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娄恺班睿赵学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

天津

300072

摘要随着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食品微生物数量的迅速增加,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有益于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它不但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理及代谢功能,而且还为利用食品级生物改进食品的功能及安全性提供r众多可能性。关健词Akhacf

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食品微生物

wm】|heresuhofmpjdjyjncf∞sj“gnumbe『0fcomp】e把dandongoi“ggenomesequences

off。od—rdafed

microbes,comp咖tiveandfunctionalgenomics8pproachesarebei“gdevelopedforemployi“gtllesedatainthebenem

ofthefoodbiotechnology.Thesedevelopmentsnotonlyo如rabenerundeI弓t卸di“gofmicrob叫cellphysiology

metabolicfunctionbutalsoprovideman‘possibilities

to

andits

impmvethefunctionalproperties

of‰ds

by

Umi2yi“gfood

gmdemicr00‘ganismsaIldtoincreascthes—jtyoff00dsasweⅡ.

脚训8

Comp眦tiv。genomics

Functionalgenomics

F00d“cr00rg蛐isms

食品生物技术主要涉及将原材料生物转化为可最终消费的产品,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可利用它生产某些食品组份及改进食品的功能,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也影响着食品的安全及卫生。因此,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将对食品生物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微生物的基因组较小以及高通量测序设备的出现。使微生物基因组学迅速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食品微生物功能及比较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

组相比较,其外侧基因的转移范围比预期的要广,同时还发现了1378个新的基因”1。对sau托us的两个菌株(二甲氧基苯青霉索抗性及万古霉索抗性)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分析之后,也发现了基因转移现象”・。测定这些食品病原菌的基因组全序列.不但有助于研究新的抗感染疗法而且还能通过分析病原菌对食品加工条件所起的反应,发现其弱点从而找出根治的方

法。

食品微生物的比较基因组学

可以利用比较基因组学中最简单的方法.序列比对,对食

食品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

目前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食品微生物如表l

品微生物进行研究。例如.全基因组与高度相关的基因组序列之间的比较(两株saure鹊)…,全基因组与中等相关程度的基

所示。

在食品组微生物中,s—visi北的全基因组测序率先完成…,

与这相关的其它醇母菌基因组测序工作已展开。K.1actis的基

因组大小与s.唑visi耻相似.并约有2000多个可读框架与后

者同源”l。丝状真菌作为酶制剂生产菌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用途,但同时它们还是腐败微生物及植物病原菌,与工业化生产相关的A.ni舶r的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之中。

食品级细菌由革兰氏阳性菌(G’)组成。作为G+菌的模式菌株,B.sublllis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最先完成”1。Llactis的基因组全序列也于2001年公开发表”I,尽管LhkLis的基因组大小仅有Bsubtilis分别为18和34个,这也许反映了两者生态

环境的不同,Lsubtnis分别为18和34个,这也许反映了两者

表l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食品微生物

生态环境的不同,I.1actis一般生长于营养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如牛奶)而B.subtilis则是能形成孢子土壤微生物。

由于在制药行业中极具重要性,许多食品病原菌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序工作也已完成。c.jejuni是引发食品腐坏而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在食品病原菌中,其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是最先完成的…。E.coliom:H,能产生细胞毒素.许多由食品腐坏而导致出血性结肠炎的爆发均与之有关。这与EcoliKl2的基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No

20036010

基因组大小精确至kb的表示其全序列测序已完成

万方数据 

※综述

霞品科学

lac=t诂与s.ce陀visi衄)

2002,yoj.23,Ⅳo.9139

基因组序列的比较(Ecol・157:H7与EcoliKl2)…,部分基因组与低相关度的基因组序列的比较(K

展,有理由相信基因组学的研究将会扩展至更多的食品微生物。

展望

u-。随着已完成测序的全基因组数量的迅速增加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序列比对的机会也将呈指数形式增加。根据序列的相似度,在基因组序列的解释及组装阶段就可进行上比对工作,它能为下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一个结构框架。肺炎链球苗(stu印hococcuspmumoniae)是鸟嘌呤和胞嘧啶(Gu蚰ine

and

cyl。s・ne.Gc)含量较低的革兰氏阳性菌,通过与其它已测序的微生物菌株全基因组相比较,在预测的2236个蛋白中有905

个与LlactisILl40的高度相似,此外,仪有105个蛋白与共它低

Gc的G+菌的已知蛋白没有相似性”]。

若仅有一个模式菌株的基因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可供用,仍有一些能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利用扣除杂交法(subtractivehvb^dization)所得到的新的未知序列,可以对其定性。由于其高通量通量,DNA微点阵是有潜力的另一种力法。涵盖90%s.aureus基因组的DHA微点阵已经被构建成功并用于研究36株从环境中分离到的菌株的多样忖=及进

