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二五”末,东部的煤炭产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增量占65%。未来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将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等地。

2、煤炭行业政策

煤炭行业是重要的能源行业,煤炭行业政策是能源行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

能源行业基本政策是:坚持煤为基础、多元发展,逐步形成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

基于我国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分布最广泛等特点,煤炭一直被视为我国战略上最安全、最可靠的能源,在我国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煤炭行业是国家政策管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政策措施出台较为集中,主要涉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经济转型等方面,采用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整合措施和安全标准,其目的是规范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我国实施的针对煤炭行业的政策主要有:

2010年我国煤炭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安全性、行业整治和调控国内煤炭供需这三个主要方面。其政策重点:一是继续实行保障安全的煤炭产业政策。在整治安全隐患的小煤矿基础上,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有关大中型煤矿瓦斯处理的政策。其中可能会涉及一系列安全费用和安全环境收益。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动煤矿整合政策,引导煤炭行业走向长足的发展。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引导煤炭行业向着依靠科技、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四是煤炭资源税。增加财政收入,调控煤炭需求。五是鼓励煤炭进口。2010年我国将下调煤炭进口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内产煤量的不足,给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基础性能源,缓解国内能源需求与消耗。

2010年7月上旬,在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2010年10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等。预计煤炭资源税率或提至3%-5%。

2010年10月10日,国土资源部公布《关于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将在黑龙江、贵州、陕西三省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管理改革试点,试点省份将试行有计划的煤炭矿业权投放制度。将进一步规范煤炭业审批环境,有助于推进煤炭企业跨省整合重组。《通知》要求,黑龙江、贵州、陕西三省编制全省煤炭矿业权年度投放计划,于每年9月底前将编制的下一年度投放计划报国土部批准后实施。按照有关规定,列入年度投放计划的煤炭矿业权应符合已经国土部批准或备案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国土部全面授权黑龙江、贵州、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登记煤炭矿业权,原属国土部审批登记的项目依据批准的年度投放计划将授权三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报部备案后,通过矿业权统一配号系统进行配号,由三省厅颁发勘查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颁发采矿许可证。《通知》下放审批权力,一系列措施将形成规范、高效的煤炭业审批体系,从而加速煤炭企业整合重组。

2010年10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特别是小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条

件明显改善,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得到加强,煤炭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意见》要求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意见》要求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意见》强调,加快我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1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2013年12月31日前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两则通知意在规范国内探矿权及采矿权办理,进一步从供给端规范国内煤炭市场的长期开发,从矿权这一源头加强对行业供给总量的控制。

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宣布煤炭行业资源税仍实行从量征收,但将焦煤的税率由之前的每吨8元提高到每吨8-20元,包括动力煤等其他煤炭品种税率保持原先每吨0.3-5元不变。

2012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长期以来,煤炭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顿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依托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煤炭发展方式。要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建设大煤矿,合理安排煤矿生产建设规模,防止煤炭供需失衡,实现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7.4亿吨/年。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41亿吨,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原煤入选率65%以上;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矿井(露天)达到60处,生产能力8亿吨;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矿井水利用率75%,土地复垦率超过60%;节约能源9500万吨标准煤。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上,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含东北)、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东部开采历史长,浅部资源逐步枯竭,未开发资源埋深大多超过1000米。新井建设应控制在1000米以浅,仅考虑接续矿井建设,控制开发强度。中部煤炭开发强度偏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山西通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产量仍有增长空间,应重点做好整合矿井技术改造,适度控制新井建设;河南、安徽稳定现有生产规模,重点建设接续矿井。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重点煤运通道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煤炭调运能力将有较大提升,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内的资源整合,有序建设一批现代化矿井,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调出量。

