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

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遇到更大的困难。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内控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的总体控制力不强,一些岗位上职责不清或未按规定相分离现象较突出,尤其是较小的信用社由于人员少,一人兼多职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满足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需要。尤其是在指标及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就造成了一些领导或负责人缺乏诚信品质,违规经营,越权放款,钻制度空子,甚至弄虚作假,触犯法律。二是风险管理分散于各部门,衔接和制约不充分,集中与统一欠缺。内部控制各类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关键性、整合性。不少制度规定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缺乏执行力。三是控制措施方面反应式,应付式控制活动多,主动性、预见性控制活动少,制度执行刚性不足,有令不行,管控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树立从从严治社的思想,对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不是从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依照规定严肃处理,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包庇隐瞒,搞内部消化,没有对当事人、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动摇了制度的严肃性,导致规章制度无法落实,助长了违规违章的歪风邪气。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应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的一种独立的评价功能,以检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为主要工作方向,同时并兼有建议或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对信用社内部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定期专项稽核,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向管理层报告,同时根据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而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明显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是:一是内部稽核组织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够,内部审计理念和手段落后及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素质较差等问题;二是在内部审计监督有效性方面对业务检查多,但查后跟进与问题纠正机制未得到落实,对内部控制薄弱点的监督评价力度不够,未能从源头上遏制各种风险尤其是案件和不良资产的发生;三是内部控制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内部审计“ 走过场、摆形式 、当好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未能在内部审计中出现,而常靠外人检举或外部审计检查才暴露出来。一些违规行为被发现后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追究不力。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议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一种在业务运营中时时监控和每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监督机制,它是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部门内部和岗位自身的自我约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上级对下级的授权控制为内容,以科学监控方法和独立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以防范各种风险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总和。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 领导重视、组织推动是强化全员内部控制意识的根本

一是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当作大事来抓,要积极吸收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要坚持业务开拓、内部控制监督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内部控制优先,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发展业务。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加强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指导。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积极推动的管理层持续的高度关注。因为各级管理层对其的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对该项工程顺利开展的导向和最终成效。因此,对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制,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方式;明确各级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履行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直接领导职责,以身作则,按制度办事,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常态化,并关注工作中每一个时点和要点,注意内部控制中每一环节和细节。加强研究部署和督查内部控制工作,并对本级单位(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负责,对内部控制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制度观念和内部控制观念,让他们熟知各自岗位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制度和规程来处理每一笔业务,提高他们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使每位员工成为业务运营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节点。内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加强内部管理的“能动因素”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尤其不能忽视离信用社会计作业流程和信用社客户最近的广大一线柜员。因此组织学习培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培训中应认真研究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坚持理论知识培训与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使员工掌握文件规定;对照检查自身总是研究改进措施,坚持轮岗制度,使员工熟悉各个岗位的业务操作,提高柜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有利于岗位制约防范风险;定期开展业务练兵活动,激发员工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鼓励员工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参加各种社会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增加有关内部控制的培训教育,培养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提高道德品质素质。因为我们的任何监控手段都需要成本的投入,如内部控制文化培育得当,每个员工都能很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全员抓内部控制建设,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良好局面,并主动报告内部控制的隐患,使内部控制环节前移,内部控制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效果将大大提高。

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完善内部控制搭好框架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一是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导》要求,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并结合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决策权力,业务过程,操作环节和员工行为,都置于严密的内部控制之下。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经营状况、市场变化、组织变化等情况,对现行的一些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梳理和修订;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进行全面完善,对开办新业务应事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票据、消费信贷、货币市场等风险相对较大的业务,要按照“内部控制先行、制度先行”的要求,形成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和制约机制。一方面要明确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的职责、运行程序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全面建立并实行授权、授信制度,健全贷款审批委员会、财务审批委员会等决策组织,规范决策程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横向监督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之间的横向监督制约关系,落实监督责任,使每一项业务及其各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增强事中控制能力。三是建立权利制约机制。要建立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职责、权限,设立不同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权限,相互制约和控制,强化整体控制能力。

