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工作报告 材料一

开启新思路 踏上新征程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

——在中共乌海市海南区第六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陈文库

(2010年12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市委五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审议通过《海南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回顾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谋划“十二五”发展,研究部署2011年主要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构筑新目标、踏上新征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

现在,我受全委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奠定科学发展的新基础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

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海南区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突破,实现了“五大提升”,为我区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区域竞争奠定了决定性基础。一是经济实力大提升。引进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202个、亿元以上项目5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40.78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8.7亿元,是“十五”末的5.7倍;“十一五”期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12.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经济总量上再造了两个海南。二是产业层次大提升。全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煤炭和非煤矿产资源整合、矿井机械化改造,先后关停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 500多家,建成一批大型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物流项目,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基地具有相当规模,工业经济由高度依赖资源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加快转变。三是人居环境大提升。累计完成水电路暖等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完成拆迁面积128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农区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

的18平方米和2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4平方米和27平方米,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绿地和道路铺装面积比“十五”末增加4平方米和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十五”末增加105天,街路明显宽阔整洁,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五年投入12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低保、医保制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20723元和8652元,五年均翻了一番。五是党的执政能力大提升。紧抓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显现,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2010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坚持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分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全年引进新建项目37 个、到位资金63亿元。神华、黑猫、海亮、赛马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

11个160万吨以上重力强的重点项目和3个百万吨焦化、

介洗煤项目建成投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PVC 深加工、丙炔醇、氯氧化锆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和11个基建技改煤矿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延伸、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园区给排水、输变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成效显著,西水创业公司和“黑猫”牌炭黑分别荣获自治区十大科技企业和名牌产品称号。全区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55.2%。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加快收缩转移和集中发展步伐,土地流转稳步实施,禁牧搬迁、库区移民安臵、规模化养殖、扶贫开发等项目有序推进。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9.5 %。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加快实施,铁神物流园、呼铁同洲物流园一期、海南长途汽车站投入运营。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25%。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铺设供水供热管网17.6公里,新建改造街路8条13.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2万平方米,交通、供热条件明显改善,黄河路互通立交桥、垃圾无害化

处理、人民公园改造、景观建设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完成旧城拆迁1471户,占城区平房总数近一半,收储土地326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商业住宅小区,全部建成后新增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全面推进洁净生活,完成环卫体制改革,实施主要街路建筑物立面改造,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2.6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地区环境持续改善。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1.3亿元,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重点工程,新增生态治理面积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深入开展企业清洁安全文明生产,投资2.4亿元实施企业“四化”工程。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34户,淘汰落后产能67.6万吨,焦炉煤气实现综合利用,全年预计削减二氧化硫12606吨、化学需氧量327吨,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预计达到230天。四是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发展与富民并重、富民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年用于社会民生投入4.2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55%。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校安工程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重建5所学校10栋校舍楼,配备校园保安,减免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费用683.6万元,发放

生源地助学贷款86.8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区被自治区评为教育工作优秀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新建区图书馆、文体中心、退管中心、区人民医院门诊楼、附属楼和华苑、新苑社区服务中心等工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42套24万平方米,搬迁安臵居民1万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安臵就业2518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农垦企业职工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并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50元提高到36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各类救济救助金和报销居民医疗费用3270万元,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困难群体参加养老保险、大病救助捐款218万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调查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宣传、民族宗教、双拥优抚安臵、信息化、档案史志、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审计、群团组织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五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以创建文明城市和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

明程度不断提高。大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人大、政府、政协、统一战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普法和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六是党的建设取得创造性新成果。坚持区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定了全委会工作规则和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切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共产党员承诺制并注重向群团和城镇、农区居民延伸,建设了“共产党员先锋林”,公开选拔考录一批副科级干部、储备人才、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农区社区、旧城拆迁、信访维稳一线岗位锻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接受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巡视,不断强化纪律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派出街道纪工委,逐步增设区直部门纪检组,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回顾过去,在困难大、挑战多、任务重的复杂局势下,我们直面金融危机,突破发展瓶颈,在逆境中奋起,在拼搏中跨越,各项事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历史的艰辛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是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事业才能协调推进,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二是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谋划发展的目的。只有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各种权益维护好,把群众的所需所盼解决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才能凝聚合力更好更快发展。三是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抓落实,埋头苦干求实效,决策才能变成行动,行动才能产生效益。四是必须把团结进取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只有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五是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保障发展的后盾。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我们的事业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同志们,我们在亲眼目睹、切身感受海南成长变化的同时,一定要铭记,海南能有今天,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为推动海南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艰苦努力、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因应形势、面向未来,构筑科学发展的新目标 “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低起点上实现的高增长,是自我比较实现的新发展。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发展阶段来看,工业经济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产业相对单一,初级产品比重较大,资源利用水平较低,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业提升与经济总体发展不相协调,城市功能距离满足区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任重而道远。从发展质量来看,能源资源消耗大、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效益不高,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新

