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和批注

第9章:范式变换,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规划理论和范式变化

加洛韦和马哈尼提到战后规划理论“范式的变化”----这个术语已被社会理论界广泛用于描述理论历史的主要转变。

范式的改变(世界观上的根本性改变)在科学史上很少发生。任何既定的范式,一旦建立起来,将全方位重塑科学界(甚至普通公众)关于世界某些方面的观点,其趋势持续几个世纪,而不仅是几十年。所以我们应该审慎地应用范式的概念。

虽然我们对滥用库恩范式转变的概念保持警觉,但不能阻止我们用比较宽松和宽容的方式,使用它来描述在城镇规划理论领域意义重大的变化。

1945年以来城镇规划的两个最主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发生在1960年代,主要是从传统的城市设计转变为系统理论和理性程序理论;第二个变化发生在1970和1980年代,表现为规划师角色观念的转变,尤其是从规划师作为技术专家的观点到规划师作为“协调者”的观点转变,在需要作出规划判断的地方,规划师启发公众思路,提供技术指导。

1945年以来规划理论两个范式的演变

城镇规划从设计到科学

在1960年代以前,城镇规划被视为“艺术”,尽管是“应用”或者“实践”的艺术,在这个艺术中,城镇实用性或者“功能性”需求

能得到满足。因此,系统和理性过程的规划思想在1960年代产生了爆炸性影响,象征着与传统理论的决裂----规划理论的这个根本性变化,根据库恩的意思,应该视为范式的改变。

系统和理性过程规划思想之间存在概念性区别,但总的来看,这两种思想都体现出于流行的基于设计的城镇规划理论相背离的立场。规划理论中的这种转变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本质上,将城镇作为物质或者空间形态结构的观点,被城镇作为不断变化且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所取代。第二,鉴于规划师一直用物质的和美学的术语来观察和评价城镇,但现在却从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方面来考察它们,在哈维看来,这是空间的社会学概念取代了空间地理学或形态学概念。第三,由于将城市当作“活”的功能性实体,这意味着城镇规划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状态”或者“蓝图式”目标。第四,所有这些变化都暗示城镇规划的技术手段将发生变化,如果规划师试图规划和控制复杂且充满活力的城镇系统,这看起来需要特别严谨的“科学”分析方法。总之,规划思想的转变表明城镇规划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

要说明的是,仅仅是在更宏观,更策略的规划层面,系统和理性过程的规划思想引来的理念变化,才最终取代了基于设计的规划观点。

1960年代的城镇规划理念变革,不是一种规划思想彻底取代另一种规划思想,其真正的意义是区分了两个规划层次,策略性、长期性规划层次及地方性、感知性规划层次。

城镇规划师从技术专家到“沟通者”

传统的基于设计的城镇规划模式需要审美欣赏和城市设计的技能,而不需要系统的理性过程模式的科学和逻辑分析方法。但是在1960年代,人们认识到城镇规划决策最根本的是价值判断,一种渴望去创造或者维护的环境类型的价值判断。在交往规划中,人际交流和谈判的技能是自愿和“协调者”城镇规划模式的核心。城镇规划师必须熟练地和其他人交往和谈判,而且他也应具有一些带到谈判桌上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公众作出规划决策。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发生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的主要“领域”之一是城镇规划和建筑领域,自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对城镇规划的影响是实质性的。现代主义终结于1972年6月15日,那一天,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帕洛特. 伊戈摩天大楼-----早期曾获现代建筑与城镇规划范例奖----被地方当局用炸药爆破摧毁。当然,历史的变化很少具有这样的戏剧性。(它也可视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现代主义的终结。)

遍及欧洲和北美洲的高楼大厦长期面对诸如没有灵魂、非人性化环境的严厉批评,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风格甚至在他的早期就因为单调乏味和缺乏视觉趣味而备受责难。(这是后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然而,在1960年代后期以来,对现代主义的抵制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广泛,最后发展成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运动。

后现代主义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看,后现代主义表达了对由现代化运动促进的艺术和设计风格的反抗。后现代主义者拒绝现代“实用型”建筑的过度简朴,寻求“回归时尚”来丰富当代建筑的审美内涵。

