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整地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整地播种

  1 精细整地。小麦适宜在土壤肥力较高和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要做到早收秋、早腾茬,在整地前,应在地面上撒施底肥。根据小麦的需肥特点,按照“以地定产,以质定肥”的原则,改以往重氮肥,轻磷、钾肥,不施微肥为重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配方施肥。有机肥肥效长、肥效全,是生产优质小麦必需的肥料,要求每公顷施人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4.5~6kg、纯氮105―120kg、五氧化二磷60~75kg、氧化钾90~120kg、硫酸锌15~22.5kg、其他微量元素适量。整地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机械整地,以达到深松浅翻、整平粗细的标准。耕深20cm以上,地块深耕后,要及时开展耙压整地作业,做到耙细耙透、上松下实,沟直厢平。整地完毕后必须作畦,作畦要规范实用,一般要求畦宽2.5~3m,畦埂宽不超过40cm,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整地作畦后,要开好麦田一套沟,开沟要做到畦沟、腰沟、田头向三沟配套,沟沟相通。

  2 适期播种。应坚持适期播种的原则,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播种而降低优质小麦的商品品质。根据我不同气候,在小麦播种前10―15d,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晒种2~3d,不仅可以增强种皮的透水性和氧气的渗透性,而且可以杀死一部分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从而有利于减轻苗期病虫害。晒种后,根据当地常年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购适宜的药剂拌种。使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根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在小麦病虫混发地区,可采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和多功能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0.25%拌种。药剂拌种后,应在4~8h内播完,不可隔夜再播,以防药剂烧种或麦苗畸变。播种前浇好底墒水,每公顷浇水675~750m3,以保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基本苗以每公公顷270~300万株为宜,通常每公顷播种量为120~150kg。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机要经过预先调试,保证性能良好,调整好播种量后进行播种。行距20~23cm,播种深度为3~5cm,播种均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二、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①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杜绝10cm以上的缺苗断垄现象。另外,对于麦苗过密的地块,应及时疏苗。②化学除草。在杂草1~2叶期,每公顷施用6.9%骠马水乳剂1.125~1.5L进行茎叶处理,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在小麦2~4叶期,每公顷施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对水喷雾,可防治阔叶杂草。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施用50%华星麦保可湿性粉剂对水喷施杂草叶片进行防除。③培育壮苗。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3~4.5万kg,以促进小麦生长,达到壮苗标准。每公顷施用20%壮丰安525ml对水80kg叶面喷施,进行化控蹲苗。

  2 春季管理。①沟排水。及时清理田沟,保持田里田外沟沟相通,排水畅通。麦田遇涝时要及时排涝,做到麦田不积水;如果田间干旱,要结合追肥及时浇水抗旱。②赊草。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结合施肥、灌溉、培土等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一般为3~5cm,对于麦苗较多、长势较旺的麦田,可以深锄7~10cm。③化学调控.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对群体较大、分囊较多的麦田,每公顷施用壮丰安450―600ml对水375―450闯进行叶面喷施,喷洒要均匀,以达到化控降秆防倒伏的目的。④巧施拔节肥。一般掌握在小麦的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50kg左右,可以与浇水结合进行。巧施拔节肥能延缓小麦衰老,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

  3 后期管理。①叶面喷肥。小麦灌浆后期可施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加小麦的粒重,提高小麦籽粒的商品品质。也可以将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混配,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提质增产和节本增收的目的。②病虫害防治。强筋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要注意麦蚜、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

  4 适时收获小麦的收获期和晾晒过程对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收获期偏早和偏晚都会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尤其是收获期遇雨会导致籽粒角质率明显下降。小麦的最佳收获期是小麦蜡熟末期,判断小麦蜡熟末期的方法是:小麦植株的茎秆全部呈黄色,叶片枯黄,茎秆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的固有光泽,且籽粒较坚硬,用手指甲掐而不变形。

  收获前要进行田间去杂,以提高商品粮的纯度。可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在小麦收获前,一定要认真清理收割机,作为优质小麦,必须做到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与普通小麦混合。收获后要及时分品种晾晒,防止潮湿霉烂而降低品质。

  一、整地播种

  1 精细整地。小麦适宜在土壤肥力较高和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要做到早收秋、早腾茬,在整地前,应在地面上撒施底肥。根据小麦的需肥特点,按照“以地定产,以质定肥”的原则,改以往重氮肥,轻磷、钾肥,不施微肥为重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配方施肥。有机肥肥效长、肥效全,是生产优质小麦必需的肥料,要求每公顷施人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4.5~6kg、纯氮105―120kg、五氧化二磷60~75kg、氧化钾90~120kg、硫酸锌15~22.5kg、其他微量元素适量。整地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机械整地,以达到深松浅翻、整平粗细的标准。耕深20cm以上,地块深耕后,要及时开展耙压整地作业,做到耙细耙透、上松下实,沟直厢平。整地完毕后必须作畦,作畦要规范实用,一般要求畦宽2.5~3m,畦埂宽不超过40cm,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整地作畦后,要开好麦田一套沟,开沟要做到畦沟、腰沟、田头向三沟配套,沟沟相通。