(二) 强化内部控制,牢牢把住内部管理的关口

1、 认真抓好三个控制,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控制的重点是(1)岗位控制。关键是科学设置劳动组合,应当有利于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凭证传递,方便客户和内部操作;有利于明确责任和监督制约。(2)业务控制。按照制度规定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即时、即日、定期的监督和审核。即时监督审核的内容有:开销户和更换印鉴手续、错帐冲正结算差错和出纳长短款;同业系统内科目合规性;其他应收应付等过渡性科目的审批;会计出纳工作人员工作的监交。即日监督审核的内容包括:临柜人员营业前准备工作情况,如印、押、证、机、现金是否按规定出库,各种证、卡、表是否准备齐全;会计出纳岗位制约制度执行情况,如柜员是否按规定管理和更换密码,是否处于授权范围内,临时离岗是否退出系统;业务处理情况如是否真实有据合法合规,手续完备,处理正确,有无违规操作问题;会计科目及利率运用是否正确,印押证机管理制度及分管分用情况;各种登记簿登记情况。定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按旬检查现金库和重要空白凭证使用保管情况,并认真登记检查结果;按月检查辖内往来帐户情况,对帐及查询查复工作是否及时合规;按月检查总分核对情况,并抽检总部科目或帐户按月检查利息计算核算的正确。(3)财务控制。年初应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对全年业务收支进行科学预测,每季开展详细的财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每天注意库存现金的占用情况,注意开源节流,探索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完善财务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在配置足人员的基础上,切实搞好岗位,业务,财务三个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使其在实际中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达到全方位监督的目标。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传导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综合能力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实行风险动态监测。重点要对操作风险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对各项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预测、监视、识别、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及时提出操作风险监控重点,定期收集指标数据,搞好风险分析报告,逐步实现对主要操作风险点的监测。二是督促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专项报告,统一监测;严格问责,落实奖惩”的风险管理原则。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别落实到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方面。并以工作成效作为奖惩依据,从制度和管理上解决屡查屡犯问题,有效消除高频率的操作风险事件,避免风险损失。三是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报告和反馈机制。各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及各联社要对本单位(部门)内部控制现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以及加强内管的措施等相关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汇报。同时,上一级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对基层反映情况给予意见反馈和指导,并加强系统内的经验交流、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四要建立权利制约机制。要建立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职责、权限,设立不同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权限,相互制约和控制,强化整体控制能力。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奖惩制度,采用资金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等多种方式,对内部控制管理好的机构、部门和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内部控制优秀人员享受成就感,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引导、督促广大员工对内部控制高标准的追求。同时,对内部控制管理差的机构、部门和员工实施批评惩罚,在农村信用社真正树立起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依法合规经营的正气。二是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问责制,建立起覆盖每位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追究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严格实行引咎辞职、失职问责和违规必惩制度,对员工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决贯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追究违规操作人员和指使者的责任。同时,要清晰制定免责条款,体现尽职者免职的原则,使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出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双重效应。三是将内部控制管理成效与考评机制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管理成效纳入高管人员考核和离任、责任审计中,并与干部使用、薪酬分配相挂钩;积极探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目标考核,与各联社理事长、主任等绩效考核挂钩的方式,来引导和推动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实现。四是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并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签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及案件防范责任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职员,年末在考核考评的基础上,落实奖惩,并与评先、晋资、晋级等挂钩。对执行制度差、有不良行为的职工在经教育后仍未改正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清除不安全隐患。

4、 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随着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可能。要根据不同业务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科学的风险预警监测指标,通过收集业务部门真实、完整、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采取非现场监督监测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对业务经营中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反映信用社在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内部控制以及经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和风险隐患,为预防和处置资金风险提供参考依据。实行两个防线管理,堵塞漏洞。即自控、互控防线和监控防线相结合。自控、互控防线以堵为主,表现在事中控制,属预防形,是由信用社领导、主办会计和一线牵制人员执行;监控防线以查为主,表现在事后的控制,属纠错型,是由职能科室和监督部门来执行。两个防线相互配合,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协同作战。这就要求改变审计和监察部门执法翻阅传票,记帐规范,核算差错为主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分出层次,要有侧重,突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强化内部控制。同时审计和监察执法的权威性、超脱性,独立性要得到充分体现,一旦查出了问题,认真对待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三)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行为和控制措施

