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自编《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例如: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 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同一个意思会用不同语音来表示。此外,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这也是语音社会性的表现。即使从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上看完全一致的语音单位,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不同的语音体系。比如在普通话中有z c s和zh ch sh两组声母:私人≠诗人、桑叶≠商业,而在粤方言和吴方言中只有一组z c s声母,没有zh ch sh声母。
二 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进行划分的。音节就是由音素构成的。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少的由一个音素构成,如“啊ɑ”;最多的由四个音素构成,如“状zhuɑnɡ”就包括zh u ɑ nɡ四个音素。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如ɑ o e p d;有五个音素是用两个字母表示:zh ch sh nɡ er.
音素分元音、辅音两类。
元音 也叫母音。指的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ɑ o e ä i u û er –i(前) -i(后)。
辅音 也叫子音。指的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形成的音。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b p m f d t n l k ɡ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ɡ.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一般归纳为4点。
1.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有的声带颤动,声音响亮的叫做浊音,,如m、n、l、r;有的辅音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叫做清音。如b、t、z、c,
(二)音节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如“飘(piɑo)”,是一个音节,而“皮袄(pi’ɑo)”,虽与“飘”的音素完全相同,但发音时中间有短暂间隔,因而是两个音节。
普通话除儿化韵的词“花儿”、“球儿”等是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外,一般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也是汉语普通话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总是把一个音节分解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1.声母
指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22个辅音中除“nɡ”不能当声母外(只能用在韵尾,如:zhɑnɡ chuɑnɡ),其余的都可以作声母,也就是说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有的音节开头的音素不是辅音,就是说音节的声母为零,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这样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如“藕ǒu”、“昂ünɡ”等。汉语拼音里的w和y两个字母,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如“衣yi”“汪wɑnɡ”等,但w y是“头母”,而不是声母。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使音节界限清楚。
2.韵母
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由单元音或复元音组成,普通话韵母共有39个。其中单韵母有
10个:ɑ o e i u û –i(前) -i(后) ä er;复韵母有13个,二合韵母9个:ɑi ei ɑo ou iɑ ie uɑ uo ûe;三合韵母4个:iɑo iou uɑi uei;鼻韵母16个,又分前鼻音尾韵母8个:ɑn en iɑn uɑn ûɑn in uen ûn,后鼻音尾韵母8个:ɑnɡ iɑnɡ uɑnɡ enɡ inɡ uenɡ onɡ ionɡ.
韵母内部按传统的分析方法,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为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为韵头,后面的音素为韵尾。汉语并非每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都有头、腹、尾三部分。有的音节没韵头,有的没韵尾。但是绝不能没有韵腹。韵腹是音节中的主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3.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由于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所以也可称为“字调”。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会有“音变”现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音节、音素、元音、辅音是各种语言都有的语音概念,而声母、韵母、声调则是汉语特有的概念。
三、记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记音的一套注音符号,也是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这是以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为内容的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拼音方案,同时,它也是世界各民族学习汉语的工具和拼写中国专用名词及词语的国际标准。
一、 字 母 表
字母 Aɑ Bb
Cc Dd Ee Ff Gɡ
名称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ㄍㄝ
Hh Ii Jj Kk Ll Mm Nn ㄏㄚ ㄧ ㄐㄧㄝ ㄎㄝ ㄝㄌ ㄝㄇ ㄋㄝ Oo Pp Qq Rr Ss Tt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Uu Vv Ww Xx Yy Zz ㄨ ㄎㄝ ㄨㄚ ㄒㄦ ㄧㄚ ㄗㄝ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二、声 母 表
b p m f d t n l ㄅ玻 ㄆ坡 ㄇ摸 ㄈ佛 ㄉ得 ㄊ特 ㄋ讷 ㄌ勒
ɡ k h j q x ㄍ哥 ㄎ科 ㄏ喝 ㄐ基 ㄑ欺 ㄒ希 zh ch shi r z c s ㄓ知 ㄔ蚩 ㄕ诗 ㄖ日 ㄗ资 ㄘ雌 ㄙ思 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zh ch sh可以省作z c s。
三、韵 母 表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 ,ri ,zi ,ci ,si。
(2)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ɡ,“花儿”拼作huɑ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ä。
(4)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变i为y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变u为w
û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u前加y,û上两点省略。
û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û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û(女),lû(吕)。
(5)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写简短,nɡ可以省作ɡ。
四、声 调 符 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ˉ ˊ ˇ 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五、隔 音 符 号
ɑ ,o, 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第二节 声 母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其中有21个可以在音节中充当声母,称为辅音声母,另一个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只作为韵母的构成部分出现在音节末尾。
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由两部分组成,其中21个辅音声母,另一个就是零声母。平时我们所说的声母,一般多指辅音声母。
一 声母的分类
辅音声母的主要发音特征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时会受到相关发音器官的阻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发音部位;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叫发音方法。声母的不同就是由不
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声母进行分类。
(一)发音部位
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分为如下七类: 1、双唇音 b p m 是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 f 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前音 z c s 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4、舌尖中音 d t n l 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5、舌尖后音 zh ch sh r 又叫翘舌音,是由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面音 j q x 是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根音 g k h 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二)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送气不送气等三个方面,由此又可
以将声母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方式的不同,声母可分为五类:
1.塞音 b p d t g k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构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又叫“爆发音”或“破裂音”。
2.擦音 f h x sh r s 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条窄缝,气流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 j q zh ch z c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再由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可见这类声母兼有塞音与擦音的特点,前半部分像塞音,后半部分像擦音,前后发音过程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辅音。
4.鼻音 m n 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 5.边音 l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为两类:
1.清音 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又叫不带音。 2.浊音 m n l r发音时声带颤动,又叫带音。
根据送气不送气,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与塞擦音分为两类: 1、送气音 p t k q ch c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强的气流。 2、不送气音 b d g j zh z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弱的气流。 综合上述分类,列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如下:
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
第三节 韵 母
