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入手,提高小学思品课堂实效性

  摘 要: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思品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结合课堂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思品课 实效性

  

  思品课通过传授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其特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与其他德育途径相比,思品课的优势是“直接地”、“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毋庸讳言,目前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益,制约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贯彻落实。提高思品课堂的实效性,应首先从完善教学设计入手。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教学设计阐明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是实施教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而纵观有偏差的思品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均存在误区。

  误区一:在教学目标上割裂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标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小公民,然而由这一总体目标出发,现实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过于倚重认知目标或能力目标,普遍忽视情感目标的培养与引导。比如有教师在执教《千年不衰的汉字》时,出示了“马”的不同字体让学生认,学生一时之间认不全,就花了十多分钟时间讲解隶书、草书、行书、小篆等各种字体笔画的区别。且不说课堂时间的延宕,单说教学目标就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知识,忽视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有些老师过多强调情感目标的落实,而弱化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有教师在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洲游》一课时,分别以视频和图片展示了布达拉宫、龙门石窟、北京故宫等众多中国的名胜古迹,整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惊叹和赞美声中度过,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实则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他们只是被动的情感接受者。而另一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带上旅游时拍的照片讲讲见闻,接着让学生把搜集的“最向往的名胜”的资料介绍介绍,最后还举行了“祖国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同样在不断的惊叹和赞美声中,情感、知识和能力目标得到了平衡。如何进一步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辩证看待、整体把握和落实。三维目标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目标,而是一个整体,是一节课中需要同时贯彻落实的一个整体教学目标。但落实到具体每节课,则应视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如有些课侧重于情感目标的落实,有些课则侧重于能力的提高或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情感目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用鲜活真实的内容、真挚动人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有的时候根据地区、学校实际可开放性选择教材,增加教育资源。如我校开发了《爱我盐城》《四色文化》的校本教材,我校的思品教师在教授“家乡”这一主题时,就会把这些资源纳入到设计中来,不拘泥于教材,收到很好的效果。

  误区二:在活动设计上注重热闹与新奇,缺乏教学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活动化”的思品课堂欣欣向荣。活动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增强思品课教学的感染力,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课堂活动固然优点很多,但设计不当,同样会产生各种问题。如脱离教学目标,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能有机整合;活动频繁,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有些课有小品,有辩论,有才艺表演,还有接连不断的讨论等,老师好比导演,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收效甚微。我们还发现,现在课堂讨论存在次数太多、时间过长、任务不明确、问题不够开放等突出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活动无疑是课堂上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但活动设计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化解疑点;还必须研究和把握学情,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感悟人生、健全人格。同时,活动还必须注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为形式而形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及活动开展的有序性。

  误区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成人化倾向严重。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健所在。

  目前思品课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两种倾向:

  第一,单一化倾向。老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也有部分老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满堂问”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配套的光碟运用起来,还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相应材料等。

  第二,成人化倾向。归纳教学法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面对较高的教学目标,有些老师缺少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直接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代替学生探求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激情的学习和思考、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这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抓焦点、疑点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质疑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当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也许幼稚得可笑,但却是学生独特的发现、创新的苗头所在,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应扼杀学生思考的动机。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必须注意:一是要综合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接受能力。特别要选择使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概念和道德观点具体化,创设明理与激情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老师还应注意教学活动中的突发因素,做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此外,还要注意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相结合,将教法落实到学法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觉悟和行为能力。三是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因而我们在选择、确立和具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都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各方面能力。

  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作为思品课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有效把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并使教学设计为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历练教学智慧,运用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预设中的不足。惟其如此,预设和生成才能相得益彰,课堂也才会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摘 要: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思品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结合课堂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正策略,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思品课 实效性

  

  思品课通过传授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其特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与其他德育途径相比,思品课的优势是“直接地”、“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但毋庸讳言,目前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益,制约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贯彻落实。提高思品课堂的实效性,应首先从完善教学设计入手。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教学设计阐明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是实施教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而纵观有偏差的思品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均存在误区。

