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陆地

一、森林

人们过去一向认为,多种植树木有助于减缓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不过,科学家如今指出,如果地球气温再升高2摄氏度,森林反而可能成为二氧化碳的净排放来源。

科学家原本认为,全球森林可以吸收大约25%的二氧化碳。不过,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合会的最新报告却显示,如果各国不显著减少排废,地球气温将在本世纪升高2.5摄氏度,到时候,全球森林将无法再肩负起调节空气中碳氧平衡的任务。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必须重视的环境问题。森林土壤碳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据统计,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含量约占全球土壤碳总量的73%,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也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土壤碳库。森林土壤有机层的生化特性控制着土壤有机碳固定、碳汇/碳源动态及通量,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土壤与植被之间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交换的最为活跃的生态界面之一。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分为两方面:1)温度升高改变

了植物的生长速率,提高了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和碳固定能力,植物向土壤输入更多的碳,从而有利于土壤碳库的增加;2)温度升高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受到影响,改变了土壤原有理化性质,控制着土壤碳矿化速率,导致土壤有机碳分解、凋落物分解、土壤呼吸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将使土壤碳库减少。

二、草原生态系统

气候变得越来越温暖、干燥,草原天气越来越干旱少雨。“冬天变得暖和一点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它伴随的是干旱少雨,这对于牧民的生活来说是致命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主任潘学标认为,从近年来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来看,呈现出一种变暖变干的趋势。气候干暖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会使草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量减少、覆盖度降低,从而使草地沙化加快,甚至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同时,草地生长量的减少使得其载畜量下降,间接导致牧民收入水平下降。

三、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受人类强烈干预的人为控制系统,也是自我调节机制较为薄弱的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承受者。不少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不利方面(如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水分不足激化、杂草病虫活性增加等),

也有有利方面(如植物干物质生产力增加、水分利用率提高、生育期延长等)。

1、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温室效应会使大气温度升高,对热量有限的地区来说,增加了热量资源,大于0℃的积温会有所增加,使得各地的潜在生长季延长,这一趋势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及高海拔山地可能更明显。农业区会大幅度北移,因热量不足而分布区受限的作物分布北界也会大幅度北移,作物山地分布上界会向上移动,多熟种植北界北移,因此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布局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2、对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CO2倍增将影响中国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多熟种植,复种指数达到150%以上。在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仅考虑热量条件,气候变化后中国的一熟制面积将由目前的63%下降为34%, 两熟制面积由24.2%升为24.9%,三熟制面积由13.5%提高到35.9%。

3、对农业灌溉的影响

气候变化,CO2浓度增加,中国西北气候干燥、华北平原北部水源匮乏的现状将不会改变,有些甚至呈不断恶化的趋势;华北平原南部的气候和土壤将变得相对湿润;长江下游仍将继续保持湿润状态,而四川有变旱的趋势。与此同时,作物灌溉需要量也会随之变化。

4、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在加速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也使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

生育期缩短,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不同作物收获量的变化因地而异。从全球看,有的地区产量增加,有的地区减少

5、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加快,将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田生产潜力下降。另有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仅CO2倍增而气候条件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豆总生物量峰值提高70%,绿色部分提高56%,降水增加使得生物量提高,而气温升高导致生物量降低;降水增加的正效应被气温升高所减弱;而气温升高的负效应被降水充沛所增强。

6、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农作物的品质影响不同。如CO2浓度升高将使玉米蛋白质、赖氨酸和脂肪含量减少,淀粉含量略有增高,品质有所下降;同时,CO2浓度升高将使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和脂肪含量增高,淀粉含量减少,品质有所提高。

7、对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气候变暖在全球呈不均匀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的发生频率、出现、延续时间和分布发生变化,导致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加大。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是热带风暴增强,从而对低纬度地区,尤其是对海岸线上的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气温升高,大气热浪将会频繁发生,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突出;大气层中气流交换增强,大风天气会增加,风暴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增强,某系俄瞿韵的风蚀作用和水土流失会加

