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 1

第一章

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息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地往返以及在旅游地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旅游交通从空间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

者的自觉性反思;社会旅游,节事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旅游流成为研究热点;跨学科交流促进研究方法多元化;学术会议的举办推动理论对话和学术规范;旅游规划创新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展望:实用价值的增强与理想主义的回归;跨学科多视角研究成为主流;学术问题;跨领域交流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国内外研究差距不断缩小。

第三章

旅游者*:1、国际上对旅游者的定义:①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的游客;国际短途旅游者指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包括在游船上居住的游客,不包括过境旅客。②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宗教等。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①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

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1、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基本因素,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需求的大小,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 2、人口状况。人口的

增长会带来各种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不例外。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容易产生旅游需求;年龄选择上中老年有足够时间金钱,需求程度趋高;男性有更多公务外出机会;职业不同旅游需求也不同,专业人员、企业家、教师及自由职业者出游可能性大。 3、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外面世界的陌生感越小,渴望见识外界事物的愿望越强烈,旅游需求越大。 4、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状况。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强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景点的可进入性会影响旅游需求。 5、旅游产品价格和货币汇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需求呈反比。汇率下降,旅游需求增加,反之。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包括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程度和安全、旅游目的地国家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等

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个人: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经济能力及闲暇时间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治安等要素影响

对于旅游所持态度,所制定的方针,政策鼓励及限制性措施,旅游地资源性质特征,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及旅游热度

形象遮蔽*: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其中旅游资源级别较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

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行为层次:基本层次观光游览,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次休养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a旅游地价值b时间c感知印象

影响决策的因素*:

a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b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c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d个人社会经济特征。

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程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时间之比。

空间行为: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地一切行为总和。大尺度:多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为主,附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中尺度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小尺度: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

环城游憩带:发生在大城市的效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宾馆选址:第一选址:宏观选址,即宾馆建在哪个城市或地区

第二选址:微观选址。影响因素:交通,旅游资源,土地费用,扩建,集聚,城市规划

第四章

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旅游需求特点: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变化;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

第五章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特征: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组合性,地域固定性);时间特征(时代性和变异性);文化特征(感知决定论,内涵丰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需求多样性);经济特征(可替代性,价值不确定性,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评价内容:旅游资源密度;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的特质;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旅游开发的条件;旅游资源的效益;旅游开发序位。 旅游开发因注意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与旅游开发决策者是旅游开发三个关键环节。问题:开发强度不能超出旅游资源承载能力;旅游开发前必须进行战略研究;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旅游者素质。开

第六章

生命周期理论*:a探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b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c发展阶段

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d巩固阶段

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e停滞阶段

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f衰落或复苏阶段

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具有广阔领域市场的国际旅游地:一般不会进入衰退阶段,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会进入稳定的成熟阶段,应致力于保持自己持久连贯

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无探查,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洞穴巩固,停滞阶段短,很快进入衰退阶段;位于旅游热线或风景名胜区内,其巩固,停滞阶段长,不会很快进入衰退阶段。 原因: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的影响因素:吸引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需求(演变的重要因素)效应因素;环境因素。

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措施:在探索期和起步期:确保规划的特色性和文化性,快速起步;从发展到成熟期,提升资源吸引力,提升资源的综合功能,加强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成熟期到停滞期,更新吸引物。 旅游空间结构组成因素:旅游节点;旅游区;区内路径;旅游目的地区域;出入口通道;旅游客源地市场。

名山旅游资源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功能差异大。竞争的主要因素: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特点:非替代性竞争。

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非遍在性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主要因素:地位级别,可进入性。特点:替代性竞争。

第七章

城市旅游吸引*:城市一切能引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并构成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以满足游客需求的客观事物与现象。(特点:复合性,营造

性)

城市旅游吸引的基本原则: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和整体形象;城市个性,主题和特色;核心要素。

RBD: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密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CBD: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发展的标志。

RBD类型:大型的购物中心型,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主题公园:具有特定的主题,以实体环境的塑造运营管理构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主题公园的特点: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的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

主题公园的布局影响因素*:必要条件(客源市场,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条件:城市旅游的感知形象(城市游客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整体印象。);空间集聚和竞争;主观因素:决策者行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政府的决策行为)。

现代主题公园的五大焦点:空间竞争;市场体系;主导品牌;文化内涵;生命周期。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旅游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经济活动量。

旅游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旅游经济活动超出旅游环境承载力,其后果是旅游环境的破坏和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活动处于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范围之内,它表明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经济活动地低于旅游环境承载力,它表明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旅游经济有较大发展潜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类型*:基本容量(旅游的心理容量;资源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地域社会容量)非基本容量(合理容量和极限容量;既有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