后现代建筑的特征:对复杂建筑风格的偏好,反对简朴的“实用型”现代主义。

雅各布斯说,成功的城市地区是那些使用功能混合的地区,并且,如果规划师能维持现状的话,当前残破的贫民区的简陋状况也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改善。(社会多样性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性,使社会稳定发展,贫民区也是如此。)

现代主义者把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当作能带给人类光明未来的关键,如今,这个信心基本崩溃了。

挑战科学和理性的后现代主义(这一小小节是表明后现代主义不应该完全摒弃现代主义的科学与理性)

信仰科学和理性的现代派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因此,后现代的评论文章引发了对启蒙运动假设城市和环境的缺憾通常能够用规划行为来改善的质疑。因为雅各布斯评论的基本观点不仅是他偏好于混合用途区域胜过单一功能地区等等,而且巧妙地提出了通过理性规划到底能否将城市变成更好地方的问题。

如果没有理性的标准,那也不会有合理的依据来承认“一种元叙事优于另外一种元叙事是始终不能判定的”这个后现代观点是真实

的。(理性的标准能更好的使我们判断一个事物好坏、对错,而不是一味的接受)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激进的相对主义主张,连他们自己都不是特别坚定。然而,有志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却没有理性标准,那些看法将会缺乏生命力。

理性思维在规划理论中无关紧要的观点,或者规划程序的理性途径并不优于其他办法的观点,像后现代主义者拒绝理性一样,招致了批评。

为了使历史上规划的适宜性和重要性在当前得以保持和发展,我们运用规划理性,借助于对世界最优选择的科学理解,不断进行规划探索工作。或许,我们能够先讨论某些城市始终是以比较零碎、渐进而“有机”的方式增长,然后,再构思妥帖精当的城镇规划风格。 作为生活质量替代标准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不仅风格多变,还认同一些更普通的另类价值观----如关于生活质量的另类观点。这些观点,给许多现代城镇规划公认的价值观和基本原理带来冲击,从这个角度看,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城镇规划目标的严肃反思。

和现代主义者强调简朴、秩序、统一与整齐不同,后现代主义者通常为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化而欢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因为,不存在所有人都满意的理想环境类型,环境质量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一部分人保持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作为栖居理想,另一些人则更喜欢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大城市生活----伊丽

莎白. 威尔森称之为“多彩大都市”。

由于大城市生活多样化和多元化,以及由此提供的选择自由,赞赏大城市生活成了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将后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联系到一起,因为自由主义者也欣赏多元社会,在多元社会中,人人都有运用自由选择作出决定和实现自我的机会。

后现代主义对多样性的钟情走向极端,任何不同的事物都可被接受或被允许。早期讨论过的道德和政治相对性立场,符合后现代主义者认识的相对论,但却站不住脚。这样是否根本就不存在城镇规划应该向往的共同价值和理想,而无论城镇规划在什么地方进行?城镇规划难道不应该接受理想的广泛指引?所以,无论后现代主义者怎么表述多样性和多元化的优点,以及作为城镇规划的经验多么重要,也许还要有城镇规划向往的包罗万象的“共同”理想。

第9章:范式变换,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规划理论和范式变化

加洛韦和马哈尼提到战后规划理论“范式的变化”----这个术语已被社会理论界广泛用于描述理论历史的主要转变。

范式的改变(世界观上的根本性改变)在科学史上很少发生。任何既定的范式,一旦建立起来,将全方位重塑科学界(甚至普通公众)关于世界某些方面的观点,其趋势持续几个世纪,而不仅是几十年。所以我们应该审慎地应用范式的概念。

虽然我们对滥用库恩范式转变的概念保持警觉,但不能阻止我们用比较宽松和宽容的方式,使用它来描述在城镇规划理论领域意义重大的变化。

1945年以来城镇规划的两个最主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发生在1960年代,主要是从传统的城市设计转变为系统理论和理性程序理论;第二个变化发生在1970和1980年代,表现为规划师角色观念的转变,尤其是从规划师作为技术专家的观点到规划师作为“协调者”的观点转变,在需要作出规划判断的地方,规划师启发公众思路,提供技术指导。

