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译高祖本纪第八(下)

《史记》全译 高祖本纪第八(下)

古代文化

0213 1911

《史记》全译 高祖本纪第八(下)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①,都彭城②。负约③,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④。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间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①王梁、楚地九郡:在梁地、楚地九个小郡称王,就是统治九个郡的意思。②都:建都,定都。③负约:失约,背约。④徙:调职,改任。

四月,兵罢戏下①,诸侯各就国②。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③,从杜南入蚀中④。去辄烧绝栈道⑤,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⑦,及其锋而用之⑧,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⑨,人皆自宁⑩,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11),争权天下。”

①戏(huī,挥)下:大将军的旗帜之下。戏,将帅的大旗。一说:戏(xī,羲),指戏水,“戏下”即戏之水下。②就国:到自己的封国去。③慕从者:“因向慕而追随的人。④蚀:入江中的谷口,一说指子午谷,一说 指骆谷。⑤辄:便,就。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架空的通道。⑥迁:流放。⑦跂:踮起后脚跟。“跂而望归”形容思归心切。⑧锋:锐势,势头。⑨已定:指安定之后。⑩宁:安宁,安定,这里指安居乐业。(11)决策:决定策略或办法。东乡:向东进发。乡,同“向”。

项羽出关①,使人徙义帝②。曰:“古之帝者 地方千里③,必居上游④。”乃使使徒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⑤,群臣稍倍叛之⑥,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⑦,杀义帝江南。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请丘击张耳。齐予陈馀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①出关:指出函谷关。②徙义帝:指让楚怀王心迁离彭城。③地方千里:土地纵横各千里。方,指土地面积,“方千里”即纵横各千里,这里是说地盘不很大。④上游:河川的上流,这里是指内地偏僻地区。⑤趣:同“促”,催促。⑥倍叛:即“背叛”。倍,通“背”。⑦阴:暗中,秘密地。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①,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①前:向前,前进。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①,封万户。缮治河上塞②。诸故秦苑囿园池③,皆令人得田之④。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①若:或,或者。②缮治:修治。③苑囿园地:畜养禽兽、种植花草的地方,为帝王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④田之:在那里种田。田,这里是种田、耕种的意思。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①,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②。 二月,令除秦社稷③,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④。汉王闻之,袒而大哭⑤。遂为义帝发丧⑥,临三日⑦。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⑧。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⑨。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⑩。” ①抚:安抚。②厚遇:厚待,重礼款待。③除:废除。社稷:土神和谷神,也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古代帝王诸侯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因而用为国家的代称。④三老:《正义》引《百官表》云:“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三老掌教化。”这是秦代的制度。遮:阻遏,拦住。《正义》引乐产云:“横道自言曰遮。”⑤袒:袒露左臂。一种丧礼仪式。⑥发丧:人死公告于众。⑦临(lìn,吝):哭吊死者。⑧北面:做臣子。古代以坐北朝南为正位,皇帝坐正位,臣子面朝北,所以就用北面表示为臣。事:事奉。⑨缟素:指穿白色丧服。我国礼俗,为死者发丧时皆穿白戴孝。缟,白色的丝织物。素:没有染色的丝绸,也指白色。⑩楚之杀义帝者:指项羽。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田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①。齐人叛之。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②,既已连齐兵③,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④,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

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⑤。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⑥。塞王欣亡入楚。

①系虏:俘掳。系,用绳索捆绑。②东:向东,东进。③既已:已经。连齐兵:指与齐兵连接作战《项羽本纪》记此事作“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④以故:因此。王诸侯:其所指历来说法不一,今多从颜师古说,指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卬。⑤质:这里指人质。⑥为楚:助楚。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巴。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使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①,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①谒者:官名,掌管宫中传达通报。这里或指使者。

汉王之败彭成而西,行使人求家室①,家室亦亡,不相得②。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

①家室:提家中父母妻儿。②不相得:没有找到他们。

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①,以取敖仓②。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③,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⑤,乃怒,辞老⑥,愿赐骸骨归卒伍⑦,未至彭城而死。

①属之河:意思是把荥阳和黄河南岸连接起来。属,连接。②敖仓:秦朝所建粮仓名,在今河南省荥阳西北。③数:多次,屡次。④间疏:离间。楚君臣:指项羽和范增。陈平的离间计详见《项羽本纪》。⑤见疑:被怀疑。⑥辞老:托辞年老。辞,托辞,借口。⑦赐骸骨:意思即乞身告老。古人把做官看作委身于君,年老要求退休叫乞骸骨。归卒伍:意思是回乡为民。古时户籍以五户为伍,三百家为卒。卒伍,指乡里。

