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考试重点整理版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

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

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

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耳病常用外治法: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

鼻病常用外治法: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药法,塞鼻法。 咽喉病常用外治法吹药法,含漱法,噙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 《内经》关于耳鼻咽喉口齿方面的论述相当丰富,它首次提出:五官是五脏的外候,五脏通过经络联系将五官与全身连为一个整体,脏腑的病理变化,可循经反应与五官,因此五官的功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内经》中所记载的耳鼻咽喉口齿之病证有多种,并总结了一系列治疗原则与方法,还记载了不少针刺治疗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方法。《内经》中的脏腑与官窍相关学说及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生理病理的论述为后世耳鼻咽喉口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旋耳疮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 其病因病机为:①风热湿邪上犯:②血虚生风化燥:耳异物症状:根据异物形态异物、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可留存日久而不引起任何症状。异物较大阻塞耳窍,可致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可压迫外耳道,致使外耳道肌肤红肿、糜烂、疼痛。昆虫类异物进入耳道后,在耳道内爬行、骚动,使患者躁扰不安,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鸣响,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出血。若异物嵌顿外耳道峡部,则耳疼痛较甚。 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管。

禀赋缺损,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耗伤,邪毒滞留: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诊断要点:病史:多有挖耳史。临床症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严重者牵引同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脓肿溃破后外耳道可见脓血。

·症型:1. 风热邪毒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2. 肝胆湿热上蒸:清泻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脓已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

耳胀:因外邪,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诊断要点:病史:耳胀者,多有感冒史。临床症状: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为主要症状。病变有久新不同,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聋。鼓室导抗图呈B 型或C 型。

耳胀的辩证类型及方药:1. 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风寒偏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 防风 生姜 川芎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壳 茯苓 羌活 独活 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减:金银花 连翘 薄荷 淡豆豉 金芥穗 牛蒡子 桔梗 甘草 淡竹叶 芦根

2. 肝胆湿热,上壅耳窍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生地黄 当归 柴胡 甘草

3. 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参苓白术散加减:炒扁豆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淮山药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炙甘草

4.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 桃仁 红花 川芎 老葱 生姜 麝香 红枣 柴胡 升麻

脓耳:临床表现:急发者,以耳痛逐渐加重,听力下降,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全身可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症状;小儿急性发作者,症状较重,可见高热并伴有呕吐,泄泻或惊厥。鼓膜穿孔流脓后,全身症状缓解。病久者,主要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或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风热外袭,蔓荆子撒。肝胆湿热龙。脾虚湿困托里消毒散。肾元亏损知柏地黄丸。清除脓液双氧水3%,滴耳氯霉素滴耳液。吹药,涂敷。

耳鸣: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

实:外邪侵袭,芎芷散。痰湿困结,涤痰汤。肝气郁结,逍遥散。虚:脾胃虚弱,益气聪明汤。肾元亏损,肾气丸。心神不宁,归脾汤。

耳聋:因实邪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实:1.风热侵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银翘散。

2.肝火上扰:清肝泻热,开郁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

3.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方药:清气化痰丸。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方药:通窍活血汤。

虚:5.肾精亏损:补肾填精,滋阴潜阳。方药:耳聋左慈丸。

6.气血亏虚:健脾益气,养血通窍。方药:归脾汤。

耳鸣耳聋的诊断:病史:如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其他全身疾病史,治疗史等。临床症状:(耳鸣)可急性起病,亦可缓慢起病;既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呈持续性,也可呈间歇性,耳鸣的音调可呈高音调,如蝉鸣声,汽笛声,口哨声等,亦可呈低音调,如机器声,隆隆声等;一般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及对生活,工作,情绪产生干扰;多数耳鸣患者伴有听力下降。(耳聋)轻者听音不清,重者完全失听。突发性耳聋以单侧为多见,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少数亦有双侧同时发生者,缓慢发生的渐进性耳聋多位双侧,部分耳聋可呈波动性听力下降。

耳眩晕:是指由风邪痰饮上犯耳窍、脏腑虚损、耳窍失养所致,以头晕目眩,

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甚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风邪外袭:疏风散邪,清利头目。方药:桑菊饮。

2.痰浊中阻:燥湿健脾,涤痰止眩。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3.肝阳上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