  误区一:在教学目标上割裂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标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小公民,然而由这一总体目标出发,现实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过于倚重认知目标或能力目标,普遍忽视情感目标的培养与引导。比如有教师在执教《千年不衰的汉字》时,出示了“马”的不同字体让学生认,学生一时之间认不全,就花了十多分钟时间讲解隶书、草书、行书、小篆等各种字体笔画的区别。且不说课堂时间的延宕,单说教学目标就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知识,忽视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有些老师过多强调情感目标的落实,而弱化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有教师在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洲游》一课时,分别以视频和图片展示了布达拉宫、龙门石窟、北京故宫等众多中国的名胜古迹,整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惊叹和赞美声中度过,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实则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他们只是被动的情感接受者。而另一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带上旅游时拍的照片讲讲见闻,接着让学生把搜集的“最向往的名胜”的资料介绍介绍,最后还举行了“祖国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同样在不断的惊叹和赞美声中,情感、知识和能力目标得到了平衡。如何进一步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辩证看待、整体把握和落实。三维目标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目标,而是一个整体,是一节课中需要同时贯彻落实的一个整体教学目标。但落实到具体每节课,则应视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如有些课侧重于情感目标的落实,有些课则侧重于能力的提高或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情感目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用鲜活真实的内容、真挚动人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有的时候根据地区、学校实际可开放性选择教材,增加教育资源。如我校开发了《爱我盐城》《四色文化》的校本教材,我校的思品教师在教授“家乡”这一主题时,就会把这些资源纳入到设计中来,不拘泥于教材,收到很好的效果。

  误区二:在活动设计上注重热闹与新奇,缺乏教学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活动化”的思品课堂欣欣向荣。活动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增强思品课教学的感染力,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课堂活动固然优点很多,但设计不当,同样会产生各种问题。如脱离教学目标,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能有机整合;活动频繁,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有些课有小品,有辩论,有才艺表演,还有接连不断的讨论等,老师好比导演,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收效甚微。我们还发现,现在课堂讨论存在次数太多、时间过长、任务不明确、问题不够开放等突出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活动无疑是课堂上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但活动设计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化解疑点;还必须研究和把握学情,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感悟人生、健全人格。同时,活动还必须注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为形式而形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及活动开展的有序性。

  误区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成人化倾向严重。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健所在。

  目前思品课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两种倾向:

  第一,单一化倾向。老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也有部分老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满堂问”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配套的光碟运用起来,还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相应材料等。

  第二,成人化倾向。归纳教学法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面对较高的教学目标,有些老师缺少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直接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代替学生探求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激情的学习和思考、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这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抓焦点、疑点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质疑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当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也许幼稚得可笑,但却是学生独特的发现、创新的苗头所在,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应扼杀学生思考的动机。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必须注意:一是要综合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接受能力。特别要选择使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概念和道德观点具体化,创设明理与激情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老师还应注意教学活动中的突发因素,做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此外,还要注意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相结合,将教法落实到学法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觉悟和行为能力。三是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因而我们在选择、确立和具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都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各方面能力。

  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作为思品课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有效把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并使教学设计为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历练教学智慧,运用教学机智,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预设中的不足。惟其如此,预设和生成才能相得益彰,课堂也才会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相关文章

  •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 ...查看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曼方小学 王红英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与学生 ...查看


  • 临江镇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 临江镇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联.挂.帮.研究策略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开教基[2014]2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研训机构"领导联片.教研员挂片.基地校帮片"研训工作,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在上级的统一领导 ...查看


  • 小学高年级文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在刚走过一个学期里,我科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内涵发展为中心,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研环境,积极探索有效的教研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了以下的教研活动, ...查看


  • 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 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专题简介: 该研修专题主要是为小学品德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指导和服务,以解决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根据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是多 ...查看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结合< ...查看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部 王娜 3月3日至4月22日,我区开展了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常规课堂教学检查活动.通过听课.座谈与调研,我们看到全区小学英语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 ...查看


  •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二)
  • 摘 要: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清传统数学教学的各种弊端,实现观念更新和教法创新.本文对如何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浅探.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查看


  •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生活中的关系
  • ·小学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生活中的关系 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学校 张东涛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