1945年以来规划理论两个范式的演变

城镇规划从设计到科学

在1960年代以前,城镇规划被视为“艺术”,尽管是“应用”或者“实践”的艺术,在这个艺术中,城镇实用性或者“功能性”需求

能得到满足。因此,系统和理性过程的规划思想在1960年代产生了爆炸性影响,象征着与传统理论的决裂----规划理论的这个根本性变化,根据库恩的意思,应该视为范式的改变。

系统和理性过程规划思想之间存在概念性区别,但总的来看,这两种思想都体现出于流行的基于设计的城镇规划理论相背离的立场。规划理论中的这种转变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本质上,将城镇作为物质或者空间形态结构的观点,被城镇作为不断变化且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所取代。第二,鉴于规划师一直用物质的和美学的术语来观察和评价城镇,但现在却从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方面来考察它们,在哈维看来,这是空间的社会学概念取代了空间地理学或形态学概念。第三,由于将城市当作“活”的功能性实体,这意味着城镇规划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状态”或者“蓝图式”目标。第四,所有这些变化都暗示城镇规划的技术手段将发生变化,如果规划师试图规划和控制复杂且充满活力的城镇系统,这看起来需要特别严谨的“科学”分析方法。总之,规划思想的转变表明城镇规划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

要说明的是,仅仅是在更宏观,更策略的规划层面,系统和理性过程的规划思想引来的理念变化,才最终取代了基于设计的规划观点。

1960年代的城镇规划理念变革,不是一种规划思想彻底取代另一种规划思想,其真正的意义是区分了两个规划层次,策略性、长期性规划层次及地方性、感知性规划层次。

城镇规划师从技术专家到“沟通者”

传统的基于设计的城镇规划模式需要审美欣赏和城市设计的技能,而不需要系统的理性过程模式的科学和逻辑分析方法。但是在1960年代,人们认识到城镇规划决策最根本的是价值判断,一种渴望去创造或者维护的环境类型的价值判断。在交往规划中,人际交流和谈判的技能是自愿和“协调者”城镇规划模式的核心。城镇规划师必须熟练地和其他人交往和谈判,而且他也应具有一些带到谈判桌上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公众作出规划决策。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发生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的主要“领域”之一是城镇规划和建筑领域,自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对城镇规划的影响是实质性的。现代主义终结于1972年6月15日,那一天,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帕洛特. 伊戈摩天大楼-----早期曾获现代建筑与城镇规划范例奖----被地方当局用炸药爆破摧毁。当然,历史的变化很少具有这样的戏剧性。(它也可视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现代主义的终结。)

遍及欧洲和北美洲的高楼大厦长期面对诸如没有灵魂、非人性化环境的严厉批评,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风格甚至在他的早期就因为单调乏味和缺乏视觉趣味而备受责难。(这是后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然而,在1960年代后期以来,对现代主义的抵制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广泛,最后发展成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运动。

后现代主义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看,后现代主义表达了对由现代化运动促进的艺术和设计风格的反抗。后现代主义者拒绝现代“实用型”建筑的过度简朴,寻求“回归时尚”来丰富当代建筑的审美内涵。

后现代建筑的特征:对复杂建筑风格的偏好,反对简朴的“实用型”现代主义。

雅各布斯说,成功的城市地区是那些使用功能混合的地区,并且,如果规划师能维持现状的话,当前残破的贫民区的简陋状况也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改善。(社会多样性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性,使社会稳定发展,贫民区也是如此。)

现代主义者把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当作能带给人类光明未来的关键,如今,这个信心基本崩溃了。

挑战科学和理性的后现代主义(这一小小节是表明后现代主义不应该完全摒弃现代主义的科学与理性)

信仰科学和理性的现代派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因此,后现代的评论文章引发了对启蒙运动假设城市和环境的缺憾通常能够用规划行为来改善的质疑。因为雅各布斯评论的基本观点不仅是他偏好于混合用途区域胜过单一功能地区等等,而且巧妙地提出了通过理性规划到底能否将城市变成更好地方的问题。

