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之趣味

学问之趣味

作者:梁启超

来源:《课外阅读》2006年第10期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有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

一、劳作,二、游戏,二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是故弄玄虚,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前面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地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学问之趣味

作者:梁启超

来源:《课外阅读》2006年第10期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有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

一、劳作,二、游戏,二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是故弄玄虚,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前面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地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相关文章

  • 学问之趣味 1
  • 学问之趣味1 梁启超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 ...查看


  • 学问与趣味等
  • 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名冶华,北京人.中国著名的 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 ...查看


  • 梁启超:趣味人生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 ...查看


  • 梁启超教育思想对语文课改的启迪
  • 作者:潘涌牛秋霞 教育科学论坛 2011年08期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性人物,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推进者与奠基人之一.只是他重要而又深刻的政治革新思想和变法 ...查看


  • 多读"无用"之书
  • 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 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 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个嘱附,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有用"."不 ...查看


  •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下社会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 [摘 要]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 [关键词] 梁启超: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 ...查看


  • "一门三院士" 梁启超后辈人才济济
  • "一门三院士" 梁启超后辈人才济济 2011-04-13 17:52 雅虎文化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转发至 点击返回本期时空对话 -  好家风才有好儿女 历经几代仍然中坚: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 梁启超教子理念先进:求学问 ...查看


  • 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 陈平原 前两年刚去世的法国思想家德里达说过:"大学存在于它企图思考的世界之中",应当承担起责任,组织一种创造性的抵抗--"抵抗一切(对大学)的重占企图,抵抗一切其他形式的主权形态".这说来容易,实际上 ...查看


  • 梁启超家书里的励志名言
  • <梁启超家书>讲述了: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 分享<梁启超家书>里的励志名言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梁启超家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