4.寒水上泛:温壮肾阳,散寒利水。方药:真武汤。

5.髓海不足: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药:杞菊地黄丸。

6.上气不足:补益气血,健脾安神。方药:归脾汤。

1、病史:本病大多有反复发作史,部分患者可有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或感冒史。2、临床症状:眩晕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即: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有向一侧倾倒的感觉,站立不稳,体位变动或睁眼时可诱发或加重眩晕,但神志清楚,多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耳鸣、耳聋等症状。眩晕持续时间可长可短3、检查(1)自发性眼震:(2)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多无异常发现(3)听力检查:部分患者可显示波动性感音性听力减退,即眩晕发作期听力减退,间歇期听力好装,但听力检查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必要时可考虑行甘油实验、耳蜗电图、耳声发射等检查。

(4)前庭功能检查:初次发作者,可显示病侧前庭功能亢进,或有向病侧的优势偏向。多次发作者,则病侧前庭功能减退甚至消失,或有向健侧的优势偏向。部分患者虽有多次发作,前庭功能可正常。

耳胀耳闭与外耳道异物,及鼻咽肿物压迫咽鼓管引起的鼓室积液的鉴别。 耳胀耳闭:多有感冒史。胀闷堵塞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为主要症状。病变有新久不同,耳胀者,患耳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耳聋。鼓室导抗图呈B 型或C 型。

外耳道异物:多有异物入耳史。可通过外耳道检查,有异物存在,既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临床症状根据外耳道异物形态,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可留存日久而不引起任何症状,异物较大阻塞耳窍,可致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可压迫外耳道,致使外耳道皮肤红肿,糜烂,疼痛;昆虫类异物进入耳道后,在耳道内爬行,骚动,使患者躁扰不安,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响鸣,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出血,若异物嵌顿外耳道峡部,则耳痛较甚。

鼻疔:是指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单个多见。可转为疔疮走黄重症。

1.邪毒外侵,火毒上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无味消毒饮。

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泻热解毒,清营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鼻窒:是指因脏腑失调、邪滞鼻窍所致的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清热散邪,宣肺通窍。方药:黄芩汤。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补益肺脾,散邪通窍。方药:肺气虚—温肺止流丹,脾气虚--补中益气汤。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行气活血,化淤通窍:通窍活血汤。

鼻槁:是指因阴津不能滋润鼻窍所致以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

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1.燥邪犯肺:清燥润肺,宣肺散邪。方药:清燥救肺汤。

2.肺肾阴虚:滋养肺肾,生津润燥。方药:百合固金汤。

3.脾气虚弱:健脾益气,祛湿化浊。方药:补中益气汤。

鼻鼽

: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温肺止流丹。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方药:肾气丸。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方药:辛荑清肺饮。 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鼻渊的临床症状: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1.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银翘散。

2.胆腑郁热:清泻胆热,利湿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

3.脾胃湿热:清热利湿,化浊通窍。方药:甘露消毒丹。

4.肺气虚寒:温补肺脏,散寒通窍。方药:温肺止流丹。

5.脾气虚弱:健脾利湿,益气通窍。方药:参苓白术散。

鼻衄:是因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1.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药: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凉膈散。

3.肝火上逆: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

4.心火亢盛: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泻心汤。

5.肝肾阴虚:滋补肝肾,阳血止血。方药:知柏地黄汤。

6.脾不统血: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药:归脾汤。

鼻衄的外治法:对于正在鼻出血的病人,要遵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立即“止血”。

1冷敷法:取坐位,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以达凉血止血的目的。

2压迫法: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10-15分钟,或用手指掐压患者人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或用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于同侧足底涌泉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以协助止血。

4滴鼻法:香墨(药墨)浓研,滴入鼻中。或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5吹鼻法:选用云南白药,蒲黄,血余炭,马勃粉,田七粉等具有收涩止血作用的药粉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而达到止血目的。亦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用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应避免烧灼过深,烧灼后局部涂以软膏。此外还可以用电灼法或YAG 激光烧灼出血点。

7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未能止血者,可用此法,以持续加压达到止血目的。

另外,还可在局麻下行冷冻止血法或微波凝固治疗,对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可行术结扎颈外动脉,上颌动脉等。

鼻窒与鼻渊,鼻息肉等所致鼻塞向鉴别

鼻窒: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可有嗅觉减退。

鼻渊:可有伤风鼻塞史。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鼻息肉:多有鼻鼽或鼻渊病史。一侧或两侧鼻窍渐进性鼻塞,逐渐呈持续性,嗅觉减退,多涕,头闷头痛。

