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 ?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1.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

3.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 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 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 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 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差生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四、比喻句的判断方法

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比喻就是平时说的打比方,比喻句的形式多,容易与有几种句式混淆,我们怎样区别它们呢?

⒈缩句找特征。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简单的比喻句比较好找,如“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本体是老师,喻体是园丁,喻词是像。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先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接着,从船底喷出强大的气流,气垫船就离开了水面,象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可缩成:“气垫船象箭一样飞驰”,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⒉换词法。用“是”作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此含有“是”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如果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老师是园丁”把是换成像“老师像园丁”,句意没变,是比喻句;“他是战士。”换成“他像战士。”句意变了,不是比喻句。

⒊去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好像”是不能支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猫的眼睛好像蓝宝石。”去掉“好像”就不通,是比喻句。“我们好像见过面。”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所以不是比喻句。

⒋加词法。有此比喻句不用喻词,我们可以加上喻词来辨析它。比喻就明显了。如“弯弯心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五、关于“较喻”的知识

较喻是一种“喻中有比”的比喻,其特点是把被比喻物(本体) 和比喻物(喻体) 放在一起相比,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又突出本体和

喻体在和程度上的不同。例如“那正在恕放的芍药,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作者以朝霞和芍药的相似点“鲜艳”来形容芍药怒放时鲜艳而美丽的姿容,从而构成比喻。但不像明喻和暗喻那样,用喻词“像”或“是”来联系本体和喻体,而是用“比„„还„„”来表示二者在相似点上的差异,以强调芍药鲜艳程度之深。可见,较喻和明喻、暗喻有所不同:明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是平比的关系,而较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差比的关系。但较喻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比较”:“比较”同类事物实际的比较,如“哪里知道临到最后上,却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而较喻则是不同事物在形象上的比较。

较喻的句子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你这种用“比„„

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②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作者将狗的境况作为喻体,与凡卡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狗的境遇。这就强烈控诉了沙皇制度下的旧俄罗斯儿童的命运。像这种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又可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句子用的喻词是“不及”,形式上看似为弱喻,但从意志上分析,诗人是用“桃花潭水”与汪伦之“情”相比,本体“情”在相似点“深”上超过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强喻。

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是在一句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交替使用强喻和弱喻的例子。作者先以“泰山”为喻体,从正面极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义比“泰山”还重;又从反面用“鸿毛”设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力,就比“鸿毛”还轻。两相对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应该具备的生死观。

较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往往兼有夸张的意味,能够抒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常出现于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议论文中也时有所见。

六、关于同类事物之间能否构成比喻的问题

同类事物不可构成比喻,是一个传统的观点。可是这个传统的观点,有必要作修正和补充。近几年来,有好几位任教的老师发表文章,认为同类事物也可以构成比喻,只要本体和喻体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公认的比喻句。然而,“教师”和“园丁”都是人,何以能构成比喻?这是因为“教师”和“园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在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的工人,表明它们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处延上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至于像“这排房子很像教室”“弟弟的长相很像哥哥”之类句子,当然不能算是同类比喻,而是同类比较,因为它们在概念的外延上是重合的。

类似“小艇像独木船”这类比喻句,在修辞学著作和论文中常可见到。例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吴士文《修辞学习》中析为暗喻)

△„„你可以那样简,我可以这样简,简体字层出不穷:人人都成了仓颉。(张志公《现代汉语》中析为暗喻)

△„„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已经变成一个雪人。(郑颐寿《比较修辞》中析为暗喻)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宋振华《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析为两个借喻)

比喻句的区分

比喻句一般有本、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 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句子。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 就是把一个物体和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 我们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例句如下:

(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5)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 让世界姹紫嫣红.

(8)春天是位魔法师, 她融化了冰雪, 让小草破土而出.

