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宝与儒家三宝之四

(2009-02-03 21:39:31)

转载▼

标签: 宗教

仁爱

宇宙意识

三宝

孔子

杂谈

分类: 杂谈

泛爱众,而亲仁。

老易(易中天)认为儒家的仁爱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仁爱有内外两层意义,仁是人在宇宙意识觉醒过程中所生发的善心,是在社会意识觉醒之后所产生的正义之感。这种善心和正义之感施之于外就是爱,具体的体现为义、礼、智、信,所以说孔子虽不言爱,而爱在其中。只不过他老人家不愿赤裸裸的说出来罢了,“泛爱众,而亲仁”,他老人家还是说出来了。有人问孔子的仁爱思想来源于哪里?下面就谈一谈我的浅薄见解。

孔子仁爱思想的现实基础。孔子不满于他所处的时代,称他所处的时代是乱世,是无道之世,礼坏乐崩,人心不古,小人当政当道,横行天下,诸侯大夫之间为争名逐位、争权夺利不断发动战争,君子如儒丧家之犬,到处碰壁,无处施展抱负。他多么渴望仁人圣贤出来治世,实施仁政,让百姓安定,让天下和平。天下无道,诸侯不仁,使他更加向往仁爱的社会。不仁思仁,乱则思治,这就是孔子仁爱思想的现实基础。

孔子仁爱思想的文化基础。残酷的现实让孔子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从《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经典之中透视出了仁政、仁道,从古文化的研究和阐发中寻求到了治邦安民的仁爱思想,从尧、舜、禹、商汤、文王、伯夷、叔齐等先贤志士身上,悟出了仁爱思想可以安邦兴邦的历史事实。他要用先圣的仁爱思想,治世方略,来拯救世人,复兴世道。并从古文化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见仁思慕,见贤思齐,他要以必生致力于仁道追求,忠实于仁德修养的实际行动来拯救他所处的社会。他坚信无道过后必有仁道,无道废则仁道兴,人类社会就是在有道与无道、仁与不仁中轮回的。仁道必兴是孔子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在乱世中不退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于仁而恕于人。孔子毕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述而不作,甘愿做文化的传承者,仁道思想的传播者,觉悟后人的大使者。

孔子仁爱思想的哲学基础。《易经》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据说孔子非常喜欢研读《易经》,那时的经文刻在竹篾上,并用牛皮经子串连捆绑,他老人家废寝忘食,反复阅读,以至于捆绑经书的牛皮经子就折断了三次,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从天道的阴阳中看到了人性的善恶,并说天道是人性善的根源,又进一步阐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到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他认为天德法则中就包含着仁爱的本性。这是圣人社会意识觉醒后上达宇宙意识的跃迁。孔子的一生也同样经历人生意识的觉醒(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社会意识的觉醒(四十而不惑)、宇宙意识的觉醒(五十而知天命),自然意识的觉醒(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四个阶段。孔子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一生是不断觉悟的一生,是觉悟众生的一生。是致力于觉悟仁、忠实的实践仁的一生。

(2009-02-03 21:39:31)

转载▼

标签: 宗教

仁爱

宇宙意识

三宝

孔子

杂谈

分类: 杂谈

泛爱众,而亲仁。

老易(易中天)认为儒家的仁爱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仁爱有内外两层意义,仁是人在宇宙意识觉醒过程中所生发的善心,是在社会意识觉醒之后所产生的正义之感。这种善心和正义之感施之于外就是爱,具体的体现为义、礼、智、信,所以说孔子虽不言爱,而爱在其中。只不过他老人家不愿赤裸裸的说出来罢了,“泛爱众,而亲仁”,他老人家还是说出来了。有人问孔子的仁爱思想来源于哪里?下面就谈一谈我的浅薄见解。