汉军绝食①,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②,被甲②,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③,诈为汉王,诳楚④,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⑤。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⑥,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①绝食:断了粮食。②出:使„„出,放出。②被:同“披”。③王驾:汉王所乘的车子。驾:古时 帝王车乘的统称。④诳:骗。⑤遁:逃。⑥反国之王:意思是反叛过的侯国之王。魏豹最初被项羽封为魏王,后降汉,又叛汉。汉二年八月,韩信破魏,虏豹,刘邦曾赦免了他。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①,令荥阳、城皋间且得休②。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③,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④,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 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①深壁:加深壁垒。壁,营壁。②且:暂日,暂时。③辑:联合,聚集。④连:连结。⑤行收兵:一边行军,一边收集兵卒。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①。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②,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跳③,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④,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⑤。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⑥,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人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余城。 ①坚壁:坚守营垒。②破走彭越:击破赶跑了彭越。走,使走,赶跑。③跳:逃。④共车:同乘一车。⑤奇之军:夺了他们的军权。⑥高垒:加高壁垒。深堑:挖深壕沟。堑,护城河,壕沟。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韩信用蒯通计①,遂袭破齐。齐王烹郦生②,东走高密。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兵破齐、赵,且欲击楚,则使龙且、周兰往击之。韩信与战,骑将灌婴击,大破楚军,杀龙且。齐王广奔彭越。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③,绝其粮食。

①韩信用蒯通计:事详见《淮阴侯列传》。②烹:用鼎把人煮死,古代一种酷刑。③苦楚兵:使楚兵被苦,即骚扰楚兵。

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①。若汉挑战,慎勿与战②,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③,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

度兵汜水。士卒半渡④,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⑤。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眛于荥阳东,项羽至,尽走险阻⑥。

①谨守:慎守,严守。②慎:千万。③挑楚军:向楚军挑战。④关渡:正渡到河中央。⑤货赂:财货。赂,财物。⑥险阻:指山高路险地。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①,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②。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③。

①边:邻近,*近。②自为守:自己为自己防守。③绶:用来拴印的丝带。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说韩信,韩信不听。

楚汉久相持未决①,于壮苦军旅②,老弱罢转饷③。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④:“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⑤,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二。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⑥,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⑦,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⑧,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⑨,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⑩,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11),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12),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13)。汉王伤匈(14),乃扪足曰(15):“虏中吾指(16)!”汉王病创卧(17),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18),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19),病甚,因驰入成皋。

①未决:未分胜负。②苦军旅:等于说“苦于军旅”。军旅,指战争、战事。③罢(pí,疲)转饷:等于说“苦于转饷”,由于运输军粮而疲惫。罢,通“疲”。转,车运。这里指运输。饷:粮草给养。④数:历数罪状。⑤矫:假托王命。自尊:使自己尊贵,即抬高自己的意思。⑥冢:坟冢,高大的坟墓。⑦王其将:封其将为王。其将:指章邯,司马欣。⑧故主:指田市,赵歇、韩广等。⑨多自予:多给自己。⑩平:公平,公正。(11)残贼:指残害人的人。(12)刑余罪人:指受过刑的罪犯。(13)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的箭。(14)匈:同“胸”。 (15)扪:摸。(16)虏:对敌人的蔑称。指:指足趾。

(17)病创卧:因箭伤而卧病。(18)强:免强。行劳:巡行慰问士兵,视察部队。(19)行军:即上文“行劳军”之意。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①,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巿②。留四日,复如军③,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①存问:慰问。“存”“问”同义。②枭:悬头示众。③如:往,到„„去。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①。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②,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①“当此时”到“田横往人从之”五句:《会注考证》引崔适曰:“彭越将兵至田横从之,三年重文也。宜删。”②父母妻子“母”指高祖庶母,“子”指祖高庶子刘肥,参见《项羽本纪》注。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①,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②。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③,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④,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随(何)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①留侯、陈平计:张良、陈平认为楚已兵疲粮尽,应该乘机消灭它,不能养虎遣患。详见《项羽本纪》。②期会:约定会合。③张良计:指封给韩信、彭越土地,使各自为战。详见《项羽本纪》。④“及刘贾”句:《会注考证》以为“及”上当有“黥布”二字,引《四书·高帝纪》:“汉遣人诱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布并行屠城父。”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①,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②,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③,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④,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⑤,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⑥。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①当之:而对楚军,与楚军正面对阵。当,面对。②皇帝:指刘邦。③合:交战。④纵:指纵兵攻击楚军。⑤示:给„„看。⑥以鲁公号:以鲁公的名号。

正月①,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②。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③,吾不敢当帝位④。”群臣皆曰:“大王起徽细⑤,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⑥。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⑦。臣等以死守之⑧。”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⑨,便国家。”甲午⑩,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①正月,当时用秦历,以建亥之月(阴历十月)为岁首,这里正月是汉五年的第四个月。②相与共:一块儿,共同。③非所守:求。④不敢当:承担不起。⑤徽细:徽*、卑徽,指平民。⑥裂地:分地。⑦疑不信:指对裂地封侯疑而不信。⑧守:这里是坚持的意思。⑨便:便利,合道。⑩甲午:《集解》引

徐广曰:“二月甲午”。

“阳”。 汜水之阳:汜水的北面。阳,水之北山之南叫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飞楚风俗①,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日为长沙王,都临湘。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②。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①习:熟悉,习惯。②德:感恩、感激。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①。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①臣属:称臣归从。