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发展环境看,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加快发展,努力创造发展新优势,拓展新空间,积极抢占科技、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制高点。周边与我区资源禀赋相似的地区,也都在积极谋划推进煤化工、氯碱化工及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我区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总之,我们面临的环境并不宽松,发展中的困难依然很多。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正视问题差距, 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新形势新变化给我们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实施,国家财政政策将重点向民生、社会事业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我们因财力限制发展滞后的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问题,将会加快得到解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提升和大规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重化工产品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沿海地区资本和产业正在北上西移,有利于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中实现新发展。“呼包银”重点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即将出台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也正在着手编制《乌海及周边地区城镇规

划》,并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以乌海为中心的“小三角”区域是自治区西部经济区的次核心产业圈,我区又是重点发展的工业集中区。这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我们发挥优势、快速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二是我们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以乌海为中心方圆不足50公里的“小三角”地区,迅速崛起6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仅创造了自治区西部工业化神奇发展速度,而且有力地辐射和促进了自治区中东西几大板块经济快速发展,引起自治区的高度关注,已被作为重要的煤化工、盐化工基地和新的增长极进行重点规划。我区地处“小三角”中心位臵,经过建区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煤焦化、氯碱化工为主,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等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我区位于“呼包银”经济带腹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自治区北开南联、向西协作的桥头堡,周边地区的发展都很大程度上依靠我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甚至人力资源。随着海公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和运煤通道、城际快速通道陆续建成通车,以及一批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大型物流项目的竣工投产和开工建设,所产生的巨大拉动效应将不断彰显,我区的资源、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将更加突出,打造区域生

产服务中心的条件得天独厚,地区综合实力和后发优势将会日趋强劲。三是我们拥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多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国企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困难的考验,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们的干部群众和企业家队伍讲团结、顾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激发、抓发展促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这些正是我们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无形资产和强劲动力。所以,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奋发有为地把我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南至关重要。 面对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谁先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领跑者。随着乌海市“打造一个中心、推进两个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区作为全市工业

的主要布局区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臵身于区域、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总体发展格局中进行更高层面的目标追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和“一城两基地”发展目标,做大做优主导产业,做强做精生产服务业,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让经济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城市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2亿元。

(一)做大做优主导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新突破。我区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不会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我区要在区域发展中率先崛起,必须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调优结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扩大总量。要按照乌海建设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PVC 生产加工交易基地的要求,依托现有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我区及周边资源优势和产业、技术、交通匹配条件,进一步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规模,突出抓好产业延伸、升级,推进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间融合互促、循环发展,促进焦

炉煤气、煤焦油、液氯、烧碱、PVC 深度开发,形成集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配套项目建设为一体的高端化、集群化产业体系,实现上下游配套和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基地和氯碱化工生产基地。要按照乌海建设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的要求,及早谋划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新的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承接“小三角”及周边下游产业的精深加工平台,尽快形成产业和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围绕能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工程、运输、矿山、节能、环保等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以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环保建材和稀有金属冶金,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到“十二五”末,焦炭、PVC 产能分别达到1000万吨、200万吨,焦化副产品全部实现深加工,PVC 制品及塑料产品产能达到30万吨,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做强做精生产服务业,打造城市转型新优势。市委提出建设服务区域发展的自治区西部中心城市,我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必须把生产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对人口、物流、资金等方面的吸引力,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区的煤焦、PVC 产量在全国已占有一定

