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府]揭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大帅府内不为人知故事

2011-06-10 11:19:50 来源: 浙江在线

揭秘9?18不抵抗真相:“没想到小日本真的下手了”

日本侵略东北,张学良没有做抵抗,史学界对这个事件一直持有不同观点。本书生动描绘出“9?18事变”时的真相,揭秘了这个酿成恶果、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清末军阀混战时期,当时的东北就有了多过的驻华领事馆,正如作品中所描写的“奉天城驻扎外国驻奉领事馆”。日本的关东军在东北的势力最大,这是日俄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张作霖作为东北奉系军阀的最高统帅,在东北的势力必然威胁到日本在东北的入侵和扩张,因此张氏父子与在东北的日本人之间时时剑弩拔张。

张作霖沉着应对日本人制造的“五公子事件”,并且毫发未损地救出张学良等五公子,真正把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以及在军事上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人对张作霖开始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小个子,拾掇好了是根棍,拾掇不好就是根刺儿”。在日本准备侵略中国东北三省之前,一直把张作霖作为自己的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随后在张作霖率领北洋军阀与蒋介石对敌战败的回途中,将其炸死在皇姑屯。

张作霖一死,张学良执掌北洋军阀归属中央。日本在东北的势力更是嚣张,蠢蠢欲动。在日本关东军的一次次挑衅下,当时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不作抵抗。1931年,9月18日,张学良正在北平出席“东北军入关助蒋打胜中原大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前门外中和戏院观赏梅兰芳的演出时,小日本开始发动了对东北军的攻击,当张学良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无不沉痛而又无奈地说“没想到小日本真的下手了”。

两代东北王:墙外金戈铁马,墙内拥红抱翠

该部小说将大帅府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回归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人性的本体出发,把人回归到自然体的本身,从情欲、生活起居到人性的多面、人物性格的善变、善良和狡诈的双重性做了全面的揭示和解读。作品在描写张作霖的时候,一方面着力表现他极其奸诈、残暴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现他作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品也揭秘了张氏家族众多的史实和生活趣事,在大帅府的墙内世界,在这个用石墙圈出来的世界中,就如同一个浓缩的社会,府中每个人所发出的信息和发生的事件都是社会的剪影,国恨家仇在这里淋漓毕现。从这里能看到当时社会的市井风俗和生活习惯,再现当年东北在动乱之余,偏安一隅的府邸生活场景和人物感情纠葛。

无论是“墙外金戈铁马,墙内左拥右抱”的张作霖,还是自诩“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张学良,书中在描绘了他们“剑指中原的一代枭雄”“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的政治脸谱外,还首次详细披露了张氏父子与十二个有故事的女人往来的全部细节。同时,在写大帅府内家长里短的故事时,也将张氏父子指挥金戈铁马的政治智慧融入其中。

张学良的第一个女人竟然是他的表嫂,而那时张学良年仅13岁。张学良与表嫂的情份缘自一把香蕉,但是让张学良魂牵梦绕的表嫂,接近张学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夜,张学良彻夜难眠。让他辗转反侧的不是表哥的死,而是表嫂讲完家中不堪回首的经历后所说的另一段话。这话让张学良心里挺不舒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神圣的殿堂上遇见一个美得没有一点瑕疵的少女,高傲清纯得使人不敢直视,甚至让人感觉面对她涌现任何杂念都是对她的亵渎与污辱。他对她倾情相与,倾心以待,恨不能把一颗心完完整整地掏出来,不带一点杂质地献给她。可她一转身,素裙摆处,却露出一条花了胡哨的尾巴。”