五月,兵皆罢归家①。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③。

①罢:遣去,遣归。②复:免除赋税徭役。岁:年。③食:供养。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朕①,皆言其情②。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③,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④。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⑤,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⑥,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⑦,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①无敢:不能。隐朕:瞒我。②情:真情,这里指心里话。③慢:简慢无礼④同:同享、共享。⑤害:忌妒,嫉恨。⑥筹策:谋求,计谋。帷帐:军帐,幕府。⑦餽饷:粮饷。

高祖欲长都雒阳①,齐人刘敬说②,及留侯劝上入都关 中,高祖是日驾③,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①长:长时间,长久地。②刘敬说高祖入都关中事,详见《刘敬叔孙通列传》。③驾:驾车,这里指起驾。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①。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②,而利儿恐,故反。

①侯之:封给他以侯位。②通侯籍:一般诸侯的名册。通侯,即列侯。本叫“彻侯”,为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为“通侯”。籍,名册。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①。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②!如此,则威重不行③。”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④。高祖大掠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⑤,赐金五百斤。

①“天无”二句:语出《礼记·坊记》。②奈何:怎么。③威重:威望,威严④拥:抱、持。篲(huì,慧):扫帚。迎门:朝着门口却行:倒退着走。“拥篲却行”是表示十分恭敬。⑤善:认为善,赞赏。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①,上问左右,左 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②。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③,带河山之险④,县隔千里⑤,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⑥。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⑦。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⑧,西有浊河之限⑨,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⑩,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①上变事:呈上作乱谋反的汇报。②执:捉拿,拘捕。③形胜:指形势险要。④带山河:以山河为带,即周围有山河环绕的意思。⑤县(xuán,悬)隔千里:大意是有千里长的疆界,有山河与关东相隔。县隔,隔开,阻隔。县,同“悬”。《会注考证》引王先谦曰:“县隔千里,言河山之阻,千里而遥,非与诸侯县隔也。”⑥“持戟”二句:历来难解,其说不一。大意是说,秦地险要,如果关东拥有百万军队,那么秦地只需二万军士防守,就可以抵挡住。《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百二,百分之二。下之“十二”,即十分之二。⑦居高屋之上建瓴(国líng,零)水也:意思是在高屋脊上把瓶水向下倾倒。喻指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建,倾覆,倾倒,瓴,一种盛水的瓶子。一说:瓴为檐角滴水之器(见陈直《史记新证》)。⑧固:险要。⑨限:险阻。⑩“县隔千里之外”:据上文“持戟百万”与“秦得百二焉”二句相连,此六字疑当在“持戟百万”之前。译文故倒。

后十余日,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①。乃论功②,与诸列侯部符行封③。徙韩王信太原。

①齐言:说齐国话,即说齐方言。②论功:评定功绩。③剖符行封:把刻有封侯的字样的符节剖为两半,朝廷留一半,把另一半交给受封者,以做凭证。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巨、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①,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①堕:掉落。什二三:十分之二三。

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①,丞相已下徙治长安②。

①长乐宫:汉宫名,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汉初为朝会之所,后为太后所居,叫做东宫。②已:同“以”。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①,立东阙②、北阙、前殿、武库、太仓③。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④,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⑤?”萧何曰:“天下方未定⑥,故可困遂就宫室⑦。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⑧。”高祖乃说⑨。

①营作:营建,建告。未央宫:汉宫名,在今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角。②阙: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说文》:“阙,门观也。”③太仓:京城粮仓④匈匈:纷乱的样子。⑤过度:超过限度。指过分豪华壮美。⑥方未定:还没有安定。方,正。⑦就:成,指建成。⑧加:增加,这里指超越。⑨说:同“悦”。

高祖之东垣,过柏人,赵相贯高等谋弑高祖①,高祖心动②,因不留。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③,废以为合阳侯。

①“赵相贯高等”句:赵王张敖为鲁元公主的丈夫。据《张耳陈馀列传》记载: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对赵王十分傲慢,贯高等欲杀高祖,被赵王阻止。现在高祖再次过赵,贯高等设下埋伏想杀掉高祖。②“高祖心动”二句:据《张耳陈馀列传》载:高祖过柏人县,本欲留宿,心动,听说县名“柏人”,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贯高等行刺计划未成。③归:投案自首。

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①,起,为太上皇寿②,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③,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④。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⑤?”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①卮(zhī,支):古代酒器。②为太上皇寿:等于说“为太上皇为寿”。为寿,献酒致祝寿词。③无赖:没有才能,无可依仗。又《集解》引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猾为‘无赖’。”④力:努力。⑤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芮皆来朝长乐宫。春夏无事。

七月,太上皇崩栎卫宫①。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②。

①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②更命:改名。

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①,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②!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③,上曰:“吾知所以与之④。”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

