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论

关于教学论的思考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论的概念在学术界是讨论已久的问题,主要的观点有: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理论;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一般原理;教学论是研究教养的一般规律;教学论是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的艺术。然而我最赞同的还是上述第一条的表述:“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理论”,它比其他的论述更为合理。而第二条的说法更适合解读教育学原理,第三条第四条又较为宽泛。学术界不仅对于教学论概念的论述众说纷纭,并且对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的认识也是大相径庭。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学者盛群力在《关于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探讨》一文中,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学论所研究的是在教师、学生、教养内容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中, 有关授受人类社会经验的教养的科学规律。”这样界定的原因有四。其一,这个表述坚持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基点。换言之, 它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考察教养领域的各种关系, 其二,它确定了属于教学论领域的教养范畴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三,它强调了确立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上的统甲, 在描述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上升到理论, 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规律, 然后用以指导实践。其四,它指出了教学论是有关教养的教育学理论。

蔡宝来,王嘉毅在《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一文中指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就是研究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揭示教学及其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以上两种说法,我更为赞同前者的定义。一方面,从教学的定义上来讲,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那么,教学论既然是研究教学的理论,对于它的定义也理应将其基本要素包含在内。另一方面,后者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定义为一般问题,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虽然是正确的,他指出了教学论的本质内涵,但是忽视了教学论本身是针对于教学活动得的理论。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参加。抛开实践而定义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高度,但是却没有相对稳妥的基础。

二、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应用性与理论性

吴杰教授编著的《教学论》提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王策三教授在《教学论稿》中强调指出:“对于教学论来说, 必须坚持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 必须不断提高其抽象概括水平”。 在以上两种观点中, 第一种观点具有明显的技术取向, 它倾向于将教学论看作一门应用学科。第二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它倾向于将教学论定位于理论学科。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体现了教学论两种不同的学科性质:应用性和理论性。

学者杨小微在《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一文中指出:自然科学界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称为“上游”“中游”“下游”, 如果非要作一番比喻的话, 教学理论很像是处在“中游”的学科, 即应用学科。

学者蔡宝来,王嘉毅在《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中指出,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和教学论学科的不断分化与综合, 以前那种既非理论科学, 又非应用科学的性质将发生变化, 教学论将因其主要是阐明教与学的原理、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而越来越成为一门理论科学。对此,学者李瑾瑜,徐继存在《也谈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与蔡宝来、王嘉毅商榷》一文中得出公式:实验教学论=应用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进而反驳原作者何以得出“现代教学论”的性质是理论学科的结论。

我认为,教学论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应用性。也就是说,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有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他的理论性在于他的定义本身是研究教学的理论,他的应用性在于他不

同于一般理论学科,它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要求。他是研究教学的理论,他的目的是应用于教学并指导教学。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

20世纪50年代,在新一轮的关于教学论学科性质的争论中,领军人物海特和盖奇将美国所有的教学论出版书籍以题目进行分类。根据结论,海特认为教学论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因为它涉及人及其情感价值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盖奇则认为,这场争论与其说是关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不如说是是否可用科学的方法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以上的争论,又体现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科学性和艺术性。

学者王璐、田殿山在《科学抑或艺术——关于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几点思考》中提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学者黄海楠在《关于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几点思考》中借助盖奇教授的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中的观点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艺术境界,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正真了解教学或想成功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得出两条结论。其一,教学论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二者相辅相成,并不排斥。其二,教学论的科学性是其艺术性的基础,教学论的艺术性是教学论的科学性的升华。

三、教学论的学科体系

刘清华, 郑家福在《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中指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加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 首先, 要从科学化、本体化、中国化三个方面, 来透视我国传统教学论学科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 在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时应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需体现系统完整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立

性几个基本特性;’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必须扩大理论基础;“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注意体现中国特色;”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教学科学研究。

学者安富海在《我国教学论研究:构建体系抑或关注问题》中提到,作为一门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实践性科学,教学论应在研究本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以上两位学者都从理论上论述了科学论学科体系的应然性,对于教学论学科额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两位学者都没有具体论述教学论学科体系应该包含那几个部分。

四、我对于教学论的一些困惑

(一)教学论具有科学性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科学性是不是一回事?

(二)教学论的应用性可不可以理解成“有用”、“可实践”?

(三)一个学科的学科体系建构应该包括那些方面?

关于教学论的思考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论的概念在学术界是讨论已久的问题,主要的观点有: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理论;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一般原理;教学论是研究教养的一般规律;教学论是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的艺术。然而我最赞同的还是上述第一条的表述:“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理论”,它比其他的论述更为合理。而第二条的说法更适合解读教育学原理,第三条第四条又较为宽泛。学术界不仅对于教学论概念的论述众说纷纭,并且对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的认识也是大相径庭。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学者盛群力在《关于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探讨》一文中,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学论所研究的是在教师、学生、教养内容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中, 有关授受人类社会经验的教养的科学规律。”这样界定的原因有四。其一,这个表述坚持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基点。换言之, 它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考察教养领域的各种关系, 其二,它确定了属于教学论领域的教养范畴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三,它强调了确立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上的统甲, 在描述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上升到理论, 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规律, 然后用以指导实践。其四,它指出了教学论是有关教养的教育学理论。