作品中很多笔触直抵大帅府中的女人们,她们的存在才使小说变得丰满、变得更有意义。张作霖的六位夫人各自的家世背景、命运遭际均在书中有详尽描述。

张氏父子恩怨深:那一刻,他恨死了张作霖

《大帅府》首次深度还原两位东北王、两代枭雄父子感情的内幕,其他人眼中的“大英雄”,懂事后的张学良却并不买账。“张学良年少时挺恨张作霖。从记事起,张作霖就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也像传说中的鬼似的,天黑进门,鸡叫了就走,两头不见亮。”“张作霖官越当越大,媳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先是二姨太,继而又是三姨太、四姨太,可他和妈还住在狭小的土屋里。一铺小炕,炕头是妈妈,炕梢是姐姐。”“妈妈的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张学良说不清楚。反正感觉妈妈好像突然间就变了,变得喜怒无常,变得不讲道理。笑容少了,歌也不唱了,动不动就抡起巴掌,得着脑袋打脑袋,得着屁股打屁股,一边打一边说,跟你那死爹一个熊样!”张学良母亲三十八岁时病危,他冒着严寒到奉天去找父亲,谁知张作霖猛地回过身,一指门外,“滚!都给我滚!张学良哭着离开了张作霖,那一刻,他恨死了张作霖,如果手里有枪,他会毫不犹豫地给这个无情无义的父亲一枪”。母亲赵春桂去世的时候,张作霖说了一句死了后和赵春桂合葬在一起,张学良终于在内心喊了一句,“你妈拉巴子的,你总算说了句有人味的话”!

从最初的陌生、仇恨,到在张作霖的监护下长大成人,无论张学良几次气走私塾教师,还是他试图与于凤至悔婚、逃婚,都逃不开张作霖的眼睛。处在叛逆期的张学良对于与父亲的交手有着格外的乐趣。“一想到老奸巨滑的父亲被自己高超的演技哄骗得失去了警觉,张学良掩饰不住心里的兴奋,嚎着嗓子唱了一晚上。”正准备逃出奉天城的张学良,“大吃一惊,我爸,我爸他在哪?话音刚落,对面一辆车的车门开了,张作霖从车里走下来,轻咳一声,也像吃多了咸盐的蛤蟆。张学良如闻惊雷,呆若木鸡。”

帅府内国恨家仇:民国东北版《红楼梦》

《大帅府》以张学良作为人物主线,生动地讲述了在“墙外金戈铁马”的民国风云中“墙内”张氏父子的家族秘史,两代东北王纵横天下几十年的离奇经历,血与泪交织的爱恨情仇,是非功过的历史真相均在书中震撼呈现,可谓为民国东北版《红楼梦》。

这是一个单纯的类比,虽然《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无法企及,但是《大帅府》与《红楼梦》二者间确实有诸多相同之处。一个荣国府,一个大帅府;一个扎在女人堆中的贾宝玉,一个自认风流、左拥右抱的张学良;《红楼梦》里有十二金钗,大帅府有十二个有故事的女人,张作霖六个夫人,六个女儿,去掉两个岁数小的,加上于凤至和赵四小姐,正好也是十二个;《红楼梦》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贾老太太,大帅府里有一个威震天下的张作霖;林黛玉为贾宝玉而死,大帅府里也有女人为张作霖、张学良而亡;贾母死后贾府破败,张作霖之死导致大帅府最终人去楼空,荣华消散。单就人物关系的复杂,人物命运的起落,故事发生、发展的诡谲、曲折以及社会动荡给家庭生活、家族命运带来的冲击,大帅府里的故事明显要比《红楼梦》精彩。

大帅府档案守门人40年心血之作

大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在沈阳85%的人会提到张作霖和张学良;沈阳的历史博物馆有什么?除了故宫外,80%的人会回答“还有大帅府”。在沈阳人的心目中,张作霖、张学良已经不再是写在教科书中的作古的历史名人,更是沈阳一段时期的历史文化印记。作为一位在沈阳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历史小说作家,沈阳大帅府博物馆、张学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黄世明对大帅府倾注了无数心血,40年如一日始终沉浸在大帅府的历史探究中。在沈阳,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大帅府,没有人比他复原大帅府更真实,没有人比他笔下的历史更生动,在他写作长篇小说《大帅府》之后,有专家评论,“以后别把你的东西都当成历史”。

作为写作过两部受人欢迎的历史小说《关东过客》《生死柳条边》的作者,他创作的历史小说不是传说、不是戏说,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细节的描述巧妙地再现历史的原貌。小说中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他叙述的到位,让读者感到,只有张作霖能做出这样的事,只有张学良能说出这样的话。正如黄世明所称,“大家觉得我写的是历史还是小说,现在我写的每一段都是真事,所有的都有记载,但是又有很多不是记载的。”小说《大帅府》用细腻的笔法写人,读者会看到更真实、更立体、更血肉丰满的张氏父子;另外,《大帅府》还应该加上纪实二字,书中的人物、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场景、背景、情节构成多是真实的,只不过通过合理的想象、联想,添加了一些血肉,填补了一些本应存在的情节链条。这些方面的处理,更像是《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史书,其中关于三顾茅庐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写了数千字。《大帅府》中很多情节,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都提到过,只不过《大帅府》在描写这些事实时,让它更完整,更精彩,更生活化。