①急:以为急迫,就是认为重要的意思。②乃:竟:竟然。③贾人:商人。④与:对付。这里指对付的方法。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①,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②,王黄军曲逆,张春渡河击聊城。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③。

①毕:结束,完毕。②游行:指流动不定地作战,略等于游击。③残:摧毁。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①。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 ①原:宽赦。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①,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②,高祖击筑③,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④。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⑤。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魂犹乐思沛⑥。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⑦,复其民⑧,世世无有所与⑨,”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⑩,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13)。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14)。沛父兄皆顿首曰(15):“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16)。”高祖曰:“丰吾

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18)。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①纵酒:纵情饮酒。②酣:酒喝得很畅快。③筑:古代乐器名,形状象琴琴。④儿:指男孩儿。和习:跟着唱,学习。⑤游子:离乡远游手的。悲:念,思念,眷恋。⑥万岁后,是死后的避讳的说法。乐思沛:喜欢和思念沛。⑦汤沐邑: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来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也称“汤沐邑”。⑧复:免除赋税徭役。⑨无有所与:意思是不必交纳赋税服徭役。与,参与。⑩诸母:对同宗族的叔母的通称。道归故:谈起以往的旧事。给:供给,供应。(13)空县:意思是县中空无一人。献:指献中酒等礼品。(14)张:指张设帷帐。《会注考证》:“秘阁本张作“帐”。(15)顿首:叩头。(16)唯:希望。哀怜,怜悯。(17)特,只是。(18)比:并列,跟„„一样。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十一月,高祖白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五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①,予守冢各十家②,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③。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①绝无后。断绝子孙,没有后代继承人。②守冢:守护坟墓的人。③阴谋:暗中谋划。④端:头绪。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①,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②:“吾以布 衣提三尺剑取天下③,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④!”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⑤:“陛下百岁后⑥,萧相国即死⑦,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⑧,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⑨,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⑩。”

①流矢:飞箭。②嫚骂:辱骂:嫚,轻慢,侮辱。③布衣:平民。因平民穿布制衣服,故以布衣借指平民。④虽:即使,纵然。⑤已而:不久。⑥百岁后:也是死的避讳说法,等于说百年之后。⑦即:如果,一旦。⑧少:稍徽。戆(zhuàng,壮):愚而刚直。⑨少文:缺少文才。⑩而:你。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①,幸上病愈自入谢②。

①候伺:窥伺,等待机会。②幸:希望。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①,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②,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③,天下不

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④。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⑤。”审食其人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①编户民:登记在户口簿上的平民。②怏怏: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③是:这些人。④语(yù,遇):告诉。⑤翘足而待:一举足的功夫就可等待到,形容很快、很容易。翘,举。

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①。群臣皆曰:“高祖起徽细②,拨乱世反之正③,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将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④。

①“丙寅”至“至太上皇庙”:梁玉绳以为当作“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指下棺安葬),太子至太上皇庙”。(参见《会注考证》引),译文据此。②高祖:《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此时群臣方议尊号,何得称高祖?《汉书》作‘帝’,是也。”③拨乱世反之正:治平乱世,使之回复正常。拨,治理。反之正,使之反于正。④以岁时祠:每年按时祭祀。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①。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①原庙:再立一庙。《集解》:“骃案: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①长庶:意思是长子为庶出的儿子,即非正妻所生。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①。忠之敝②,小人以野③,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④,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⑤。朝以十月⑥。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①忠:真诚。②敝:同“弊”,毛病,弊病。②小人:指老百姓。这是一种蔑称。野:粗鄙。④僿:(sài,塞):不城恳。⑤天统:等于说天道,自然的规律。统,一脉相承的系统。⑥“朝以十月”三句:此三句疑有脱误错简。《会注考证》:中井积德曰:‘车服’下宜有‘尚赤’等语,分明阙语令。又曰:‘葬长陵’是纪文之脱错在于此。梁玉绳曰‘葬长陵’三字错简,当在‘丙寅’句下。”以,在。黄屋,黄缎子做衬里的车盖。左纛(dào,

盗),古代用旄牛尾或野鸡尾做的装饰物叫纛,因为是插在前衡木的左上方,所以叫左纛。长陵,汉高祖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史记》全译 高祖本纪第八(下)

古代文化

0213 1911

《史记》全译 高祖本纪第八(下)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①,都彭城②。负约③,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④。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间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①王梁、楚地九郡:在梁地、楚地九个小郡称王,就是统治九个郡的意思。②都:建都,定都。③负约:失约,背约。④徙:调职,改任。

四月,兵罢戏下①,诸侯各就国②。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③,从杜南入蚀中④。去辄烧绝栈道⑤,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⑦,及其锋而用之⑧,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⑨,人皆自宁⑩,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11),争权天下。”