如果没有理性的标准,那也不会有合理的依据来承认“一种元叙事优于另外一种元叙事是始终不能判定的”这个后现代观点是真实

的。(理性的标准能更好的使我们判断一个事物好坏、对错,而不是一味的接受)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激进的相对主义主张,连他们自己都不是特别坚定。然而,有志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却没有理性标准,那些看法将会缺乏生命力。

理性思维在规划理论中无关紧要的观点,或者规划程序的理性途径并不优于其他办法的观点,像后现代主义者拒绝理性一样,招致了批评。

为了使历史上规划的适宜性和重要性在当前得以保持和发展,我们运用规划理性,借助于对世界最优选择的科学理解,不断进行规划探索工作。或许,我们能够先讨论某些城市始终是以比较零碎、渐进而“有机”的方式增长,然后,再构思妥帖精当的城镇规划风格。 作为生活质量替代标准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不仅风格多变,还认同一些更普通的另类价值观----如关于生活质量的另类观点。这些观点,给许多现代城镇规划公认的价值观和基本原理带来冲击,从这个角度看,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城镇规划目标的严肃反思。

和现代主义者强调简朴、秩序、统一与整齐不同,后现代主义者通常为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化而欢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因为,不存在所有人都满意的理想环境类型,环境质量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一部分人保持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作为栖居理想,另一些人则更喜欢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大城市生活----伊丽

莎白. 威尔森称之为“多彩大都市”。

由于大城市生活多样化和多元化,以及由此提供的选择自由,赞赏大城市生活成了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将后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联系到一起,因为自由主义者也欣赏多元社会,在多元社会中,人人都有运用自由选择作出决定和实现自我的机会。

后现代主义对多样性的钟情走向极端,任何不同的事物都可被接受或被允许。早期讨论过的道德和政治相对性立场,符合后现代主义者认识的相对论,但却站不住脚。这样是否根本就不存在城镇规划应该向往的共同价值和理想,而无论城镇规划在什么地方进行?城镇规划难道不应该接受理想的广泛指引?所以,无论后现代主义者怎么表述多样性和多元化的优点,以及作为城镇规划的经验多么重要,也许还要有城镇规划向往的包罗万象的“共同”理想。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本子
  • 读书笔记 (一)摘录(写在本子上) 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时 用.它要求准确无误地摘录原文的语句段落,还要注明出处,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式笔记 可分为: 1,摘抄原文 摘抄原文就是照抄书刊 ...查看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常见形式
  •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 ...查看


  • [小学生时代]导读课
  • <小学生时代>导读课 田静 一.了解杂志 1.同学们都看过哪些杂志?它和我们平时看的课外书籍有什么不同? (内容丰富.分刊) 2.了解本课学习内容.齐读课题. 二.指导阅读杂志的方法 1.了解学生平时阅读杂志的习惯. 拿到一本杂 ...查看


  • 如何写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 ...查看


  • 如何读书写笔记
  •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 ...查看


  • 怎样写读书笔记
  • 怎样写读书笔记 --幽梦收录 怎样写读书笔记 作者 sly61 读书笔记: 文体:应用文的一种. 目的: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 概念:读书笔记,是指我们在阅时,把读到的某书.某文的[精华部分]和段落.[重要情节].[精辟见解].[观点材料]. ...查看


  • 批注方法集锦
  • 批注方法集锦 一.解决生字新词.阅读中发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注上拼音,并对这个字或词解释也要看一遍,并在书上注出. 二.理解重点的语句.阅读时,站在自己的立场,联系上下文,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言外之意. 三.点画出文章 ...查看


  •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
  • 学 段:小 学 年级:四年级 学 科:语 文 单 元:第八单元 课题:<舟船> 课 型:自学展示 主备学校:安定区北关小学 主备人:高 玺 初审人:杨晓芬 终审人:陈慧琴 合作团队:高玺 张淑霞 史春兰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为&qu ...查看


  • 怎样写读书笔记 4
  • 怎样写好读书笔记 1.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是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