1、 完善操作流程,规范经营行为

针对业务品种创新和操作流程的变化,及时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补充、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办法,要确保规章制度能覆盖各项业务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切实规范业务流程。尤其在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办公系统建成以后这方面将显得尤为重要,要动态的按业务品种研究制定标准业务操作流程,细分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将各种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嵌入到每个操作岗位中,使每位员工明确自身岗位的内部控制职责和内部控制要点,最终形成统一、标准、完善的业务流程岗位操作手册,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水平。

2、 积极完善规章制度,满足控制要求

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在管理中得到认真贯彻,使之全面、系统并具有前瞻性,这是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使银行的各项业务自始至终处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控制下。积极探索符合农村信用社管理与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流程,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极其控制要求,形成职能分离,相互制约,稳健高效的业务运作关系,以控制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要以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业务行为为标准,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内部控制机制查遗补缺,充实完善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强调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农信社点多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状况,优化网点布局,严格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将各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3、 认真落实岗位设计,明确职责

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制约和控制措施,使每个员工、每项业务的办理都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控制之中,尤其是每项业务都必须经过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才能办理,防止出现控制真空,产生风险。只有建立严明的岗位职责,利用互相之间的牵制、制约才能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分岗管理、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严格岗位制约,建立、完善、落实、预防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对行政干预贷款用法规制度进行规范,对大额贷款要把好投放关,对人为因素形成的贷款风险要用经济赔偿、行政法律等手段予以责任追究,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因此,在岗位设计上应坚持以下牵制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不论前台、后台,不论一线、二线,不论前勤、后勤,均应坚持审批、操作、监督三权分离,人员分离、职能分离,避免形成在控制环节中出现漏洞。二是程序牵制原则。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实行岗位牵制,按业务流程顺序操作,不能漏、逆操作程序,更不能无程序单人操作。三是责任牵制原则。不仅强调责、权、利相结合,而且强调岗位联保,责任连带,严防出现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制定完善了内部责任体系,一方面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划清了部门之间的责任,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健全岗位责任制,实现业务运营过程中责任的适当分离,如业务审核、审批与经办相分离、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相分离等,同时通过实行柜员制、客户经理制等,对内、外部岗位进行了职责划分,明确了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使人人在其岗、负其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员、检查人员、领导人员追究连环责任,出现损失的要连环赔偿,依法依规严处。特别是对发生了重大经济案件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予以处理,从而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四) 完善内部稽核审计体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1、 改进稽核工作,完善组织柜架和职能定位设计

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推进稽核管理改革,建立垂直的架构体系;明确稽核的地位,工作范围,权利和责任,使稽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稽核工作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也应认真按照银监会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管理的稽核工作架构,要真正实现业务与监督分理;加大稽核频率,拓宽稽核工作面,强化稽核内牢的独立性,建立稽核责任追究制,彻底革除旧体制稽核工作存在的弊病,使稽核的权威性和力度明显增强。同时要严格依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规定实现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管理由“自律性”向“强制型”提升。建立健全事后监督、会计检查辅导、稽核监督机制,明确和落实检查监督人员的责任。

2、 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监控队伍,提高稽核队伍的稽核工作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稽核队伍中来,为审计工作打牢基础。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岗位业务培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层次。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检查机构。稽核监督部门应该由省、市联社牵头成立稽查大队,大队成员由省联社稽核部门的人员和市联社稽核及业务骨干组成;县联社成立稽查分队,县市区信用联社的大队、分队成员分别上挂一级,保证了组织建设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工作时间由稽查大队、分队安排和调遣,负责完成对各县市区信用联社的各项内部控制审计任务。稽查分队除了要按计划完成辖内信用社的常规审计外,还要按稽查大队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完成序时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和其他内部控制审计任务。解决了以往协调难的问题。构筑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3、 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程序约束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监察执法检查项目,形成审计和监察执法二股再监督约束力量,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内部控制建设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此外,还要正确处理授权与监督的关系、信任与岗位制约关系。如果只授权、不监督,则容易出风险、个人会腐败,如果不授权,只监督,则会死水一潭,影响业务发展。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层层抓落实。事后监督要做好对一线临柜人员的监督检查,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要落实对一线临柜人员和事后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联社职能科室要对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员工落实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联社审计和监察部门对联社职能科室和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员工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再监督检查。在监督上既要注重个人自律性监督,岗位间交换性监督,同时也要补充起领导人员的突击性抽查监督和上级部门“回头看”监督,多筑几道监督防线,确保万无一失。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强化责任约束,实行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将责、权、利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考核。对审计、监察人员建立审计监察工作登记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以增强其工作责任感,提高审计和执法监察质量。