①戏(huī,挥)下:大将军的旗帜之下。戏,将帅的大旗。一说:戏(xī,羲),指戏水,“戏下”即戏之水下。②就国:到自己的封国去。③慕从者:“因向慕而追随的人。④蚀:入江中的谷口,一说指子午谷,一说 指骆谷。⑤辄:便,就。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架空的通道。⑥迁:流放。⑦跂:踮起后脚跟。“跂而望归”形容思归心切。⑧锋:锐势,势头。⑨已定:指安定之后。⑩宁:安宁,安定,这里指安居乐业。(11)决策:决定策略或办法。东乡:向东进发。乡,同“向”。

项羽出关①,使人徙义帝②。曰:“古之帝者 地方千里③,必居上游④。”乃使使徒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⑤,群臣稍倍叛之⑥,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⑦,杀义帝江南。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请丘击张耳。齐予陈馀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①出关:指出函谷关。②徙义帝:指让楚怀王心迁离彭城。③地方千里:土地纵横各千里。方,指土地面积,“方千里”即纵横各千里,这里是说地盘不很大。④上游:河川的上流,这里是指内地偏僻地区。⑤趣:同“促”,催促。⑥倍叛:即“背叛”。倍,通“背”。⑦阴:暗中,秘密地。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①,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①前:向前,前进。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①,封万户。缮治河上塞②。诸故秦苑囿园池③,皆令人得田之④。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①若:或,或者。②缮治:修治。③苑囿园地:畜养禽兽、种植花草的地方,为帝王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④田之:在那里种田。田,这里是种田、耕种的意思。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①,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②。 二月,令除秦社稷③,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④。汉王闻之,袒而大哭⑤。遂为义帝发丧⑥,临三日⑦。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⑧。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⑨。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⑩。” ①抚:安抚。②厚遇:厚待,重礼款待。③除:废除。社稷:土神和谷神,也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古代帝王诸侯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因而用为国家的代称。④三老:《正义》引《百官表》云:“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三老掌教化。”这是秦代的制度。遮:阻遏,拦住。《正义》引乐产云:“横道自言曰遮。”⑤袒:袒露左臂。一种丧礼仪式。⑥发丧:人死公告于众。⑦临(lìn,吝):哭吊死者。⑧北面:做臣子。古代以坐北朝南为正位,皇帝坐正位,臣子面朝北,所以就用北面表示为臣。事:事奉。⑨缟素:指穿白色丧服。我国礼俗,为死者发丧时皆穿白戴孝。缟,白色的丝织物。素:没有染色的丝绸,也指白色。⑩楚之杀义帝者:指项羽。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田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①。齐人叛之。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②,既已连齐兵③,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④,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

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⑤。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⑥。塞王欣亡入楚。

①系虏:俘掳。系,用绳索捆绑。②东:向东,东进。③既已:已经。连齐兵:指与齐兵连接作战《项羽本纪》记此事作“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④以故:因此。王诸侯:其所指历来说法不一,今多从颜师古说,指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卬。⑤质:这里指人质。⑥为楚:助楚。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巴。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使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①,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①谒者:官名,掌管宫中传达通报。这里或指使者。

汉王之败彭成而西,行使人求家室①,家室亦亡,不相得②。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

①家室:提家中父母妻儿。②不相得:没有找到他们。

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①,以取敖仓②。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③,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⑤,乃怒,辞老⑥,愿赐骸骨归卒伍⑦,未至彭城而死。

①属之河:意思是把荥阳和黄河南岸连接起来。属,连接。②敖仓:秦朝所建粮仓名,在今河南省荥阳西北。③数:多次,屡次。④间疏:离间。楚君臣:指项羽和范增。陈平的离间计详见《项羽本纪》。⑤见疑:被怀疑。⑥辞老:托辞年老。辞,托辞,借口。⑦赐骸骨:意思即乞身告老。古人把做官看作委身于君,年老要求退休叫乞骸骨。归卒伍:意思是回乡为民。古时户籍以五户为伍,三百家为卒。卒伍,指乡里。

汉军绝食①,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②,被甲②,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③,诈为汉王,诳楚④,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⑤。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⑥,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①绝食:断了粮食。②出:使„„出,放出。②被:同“披”。③王驾:汉王所乘的车子。驾:古时 帝王车乘的统称。④诳:骗。⑤遁:逃。⑥反国之王:意思是反叛过的侯国之王。魏豹最初被项羽封为魏王,后降汉,又叛汉。汉二年八月,韩信破魏,虏豹,刘邦曾赦免了他。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①,令荥阳、城皋间且得休②。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③,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④,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 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①深壁:加深壁垒。壁,营壁。②且:暂日,暂时。③辑:联合,聚集。④连:连结。⑤行收兵:一边行军,一边收集兵卒。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①。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②,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跳③,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④,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⑤。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⑥,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人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余城。 ①坚壁:坚守营垒。②破走彭越:击破赶跑了彭越。走,使走,赶跑。③跳:逃。④共车:同乘一车。⑤奇之军:夺了他们的军权。⑥高垒:加高壁垒。深堑:挖深壕沟。堑,护城河,壕沟。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韩信用蒯通计①,遂袭破齐。齐王烹郦生②,东走高密。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兵破齐、赵,且欲击楚,则使龙且、周兰往击之。韩信与战,骑将灌婴击,大破楚军,杀龙且。齐王广奔彭越。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③,绝其粮食。