附:

作者简介:

黄世明,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辽宁分会理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小说创作,发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多篇,曾三次获《芒种》文学奖和沈阳市政府奖,短篇小说《未经整理的小说素材》获行家好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电视剧创作,曾与人合作电视连续剧《渤海黄海在这里相连》(16集)、《女人四十》(20集)。《渤》剧获东三省电视剧金虎奖。

2007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关东过客》。现小说已改编成40集电视剧(筹拍中)。2009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生死柳条边》。

2009年主持《辽沈晚报》“大帅府钩沉”专栏,编发历史钩沉稿件110篇,在社会广受好评。2010年,该专栏文章以《走进大帅府走近张作霖》和《走进大帅府走近张学良》之名结集出版。

2011-06-10 11:19:50 来源: 浙江在线

揭秘9?18不抵抗真相:“没想到小日本真的下手了”

日本侵略东北,张学良没有做抵抗,史学界对这个事件一直持有不同观点。本书生动描绘出“9?18事变”时的真相,揭秘了这个酿成恶果、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清末军阀混战时期,当时的东北就有了多过的驻华领事馆,正如作品中所描写的“奉天城驻扎外国驻奉领事馆”。日本的关东军在东北的势力最大,这是日俄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张作霖作为东北奉系军阀的最高统帅,在东北的势力必然威胁到日本在东北的入侵和扩张,因此张氏父子与在东北的日本人之间时时剑弩拔张。

张作霖沉着应对日本人制造的“五公子事件”,并且毫发未损地救出张学良等五公子,真正把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以及在军事上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人对张作霖开始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小个子,拾掇好了是根棍,拾掇不好就是根刺儿”。在日本准备侵略中国东北三省之前,一直把张作霖作为自己的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随后在张作霖率领北洋军阀与蒋介石对敌战败的回途中,将其炸死在皇姑屯。

张作霖一死,张学良执掌北洋军阀归属中央。日本在东北的势力更是嚣张,蠢蠢欲动。在日本关东军的一次次挑衅下,当时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不作抵抗。1931年,9月18日,张学良正在北平出席“东北军入关助蒋打胜中原大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前门外中和戏院观赏梅兰芳的演出时,小日本开始发动了对东北军的攻击,当张学良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无不沉痛而又无奈地说“没想到小日本真的下手了”。

两代东北王:墙外金戈铁马,墙内拥红抱翠

该部小说将大帅府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回归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人性的本体出发,把人回归到自然体的本身,从情欲、生活起居到人性的多面、人物性格的善变、善良和狡诈的双重性做了全面的揭示和解读。作品在描写张作霖的时候,一方面着力表现他极其奸诈、残暴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现他作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品也揭秘了张氏家族众多的史实和生活趣事,在大帅府的墙内世界,在这个用石墙圈出来的世界中,就如同一个浓缩的社会,府中每个人所发出的信息和发生的事件都是社会的剪影,国恨家仇在这里淋漓毕现。从这里能看到当时社会的市井风俗和生活习惯,再现当年东北在动乱之余,偏安一隅的府邸生活场景和人物感情纠葛。

无论是“墙外金戈铁马,墙内左拥右抱”的张作霖,还是自诩“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张学良,书中在描绘了他们“剑指中原的一代枭雄”“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的政治脸谱外,还首次详细披露了张氏父子与十二个有故事的女人往来的全部细节。同时,在写大帅府内家长里短的故事时,也将张氏父子指挥金戈铁马的政治智慧融入其中。

张学良的第一个女人竟然是他的表嫂,而那时张学良年仅13岁。张学良与表嫂的情份缘自一把香蕉,但是让张学良魂牵梦绕的表嫂,接近张学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夜,张学良彻夜难眠。让他辗转反侧的不是表哥的死,而是表嫂讲完家中不堪回首的经历后所说的另一段话。这话让张学良心里挺不舒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神圣的殿堂上遇见一个美得没有一点瑕疵的少女,高傲清纯得使人不敢直视,甚至让人感觉面对她涌现任何杂念都是对她的亵渎与污辱。他对她倾情相与,倾心以待,恨不能把一颗心完完整整地掏出来,不带一点杂质地献给她。可她一转身,素裙摆处,却露出一条花了胡哨的尾巴。”