4、 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机制评价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是指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完整可靠;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及作用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内部控制人员的内部控制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内部控制用人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监督层对内部控制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等。二是内部控制风险识别的评价,是指内部控制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是否明确,二者的关联程度如何,管理层为确保整体目标实现的参与情况和承担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建立了对内部和外部内部控制风险预测和识别机制,即内部控制风险预测是否透彻和恰当,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概率和频率依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反应机制。三是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的评价,是指执行部门是否都设有恰当的风险监控活动;内部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保证内部控制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通过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相关风险。四是内部控制信息及时反馈的评价,是指是否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反馈系统,即岗位员工通过内部控制责任的履行,发现可疑和不轨行为是否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管理层,管理层是否将内部控制信息以一定方式及时转达给有关人员有效履行其内部控制职责,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内部控制信息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手段与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等。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以上四个方面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建设,一定能够出实效。

总之,无论在何时,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永远是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机制运行质量,焕发内在经营活力永恒的主题。面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引起的此起彼伏的风险,经济社会全球化和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客观现实,农村信用社必须在内部控制管理上下功夫,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及时分析,找出内部存在的症结,对症下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发展与完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好并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认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谐健康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遇到更大的困难。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内控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的总体控制力不强,一些岗位上职责不清或未按规定相分离现象较突出,尤其是较小的信用社由于人员少,一人兼多职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满足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需要。尤其是在指标及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就造成了一些领导或负责人缺乏诚信品质,违规经营,越权放款,钻制度空子,甚至弄虚作假,触犯法律。二是风险管理分散于各部门,衔接和制约不充分,集中与统一欠缺。内部控制各类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关键性、整合性。不少制度规定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缺乏执行力。三是控制措施方面反应式,应付式控制活动多,主动性、预见性控制活动少,制度执行刚性不足,有令不行,管控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树立从从严治社的思想,对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不是从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依照规定严肃处理,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包庇隐瞒,搞内部消化,没有对当事人、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动摇了制度的严肃性,导致规章制度无法落实,助长了违规违章的歪风邪气。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应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的一种独立的评价功能,以检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为主要工作方向,同时并兼有建议或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对信用社内部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定期专项稽核,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向管理层报告,同时根据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而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明显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是:一是内部稽核组织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够,内部审计理念和手段落后及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素质较差等问题;二是在内部审计监督有效性方面对业务检查多,但查后跟进与问题纠正机制未得到落实,对内部控制薄弱点的监督评价力度不够,未能从源头上遏制各种风险尤其是案件和不良资产的发生;三是内部控制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内部审计“ 走过场、摆形式 、当好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未能在内部审计中出现,而常靠外人检举或外部审计检查才暴露出来。一些违规行为被发现后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追究不力。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议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一种在业务运营中时时监控和每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监督机制,它是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部门内部和岗位自身的自我约束、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上级对下级的授权控制为内容,以科学监控方法和独立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以防范各种风险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总和。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 领导重视、组织推动是强化全员内部控制意识的根本

一是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当作大事来抓,要积极吸收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要坚持业务开拓、内部控制监督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内部控制优先,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发展业务。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加强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指导。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积极推动的管理层持续的高度关注。因为各级管理层对其的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对该项工程顺利开展的导向和最终成效。因此,对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制,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方式;明确各级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履行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直接领导职责,以身作则,按制度办事,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常态化,并关注工作中每一个时点和要点,注意内部控制中每一环节和细节。加强研究部署和督查内部控制工作,并对本级单位(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负责,对内部控制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制度观念和内部控制观念,让他们熟知各自岗位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制度和规程来处理每一笔业务,提高他们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使每位员工成为业务运营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节点。内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加强内部管理的“能动因素”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尤其不能忽视离信用社会计作业流程和信用社客户最近的广大一线柜员。因此组织学习培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培训中应认真研究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坚持理论知识培训与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使员工掌握文件规定;对照检查自身总是研究改进措施,坚持轮岗制度,使员工熟悉各个岗位的业务操作,提高柜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有利于岗位制约防范风险;定期开展业务练兵活动,激发员工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鼓励员工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参加各种社会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增加有关内部控制的培训教育,培养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提高道德品质素质。因为我们的任何监控手段都需要成本的投入,如内部控制文化培育得当,每个员工都能很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全员抓内部控制建设,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良好局面,并主动报告内部控制的隐患,使内部控制环节前移,内部控制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效果将大大提高。