鼻渊与鼻窒的鉴别

鼻渊:可有伤风鼻塞史。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鼻窒: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可有嗅觉减退。

乳蛾因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虚损、喉核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咽部疾病。

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疏风散热,利咽消肿。方药:疏风清热汤。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泻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利膈汤。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滋养肺肾,清利咽喉。方药:百合固金汤。

4.脾胃虚弱,喉核失养: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方药:六君子汤。

5.痰瘀互结,凝聚喉核:活血化瘀,祛痰利咽。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 乳蛾的诊断:病史—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临床症状—急骤发作者,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全身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小儿可有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迁延日久者,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检查:起病急骤者,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重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但不超出喉核范围,且易拭去,颌下有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隐窝溢出。

喉痹:指因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咽喉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咽部红肿,或喉底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疏风散邪,宣肺利咽。方药:(风热)疏风清热汤。(风寒)六味汤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方药:清咽利膈汤。

3.肺胃阴虚,虚火上炎:滋养阴液,降火利咽。方药:(肺阴虚)养阴清肺汤(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益气健脾,升清利咽。方药:补中益气汤。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补益脾肾,温阳利咽。方药:附子理中丸。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祛痰化瘀,散结利咽。方药:贝母瓜篓散。

喉痈:是指因内外热毒搏结咽喉所致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

1.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

2.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仙方活命饮。

3.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沙参麦冬汤。 喉关痈: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乳蛾发病数日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似口中含物,汤水易从鼻中呛出,甚则张口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

会厌痈:发生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X 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

里喉痈:多生于喉底,咽后间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大,易惊醒。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X 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

颌下痈: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不红肿,颈部B 超或CT 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

喉瘖: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虚损、喉失濡养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喑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窍闭而喑”。虚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破不鸣”。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药:三坳汤。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方药:疏风清热汤。

3.痰热壅肺: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方药:泻白散。

4.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方药:百合固金汤。

5.肺脾气虚:补益肺脾,益气开音。方药:补中益气汤。

6.血瘀痰凝: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方药:会厌逐瘀汤

喉风:因风痰或火毒上攻咽喉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的咽喉危急重症。。。主要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吸气期喉鸣、声音嘶哑、痰涎壅盛、语言难出、咽喉疼痛、汤水难下等。

喉源性呼吸困难的分度:一度: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出现三(四)凹征二度:安静时亦出现上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明显紫绀。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并因缺氧而出现紫绀、烦躁不安、自汗、脉数等,三(四)凹征显著。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神昏,濒临窒息。

梅核气:指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的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

1. 肝郁气滞 情志所伤或平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气循经上逆,阻结于咽喉而发病。逍遥散。2. 痰气互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日久,横逆犯脾,以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阻于咽喉而发病。半夏厚朴汤。

骨鲠:是指各种骨类或其他不同的异物哽于咽,喉或食道等部位而言。本病的治疗以及时取出异物为基本原则,根据梗阻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外治法,如黏膜损伤,外感邪毒,则配合内治。1. 咽部异物 可用镊子取出。部位较低者,可在间接喉镜下或内镜下用咽异物钳取出。2. 食道异物 在食道镜检查时或电子胃镜检查时取出异物3. 喉异物 在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4. 较小尖锐异物 若较小的尖锐异物存留部位隐藏,检查时未发现,但咽喉疼痛、吞咽更甚者,可用软化、松脱骨鲠法。具体方法:威灵仙30g ,水两碗煎成半碗,加醋半碗徐徐咽下,口服1~2剂。

旋耳疮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 耳瘘:因先天禀赋不足、耳部皮肤腠理失养而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等处的瘘管。 耳疖:指因邪热搏结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耳疮:指因湿热邪毒搏结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脓耳:是指因脏腑失调、湿浊邪毒停聚耳窍所致的以鼓膜穿孔、内耳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耳胀:因外邪,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耳眩晕:是指由风邪痰饮上犯耳窍、脏腑虚损、耳窍失养所致,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甚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耳聋:因实邪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减退为主特病症。 耳鸣: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 鼻疔:是指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单个多见。可转为疔疮走黄重症。