份额,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大的发

PVC 这两个主导产品的市场建设展空间,就必须在煤焦、

上寻求突破。要以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为基础,积极搭建区域商务平台,统领周边煤焦化、氯碱化工产品市场,打造集营销管理、仓储配送等于一体的中国西部煤焦、PVC 产品交易市场。随着原煤、洗煤、焦炭、PVC 、水泥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仅我区将形成上亿吨的年货运吞吐量,发展配套的仓储物流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物流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大型专业物流企业集团,依托铁神、呼铁同洲、如意俊安等物流园,构建集仓储货运、汽贸维修、信息中介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配套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提升商贸服务水平,打造面向“小三角”、辐射周边省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要着眼于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区提质并重,在建设好现有城区的基础上,精心谋划未来发展空间,按照引领、承载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环乌海湖新城区规划建设的要求,积极构思规划滨河南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和营销、研发、服务外包机构,鼓励金融业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孵

化平台,建设高品质的新城区。

(三)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强化民生改善新举措。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引导农区居民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全民普遍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到“十二五”末,贫困人口基本消除,居民衣食住行档次普遍升级。要加快“数字海南”建设,搭建城市管理、安全监察、社会治安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以书法城建设为重点,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水平。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为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 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解决低保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形

成多样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全面完成矿区人口搬迁任务,彻底改善矿区居民居住条件。积极构建区域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深入推进平安海南建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完善基层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以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构建起保护城区的绿色屏障。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和节能减排,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园林绿化、交通通信、供水供电、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力争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宜商、宜创业的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城区。

同志们,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海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相统一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海南将更加繁荣富裕,城市将更加和谐魅力、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让我们再鼓干劲、再聚智慧,为创造海南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承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等重大活动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展示我区发展新成就,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也是我区面临发展压力较大、工作任务繁重、建设非常艰苦的一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赢得发展先机。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打造、两优化、一确保”,以迎会为契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力开创富裕文明和谐海南新局面,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全市第三届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财政收入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市级要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

工业是我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和重点,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是重点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着眼于打造国家新型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的目标,在抓好现有对产业结构调整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抓好产业链配套和延伸。大力发展煤气、煤焦油深加工和PVC 、PVC 深加工及氯碱下游产品,促进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融合互促、产业链衔接,推动煤焦化、氯碱化工向精细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和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废弃物及伴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推动资源由初级开采、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立足特色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引进关联配套中小企业,加快建设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二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和支撑,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离不开项目的牵动和依托。要继续坚持续建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

抓开工、前期项目抓审批,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引进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要把握发达地区优质产业转移趋势,通过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企业自主联合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和承接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切实抓好发展载体。要按照规划设计高起点、基础配套高标准、管理运行高效率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主导产业突出、关联产业集聚、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工业集中发展区。要及早谋划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启动新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为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开辟新的空间。深入推进企业清洁安全文明生产,大力实施“四化”工程,提升园区档次水平和整体形象,把园区打造成迎会的亮点,充分展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成果和特色。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延伸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着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快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是先进生产力集聚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地区经

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要围绕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城市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十城联创,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提升城市聚集、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生产服务中心。

一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塑造亮点、凸显品位的原则,不断完善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完成建成区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启动滨河南区规划设计。要加快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黄河路互通立交桥、供水供热、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来建设,注重将地区特色产业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建筑物立面改造,高品位建设各类景观及公园、广场,提高城市宜居品质。按照拆除旧房、建设新居、改善环境、彰显特色的思路,大力开发商业住宅小区,加快廉租房、限价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拆迁和棚户区搬迁改造,促使农区、矿区人口向城区集中,实现城区面貌彻底改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洁净生活,从严整治市容市貌,加大违规违章处罚力度,有效解决城管顽疾。加快公交事业发展,方便群众出

行。抓好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二是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工程,继续抓好城区、农区、经济开发区和公路两侧绿化,建成“共产党员先锋林”,提升地区生态保障能力。要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促进环境共同保护、共同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盗采,坚决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抓好空气污染防治和矿区环境整治,确保地区环境持续改善。

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税费优惠、保障用地等方面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机械加工、产品包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呼铁如意俊安、二十五公里综合物流园、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要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家庭服务业,高标准、高档次开发建设商业住宅小区,满足群众消费和生活需求,促进地区繁荣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旅游景点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把黄河文化、创业文化、书法文化融入旅游景观,尽快形成与周边地区合作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