蔡宝来,王嘉毅在《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一文中指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就是研究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揭示教学及其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以上两种说法,我更为赞同前者的定义。一方面,从教学的定义上来讲,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那么,教学论既然是研究教学的理论,对于它的定义也理应将其基本要素包含在内。另一方面,后者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定义为一般问题,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虽然是正确的,他指出了教学论的本质内涵,但是忽视了教学论本身是针对于教学活动得的理论。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参加。抛开实践而定义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高度,但是却没有相对稳妥的基础。

二、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应用性与理论性

吴杰教授编著的《教学论》提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王策三教授在《教学论稿》中强调指出:“对于教学论来说, 必须坚持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 必须不断提高其抽象概括水平”。 在以上两种观点中, 第一种观点具有明显的技术取向, 它倾向于将教学论看作一门应用学科。第二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它倾向于将教学论定位于理论学科。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体现了教学论两种不同的学科性质:应用性和理论性。

学者杨小微在《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一文中指出:自然科学界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称为“上游”“中游”“下游”, 如果非要作一番比喻的话, 教学理论很像是处在“中游”的学科, 即应用学科。

学者蔡宝来,王嘉毅在《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中指出,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和教学论学科的不断分化与综合, 以前那种既非理论科学, 又非应用科学的性质将发生变化, 教学论将因其主要是阐明教与学的原理、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而越来越成为一门理论科学。对此,学者李瑾瑜,徐继存在《也谈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与蔡宝来、王嘉毅商榷》一文中得出公式:实验教学论=应用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进而反驳原作者何以得出“现代教学论”的性质是理论学科的结论。

我认为,教学论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应用性。也就是说,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有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他的理论性在于他的定义本身是研究教学的理论,他的应用性在于他不

同于一般理论学科,它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要求。他是研究教学的理论,他的目的是应用于教学并指导教学。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

20世纪50年代,在新一轮的关于教学论学科性质的争论中,领军人物海特和盖奇将美国所有的教学论出版书籍以题目进行分类。根据结论,海特认为教学论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因为它涉及人及其情感价值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盖奇则认为,这场争论与其说是关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不如说是是否可用科学的方法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以上的争论,又体现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科学性和艺术性。

学者王璐、田殿山在《科学抑或艺术——关于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几点思考》中提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学者黄海楠在《关于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几点思考》中借助盖奇教授的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中的观点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艺术境界,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正真了解教学或想成功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得出两条结论。其一,教学论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二者相辅相成,并不排斥。其二,教学论的科学性是其艺术性的基础,教学论的艺术性是教学论的科学性的升华。

三、教学论的学科体系

刘清华, 郑家福在《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中指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加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 首先, 要从科学化、本体化、中国化三个方面, 来透视我国传统教学论学科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 在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时应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需体现系统完整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立

性几个基本特性;’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必须扩大理论基础;“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注意体现中国特色;”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教学科学研究。

学者安富海在《我国教学论研究:构建体系抑或关注问题》中提到,作为一门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实践性科学,教学论应在研究本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以上两位学者都从理论上论述了科学论学科体系的应然性,对于教学论学科额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两位学者都没有具体论述教学论学科体系应该包含那几个部分。

四、我对于教学论的一些困惑

(一)教学论具有科学性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科学性是不是一回事?

(二)教学论的应用性可不可以理解成“有用”、“可实践”?

(三)一个学科的学科体系建构应该包括那些方面?


相关文章

  • 二年级书法教案
  • 教学内容: 1.认识回米格. 2.掌握"胜"等生字的书写. 教学目标: 掌握用回米格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回米格各部分名称. 1.外框线.内框线.横中线.竖中线.左对角线.右对角线. 2.五种基本形块:正方形. ...查看


  • 专题教育综合读本教案--四年级
  • 第一课 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内容:<专题教育>教材第1页--第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难过,要正确面对成绩.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正确面对成绩. 教学重点:正 ...查看


  • 四年级专题教案
  • 第一课 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内容]<专题教育>教材第1页--第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难过,要正确面对成绩.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正确面对成绩. [教 ...查看


  •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 年 月 日 一 第 周 课 题 第 入学教育 课时 年 级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与观察校园相结合,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 友爱和共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学校生活,从而愿意上学,喜欢学习. 教学流程/时间 ...查看


  • 5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
  • 5.窗前一株紫丁香(第二单元) 山枣九年制学校 执教者:彭育红 星期 2016.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 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学习生 ...查看


  •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标准教案
  • 1-1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ABB式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学会在语言表达中使用ABB式叠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2.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 认识ABB式叠词,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叠词的作用. 教学准备: ...查看


  • 地方课程教案
  • 第一章 小学生守则 第一课时 小学生守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并能记住它们. 教学重难点:遵照守则的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小学生守则> 1.教师讲解<小学生守则> ...查看


  • 王荣生教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讲座
  • 王荣生教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讲座 第一讲: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这个专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讨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十分关注的两个问题--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环节如何展开. ...查看


  •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吴征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谋略.手段和方法.教学策略都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同时又是众多教学实践正反经验的总结.教学策略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理论,它比教学理论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从而能给 ...查看


  • 少儿美术学习(6-7岁)
  • 第一课 美妙的小世界 (广东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岭南版美术教案) 教学对象:一年级小朋友 (广东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课时:1课时 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美妙的小世界的方法. 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