鼻窒:因脏腑失调、邪滞鼻窍所致的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鼻槁:是指因阴津不能滋润鼻窍所致以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鼻渊: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鼻衄:是因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喉痹:指因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咽喉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咽部红肿,或喉底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乳蛾因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虚损、喉核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咽部疾病。

喉痈:是指因内外热毒搏结咽喉所致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

喉瘖: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虚损、喉失濡养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

喉风:因风痰或火毒上攻咽喉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的咽喉危急重症 梅核气:指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的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苍耳子,白芷,薄荷,辛夷花。

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

六味汤(荆防、僵蚕、桔梗薄荷甘草)

中医诊断:耳鸣、耳聋

西医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

证型:肝火上扰

证候分析: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循经上扰耳窍,则耳聋耳鸣;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故使耳鸣耳聋加重;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头痛或眩晕;肝火内炽,灼伤津液,则口干口苦、便秘溲黄;肝火内扰心神,则夜寐不宁;肝经布胁肋,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舌红苔黄、脉数主热证,脉弦主肝病。

治法:清肝泄热,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泽泻、木通、柴胡、生地、当归、甘草、丹皮、石菖蒲。方中以龙胆草、栀子、黄芩苦寒直折,清泻肝阳;柴胡疏肝解郁,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导热下行;生地养阴清热;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更加石菖蒲通窍、丹皮清泻肝热。 :1、滴鼻:兼有鼻塞者可用宣通鼻窍药物滴鼻。2、咽鼓管自行吹张:伴耳闭者可用此法。

鼻鼽

西医诊断:变态反应性鼻炎

证型:脾肺气虚

证侯分析: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卫外不固,鼻窍失养为本,风寒、异气趁虚而袭,停聚鼻窍,故鼻塞、涕多而白粘;脾胃虚弱,受纳、腐熟、输布之功能失职,平素食欲不佳,吃油腻的食物后易出现腹胀,大便稀溏;头昏头胀,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嗅觉迟钝,口不渴,活动后常感体力不支,易出汗,均是脾肺气虚的表现。

治法:补益脾肺,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扁豆 茯苓:

1. 滴鼻 可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2. 吹鼻 可用碧云散吹鼻

护理和预防:1. 避开一切可知或可疑的变应原。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3. 避免过食生冷和高蛋白食品

12、西医诊断:急性喉炎

中医诊断:急喉喑

证型:风寒外袭

症候分析:风寒遏肺,肺气失宣,故猝然声音嘶哑,咳嗽,鼻塞;气血遇寒凝滞,经络运行不畅,故咽喉疼痛,咽部轻度充血,声带色淡红;风寒外袭,卫气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恶寒;正气奋起抗邪,故发热;肺气被遏,气不布津,故流清涕。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开音方药:六味汤

荆芥 防风 桔梗 僵蚕 薄荷 甘草:

1. 吹药 可用冰硼散、珠黄散吹喉。2. 含法 可含服六神丸或铁笛丸。3. 含漱 可用具有辛温开音的中药煎汤含漱或泡水含漱。4. 蒸气吸入 可用苏叶、藿香、佩兰、葱白各适量煎水做蒸气吸入

预防与护理1. 锻炼身体,预防感冒。2. 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

3. 戒烟酒,少吃辛辣炙煿之品,避免烟尘及有害化学气体的刺激。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

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

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

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耳病常用外治法: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

鼻病常用外治法: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药法,塞鼻法。 咽喉病常用外治法吹药法,含漱法,噙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 《内经》关于耳鼻咽喉口齿方面的论述相当丰富,它首次提出:五官是五脏的外候,五脏通过经络联系将五官与全身连为一个整体,脏腑的病理变化,可循经反应与五官,因此五官的功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内经》中所记载的耳鼻咽喉口齿之病证有多种,并总结了一系列治疗原则与方法,还记载了不少针刺治疗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方法。《内经》中的脏腑与官窍相关学说及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生理病理的论述为后世耳鼻咽喉口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旋耳疮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 其病因病机为:①风热湿邪上犯:②血虚生风化燥:耳异物症状:根据异物形态异物、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可留存日久而不引起任何症状。异物较大阻塞耳窍,可致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可压迫外耳道,致使外耳道肌肤红肿、糜烂、疼痛。昆虫类异物进入耳道后,在耳道内爬行、骚动,使患者躁扰不安,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鸣响,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出血。若异物嵌顿外耳道峡部,则耳疼痛较甚。 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管。