剧。另外,某些要求低温春化的作物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8、对病虫害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后,某些病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1)害虫的地理分布界限北移。气候变暖将使粘虫的越冬北界北移1°,稻飞虱的安全越冬北界由当前的22°N推向23—24°N;(2)一些病虫害发生的起始时间提前,使得多世代害虫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的危害时间延长,农田多次受害的几率增加。分布在33°N以南地区的粘虫、23—25°N以南的稻飞虱以及江淮地区以南得稻纵卷叶螟均可比当前多繁殖一个世代;(3)害虫迁移入侵的风险增高。(4)病虫害程度可能会加重。

水域

一、海洋生态系统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二、淡水生态系统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陆地系统变暖的速度通常大于全球平均速度,特别是在秋季和冬季。许多低温层组分的减少或消失,以及从多雪到多雨气候类型的转变将对淡水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春汛优势地位的下降和河冰融解强度的变化。无冰期的延长、气温和水温的升高、高蒸腾植物的增加,以及永久冻土融化引起的渗透性增加将使植物蒸腾作用或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增加,从而造成地表水位和面积下降。冰盖和永久冻土的减少、水温升高和植被类型变化对水化学的影响通常是使激流和静水群落生产力增加。冰盖和淡水流量或水位的变化导致北极圈动物栖息地可获得性和质量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陆地

一、森林

人们过去一向认为,多种植树木有助于减缓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不过,科学家如今指出,如果地球气温再升高2摄氏度,森林反而可能成为二氧化碳的净排放来源。

科学家原本认为,全球森林可以吸收大约25%的二氧化碳。不过,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合会的最新报告却显示,如果各国不显著减少排废,地球气温将在本世纪升高2.5摄氏度,到时候,全球森林将无法再肩负起调节空气中碳氧平衡的任务。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必须重视的环境问题。森林土壤碳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据统计,其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含量约占全球土壤碳总量的73%,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也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土壤碳库。森林土壤有机层的生化特性控制着土壤有机碳固定、碳汇/碳源动态及通量,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土壤与植被之间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交换的最为活跃的生态界面之一。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分为两方面:1)温度升高改变

了植物的生长速率,提高了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和碳固定能力,植物向土壤输入更多的碳,从而有利于土壤碳库的增加;2)温度升高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受到影响,改变了土壤原有理化性质,控制着土壤碳矿化速率,导致土壤有机碳分解、凋落物分解、土壤呼吸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将使土壤碳库减少。

二、草原生态系统

气候变得越来越温暖、干燥,草原天气越来越干旱少雨。“冬天变得暖和一点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它伴随的是干旱少雨,这对于牧民的生活来说是致命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主任潘学标认为,从近年来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来看,呈现出一种变暖变干的趋势。气候干暖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会使草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量减少、覆盖度降低,从而使草地沙化加快,甚至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同时,草地生长量的减少使得其载畜量下降,间接导致牧民收入水平下降。

三、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受人类强烈干预的人为控制系统,也是自我调节机制较为薄弱的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承受者。不少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不利方面(如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水分不足激化、杂草病虫活性增加等),

也有有利方面(如植物干物质生产力增加、水分利用率提高、生育期延长等)。

1、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温室效应会使大气温度升高,对热量有限的地区来说,增加了热量资源,大于0℃的积温会有所增加,使得各地的潜在生长季延长,这一趋势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及高海拔山地可能更明显。农业区会大幅度北移,因热量不足而分布区受限的作物分布北界也会大幅度北移,作物山地分布上界会向上移动,多熟种植北界北移,因此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布局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2、对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CO2倍增将影响中国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多熟种植,复种指数达到150%以上。在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仅考虑热量条件,气候变化后中国的一熟制面积将由目前的63%下降为34%, 两熟制面积由24.2%升为24.9%,三熟制面积由13.5%提高到35.9%。

3、对农业灌溉的影响

气候变化,CO2浓度增加,中国西北气候干燥、华北平原北部水源匮乏的现状将不会改变,有些甚至呈不断恶化的趋势;华北平原南部的气候和土壤将变得相对湿润;长江下游仍将继续保持湿润状态,而四川有变旱的趋势。与此同时,作物灌溉需要量也会随之变化。