一 韵母的分类与发音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 1、韵母的结构
普通话韵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韵母的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头—是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由i、u、û充当,发音总是轻而短,只表示韵母的起点。如ia、ua、ûe、iao、uan中的i、u、û。
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充当韵腹的主要元音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构成部分,由a、o、e、ä、i、u、û、-i(前)、-i(后)、er充当。
韵尾—是韵腹后面的音素,又叫尾音。由i、u或鼻辅音n、ng充当。
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有2个或3个元音时,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是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成分,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但是不可以没有韵腹。
2、韵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普通话韵母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按照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的不同,可以分成四类,又叫“四呼”: 开口呼:不是i、u、û或不以i u û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是i或以i开头的韵母。 合口呼: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 撮口呼:是û或以û开头的韵母。 按照韵母的内部结构可以分成三类
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普通话共有10个单韵母:a、o、e、ä、i、u、û、-i(前)、-i(后)、er。
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构成的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普通话共有13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ûe、iao、iou、uai、uei。
鼻韵母: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又叫鼻音尾韵母。普通话共有16个鼻韵母:an、ian、uan、ûan、en、in、uen、û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普通话韵母表
3、单元音韵母发音分析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充当的,普通话10个单韵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三类。舌面元音是由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a、o、e、ä、i、u、û七个;舌尖元音是由舌尖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i(前)、-i(后)两个;er是卷舌元音。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口腔形状的不同造成的。口腔形状决定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描写舌面元音发音条件可以用元音舌位图来表示。
第一、舌位的前后
舌位指发音时舌面隆起部分的所在位置。发元音时舌头前伸,舌位在前,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前元音。前元音,就是i、û。后元音,就是o、e、u。1个舌面央元音,就是ɑ。
第二、舌位的高低
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小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舌面降低,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大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由高元音到低元音的这段距离可以分为相等的四份,中间有三个点。舌位处在这三个点上时,发出的元音由上而下分别叫作半高元音、中元音和半低元音。普通话里有3个舌面高元音,就是i、u、û,有两个半高元音,就是o、e,有1个低元音,就是ɑ。
第三、唇形的圆展
嘴唇收圆,发出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嘴唇展开,发出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3个圆唇元音,就是o、u、û,有4个不圆唇元音,就是ɑ、e、i、ä。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和开口度始终不变。如有一点变化,就不是纯正的单韵母了,所以,发音时要保持固定的口形。
①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② o[о]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③ e[γ]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④ ä[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在普通话中,ä只在语气词“欸”中单用。ä不与任何辅音声母相拼,只构成复韵母ie、ûe,并在书写时省去上面的附加符号“ˆ”。
⑤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⑥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⑦ û[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⑧ er[ ]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⑨ -i(前)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⑩ -i(后)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4、复韵母的发音分析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韵母。复韵母的发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过程是从一个元音滑向另一个元音。在滑动过程中,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都是在逐渐变动,不是跳跃的,中间有一连串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形成一个发音整体。二是各元音的发音响度不同。主要元音的发音口腔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持续时间最长,其他元音发音轻短或含混模糊。
(Ⅰ)前响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指主要元音处在前面的复韵母,普通话前响复韵母有四个:ɑi、ɑo、ei、ou。发音时,开头的元音清晰响亮、时间较长,后头的元音含混模糊,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Ⅱ)后响复韵母
后响复韵母是指主要元音处在后面的复韵母。普通话后响复韵母有5个:ia、ie、ua、uo、ûe。它们发
音的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收尾的元音响亮清晰,在韵母中处在韵腹的位置。而开头的元音都是高元音i-、u-、û-,由于它处于韵母的韵头位置,发音轻短,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Ⅲ)中响复韵母
中响复韵母是指主要元音处在中间的复韵母。普通话中的中响复韵母共有4个:iao、iou、uai、uei。这些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发音不响亮、较短促,只表示舌位滑动的开始,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ou、uei两个韵母和辅音声母相拼时,受声母与声调的影响,中间的元音弱化,写作iu、ui。例如“牛”写作niú,不作nièu;“归”写作ɡuÿ,不作ɡuýi。
5、鼻韵母的发音分析
鼻韵母指带有鼻辅音的韵母,又叫做鼻音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发音时,逐渐由元音向鼻辅音过渡,逐渐增加鼻音色彩,最后形成鼻辅音。二是除阻阶段作韵尾的鼻辅音不发音,所以又叫唯闭音。鼻韵母的发音不是以鼻辅音为主,而是以元音为主,元音清晰响亮,鼻辅音重在做出发音状态,发音不太明显。
(1)前鼻音尾韵母
前鼻音尾韵母指的是鼻韵母中以-n为韵尾的韵母。普通话中的前鼻音尾韵母有8个:ɑn、en、in、un、iɑn、uɑn、ûɑn、uen。韵尾-n的发音部位比声母n-的位置略微靠后,一般是舌面前部向硬腭接触。前鼻音尾韵母的发音中,韵头的发音比较轻短,韵腹的发音清晰响亮,韵尾的发音只做出发音状态。
(2)后鼻音尾韵母
后鼻音尾韵母指的是鼻韵母中以-ng为韵尾的韵母。普通话中的后鼻音尾韵母有8个: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ng[ŋ]是舌面后、浊、鼻音,在普通话中只作韵尾不作声母。发音时,软腭下降,关闭口腔,打开鼻腔通道,舌面后部后缩,并抵住软腭,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在鼻韵母中,同-n的发音一样,-ng除阻阶段也不发音。后鼻音尾韵母的发音中,韵头的发音比较轻短,韵腹的发音清晰响亮,韵尾的发音只做出发音状态。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为避免字母相混,以o表示开头元音[u],写作ong。 发音例词:
共同gçngtèng 轰动hōngdçng 空洞kōngdçng 隆重lèngzhçng 通融tōngrèng ⑤ iɑng[iɑŋ] ⑥ uɑng[uɑŋ] ⑦ ueng[uәŋ]
在普通话里,韵母ueng只有一种零声母的音节形式weng。 ⑧ iong[yŋ]
为避免字母相混,《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字母io表示起点元音û[y],写作iong。 发音例词:
炯炯jiǒngjiǒng 汹涌xiōngyǒng 穷困qièngkùn 窘境jiǒngjång
第四节 声 调
一、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也称为“字调”。
二、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一) 声调主要取决于音高。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另一方面,声调也跟音长有关,从发音长短看(音
长),上声发音持续的时间最长,其次是阳平;去声的发音时间最短,再就是阴平。假如以音高、音长两个因素为坐标,声调发音的实际情况是:(参见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P98)
(二) 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逐渐滑动的,而不是跳跃式的。因此,它的过渡音是连续的、渐变的。 (三)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即使每一组的声母、韵母都一样,只是由于声调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
(四)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 声调的平仄抑扬使语言富于音乐性、节奏感。 三、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音高有绝对和相对之别。每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不同,同一个人情绪状态不同,其声音高低也有差异,但都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就是绝对音高。相对音高指的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例如:在用普通话读“第”字时,无论是成年人、小孩儿,还是男人、女人,皆从其最高音降到最低音,这种“降”就是其升降模式,“从最高音到最低音”是其降的幅度。虽然在实际语流中,儿童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成年人的要高,女子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男子的要高,但在发某一相同音节时,通过比较,他们的升降模式和幅度是相同的,也即相对音高相同。所以,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绝对音高千差万别,无法用确定的数值表示。相对音高却是统一的,可以用确定的数值表示,通常的做法是用“五度标记法”。先用一根竖线作为比较线,均分为四格,分别表示“高、
半高、中、半低、低”五度,依次用“5、4、3、2、1”来代表。然后在比较线的左边用曲线或直线表示音节的相对音高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普通话的四声如图所示:
阴平是高平调,调值为55; 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 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214; 去声是全降调,调值为51。
2、调类
就是声调的类别或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便为一个调类。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因此就归纳为四个调类。传统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也可简单地叫做: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北方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与普通话一致,调值有四种基本变化形式,也就有四个调类。
3、调值与调类的关系
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调值的基本变化形式,就有几个调类。各方言区的调类数量不尽相同,最少的方言区只有三个,最多的有十个调类,多数方言的调类为四到六个。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调类相同的字,调值并不一定一样,还有一种情况,调值相同的字,可能分属不同的调类,各地方言中,调
类一般没有多
大出入,只是调值差别很大。调值上相差一点,读音就不一样。 4、调号
就是调类的标记符号。汉语拼音方案中所规定的调号是:ˉ、ˊ、ˇ、ˋ 四种。
由于声调属于整个音节,声调的高低、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所以调号一般标在主要元音上,如:青菜qÿnɡcài 历届låjiâ 好友hǎoyoǔ 威吓wýihâ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中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外,还有一种轻声,不同于上述四声的任何一个。需要分清的是,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音变现象。对轻声问题,我们后面部分会有专章讲解。
五 普通话的四声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具体描写如下:
(一)阴平-----高平调。发音时调值由5度到5度,简称55。声带则绷到相对最紧,自始至终没有明显变化。
(二)阳平-----中升调。发音时调值由3度到5度,简称35。声带则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最后到相对最紧。
(三)上声-----降升调。发音时调值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声带则从略微紧张开始,又立刻松弛下来稍微延长,接着迅速绷紧,但达不到相对最紧。
(四)去声-----全降调。发音时调值由5度到1度,简称51。声带则从相对最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
阴平----高平,阳平—高升,上声---低曲, 去声---全降 普通话声调也可简单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六、声调辨正
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不准是造成歧义或语音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声调有一个发展过程,是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演变发展的。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四声已有很大变化。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去、入。按传统说法是: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入声分别化入到阴、阳、上、去四声中。学习声调,最好是明确所属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一)调类辨正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七大方言区的调类数差别明显,主要原因是古入声字的分源。
(二)调值辨正 1.阴平的辨正
(1). 调值不够高。阴平调值是55, (2).阴平读成降调。 (3).阴平读成降升调。 2. 阳平的辨正。 (1).阳平读成平调。 (2).阳平读为降调。 3. 上声的辨正
(1).上声调值不完全。上声调值是214。 (2).上声读成降调。 (3).上声读为平调。 4.去声的辨正
(1).去声读成升调或平调。
(2).去声读为降升调
所以针对这种“高不成低不就”(即高音上不去,低音又下不来)的情形,可采用如下解决方式: 1.“以阳辅阴”----阳平字与阴平字连读,借阳平末尾的高音辅助阴平。如: 栏杆lánɡün 谋生 mèushýnɡ 难关 nánɡuün
神龛shãnkün 舷窗 xiánchuünɡ 学期xuãqÿ
2.“以去辅阳”----去声字与阳平字连读,用去声字的下降来压低阳平字的起音,尾音就易于升高。如:
战俘zhànfú 祝福zhùfú 纵容 zçnɡrènɡ
扣除kçuchú 混杂 hùnzá 凤凰fânɡhuánɡ
3.“以去辅上”----去声字与上声字连读,使上声开始时下降的低些,则尾音容易升高。如: 固守ɡùshǒu 倒数dàoshǔ 调遣diàoqiǎn
副本fùbþn 号码hàomǎ 近海jånhǎi
4.“以阴辅去”----山东方言中没有普通话的去声调值51,多数是高降调或低降调,所以要抓住“高起直送向下降”的特点,在方言基础上增加降的起点高度与幅度。阴平字与去声字连读,益于练习此调值的发音。如:
勘测 küncâ 憎恨zýnɡhân 飘动piüodçnɡ
深切 shýnqiâ 失恋shÿliàn 贴切 tiýqiâ
第五节 音 节
一、普通话的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人们可以凭着听觉和发音时的肌肉感觉,自然地察觉到地最小地语音片段。普通话里,除个别情况外,一个汉字对应的就是一个音节。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音素可以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而传统的汉语语音学认为,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1、声母,主要是指辅音声母;2、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内部又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3、韵头,又叫介音,是指介于辅音声母和韵腹即主要元音之间的音,又叫头音。普通话中只有i、u、û三个介音;4、韵腹,是韵母中口腔开合度最大的元音,也是音节中最响亮、最突出、听觉感觉最显著的部分。如果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5、韵尾,是一个音节的收束部分,发音较短、较弱,又叫尾音。普通话只有i、u、o、n、ng五个音素充当尾音。6、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类型
普通话音节的组合,有以下几种类型: 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如xiù秀 声母+( O +韵腹+韵尾)+声调;如güi该 声母+(韵头+韵腹+ O )+声调;如xuã学 声母+( O +韵腹+ O )+声调;如 tǎ塔 O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如yán延 O +(韵头+韵腹+ O )+声调;如wǒ我 O +( O +韵腹+韵尾)+声调;如ǒu偶
O +( O +韵腹+ O )+声调;如yù玉
音节
︱ ︱ ︱ ︱ 声母 韵母 声调
︱
︱ ︱ ︱
注:音节结构是从语音上的分析,为了教学方便,必要时将汉语拼音的某些拼法加括号( )还原。例如:yi、wu、yu还原为(i)(u)(û);iu、ui、un分列时还原为i(o)u、u(e)i、u(e)n;ie、ûe分列时还原为i(ä)、û(ä)等。
从普通话音节结构表可以看出,普通话音节结构有以下特点:
1.普通话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如,状(zhuàng);最少只有一个音素,如,鹅(ã)。
2.每个音节最少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声母、韵母、声调。它的声母可以是零声母,韵母中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必须有韵腹,韵腹和声调是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3.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由五个成分组成,例如:“环”(huán),由声母h、韵头u、韵腹a、韵尾n和阳平声调组成。
4.音节中必须有元音音素,至少一个,最多可有三个,分别充当韵母的韵头、韵腹和韵尾。 5.每个元音都能充当韵腹,如果韵母不止一个元音时,就由其中口腔开合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充当韵腹。韵头只能由i u û充当,韵尾由元音i u (o)或鼻辅音n ng充当。
6.辅音音素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末尾(作韵尾),普通话没有复辅音的情况。
7.单韵母(除舌尖韵母﹣i前、﹣i后外),复韵母和鼻韵母(除eng ong外)都能自成音节,其声母是零声母。
以上是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基本特点。另外,由几个特殊的叹词音节只有辅音而没有元音。例如:(呣)ng(嗯)hm()hng(哼)等,其中m ng都是单辅音,hm hng都是两个辅音拼合而成。上述情况只是普通话音节的个别现象。
三、音节的声韵配合规律
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但不是任何声母和任何韵母都可以相拼。了解普通话声韵的拼合规律,对掌握普通话音节以及学习汉语拼音音节拼写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话音节有完整的系统。构成普通话音节的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和三十九个韵母,有机地拼合成四百多个基本音节(附录一),加上四个声调的配合,则可组成一千二百多个音节,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声母和韵母的拼合规律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关系上。传统的汉语语音学把韵母按开头元音的唇形特点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声母的发音部位则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其中舌尖中音有分为d、t和n、l两类。依据这一关系,可将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列成下表:
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表
一、声韵配合的规律
从表中可以归纳出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主要规律:
(一)双唇音b、p、m除了不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外,可以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二)唇齿音f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限于u)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三)舌尖前音z、c、s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四)舌尖中音d、t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但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五)舌尖中音n、l可以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相拼。
(六)舌尖后音zh、ch、sh、r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七)舌面音j、q、x可以跟所有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八)舌根音g、k、h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九)零声母则能跟四呼中所有的韵母相拼。
上述规律中,凡属某类声母与某类韵母不能相拼的,概无例外;能相拼的,则并非指全部能相拼,还可以存在特殊情况,。例如:一般来说,开口呼韵母能与舌面音以外的声母相拼,但其中的ä、er这两个韵母就不与任何辅音相拼,还有舌尖韵母﹣i(前)、﹣i(后)分别不与舌尖前、舌尖后以外的辅音声母相拼。
第六节 音 变
音变就是语音的变化。普通话的音变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等。下面分别来说明它们的音变规律。 一、变调
在单读一个个音节的时候,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般来讲,汉语一个音节就对应一个汉字,因此声调又称为“字调”。每个音节、每个字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在词语、句子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有的音节的声调发生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叫做变调。普通话的主要变调情况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的变调,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上声变调