(三)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要按照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发展思路,围绕农业发展和农区居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区居民积极改变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精品农业,扩大蔬菜、葡萄种植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着力打造城郊型农业和“菜篮子”基地。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对土地流转、产业提升的带动作用,鼓励农区居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区居民增收。组织实施好移民扩镇、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努力实现农区人口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土地集中利用。加大公共财政向农区倾斜力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区居民生活水平。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与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同样重视。按照学前教育拓规模、小学教育上水平、初中教育办精品的思路,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书画院,助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臵,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不断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审计、人防、老干部、信息化、新闻宣传、档案史志、机构编制、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完成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各项承办任务,高质量做好志愿者培训、组织协调、安全保卫等服务工作。

要在落实好上级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办好惠民实事,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和资金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人实现稳定高质量就业。继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推进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和“五七工”等参加养老保险,妥善解决城乡一体化征迁居民的社会保险问题。实施居家养老补贴政策,加大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报销比例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开展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工作。不断完善贫困户帮扶、残疾人扶助、因病因灾致贫户救助等配套帮扶体系,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较高质量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每个困难家庭的疾病患者得到基本医疗救助,每户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扶持救济力

度,尽力缓解必需品涨价对低收入群体生活造成的影响。

(五)抓好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海南

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力推动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支持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巩固和扩大军政军民团结。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突出“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区、办一流盛会”的主题,重点抓好基本公共道德和基本公共礼仪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人养成文明习惯、处处践行文明行为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全面展示海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书法城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迎会办会的热情,让群众在参与中营造和谐氛围、享受创建成果、激发创业活力。

三是加强平安海南建设。要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信访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对上交矛盾或因工作不力造成上访的,要严厉追究责任。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海南”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科技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打造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保障。

一是抓好理论武装这个根本,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发挥区委中心组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加强自身学习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同建设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结合起来,不

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

二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要结合区、镇两级党委换届,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努力打造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优秀干部队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加大基层一线干部、年轻干部及妇女、少数民族、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考察识别干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力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各类实用人才。

三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基,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做表率,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和包联共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不断扩大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

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好建党9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个保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纪律保证。我们把2011年确定为“机关效能建设年”,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更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多到项目工地、到生产一线,一个一个产业抓发展、一个一个项目抓落实,使我们提出的思路举措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积极打造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着力健全各项廉政制度,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创新。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的连续性,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加大案件查办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明年,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陕甘宁蒙四省区毗邻县市区旗政协联谊会将在我区召开,这些都是海南建区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会议,是全区人民的大事,也是展示我区发展成就的重要机遇。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确保办

出有特色、有水平、有亮点的盛会,让全区人民真切感受到海南的巨大变化,努力将一个经济实力更强、城市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新海南展现在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面前。

各位代表、同志们,昨天的海南在开拓奋进中崛起,今天的海南与和谐文明同行,明天的海南期待我们再创辉煌!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

开启新思路 踏上新征程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

——在中共乌海市海南区第六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陈文库

(2010年12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市委五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审议通过《海南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回顾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谋划“十二五”发展,研究部署2011年主要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构筑新目标、踏上新征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

现在,我受全委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奠定科学发展的新基础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

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海南区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突破,实现了“五大提升”,为我区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区域竞争奠定了决定性基础。一是经济实力大提升。引进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202个、亿元以上项目5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40.78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8.7亿元,是“十五”末的5.7倍;“十一五”期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12.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经济总量上再造了两个海南。二是产业层次大提升。全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煤炭和非煤矿产资源整合、矿井机械化改造,先后关停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 500多家,建成一批大型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物流项目,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基地具有相当规模,工业经济由高度依赖资源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加快转变。三是人居环境大提升。累计完成水电路暖等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完成拆迁面积128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农区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

的18平方米和2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4平方米和27平方米,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绿地和道路铺装面积比“十五”末增加4平方米和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十五”末增加105天,街路明显宽阔整洁,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五年投入12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低保、医保制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20723元和8652元,五年均翻了一番。五是党的执政能力大提升。紧抓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显现,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2010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坚持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分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全年引进新建项目37 个、到位资金63亿元。神华、黑猫、海亮、赛马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