4、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在加速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也使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

生育期缩短,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不同作物收获量的变化因地而异。从全球看,有的地区产量增加,有的地区减少

5、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加快,将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田生产潜力下降。另有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仅CO2倍增而气候条件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豆总生物量峰值提高70%,绿色部分提高56%,降水增加使得生物量提高,而气温升高导致生物量降低;降水增加的正效应被气温升高所减弱;而气温升高的负效应被降水充沛所增强。

6、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农作物的品质影响不同。如CO2浓度升高将使玉米蛋白质、赖氨酸和脂肪含量减少,淀粉含量略有增高,品质有所下降;同时,CO2浓度升高将使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和脂肪含量增高,淀粉含量减少,品质有所提高。

7、对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气候变暖在全球呈不均匀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的发生频率、出现、延续时间和分布发生变化,导致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加大。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是热带风暴增强,从而对低纬度地区,尤其是对海岸线上的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气温升高,大气热浪将会频繁发生,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突出;大气层中气流交换增强,大风天气会增加,风暴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增强,某系俄瞿韵的风蚀作用和水土流失会加

剧。另外,某些要求低温春化的作物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8、对病虫害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后,某些病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1)害虫的地理分布界限北移。气候变暖将使粘虫的越冬北界北移1°,稻飞虱的安全越冬北界由当前的22°N推向23—24°N;(2)一些病虫害发生的起始时间提前,使得多世代害虫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的危害时间延长,农田多次受害的几率增加。分布在33°N以南地区的粘虫、23—25°N以南的稻飞虱以及江淮地区以南得稻纵卷叶螟均可比当前多繁殖一个世代;(3)害虫迁移入侵的风险增高。(4)病虫害程度可能会加重。

水域

一、海洋生态系统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二、淡水生态系统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陆地系统变暖的速度通常大于全球平均速度,特别是在秋季和冬季。许多低温层组分的减少或消失,以及从多雪到多雨气候类型的转变将对淡水生态系统产生多种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春汛优势地位的下降和河冰融解强度的变化。无冰期的延长、气温和水温的升高、高蒸腾植物的增加,以及永久冻土融化引起的渗透性增加将使植物蒸腾作用或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增加,从而造成地表水位和面积下降。冰盖和永久冻土的减少、水温升高和植被类型变化对水化学的影响通常是使激流和静水群落生产力增加。冰盖和淡水流量或水位的变化导致北极圈动物栖息地可获得性和质量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相关文章

  •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透视
  • 第16卷第3期 1997年9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16,No.3Sep.,1997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透视 章家恩 徐 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摘 要 ...查看


  • 中国近海生态系统问题
  • 孙松等:全球变化下动荡的中国近海生态系统 2010-03-10 08:44:58 来源: 科学时报 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其服务功能对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查看


  • 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
  • 第19卷第5期2004 年10月 1001-8166 0706-06 文章编号:(2004)05-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IN EARTH SCIENCE Vol.19 No.5 O ct.,2004 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 周广胜,周 ...查看


  •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进展与问题3
  • 2005年 10月第41卷 第5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Oct. 2005Vol. 41 No. 5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查看


  • 全球变化生态学考试资料
  • 全球化 • 促进了产品.服务.劳动力.金融.资源及环境生产要素等的流动 • 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变化 • 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系统的变化 • 全球 ...查看


  • 生态学原理
  • 生态学原理讲授提纲 第一章 生态学是一门科学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生态学的定义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E.Haeckel,1866) 它包 ...查看


  • 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
  • 生1-37组:符祥荣,郭酉强 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的影响,使全球气候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所 ...查看


  •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 班级:08地理教育 姓名:郭晓英 学号:[1**********]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9年12月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地理科学学院 2008级地理教师教育 郭晓英 [1**********]6 摘要: 近百年来, ...查看


  •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
  • 第五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 一.未来25-100年大气.气候和海平面的预期变化 (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 从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人类活动增加的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使地球表面变暖.最直接可信的证明据来自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