(9)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

(10)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

(11)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注意比喻句和拟人句、排比句的异同:例如:

比喻句:春天像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 拟人句:春天轻轻的走来。

排比句:春天是波光流转的明眸, 光彩圆润; 春天是樱桃樊素口, 灵巧动人; 春天是杨柳小蛮腰, 纤细可爱。

比喻句:夏天象披着一身绿装的活泼而美丽的姑娘~`姗姗而来。 拟人句:夏天像孩子的脸,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

排比句: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裙装;夏天像一个玩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

比喻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拟人句:我喜欢秋霜染红的似火的枫叶,因为秋天可以观赏弯腰微笑的金黄的稻谷,我们在郊外野炊登山。

排比句:秋天,是一个取得了成功的科学家,他在悄悄地回顾着以前的成长道路;秋天,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军事家,他在默默地思考着刚才的指挥过程;秋天,是一个赢得了大选的政治家,他在静静地考虑着未来的施政纲领。

比喻句:那鹅毛大雪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飞落下来。

拟人句: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雪娃娃, 风婆婆, 还有冰姑娘.

排比句:冬天是个时装设计师,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冬天是个魔

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是个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风谱写乐章;冬天是严厉的老师,用严寒与风雪做教鞭,教育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有不少同学习惯把带有“像”字的句子都归为比喻句,这是不对的。请看下面的这个句子:

石油钻探船像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比喻手法的运用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带有“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揣摩,有的表示举例子,有的表示作比较。通感是比喻中一种特殊的方式,它是将诉诸于甲感觉器官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怎样判断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 ?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1.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

3.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 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 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 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 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差生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四、比喻句的判断方法

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比喻就是平时说的打比方,比喻句的形式多,容易与有几种句式混淆,我们怎样区别它们呢?

⒈缩句找特征。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简单的比喻句比较好找,如“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本体是老师,喻体是园丁,喻词是像。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先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接着,从船底喷出强大的气流,气垫船就离开了水面,象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可缩成:“气垫船象箭一样飞驰”,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⒉换词法。用“是”作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此含有“是”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如果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老师是园丁”把是换成像“老师像园丁”,句意没变,是比喻句;“他是战士。”换成“他像战士。”句意变了,不是比喻句。

⒊去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好像”是不能支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猫的眼睛好像蓝宝石。”去掉“好像”就不通,是比喻句。“我们好像见过面。”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所以不是比喻句。

⒋加词法。有此比喻句不用喻词,我们可以加上喻词来辨析它。比喻就明显了。如“弯弯心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五、关于“较喻”的知识

较喻是一种“喻中有比”的比喻,其特点是把被比喻物(本体) 和比喻物(喻体) 放在一起相比,既显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又突出本体和

喻体在和程度上的不同。例如“那正在恕放的芍药,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作者以朝霞和芍药的相似点“鲜艳”来形容芍药怒放时鲜艳而美丽的姿容,从而构成比喻。但不像明喻和暗喻那样,用喻词“像”或“是”来联系本体和喻体,而是用“比„„还„„”来表示二者在相似点上的差异,以强调芍药鲜艳程度之深。可见,较喻和明喻、暗喻有所不同:明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是平比的关系,而较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差比的关系。但较喻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比较”:“比较”同类事物实际的比较,如“哪里知道临到最后上,却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而较喻则是不同事物在形象上的比较。

较喻的句子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你这种用“比„„

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②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作者将狗的境况作为喻体,与凡卡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狗的境遇。这就强烈控诉了沙皇制度下的旧俄罗斯儿童的命运。像这种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又可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句子用的喻词是“不及”,形式上看似为弱喻,但从意志上分析,诗人是用“桃花潭水”与汪伦之“情”相比,本体“情”在相似点“深”上超过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强喻。

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是在一句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交替使用强喻和弱喻的例子。作者先以“泰山”为喻体,从正面极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义比“泰山”还重;又从反面用“鸿毛”设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力,就比“鸿毛”还轻。两相对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应该具备的生死观。

