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考场恐惧症”让考生发挥失常
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庞春艳
高考日益临近,高三考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又特别是线下考生更是对自己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那么此时的学生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关心。
“平时感觉学得还不错,没有感到多大压力,可一旦上考场就莫名紧张。”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四班的小郭同学,每当快要考试的时候,前两天都会显得很不安,有点紧张,情绪波动也会非常明显。陪同小郭同学一起来的家长妈妈对此也表示非常担心:“每次进考场就紧张,这到了高考可怎么办呀?”
“在考场上做题,时间总是不够用,最后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紧张,反而把原先会的题目也做错了。”小郭同学懊恼地告诉我,每次考试后,他都会自责。其实知识点基本掌握了,可总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乱了阵脚,后面会做的题目也会失分了,总是让他感到遗憾不已。
【老师支招】
我认为,学生对待考试感到紧张和有压力是正常的表现。
而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统称为“考试恐惧症”。
“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或者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都会是导致考前心理压力的来源。”我提醒小郭家长,有些家长的无意识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加压,比如在孩子面前说,“明天要考试了,今天妈妈给你做了你喜欢吃的菜!”等等。
考试时心理紧张是许多考生都会有的考场感觉,过度的紧张难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长此以往会导致考生惧怕考试,产生心理上的回避,更有甚者会引起肠胃不适,晕眩等敏感的身体症状;此外,过大的压力感往往会引起必然的身理反应,手心出汗,脸色苍白,心跳加快,莫名的紧迫感都会减缓思维运动的活跃性。
我建议小郭,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平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可以做一些放松型的训练,譬如深呼吸,首先深吸一口气,尽可能的屏住,随后慢慢地呼出,呼出时间越长越好,来回往复做10到15次,这有利 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情绪。
除此之外我也给出了一些减压的建议,对于有考试恐惧症的小郭同学可以时常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经常去联想与考场有关的事物,如考场的设臵,座位的安排等,并可以对考试进行多次的模拟练习,计算考试时间,让自己去熟悉考试的流程和气氛,缓解慌乱的情绪。在平常的休息时段可以多听一些令人感到松弛的音乐,试着想想使自己开心的事情,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对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90后孩子更自主,家长包办不可行
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庞春艳
高考日益临近,高三考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又特别是线下考生更是对自己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那么此时的学生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关心。
“我们希望小范报考经济类的专业,将来就业面比较宽,比较好找工作。但是,喜欢看小说的女儿只愿意报考中文系。为此,女儿最近还和我们赌气,不愿意跟我们多说话,让我们觉得很着急。”有一天,高三四班小范家长打来电话对我说,“我们选的学校和专业,小范都不满意,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还跟父母争吵起来了,怎么办啊?……”
小范家长坦言,对于现在的孩子,90后一代,尤其是即将高考的孩子,我们作家长的对他们一般都比较顺从,能够在尊重的基础上与他们进行沟通,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然而,对于高考志愿的选择方面,我们家长也一直强调,会试图让孩子们听从父母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多激烈啊,孩子只有选好了专业,将来才可能找到
一份好工作。我们作父母的比孩子有更多的人生阅历,为孩子选择专业也咨询过身边很多同事和朋友,借鉴了很多孩子成功的经验。”小范妈妈对我说。
我发现,小范同学有着较为自主的想法,无论是从选择学校、挑选专业还是挑选就读大学的城市,都充分说明了自己有很强的自主意识。
【老师支招】
对于小范家长与小范意见的不一致,我建议家长,首先自己要端正好态度,当好孩子参谋的角色。
孩子的平时学习水平及发展潜力如何,特别是其成绩在班内处于什么水平、能录取到哪一类学校等问题,一般来说我
们作老师的心中都有个正确评价和估计。小范家长应该认真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指导孩子填报志愿。
我认为,小范家长和小范对于填报志愿时的矛盾,其实是源于小范和小范家长对于日后职业发展的不同理解。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对高校开设的专业,至少要用半年的时间进行了
解,然后从老师们那里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实际的学习状况,和孩子做出充分的沟通交流之后,做出符合孩子日后最佳的专业选择。
“孩子才是主人,填报志愿切忌包办代替。”家长则应尽可能协助孩子和老师,适时地提出意见,当好子女的参谋。在孩子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可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对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考场恐惧症”让考生发挥失常
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庞春艳
高考日益临近,高三考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又特别是线下考生更是对自己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那么此时的学生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关心。
“平时感觉学得还不错,没有感到多大压力,可一旦上考场就莫名紧张。”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四班的小郭同学,每当快要考试的时候,前两天都会显得很不安,有点紧张,情绪波动也会非常明显。陪同小郭同学一起来的家长妈妈对此也表示非常担心:“每次进考场就紧张,这到了高考可怎么办呀?”