3、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三是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四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五是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六是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七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八是煤炭行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的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截至2010年底,全国查明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3412亿吨,比2005年增加约3000亿吨,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增量的90%以上;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32.4亿吨,比2005年增加8.9亿吨;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661处,产量18.8亿吨,占全国的58%;建成安全高效煤矿359处,产量10.2亿吨;千万吨级煤矿40处,产量5.6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65%左右。原煤入选能力17.5亿吨/年,入选原煤16.5亿吨;2010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28亿吨,占全国的87%,10个基地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其中神东5.6亿吨,晋北和蒙东超过3亿吨,云贵、晋东和河南超过2亿吨;相继组建了一批区域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形成了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山西、河南等省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千万吨级以上企业47家,产量占全国63%。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5家,产量占25%,比2005年增加4家、产量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10家,产量占19%,比2005年增加7家、产量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矿9616处,淘汰落后产能5.4亿吨。2010年,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到1万处以内,产量比重由2005年的45%下降到22%;2010年,煤矿事故死亡2433人,比2005年下降59%,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749。其中,煤矿瓦斯事故死亡623人,比2005年下降71%。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更为广泛,开采成本现对较低。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目前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据着主导地位且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彻底改变。

目前我国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到5.6万亿吨,占世界总可开采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2.4%和1.2%。在中国一次性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分别为92.72%、5.21%、2.07%。从煤炭储量分布范围看,我国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煤炭分布,但煤炭的分布极不均衡且开采条件较差。目前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0%以上;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

90%以上。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晋陕蒙将是我国中长期内稳定的煤炭供给来源;其次是西南区及西北新、甘、宁、青等地区,但是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煤炭运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华东、中南、京津冀地区煤炭储量有限,不能满足本地区需求;东北地区作为传统煤炭生产基地,随着老旧煤矿的报废,短期煤炭资源供给潜力不足,新的煤炭资源接续能力出现问题,将面临资源枯竭和工业转型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煤炭产能大幅提升,煤炭产销量持续增加,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企业经济效益高,企业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可能增速放缓,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另一方面,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供应仍将集中在晋陕蒙宁煤炭主产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着该地区煤炭加工转化规模,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可能加大。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

4、煤炭行业产量及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产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自2006年以来,煤炭产量增速逐渐回暖,2009年尽管产煤大省山西呈现较大幅度减产,但随着行业整顿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煤炭产量依然实现较大增长。2006-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增加6.77亿吨,增幅高达28.53%,年均产量增长幅度接近7.13%。得益于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和大型现代化高效矿井陆续投产,进入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整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家安监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总产能已达36.9亿吨。近几年全国煤炭产量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32.4亿吨/年,同比增长8.98%。伴随主要产煤大省煤炭行业整合的初步完成,2011年全行业产量达到35.2亿吨。

2011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偏快,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较快增加。尽管下半年以来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力发电、粗钢和水泥三大主要用煤行业产量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3.9%、9.8%和17.2%,拉动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另据国家发改委公告,近年来,随着一批新建、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煤矿技改完成陆续投产,煤炭产能释放逐步加快,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2011年煤炭全行业新增产能9500万吨。值得关注的是,区域煤炭供应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家发改委指出,随着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快速增加,作为传统的煤炭调出省,河南、贵州等省近年来煤炭调出量明显下降,对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周边地区的煤炭供需平衡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加大了日常供应和铁路运输的协调难度。

由于国内经济增速回落,许多高耗能企业将不得不实行减产,对电力的需求下降,2012年煤炭需求增速或将延续2011年末出现的放缓态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9.1亿吨,同比增长5.6%;据测算,全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9月末,全社会存煤2.78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指出,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影响,煤炭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加大。2012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煤炭产业步入调整期,煤炭需求、产销量、铁路和港口转运量的增速大幅下滑,净进口持续快速增长,由此导致的全社会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煤炭价格指数和市场景气指数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出现了许多困难。我国煤炭产销量增幅下降。2012年前8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5.7亿吨,同比增长4.4%,增幅回落7.9个百分点。同期,全国煤炭销量24.7亿吨,同比增长4%,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销量的降幅比上个月扩大3.5个百分点。在产销量增幅下降的同时,煤炭库存继续维持高位。全国煤炭库存在6月份达到最高水平后,近期有所回落。8月末,煤炭企业存煤8785万吨,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69%;重点发电企业存煤可用2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主要港口存煤418万吨,环比下降7.9%,同比增长54.6%。