11个160万吨以上重力强的重点项目和3个百万吨焦化、

介洗煤项目建成投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PVC 深加工、丙炔醇、氯氧化锆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和11个基建技改煤矿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延伸、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园区给排水、输变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成效显著,西水创业公司和“黑猫”牌炭黑分别荣获自治区十大科技企业和名牌产品称号。全区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55.2%。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加快收缩转移和集中发展步伐,土地流转稳步实施,禁牧搬迁、库区移民安臵、规模化养殖、扶贫开发等项目有序推进。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9.5 %。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加快实施,铁神物流园、呼铁同洲物流园一期、海南长途汽车站投入运营。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25%。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铺设供水供热管网17.6公里,新建改造街路8条13.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2万平方米,交通、供热条件明显改善,黄河路互通立交桥、垃圾无害化

处理、人民公园改造、景观建设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完成旧城拆迁1471户,占城区平房总数近一半,收储土地326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商业住宅小区,全部建成后新增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全面推进洁净生活,完成环卫体制改革,实施主要街路建筑物立面改造,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2.6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地区环境持续改善。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1.3亿元,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重点工程,新增生态治理面积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深入开展企业清洁安全文明生产,投资2.4亿元实施企业“四化”工程。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保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34户,淘汰落后产能67.6万吨,焦炉煤气实现综合利用,全年预计削减二氧化硫12606吨、化学需氧量327吨,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预计达到230天。四是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发展与富民并重、富民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年用于社会民生投入4.2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55%。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校安工程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重建5所学校10栋校舍楼,配备校园保安,减免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费用683.6万元,发放

生源地助学贷款86.8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区被自治区评为教育工作优秀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新建区图书馆、文体中心、退管中心、区人民医院门诊楼、附属楼和华苑、新苑社区服务中心等工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42套24万平方米,搬迁安臵居民1万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安臵就业2518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农垦企业职工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并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50元提高到36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各类救济救助金和报销居民医疗费用3270万元,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困难群体参加养老保险、大病救助捐款218万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调查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宣传、民族宗教、双拥优抚安臵、信息化、档案史志、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审计、群团组织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五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以创建文明城市和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

明程度不断提高。大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人大、政府、政协、统一战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普法和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六是党的建设取得创造性新成果。坚持区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定了全委会工作规则和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切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共产党员承诺制并注重向群团和城镇、农区居民延伸,建设了“共产党员先锋林”,公开选拔考录一批副科级干部、储备人才、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农区社区、旧城拆迁、信访维稳一线岗位锻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接受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巡视,不断强化纪律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派出街道纪工委,逐步增设区直部门纪检组,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回顾过去,在困难大、挑战多、任务重的复杂局势下,我们直面金融危机,突破发展瓶颈,在逆境中奋起,在拼搏中跨越,各项事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历史的艰辛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是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事业才能协调推进,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二是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谋划发展的目的。只有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各种权益维护好,把群众的所需所盼解决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才能凝聚合力更好更快发展。三是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抓落实,埋头苦干求实效,决策才能变成行动,行动才能产生效益。四是必须把团结进取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只有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五是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保障发展的后盾。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我们的事业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同志们,我们在亲眼目睹、切身感受海南成长变化的同时,一定要铭记,海南能有今天,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为推动海南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艰苦努力、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因应形势、面向未来,构筑科学发展的新目标 “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低起点上实现的高增长,是自我比较实现的新发展。从总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发展阶段来看,工业经济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产业相对单一,初级产品比重较大,资源利用水平较低,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业提升与经济总体发展不相协调,城市功能距离满足区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任重而道远。从发展质量来看,能源资源消耗大、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效益不高,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新

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发展环境看,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加快发展,努力创造发展新优势,拓展新空间,积极抢占科技、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制高点。周边与我区资源禀赋相似的地区,也都在积极谋划推进煤化工、氯碱化工及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我区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总之,我们面临的环境并不宽松,发展中的困难依然很多。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正视问题差距, 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新形势新变化给我们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未来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实施,国家财政政策将重点向民生、社会事业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我们因财力限制发展滞后的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问题,将会加快得到解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提升和大规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重化工产品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沿海地区资本和产业正在北上西移,有利于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中实现新发展。“呼包银”重点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即将出台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也正在着手编制《乌海及周边地区城镇规