化…】。

食品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

由于s…visi盹的遗传背景清楚并且其全基因组序列测

定最先完成,它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的范式系统。利用转录分布(Tran∞dpt

pr娟li雌)的方法对s.㈣visiⅡe的生理学

进行了某些研究,例如在连续培养和高盐两种条件下,进行有氧及无氧生长时分别分析其全基因组转录特征。此外.还对用于酿制葡萄酒的众多s.cerev谳ac菌株进行了转录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株的DNA转录程度不同。将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综合起来,研究了scerevisiae的半乳糖代谢途径.在测定的289个蛋白中约有15个受转录后调节”“。进行全基因组研究的主要限制是需要用基因的功能信息解释其结果,

而s.c㈣isi踮的很多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从基因组中

将共敲除后,这些基因也不显示任何功能。但能过综合分析突变株中代谢物浓度以及与野生型菌株代谢特征进行比较后,就可获得有关缺失基因的功能信息,这也是比较代谢组学

(comD啪tivemetabolomics)用于基因功能分析的一种方法。

相对于s.cerevisiae的复杂研究.与食品相关的细菌基因功能组学仍处于发展阶段,但近年来有关Bsubtilis的研究却取得丰硕成果。首先.Bsubtihs启动子转录因子数据库已经建立--“.这对于其它低Gc的G+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非常有利。其次,B.subtjli8在孢子萌发及对分解代谢物阻遏响应的过程中,其DNA的转录已得到定性研究.后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了由ccpA介导的新的调节模式,ccpA是工业化乳酸生产苗及其它低GcG+菌中主要调控蛋白。最后,为了了解B.subtilis过理合成外源蛋白时的瓶颈效应,所进行的转录组分析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均取得进展。此外.经过分析蜡状芽孢杆菌(BaciⅡusce撑us)基因组在E.c。jjA工染色体文库中的表达情况.获得了~种用于功能基冈组学研究的新方法“”。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快速发

万 

方数据食品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已研究产牛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利用这些基因组信息及相关的生化信息研究微生物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接关系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代谢工程中的代谢通量分析是适合此研究的较好上具,它已被用于根据EcoIi的基因组信息,分析、解释并预测其表型的研究…】,这也预示着表型组学(phenomics)的兴起。

参考文献

1‰秆商uA,BaⅡ℃llBG,Bus8eyHetaL

Lifewilh60009enesscjence,

1996.274:563—567.

Bolotin—Fukuh眦M,T0曲no~NiocheC,A^iguenaveFeIal

Cellomicexplo哪i叽onhehemia8∞mycetou8yeBsts:l

1_Kluyver—

om”esladis.FEBSLHt,2000,487:66~70

Kunst.F0ga钳wa阻,NM

oszeret

a1.Thecol“plete

genome

sP—

quence

oftIleGram—positivebacte—umB托illussubtilis.N且tu陀,

1997.390:364—370.4

BolotiⅡ,

AWincker,

PM

a“ger

Setal

Thecomplet。g。no眦

seⅡuence

ofthe1actic

acidback^umLactococcuslactissub一

8p

1ac血ceⅡomeRes.200l(11):73卜753

Parkhill,JWren,WMu“g日ll

et

a1.Th。genome

sequenee

ofthe

f抽d—bom。p丑tllog朗campylobacterjej咖i把vealshyperva^曲lesequences.NaIu陀,2000'403:665~668

PemaNT’PlunkettIIIG.B一如dVelal.GenomeseⅡuence0fen—

terohaemonha一cEsche—chiacoliom:¨.Nature,2001.409:

529—533

Kur0Ih

M0hta'Tuchiya瑚et丑1

whol。genoⅡ把s。quenci“gof

m“cillin—resistarItslaphylococcusau唧ls.L皿cet,200l,2l:

1225~1240.