上声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音长最长,基本上是个低调,调值为214。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前都会产生变调,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其变调规律是:
(一)、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音节)前,丢掉后半段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例如:
上声+阴平:百般 bǎibün 保温 bǎowýn 打通dǎtōng 纺织fǎngzhÿ 海关hǎiguün 上声+阳平:祖国 zǔguè 旅行lǚxæng 导游dǎoyèu 改革gǎigã 朗读lǎngdú 上声+去声;广大guǎngdà 讨论tǎolùn 挑战tiüozhàn 土地tǔdå 感谢gǎnxiâ
注: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要根据轻声音节的情况而定。
1.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时35;二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
阳平:等等dþngdeng 讲讲jiǎngjiang 想起xiǎngqi 半上;嫂子 sǎozi 碾子niǎnzi 姐姐jiþjie
2.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 阴平: 打听dǎting 眼睛yǎnjing 比方bǐfang 阳平: 本钱bþnqian 老婆lǎopo 老爷lǎoye 去声: 脑袋nǎodai 寡妇guǎfu 本事bþnshi
(二)、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的前面,即两个上声相连,则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与普通话阳平的调值相同,而后一个上声保持原来的调值不变。例如:
上声+上声:懒散lǎnsǎn 手指shǒuzhǐ 母语mǔyǔ 鬼脸guǐliǎn 海岛hǎidǎo 可口kþkǒu 领导lǐngdǎo 野草yþcǎo 水果shuǐguǒ 理解lǐjiþ
(三)、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如果后面没有紧跟着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开头和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情况:
1.当词语的结构是“双单格”时,即2+1结构,开头和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水彩笔 shuǐcǎibǐ 选举法xuǎnjǔfǎ 展览馆zhǎnlǎnguǎn 考古所kǎogǔsuǒ
2.当词语的结构是“单双格”时,即1+2结构,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当中音节则按两上变调规律变为35。例如:
冷处理lþngchǔlǐ 小两口xiǎoliǎngkǒu 好导演hǎodǎoyǎn 海产品hǎichǎnpǐn
(四)、多个上声音节相连时,要根据其词语组合情况和逻辑重音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例如: 想买果脯 xiǎng mǎi guǒpǔ 永远美好yǒngyuǎn mþihǎo 小组长请你往北走。 xiǎozǔzhǎng qǐngnǐ wǎng bþi zǒu。 “一”、“不”的音变
“一”、“不”都是古清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一”的单字调是阴平55调值,“不”的单字调是去声51调值,在单念、表序数或处在词句末尾的时候,不变调。这两个字的变调取决于后一个连读音节的声调。
(一)、“一”有三种变调情况:
1.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55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一”+去声:一半yībàn 一共yīgòng 一向yīxiàng 一度yīdù 一概yīgài 2.在阴平、阳平、上声(非去声)前,调值由55变为51,跟去声的调值一样。例如: “一”+阴平:一般yībān 一边yībiān 一端yīduān 一天yītiān 一声yīshēng “一”+阳平:一连yīlián 一时yīshí 一同yītóng 一头yītóu 一群yīqún “一”+上声:一举yÿjǔ 一口yÿkǒu 一起yÿqǐ 一手yÿshǒu 一体yÿtǐ 3.夹在词语中间的时候读轻声。例如:
X+“一”+X:学一学xuãyixuã 看一看kànyikàn 谈一谈tányitán (二)、“不”字有两种变调情况。
1.“不”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51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不”+去声:不必búbì 不变búbiàn 不测búcè 不错búcuò 不但búdàn 2.夹在词语中间的时候读轻声。例如:
X+“不”+X:买不买mǎibumǎi 来不来láibulái 会不会huåbuhuå 去声变调
当两个去声相连,前面的去声音节不读重音的时候,调值没有降到最低,调值变为高降调53,称作“半去”。例如:
去声+去声:饭店fàndiàn 贵重guìzhòng 介绍jièshào 密切mìqiâ 戏剧xìjù 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一般有AA式、ABB式或AABB式三种。 (一)、AA式的变调
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原字调是阳平、上声、去声(非阴平)时,同时AA式后加“儿尾”,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变成“儿化韵”时,声调可以变为高平调55调值,跟阴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慢慢儿mànmünr 大大儿dàdür 快快儿kuàikuüir 好好儿hǎohüor (二)、ABB式、AABB式的变调
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非阴平)时,调值变为高平调55,跟阴平的调值一样,AABB式中的第二个A读轻声。例如: ABB式:
绿茸茸lǜrōngrōng 绿油油lǜyōuyōu 红彤彤hèngtōngtōng 慢腾腾màntýngtýng AABB式:
慢慢腾腾mànmantýngtýng 马马虎虎mǎmahūhū 舒舒服服shūshufūfū 注意:1.上述变调规律仅就ABB式和AABB式形容词的一般情况而言。
2.一部分书面语的叠字形容词不变调。例如:白皑皑、金闪闪、轰轰烈烈、堂堂正正、沸沸扬扬、
闪闪烁烁等。
二 轻声 1.什么是轻声?
轻声不是第五种声调,而是一种声调的弱化形式。轻声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只出现于语言组合之中(如词、短语等)。轻声字在词语中读得既短又轻,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就音高而言,轻声无统一而固定的音高。一般情形是:上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较高(4)、阴平和阳平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偏低(2和3)、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最低(1)。
轻声有时还引起音色的变化,如“爸爸”的后一个“爸”、“哥哥”的后一个“哥”的声母都有浊化倾向。轻声字的韵母含混,甚至还会脱落。 2. 轻声词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式后头的字:娃娃、弟弟、看看、玩玩。
3)词的后缀“子、头”和表复数的“们”。区别:桌子—石子 鸡子(鸡)—鸡子(鸡蛋) 4)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来”等。 5)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语素和词。 6)量词“个”。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事情、消息、西瓜、力量、吩咐、关系。
3.轻声的作用
区别意义:孙子兵法与宝贝孙子、脑袋瓜子和炒瓜子。 区别词性:大意失荆州与段落大意、十分利害与利害冲突。 三 儿化 1.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词的后缀“儿”与其前音节的韵母结合为一体,并使该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音变现象。在书面语中,这种“儿”通常被省略。
2.儿化韵的发音
1)无韵尾或有u尾+卷舌动作:车儿、包儿
2)有-i、-n韵尾的+韵尾丢失或添加韵腹:块儿、人儿 3)有高元音i、û韵腹的+央元音:喜儿、鱼儿 4)有舌尖元音[?]、[τ]的变为:树枝儿、瓜子儿 5)有-ng尾的+韵尾丢失且元音鼻化:瓶儿、芒儿 2.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头——头儿 眼——眼儿 区别词性:忙——忙儿 偷——偷儿 带有感情色彩:猫儿 老头儿 小淘气儿 四 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位
一 音位概说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按照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在一种语音里,音素往往要远远地多于音位。例如,在普通话里,音位/a/代表着四个不同的音素[a]、[ε]、[α]、[A]。音位是在实际语境中通过对比和替换而归纳出来的。
音位的分类: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和调位。其中调位为非音质音位。
二 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即称为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从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因而音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例如,普通话的/ a /音位在语境中表现为以下形式[ a ](安、爱)、[ε](严、远)、[ A ](啊、牙)和[α](昂、王)。
音位变体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变体即为条件变体,如前面/ /的各种变体即是。没有条件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则为自由变体,如南京话中的[ n ]和[ l ]。
归纳音位应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归纳音位的标准主要是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在一个语音系统中,如果某种语音差异能够导致意义的不同,那么这种差异就是根本性的,并最终成为不同音位之间的界限。构成上述差异的语音特征被称作“区别性特征”,如送气与不送气、四声即是。对音位的条件变体而言,不同的变体各有特定的分布位置,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互补分布”。处于互补状态的语音差异一般不造成音位的对立。因此,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种重要标准。但必须注意,当处于互补位置的几个音在音感上差别过大时,则不宜归纳为一个同一音位,如[ m ]、[ η]即是。所以,音感是划
分音位的一个参照标准。
三 普通话音位 具体见书p113
使用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自编《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例如: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 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同一个意思会用不同语音来表示。此外,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这也是语音社会性的表现。即使从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上看完全一致的语音单位,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也可有不同地位或作用,因而形成不同的语音体系。比如在普通话中有z c s和zh ch sh两组声母:私人≠诗人、桑叶≠商业,而在粤方言和吴方言中只有一组z c s声母,没有zh ch sh声母。
二 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进行划分的。音节就是由音素构成的。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少的由一个音素构成,如“啊ɑ”;最多的由四个音素构成,如“状zhuɑnɡ”就包括zh u ɑ nɡ四个音素。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如ɑ o e p d;有五个音素是用两个字母表示:zh ch sh nɡ er.