禀赋缺损,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耗伤,邪毒滞留: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诊断要点:病史:多有挖耳史。临床症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严重者牵引同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脓肿溃破后外耳道可见脓血。

·症型:1. 风热邪毒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2. 肝胆湿热上蒸:清泻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脓已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

耳胀:因外邪,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诊断要点:病史:耳胀者,多有感冒史。临床症状: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为主要症状。病变有久新不同,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聋。鼓室导抗图呈B 型或C 型。

耳胀的辩证类型及方药:1. 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风寒偏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 防风 生姜 川芎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壳 茯苓 羌活 独活 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减:金银花 连翘 薄荷 淡豆豉 金芥穗 牛蒡子 桔梗 甘草 淡竹叶 芦根

2. 肝胆湿热,上壅耳窍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生地黄 当归 柴胡 甘草

3. 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参苓白术散加减:炒扁豆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淮山药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炙甘草

4.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 桃仁 红花 川芎 老葱 生姜 麝香 红枣 柴胡 升麻

脓耳:临床表现:急发者,以耳痛逐渐加重,听力下降,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全身可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症状;小儿急性发作者,症状较重,可见高热并伴有呕吐,泄泻或惊厥。鼓膜穿孔流脓后,全身症状缓解。病久者,主要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或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风热外袭,蔓荆子撒。肝胆湿热龙。脾虚湿困托里消毒散。肾元亏损知柏地黄丸。清除脓液双氧水3%,滴耳氯霉素滴耳液。吹药,涂敷。

耳鸣: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

实:外邪侵袭,芎芷散。痰湿困结,涤痰汤。肝气郁结,逍遥散。虚:脾胃虚弱,益气聪明汤。肾元亏损,肾气丸。心神不宁,归脾汤。

耳聋:因实邪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实:1.风热侵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银翘散。

2.肝火上扰:清肝泻热,开郁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

3.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方药:清气化痰丸。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方药:通窍活血汤。

虚:5.肾精亏损:补肾填精,滋阴潜阳。方药:耳聋左慈丸。

6.气血亏虚:健脾益气,养血通窍。方药:归脾汤。

耳鸣耳聋的诊断:病史:如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其他全身疾病史,治疗史等。临床症状:(耳鸣)可急性起病,亦可缓慢起病;既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呈持续性,也可呈间歇性,耳鸣的音调可呈高音调,如蝉鸣声,汽笛声,口哨声等,亦可呈低音调,如机器声,隆隆声等;一般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及对生活,工作,情绪产生干扰;多数耳鸣患者伴有听力下降。(耳聋)轻者听音不清,重者完全失听。突发性耳聋以单侧为多见,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少数亦有双侧同时发生者,缓慢发生的渐进性耳聋多位双侧,部分耳聋可呈波动性听力下降。

耳眩晕:是指由风邪痰饮上犯耳窍、脏腑虚损、耳窍失养所致,以头晕目眩,

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甚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风邪外袭:疏风散邪,清利头目。方药:桑菊饮。

2.痰浊中阻:燥湿健脾,涤痰止眩。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3.肝阳上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

4.寒水上泛:温壮肾阳,散寒利水。方药:真武汤。

5.髓海不足: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药:杞菊地黄丸。

6.上气不足:补益气血,健脾安神。方药:归脾汤。

1、病史:本病大多有反复发作史,部分患者可有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或感冒史。2、临床症状:眩晕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即: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有向一侧倾倒的感觉,站立不稳,体位变动或睁眼时可诱发或加重眩晕,但神志清楚,多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耳鸣、耳聋等症状。眩晕持续时间可长可短3、检查(1)自发性眼震:(2)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多无异常发现(3)听力检查:部分患者可显示波动性感音性听力减退,即眩晕发作期听力减退,间歇期听力好装,但听力检查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必要时可考虑行甘油实验、耳蜗电图、耳声发射等检查。

(4)前庭功能检查:初次发作者,可显示病侧前庭功能亢进,或有向病侧的优势偏向。多次发作者,则病侧前庭功能减退甚至消失,或有向健侧的优势偏向。部分患者虽有多次发作,前庭功能可正常。