BlanrlehFR,P1unkettetal

ThecomPlekgeⅡ0ⅢesequenceofE}

che—chiacoliK一12.science.1997.277:1453—14749

Tenelin,H,NelsonT0fstrePt删8p删momae.Scier衅e.200l,293:498~

eta1.ComPlet。嚣。㈣esequeneeofavimlent

isolate50610

Fitzgerald

JR,StuIdevant,JM8ckieSMetal.Evolutio“aryg卜

n砌ic8cillin州i日taⅡt砒面ns

0fStaphylococcusaureu8:

in虹ghtsintoⅡ”o一画nofmethi—

andIhetoxicshock

8y“drome。pide皿c

ProcNatlAcadSciUSA,200l,98:8821—8826.

1l

MekeL

T弧。瑁80nv,RanishetBL

In螂州edgenomic8ndp魄omic

衄Blysesofasystematicallypenurbedmetab。licnelwork.science,

2001.292:929—934.

1218hii,TYoshid^KTeml,G.DBTBS:adalabaseofBacmuBsubtilis

pmrnoters如dtranscdptionfactor&NuclelcAcidsRes,200l,29:

278~280

13Rondon,MRRa雎l,SJ(;ood眦nRMetal_T0wardfunctjon甜g。一

万方数据 

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娄恺, 班睿, 赵学明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天津,300072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002,23(9)3次

参考文献(20条)

1. GoffeauA;BarrellBG BusseyHetaal Lifewith6000genes 1996

2. Bolotin-Fukuhara M;Toffano-Nioche C;Artiguenave F Genomicexplorationofthehemiascomycetousyeasts:11 2000

3. Kunst;F O gasawara;N M oszer The complete genome se quence of the Gram - positive bacteriumBacillus subtilis[外文期刊] 1997

4. Bolotin;A W incker;P M auger S The complete genomesequence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umLactococcus lactis sub - sp. lactis 2001

5. Parkhill;JWren;WMungall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ood - borne pathogen Campylobacter jejunireveals hypervariable sequences[外文期刊] 2000

6. PernaNT;PlunkettⅢG;BurlandV Genomesequenceofen 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20017. Kuroda;MOhta;TUchiyama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met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 20018. Blattner FR;Plunkett The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Es cherichiacoliK- 12[外文期刊] 19979. Tettelin H;NelsonT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a virulent isolat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 200110. Fitzgerald JR;Sturdevant;JMackieSM Evolutionaryge nomicsofStaphylococcusaureus: insights into theorigin of methicillin - resistant strains and the toxic shock syndrome epidemic 2001

11. Ideker;TThorssonV;Ranish Integrated gen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es ofa systematically perturbedmetabolic network[外文期刊] 2001

12. Ishii;TYoshida;KTerai G DBTBS: adatabaseofBacillussubtilis promotersandtranscriptionfactors 200113. Rondon;MRRaffel;SJGoodmanRM Toward functional ge nomics in bacteria:analysis of expression inEscherichia coli from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of Bacillus cereus 199914. Edwards;JSPalsson BO The Escherichia coli MG1655 in silico metabolicgenotype: Its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capabilities[外文期刊] 2000(10)15. 查看详情16. 查看详情17. 查看详情18. 查看详情19. 查看详情20. 查看详情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疾病微生物基因组学[期刊论文]-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8(2)

2. 黄留玉. 王恒樑. 史兆兴. 朱厚础. 苏国富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2003,43(3)

3. 陆光涛. 何勇强. 唐纪良. LU Guang-tao. HE Yong-qiang. TANG Ji-liang 单细胞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20(2)

引证文献(3条)

1. 杨玉红. 王晓丹. 康宗利. 刘长江 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8(10)2. 李妍. 宁正祥 基因组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4(4)3. 姜英杰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1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pkx200209040.aspx

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娄恺班睿赵学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

天津

300072

摘要随着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食品微生物数量的迅速增加,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有益于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它不但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理及代谢功能,而且还为利用食品级生物改进食品的功能及安全性提供r众多可能性。关健词Akhacf

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食品微生物

wm】|heresuhofmpjdjyjncf∞sj“gnumbe『0fcomp】e把dandongoi“ggenomesequences

off。od—rdafed

microbes,comp咖tiveandfunctionalgenomics8pproachesarebei“gdevelopedforemployi“gtllesedatainthebenem

ofthefoodbiotechnology.Thesedevelopmentsnotonlyo如rabenerundeI弓t卸di“gofmicrob叫cellphysiology

metabolicfunctionbutalsoprovideman‘possibilities

to

andits

impmvethefunctionalproperties

of‰ds

by

Umi2yi“gfood

gmdemicr00‘ganismsaIldtoincreascthes—jtyoff00dsasweⅡ.