周转率=旅游区每日可游时间/游客在该旅游区平均逗留时间

介入机会*: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过程中,因乙旅游地在时间和费用上比去甲旅游地更节省而总体旅游效果近似,旅游者选择乙地而不选择甲旅游地的现象。

应对超载的措施:采取措施,限制需求;引导疏散,分流客流;扩大供给,提高承载力。

弱载:促进需求,扩大市场;找出限制性因素,设法解决。

游客分流措施: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淡旺季;在旅游淡季举办大型活动,使之同规律性的旅游高峰错开;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分流;旅游地内部分流;超载地附近新建景点;行政手段分流。

M床位数=(人次数*平均停留天数)/(可游览天数*出租率)

N客房=床位数/平均居住人数(旺季)

第九章

社区旅游*: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前面发展。 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是由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社区组成的,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是宏观社会微观缩影。

区别:社区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是直观可感的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有机组合,社会则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人们在各种社会行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国社区参与的特点:注重经济利益诉求;被动参与;社区力量薄弱。

第十章

遗产旅游:一遗产为吸引物,到国家,城市和社区遗产地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论述题:如何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矛盾。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合理开发,把原有的特色内容保护好,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加旅游者的眼光加以建设,要大众化,能适合整体人群,投入与产出要符合当当前市场,请专业人士预算。与政府主管部门和景区民众协调妥当,多做宣传,提高知名度,为以后市场做打算。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要开发,就没了保护,要保护,就不可以开发。既要开

发,又要保护,这中间,就有了一个“度”的问题。

第一章

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息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地往返以及在旅游地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旅游交通从空间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

者的自觉性反思;社会旅游,节事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旅游流成为研究热点;跨学科交流促进研究方法多元化;学术会议的举办推动理论对话和学术规范;旅游规划创新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展望:实用价值的增强与理想主义的回归;跨学科多视角研究成为主流;学术问题;跨领域交流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国内外研究差距不断缩小。

第三章

旅游者*:1、国际上对旅游者的定义:①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的游客;国际短途旅游者指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包括在游船上居住的游客,不包括过境旅客。②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宗教等。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①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

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1、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基本因素,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需求的大小,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 2、人口状况。人口的

增长会带来各种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不例外。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容易产生旅游需求;年龄选择上中老年有足够时间金钱,需求程度趋高;男性有更多公务外出机会;职业不同旅游需求也不同,专业人员、企业家、教师及自由职业者出游可能性大。 3、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外面世界的陌生感越小,渴望见识外界事物的愿望越强烈,旅游需求越大。 4、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状况。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强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景点的可进入性会影响旅游需求。 5、旅游产品价格和货币汇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需求呈反比。汇率下降,旅游需求增加,反之。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包括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程度和安全、旅游目的地国家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等

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个人: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经济能力及闲暇时间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治安等要素影响

对于旅游所持态度,所制定的方针,政策鼓励及限制性措施,旅游地资源性质特征,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及旅游热度

形象遮蔽*: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其中旅游资源级别较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

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行为层次:基本层次观光游览,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次休养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a旅游地价值b时间c感知印象

影响决策的因素*:

a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b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c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d个人社会经济特征。

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程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时间之比。

空间行为: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地一切行为总和。大尺度:多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为主,附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中尺度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小尺度: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

环城游憩带:发生在大城市的效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宾馆选址:第一选址:宏观选址,即宾馆建在哪个城市或地区

第二选址:微观选址。影响因素:交通,旅游资源,土地费用,扩建,集聚,城市规划

第四章

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旅游需求特点: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变化;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

第五章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特征: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组合性,地域固定性);时间特征(时代性和变异性);文化特征(感知决定论,内涵丰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需求多样性);经济特征(可替代性,价值不确定性,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评价内容:旅游资源密度;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的特质;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旅游开发的条件;旅游资源的效益;旅游开发序位。 旅游开发因注意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与旅游开发决策者是旅游开发三个关键环节。问题:开发强度不能超出旅游资源承载能力;旅游开发前必须进行战略研究;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旅游者素质。开

第六章

生命周期理论*:a探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b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c发展阶段

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d巩固阶段

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e停滞阶段

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f衰落或复苏阶段

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具有广阔领域市场的国际旅游地:一般不会进入衰退阶段,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会进入稳定的成熟阶段,应致力于保持自己持久连贯

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无探查,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洞穴巩固,停滞阶段短,很快进入衰退阶段;位于旅游热线或风景名胜区内,其巩固,停滞阶段长,不会很快进入衰退阶段。 原因: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的影响因素:吸引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需求(演变的重要因素)效应因素;环境因素。

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措施:在探索期和起步期:确保规划的特色性和文化性,快速起步;从发展到成熟期,提升资源吸引力,提升资源的综合功能,加强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成熟期到停滞期,更新吸引物。 旅游空间结构组成因素:旅游节点;旅游区;区内路径;旅游目的地区域;出入口通道;旅游客源地市场。