耳胀耳闭与外耳道异物,及鼻咽肿物压迫咽鼓管引起的鼓室积液的鉴别。 耳胀耳闭:多有感冒史。胀闷堵塞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为主要症状。病变有新久不同,耳胀者,患耳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耳聋。鼓室导抗图呈B 型或C 型。

外耳道异物:多有异物入耳史。可通过外耳道检查,有异物存在,既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临床症状根据外耳道异物形态,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可留存日久而不引起任何症状,异物较大阻塞耳窍,可致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可压迫外耳道,致使外耳道皮肤红肿,糜烂,疼痛;昆虫类异物进入耳道后,在耳道内爬行,骚动,使患者躁扰不安,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响鸣,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出血,若异物嵌顿外耳道峡部,则耳痛较甚。

鼻疔:是指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单个多见。可转为疔疮走黄重症。

1.邪毒外侵,火毒上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无味消毒饮。

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泻热解毒,清营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鼻窒:是指因脏腑失调、邪滞鼻窍所致的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清热散邪,宣肺通窍。方药:黄芩汤。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补益肺脾,散邪通窍。方药:肺气虚—温肺止流丹,脾气虚--补中益气汤。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行气活血,化淤通窍:通窍活血汤。

鼻槁:是指因阴津不能滋润鼻窍所致以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

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1.燥邪犯肺:清燥润肺,宣肺散邪。方药:清燥救肺汤。

2.肺肾阴虚:滋养肺肾,生津润燥。方药:百合固金汤。

3.脾气虚弱:健脾益气,祛湿化浊。方药:补中益气汤。

鼻鼽

: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温肺止流丹。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方药:肾气丸。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方药:辛荑清肺饮。 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鼻渊的临床症状: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1.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银翘散。

2.胆腑郁热:清泻胆热,利湿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

3.脾胃湿热:清热利湿,化浊通窍。方药:甘露消毒丹。

4.肺气虚寒:温补肺脏,散寒通窍。方药:温肺止流丹。

5.脾气虚弱:健脾利湿,益气通窍。方药:参苓白术散。

鼻衄:是因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1.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药: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凉膈散。

3.肝火上逆: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

4.心火亢盛: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泻心汤。

5.肝肾阴虚:滋补肝肾,阳血止血。方药:知柏地黄汤。

6.脾不统血: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药:归脾汤。

鼻衄的外治法:对于正在鼻出血的病人,要遵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立即“止血”。

1冷敷法:取坐位,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以达凉血止血的目的。

2压迫法: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10-15分钟,或用手指掐压患者人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或用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于同侧足底涌泉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以协助止血。

4滴鼻法:香墨(药墨)浓研,滴入鼻中。或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5吹鼻法:选用云南白药,蒲黄,血余炭,马勃粉,田七粉等具有收涩止血作用的药粉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而达到止血目的。亦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用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应避免烧灼过深,烧灼后局部涂以软膏。此外还可以用电灼法或YAG 激光烧灼出血点。

7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未能止血者,可用此法,以持续加压达到止血目的。

另外,还可在局麻下行冷冻止血法或微波凝固治疗,对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可行术结扎颈外动脉,上颌动脉等。

鼻窒与鼻渊,鼻息肉等所致鼻塞向鉴别

鼻窒: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可有嗅觉减退。

鼻渊:可有伤风鼻塞史。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鼻息肉:多有鼻鼽或鼻渊病史。一侧或两侧鼻窍渐进性鼻塞,逐渐呈持续性,嗅觉减退,多涕,头闷头痛。

鼻渊与鼻窒的鉴别

鼻渊:可有伤风鼻塞史。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鼻窒: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可有嗅觉减退。

乳蛾因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虚损、喉核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咽部疾病。

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疏风散热,利咽消肿。方药:疏风清热汤。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泻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利膈汤。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滋养肺肾,清利咽喉。方药:百合固金汤。

4.脾胃虚弱,喉核失养: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方药:六君子汤。

5.痰瘀互结,凝聚喉核:活血化瘀,祛痰利咽。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 乳蛾的诊断:病史—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临床症状—急骤发作者,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全身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小儿可有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迁延日久者,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检查:起病急骤者,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重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但不超出喉核范围,且易拭去,颌下有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隐窝溢出。

喉痹:指因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咽喉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咽部红肿,或喉底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疏风散邪,宣肺利咽。方药:(风热)疏风清热汤。(风寒)六味汤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方药:清咽利膈汤。

