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摘 要】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
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课堂 评价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特别是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
的新的基本评价标准”这一带根本性、导向性的问题,希望弄清楚
新课堂与旧课堂到底有哪些区别,以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
学策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
学质量。这里,笔者谈谈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几条最基本的评
价标准,仅供广大同仁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这一问题时参考。
标准之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体现过程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由课前准备设计和课堂组织实施两部分组
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课堂是由教
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课前的准备设计由教师独立完成,课堂实施
则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组成。过去我们将
评价的目光锁定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很少或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学
习行为。许多教师以公开课前不接触学生为荣,只考虑自己的预设
能否完成。评价者也忽视学生学习状态的优劣、学习行为的科学性,
只关注课堂实施者的表演是否到位。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课
堂教学评价就应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真正做到
以学定教。
①教师准备设计过程:通过对教师课前准备情况的观察,对教师
教学设计文本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②教
师组织实施过程: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评价教师
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素养;③学生学习提高过程:通
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行为的观察,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评价学
生学习的成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要坚持以学定教,特别关注学生这一主体,
依据学生的实际评价教师的准备设计、组织实施的实际性;坚持以
学评教,提高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权重,作为对
教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
标准之二: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
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
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
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
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是指以自我反思为主
要手段的师生对话。
①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生本对话就
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
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
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②师生对话,
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③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
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
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
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
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
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
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
标准之三: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
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
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
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
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
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
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标准之四:语文新课堂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
上好一节课是教师提高的一个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一个促进教师
发展的过程。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也成为一个促
进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
定性评价——运用写总评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的全面情况进行总
体评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更重要的是突出激励功
能,充分肯定成绩,指明发展方向。
采用教师自我评价、组织评价和学生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开
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尊重授课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课后要
认真听取本人自我评价的意见。
在教师自我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试的基础上,由评价组进行总结
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具体分析观察收集到的资料,根据具体标准
分项赋分,不能依靠印象,也不宜以偏概全。总评的撰写,要综合
多位评价人的意见,由一人主笔完成。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尝试、修改,我们感觉到这样的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提高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有利于发挥评价诊断和增值的功
能,也确实提高了评课人员(教研人员、教学管理、教师)对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评价水平,调动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
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摘 要】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
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课堂 评价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特别是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
的新的基本评价标准”这一带根本性、导向性的问题,希望弄清楚
新课堂与旧课堂到底有哪些区别,以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
学策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
学质量。这里,笔者谈谈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几条最基本的评
价标准,仅供广大同仁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这一问题时参考。
标准之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体现过程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由课前准备设计和课堂组织实施两部分组
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课堂是由教
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课前的准备设计由教师独立完成,课堂实施
则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组成。过去我们将
评价的目光锁定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很少或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学
习行为。许多教师以公开课前不接触学生为荣,只考虑自己的预设
能否完成。评价者也忽视学生学习状态的优劣、学习行为的科学性,
只关注课堂实施者的表演是否到位。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课
堂教学评价就应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真正做到
以学定教。
①教师准备设计过程:通过对教师课前准备情况的观察,对教师
教学设计文本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②教
师组织实施过程: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评价教师
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素养;③学生学习提高过程:通
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行为的观察,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评价学
生学习的成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要坚持以学定教,特别关注学生这一主体,
依据学生的实际评价教师的准备设计、组织实施的实际性;坚持以
学评教,提高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权重,作为对
教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
标准之二: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
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
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
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
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是指以自我反思为主
要手段的师生对话。
①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生本对话就
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
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
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②师生对话,
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③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
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
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
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
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
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
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
标准之三: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
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
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
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
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
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
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标准之四:语文新课堂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
上好一节课是教师提高的一个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一个促进教师
发展的过程。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也成为一个促
进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
定性评价——运用写总评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的全面情况进行总
体评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更重要的是突出激励功
能,充分肯定成绩,指明发展方向。
采用教师自我评价、组织评价和学生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开
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尊重授课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课后要
认真听取本人自我评价的意见。
在教师自我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试的基础上,由评价组进行总结
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具体分析观察收集到的资料,根据具体标准
分项赋分,不能依靠印象,也不宜以偏概全。总评的撰写,要综合
多位评价人的意见,由一人主笔完成。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尝试、修改,我们感觉到这样的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提高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有利于发挥评价诊断和增值的功
能,也确实提高了评课人员(教研人员、教学管理、教师)对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评价水平,调动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
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发展。