名山旅游资源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功能差异大。竞争的主要因素: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特点:非替代性竞争。

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非遍在性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主要因素:地位级别,可进入性。特点:替代性竞争。

第七章

城市旅游吸引*:城市一切能引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并构成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以满足游客需求的客观事物与现象。(特点:复合性,营造

性)

城市旅游吸引的基本原则: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和整体形象;城市个性,主题和特色;核心要素。

RBD: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密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CBD: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发展的标志。

RBD类型:大型的购物中心型,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主题公园:具有特定的主题,以实体环境的塑造运营管理构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主题公园的特点: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的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

主题公园的布局影响因素*:必要条件(客源市场,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条件:城市旅游的感知形象(城市游客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整体印象。);空间集聚和竞争;主观因素:决策者行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政府的决策行为)。

现代主题公园的五大焦点:空间竞争;市场体系;主导品牌;文化内涵;生命周期。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旅游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经济活动量。

旅游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旅游经济活动超出旅游环境承载力,其后果是旅游环境的破坏和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活动处于旅游环境承载力阈值范围之内,它表明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经济活动地低于旅游环境承载力,它表明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旅游经济有较大发展潜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类型*:基本容量(旅游的心理容量;资源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地域社会容量)非基本容量(合理容量和极限容量;既有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

周转率=旅游区每日可游时间/游客在该旅游区平均逗留时间

介入机会*: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过程中,因乙旅游地在时间和费用上比去甲旅游地更节省而总体旅游效果近似,旅游者选择乙地而不选择甲旅游地的现象。

应对超载的措施:采取措施,限制需求;引导疏散,分流客流;扩大供给,提高承载力。

弱载:促进需求,扩大市场;找出限制性因素,设法解决。

游客分流措施: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淡旺季;在旅游淡季举办大型活动,使之同规律性的旅游高峰错开;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分流;旅游地内部分流;超载地附近新建景点;行政手段分流。

M床位数=(人次数*平均停留天数)/(可游览天数*出租率)

N客房=床位数/平均居住人数(旺季)

第九章

社区旅游*: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前面发展。 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是由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社区组成的,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是宏观社会微观缩影。

区别:社区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是直观可感的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有机组合,社会则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人们在各种社会行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国社区参与的特点:注重经济利益诉求;被动参与;社区力量薄弱。

第十章

遗产旅游:一遗产为吸引物,到国家,城市和社区遗产地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论述题:如何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矛盾。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合理开发,把原有的特色内容保护好,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加旅游者的眼光加以建设,要大众化,能适合整体人群,投入与产出要符合当当前市场,请专业人士预算。与政府主管部门和景区民众协调妥当,多做宣传,提高知名度,为以后市场做打算。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要开发,就没了保护,要保护,就不可以开发。既要开

发,又要保护,这中间,就有了一个“度”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 适用专业:2011级旅行社.高尔夫.游艇专业 学生总人数:158人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手 ...查看


  • 旅游地理学
  •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查看


  • 旅游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旅游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个人意见,只供参考)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者消磨的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 ...查看


  •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0
  • 人文地理学必读书目 一.地理书目 (一)综合类 [1]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地理学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2] (英) 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 ...查看


  • 开发地理标志旅游商品推动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
  • 湖南武陵山区生态农产品资源丰富.随着生态农产品市场价格节节攀升,湖南武陵山区发展旅游商品,可以选择优质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生态农产品进行加工与旅游性包装. □王运宏 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阵地.跨越重庆.贵州.湖北.湖南71个县区的武陵 ...查看


  • 环境规划专业毕业论文
  •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GIS技术在旅游景区 规划中的作用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学 号: 姓 名:王代辉 指导老师:周 完成日期: [1**********]8 亮 2012.05.15 目录 目录„„„„„„„„„„„„„„ ...查看


  • 旅游地理学期末(大学)
  • 旅游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者行为: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需要,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购买旅游产品外出旅游的行为. 2.旅游决策: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和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 ...查看


  • 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昆明大学学报 2006,(2):26-30 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 CN53-1144/G4 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薛群慧 Ξ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 摘要:提出了旅游心理 ...查看


  •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505
  • 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旅游心理学> 课程标准 编 者: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组 审 核 人: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 2013年 月 日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 ...查看


  •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现代文明 风景图库地理全集
  •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现代文明 风景图库地理全集 中国自然地理 名山 江河 湖泊 森林 草原 峡谷 瀑布 洞穴 海岸 海岛 沙漠 怪石 温泉 雅丹 冰川 湿地 中国人文地理 古镇 都城 遗址 石窟 陵墓 寺庙 城墙 建筑 民居 园林 民俗 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