“在考场上做题,时间总是不够用,最后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紧张,反而把原先会的题目也做错了。”小郭同学懊恼地告诉我,每次考试后,他都会自责。其实知识点基本掌握了,可总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乱了阵脚,后面会做的题目也会失分了,总是让他感到遗憾不已。
【老师支招】
我认为,学生对待考试感到紧张和有压力是正常的表现。
而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统称为“考试恐惧症”。
“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或者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都会是导致考前心理压力的来源。”我提醒小郭家长,有些家长的无意识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加压,比如在孩子面前说,“明天要考试了,今天妈妈给你做了你喜欢吃的菜!”等等。
考试时心理紧张是许多考生都会有的考场感觉,过度的紧张难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长此以往会导致考生惧怕考试,产生心理上的回避,更有甚者会引起肠胃不适,晕眩等敏感的身体症状;此外,过大的压力感往往会引起必然的身理反应,手心出汗,脸色苍白,心跳加快,莫名的紧迫感都会减缓思维运动的活跃性。
我建议小郭,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平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可以做一些放松型的训练,譬如深呼吸,首先深吸一口气,尽可能的屏住,随后慢慢地呼出,呼出时间越长越好,来回往复做10到15次,这有利 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情绪。
除此之外我也给出了一些减压的建议,对于有考试恐惧症的小郭同学可以时常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经常去联想与考场有关的事物,如考场的设臵,座位的安排等,并可以对考试进行多次的模拟练习,计算考试时间,让自己去熟悉考试的流程和气氛,缓解慌乱的情绪。在平常的休息时段可以多听一些令人感到松弛的音乐,试着想想使自己开心的事情,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对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90后孩子更自主,家长包办不可行
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庞春艳
高考日益临近,高三考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又特别是线下考生更是对自己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那么此时的学生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关心。
“我们希望小范报考经济类的专业,将来就业面比较宽,比较好找工作。但是,喜欢看小说的女儿只愿意报考中文系。为此,女儿最近还和我们赌气,不愿意跟我们多说话,让我们觉得很着急。”有一天,高三四班小范家长打来电话对我说,“我们选的学校和专业,小范都不满意,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还跟父母争吵起来了,怎么办啊?……”
小范家长坦言,对于现在的孩子,90后一代,尤其是即将高考的孩子,我们作家长的对他们一般都比较顺从,能够在尊重的基础上与他们进行沟通,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然而,对于高考志愿的选择方面,我们家长也一直强调,会试图让孩子们听从父母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多激烈啊,孩子只有选好了专业,将来才可能找到
一份好工作。我们作父母的比孩子有更多的人生阅历,为孩子选择专业也咨询过身边很多同事和朋友,借鉴了很多孩子成功的经验。”小范妈妈对我说。
我发现,小范同学有着较为自主的想法,无论是从选择学校、挑选专业还是挑选就读大学的城市,都充分说明了自己有很强的自主意识。
【老师支招】
对于小范家长与小范意见的不一致,我建议家长,首先自己要端正好态度,当好孩子参谋的角色。
孩子的平时学习水平及发展潜力如何,特别是其成绩在班内处于什么水平、能录取到哪一类学校等问题,一般来说我
们作老师的心中都有个正确评价和估计。小范家长应该认真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指导孩子填报志愿。
我认为,小范家长和小范对于填报志愿时的矛盾,其实是源于小范和小范家长对于日后职业发展的不同理解。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对高校开设的专业,至少要用半年的时间进行了
解,然后从老师们那里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实际的学习状况,和孩子做出充分的沟通交流之后,做出符合孩子日后最佳的专业选择。
“孩子才是主人,填报志愿切忌包办代替。”家长则应尽可能协助孩子和老师,适时地提出意见,当好子女的参谋。在孩子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可提出一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