划》,并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以乌海为中心的“小三角”区域是自治区西部经济区的次核心产业圈,我区又是重点发展的工业集中区。这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我们发挥优势、快速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二是我们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以乌海为中心方圆不足50公里的“小三角”地区,迅速崛起6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仅创造了自治区西部工业化神奇发展速度,而且有力地辐射和促进了自治区中东西几大板块经济快速发展,引起自治区的高度关注,已被作为重要的煤化工、盐化工基地和新的增长极进行重点规划。我区地处“小三角”中心位臵,经过建区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煤焦化、氯碱化工为主,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等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我区位于“呼包银”经济带腹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自治区北开南联、向西协作的桥头堡,周边地区的发展都很大程度上依靠我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甚至人力资源。随着海公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和运煤通道、城际快速通道陆续建成通车,以及一批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大型物流项目的竣工投产和开工建设,所产生的巨大拉动效应将不断彰显,我区的资源、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将更加突出,打造区域生

产服务中心的条件得天独厚,地区综合实力和后发优势将会日趋强劲。三是我们拥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多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国企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困难的考验,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们的干部群众和企业家队伍讲团结、顾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激发、抓发展促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这些正是我们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无形资产和强劲动力。所以,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奋发有为地把我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南至关重要。 面对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谁先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领跑者。随着乌海市“打造一个中心、推进两个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区作为全市工业

的主要布局区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臵身于区域、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总体发展格局中进行更高层面的目标追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和“一城两基地”发展目标,做大做优主导产业,做强做精生产服务业,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让经济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城市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2亿元。

(一)做大做优主导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新突破。我区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不会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我区要在区域发展中率先崛起,必须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调优结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扩大总量。要按照乌海建设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PVC 生产加工交易基地的要求,依托现有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我区及周边资源优势和产业、技术、交通匹配条件,进一步壮大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规模,突出抓好产业延伸、升级,推进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间融合互促、循环发展,促进焦

炉煤气、煤焦油、液氯、烧碱、PVC 深度开发,形成集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配套项目建设为一体的高端化、集群化产业体系,实现上下游配套和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基地和氯碱化工生产基地。要按照乌海建设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的要求,及早谋划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新的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承接“小三角”及周边下游产业的精深加工平台,尽快形成产业和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围绕能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工程、运输、矿山、节能、环保等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以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环保建材和稀有金属冶金,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到“十二五”末,焦炭、PVC 产能分别达到1000万吨、200万吨,焦化副产品全部实现深加工,PVC 制品及塑料产品产能达到30万吨,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做强做精生产服务业,打造城市转型新优势。市委提出建设服务区域发展的自治区西部中心城市,我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必须把生产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对人口、物流、资金等方面的吸引力,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区的煤焦、PVC 产量在全国已占有一定

份额,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大的发

PVC 这两个主导产品的市场建设展空间,就必须在煤焦、

上寻求突破。要以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为基础,积极搭建区域商务平台,统领周边煤焦化、氯碱化工产品市场,打造集营销管理、仓储配送等于一体的中国西部煤焦、PVC 产品交易市场。随着原煤、洗煤、焦炭、PVC 、水泥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仅我区将形成上亿吨的年货运吞吐量,发展配套的仓储物流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物流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大型专业物流企业集团,依托铁神、呼铁同洲、如意俊安等物流园,构建集仓储货运、汽贸维修、信息中介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配套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提升商贸服务水平,打造面向“小三角”、辐射周边省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要着眼于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区提质并重,在建设好现有城区的基础上,精心谋划未来发展空间,按照引领、承载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环乌海湖新城区规划建设的要求,积极构思规划滨河南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和营销、研发、服务外包机构,鼓励金融业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孵

化平台,建设高品质的新城区。

(三)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强化民生改善新举措。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引导农区居民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全民普遍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到“十二五”末,贫困人口基本消除,居民衣食住行档次普遍升级。要加快“数字海南”建设,搭建城市管理、安全监察、社会治安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以书法城建设为重点,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水平。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为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 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解决低保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形