无烟煤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和其独具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化肥产业及民用市场。整年的市场基本上都呈稳定上行趋势;无烟煤块煤一直是化肥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但随着机采率的上升,无烟煤产块率将由现在的15%逐渐下降到13%;在化肥化工行业未来五年2%的低平均增速下,无烟块煤供需缺口将达600万吨左右,从而更加增强了无烟煤的稀缺性地位,价格下调的可能性较低。今年无烟煤淡季市场价格一直表现平稳,但冬储市场的平平确是其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明朗,货币政策紧缩,及国内需求放缓影响,导致下游市场低迷的体现。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39亿吨。据中国能源局预测,到2015年中国煤炭需求量达到39亿吨,“十三五”以后达到40亿吨以上。

我国2001年以来煤炭产量及增长情况表

资料来源:wnid资讯

5、煤炭进出口情况

2001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和出口量呈逆向走势变动,并从2009年起中国由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近10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呈下降趋势,进口量则呈上升趋势。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9,012万吨,2003年达到10年来出口最高量9,388万吨,2009年的出口量仅为2,240万吨,仅相当于2001年出口量的24.86%;2001年是我国10年来煤炭进口量最少的年份,为212万吨,2009年是进口量最多的年份,为12,600万吨,比2001年增长59.43倍。2009年之前,我国煤炭进出口量一直为净出口,2009年第一次出现净进口,净进口量达到10,360万吨。

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7%。2010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保持高位,出口继续减少。2010年我国煤炭出口量1,903万吨,同比下降15%,出口金额为23亿美元,下降5.2%;煤炭进口量完成16,478万吨,同比增长30.9%,进口金额169亿美元,增长60.1%。煤炭净进口量为14,575万吨。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82亿吨,同比增长10.8%,进口金额209亿美元;2011年累计出口煤炭1,466万吨,下降23%,累计出口金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2011年我国净进口煤炭1.68亿吨,同比增长15.2%。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累计出口578万吨,较去年同期(875万吨)减少297万吨,下降34%;上半年我国进口煤炭

1.4亿吨,同比增加65.9%。

我国对煤炭进口持鼓励态度,年初又取消了褐煤的进口关税,国外煤价格优势促使低质煤大量进口造成今年上半年进口数量同比去年有很大提升。预计2012年中国煤炭产能增长超过需求增长,

进口仍保持高位,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很大。

近十年来我国原煤进口情况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近十年来我国原煤出口情况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6、煤炭价格变动情况

1993年1月以前,国家煤炭调配计划内的煤炭价格由政府制订。此后,我国政府放松了对大部分煤炭产品价格的控制,转而通过制订国家指导价格的方式继续控制电煤的价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从2002年1月1日起取消对电煤的国家指导价,煤炭价格基本实现市场化,煤炭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目前,我国煤炭供需市场化程度高,煤炭价格直接受煤炭供需关系影响。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完善煤炭交易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受到需求的强力拉动,煤炭价格在过去几年间显著上涨,但从2008年3季度末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游行业大幅减产,需求大幅下降,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以秦皇岛山西优混平仓价格

为例,从2008年10月的885元/吨下跌至2008年年底的560元/吨,下降幅度达36.72%。2009年,我国率先从经济危机的影响中走出,国民经济也取得了恢复性的发展,受国内宏观经济、下游行业回暖及冬季取暖用煤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迅速上涨,并且一度超过了国外煤炭价格。2010年,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恢复,使得全社会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从而导致煤炭需求大增,煤炭价格进一步走高。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介绍,2011年以来,我国市场煤价出现两次波动,动力煤价格持续震荡上行。由于大秦线检修及火电厂备煤、北方冬季取暖备煤等用煤旺季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在9月份后煤炭价格出现上升趋势,主要煤炭生产区、中转地及消费地市场煤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2011年10月25日,秦皇岛港山西优混的平仓价格达到855元人民币/吨,广州港山西优混(5500卡)价格为975元人民币/吨,但仍属于小幅波动。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需求较为平稳,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煤价将在小幅波动中趋于稳定。2011年末,环渤海动力煤炭价格呈明显的下行趋势。