  2 适期播种。应坚持适期播种的原则,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播种而降低优质小麦的商品品质。根据我不同气候,在小麦播种前10―15d,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晒种2~3d,不仅可以增强种皮的透水性和氧气的渗透性,而且可以杀死一部分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从而有利于减轻苗期病虫害。晒种后,根据当地常年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购适宜的药剂拌种。使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根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在小麦病虫混发地区,可采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和多功能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0.25%拌种。药剂拌种后,应在4~8h内播完,不可隔夜再播,以防药剂烧种或麦苗畸变。播种前浇好底墒水,每公顷浇水675~750m3,以保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基本苗以每公公顷270~300万株为宜,通常每公顷播种量为120~150kg。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机要经过预先调试,保证性能良好,调整好播种量后进行播种。行距20~23cm,播种深度为3~5cm,播种均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二、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①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杜绝10cm以上的缺苗断垄现象。另外,对于麦苗过密的地块,应及时疏苗。②化学除草。在杂草1~2叶期,每公顷施用6.9%骠马水乳剂1.125~1.5L进行茎叶处理,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在小麦2~4叶期,每公顷施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g对水喷雾,可防治阔叶杂草。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施用50%华星麦保可湿性粉剂对水喷施杂草叶片进行防除。③培育壮苗。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3~4.5万kg,以促进小麦生长,达到壮苗标准。每公顷施用20%壮丰安525ml对水80kg叶面喷施,进行化控蹲苗。

  2 春季管理。①沟排水。及时清理田沟,保持田里田外沟沟相通,排水畅通。麦田遇涝时要及时排涝,做到麦田不积水;如果田间干旱,要结合追肥及时浇水抗旱。②赊草。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结合施肥、灌溉、培土等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一般为3~5cm,对于麦苗较多、长势较旺的麦田,可以深锄7~10cm。③化学调控.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对群体较大、分囊较多的麦田,每公顷施用壮丰安450―600ml对水375―450闯进行叶面喷施,喷洒要均匀,以达到化控降秆防倒伏的目的。④巧施拔节肥。一般掌握在小麦的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50kg左右,可以与浇水结合进行。巧施拔节肥能延缓小麦衰老,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

  3 后期管理。①叶面喷肥。小麦灌浆后期可施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加小麦的粒重,提高小麦籽粒的商品品质。也可以将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混配,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提质增产和节本增收的目的。②病虫害防治。强筋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要注意麦蚜、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

  4 适时收获小麦的收获期和晾晒过程对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收获期偏早和偏晚都会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尤其是收获期遇雨会导致籽粒角质率明显下降。小麦的最佳收获期是小麦蜡熟末期,判断小麦蜡熟末期的方法是:小麦植株的茎秆全部呈黄色,叶片枯黄,茎秆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的固有光泽,且籽粒较坚硬,用手指甲掐而不变形。

  收获前要进行田间去杂,以提高商品粮的纯度。可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在小麦收获前,一定要认真清理收割机,作为优质小麦,必须做到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与普通小麦混合。收获后要及时分品种晾晒,防止潮湿霉烂而降低品质。


相关文章

  • 小麦新品种"津麦0108"高产栽培技术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津麦0108的特征特性,并详细地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强调良种良法配套,以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津麦0108:高产栽培技术:高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 ...查看


  •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讲座讲稿 时间:2008.3.8 地点:电化教室 主讲人:曲继续 为农对象:花沟街部分村民 1.整地,做畦,施农肥 (1)整地:为确保早春顶凌播种保全苗,小麦地要在冬前施足农肥,耙平,整细,墒足,无杂草,坷垃. (2) ...查看


  • 春小麦优质
  • (投稿)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顾成刚 新疆巴里坤县奎苏镇农技站 839203 摘要:针对小麦在收购过程中出现的等级差价问题,要求农户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在使用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的前提下,通过秸秆还田.种子包衣处理.种子田的建设.叶面肥 ...查看


  •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一.选准良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9950.htm 优良品种是高产小麦的前提之一.要求具备如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耐肥耐水,中矮秆,不倒伏,抗病,产量稳定:第二,早熟或中熟,分蘖整齐,花多粒大 ...查看


  • 春小麦怎么种
  •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所 ...查看


  • 冬小麦管理等
  • 3月中旬至4月中旬,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应做好冬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的田间管理工作.棉花的播种以及苗间管理工作.优质专用玉米的品种选择等工作.本期"农事指南"为广大农业职工介绍这个时期冬小麦.棉花和优质专用玉米栽培技术. 冬 ...查看


  • 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 <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教案 一. 教学内容:1.小麦分蘖的重要性. 2.造成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二. 教学目标: 让学员了解分蘖的重要性,通过分步讲解和实际举例,使每一位学员掌握造成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 ...查看


  • 马铃薯种植技术
  • 马铃薯种植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5907 更新时间:2008-6-15 马铃薯种植技术 1.盖膜种植 在城市郊区.工矿区及交通运输便利并有销售市场的地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不马铃薯提前成熟早上市,增加效益,还能 ...查看


  • 小麦种植技术 1
  • 小 麦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