3.肺胃阴虚,虚火上炎:滋养阴液,降火利咽。方药:(肺阴虚)养阴清肺汤(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益气健脾,升清利咽。方药:补中益气汤。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补益脾肾,温阳利咽。方药:附子理中丸。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祛痰化瘀,散结利咽。方药:贝母瓜篓散。

喉痈:是指因内外热毒搏结咽喉所致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

1.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

2.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仙方活命饮。

3.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沙参麦冬汤。 喉关痈: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乳蛾发病数日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似口中含物,汤水易从鼻中呛出,甚则张口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

会厌痈:发生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X 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

里喉痈:多生于喉底,咽后间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大,易惊醒。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X 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

颌下痈: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不红肿,颈部B 超或CT 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

喉瘖: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虚损、喉失濡养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喑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窍闭而喑”。虚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破不鸣”。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药:三坳汤。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方药:疏风清热汤。

3.痰热壅肺: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方药:泻白散。

4.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方药:百合固金汤。

5.肺脾气虚:补益肺脾,益气开音。方药:补中益气汤。

6.血瘀痰凝: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方药:会厌逐瘀汤

喉风:因风痰或火毒上攻咽喉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的咽喉危急重症。。。主要症状:吸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吸气期喉鸣、声音嘶哑、痰涎壅盛、语言难出、咽喉疼痛、汤水难下等。

喉源性呼吸困难的分度:一度: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出现三(四)凹征二度:安静时亦出现上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明显紫绀。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并因缺氧而出现紫绀、烦躁不安、自汗、脉数等,三(四)凹征显著。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神昏,濒临窒息。

梅核气:指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的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

1. 肝郁气滞 情志所伤或平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气循经上逆,阻结于咽喉而发病。逍遥散。2. 痰气互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日久,横逆犯脾,以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阻于咽喉而发病。半夏厚朴汤。

骨鲠:是指各种骨类或其他不同的异物哽于咽,喉或食道等部位而言。本病的治疗以及时取出异物为基本原则,根据梗阻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外治法,如黏膜损伤,外感邪毒,则配合内治。1. 咽部异物 可用镊子取出。部位较低者,可在间接喉镜下或内镜下用咽异物钳取出。2. 食道异物 在食道镜检查时或电子胃镜检查时取出异物3. 喉异物 在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4. 较小尖锐异物 若较小的尖锐异物存留部位隐藏,检查时未发现,但咽喉疼痛、吞咽更甚者,可用软化、松脱骨鲠法。具体方法:威灵仙30g ,水两碗煎成半碗,加醋半碗徐徐咽下,口服1~2剂。

旋耳疮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 耳瘘:因先天禀赋不足、耳部皮肤腠理失养而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等处的瘘管。 耳疖:指因邪热搏结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耳疮:指因湿热邪毒搏结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脓耳:是指因脏腑失调、湿浊邪毒停聚耳窍所致的以鼓膜穿孔、内耳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耳胀:因外邪,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耳眩晕:是指由风邪痰饮上犯耳窍、脏腑虚损、耳窍失养所致,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甚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耳聋:因实邪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减退为主特病症。 耳鸣: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 鼻疔:是指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单个多见。可转为疔疮走黄重症。

鼻窒:因脏腑失调、邪滞鼻窍所致的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鼻槁:是指因阴津不能滋润鼻窍所致以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鼻渊: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鼻衄:是因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喉痹:指因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咽喉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咽部红肿,或喉底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乳蛾因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虚损、喉核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咽部疾病。

喉痈:是指因内外热毒搏结咽喉所致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

喉瘖: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虚损、喉失濡养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

喉风:因风痰或火毒上攻咽喉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的咽喉危急重症 梅核气:指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的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苍耳子,白芷,薄荷,辛夷花。

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

六味汤(荆防、僵蚕、桔梗薄荷甘草)

中医诊断:耳鸣、耳聋

西医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

证型:肝火上扰

证候分析: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循经上扰耳窍,则耳聋耳鸣;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故使耳鸣耳聋加重;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头痛或眩晕;肝火内炽,灼伤津液,则口干口苦、便秘溲黄;肝火内扰心神,则夜寐不宁;肝经布胁肋,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舌红苔黄、脉数主热证,脉弦主肝病。