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影响,煤炭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加大,煤炭弱势行情未改。直到4月份大秦铁路春季检修为需求面带来一定的积极刺激,煤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之后,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回落的背景下,受工业增速减弱,工业用电量增幅放缓,加之今年南方雨水充沛,水电生产增加,进口煤大量涌入等因素影响,5月份后,全国煤炭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煤炭产业步入调整期,煤炭价格下行通道再次打开,煤炭价格指数和市场景气指数大幅下滑。截止到9月13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至752元/吨,比前一周下降16元/吨。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介绍,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99.5点降至8月末的169.9点,下降29.6点。8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每吨620元至63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00元,比7月末上涨约5元。“三西”煤炭主产地5000-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比7月份下跌15-20元/吨,冶金煤价格较年初普遍下调了400元/吨。9月份,沿海煤炭市场出现了企稳迹象,煤炭价格有所回升,但回升基础商不牢固。据秦皇岛煤炭网报道,2012年9月19日至25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35元/吨,比上周环比上涨2元/吨,价格持续第5周上涨,累计上涨9元/吨,价格上升趋势有所增强,但大幅回升的趋势不显著。

从发展趋势看,“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煤炭供应总体上可能保持适度宽松或基本平衡的态势,但不排除短期煤炭过剩和局部供应偏紧状态。随着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煤炭产品成本可能继续提高,国有高成本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在煤炭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煤炭产品整体价格的攀升将不可避免。同时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上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这对国内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将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煤炭价格长期趋势是稳中有升,但不排除短期和局部价格下降的可能。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二五”末,东部的煤炭产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增量占65%。未来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将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等地。

2、煤炭行业政策

煤炭行业是重要的能源行业,煤炭行业政策是能源行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

能源行业基本政策是:坚持煤为基础、多元发展,逐步形成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

基于我国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分布最广泛等特点,煤炭一直被视为我国战略上最安全、最可靠的能源,在我国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煤炭行业是国家政策管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政策措施出台较为集中,主要涉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经济转型等方面,采用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整合措施和安全标准,其目的是规范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我国实施的针对煤炭行业的政策主要有:

2010年我国煤炭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安全性、行业整治和调控国内煤炭供需这三个主要方面。其政策重点:一是继续实行保障安全的煤炭产业政策。在整治安全隐患的小煤矿基础上,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有关大中型煤矿瓦斯处理的政策。其中可能会涉及一系列安全费用和安全环境收益。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动煤矿整合政策,引导煤炭行业走向长足的发展。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引导煤炭行业向着依靠科技、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四是煤炭资源税。增加财政收入,调控煤炭需求。五是鼓励煤炭进口。2010年我国将下调煤炭进口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内产煤量的不足,给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基础性能源,缓解国内能源需求与消耗。

2010年7月上旬,在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2010年10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等。预计煤炭资源税率或提至3%-5%。

2010年10月10日,国土资源部公布《关于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将在黑龙江、贵州、陕西三省开展煤炭矿业权审批管理改革试点,试点省份将试行有计划的煤炭矿业权投放制度。将进一步规范煤炭业审批环境,有助于推进煤炭企业跨省整合重组。《通知》要求,黑龙江、贵州、陕西三省编制全省煤炭矿业权年度投放计划,于每年9月底前将编制的下一年度投放计划报国土部批准后实施。按照有关规定,列入年度投放计划的煤炭矿业权应符合已经国土部批准或备案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国土部全面授权黑龙江、贵州、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登记煤炭矿业权,原属国土部审批登记的项目依据批准的年度投放计划将授权三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报部备案后,通过矿业权统一配号系统进行配号,由三省厅颁发勘查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颁发采矿许可证。《通知》下放审批权力,一系列措施将形成规范、高效的煤炭业审批体系,从而加速煤炭企业整合重组。

2010年10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特别是小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条

件明显改善,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得到加强,煤炭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意见》要求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意见》要求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意见》强调,加快我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1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2013年12月31日前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两则通知意在规范国内探矿权及采矿权办理,进一步从供给端规范国内煤炭市场的长期开发,从矿权这一源头加强对行业供给总量的控制。

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宣布煤炭行业资源税仍实行从量征收,但将焦煤的税率由之前的每吨8元提高到每吨8-20元,包括动力煤等其他煤炭品种税率保持原先每吨0.3-5元不变。

