底解除足跟骨刺。

7、物理治疗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足跟垫,物理疗法同样也是起到缓解疼痛却不能根治的作用,因为足部的着力点不一样,所以足跟垫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起作用。

8、腓肠神经阻滞术

[适应证](1)治疗足跟痛症,跟骨骨刺,跟下滑囊炎及跟骨高压症引起的疼痛。

(2)跟部创伤后镇痛。(3)跟部手术后镇痛。

[操作方法](1)体位:取仰卧位或俯卧位。(2)体表定位:于患肢外踝后缘外踝旁沟确定跟腱前外缘为穿刺点。(3)常规消毒皮肤,7号注射针头垂直皮肤进针,在未触及骨质之前可出现异感。(4)回吸无血液,注入局麻药液/混合液5~7ml,无菌处置穿刺部位。

9、动磁场疗法(3)

[操作方法]仪器设备

(1).旋转磁场治疗仪,带有两个磁头,每一磁头内有一个可水平旋转的圆盘,盘上安装2~4片磁感应强度为0.1~0.2T的永磁体。治疗仪内电动机启动后可带动磁头内磁片旋转,而产生旋转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0.06~0.15T。因磁片表面磁极性的异同而产生交变磁场或脉动磁场。

(2).电磁治疗仪,因治疗仪所利用电流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磁场,如低频交变磁场、脉动直流电磁场、脉冲磁场。治疗仪多带两个或多个电磁头,其磁感应强度为0.1~0.4~0.5T不等。

(3).其他用品有沙袋、棉垫等。

操作程序

(1).检查治疗仪能否正常工作。

(2).患者取下手表与治疗部位邻近的金属物品。

(3).患者取舒适体位,电磁疗时可不裸露治疗部位,旋磁疗时需暴露治疗

部位。

(4).将磁头放在治疗部位,以沙袋固定之。旋磁治疗时可由操作者或患者手持磁头进行治疗。

(5).旋磁治疗时,接通治疗仪电源后磁头下出现震动感,即开始治疗。电磁治疗前,先调节治疗所需的磁场波形、脉冲频率、磁感应强度,接通电源后磁头出现温热感,即开始治疗。

(6).每次治疗15~20min,治疗完毕,关闭电源,从患者身上取下磁头。

(7).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磁头不得撞击或掉落地上,以免磁头破碎、损坏。

(2).旋磁头表面用75%乙醇擦拭消毒,电磁头外套以布套,定期清洗布套。

(3).注意勿使手表、收录机、移动电话等靠近磁头。

(4).眼部、头面部、胸腹部治疗或老人、幼儿、体弱者治疗均宜用弱磁场,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5).旋磁治疗过程中如治疗仪或磁头内出现异常响声,应立即中止治疗,关闭电源,检查处理故障。

(6).电磁场治疗过程中,如患者感觉过热发烫,应在磁头与治疗部位间加垫或加大间距,以防烧伤。

(7).极少数人磁疗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不适反应,轻者不需处理,可继续治疗;重者可减弱磁感应强度、缩短治疗时间或停止磁疗。以上反应可逐渐自行消失,不留后遗症。

【其他疗法】

运动疗法,热疗,熏洗,痛点封闭,手术等均可用于跟骨骨刺的治疗。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主诉右足跟痛4年,曾服中西药及封闭,效果不显。经检查,右跟骨下方有明显压痛,并可扪及结节样硬块,经X线诊断为右跟骨骨刺。寻找压痛点,经过小针刀治疗,对骨刺进行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病情明显好转。(摘自:田朝阳,李雪霜.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2例.中国民间疗法,2010.1.18:13-13)

【按语】

跟骨骨刺是临床诊疗时的常见病,发生率较高。现代医学对骨刺的研究也很详细,治疗手段也有很多进展,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骨质疏松,抗骨质增生,手术治疗等,但多为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也进展很快,方法很多,在跟骨骨刺的治疗中,有很大优势,其中以小针刀,针灸,中药疗效尤佳。

针刀治疗以局部松解和剥离为主;针灸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辩证选用加减穴位;中药通过辩证分型,分寒,风,湿,热邪和肝肾虚论治,理论也比较完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将会越来越清楚,治疗方法也将越来越完善。将来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明确跟骨骨刺的病理生理机制;完善和统一诊断标准;进一步探索跟骨刺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侯卫民. 针灸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跟骨骨刺4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7.3 .28-28

(2) 林茵 汪锦飘. 中药内外结合治跟骨骨刺423例.新中医.2008.6.90-90 |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相关文章

  • [图]治疗足跟骨刺有偏方
  • 1足跟骨刺 治疗足跟骨刺有偏方 足跟骨刺又可以称之为足跟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那当出现足跟骨刺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治疗足跟骨刺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图老师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赶紧来看一下吧. 足跟骨刺症状 (本 ...查看


  • 骨刺能通过药物消除吗?
  •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骨关节炎病人服用或涂搽"骨刺消溶药"."骨刺软化药"之类的药物,以期消掉骨刺.一些病人在服药后症状也确实暂时缓解了.但是在X线片上骨刺依然如故,或看似骨刺变小了些.其实,这只是一种假 ...查看


  • 骨刺到底是个啥?真的是疼痛的根源吗?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
  • 感谢关注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说:"大夫,你看看我的片子,我疼的这么厉害,是不是长骨刺了?".或者当影像学报告上写有"骨质增生"等字样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疼痛极有可能来源于这个所谓的"骨刺 ...查看


  • 可别"硬碰硬"治疗足跟骨刺
  • 60岁时,我足跟底由于骨质老化长出了骨刺.我忍痛坚持早晚锻炼,很快就获得了痊愈,10年来没有复发. 我的锻炼方法,是选择一双合适尺码的硬底硬帮牛皮鞋,使双脚穿上不易松动,鞋内铺一层硬牛皮鞋垫.在硬地面上双脚叉开,稍小于肩宽,手扶着椅子的靠背 ...查看


  • 骨刺溶解酶是什么
  • 骨刺溶解酶是什么?有这种酶吗? 食品和药品中添加适量的活性酶是很常见的,但日前有一款治疗骨质增生,名叫美国驰能Lepordon 的产品,宣传其成分当中含有"骨刺溶解酶",究竟有没有科学根据呢?到底有没有"骨刺溶 ...查看


  • 骨刺的治疗方法
  • 骨刺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给大家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因此专家提醒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选择合适有效的颈椎骨刺的治疗方法是很关键的. 一 骨刺发生的原因 分析骨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由于年龄的增长,颈椎骨间的椎间盘会失去水分,逐渐失 ...查看


  • 腰椎骨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 腰椎骨刺的治疗方法 其实腰椎骨刺这个疾病在很多白领的身上是很常见的,因为他们在办公室中是长时间的坐着的,这样对于腰椎的健康示很受威胁的.出现腰椎骨刺会让患者觉得非常的难受,主要的症状是患者会感觉到腰椎的位置有时候会突然出现针刺般的疼痛.对于 ...查看


  • 外敷中药治骨病
  • "消骨増理疗贴"电视专题脚本5分钟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千年医药,神秘莫测,"药引子"伴随中医文化已走过数千年. 骨刺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 ...查看


  • "跟痛"并非都是骨刺惹的祸
  • 近几个月来,50多岁的刘女士总感觉左脚脚后跟隐隐作痛,局部不红不肿,早上起床后或行走时间过长就特别疼.她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跟痛症. 据了解,跟痛症是足跟部跖面疼痛,起病缓慢,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晨起.步行或站立时加重.大多数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