治法:清肝泄热,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泽泻、木通、柴胡、生地、当归、甘草、丹皮、石菖蒲。方中以龙胆草、栀子、黄芩苦寒直折,清泻肝阳;柴胡疏肝解郁,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导热下行;生地养阴清热;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更加石菖蒲通窍、丹皮清泻肝热。 :1、滴鼻:兼有鼻塞者可用宣通鼻窍药物滴鼻。2、咽鼓管自行吹张:伴耳闭者可用此法。

鼻鼽

西医诊断:变态反应性鼻炎

证型:脾肺气虚

证侯分析: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卫外不固,鼻窍失养为本,风寒、异气趁虚而袭,停聚鼻窍,故鼻塞、涕多而白粘;脾胃虚弱,受纳、腐熟、输布之功能失职,平素食欲不佳,吃油腻的食物后易出现腹胀,大便稀溏;头昏头胀,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嗅觉迟钝,口不渴,活动后常感体力不支,易出汗,均是脾肺气虚的表现。

治法:补益脾肺,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扁豆 茯苓:

1. 滴鼻 可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2. 吹鼻 可用碧云散吹鼻

护理和预防:1. 避开一切可知或可疑的变应原。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3. 避免过食生冷和高蛋白食品

12、西医诊断:急性喉炎

中医诊断:急喉喑

证型:风寒外袭

症候分析:风寒遏肺,肺气失宣,故猝然声音嘶哑,咳嗽,鼻塞;气血遇寒凝滞,经络运行不畅,故咽喉疼痛,咽部轻度充血,声带色淡红;风寒外袭,卫气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恶寒;正气奋起抗邪,故发热;肺气被遏,气不布津,故流清涕。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开音方药:六味汤

荆芥 防风 桔梗 僵蚕 薄荷 甘草:

1. 吹药 可用冰硼散、珠黄散吹喉。2. 含法 可含服六神丸或铁笛丸。3. 含漱 可用具有辛温开音的中药煎汤含漱或泡水含漱。4. 蒸气吸入 可用苏叶、藿香、佩兰、葱白各适量煎水做蒸气吸入

预防与护理1. 锻炼身体,预防感冒。2. 注意声带休息,避免用声过度。

3. 戒烟酒,少吃辛辣炙煿之品,避免烟尘及有害化学气体的刺激。


相关文章

  • 听觉言语疾病学科
  • 听觉言语疾病学科 曾咏梅 副主任医师 新疆石河子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28年,对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疑难疾病有独特的治疗.其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攻读研究生并考取博士学位,在工作及研究生学习期间除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及手术外,还完成 ...查看


  •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重点整理
  • 耳鼻喉重点整理(内容以书本为标准) 需要掌握的概念 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鼻鼽(bi qiu)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 ...查看


  • 名老中医经验集-干祖望
  • 时间:2010-07-30 17:48点击:556 次 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 干祖望 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开拓者干祖望 干千俞无名整理 编者按:干祖望,上海金山人,是当今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家,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72年奉命 ...查看


  • 大学排名分析二
  • 大学排名分析二 一.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1首先是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虽以"中国"命名但现在实力更应该被称为"东北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署院校.国家重点学科5个2012年学科评估临床得分7 ...查看


  • 2014年中医耳鼻喉科学考试试题(四)
  • 中医耳鼻喉科学考试试题(四) 一.填空题(本大题42小题.每题1.0分,共42.0分.) 第1题 鼻窦可分为前后两组,其中前组鼻窦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后组鼻窦包括______. ______. [正确答案]:答案 ...查看


  • 临床医学之路
  • 临床医学之路(前三年)--就应该这样走 下面很多学习方法都值得鉴戒: 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 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 ...查看


  •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研究生招生简章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单位代码:10572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电话:020-36585497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指导人数考试科目100500中医学20 备 注含招收委 培或自筹生★ 邮编:510405联系人:程 ...查看


  • 医学生之路
  • "医学生之路"在线讲座 关键词一:在校学习.实习与规培 ◆ 医学生或医生怎样才能做到终生学习? 杨教授:长路漫漫,自小到大不断的认知感悟以反映到现实的点点滴滴.刚刚步入大学,要在迷雾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查看


  • 高考冲刺阶段注意事项
  • 做孩子的精神支柱 家长:姜如意 学生:邢雅洁(2008年高考作文满分得主,现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邢雅洁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去年高考,她笔下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文获得高考作文满分.在双十中学的这一届学生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