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完善内部控制搭好框架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一是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导》要求,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并结合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决策权力,业务过程,操作环节和员工行为,都置于严密的内部控制之下。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经营状况、市场变化、组织变化等情况,对现行的一些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梳理和修订;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进行全面完善,对开办新业务应事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票据、消费信贷、货币市场等风险相对较大的业务,要按照“内部控制先行、制度先行”的要求,形成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和制约机制。一方面要明确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的职责、运行程序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全面建立并实行授权、授信制度,健全贷款审批委员会、财务审批委员会等决策组织,规范决策程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横向监督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之间的横向监督制约关系,落实监督责任,使每一项业务及其各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增强事中控制能力。三是建立权利制约机制。要建立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职责、权限,设立不同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权限,相互制约和控制,强化整体控制能力。

(二) 强化内部控制,牢牢把住内部管理的关口

1、 认真抓好三个控制,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控制的重点是(1)岗位控制。关键是科学设置劳动组合,应当有利于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凭证传递,方便客户和内部操作;有利于明确责任和监督制约。(2)业务控制。按照制度规定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即时、即日、定期的监督和审核。即时监督审核的内容有:开销户和更换印鉴手续、错帐冲正结算差错和出纳长短款;同业系统内科目合规性;其他应收应付等过渡性科目的审批;会计出纳工作人员工作的监交。即日监督审核的内容包括:临柜人员营业前准备工作情况,如印、押、证、机、现金是否按规定出库,各种证、卡、表是否准备齐全;会计出纳岗位制约制度执行情况,如柜员是否按规定管理和更换密码,是否处于授权范围内,临时离岗是否退出系统;业务处理情况如是否真实有据合法合规,手续完备,处理正确,有无违规操作问题;会计科目及利率运用是否正确,印押证机管理制度及分管分用情况;各种登记簿登记情况。定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按旬检查现金库和重要空白凭证使用保管情况,并认真登记检查结果;按月检查辖内往来帐户情况,对帐及查询查复工作是否及时合规;按月检查总分核对情况,并抽检总部科目或帐户按月检查利息计算核算的正确。(3)财务控制。年初应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对全年业务收支进行科学预测,每季开展详细的财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每天注意库存现金的占用情况,注意开源节流,探索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完善财务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在配置足人员的基础上,切实搞好岗位,业务,财务三个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使其在实际中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达到全方位监督的目标。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传导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综合能力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实行风险动态监测。重点要对操作风险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对各项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预测、监视、识别、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及时提出操作风险监控重点,定期收集指标数据,搞好风险分析报告,逐步实现对主要操作风险点的监测。二是督促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专项报告,统一监测;严格问责,落实奖惩”的风险管理原则。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别落实到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方面。并以工作成效作为奖惩依据,从制度和管理上解决屡查屡犯问题,有效消除高频率的操作风险事件,避免风险损失。三是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报告和反馈机制。各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及各联社要对本单位(部门)内部控制现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以及加强内管的措施等相关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汇报。同时,上一级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对基层反映情况给予意见反馈和指导,并加强系统内的经验交流、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四要建立权利制约机制。要建立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职责、权限,设立不同的授权、授信和审批权限,相互制约和控制,强化整体控制能力。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奖惩制度,采用资金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等多种方式,对内部控制管理好的机构、部门和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内部控制优秀人员享受成就感,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引导、督促广大员工对内部控制高标准的追求。同时,对内部控制管理差的机构、部门和员工实施批评惩罚,在农村信用社真正树立起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依法合规经营的正气。二是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问责制,建立起覆盖每位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追究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严格实行引咎辞职、失职问责和违规必惩制度,对员工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决贯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追究违规操作人员和指使者的责任。同时,要清晰制定免责条款,体现尽职者免职的原则,使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出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双重效应。三是将内部控制管理成效与考评机制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管理成效纳入高管人员考核和离任、责任审计中,并与干部使用、薪酬分配相挂钩;积极探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目标考核,与各联社理事长、主任等绩效考核挂钩的方式,来引导和推动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实现。四是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并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签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及案件防范责任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职员,年末在考核考评的基础上,落实奖惩,并与评先、晋资、晋级等挂钩。对执行制度差、有不良行为的职工在经教育后仍未改正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清除不安全隐患。