音素分元音、辅音两类。
元音 也叫母音。指的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ɑ o e ä i u û er –i(前) -i(后)。
辅音 也叫子音。指的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形成的音。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b p m f d t n l k ɡ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ɡ.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一般归纳为4点。
1.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有的声带颤动,声音响亮的叫做浊音,,如m、n、l、r;有的辅音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叫做清音。如b、t、z、c,
(二)音节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如“飘(piɑo)”,是一个音节,而“皮袄(pi’ɑo)”,虽与“飘”的音素完全相同,但发音时中间有短暂间隔,因而是两个音节。
普通话除儿化韵的词“花儿”、“球儿”等是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外,一般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也是汉语普通话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总是把一个音节分解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1.声母
指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22个辅音中除“nɡ”不能当声母外(只能用在韵尾,如:zhɑnɡ chuɑnɡ),其余的都可以作声母,也就是说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有的音节开头的音素不是辅音,就是说音节的声母为零,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这样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如“藕ǒu”、“昂ünɡ”等。汉语拼音里的w和y两个字母,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如“衣yi”“汪wɑnɡ”等,但w y是“头母”,而不是声母。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使音节界限清楚。
2.韵母
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由单元音或复元音组成,普通话韵母共有39个。其中单韵母有
10个:ɑ o e i u û –i(前) -i(后) ä er;复韵母有13个,二合韵母9个:ɑi ei ɑo ou iɑ ie uɑ uo ûe;三合韵母4个:iɑo iou uɑi uei;鼻韵母16个,又分前鼻音尾韵母8个:ɑn en iɑn uɑn ûɑn in uen ûn,后鼻音尾韵母8个:ɑnɡ iɑnɡ uɑnɡ enɡ inɡ uenɡ onɡ ionɡ.
韵母内部按传统的分析方法,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为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为韵头,后面的音素为韵尾。汉语并非每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都有头、腹、尾三部分。有的音节没韵头,有的没韵尾。但是绝不能没有韵腹。韵腹是音节中的主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3.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由于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所以也可称为“字调”。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会有“音变”现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音节、音素、元音、辅音是各种语言都有的语音概念,而声母、韵母、声调则是汉语特有的概念。
三、记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记音的一套注音符号,也是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这是以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为内容的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拼音方案,同时,它也是世界各民族学习汉语的工具和拼写中国专用名词及词语的国际标准。
一、 字 母 表
字母 Aɑ Bb
Cc Dd Ee Ff Gɡ
名称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ㄍㄝ
Hh Ii Jj Kk Ll Mm Nn ㄏㄚ ㄧ ㄐㄧㄝ ㄎㄝ ㄝㄌ ㄝㄇ ㄋㄝ Oo Pp Qq Rr Ss Tt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Uu Vv Ww Xx Yy Zz ㄨ ㄎㄝ ㄨㄚ ㄒㄦ ㄧㄚ ㄗㄝ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二、声 母 表
b p m f d t n l ㄅ玻 ㄆ坡 ㄇ摸 ㄈ佛 ㄉ得 ㄊ特 ㄋ讷 ㄌ勒
ɡ k h j q x ㄍ哥 ㄎ科 ㄏ喝 ㄐ基 ㄑ欺 ㄒ希 zh ch shi r z c s ㄓ知 ㄔ蚩 ㄕ诗 ㄖ日 ㄗ资 ㄘ雌 ㄙ思 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zh ch sh可以省作z c s。
三、韵 母 表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 ,ri ,zi ,ci ,si。
(2)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ɡ,“花儿”拼作huɑ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ä。
(4)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变i为y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变u为w
û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u前加y,û上两点省略。
û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û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û(女),lû(吕)。
(5)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写简短,nɡ可以省作ɡ。
四、声 调 符 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ˉ ˊ ˇ 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五、隔 音 符 号
ɑ ,o, 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第二节 声 母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其中有21个可以在音节中充当声母,称为辅音声母,另一个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只作为韵母的构成部分出现在音节末尾。
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由两部分组成,其中21个辅音声母,另一个就是零声母。平时我们所说的声母,一般多指辅音声母。
一 声母的分类
辅音声母的主要发音特征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时会受到相关发音器官的阻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发音部位;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叫发音方法。声母的不同就是由不
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声母进行分类。
(一)发音部位
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分为如下七类: 1、双唇音 b p m 是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 f 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前音 z c s 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4、舌尖中音 d t n l 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5、舌尖后音 zh ch sh r 又叫翘舌音,是由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面音 j q x 是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根音 g k h 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二)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送气不送气等三个方面,由此又可
以将声母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方式的不同,声母可分为五类:
1.塞音 b p d t g k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构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又叫“爆发音”或“破裂音”。
2.擦音 f h x sh r s 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条窄缝,气流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 j q zh ch z c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再由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可见这类声母兼有塞音与擦音的特点,前半部分像塞音,后半部分像擦音,前后发音过程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辅音。
4.鼻音 m n 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 5.边音 l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为两类:
1.清音 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又叫不带音。 2.浊音 m n l r发音时声带颤动,又叫带音。
根据送气不送气,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与塞擦音分为两类: 1、送气音 p t k q ch c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强的气流。 2、不送气音 b d g j zh z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弱的气流。 综合上述分类,列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如下:
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
第三节 韵 母
一 韵母的分类与发音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 1、韵母的结构
普通话韵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韵母的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头—是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由i、u、û充当,发音总是轻而短,只表示韵母的起点。如ia、ua、ûe、iao、uan中的i、u、û。
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充当韵腹的主要元音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构成部分,由a、o、e、ä、i、u、û、-i(前)、-i(后)、er充当。