作品中很多笔触直抵大帅府中的女人们,她们的存在才使小说变得丰满、变得更有意义。张作霖的六位夫人各自的家世背景、命运遭际均在书中有详尽描述。

张氏父子恩怨深:那一刻,他恨死了张作霖

《大帅府》首次深度还原两位东北王、两代枭雄父子感情的内幕,其他人眼中的“大英雄”,懂事后的张学良却并不买账。“张学良年少时挺恨张作霖。从记事起,张作霖就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也像传说中的鬼似的,天黑进门,鸡叫了就走,两头不见亮。”“张作霖官越当越大,媳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先是二姨太,继而又是三姨太、四姨太,可他和妈还住在狭小的土屋里。一铺小炕,炕头是妈妈,炕梢是姐姐。”“妈妈的变化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张学良说不清楚。反正感觉妈妈好像突然间就变了,变得喜怒无常,变得不讲道理。笑容少了,歌也不唱了,动不动就抡起巴掌,得着脑袋打脑袋,得着屁股打屁股,一边打一边说,跟你那死爹一个熊样!”张学良母亲三十八岁时病危,他冒着严寒到奉天去找父亲,谁知张作霖猛地回过身,一指门外,“滚!都给我滚!张学良哭着离开了张作霖,那一刻,他恨死了张作霖,如果手里有枪,他会毫不犹豫地给这个无情无义的父亲一枪”。母亲赵春桂去世的时候,张作霖说了一句死了后和赵春桂合葬在一起,张学良终于在内心喊了一句,“你妈拉巴子的,你总算说了句有人味的话”!

从最初的陌生、仇恨,到在张作霖的监护下长大成人,无论张学良几次气走私塾教师,还是他试图与于凤至悔婚、逃婚,都逃不开张作霖的眼睛。处在叛逆期的张学良对于与父亲的交手有着格外的乐趣。“一想到老奸巨滑的父亲被自己高超的演技哄骗得失去了警觉,张学良掩饰不住心里的兴奋,嚎着嗓子唱了一晚上。”正准备逃出奉天城的张学良,“大吃一惊,我爸,我爸他在哪?话音刚落,对面一辆车的车门开了,张作霖从车里走下来,轻咳一声,也像吃多了咸盐的蛤蟆。张学良如闻惊雷,呆若木鸡。”

帅府内国恨家仇:民国东北版《红楼梦》

《大帅府》以张学良作为人物主线,生动地讲述了在“墙外金戈铁马”的民国风云中“墙内”张氏父子的家族秘史,两代东北王纵横天下几十年的离奇经历,血与泪交织的爱恨情仇,是非功过的历史真相均在书中震撼呈现,可谓为民国东北版《红楼梦》。

这是一个单纯的类比,虽然《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无法企及,但是《大帅府》与《红楼梦》二者间确实有诸多相同之处。一个荣国府,一个大帅府;一个扎在女人堆中的贾宝玉,一个自认风流、左拥右抱的张学良;《红楼梦》里有十二金钗,大帅府有十二个有故事的女人,张作霖六个夫人,六个女儿,去掉两个岁数小的,加上于凤至和赵四小姐,正好也是十二个;《红楼梦》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贾老太太,大帅府里有一个威震天下的张作霖;林黛玉为贾宝玉而死,大帅府里也有女人为张作霖、张学良而亡;贾母死后贾府破败,张作霖之死导致大帅府最终人去楼空,荣华消散。单就人物关系的复杂,人物命运的起落,故事发生、发展的诡谲、曲折以及社会动荡给家庭生活、家族命运带来的冲击,大帅府里的故事明显要比《红楼梦》精彩。

大帅府档案守门人40年心血之作

大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在沈阳85%的人会提到张作霖和张学良;沈阳的历史博物馆有什么?除了故宫外,80%的人会回答“还有大帅府”。在沈阳人的心目中,张作霖、张学良已经不再是写在教科书中的作古的历史名人,更是沈阳一段时期的历史文化印记。作为一位在沈阳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历史小说作家,沈阳大帅府博物馆、张学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黄世明对大帅府倾注了无数心血,40年如一日始终沉浸在大帅府的历史探究中。在沈阳,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大帅府,没有人比他复原大帅府更真实,没有人比他笔下的历史更生动,在他写作长篇小说《大帅府》之后,有专家评论,“以后别把你的东西都当成历史”。