脚训8

Comp眦tiv。genomics

Functionalgenomics

F00d“cr00rg蛐isms

食品生物技术主要涉及将原材料生物转化为可最终消费的产品,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可利用它生产某些食品组份及改进食品的功能,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也影响着食品的安全及卫生。因此,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将对食品生物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微生物的基因组较小以及高通量测序设备的出现。使微生物基因组学迅速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食品微生物功能及比较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

组相比较,其外侧基因的转移范围比预期的要广,同时还发现了1378个新的基因”1。对sau托us的两个菌株(二甲氧基苯青霉索抗性及万古霉索抗性)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分析之后,也发现了基因转移现象”・。测定这些食品病原菌的基因组全序列.不但有助于研究新的抗感染疗法而且还能通过分析病原菌对食品加工条件所起的反应,发现其弱点从而找出根治的方

法。

食品微生物的比较基因组学

可以利用比较基因组学中最简单的方法.序列比对,对食

食品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

目前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食品微生物如表l

品微生物进行研究。例如.全基因组与高度相关的基因组序列之间的比较(两株saure鹊)…,全基因组与中等相关程度的基

所示。

在食品组微生物中,s—visi北的全基因组测序率先完成…,

与这相关的其它醇母菌基因组测序工作已展开。K.1actis的基

因组大小与s.唑visi耻相似.并约有2000多个可读框架与后

者同源”l。丝状真菌作为酶制剂生产菌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用途,但同时它们还是腐败微生物及植物病原菌,与工业化生产相关的A.ni舶r的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之中。

食品级细菌由革兰氏阳性菌(G’)组成。作为G+菌的模式菌株,B.sublllis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最先完成”1。Llactis的基因组全序列也于2001年公开发表”I,尽管LhkLis的基因组大小仅有Bsubtilis分别为18和34个,这也许反映了两者生态

环境的不同,Lsubtnis分别为18和34个,这也许反映了两者

表l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食品微生物

生态环境的不同,I.1actis一般生长于营养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如牛奶)而B.subtilis则是能形成孢子土壤微生物。

由于在制药行业中极具重要性,许多食品病原菌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序工作也已完成。c.jejuni是引发食品腐坏而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在食品病原菌中,其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是最先完成的…。E.coliom:H,能产生细胞毒素.许多由食品腐坏而导致出血性结肠炎的爆发均与之有关。这与EcoliKl2的基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No

20036010

基因组大小精确至kb的表示其全序列测序已完成

万方数据 

※综述

霞品科学

lac=t诂与s.ce陀visi衄)

2002,yoj.23,Ⅳo.9139

基因组序列的比较(Ecol・157:H7与EcoliKl2)…,部分基因组与低相关度的基因组序列的比较(K

展,有理由相信基因组学的研究将会扩展至更多的食品微生物。

展望

u-。随着已完成测序的全基因组数量的迅速增加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序列比对的机会也将呈指数形式增加。根据序列的相似度,在基因组序列的解释及组装阶段就可进行上比对工作,它能为下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一个结构框架。肺炎链球苗(stu印hococcuspmumoniae)是鸟嘌呤和胞嘧啶(Gu蚰ine

and

cyl。s・ne.Gc)含量较低的革兰氏阳性菌,通过与其它已测序的微生物菌株全基因组相比较,在预测的2236个蛋白中有905

个与LlactisILl40的高度相似,此外,仪有105个蛋白与共它低

Gc的G+菌的已知蛋白没有相似性”]。

若仅有一个模式菌株的基因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可供用,仍有一些能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利用扣除杂交法(subtractivehvb^dization)所得到的新的未知序列,可以对其定性。由于其高通量通量,DNA微点阵是有潜力的另一种力法。涵盖90%s.aureus基因组的DHA微点阵已经被构建成功并用于研究36株从环境中分离到的菌株的多样忖=及进

化…】。

食品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

由于s…visi盹的遗传背景清楚并且其全基因组序列测

定最先完成,它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的范式系统。利用转录分布(Tran∞dpt

pr娟li雌)的方法对s.㈣visiⅡe的生理学

进行了某些研究,例如在连续培养和高盐两种条件下,进行有氧及无氧生长时分别分析其全基因组转录特征。此外.还对用于酿制葡萄酒的众多s.cerev谳ac菌株进行了转录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株的DNA转录程度不同。将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综合起来,研究了scerevisiae的半乳糖代谢途径.在测定的289个蛋白中约有15个受转录后调节”“。进行全基因组研究的主要限制是需要用基因的功能信息解释其结果,