2012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长期以来,煤炭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顿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依托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煤炭发展方式。要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建设大煤矿,合理安排煤矿生产建设规模,防止煤炭供需失衡,实现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7.4亿吨/年。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41亿吨,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原煤入选率65%以上;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矿井(露天)达到60处,生产能力8亿吨;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矿井水利用率75%,土地复垦率超过60%;节约能源9500万吨标准煤。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上,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含东北)、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东部开采历史长,浅部资源逐步枯竭,未开发资源埋深大多超过1000米。新井建设应控制在1000米以浅,仅考虑接续矿井建设,控制开发强度。中部煤炭开发强度偏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山西通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产量仍有增长空间,应重点做好整合矿井技术改造,适度控制新井建设;河南、安徽稳定现有生产规模,重点建设接续矿井。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重点煤运通道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煤炭调运能力将有较大提升,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内的资源整合,有序建设一批现代化矿井,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调出量。

3、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三是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四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五是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六是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七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八是煤炭行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的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截至2010年底,全国查明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3412亿吨,比2005年增加约3000亿吨,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增量的90%以上;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32.4亿吨,比2005年增加8.9亿吨;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661处,产量18.8亿吨,占全国的58%;建成安全高效煤矿359处,产量10.2亿吨;千万吨级煤矿40处,产量5.6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65%左右。原煤入选能力17.5亿吨/年,入选原煤16.5亿吨;2010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28亿吨,占全国的87%,10个基地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其中神东5.6亿吨,晋北和蒙东超过3亿吨,云贵、晋东和河南超过2亿吨;相继组建了一批区域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形成了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山西、河南等省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千万吨级以上企业47家,产量占全国63%。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5家,产量占25%,比2005年增加4家、产量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10家,产量占19%,比2005年增加7家、产量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矿9616处,淘汰落后产能5.4亿吨。2010年,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到1万处以内,产量比重由2005年的45%下降到22%;2010年,煤矿事故死亡2433人,比2005年下降59%,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749。其中,煤矿瓦斯事故死亡623人,比2005年下降71%。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更为广泛,开采成本现对较低。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目前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据着主导地位且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彻底改变。

目前我国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到5.6万亿吨,占世界总可开采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2.4%和1.2%。在中国一次性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分别为92.72%、5.21%、2.07%。从煤炭储量分布范围看,我国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煤炭分布,但煤炭的分布极不均衡且开采条件较差。目前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0%以上;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

90%以上。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晋陕蒙将是我国中长期内稳定的煤炭供给来源;其次是西南区及西北新、甘、宁、青等地区,但是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煤炭运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华东、中南、京津冀地区煤炭储量有限,不能满足本地区需求;东北地区作为传统煤炭生产基地,随着老旧煤矿的报废,短期煤炭资源供给潜力不足,新的煤炭资源接续能力出现问题,将面临资源枯竭和工业转型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煤炭产能大幅提升,煤炭产销量持续增加,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企业经济效益高,企业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可能增速放缓,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另一方面,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供应仍将集中在晋陕蒙宁煤炭主产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着该地区煤炭加工转化规模,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可能加大。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

4、煤炭行业产量及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产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自2006年以来,煤炭产量增速逐渐回暖,2009年尽管产煤大省山西呈现较大幅度减产,但随着行业整顿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煤炭产量依然实现较大增长。2006-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增加6.77亿吨,增幅高达28.53%,年均产量增长幅度接近7.13%。得益于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和大型现代化高效矿井陆续投产,进入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整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家安监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总产能已达36.9亿吨。近几年全国煤炭产量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32.4亿吨/年,同比增长8.98%。伴随主要产煤大省煤炭行业整合的初步完成,2011年全行业产量达到35.2亿吨。

2011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偏快,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较快增加。尽管下半年以来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力发电、粗钢和水泥三大主要用煤行业产量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3.9%、9.8%和17.2%,拉动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另据国家发改委公告,近年来,随着一批新建、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煤矿技改完成陆续投产,煤炭产能释放逐步加快,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2011年煤炭全行业新增产能9500万吨。值得关注的是,区域煤炭供应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家发改委指出,随着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快速增加,作为传统的煤炭调出省,河南、贵州等省近年来煤炭调出量明显下降,对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周边地区的煤炭供需平衡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加大了日常供应和铁路运输的协调难度。