成多样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全面完成矿区人口搬迁任务,彻底改善矿区居民居住条件。积极构建区域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深入推进平安海南建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完善基层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以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构建起保护城区的绿色屏障。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和节能减排,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园林绿化、交通通信、供水供电、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力争用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宜商、宜创业的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城区。

同志们,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海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相统一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海南将更加繁荣富裕,城市将更加和谐魅力、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让我们再鼓干劲、再聚智慧,为创造海南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承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等重大活动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展示我区发展新成就,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也是我区面临发展压力较大、工作任务繁重、建设非常艰苦的一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赢得发展先机。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打造、两优化、一确保”,以迎会为契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力开创富裕文明和谐海南新局面,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全市第三届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财政收入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市级要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

工业是我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和重点,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是重点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着眼于打造国家新型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的目标,在抓好现有对产业结构调整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抓好产业链配套和延伸。大力发展煤气、煤焦油深加工和PVC 、PVC 深加工及氯碱下游产品,促进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融合互促、产业链衔接,推动煤焦化、氯碱化工向精细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和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废弃物及伴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推动资源由初级开采、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立足特色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引进关联配套中小企业,加快建设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二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和支撑,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离不开项目的牵动和依托。要继续坚持续建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

抓开工、前期项目抓审批,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引进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要把握发达地区优质产业转移趋势,通过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企业自主联合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和承接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切实抓好发展载体。要按照规划设计高起点、基础配套高标准、管理运行高效率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主导产业突出、关联产业集聚、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工业集中发展区。要及早谋划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启动新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为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开辟新的空间。深入推进企业清洁安全文明生产,大力实施“四化”工程,提升园区档次水平和整体形象,把园区打造成迎会的亮点,充分展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成果和特色。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延伸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着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快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是先进生产力集聚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地区经

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要围绕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城市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十城联创,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提升城市聚集、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生产服务中心。

一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塑造亮点、凸显品位的原则,不断完善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完成建成区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启动滨河南区规划设计。要加快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黄河路互通立交桥、供水供热、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来建设,注重将地区特色产业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建筑物立面改造,高品位建设各类景观及公园、广场,提高城市宜居品质。按照拆除旧房、建设新居、改善环境、彰显特色的思路,大力开发商业住宅小区,加快廉租房、限价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拆迁和棚户区搬迁改造,促使农区、矿区人口向城区集中,实现城区面貌彻底改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洁净生活,从严整治市容市貌,加大违规违章处罚力度,有效解决城管顽疾。加快公交事业发展,方便群众出

行。抓好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二是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工程,继续抓好城区、农区、经济开发区和公路两侧绿化,建成“共产党员先锋林”,提升地区生态保障能力。要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促进环境共同保护、共同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盗采,坚决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抓好空气污染防治和矿区环境整治,确保地区环境持续改善。

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税费优惠、保障用地等方面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机械加工、产品包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呼铁如意俊安、二十五公里综合物流园、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要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家庭服务业,高标准、高档次开发建设商业住宅小区,满足群众消费和生活需求,促进地区繁荣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旅游景点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把黄河文化、创业文化、书法文化融入旅游景观,尽快形成与周边地区合作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

(三)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要按照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发展思路,围绕农业发展和农区居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区居民积极改变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精品农业,扩大蔬菜、葡萄种植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着力打造城郊型农业和“菜篮子”基地。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对土地流转、产业提升的带动作用,鼓励农区居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区居民增收。组织实施好移民扩镇、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努力实现农区人口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土地集中利用。加大公共财政向农区倾斜力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区居民生活水平。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与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同样重视。按照学前教育拓规模、小学教育上水平、初中教育办精品的思路,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书画院,助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臵,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不断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审计、人防、老干部、信息化、新闻宣传、档案史志、机构编制、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完成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各项承办任务,高质量做好志愿者培训、组织协调、安全保卫等服务工作。

要在落实好上级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办好惠民实事,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和资金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人实现稳定高质量就业。继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推进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和“五七工”等参加养老保险,妥善解决城乡一体化征迁居民的社会保险问题。实施居家养老补贴政策,加大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报销比例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开展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工作。不断完善贫困户帮扶、残疾人扶助、因病因灾致贫户救助等配套帮扶体系,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较高质量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每个困难家庭的疾病患者得到基本医疗救助,每户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扶持救济力

