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于园]学案

《黄鹤楼》、《于园》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用法。

理解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古代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一)《黄鹤楼》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隅( ) 憩( ) 闼( ) 耸( ) 祎( )巃嵸( )巍峨( ) 倚( ) 窥( ) ..

2、解释下列加粗词

州城西南隅( ) 尝驾黄鹤( ) 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 )耸构巍峨( )上倚河( )重檐翼馆( ) 四闼霞敞( ) 坐窥井邑( )形胜( )

3、翻译下列句子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二、内容分析

1、《黄鹤楼》节选自代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本了作者 的感情。

2、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黄鹤楼的美景由“”字总领。

3、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4、这篇短文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根据充足,用了“,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 , ”一组对偶句。

5、文中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所用修辞相同的一句是“”。“ , ”一句则是实际收入它的优美造型。“ , ”写登楼人的惬意。“ ”是对黄鹤楼的由衷赞美。

6、短文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古往今来,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佳作很多,请你写出两句(出处不同的)诗。2、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二)《于园》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绝壑( ) 槛( ) 憩( ) 啾唧( ) 碧窈( ) 门钥( ) 深邃(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瓜洲步 所园 非显者刺.之 园中无他奇. 缘.坡 后厅临.大池 绝壑 槛.外 蒙丛 颓然 碧窈 诸 俱以假山显 可无憾矣 ..

3、翻译下列句子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二、内容分析

1、《于园》节选自,作者,字、,号,学家,著

有 、 、 。2、费祎,字 , (时期)蜀汉大将军。

3、清王士禛《瓜洲于园二首》诗:“

4、文章按照由到序来介绍于园,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有 。

5、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6、课文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有7、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和。

8、于园得名的原因是

9、总写于园特点的句子是: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

是:

10、描写于园水阁及四周景色的句子是:

11、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2、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

13、文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11、文章第二小节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尝 驾 黄 鹤 返 憩 于 此 亦 荆 吴 形 胜 之 最 也

一 壑 旋 下 如 螺 蛳 缠,以 幽 阴 深 邃 奇 富 人 于 五 所 园 也

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名楼 .以 以空奇 之 . 俱以假山显 .倚河汉 上 于

人不得上 .耸构巍峨 非显者刺..

其 者

坐其中 .学习收获

《黄鹤楼》、《于园》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用法。

理解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古代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一)《黄鹤楼》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隅( ) 憩( ) 闼( ) 耸( ) 祎( )巃嵸( )巍峨( ) 倚( ) 窥( ) ..

2、解释下列加粗词

州城西南隅( ) 尝驾黄鹤( ) 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 )耸构巍峨( )上倚河( )重檐翼馆( ) 四闼霞敞( ) 坐窥井邑( )形胜( )

3、翻译下列句子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二、内容分析

1、《黄鹤楼》节选自代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本了作者 的感情。

2、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黄鹤楼的美景由“”字总领。

3、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4、这篇短文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根据充足,用了“,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 , ”一组对偶句。

5、文中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所用修辞相同的一句是“”。“ , ”一句则是实际收入它的优美造型。“ , ”写登楼人的惬意。“ ”是对黄鹤楼的由衷赞美。

6、短文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古往今来,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佳作很多,请你写出两句(出处不同的)诗。2、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二)《于园》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绝壑( ) 槛( ) 憩( ) 啾唧( ) 碧窈( ) 门钥( ) 深邃(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瓜洲步 所园 非显者刺.之 园中无他奇. 缘.坡 后厅临.大池 绝壑 槛.外 蒙丛 颓然 碧窈 诸 俱以假山显 可无憾矣 ..

3、翻译下列句子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二、内容分析

1、《于园》节选自,作者,字、,号,学家,著

有 、 、 。2、费祎,字 , (时期)蜀汉大将军。

3、清王士禛《瓜洲于园二首》诗:“

4、文章按照由到序来介绍于园,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有 。

5、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6、课文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有7、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和。

8、于园得名的原因是

9、总写于园特点的句子是: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

是:

10、描写于园水阁及四周景色的句子是:

11、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2、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

13、文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11、文章第二小节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尝 驾 黄 鹤 返 憩 于 此 亦 荆 吴 形 胜 之 最 也

一 壑 旋 下 如 螺 蛳 缠,以 幽 阴 深 邃 奇 富 人 于 五 所 园 也

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名楼 .以 以空奇 之 . 俱以假山显 .倚河汉 上 于

人不得上 .耸构巍峨 非显者刺..

其 者

坐其中 .学习收获


相关文章

  • [黄鹤楼]练习题精选
  • <黄鹤楼>练习精选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yi)_____登仙,尝驾黄鹤 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 ...查看


  • 黄鹤楼导游词
  • <黄鹤楼导游词>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在这里要代表**旅行社,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司机**,驾驶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各位在旅游途中可以放心地欣赏窗外武汉的美景. ...查看


  • 黄鹤楼导游词 1
  •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大家好,我代表中国青年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xx,就好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相逢就是缘分.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武汉.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大家 ...查看


  • 新黄鹤楼导游词
  • 黄鹤楼导游词 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开心假日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开心假日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吴蝶,可以叫我小蝶或吴导, ...查看


  •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 (一)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亦荆吴形胜之 最也. 1.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 2.黄鹤楼的美景由" 3.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费祎登仙,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中描 ...查看


  • 昔人已下白云来一拳捶碎黄鹤楼[散文欣赏]
  • 昔人已下白云来 一拳捶碎黄鹤楼 劳 燕 网络鬼才.大陆版九把刀马伯庸,发表了<被误会的唐诗>随笔.我将<被误会的唐诗>中提及的"黄鹤楼公案"发挥一下,以为读书乐. 古代诗歌,版本流传,多以传抄为主 ...查看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黄鹤楼]译文和课文说明
  • 黄鹤楼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 ...查看


  • 黄鹤楼教学设计 1
  • <黄鹤楼>教学设计 姓名 任 民 单位 老君台中学 <黄鹤楼>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 ...查看


  • 诗歌[黄鹤楼]
  • 黄鹤楼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崔颢(7 ...查看


  • [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 <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