而s.c㈣isi踮的很多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从基因组中

将共敲除后,这些基因也不显示任何功能。但能过综合分析突变株中代谢物浓度以及与野生型菌株代谢特征进行比较后,就可获得有关缺失基因的功能信息,这也是比较代谢组学

(comD啪tivemetabolomics)用于基因功能分析的一种方法。

相对于s.cerevisiae的复杂研究.与食品相关的细菌基因功能组学仍处于发展阶段,但近年来有关Bsubtilis的研究却取得丰硕成果。首先.Bsubtihs启动子转录因子数据库已经建立--“.这对于其它低Gc的G+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非常有利。其次,B.subtjli8在孢子萌发及对分解代谢物阻遏响应的过程中,其DNA的转录已得到定性研究.后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了由ccpA介导的新的调节模式,ccpA是工业化乳酸生产苗及其它低GcG+菌中主要调控蛋白。最后,为了了解B.subtilis过理合成外源蛋白时的瓶颈效应,所进行的转录组分析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均取得进展。此外.经过分析蜡状芽孢杆菌(BaciⅡusce撑us)基因组在E.c。jjA工染色体文库中的表达情况.获得了~种用于功能基冈组学研究的新方法“”。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快速发

万 

方数据食品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已研究产牛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利用这些基因组信息及相关的生化信息研究微生物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接关系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代谢工程中的代谢通量分析是适合此研究的较好上具,它已被用于根据EcoIi的基因组信息,分析、解释并预测其表型的研究…】,这也预示着表型组学(phenomics)的兴起。

参考文献

1‰秆商uA,BaⅡ℃llBG,Bus8eyHetaL

Lifewilh60009enesscjence,

1996.274:563—567.

Bolotin—Fukuh眦M,T0曲no~NiocheC,A^iguenaveFeIal

Cellomicexplo哪i叽onhehemia8∞mycetou8yeBsts:l

1_Kluyver—

om”esladis.FEBSLHt,2000,487:66~70

Kunst.F0ga钳wa阻,NM

oszeret

a1.Thecol“plete

genome

sP—

quence

oftIleGram—positivebacte—umB托illussubtilis.N且tu陀,

1997.390:364—370.4

BolotiⅡ,

AWincker,

PM

a“ger

Setal

Thecomplet。g。no眦

seⅡuence

ofthe1actic

acidback^umLactococcuslactissub一

8p

1ac血ceⅡomeRes.200l(11):73卜753

Parkhill,JWren,WMu“g日ll

et

a1.Th。genome

sequenee

ofthe

f抽d—bom。p丑tllog朗campylobacterjej咖i把vealshyperva^曲lesequences.NaIu陀,2000'403:665~668

PemaNT’PlunkettIIIG.B一如dVelal.GenomeseⅡuence0fen—

terohaemonha一cEsche—chiacoliom:¨.Nature,2001.409:

529—533

Kur0Ih

M0hta'Tuchiya瑚et丑1

whol。genoⅡ把s。quenci“gof

m“cillin—resistarItslaphylococcusau唧ls.L皿cet,200l,2l:

1225~1240.

BlanrlehFR,P1unkettetal

ThecomPlekgeⅡ0ⅢesequenceofE}

che—chiacoliK一12.science.1997.277:1453—14749

Tenelin,H,NelsonT0fstrePt删8p删momae.Scier衅e.200l,293:498~

eta1.ComPlet。嚣。㈣esequeneeofavimlent

isolate50610

Fitzgerald

JR,StuIdevant,JM8ckieSMetal.Evolutio“aryg卜

n砌ic8cillin州i日taⅡt砒面ns

0fStaphylococcusaureu8:

in虹ghtsintoⅡ”o一画nofmethi—

andIhetoxicshock

8y“drome。pide皿c

ProcNatlAcadSciUSA,200l,98:8821—8826.

1l

MekeL

T弧。瑁80nv,RanishetBL

In螂州edgenomic8ndp魄omic

衄Blysesofasystematicallypenurbedmetab。licnelwork.science,

2001.292:929—934.

