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帝尧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阏塞,四渎壅闭。帝乃忧中国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乃命四岳,乃举贤良,将任治水。自中国至于条方,莫荐人。帝靡所任,四岳乃举鲧而荐之于尧。帝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群臣,未有如鲧者。"尧用治水,受命九载,功不成。帝怒曰:"朕知不能也。"乃更求之,得舜,使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鲧之治水无有形状,乃殛鲧于羽山。鲧投于水,化为黄能,因为羽渊之神。

  舜与四岳举鲧之子高密。四岳谓禹曰:"舜以治水无功,举尔嗣,考之勋。"禹曰:"俞,小子敢悉考绩,以统天意。惟委而已。"

  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乃案黄帝中经历,盖圣人所记曰: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在阙。其岩之巅,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

  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始于霍山,徊集五岳,诗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

  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禹行使大章步东西,竖亥度南北,畅八极之广,旋天地之数。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颜色不变。谓舟人曰:"此天所以为我用。"龙曳尾舍舟而去。

  南到计于苍梧,而见缚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吾闻,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得薄,不能化民证也。故哭之悲耳。"

  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徊昆仑,察六扈,脉地理,名金石;写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于碣石;疏九河于涽渊,开五水于东北;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

  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

  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

  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帝尧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阏塞,四渎壅闭。帝乃忧中国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乃命四岳,乃举贤良,将任治水。自中国至于条方,莫荐人。帝靡所任,四岳乃举鲧而荐之于尧。帝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群臣,未有如鲧者。"尧用治水,受命九载,功不成。帝怒曰:"朕知不能也。"乃更求之,得舜,使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鲧之治水无有形状,乃殛鲧于羽山。鲧投于水,化为黄能,因为羽渊之神。

  舜与四岳举鲧之子高密。四岳谓禹曰:"舜以治水无功,举尔嗣,考之勋。"禹曰:"俞,小子敢悉考绩,以统天意。惟委而已。"

  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乃案黄帝中经历,盖圣人所记曰: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在阙。其岩之巅,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

  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始于霍山,徊集五岳,诗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

  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禹行使大章步东西,竖亥度南北,畅八极之广,旋天地之数。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颜色不变。谓舟人曰:"此天所以为我用。"龙曳尾舍舟而去。

  南到计于苍梧,而见缚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吾闻,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得薄,不能化民证也。故哭之悲耳。"

  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徊昆仑,察六扈,脉地理,名金石;写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于碣石;疏九河于涽渊,开五水于东北;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

  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

  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

  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相关文章

  • [吴越春秋]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 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勾践十五年,谋伐吴.谓大夫种曰:"孤用夫子之策,免于天虐之诛,还归于国.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日云有天气即来陈之,今岂有应乎?" 种曰:"吴之所以强者,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谏而死,是 ...查看


  • 勾践卧薪尝胆
  • 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相传他在吴3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住在潮湿的囚室,受尽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靠着伯嚭的保护,才免于被杀,终于得到赦免归国.勾践归国后,决 ...查看


  • 百越文化博物馆策划大纲概念版
  • 百越文化博物馆策划大纲概念版 一 目录 1. 展区划分-------------------------------- 2. 展示内容-------------------------------- 二 展区划分 1. 入口序厅 2. 越人 ...查看


  • 历史:2.3[春秋争霸]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
  • 第3课<春秋争霸>教案 教材分析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quo ...查看


  •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
  •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 --陈泽洲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竞相崛起与中国东南,"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1 由于矛盾的不可避免性,两国开始了数十载的争霸战争.而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人才智士,其中最为耀眼,最为 ...查看


  • 羌族历史人物探秘
  • 羌族历史人物探秘 2013-03-06 17:15 | 来源:大庆晚报 | 作者:周时 早在中华民族带有朦胧色彩的神话时代,羌族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中,"羌"字是唯一用来描述民族或部族名称的 ...查看


  • 吴越之间的惨烈一战,孙武.伍子胥竟然被勾践打败
  • 在我们一般人的文化印象里,江南特别是吴越一带山清水秀,乃烟花锦绣之地,男子温文尔雅,女子娇媚柔弱,似乎没有什么戎马尚武之风.实则不然,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很早就发现了这种对江南文化的误读,严肃地称述经典进行过澄清.(吕思勉<中国文化 ...查看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选自<樊川诗集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26岁中进士,在江西.淮南等作节度使幕僚十年之久.后出任黄州.池州刺史及司勋员外郎.关注现 ...查看


  • 历史手抄报资料:西施失踪之谜
  • 西施失踪之谜 围城两年,大火三月,西施却下落不明. 一种说法是:吴越战争之后,西施被安置回乡,在风景秀丽的若耶溪畔,度过了晚年.初唐诗人宋之问在<浣沙篇>写道: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萝,鱼沉畏荷花. 不过,这只是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