作为写作过两部受人欢迎的历史小说《关东过客》《生死柳条边》的作者,他创作的历史小说不是传说、不是戏说,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细节的描述巧妙地再现历史的原貌。小说中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他叙述的到位,让读者感到,只有张作霖能做出这样的事,只有张学良能说出这样的话。正如黄世明所称,“大家觉得我写的是历史还是小说,现在我写的每一段都是真事,所有的都有记载,但是又有很多不是记载的。”小说《大帅府》用细腻的笔法写人,读者会看到更真实、更立体、更血肉丰满的张氏父子;另外,《大帅府》还应该加上纪实二字,书中的人物、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场景、背景、情节构成多是真实的,只不过通过合理的想象、联想,添加了一些血肉,填补了一些本应存在的情节链条。这些方面的处理,更像是《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史书,其中关于三顾茅庐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写了数千字。《大帅府》中很多情节,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都提到过,只不过《大帅府》在描写这些事实时,让它更完整,更精彩,更生活化。

附:

作者简介:

黄世明,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辽宁分会理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小说创作,发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多篇,曾三次获《芒种》文学奖和沈阳市政府奖,短篇小说《未经整理的小说素材》获行家好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电视剧创作,曾与人合作电视连续剧《渤海黄海在这里相连》(16集)、《女人四十》(20集)。《渤》剧获东三省电视剧金虎奖。

2007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关东过客》。现小说已改编成40集电视剧(筹拍中)。2009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生死柳条边》。

2009年主持《辽沈晚报》“大帅府钩沉”专栏,编发历史钩沉稿件110篇,在社会广受好评。2010年,该专栏文章以《走进大帅府走近张作霖》和《走进大帅府走近张学良》之名结集出版。


相关文章

  • 沈阳张氏帅府参观记
  • 沈阳张氏帅府参观记 这是一处经历了近百年历史沧桑的院落.在院落前的空地上,建有一座少帅张学良的雕像,雕像高约七八米,身着戎装的他,英姿勃发,目视远方. 院墙是老式的青砖砌成的,有两三米高,墙头有一丛丛的长青藤垂下. 进入院内,一个长着圆脸盘 ...查看


  • 张氏帅府(张作霖.张学良父子)
  • 如果来到东北,沈阳市的张氏帅府一游应该很有看点,本人带朋友们先游一次吧~~~~~ 张氏帅府是"大帅府"."少帅府"的合称,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建于1914-1939年.大帅府 ...查看


  •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简介及路线
  •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游乐园,山水风景简介及路线 来沈阳必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化古迹,也不算白来一次沈阳,以下是对名胜古迹的简单介绍,有助于提高历史,了解古迹. 名胜古迹简介: 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 ...查看


  • 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常荫槐
  • 杨宇霆 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1886-1929)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凌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 ...查看


  • 张学良与日本的杀子之恨
  • 众人皆知,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有杀父之仇,但是,极少人知道张少帅跟日本关东军还有一段杀子之恨. 1920年春天,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张作霖亲自为这个孙子取名为张闾琪.这个孩子不但深得祖父张作霖的青睐,同时也被张学良夫妇引为至爱. ...查看


  • 社会考察报告----
  • 社会考察报告 第一天(11月10日) 地点:沈阳故宫 内容:沈阳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民俗是不可忽视的沈阳故宫并不大,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在建 ...查看


  •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及建筑风格研究
  •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及建筑风格研究 摘 要:在殖民势力和本土势力的共同影响下,近代的沈阳社会体现着半封建半殖民的特殊性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使沈阳建筑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奉系军阀大量官邸作为沈阳近代的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的 ...查看


  • 张作霖为什么选于凤至做儿媳 于凤至资料简历照片
  • 导读:张作霖选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做儿媳,主要有2个原因,1个是感激于文斗的救命之恩:另外1个是相信算命先生说的于凤至是凤命.张作霖心想:"凤至,好吉祥的名字啊!凤至,凤至,直到皇后为止.那么,她落谁家,不就是帝王之家了吗?&quo ...查看


  • 东北军元老常荫槐简介张学良为什么杀常荫槐?
  • 东北军元老常荫槐简介张学良为什么杀常荫槐? 关于少帅张学良处决杨宇霆.常荫槐这桩历史公案,普通读者知者甚少,历史学者也褒贬不一.杨常二人都是东北军的元老了,少帅张学良为什么要杀他们二人? 常荫槐简介常荫槐(1888-1929),字瀚勃,生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