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课[巴东三峡]教案设计

1、《巴东三峡》教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

1、你了解作者吗?请看课文第二页注解①)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 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三、补充材料

2、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补充: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给下列加横线的句子注音。

怒吼(h ǒu ) 恐怖(b ù ) 渺小(mi ǎo ) 袅袅( niǎo )

短促(c ù ) 崆岭峡(k ōng ) 谚语(y àn ) 浣妆(hu àn )

秭归(z ǐ ) 群壑(h è ) 耸立(s ǒng ) 蔚蓝(w èi )

峰巅(di ān ) 瞿塘峡(q ú ) 夔门(ku í ) 滟滪(y àn yù )

鲤鱼(l ǐ) 玲珑(l íng ) 潇洒(xi āo ) 情绪(x ù)

补充词语: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2、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找出作者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提示):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4、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老师总结:

5、根据你的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说说每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①—②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的奇伟险恶,令作者赞叹而恐怖。(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③—⑨段)游三峡所见所闻: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从东往西,逆流而上)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段),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段),巫峡: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第三层(9段),瞿塘峡: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第三部分:(⑩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补充: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第二课时

五、精读赏析

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2、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一些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有何作用。

(1)第一段“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

(2)第四段,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

(3)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作用: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3、你能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4、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

(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5、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6、摘录一些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言之有理即可)

六、写作特色: 你能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来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吗?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结构清晰,次序井然,详略得当。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

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本文引用了诗、谚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七、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八、拓展迁移(导学案:六、拓展迁移)

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景点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到三峡来。„„

这里是举世无双的风景旅游大峡谷——长江三峡风景区。

长江三峡风景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奉节的白帝城,东到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各具特色,各显奇妙: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瞿塘峡: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有诗称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江水至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巫峡:幽深奇秀,两岸峰峦挺秀,山色如黛;古树青藤,繁生于岩间;飞瀑泫泉,悬泻于峭壁。峡中九曲回肠,船行其间,颇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耸立江边,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有唐代诗人元稹之诗为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西陵峡: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著名的三大险滩。

1、《巴东三峡》教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

1、你了解作者吗?请看课文第二页注解①)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 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三、补充材料

2、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补充: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给下列加横线的句子注音。

怒吼(h ǒu ) 恐怖(b ù ) 渺小(mi ǎo ) 袅袅( niǎo )

短促(c ù ) 崆岭峡(k ōng ) 谚语(y àn ) 浣妆(hu àn )

秭归(z ǐ ) 群壑(h è ) 耸立(s ǒng ) 蔚蓝(w èi )

峰巅(di ān ) 瞿塘峡(q ú ) 夔门(ku í ) 滟滪(y àn yù )

鲤鱼(l ǐ) 玲珑(l íng ) 潇洒(xi āo ) 情绪(x ù)

补充词语: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2、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找出作者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提示):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4、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老师总结:

5、根据你的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说说每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①—②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的奇伟险恶,令作者赞叹而恐怖。(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③—⑨段)游三峡所见所闻: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从东往西,逆流而上)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段),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段),巫峡: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第三层(9段),瞿塘峡: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第三部分:(⑩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补充: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第二课时

五、精读赏析

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2、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一些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有何作用。

(1)第一段“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

(2)第四段,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

(3)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作用: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3、你能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4、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

(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5、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6、摘录一些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言之有理即可)

六、写作特色: 你能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来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吗?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结构清晰,次序井然,详略得当。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

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本文引用了诗、谚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七、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八、拓展迁移(导学案:六、拓展迁移)

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景点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到三峡来。„„

这里是举世无双的风景旅游大峡谷——长江三峡风景区。

长江三峡风景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奉节的白帝城,东到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各具特色,各显奇妙: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瞿塘峡: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有诗称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江水至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巫峡:幽深奇秀,两岸峰峦挺秀,山色如黛;古树青藤,繁生于岩间;飞瀑泫泉,悬泻于峭壁。峡中九曲回肠,船行其间,颇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耸立江边,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有唐代诗人元稹之诗为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西陵峡: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著名的三大险滩。


相关文章

  • 巴东三峡说课稿
  • <巴东三峡>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巴东三峡>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巴东三峡>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选编了一组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
  • <三峡>创新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 ...查看


  • 1巴东三峡
  • 1.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 ...查看


  • 语文版初中语文目录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三峡]教案冀教版
  •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 ...查看


  • 26三峡郦道元导学案20101204
  • <三峡>导学案 编辑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导学案新人教版
  • 第六单元 美丽的自然 26 三 峡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在这数不胜数的瑰宝当中,长江三峡就是一颗最亮的珍珠.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一定会因那两岸夹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一定会因 ...查看


  • 1.巴东三峡导学案
  • 金星中学"三主五环"金色课堂八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主备:罗海英 审核:______ 授课:______上课时间:______ 第一课 巴东三峡 [学习目标] 1. 揣摩词义,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2. 抓住景物的特色 ...查看


  •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 信息窗2--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