1218hii,TYoshid^KTeml,G.DBTBS:adalabaseofBacmuBsubtilis

pmrnoters如dtranscdptionfactor&NuclelcAcidsRes,200l,29:

278~280

13Rondon,MRRa雎l,SJ(;ood眦nRMetal_T0wardfunctjon甜g。一

万方数据 

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娄恺, 班睿, 赵学明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天津,300072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002,23(9)3次

参考文献(20条)

1. GoffeauA;BarrellBG BusseyHetaal Lifewith6000genes 1996

2. Bolotin-Fukuhara M;Toffano-Nioche C;Artiguenave F Genomicexplorationofthehemiascomycetousyeasts:11 2000

3. Kunst;F O gasawara;N M oszer The complete genome se quence of the Gram - positive bacteriumBacillus subtilis[外文期刊] 1997

4. Bolotin;A W incker;P M auger S The complete genomesequence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umLactococcus lactis sub - sp. lactis 2001

5. Parkhill;JWren;WMungall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ood - borne pathogen Campylobacter jejunireveals hypervariable sequences[外文期刊] 2000

6. PernaNT;PlunkettⅢG;BurlandV Genomesequenceofen 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20017. Kuroda;MOhta;TUchiyama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met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 20018. Blattner FR;Plunkett The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Es cherichiacoliK- 12[外文期刊] 19979. Tettelin H;NelsonT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a virulent isolat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 200110. Fitzgerald JR;Sturdevant;JMackieSM Evolutionaryge nomicsofStaphylococcusaureus: insights into theorigin of methicillin - resistant strains and the toxic shock syndrome epidemic 2001

11. Ideker;TThorssonV;Ranish Integrated gen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es ofa systematically perturbedmetabolic network[外文期刊] 2001

12. Ishii;TYoshida;KTerai G DBTBS: adatabaseofBacillussubtilis promotersandtranscriptionfactors 200113. Rondon;MRRaffel;SJGoodmanRM Toward functional ge nomics in bacteria:analysis of expression inEscherichia coli from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of Bacillus cereus 199914. Edwards;JSPalsson BO The Escherichia coli MG1655 in silico metabolicgenotype: Its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capabilities[外文期刊] 2000(10)15. 查看详情16. 查看详情17. 查看详情18. 查看详情19. 查看详情20. 查看详情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疾病微生物基因组学[期刊论文]-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8(2)

2. 黄留玉. 王恒樑. 史兆兴. 朱厚础. 苏国富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2003,43(3)

3. 陆光涛. 何勇强. 唐纪良. LU Guang-tao. HE Yong-qiang. TANG Ji-liang 单细胞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1,20(2)

引证文献(3条)

1. 杨玉红. 王晓丹. 康宗利. 刘长江 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8(10)2. 李妍. 宁正祥 基因组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4(4)3. 姜英杰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1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pkx200209040.aspx


相关文章

  • 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提要: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力的方向发展的技术.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广大 ...查看


  • 基因工程论文
  • 基因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 李东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2生物1 摘 要: 近几十年随科技发展,基因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在在食品原料改良.食品加工.食品检测.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今后基 ...查看


  •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综述)
  •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综述)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 本文介绍了转基因及转基因技术的概念,详述了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列举重点分析了转基因技术手段与转基因检测方法,并且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呼吁人们辩证的 ...查看


  • 基因工程技术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 基因工程技术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周浩 ( 06生物技术 [1**********]2) 摘要: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新品种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正是在食用这些转基因食品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对其安全性产生了疑问.本文对 ...查看


  •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 <食品安全性评价>课程论文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李维平 学 号:[1**********] 任课教师: 包鸿慧 所在学院: 食品学院 专 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14年10月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性评价 ...查看


  • 存在致命缺陷的转基因食品技术
  • --<人口困局>被删的第3章第8节 2014-07-14 17:40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4-07-14 17:40:33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陈百惠 作者:李尚勇 前面说过,为了解决13.4亿人口"吃 ...查看


  •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唐祝瑾 (东华理工化生材学院,抚州,344000) 摘要: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的重要差异在于前者含有采用DNA 重组技术导入的外源基因.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被批准商业化使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 ...查看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论文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摘要:转基因技术在当前社会被人们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被人们所关注,转基因食品也被人们所认可,文章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其评价过程,以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等方面进行讨论,使人们正确的认识转基因 ...查看


  • 关于转基因
  • 关于转基因 转基因: 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克服了天然物种生殖隔离的屏障,将具有某种特性的基因分离和克隆,再转接到另外的生物细胞内.从而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并不存在的新的生物功能和类型. 转基因技术: 将人工分离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