韵尾—是韵腹后面的音素,又叫尾音。由i、u或鼻辅音n、ng充当。
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有2个或3个元音时,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是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成分,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但是不可以没有韵腹。
2、韵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普通话韵母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按照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的不同,可以分成四类,又叫“四呼”: 开口呼:不是i、u、û或不以i u û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是i或以i开头的韵母。 合口呼: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 撮口呼:是û或以û开头的韵母。 按照韵母的内部结构可以分成三类
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普通话共有10个单韵母:a、o、e、ä、i、u、û、-i(前)、-i(后)、er。
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构成的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普通话共有13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ûe、iao、iou、uai、uei。
鼻韵母: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又叫鼻音尾韵母。普通话共有16个鼻韵母:an、ian、uan、ûan、en、in、uen、û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普通话韵母表
3、单元音韵母发音分析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充当的,普通话10个单韵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三类。舌面元音是由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a、o、e、ä、i、u、û七个;舌尖元音是由舌尖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i(前)、-i(后)两个;er是卷舌元音。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口腔形状的不同造成的。口腔形状决定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描写舌面元音发音条件可以用元音舌位图来表示。
第一、舌位的前后
舌位指发音时舌面隆起部分的所在位置。发元音时舌头前伸,舌位在前,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前元音。前元音,就是i、û。后元音,就是o、e、u。1个舌面央元音,就是ɑ。
第二、舌位的高低
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小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舌面降低,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大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由高元音到低元音的这段距离可以分为相等的四份,中间有三个点。舌位处在这三个点上时,发出的元音由上而下分别叫作半高元音、中元音和半低元音。普通话里有3个舌面高元音,就是i、u、û,有两个半高元音,就是o、e,有1个低元音,就是ɑ。
第三、唇形的圆展
嘴唇收圆,发出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嘴唇展开,发出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3个圆唇元音,就是o、u、û,有4个不圆唇元音,就是ɑ、e、i、ä。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和开口度始终不变。如有一点变化,就不是纯正的单韵母了,所以,发音时要保持固定的口形。
①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② o[о]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③ e[γ]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④ ä[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在普通话中,ä只在语气词“欸”中单用。ä不与任何辅音声母相拼,只构成复韵母ie、ûe,并在书写时省去上面的附加符号“ˆ”。
⑤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⑥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⑦ û[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⑧ er[ ]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⑨ -i(前)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⑩ -i(后)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4、复韵母的发音分析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韵母。复韵母的发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过程是从一个元音滑向另一个元音。在滑动过程中,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都是在逐渐变动,不是跳跃的,中间有一连串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形成一个发音整体。二是各元音的发音响度不同。主要元音的发音口腔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持续时间最长,其他元音发音轻短或含混模糊。
(Ⅰ)前响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指主要元音处在前面的复韵母,普通话前响复韵母有四个:ɑi、ɑo、ei、ou。发音时,开头的元音清晰响亮、时间较长,后头的元音含混模糊,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Ⅱ)后响复韵母
后响复韵母是指主要元音处在后面的复韵母。普通话后响复韵母有5个:ia、ie、ua、uo、ûe。它们发
音的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收尾的元音响亮清晰,在韵母中处在韵腹的位置。而开头的元音都是高元音i-、u-、û-,由于它处于韵母的韵头位置,发音轻短,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Ⅲ)中响复韵母
中响复韵母是指主要元音处在中间的复韵母。普通话中的中响复韵母共有4个:iao、iou、uai、uei。这些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发音不响亮、较短促,只表示舌位滑动的开始,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ou、uei两个韵母和辅音声母相拼时,受声母与声调的影响,中间的元音弱化,写作iu、ui。例如“牛”写作niú,不作nièu;“归”写作ɡuÿ,不作ɡuýi。
5、鼻韵母的发音分析
鼻韵母指带有鼻辅音的韵母,又叫做鼻音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发音时,逐渐由元音向鼻辅音过渡,逐渐增加鼻音色彩,最后形成鼻辅音。二是除阻阶段作韵尾的鼻辅音不发音,所以又叫唯闭音。鼻韵母的发音不是以鼻辅音为主,而是以元音为主,元音清晰响亮,鼻辅音重在做出发音状态,发音不太明显。
(1)前鼻音尾韵母
前鼻音尾韵母指的是鼻韵母中以-n为韵尾的韵母。普通话中的前鼻音尾韵母有8个:ɑn、en、in、un、iɑn、uɑn、ûɑn、uen。韵尾-n的发音部位比声母n-的位置略微靠后,一般是舌面前部向硬腭接触。前鼻音尾韵母的发音中,韵头的发音比较轻短,韵腹的发音清晰响亮,韵尾的发音只做出发音状态。
(2)后鼻音尾韵母
后鼻音尾韵母指的是鼻韵母中以-ng为韵尾的韵母。普通话中的后鼻音尾韵母有8个: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ng[ŋ]是舌面后、浊、鼻音,在普通话中只作韵尾不作声母。发音时,软腭下降,关闭口腔,打开鼻腔通道,舌面后部后缩,并抵住软腭,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在鼻韵母中,同-n的发音一样,-ng除阻阶段也不发音。后鼻音尾韵母的发音中,韵头的发音比较轻短,韵腹的发音清晰响亮,韵尾的发音只做出发音状态。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为避免字母相混,以o表示开头元音[u],写作ong。 发音例词:
共同gçngtèng 轰动hōngdçng 空洞kōngdçng 隆重lèngzhçng 通融tōngrèng ⑤ iɑng[iɑŋ] ⑥ uɑng[uɑŋ] ⑦ ueng[uәŋ]
在普通话里,韵母ueng只有一种零声母的音节形式weng。 ⑧ iong[yŋ]
为避免字母相混,《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字母io表示起点元音û[y],写作iong。 发音例词:
炯炯jiǒngjiǒng 汹涌xiōngyǒng 穷困qièngkùn 窘境jiǒngjång
第四节 声 调
一、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也称为“字调”。
二、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一) 声调主要取决于音高。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另一方面,声调也跟音长有关,从发音长短看(音
长),上声发音持续的时间最长,其次是阳平;去声的发音时间最短,再就是阴平。假如以音高、音长两个因素为坐标,声调发音的实际情况是:(参见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P98)
(二) 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逐渐滑动的,而不是跳跃式的。因此,它的过渡音是连续的、渐变的。 (三)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即使每一组的声母、韵母都一样,只是由于声调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
(四)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 声调的平仄抑扬使语言富于音乐性、节奏感。 三、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音高有绝对和相对之别。每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不同,同一个人情绪状态不同,其声音高低也有差异,但都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就是绝对音高。相对音高指的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例如:在用普通话读“第”字时,无论是成年人、小孩儿,还是男人、女人,皆从其最高音降到最低音,这种“降”就是其升降模式,“从最高音到最低音”是其降的幅度。虽然在实际语流中,儿童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成年人的要高,女子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男子的要高,但在发某一相同音节时,通过比较,他们的升降模式和幅度是相同的,也即相对音高相同。所以,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绝对音高千差万别,无法用确定的数值表示。相对音高却是统一的,可以用确定的数值表示,通常的做法是用“五度标记法”。先用一根竖线作为比较线,均分为四格,分别表示“高、
半高、中、半低、低”五度,依次用“5、4、3、2、1”来代表。然后在比较线的左边用曲线或直线表示音节的相对音高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普通话的四声如图所示:
阴平是高平调,调值为55; 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 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214; 去声是全降调,调值为51。
2、调类
就是声调的类别或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便为一个调类。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因此就归纳为四个调类。传统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也可简单地叫做: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北方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与普通话一致,调值有四种基本变化形式,也就有四个调类。
3、调值与调类的关系
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调值的基本变化形式,就有几个调类。各方言区的调类数量不尽相同,最少的方言区只有三个,最多的有十个调类,多数方言的调类为四到六个。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调类相同的字,调值并不一定一样,还有一种情况,调值相同的字,可能分属不同的调类,各地方言中,调
类一般没有多
大出入,只是调值差别很大。调值上相差一点,读音就不一样。 4、调号
就是调类的标记符号。汉语拼音方案中所规定的调号是:ˉ、ˊ、ˇ、ˋ 四种。
由于声调属于整个音节,声调的高低、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所以调号一般标在主要元音上,如:青菜qÿnɡcài 历届låjiâ 好友hǎoyoǔ 威吓wýihâ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中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外,还有一种轻声,不同于上述四声的任何一个。需要分清的是,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音变现象。对轻声问题,我们后面部分会有专章讲解。
五 普通话的四声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具体描写如下:
(一)阴平-----高平调。发音时调值由5度到5度,简称55。声带则绷到相对最紧,自始至终没有明显变化。
(二)阳平-----中升调。发音时调值由3度到5度,简称35。声带则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最后到相对最紧。
(三)上声-----降升调。发音时调值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声带则从略微紧张开始,又立刻松弛下来稍微延长,接着迅速绷紧,但达不到相对最紧。
(四)去声-----全降调。发音时调值由5度到1度,简称51。声带则从相对最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
阴平----高平,阳平—高升,上声---低曲, 去声---全降 普通话声调也可简单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六、声调辨正
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不准是造成歧义或语音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声调有一个发展过程,是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演变发展的。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四声已有很大变化。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去、入。按传统说法是: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入声分别化入到阴、阳、上、去四声中。学习声调,最好是明确所属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一)调类辨正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七大方言区的调类数差别明显,主要原因是古入声字的分源。
(二)调值辨正 1.阴平的辨正
(1). 调值不够高。阴平调值是55, (2).阴平读成降调。 (3).阴平读成降升调。 2. 阳平的辨正。 (1).阳平读成平调。 (2).阳平读为降调。 3. 上声的辨正
(1).上声调值不完全。上声调值是214。 (2).上声读成降调。 (3).上声读为平调。 4.去声的辨正
(1).去声读成升调或平调。
(2).去声读为降升调
所以针对这种“高不成低不就”(即高音上不去,低音又下不来)的情形,可采用如下解决方式: 1.“以阳辅阴”----阳平字与阴平字连读,借阳平末尾的高音辅助阴平。如: 栏杆lánɡün 谋生 mèushýnɡ 难关 nánɡuün
神龛shãnkün 舷窗 xiánchuünɡ 学期xuãqÿ
2.“以去辅阳”----去声字与阳平字连读,用去声字的下降来压低阳平字的起音,尾音就易于升高。如:
战俘zhànfú 祝福zhùfú 纵容 zçnɡrènɡ
扣除kçuchú 混杂 hùnzá 凤凰fânɡhuánɡ
3.“以去辅上”----去声字与上声字连读,使上声开始时下降的低些,则尾音容易升高。如: 固守ɡùshǒu 倒数dàoshǔ 调遣diàoqiǎn
副本fùbþn 号码hàomǎ 近海jånhǎi
4.“以阴辅去”----山东方言中没有普通话的去声调值51,多数是高降调或低降调,所以要抓住“高起直送向下降”的特点,在方言基础上增加降的起点高度与幅度。阴平字与去声字连读,益于练习此调值的发音。如:
勘测 küncâ 憎恨zýnɡhân 飘动piüodçnɡ
深切 shýnqiâ 失恋shÿliàn 贴切 tiýqiâ
第五节 音 节
一、普通话的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人们可以凭着听觉和发音时的肌肉感觉,自然地察觉到地最小地语音片段。普通话里,除个别情况外,一个汉字对应的就是一个音节。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音素可以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而传统的汉语语音学认为,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1、声母,主要是指辅音声母;2、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内部又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3、韵头,又叫介音,是指介于辅音声母和韵腹即主要元音之间的音,又叫头音。普通话中只有i、u、û三个介音;4、韵腹,是韵母中口腔开合度最大的元音,也是音节中最响亮、最突出、听觉感觉最显著的部分。如果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5、韵尾,是一个音节的收束部分,发音较短、较弱,又叫尾音。普通话只有i、u、o、n、ng五个音素充当尾音。6、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类型
普通话音节的组合,有以下几种类型: 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如xiù秀 声母+( O +韵腹+韵尾)+声调;如güi该 声母+(韵头+韵腹+ O )+声调;如xuã学 声母+( O +韵腹+ O )+声调;如 tǎ塔 O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如yán延 O +(韵头+韵腹+ O )+声调;如wǒ我 O +( O +韵腹+韵尾)+声调;如ǒu偶
O +( O +韵腹+ O )+声调;如yù玉
音节
︱ ︱ ︱ ︱ 声母 韵母 声调
︱
︱ ︱ ︱
注:音节结构是从语音上的分析,为了教学方便,必要时将汉语拼音的某些拼法加括号( )还原。例如:yi、wu、yu还原为(i)(u)(û);iu、ui、un分列时还原为i(o)u、u(e)i、u(e)n;ie、ûe分列时还原为i(ä)、û(ä)等。
从普通话音节结构表可以看出,普通话音节结构有以下特点:
1.普通话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如,状(zhuàng);最少只有一个音素,如,鹅(ã)。
2.每个音节最少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声母、韵母、声调。它的声母可以是零声母,韵母中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必须有韵腹,韵腹和声调是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3.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由五个成分组成,例如:“环”(huán),由声母h、韵头u、韵腹a、韵尾n和阳平声调组成。
4.音节中必须有元音音素,至少一个,最多可有三个,分别充当韵母的韵头、韵腹和韵尾。 5.每个元音都能充当韵腹,如果韵母不止一个元音时,就由其中口腔开合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充当韵腹。韵头只能由i u û充当,韵尾由元音i u (o)或鼻辅音n ng充当。
6.辅音音素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末尾(作韵尾),普通话没有复辅音的情况。
7.单韵母(除舌尖韵母﹣i前、﹣i后外),复韵母和鼻韵母(除eng ong外)都能自成音节,其声母是零声母。
以上是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基本特点。另外,由几个特殊的叹词音节只有辅音而没有元音。例如:(呣)ng(嗯)hm()hng(哼)等,其中m ng都是单辅音,hm hng都是两个辅音拼合而成。上述情况只是普通话音节的个别现象。
三、音节的声韵配合规律
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但不是任何声母和任何韵母都可以相拼。了解普通话声韵的拼合规律,对掌握普通话音节以及学习汉语拼音音节拼写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话音节有完整的系统。构成普通话音节的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和三十九个韵母,有机地拼合成四百多个基本音节(附录一),加上四个声调的配合,则可组成一千二百多个音节,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声母和韵母的拼合规律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关系上。传统的汉语语音学把韵母按开头元音的唇形特点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类。声母的发音部位则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其中舌尖中音有分为d、t和n、l两类。依据这一关系,可将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列成下表:
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表
一、声韵配合的规律
从表中可以归纳出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主要规律:
(一)双唇音b、p、m除了不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外,可以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二)唇齿音f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限于u)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三)舌尖前音z、c、s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四)舌尖中音d、t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但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五)舌尖中音n、l可以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相拼。
(六)舌尖后音zh、ch、sh、r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七)舌面音j、q、x可以跟所有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八)舌根音g、k、h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九)零声母则能跟四呼中所有的韵母相拼。
上述规律中,凡属某类声母与某类韵母不能相拼的,概无例外;能相拼的,则并非指全部能相拼,还可以存在特殊情况,。例如:一般来说,开口呼韵母能与舌面音以外的声母相拼,但其中的ä、er这两个韵母就不与任何辅音相拼,还有舌尖韵母﹣i(前)、﹣i(后)分别不与舌尖前、舌尖后以外的辅音声母相拼。