4、 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随着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可能。要根据不同业务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科学的风险预警监测指标,通过收集业务部门真实、完整、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采取非现场监督监测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对业务经营中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反映信用社在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内部控制以及经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和风险隐患,为预防和处置资金风险提供参考依据。实行两个防线管理,堵塞漏洞。即自控、互控防线和监控防线相结合。自控、互控防线以堵为主,表现在事中控制,属预防形,是由信用社领导、主办会计和一线牵制人员执行;监控防线以查为主,表现在事后的控制,属纠错型,是由职能科室和监督部门来执行。两个防线相互配合,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协同作战。这就要求改变审计和监察部门执法翻阅传票,记帐规范,核算差错为主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分出层次,要有侧重,突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强化内部控制。同时审计和监察执法的权威性、超脱性,独立性要得到充分体现,一旦查出了问题,认真对待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三)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行为和控制措施

1、 完善操作流程,规范经营行为

针对业务品种创新和操作流程的变化,及时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补充、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办法,要确保规章制度能覆盖各项业务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切实规范业务流程。尤其在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办公系统建成以后这方面将显得尤为重要,要动态的按业务品种研究制定标准业务操作流程,细分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将各种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嵌入到每个操作岗位中,使每位员工明确自身岗位的内部控制职责和内部控制要点,最终形成统一、标准、完善的业务流程岗位操作手册,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水平。

2、 积极完善规章制度,满足控制要求

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在管理中得到认真贯彻,使之全面、系统并具有前瞻性,这是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使银行的各项业务自始至终处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控制下。积极探索符合农村信用社管理与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流程,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极其控制要求,形成职能分离,相互制约,稳健高效的业务运作关系,以控制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要以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业务行为为标准,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内部控制机制查遗补缺,充实完善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强调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农信社点多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状况,优化网点布局,严格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将各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3、 认真落实岗位设计,明确职责

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制约和控制措施,使每个员工、每项业务的办理都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控制之中,尤其是每项业务都必须经过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才能办理,防止出现控制真空,产生风险。只有建立严明的岗位职责,利用互相之间的牵制、制约才能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分岗管理、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严格岗位制约,建立、完善、落实、预防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对行政干预贷款用法规制度进行规范,对大额贷款要把好投放关,对人为因素形成的贷款风险要用经济赔偿、行政法律等手段予以责任追究,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因此,在岗位设计上应坚持以下牵制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不论前台、后台,不论一线、二线,不论前勤、后勤,均应坚持审批、操作、监督三权分离,人员分离、职能分离,避免形成在控制环节中出现漏洞。二是程序牵制原则。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实行岗位牵制,按业务流程顺序操作,不能漏、逆操作程序,更不能无程序单人操作。三是责任牵制原则。不仅强调责、权、利相结合,而且强调岗位联保,责任连带,严防出现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制定完善了内部责任体系,一方面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划清了部门之间的责任,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健全岗位责任制,实现业务运营过程中责任的适当分离,如业务审核、审批与经办相分离、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相分离等,同时通过实行柜员制、客户经理制等,对内、外部岗位进行了职责划分,明确了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使人人在其岗、负其责。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员、检查人员、领导人员追究连环责任,出现损失的要连环赔偿,依法依规严处。特别是对发生了重大经济案件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予以处理,从而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四) 完善内部稽核审计体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1、 改进稽核工作,完善组织柜架和职能定位设计

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推进稽核管理改革,建立垂直的架构体系;明确稽核的地位,工作范围,权利和责任,使稽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稽核工作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也应认真按照银监会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管理的稽核工作架构,要真正实现业务与监督分理;加大稽核频率,拓宽稽核工作面,强化稽核内牢的独立性,建立稽核责任追究制,彻底革除旧体制稽核工作存在的弊病,使稽核的权威性和力度明显增强。同时要严格依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规定实现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管理由“自律性”向“强制型”提升。建立健全事后监督、会计检查辅导、稽核监督机制,明确和落实检查监督人员的责任。