较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往往兼有夸张的意味,能够抒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常出现于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议论文中也时有所见。

六、关于同类事物之间能否构成比喻的问题

同类事物不可构成比喻,是一个传统的观点。可是这个传统的观点,有必要作修正和补充。近几年来,有好几位任教的老师发表文章,认为同类事物也可以构成比喻,只要本体和喻体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公认的比喻句。然而,“教师”和“园丁”都是人,何以能构成比喻?这是因为“教师”和“园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在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的工人,表明它们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处延上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至于像“这排房子很像教室”“弟弟的长相很像哥哥”之类句子,当然不能算是同类比喻,而是同类比较,因为它们在概念的外延上是重合的。

类似“小艇像独木船”这类比喻句,在修辞学著作和论文中常可见到。例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吴士文《修辞学习》中析为暗喻)

△„„你可以那样简,我可以这样简,简体字层出不穷:人人都成了仓颉。(张志公《现代汉语》中析为暗喻)

△„„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已经变成一个雪人。(郑颐寿《比较修辞》中析为暗喻)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宋振华《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析为两个借喻)

比喻句的区分

比喻句一般有本、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 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句子。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 就是把一个物体和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 我们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例句如下:

(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5)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 让世界姹紫嫣红.

(8)春天是位魔法师, 她融化了冰雪, 让小草破土而出.

(9)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

(10)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

(11)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注意比喻句和拟人句、排比句的异同:例如:

比喻句:春天像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 拟人句:春天轻轻的走来。

排比句:春天是波光流转的明眸, 光彩圆润; 春天是樱桃樊素口, 灵巧动人; 春天是杨柳小蛮腰, 纤细可爱。

比喻句:夏天象披着一身绿装的活泼而美丽的姑娘~`姗姗而来。 拟人句:夏天像孩子的脸,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

排比句: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裙装;夏天像一个玩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

比喻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拟人句:我喜欢秋霜染红的似火的枫叶,因为秋天可以观赏弯腰微笑的金黄的稻谷,我们在郊外野炊登山。

排比句:秋天,是一个取得了成功的科学家,他在悄悄地回顾着以前的成长道路;秋天,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军事家,他在默默地思考着刚才的指挥过程;秋天,是一个赢得了大选的政治家,他在静静地考虑着未来的施政纲领。

比喻句:那鹅毛大雪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飞落下来。

拟人句: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雪娃娃, 风婆婆, 还有冰姑娘.

排比句:冬天是个时装设计师,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冬天是个魔

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是个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风谱写乐章;冬天是严厉的老师,用严寒与风雪做教鞭,教育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有不少同学习惯把带有“像”字的句子都归为比喻句,这是不对的。请看下面的这个句子:

石油钻探船像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比喻手法的运用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带有“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揣摩,有的表示举例子,有的表示作比较。通感是比喻中一种特殊的方式,它是将诉诸于甲感觉器官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相关文章

  • 爱莲说复习教案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查看


  • 怎样改写为比喻句.拟人句解析与训练
  • 怎样改写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 ...查看


  • 议论文答题技巧2
  •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 ...查看


  • [名词概念.术语解释一览表]填空练习
  • <名词概念.术语解释一览表>填空练习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 1.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3种议论文(以议论为主) 小说 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典型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散文 形散神不散[物(联想丰富 ...查看


  •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 ...查看


  •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阅读理解答案
  • 篇一: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阅读理解答案 议论文阅读训练答案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语文dsucwrmyfb2014-10-03 ①和许多人一样, 小时候, 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 我学习, 我锻炼, 我劳动, 都是因为我还小, 还得成长. ...查看


  •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 ...查看


  • 信念毅力拼搏阅读答案
  • 篇一:信念毅力拼搏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关于信念·毅力·拼搏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信念·毅力·拼搏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 信念·毅力· ...查看


  • 阅读答题技巧
  • 阅读答题技巧(小说) 一.小说的基础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