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童年是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而智力方面帮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粒种子,种在了孩子心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也提出了低年级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根据年龄特点, 小学低段的孩子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喜欢借助声音、线条、色彩来了解世界,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培养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家校联合 学校是孩子课外阅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课外阅读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对老师和学生的支持,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于是我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如利用开学初召开家长会、校信通发短信以及班级QQ 群等形式。向家长介绍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却也有一些家长提出,家里有很多书,孩子就是不愿看。或者认为,电视和网络文化同样可以给孩子智力的帮助。同时也发现很多家长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家长购买不适合该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目;家长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很高,读后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考孩子;家长不信任孩子能读懂;家长认为孩子识字少不能阅读……

针对这些问题,我搜集大量资料、事例介绍给家长。如:孩子不爱看书,可能是摆在他面前的书并不是适合他的书。每一个故事或书只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带给他,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表面看电视和网络可能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细细想来,并非如此。长时间看电视会使孩子们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和图像,不再思考,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失去对未知事物

的探索精神;而书籍虽无声,却通过优美的文字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思考等等。并及时与家长交流,向他们推荐低年级段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

“付出终有收获。”仅仅两周时间,我们的班级图书角便收到了近80本图书,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全部是正版,而且内容丰富,有短小的故事,经典的童话,美丽的绘本。还有适合起步较早的孩子阅读的,林格伦的经典童话《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科普类的《昆虫世界历险记》、《恐龙世界历险记》等,历史人物传记类的《上下五千年》、《贝多芬传》等。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二、二、听、读结合

(一)听老师、家长读

《朗读手册》告诉我们:给孩子朗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不仅能给孩子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因为专家研究指出:6到16岁是学习规范语言的最好时期,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听故事除了可以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你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把这些词传入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我经常选择一些有曲折故事的书给孩子们朗读。在朗读前,自己事先将故事读过一遍,并知道哪里的情节最跌宕起伏,最能抓住孩子的心。适时制造“阅读期待”,正是有了阅读期待,孩子们才会在教师的朗读中找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比如教师在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在有意思的地方,故意拉长音,或者故意把声音扬起来。此外,还可以在朗读到关键部分时候停下来,让孩子来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猜完后再继续往下读,告诉他们故事中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比如让孩子们一起欣赏封面,让学生讨论故事的情节,或者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来读书,这样有效避免过多地读那些内容单调的情节,从而让孩子反感阅读。

其实“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王国中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两年来,我挤出所有能挤出的时间,给孩子们朗读了《木偶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西游记》、《夏洛的网》等十几本儿童文学。有些书老师没读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自己买来阅读了。我还发动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孩子学习了汉语拼音后,自己基本可以利用拼音来读书了,在这个时候,家长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无疑是为孩子的蹒跚走路递上了一根拐杖。

(二)听同学介绍

班级图书角一开始,由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或书本进行阅读,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仅靠书名借书,目的性不强,有的孩子排了几天队,拿到书一看内容自己不喜欢,又得重新借,大大削弱了阅读兴趣。恰在这时,我听一位老师讲课,利用课前三分钟向同学介绍一位名人。我忽然想,我何不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介绍一本自己读过的课外书呢?鉴于孩子的书写能力有限,我又通过校信通告知家长,希望孩子每天的推荐内容能得到家长的帮助,没想到这一提议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同。就这样,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书中最有意思的情节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讲给同学们听,一学期下来每个人都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了图书推荐,孩子借书的目的性明确了,阅读速度增加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增加了。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已经习惯每天要阅读了,很多家长对我说,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读几个故事,这样的习惯已经成了孩子们的爱好,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三、三、读、背结合

教学一年级时,无意间一次浏览网页,结识《日有所诵》这本书,它精选适合于各年龄段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古诗、现代诗歌、散文诗等诗性文本,用于每日诵读。儿歌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多采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无论是一粒小豆、一朵浪花,抑或一只猴子、一只蜻蜓,还是一面小鼓、一座灯塔,在诗歌中,仿佛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尤其是《日有所诵》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深深印入我的心里。“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于是马上联合家长,在网上购买了发给孩子,人手一册。从此,每天沐着晨曦, 踏进教室, 我们一起迎来了20分钟的心灵营养早餐。孩子们都会张开小嘴, 一首首儿歌,并诵者喜悦的笑,听者会意的笑,与不约而同的稚音,在愉悦的空气里,花朵般次第绽放。

一学年下来,孩子们背诵了整整一本书,既让所学的拼音得到了有效巩固、识字量增加,又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起了孩子们更深阅读的兴趣。这才有了二年级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阅读整本的书。

总之,儿童的阅读起始阶段,要从“轻松”、“随意”开始。儿童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

浅谈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童年是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而智力方面帮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粒种子,种在了孩子心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也提出了低年级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根据年龄特点, 小学低段的孩子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喜欢借助声音、线条、色彩来了解世界,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培养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家校联合 学校是孩子课外阅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课外阅读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对老师和学生的支持,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于是我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如利用开学初召开家长会、校信通发短信以及班级QQ 群等形式。向家长介绍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却也有一些家长提出,家里有很多书,孩子就是不愿看。或者认为,电视和网络文化同样可以给孩子智力的帮助。同时也发现很多家长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家长购买不适合该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目;家长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很高,读后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考孩子;家长不信任孩子能读懂;家长认为孩子识字少不能阅读……