2、 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监控队伍,提高稽核队伍的稽核工作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稽核队伍中来,为审计工作打牢基础。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岗位业务培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层次。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检查机构。稽核监督部门应该由省、市联社牵头成立稽查大队,大队成员由省联社稽核部门的人员和市联社稽核及业务骨干组成;县联社成立稽查分队,县市区信用联社的大队、分队成员分别上挂一级,保证了组织建设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工作时间由稽查大队、分队安排和调遣,负责完成对各县市区信用联社的各项内部控制审计任务。稽查分队除了要按计划完成辖内信用社的常规审计外,还要按稽查大队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完成序时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和其他内部控制审计任务。解决了以往协调难的问题。构筑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3、 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程序约束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监察执法检查项目,形成审计和监察执法二股再监督约束力量,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内部控制建设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此外,还要正确处理授权与监督的关系、信任与岗位制约关系。如果只授权、不监督,则容易出风险、个人会腐败,如果不授权,只监督,则会死水一潭,影响业务发展。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层层抓落实。事后监督要做好对一线临柜人员的监督检查,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要落实对一线临柜人员和事后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联社职能科室要对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员工落实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联社审计和监察部门对联社职能科室和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员工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再监督检查。在监督上既要注重个人自律性监督,岗位间交换性监督,同时也要补充起领导人员的突击性抽查监督和上级部门“回头看”监督,多筑几道监督防线,确保万无一失。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强化责任约束,实行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将责、权、利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考核。对审计、监察人员建立审计监察工作登记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以增强其工作责任感,提高审计和执法监察质量。

4、 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机制评价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是指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完整可靠;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及作用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内部控制人员的内部控制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内部控制用人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监督层对内部控制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等。二是内部控制风险识别的评价,是指内部控制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是否明确,二者的关联程度如何,管理层为确保整体目标实现的参与情况和承担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建立了对内部和外部内部控制风险预测和识别机制,即内部控制风险预测是否透彻和恰当,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概率和频率依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反应机制。三是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的评价,是指执行部门是否都设有恰当的风险监控活动;内部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保证内部控制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通过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相关风险。四是内部控制信息及时反馈的评价,是指是否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反馈系统,即岗位员工通过内部控制责任的履行,发现可疑和不轨行为是否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管理层,管理层是否将内部控制信息以一定方式及时转达给有关人员有效履行其内部控制职责,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内部控制信息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手段与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等。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以上四个方面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建设,一定能够出实效。

总之,无论在何时,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永远是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机制运行质量,焕发内在经营活力永恒的主题。面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引起的此起彼伏的风险,经济社会全球化和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客观现实,农村信用社必须在内部控制管理上下功夫,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及时分析,找出内部存在的症结,对症下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发展与完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好并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认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谐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农村信用社应如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 农村信用社应如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蔡瑞波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按照"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理念,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内控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实践看,大多数信用社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健全的内控机制, ...查看


  • 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学习心得
  • 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学习心得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农村信用社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自 ...查看


  • 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自查报告
  • 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深化制度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大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在信贷领域开展大额不 ...查看


  •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 摘要 [摘要]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后更加快速的发展,随着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然而快速的发展也随之带来许多弊端,如: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都 ...查看


  • 案件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 xx县农村信用社 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遏 制各类案件的发生,根据银监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农 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认 ...查看


  • 2-3内控合规建设三年规划
  • 2-3内控合规建设三年规划 一.单选题 (40道题) 1.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内控合规建设三年规划是指哪三年(D) A.2005-2008年 B.2010-2012年 C. 2014-2016 D. 2015-2017年 2.内蒙古农村信用社2 ...查看


  •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1
  • [摘要]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后更加快速的发展,随着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然而快速的发展也随之带来许多弊端,如: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都加剧了 ...查看


  • 我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趋势
  •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部: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我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趋势 班级? 姚梅 内容提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整体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命门阶 ...查看


  • 信贷风险及内控管理
  • (一) 信用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得到较大发展,但信用风险大,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内部控制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前,农 ...查看


  •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 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尤其,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信用社不仅已经初步建立了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三农"的方向.资产质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