①韩信用蒯通计:事详见《淮阴侯列传》。②烹:用鼎把人煮死,古代一种酷刑。③苦楚兵:使楚兵被苦,即骚扰楚兵。

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①。若汉挑战,慎勿与战②,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③,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

度兵汜水。士卒半渡④,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⑤。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眛于荥阳东,项羽至,尽走险阻⑥。

①谨守:慎守,严守。②慎:千万。③挑楚军:向楚军挑战。④关渡:正渡到河中央。⑤货赂:财货。赂,财物。⑥险阻:指山高路险地。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①,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②。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③。

①边:邻近,*近。②自为守:自己为自己防守。③绶:用来拴印的丝带。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说韩信,韩信不听。

楚汉久相持未决①,于壮苦军旅②,老弱罢转饷③。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④:“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⑤,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二。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⑥,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⑦,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⑧,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⑨,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⑩,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11),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12),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13)。汉王伤匈(14),乃扪足曰(15):“虏中吾指(16)!”汉王病创卧(17),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18),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19),病甚,因驰入成皋。

①未决:未分胜负。②苦军旅:等于说“苦于军旅”。军旅,指战争、战事。③罢(pí,疲)转饷:等于说“苦于转饷”,由于运输军粮而疲惫。罢,通“疲”。转,车运。这里指运输。饷:粮草给养。④数:历数罪状。⑤矫:假托王命。自尊:使自己尊贵,即抬高自己的意思。⑥冢:坟冢,高大的坟墓。⑦王其将:封其将为王。其将:指章邯,司马欣。⑧故主:指田市,赵歇、韩广等。⑨多自予:多给自己。⑩平:公平,公正。(11)残贼:指残害人的人。(12)刑余罪人:指受过刑的罪犯。(13)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的箭。(14)匈:同“胸”。 (15)扪:摸。(16)虏:对敌人的蔑称。指:指足趾。

(17)病创卧:因箭伤而卧病。(18)强:免强。行劳:巡行慰问士兵,视察部队。(19)行军:即上文“行劳军”之意。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①,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巿②。留四日,复如军③,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①存问:慰问。“存”“问”同义。②枭:悬头示众。③如:往,到„„去。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①。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②,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①“当此时”到“田横往人从之”五句:《会注考证》引崔适曰:“彭越将兵至田横从之,三年重文也。宜删。”②父母妻子“母”指高祖庶母,“子”指祖高庶子刘肥,参见《项羽本纪》注。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①,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②。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③,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④,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随(何)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①留侯、陈平计:张良、陈平认为楚已兵疲粮尽,应该乘机消灭它,不能养虎遣患。详见《项羽本纪》。②期会:约定会合。③张良计:指封给韩信、彭越土地,使各自为战。详见《项羽本纪》。④“及刘贾”句:《会注考证》以为“及”上当有“黥布”二字,引《四书·高帝纪》:“汉遣人诱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布并行屠城父。”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①,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②,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③,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④,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⑤,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⑥。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①当之:而对楚军,与楚军正面对阵。当,面对。②皇帝:指刘邦。③合:交战。④纵:指纵兵攻击楚军。⑤示:给„„看。⑥以鲁公号:以鲁公的名号。

正月①,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②。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③,吾不敢当帝位④。”群臣皆曰:“大王起徽细⑤,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⑥。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⑦。臣等以死守之⑧。”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⑨,便国家。”甲午⑩,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①正月,当时用秦历,以建亥之月(阴历十月)为岁首,这里正月是汉五年的第四个月。②相与共:一块儿,共同。③非所守:求。④不敢当:承担不起。⑤徽细:徽*、卑徽,指平民。⑥裂地:分地。⑦疑不信:指对裂地封侯疑而不信。⑧守:这里是坚持的意思。⑨便:便利,合道。⑩甲午:《集解》引

徐广曰:“二月甲午”。

“阳”。 汜水之阳:汜水的北面。阳,水之北山之南叫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飞楚风俗①,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日为长沙王,都临湘。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②。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①习:熟悉,习惯。②德:感恩、感激。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①。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①臣属:称臣归从。

五月,兵皆罢归家①。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③。

①罢:遣去,遣归。②复:免除赋税徭役。岁:年。③食:供养。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朕①,皆言其情②。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③,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④。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⑤,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⑥,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⑦,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①无敢:不能。隐朕:瞒我。②情:真情,这里指心里话。③慢:简慢无礼④同:同享、共享。⑤害:忌妒,嫉恨。⑥筹策:谋求,计谋。帷帐:军帐,幕府。⑦餽饷:粮饷。

高祖欲长都雒阳①,齐人刘敬说②,及留侯劝上入都关 中,高祖是日驾③,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①长:长时间,长久地。②刘敬说高祖入都关中事,详见《刘敬叔孙通列传》。③驾:驾车,这里指起驾。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①。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②,而利儿恐,故反。