度,尽力缓解必需品涨价对低收入群体生活造成的影响。

(五)抓好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海南

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力推动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支持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巩固和扩大军政军民团结。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突出“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区、办一流盛会”的主题,重点抓好基本公共道德和基本公共礼仪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人养成文明习惯、处处践行文明行为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全面展示海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书法城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迎会办会的热情,让群众在参与中营造和谐氛围、享受创建成果、激发创业活力。

三是加强平安海南建设。要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信访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对上交矛盾或因工作不力造成上访的,要严厉追究责任。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海南”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科技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打造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保障。

一是抓好理论武装这个根本,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发挥区委中心组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加强自身学习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同建设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结合起来,不

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

二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要结合区、镇两级党委换届,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努力打造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优秀干部队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加大基层一线干部、年轻干部及妇女、少数民族、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考察识别干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力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各类实用人才。

三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基,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做表率,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和包联共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不断扩大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

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好建党9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个保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纪律保证。我们把2011年确定为“机关效能建设年”,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更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多到项目工地、到生产一线,一个一个产业抓发展、一个一个项目抓落实,使我们提出的思路举措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积极打造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着力健全各项廉政制度,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创新。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的连续性,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加大案件查办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明年,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陕甘宁蒙四省区毗邻县市区旗政协联谊会将在我区召开,这些都是海南建区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会议,是全区人民的大事,也是展示我区发展成就的重要机遇。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确保办

出有特色、有水平、有亮点的盛会,让全区人民真切感受到海南的巨大变化,努力将一个经济实力更强、城市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新海南展现在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面前。

各位代表、同志们,昨天的海南在开拓奋进中崛起,今天的海南与和谐文明同行,明天的海南期待我们再创辉煌!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


相关文章

  • 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二级流程图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管理工作流程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二级流程图部门和单位 民主评议干部 委员会 纪检监察部 职工代表大会 分组讨论会 主席团会议流程编码:3.1公司工会制定民主评议干 部工作方案并请 示公司党委批准讨论通过民主 评议. 测评 ...查看


  • 党代会程序相关事宜
  • 党代会程序相关事宜 一.筹备阶段 1.召开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有关事宜 一般应于任期届满两个月前,召开党委(常委)会分析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条件是否具备,如条件具备,应提前3个月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沟通情况,经原则 ...查看


  • 召开党代会工作程序
  • 一.筹备阶段 1.召开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有关事宜 一般应于任期届满两个月前,召开党委(常委)会分析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条件是否具备,如条件具备,应提前3个月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沟通情况,经原则同意后,方可进行筹备 ...查看


  • 党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和捍卫发言材料
  • 党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和捍卫发言材料 今天,我们专题召开市委常委(扩大) 会议,主要目的是迅速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尽快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查看


  • 区(局)第十九次党代会材料目录
  • 翠峦区(局)第十九次党代会材料目录 一.筹备阶段 1.筹备阶段运行表 2.初步意见 3.翠峦区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汇报提纲 4.决议(草案) 5.决议(草案)的说明 6.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7.决议 8.召开代表大会的请示 9.市委批复 二. ...查看


  • 党代会有关制度参考
  • 党代表小组活动制度 第一条 为便于党代表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根据行政区域.行业特点或工作性质,将全镇(街道)党代表划分为若干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 第二条 代表小组一般每年集中活动1-2次.镇(街道)党委统一部署的代 ...查看


  • 关于召开团代会的通知
  • 关于召开共青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通知 各院(系)团委(总支).团工委.各团支部: 自共青团***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于2006年3月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全体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 ...查看


  • 乡镇党代会组织选举程序
  • 关于乡(镇)党代表大会组织选举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日程安排,现就我县乡(镇)换届工作中党代表大会组织选举方面的工作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党内选举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细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基层 ...查看


  • 市.县(区)党代表大会组织工作流程
  • 市.县(区)党代表大会组织工作流程 一.党代表大会筹备阶段 (一)第一次请示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有: 1 .市.县(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召开党代表大会的有关事宜. 市.县(区)党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有关事宜,包括 ...查看


  • 档案分类管理办法
  • XXXXXXXXXXXX 档案分类管理办法 (草稿) XXXXXXXXXXXX 二○一二年三月 目 录 一.编制说明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