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教学设计

“磁生电”教学设计

云南陆良召夸中学 何生

设计理念

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包括:

一、目标设计

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

生:积极思考:可能

(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

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

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猜想、创新。

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科学猜想)

生:议论。

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学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

(尝试逆向思维)

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

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

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

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

师:在我们的探索中,我们利用电动机获得了电流,这种现象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关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电能,课本P65页有具体叙述,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思考:

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经过_______的探索,在_________年,首先发现了利用_______产生电流的规律和条件。

2.科学家是根据什么事实,想到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

3.现实生活中的电,是发电厂从_______中产生的。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

4.本节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第二课时,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

生:猜想、议论。

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66页图8.5-1的器材装置进行探索,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

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结合图2.5-2阅读一下P67页第一自然段。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讨论、文字表达。

师:把你得到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 创新与发现

师:在上述探索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交流一下。

小结: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_____________。

教学延展

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

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

②请结合你家及你村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 第三课时:发电机

师:出示图8.3-3的手摇发电机,让学生观察。

生:观察发电机的构造,说出发电机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

师:让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提问,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从何而来。 生: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设问: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将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而后让学生实验得到现象:指针左右摆动。

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图8.5-2是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对照示意图进行思考?

生:思考、议论得出:由于磁感线方向不变,导线AB运动方向改变,造成感应电流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小结:

填空:上述现象表明,在______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线_______有关。

师:把导线弯成一个线圈框,增加线圈的圈数,使发电机产生更强的电流、更高的电压。实际的发电机就是这样构造的,分析发电机的原理,可取其中一匝线圈进行分析,如图8.5-4。思考:

1.如果ab边中的感应电流从b→a,那么cd中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通过灯泡的电流将向_______。

2.线圈转过180°后,ab向_______运动,ab中电流方向_______,cd向_______运动,其中电流方向_______,灯泡中电流方向_______。

小结:

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的,这样的电流与电池供出的电流是_______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P68页第1,2,3自然段,认识我国使用的交流电。回答:

1.我国电网以_______供电,电流的频率是_______Hz。

2.电流在1s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叫_______,单位是_______。

师:在发电机和小灯泡的电路是串联一只电流表。慢慢转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了解摆动次数与线圈转动次数的关系。

生:体验电流的变化与线圈转动有关系。

师:用不同的速度摇动发电机,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生:体验、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的转动有关系。

教学延展:让线圈运动与声音有关系。(即用声音来控制线圈的运动)那么发出的电流会怎样呢?(学生课后探究)

思考:P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总结:学生完成

“磁生电”教学设计

云南陆良召夸中学 何生

设计理念

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包括:

一、目标设计

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

生:积极思考:可能

(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

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

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猜想、创新。

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科学猜想)

生:议论。

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学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

(尝试逆向思维)

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

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

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

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

师:在我们的探索中,我们利用电动机获得了电流,这种现象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关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电能,课本P65页有具体叙述,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思考:

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经过_______的探索,在_________年,首先发现了利用_______产生电流的规律和条件。

2.科学家是根据什么事实,想到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

3.现实生活中的电,是发电厂从_______中产生的。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

4.本节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第二课时,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

生:猜想、议论。

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66页图8.5-1的器材装置进行探索,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

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结合图2.5-2阅读一下P67页第一自然段。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讨论、文字表达。

师:把你得到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 创新与发现

师:在上述探索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交流一下。

小结: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_____________。

教学延展

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

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

②请结合你家及你村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 第三课时:发电机

师:出示图8.3-3的手摇发电机,让学生观察。

生:观察发电机的构造,说出发电机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

师:让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提问,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从何而来。 生: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设问: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将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而后让学生实验得到现象:指针左右摆动。

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图8.5-2是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对照示意图进行思考?

生:思考、议论得出:由于磁感线方向不变,导线AB运动方向改变,造成感应电流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小结:

填空:上述现象表明,在______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线_______有关。

师:把导线弯成一个线圈框,增加线圈的圈数,使发电机产生更强的电流、更高的电压。实际的发电机就是这样构造的,分析发电机的原理,可取其中一匝线圈进行分析,如图8.5-4。思考:

1.如果ab边中的感应电流从b→a,那么cd中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通过灯泡的电流将向_______。

2.线圈转过180°后,ab向_______运动,ab中电流方向_______,cd向_______运动,其中电流方向_______,灯泡中电流方向_______。

小结:

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的,这样的电流与电池供出的电流是_______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P68页第1,2,3自然段,认识我国使用的交流电。回答:

1.我国电网以_______供电,电流的频率是_______Hz。

2.电流在1s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叫_______,单位是_______。

师:在发电机和小灯泡的电路是串联一只电流表。慢慢转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了解摆动次数与线圈转动次数的关系。

生:体验电流的变化与线圈转动有关系。

师:用不同的速度摇动发电机,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生:体验、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的转动有关系。

教学延展:让线圈运动与声音有关系。(即用声音来控制线圈的运动)那么发出的电流会怎样呢?(学生课后探究)

思考:P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总结:学生完成


相关文章

  • 教学设计的概念_对象和理论基础_林宪生
  • 电化教育研究 2000年第4期(总第84期) 论文编号 1003-1553(2000)04-0003-04 电教理论探讨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 林宪生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教学设计是泊来之物,使之成为具有 ...查看


  • 天津商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模版[1]
  • 附: 学 号:20060000 天 津 商 业 大 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三号加粗,居中)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学 院: 教 ...查看


  • 教学系统设计
  • 特征 1.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 ...查看


  • 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
  • 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 李 芒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行为研究所,北京 [摘 要]在研究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是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它们决定着教学设计研究的指向. 教学设计研究首要的问题是应该进行有用性研究,研究那些应该 ...查看


  • 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
  • 周晓波: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 讲座时间:2013年9月28日晚八点至九点三十分 讲座专题:现代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流程图设计 嘉宾简介: 周晓波,女,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员.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 ...查看


  • 模块7: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
  • 请认真阅读" 模块7 资源"→"阅读资料" 中的 <单元教学设计>,并思考: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 ...查看


  • 通过教学设计的发展看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 通过教学设计的发展看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是历来历史教育理论研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本人通过了解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着重谈谈自己 ...查看


  •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 浅谈三维教育目标下的教学设计 一. 生物教学设计概述 1.1 教学设计概念 1.1.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由赖格卢斯等学者提出,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科学.它旨在达到预期教学最优化的教学行为.它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处方 ...查看


  • 教学设计作业2
  • 教学设计作业2 一.填空题 1.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样式和简约方式. 2.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样式. 3. 教学设计的模 ...查看


  •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 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