第六节 音 变
音变就是语音的变化。普通话的音变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等。下面分别来说明它们的音变规律。 一、变调
在单读一个个音节的时候,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般来讲,汉语一个音节就对应一个汉字,因此声调又称为“字调”。每个音节、每个字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在词语、句子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有的音节的声调发生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叫做变调。普通话的主要变调情况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的变调,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上声变调
上声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音长最长,基本上是个低调,调值为214。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前都会产生变调,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其变调规律是:
(一)、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音节)前,丢掉后半段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例如:
上声+阴平:百般 bǎibün 保温 bǎowýn 打通dǎtōng 纺织fǎngzhÿ 海关hǎiguün 上声+阳平:祖国 zǔguè 旅行lǚxæng 导游dǎoyèu 改革gǎigã 朗读lǎngdú 上声+去声;广大guǎngdà 讨论tǎolùn 挑战tiüozhàn 土地tǔdå 感谢gǎnxiâ
注: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要根据轻声音节的情况而定。
1.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时35;二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
阳平:等等dþngdeng 讲讲jiǎngjiang 想起xiǎngqi 半上;嫂子 sǎozi 碾子niǎnzi 姐姐jiþjie
2.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例如: 阴平: 打听dǎting 眼睛yǎnjing 比方bǐfang 阳平: 本钱bþnqian 老婆lǎopo 老爷lǎoye 去声: 脑袋nǎodai 寡妇guǎfu 本事bþnshi
(二)、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的前面,即两个上声相连,则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与普通话阳平的调值相同,而后一个上声保持原来的调值不变。例如:
上声+上声:懒散lǎnsǎn 手指shǒuzhǐ 母语mǔyǔ 鬼脸guǐliǎn 海岛hǎidǎo 可口kþkǒu 领导lǐngdǎo 野草yþcǎo 水果shuǐguǒ 理解lǐjiþ
(三)、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如果后面没有紧跟着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开头和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情况:
1.当词语的结构是“双单格”时,即2+1结构,开头和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水彩笔 shuǐcǎibǐ 选举法xuǎnjǔfǎ 展览馆zhǎnlǎnguǎn 考古所kǎogǔsuǒ
2.当词语的结构是“单双格”时,即1+2结构,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当中音节则按两上变调规律变为35。例如:
冷处理lþngchǔlǐ 小两口xiǎoliǎngkǒu 好导演hǎodǎoyǎn 海产品hǎichǎnpǐn
(四)、多个上声音节相连时,要根据其词语组合情况和逻辑重音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例如: 想买果脯 xiǎng mǎi guǒpǔ 永远美好yǒngyuǎn mþihǎo 小组长请你往北走。 xiǎozǔzhǎng qǐngnǐ wǎng bþi zǒu。 “一”、“不”的音变
“一”、“不”都是古清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一”的单字调是阴平55调值,“不”的单字调是去声51调值,在单念、表序数或处在词句末尾的时候,不变调。这两个字的变调取决于后一个连读音节的声调。
(一)、“一”有三种变调情况:
1.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55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一”+去声:一半yībàn 一共yīgòng 一向yīxiàng 一度yīdù 一概yīgài 2.在阴平、阳平、上声(非去声)前,调值由55变为51,跟去声的调值一样。例如: “一”+阴平:一般yībān 一边yībiān 一端yīduān 一天yītiān 一声yīshēng “一”+阳平:一连yīlián 一时yīshí 一同yītóng 一头yītóu 一群yīqún “一”+上声:一举yÿjǔ 一口yÿkǒu 一起yÿqǐ 一手yÿshǒu 一体yÿtǐ 3.夹在词语中间的时候读轻声。例如:
X+“一”+X:学一学xuãyixuã 看一看kànyikàn 谈一谈tányitán (二)、“不”字有两种变调情况。
1.“不”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51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不”+去声:不必búbì 不变búbiàn 不测búcè 不错búcuò 不但búdàn 2.夹在词语中间的时候读轻声。例如:
X+“不”+X:买不买mǎibumǎi 来不来láibulái 会不会huåbuhuå 去声变调
当两个去声相连,前面的去声音节不读重音的时候,调值没有降到最低,调值变为高降调53,称作“半去”。例如:
去声+去声:饭店fàndiàn 贵重guìzhòng 介绍jièshào 密切mìqiâ 戏剧xìjù 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一般有AA式、ABB式或AABB式三种。 (一)、AA式的变调
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原字调是阳平、上声、去声(非阴平)时,同时AA式后加“儿尾”,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变成“儿化韵”时,声调可以变为高平调55调值,跟阴平的调值一样。例如: 慢慢儿mànmünr 大大儿dàdür 快快儿kuàikuüir 好好儿hǎohüor (二)、ABB式、AABB式的变调
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非阴平)时,调值变为高平调55,跟阴平的调值一样,AABB式中的第二个A读轻声。例如: ABB式:
绿茸茸lǜrōngrōng 绿油油lǜyōuyōu 红彤彤hèngtōngtōng 慢腾腾màntýngtýng AABB式:
慢慢腾腾mànmantýngtýng 马马虎虎mǎmahūhū 舒舒服服shūshufūfū 注意:1.上述变调规律仅就ABB式和AABB式形容词的一般情况而言。
2.一部分书面语的叠字形容词不变调。例如:白皑皑、金闪闪、轰轰烈烈、堂堂正正、沸沸扬扬、
闪闪烁烁等。
二 轻声 1.什么是轻声?
轻声不是第五种声调,而是一种声调的弱化形式。轻声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只出现于语言组合之中(如词、短语等)。轻声字在词语中读得既短又轻,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就音高而言,轻声无统一而固定的音高。一般情形是:上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较高(4)、阴平和阳平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偏低(2和3)、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最低(1)。
轻声有时还引起音色的变化,如“爸爸”的后一个“爸”、“哥哥”的后一个“哥”的声母都有浊化倾向。轻声字的韵母含混,甚至还会脱落。 2. 轻声词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式后头的字:娃娃、弟弟、看看、玩玩。
3)词的后缀“子、头”和表复数的“们”。区别:桌子—石子 鸡子(鸡)—鸡子(鸡蛋) 4)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来”等。 5)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语素和词。 6)量词“个”。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事情、消息、西瓜、力量、吩咐、关系。
3.轻声的作用
区别意义:孙子兵法与宝贝孙子、脑袋瓜子和炒瓜子。 区别词性:大意失荆州与段落大意、十分利害与利害冲突。 三 儿化 1.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词的后缀“儿”与其前音节的韵母结合为一体,并使该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音变现象。在书面语中,这种“儿”通常被省略。
2.儿化韵的发音
1)无韵尾或有u尾+卷舌动作:车儿、包儿
2)有-i、-n韵尾的+韵尾丢失或添加韵腹:块儿、人儿 3)有高元音i、û韵腹的+央元音:喜儿、鱼儿 4)有舌尖元音[?]、[τ]的变为:树枝儿、瓜子儿 5)有-ng尾的+韵尾丢失且元音鼻化:瓶儿、芒儿 2.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头——头儿 眼——眼儿 区别词性:忙——忙儿 偷——偷儿 带有感情色彩:猫儿 老头儿 小淘气儿 四 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位
一 音位概说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按照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在一种语音里,音素往往要远远地多于音位。例如,在普通话里,音位/a/代表着四个不同的音素[a]、[ε]、[α]、[A]。音位是在实际语境中通过对比和替换而归纳出来的。
音位的分类: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和调位。其中调位为非音质音位。
二 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即称为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从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因而音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例如,普通话的/ a /音位在语境中表现为以下形式[ a ](安、爱)、[ε](严、远)、[ A ](啊、牙)和[α](昂、王)。
音位变体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变体即为条件变体,如前面/ /的各种变体即是。没有条件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则为自由变体,如南京话中的[ n ]和[ l ]。
归纳音位应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归纳音位的标准主要是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在一个语音系统中,如果某种语音差异能够导致意义的不同,那么这种差异就是根本性的,并最终成为不同音位之间的界限。构成上述差异的语音特征被称作“区别性特征”,如送气与不送气、四声即是。对音位的条件变体而言,不同的变体各有特定的分布位置,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互补分布”。处于互补状态的语音差异一般不造成音位的对立。因此,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种重要标准。但必须注意,当处于互补位置的几个音在音感上差别过大时,则不宜归纳为一个同一音位,如[ m ]、[ η]即是。所以,音感是划
分音位的一个参照标准。
三 普通话音位 具体见书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