由于国内经济增速回落,许多高耗能企业将不得不实行减产,对电力的需求下降,2012年煤炭需求增速或将延续2011年末出现的放缓态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9.1亿吨,同比增长5.6%;据测算,全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9月末,全社会存煤2.78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指出,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影响,煤炭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加大。2012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煤炭产业步入调整期,煤炭需求、产销量、铁路和港口转运量的增速大幅下滑,净进口持续快速增长,由此导致的全社会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煤炭价格指数和市场景气指数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出现了许多困难。我国煤炭产销量增幅下降。2012年前8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5.7亿吨,同比增长4.4%,增幅回落7.9个百分点。同期,全国煤炭销量24.7亿吨,同比增长4%,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销量的降幅比上个月扩大3.5个百分点。在产销量增幅下降的同时,煤炭库存继续维持高位。全国煤炭库存在6月份达到最高水平后,近期有所回落。8月末,煤炭企业存煤8785万吨,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69%;重点发电企业存煤可用2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主要港口存煤418万吨,环比下降7.9%,同比增长54.6%。

无烟煤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和其独具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化肥产业及民用市场。整年的市场基本上都呈稳定上行趋势;无烟煤块煤一直是化肥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但随着机采率的上升,无烟煤产块率将由现在的15%逐渐下降到13%;在化肥化工行业未来五年2%的低平均增速下,无烟块煤供需缺口将达600万吨左右,从而更加增强了无烟煤的稀缺性地位,价格下调的可能性较低。今年无烟煤淡季市场价格一直表现平稳,但冬储市场的平平确是其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明朗,货币政策紧缩,及国内需求放缓影响,导致下游市场低迷的体现。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39亿吨。据中国能源局预测,到2015年中国煤炭需求量达到39亿吨,“十三五”以后达到40亿吨以上。

我国2001年以来煤炭产量及增长情况表

资料来源:wnid资讯

5、煤炭进出口情况

2001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和出口量呈逆向走势变动,并从2009年起中国由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近10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呈下降趋势,进口量则呈上升趋势。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9,012万吨,2003年达到10年来出口最高量9,388万吨,2009年的出口量仅为2,240万吨,仅相当于2001年出口量的24.86%;2001年是我国10年来煤炭进口量最少的年份,为212万吨,2009年是进口量最多的年份,为12,600万吨,比2001年增长59.43倍。2009年之前,我国煤炭进出口量一直为净出口,2009年第一次出现净进口,净进口量达到10,360万吨。

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7%。2010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保持高位,出口继续减少。2010年我国煤炭出口量1,903万吨,同比下降15%,出口金额为23亿美元,下降5.2%;煤炭进口量完成16,478万吨,同比增长30.9%,进口金额169亿美元,增长60.1%。煤炭净进口量为14,575万吨。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82亿吨,同比增长10.8%,进口金额209亿美元;2011年累计出口煤炭1,466万吨,下降23%,累计出口金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2011年我国净进口煤炭1.68亿吨,同比增长15.2%。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累计出口578万吨,较去年同期(875万吨)减少297万吨,下降34%;上半年我国进口煤炭

1.4亿吨,同比增加65.9%。

我国对煤炭进口持鼓励态度,年初又取消了褐煤的进口关税,国外煤价格优势促使低质煤大量进口造成今年上半年进口数量同比去年有很大提升。预计2012年中国煤炭产能增长超过需求增长,

进口仍保持高位,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很大。

近十年来我国原煤进口情况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近十年来我国原煤出口情况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6、煤炭价格变动情况

1993年1月以前,国家煤炭调配计划内的煤炭价格由政府制订。此后,我国政府放松了对大部分煤炭产品价格的控制,转而通过制订国家指导价格的方式继续控制电煤的价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从2002年1月1日起取消对电煤的国家指导价,煤炭价格基本实现市场化,煤炭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目前,我国煤炭供需市场化程度高,煤炭价格直接受煤炭供需关系影响。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完善煤炭交易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受到需求的强力拉动,煤炭价格在过去几年间显著上涨,但从2008年3季度末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游行业大幅减产,需求大幅下降,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以秦皇岛山西优混平仓价格