①侯之:封给他以侯位。②通侯籍:一般诸侯的名册。通侯,即列侯。本叫“彻侯”,为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为“通侯”。籍,名册。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①。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②!如此,则威重不行③。”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④。高祖大掠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⑤,赐金五百斤。

①“天无”二句:语出《礼记·坊记》。②奈何:怎么。③威重:威望,威严④拥:抱、持。篲(huì,慧):扫帚。迎门:朝着门口却行:倒退着走。“拥篲却行”是表示十分恭敬。⑤善:认为善,赞赏。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①,上问左右,左 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②。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③,带河山之险④,县隔千里⑤,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⑥。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⑦。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⑧,西有浊河之限⑨,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⑩,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①上变事:呈上作乱谋反的汇报。②执:捉拿,拘捕。③形胜:指形势险要。④带山河:以山河为带,即周围有山河环绕的意思。⑤县(xuán,悬)隔千里:大意是有千里长的疆界,有山河与关东相隔。县隔,隔开,阻隔。县,同“悬”。《会注考证》引王先谦曰:“县隔千里,言河山之阻,千里而遥,非与诸侯县隔也。”⑥“持戟”二句:历来难解,其说不一。大意是说,秦地险要,如果关东拥有百万军队,那么秦地只需二万军士防守,就可以抵挡住。《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百二,百分之二。下之“十二”,即十分之二。⑦居高屋之上建瓴(国líng,零)水也:意思是在高屋脊上把瓶水向下倾倒。喻指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建,倾覆,倾倒,瓴,一种盛水的瓶子。一说:瓴为檐角滴水之器(见陈直《史记新证》)。⑧固:险要。⑨限:险阻。⑩“县隔千里之外”:据上文“持戟百万”与“秦得百二焉”二句相连,此六字疑当在“持戟百万”之前。译文故倒。

后十余日,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①。乃论功②,与诸列侯部符行封③。徙韩王信太原。

①齐言:说齐国话,即说齐方言。②论功:评定功绩。③剖符行封:把刻有封侯的字样的符节剖为两半,朝廷留一半,把另一半交给受封者,以做凭证。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巨、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①,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①堕:掉落。什二三:十分之二三。

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①,丞相已下徙治长安②。

①长乐宫:汉宫名,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汉初为朝会之所,后为太后所居,叫做东宫。②已:同“以”。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①,立东阙②、北阙、前殿、武库、太仓③。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④,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⑤?”萧何曰:“天下方未定⑥,故可困遂就宫室⑦。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⑧。”高祖乃说⑨。

①营作:营建,建告。未央宫:汉宫名,在今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角。②阙: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说文》:“阙,门观也。”③太仓:京城粮仓④匈匈:纷乱的样子。⑤过度:超过限度。指过分豪华壮美。⑥方未定:还没有安定。方,正。⑦就:成,指建成。⑧加:增加,这里指超越。⑨说:同“悦”。

高祖之东垣,过柏人,赵相贯高等谋弑高祖①,高祖心动②,因不留。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③,废以为合阳侯。

①“赵相贯高等”句:赵王张敖为鲁元公主的丈夫。据《张耳陈馀列传》记载: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对赵王十分傲慢,贯高等欲杀高祖,被赵王阻止。现在高祖再次过赵,贯高等设下埋伏想杀掉高祖。②“高祖心动”二句:据《张耳陈馀列传》载:高祖过柏人县,本欲留宿,心动,听说县名“柏人”,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贯高等行刺计划未成。③归:投案自首。

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①,起,为太上皇寿②,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③,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④。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⑤?”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①卮(zhī,支):古代酒器。②为太上皇寿:等于说“为太上皇为寿”。为寿,献酒致祝寿词。③无赖:没有才能,无可依仗。又《集解》引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猾为‘无赖’。”④力:努力。⑤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芮皆来朝长乐宫。春夏无事。

七月,太上皇崩栎卫宫①。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更命郦邑曰新丰②。

①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②更命:改名。

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①,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②!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③,上曰:“吾知所以与之④。”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

①急:以为急迫,就是认为重要的意思。②乃:竟:竟然。③贾人:商人。④与:对付。这里指对付的方法。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①,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②,王黄军曲逆,张春渡河击聊城。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③。

①毕:结束,完毕。②游行:指流动不定地作战,略等于游击。③残:摧毁。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①。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 ①原:宽赦。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①,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②,高祖击筑③,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④。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⑤。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魂犹乐思沛⑥。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⑦,复其民⑧,世世无有所与⑨,”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⑩,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13)。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14)。沛父兄皆顿首曰(15):“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16)。”高祖曰:“丰吾

