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泸县一中 李治强

二、教学过程:

(一)导【导入《红河谷》资料】播放一些典型的风景优美的地形图片,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地形上。继而提出问题,如何用等高线来表示图片中的地形,最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二)展【展示考纲解读】使学生了解考纲,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带着目的积极的学习。

(三)链【链接高考真题】通过链接高考真题,让学生能进一步把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培养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高考题的能力。

【2012·课标全国文综,10-11】图4示意某小区域

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

完成10 ~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四)学【学习基础知识】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导学案上的学习成果,找到并提出疑问。展开评价,先小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

(五)探【探究活动开展】

探究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并填空的方式归纳总结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5)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为:0m或一个等高距。

(6)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缓。

探究2:通过观察学案上的图1到图6,识别主要的等高线地形部位

探究3: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五种基本地形。

探究4: (1)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六)练【练习巩固成果】课堂练习和课后训练两部分。课堂训练: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展示讨论结果。

(七)结【总结学习成果】总结升华,提升能力。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认知,归纳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方法。

三、板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

1. 绝对海拔和相对海拔

2.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3.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4.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地形部位

四、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泸县一中 李治强

二、教学过程:

(一)导【导入《红河谷》资料】播放一些典型的风景优美的地形图片,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地形上。继而提出问题,如何用等高线来表示图片中的地形,最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二)展【展示考纲解读】使学生了解考纲,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带着目的积极的学习。

(三)链【链接高考真题】通过链接高考真题,让学生能进一步把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培养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高考题的能力。

【2012·课标全国文综,10-11】图4示意某小区域

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

完成10 ~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四)学【学习基础知识】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导学案上的学习成果,找到并提出疑问。展开评价,先小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

(五)探【探究活动开展】

探究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并填空的方式归纳总结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5)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为:0m或一个等高距。

(6)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缓。

探究2:通过观察学案上的图1到图6,识别主要的等高线地形部位

探究3: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五种基本地形。

探究4: (1)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六)练【练习巩固成果】课堂练习和课后训练两部分。课堂训练: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展示讨论结果。

(七)结【总结学习成果】总结升华,提升能力。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认知,归纳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方法。

三、板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

1. 绝对海拔和相对海拔

2.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3.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

4.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地形部位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 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教学方法: 讲述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 ...查看


  •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1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 ...查看


  • 高中地理等值线教案
  • 等值线图的判读 一 等值线的特征 1.明确等值线概念 同一等值线上地理数值是相等的,同一图上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数值差是相同的: 虽然学生都明白在同一等值线(面)上的地理数值是相同的,但常常也会犯错误,如在下左的等压面图中(图一),要求将图中 ...查看


  • 等值线的判读
  •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等值距)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和延 ...查看


  • 地形图的判读
  •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堂方案·助教学](教师用书独具) [情境导入]15版人教七上学案. 教用.P25 模式三 成语沙龙 在成语中描写地形的成语很多:开门见山.崇山峻岭.阳关大道 .一望无际.沟壑纵横.壁立千仞„„你还能说出一些描写地形 ...查看


  •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广东实验中学 刘中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础知识. 2.理解等高线的形成原理. 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4.初步学会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 ...查看


  • 地形图的判读 1
  •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 ...查看


  • 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
  • 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一.火山 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火山 ...查看


  • 等高线判读
  • 等值线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广东卷和全国文科小综合卷中的地理卷都考到了该知识点,出题角度很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以等值线为点抛砖引玉,学科内的综合体现的淋漓尽致,是被公认的好题,以后高考中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