为例,从2008年10月的885元/吨下跌至2008年年底的560元/吨,下降幅度达36.72%。2009年,我国率先从经济危机的影响中走出,国民经济也取得了恢复性的发展,受国内宏观经济、下游行业回暖及冬季取暖用煤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迅速上涨,并且一度超过了国外煤炭价格。2010年,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恢复,使得全社会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从而导致煤炭需求大增,煤炭价格进一步走高。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介绍,2011年以来,我国市场煤价出现两次波动,动力煤价格持续震荡上行。由于大秦线检修及火电厂备煤、北方冬季取暖备煤等用煤旺季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在9月份后煤炭价格出现上升趋势,主要煤炭生产区、中转地及消费地市场煤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2011年10月25日,秦皇岛港山西优混的平仓价格达到855元人民币/吨,广州港山西优混(5500卡)价格为975元人民币/吨,但仍属于小幅波动。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需求较为平稳,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煤价将在小幅波动中趋于稳定。2011年末,环渤海动力煤炭价格呈明显的下行趋势。

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影响,煤炭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加大,煤炭弱势行情未改。直到4月份大秦铁路春季检修为需求面带来一定的积极刺激,煤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之后,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回落的背景下,受工业增速减弱,工业用电量增幅放缓,加之今年南方雨水充沛,水电生产增加,进口煤大量涌入等因素影响,5月份后,全国煤炭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煤炭产业步入调整期,煤炭价格下行通道再次打开,煤炭价格指数和市场景气指数大幅下滑。截止到9月13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至752元/吨,比前一周下降16元/吨。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介绍,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99.5点降至8月末的169.9点,下降29.6点。8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每吨620元至63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00元,比7月末上涨约5元。“三西”煤炭主产地5000-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比7月份下跌15-20元/吨,冶金煤价格较年初普遍下调了400元/吨。9月份,沿海煤炭市场出现了企稳迹象,煤炭价格有所回升,但回升基础商不牢固。据秦皇岛煤炭网报道,2012年9月19日至25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35元/吨,比上周环比上涨2元/吨,价格持续第5周上涨,累计上涨9元/吨,价格上升趋势有所增强,但大幅回升的趋势不显著。

从发展趋势看,“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煤炭供应总体上可能保持适度宽松或基本平衡的态势,但不排除短期煤炭过剩和局部供应偏紧状态。随着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煤炭产品成本可能继续提高,国有高成本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在煤炭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煤炭产品整体价格的攀升将不可避免。同时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上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这对国内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将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煤炭价格长期趋势是稳中有升,但不排除短期和局部价格下降的可能。


相关文章

  • 2016年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2016年中国煤炭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 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3629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 ...查看


  • 中国煤炭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我国煤炭行业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 我国煤炭行业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煤炭 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对我国能源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缺少科学.理性的规划,并且我国煤炭科学 技术水平落后.煤炭供需不平 ...查看


  • 煤炭行业报告提纲
  • 报告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行业界定和分类 1.煤炭行业定义 2.煤炭行业基本特点 3.煤炭行业分类 第一章 全球煤炭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全球煤炭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一.全球煤炭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二.全球 ...查看


  • 煤炭物流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5年中国煤炭物流业行业现状研究分析 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2152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浅谈煤炭码头装卸设备现状及未来趋势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煤炭码头装卸设备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刘思琛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6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问 ...查看


  • 选煤技术的发展
  • 科技倩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i005--6033(2009)14-012I--03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9年第19卷第14期 收捣日期・2009-03--09 选煤技木 ...查看


  • 2016年煤炭物流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6-2022年中国煤炭物流行业现状研究分 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2123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煤炭并购行业市场调研投资分析预测报告
  •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www.ztxdzx.com 2015-2020年中国煤炭并购行业 市场调研投资分析预测报告 报告简介: <2015-2020年中国煤炭并购行业市场调研投资分析预测报告 ...查看


  •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姓名:杨小号 单位: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墨红分局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我国做作为当今世界煤矿需求大国,煤矿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据近三分之二比例,煤炭能源的开发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