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三峡]教案冀教版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

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 、 ,本文选自他写的《 》。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 阙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

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 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

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 、 ,本文选自他写的《 》。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 阙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

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 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备课 马红梅 第三单元 名胜佳境 三孔 1.孔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亲爱的同学,本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你可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了.本卷共100分,其中含卷面分3分,如果你在本次考试中 ...查看


  •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祖国之歌900字
  • 生活里充满了美吗?是的,它就在你双眸闪动的春光里,就在你手中擎起的秋叶里--歌是对美的感悟,是一种宣泄. 咏叹调---东方之珠清晨,蓝色的云霞里矗起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这就是初升的旭日.耀眼的光辉顿时洒向东方 ...查看


  • 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 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练 习 1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老骥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
  • <三峡>创新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题 班别: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 ù h â hu ǎn h ã x ùn s ù xi ǎng sh òu x ǐ ch ū w àng w ...查看


  • 小学语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二首[我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语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二首<我想>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