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三、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三、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五、课堂小结。


相关文章

  • 三下教案--争吵
  • 课 题 15.争吵 15.争吵 姓 名 陈伟渠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会认"嫉妒"等 13 个生字.会写"匠替"等 14 ...查看


  • [争吵]的教案
  • <争吵>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qu ...查看


  • 15[争吵]教案
  • 1. 同桌互读生字. 2. 抽读生字词. 3. 齐读生字词. 4.运用活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既.戒.愤.缘.承) 三.释疑导学 ㈠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学生质疑导入. ( 谁和谁争吵?他们为什么争吵?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2. ...查看


  • [争吵]教案设计
  • <争吵>教案设计 柳林汊小学 张 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 ...查看


  • 双语特岗五年级汉语下册第九课争吵教案1
  • 双语班小学汉语五年级下册 第九课 <争吵> 马胡力别克·加铁力 2011-7-27 第九课 <争 吵> 第二课时 课文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目标: 1.运用边度.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 ...查看


  • 标点符号的争吵教案
  • 标点符号的争吵(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动物园里 的一处景物及语音:哈哈,找不到我们吧!想找到我们并不难,只要读准生词,我们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啦!课件要求:每读 ...查看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五指兄弟的争吵
  • 教学目的:通过表演.实践故事,引导幼儿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情. 准备:五兄弟指偶,笤帚一把 活动与指导: 1. 教师利用指偶给幼儿边演示边讲故事. 2. 讨论:⑴五个手指兄弟单独扫地为什么办不到?⑵五兄弟同时进行为什么就很 ...查看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案及反思2)
  • <争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有感情地朗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能借助词典理解生词.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