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18)。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①纵酒:纵情饮酒。②酣:酒喝得很畅快。③筑:古代乐器名,形状象琴琴。④儿:指男孩儿。和习:跟着唱,学习。⑤游子:离乡远游手的。悲:念,思念,眷恋。⑥万岁后,是死后的避讳的说法。乐思沛:喜欢和思念沛。⑦汤沐邑: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来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也称“汤沐邑”。⑧复:免除赋税徭役。⑨无有所与:意思是不必交纳赋税服徭役。与,参与。⑩诸母:对同宗族的叔母的通称。道归故:谈起以往的旧事。给:供给,供应。(13)空县:意思是县中空无一人。献:指献中酒等礼品。(14)张:指张设帷帐。《会注考证》:“秘阁本张作“帐”。(15)顿首:叩头。(16)唯:希望。哀怜,怜悯。(17)特,只是。(18)比:并列,跟„„一样。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十一月,高祖白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五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①,予守冢各十家②,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③。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①绝无后。断绝子孙,没有后代继承人。②守冢:守护坟墓的人。③阴谋:暗中谋划。④端:头绪。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①,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②:“吾以布 衣提三尺剑取天下③,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④!”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⑤:“陛下百岁后⑥,萧相国即死⑦,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⑧,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⑨,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⑩。”

①流矢:飞箭。②嫚骂:辱骂:嫚,轻慢,侮辱。③布衣:平民。因平民穿布制衣服,故以布衣借指平民。④虽:即使,纵然。⑤已而:不久。⑥百岁后:也是死的避讳说法,等于说百年之后。⑦即:如果,一旦。⑧少:稍徽。戆(zhuàng,壮):愚而刚直。⑨少文:缺少文才。⑩而:你。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①,幸上病愈自入谢②。

①候伺:窥伺,等待机会。②幸:希望。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①,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②,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③,天下不

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④。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⑤。”审食其人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①编户民:登记在户口簿上的平民。②怏怏: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③是:这些人。④语(yù,遇):告诉。⑤翘足而待:一举足的功夫就可等待到,形容很快、很容易。翘,举。

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①。群臣皆曰:“高祖起徽细②,拨乱世反之正③,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将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④。

①“丙寅”至“至太上皇庙”:梁玉绳以为当作“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指下棺安葬),太子至太上皇庙”。(参见《会注考证》引),译文据此。②高祖:《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此时群臣方议尊号,何得称高祖?《汉书》作‘帝’,是也。”③拨乱世反之正:治平乱世,使之回复正常。拨,治理。反之正,使之反于正。④以岁时祠:每年按时祭祀。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①。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①原庙:再立一庙。《集解》:“骃案: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①长庶:意思是长子为庶出的儿子,即非正妻所生。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①。忠之敝②,小人以野③,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④,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⑤。朝以十月⑥。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①忠:真诚。②敝:同“弊”,毛病,弊病。②小人:指老百姓。这是一种蔑称。野:粗鄙。④僿:(sài,塞):不城恳。⑤天统:等于说天道,自然的规律。统,一脉相承的系统。⑥“朝以十月”三句:此三句疑有脱误错简。《会注考证》:中井积德曰:‘车服’下宜有‘尚赤’等语,分明阙语令。又曰:‘葬长陵’是纪文之脱错在于此。梁玉绳曰‘葬长陵’三字错简,当在‘丙寅’句下。”以,在。黄屋,黄缎子做衬里的车盖。左纛(dào,

盗),古代用旄牛尾或野鸡尾做的装饰物叫纛,因为是插在前衡木的左上方,所以叫左纛。长陵,汉高祖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相关文章

  • [史记]第8期:十二本纪·高祖本纪(赏析)
  • <史记·高祖本纪>既没有把汉高祖作为一个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英雄来歌颂,也没有从一国之主荣归故里的角度纯客观地描述那种热烈壮观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勾勒了成为天子过程的 ...查看


  • [[史记]选读]部分常见成语(选修备课资料)
  •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查看


  • [史记]常考文言文整理
  • <史记选读>常考疑难文言实词(一) 班级 姓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例如:司马氏世典周史.(<太 ...查看


  •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 ...查看


  • 楚汉之争相关成语
  • 成语: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释]:将: ...查看


  • [高祖本纪]实用教案
  • <高祖本纪>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 ...查看


  • 垓下之战项羽率楚军曾激烈反击(1-3)
  • 核心提示: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9期5版"争鸣"文章,作者:郑志强,原题:<项羽并非"弃军而逃"的"懦夫"--兼与张剑锋商榷>"垓下之 ...查看


  •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2
  • 站内搜索: 标题 副标题 日期|刊号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 所在栏目:首页 | 栏目阅读 | 刊外稿 |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尹茂国 2009年4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497 刘邦铲除功劳赫赫的诸侯王,从道德的角度而 ...查看


  • [史记]五大体例之一--本纪
  • 0 推荐 <史记>五大体例之一--本纪 何效明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第45期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qu ...查看


  • 薛仁明:司马迁写[史记]与天人之际
  • 探寻中国文明根底,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生命气象,以及寻求中西文明差异.薛仁明是一位行者,他看重的是人的生命状态.他讲<史记>同样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刘邦.项羽.陈平.张良等人历史细节,得以窥见人的生命状态,同时希望能阐释出秦亡汉兴的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