针对这些问题,我搜集大量资料、事例介绍给家长。如:孩子不爱看书,可能是摆在他面前的书并不是适合他的书。每一个故事或书只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带给他,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表面看电视和网络可能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细细想来,并非如此。长时间看电视会使孩子们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和图像,不再思考,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失去对未知事物

的探索精神;而书籍虽无声,却通过优美的文字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思考等等。并及时与家长交流,向他们推荐低年级段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

“付出终有收获。”仅仅两周时间,我们的班级图书角便收到了近80本图书,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全部是正版,而且内容丰富,有短小的故事,经典的童话,美丽的绘本。还有适合起步较早的孩子阅读的,林格伦的经典童话《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科普类的《昆虫世界历险记》、《恐龙世界历险记》等,历史人物传记类的《上下五千年》、《贝多芬传》等。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二、二、听、读结合

(一)听老师、家长读

《朗读手册》告诉我们:给孩子朗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不仅能给孩子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因为专家研究指出:6到16岁是学习规范语言的最好时期,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听故事除了可以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你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把这些词传入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我经常选择一些有曲折故事的书给孩子们朗读。在朗读前,自己事先将故事读过一遍,并知道哪里的情节最跌宕起伏,最能抓住孩子的心。适时制造“阅读期待”,正是有了阅读期待,孩子们才会在教师的朗读中找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比如教师在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在有意思的地方,故意拉长音,或者故意把声音扬起来。此外,还可以在朗读到关键部分时候停下来,让孩子来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猜完后再继续往下读,告诉他们故事中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比如让孩子们一起欣赏封面,让学生讨论故事的情节,或者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来读书,这样有效避免过多地读那些内容单调的情节,从而让孩子反感阅读。

其实“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王国中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两年来,我挤出所有能挤出的时间,给孩子们朗读了《木偶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西游记》、《夏洛的网》等十几本儿童文学。有些书老师没读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自己买来阅读了。我还发动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孩子学习了汉语拼音后,自己基本可以利用拼音来读书了,在这个时候,家长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无疑是为孩子的蹒跚走路递上了一根拐杖。

(二)听同学介绍

班级图书角一开始,由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或书本进行阅读,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仅靠书名借书,目的性不强,有的孩子排了几天队,拿到书一看内容自己不喜欢,又得重新借,大大削弱了阅读兴趣。恰在这时,我听一位老师讲课,利用课前三分钟向同学介绍一位名人。我忽然想,我何不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介绍一本自己读过的课外书呢?鉴于孩子的书写能力有限,我又通过校信通告知家长,希望孩子每天的推荐内容能得到家长的帮助,没想到这一提议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同。就这样,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书中最有意思的情节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讲给同学们听,一学期下来每个人都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了图书推荐,孩子借书的目的性明确了,阅读速度增加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增加了。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已经习惯每天要阅读了,很多家长对我说,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读几个故事,这样的习惯已经成了孩子们的爱好,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三、三、读、背结合

教学一年级时,无意间一次浏览网页,结识《日有所诵》这本书,它精选适合于各年龄段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古诗、现代诗歌、散文诗等诗性文本,用于每日诵读。儿歌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多采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无论是一粒小豆、一朵浪花,抑或一只猴子、一只蜻蜓,还是一面小鼓、一座灯塔,在诗歌中,仿佛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尤其是《日有所诵》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深深印入我的心里。“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于是马上联合家长,在网上购买了发给孩子,人手一册。从此,每天沐着晨曦, 踏进教室, 我们一起迎来了20分钟的心灵营养早餐。孩子们都会张开小嘴, 一首首儿歌,并诵者喜悦的笑,听者会意的笑,与不约而同的稚音,在愉悦的空气里,花朵般次第绽放。

一学年下来,孩子们背诵了整整一本书,既让所学的拼音得到了有效巩固、识字量增加,又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起了孩子们更深阅读的兴趣。这才有了二年级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阅读整本的书。

总之,儿童的阅读起始阶段,要从“轻松”、“随意”开始。儿童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


相关文章

  •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 南召县教育科研课题项目 研究 报 告 课 题 编 号 2014-125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小 学 语 文 主 持 人 员 靳 三 杰 所 在 单 位 南召县马市坪乡白果树小学 联 系 手 机 ...查看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钓台小学 韩洁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提高小学生 ...查看


  •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陇头小学 何灵华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 ...查看


  • 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内容摘要]课文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的环境,抓住孩子心里特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 ...查看


  • 关于对库尔勒市第五中学小学部课外阅读情况的 调查报告
  • 关于对库尔勒市第六小学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和兴趣.对课外书的选择.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等问题的调查.为我校制定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查看


  •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 小学生课外阅读案例 一 个案对象 田馥甄,9 岁女孩,小学四年级学生. 二 问题简述 小女孩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马虎虎,学习意识不强,行为散漫,上课很 少举手发言,不喜欢看课外书,习作水平较差. 三 家庭背景 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小就 ...查看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 2009-10-12 15:43:00 | By: 刘艳侠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 ...查看


  •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教研活动记录_20150507_220418
  •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教研活动记录 (2011-11-29 21:19:16)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教研活动记录 第一阶段 徐杨小学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活动 调查时间:2011年5月12-5月18日 调查对 ...查看


  • 浅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学年不少于145万字".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本文提出了运用故事激发兴趣,留疑激趣,竞争 ...查看


  •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 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课题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执笔:黄海明 杨锦亮 丁勇丽 韦丽艳 陈春梅 陆桂兰 内容提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求一条有 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