孔子仁爱思想的现实基础。孔子不满于他所处的时代,称他所处的时代是乱世,是无道之世,礼坏乐崩,人心不古,小人当政当道,横行天下,诸侯大夫之间为争名逐位、争权夺利不断发动战争,君子如儒丧家之犬,到处碰壁,无处施展抱负。他多么渴望仁人圣贤出来治世,实施仁政,让百姓安定,让天下和平。天下无道,诸侯不仁,使他更加向往仁爱的社会。不仁思仁,乱则思治,这就是孔子仁爱思想的现实基础。

孔子仁爱思想的文化基础。残酷的现实让孔子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从《诗》、《书》、《礼》、《易》、《春秋》等文化经典之中透视出了仁政、仁道,从古文化的研究和阐发中寻求到了治邦安民的仁爱思想,从尧、舜、禹、商汤、文王、伯夷、叔齐等先贤志士身上,悟出了仁爱思想可以安邦兴邦的历史事实。他要用先圣的仁爱思想,治世方略,来拯救世人,复兴世道。并从古文化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见仁思慕,见贤思齐,他要以必生致力于仁道追求,忠实于仁德修养的实际行动来拯救他所处的社会。他坚信无道过后必有仁道,无道废则仁道兴,人类社会就是在有道与无道、仁与不仁中轮回的。仁道必兴是孔子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在乱世中不退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于仁而恕于人。孔子毕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述而不作,甘愿做文化的传承者,仁道思想的传播者,觉悟后人的大使者。

孔子仁爱思想的哲学基础。《易经》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据说孔子非常喜欢研读《易经》,那时的经文刻在竹篾上,并用牛皮经子串连捆绑,他老人家废寝忘食,反复阅读,以至于捆绑经书的牛皮经子就折断了三次,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从天道的阴阳中看到了人性的善恶,并说天道是人性善的根源,又进一步阐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到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他认为天德法则中就包含着仁爱的本性。这是圣人社会意识觉醒后上达宇宙意识的跃迁。孔子的一生也同样经历人生意识的觉醒(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社会意识的觉醒(四十而不惑)、宇宙意识的觉醒(五十而知天命),自然意识的觉醒(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四个阶段。孔子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一生是不断觉悟的一生,是觉悟众生的一生。是致力于觉悟仁、忠实的实践仁的一生。


相关文章

  • 儒道佛核心思想
  • 1.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 儒家以孔孟为代表,以"人性善"为出发点,主张"德治"和"仁 ...查看


  • 语文手抄报:文学常识大全
  •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 ...查看


  • 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
  • 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 由博雅源收集整理 我的老朋友叶小文先生,希望我对即将召开的国际道德经论坛说几句话.<道德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只能大题小作. <道德经>是讲道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 ...查看


  • 论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_江玉
  •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年8月第31卷第8期总第410期 论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 江 玉 摘要:以古代文献为依据, 研究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间的密切关联.认为道家文化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 ...查看


  • 三.道与禅
  • 三.道与禅 一个人若能掌握生命艺术的精髓,便可称作是道家的真人.对这样的人来说,出生乃是进入了一场大梦,而踏入此梦则是为了能在离世之时,见识到梦醒的真实.他磨练自己的心智,好隐晦入悠悠大众之中. 众所皆知,禅与茶两者的关系深远.前面已经提及 ...查看


  •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 1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


  • 人生十二趋避
  • 人生十二趋避 2009-12-14 10:21:35| 分类: 生活思悟 歌曰: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人生若要更幸福,上述件件想清楚. 一命,出生时间(先天) ...查看


  •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
  • <道德经>与生活 摘要:<道德经>一书是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子)的经典著作,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道德经>文约义丰,博大精深,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化.文学.人体科学等,与我们的现实 ...查看


  • 慈心于物 | 常守道家"三宝",可增加自身福气
  • <道德经>中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相信大家一听到"三宝"就有一种亲切感,自身也会有许多感受. 道教有很多"三宝",比如道经师三宝,这是每一个玄门弟子必须皈依和信奉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